浅谈胃癌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胃癌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3-05-21T10:56:32.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郝春玲[导读] 侵出浆膜,胃壁第5层强回声线中断,肿瘤外侵生长,和相邻结构不易分辨。

郝春玲(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163461)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62-02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胃癌45例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边缘清晰的高回声结节;囊实性肿瘤,系具分泌功能的腺癌转移。结论超声探测对胃癌的诊断,癌瘤浸润深度的判定,转移病灶有无的检测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胃癌超声诊断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且近年来青壮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胃癌可毫无症状。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反酸、嗳气、消瘦、呕吐、呕血和黑便。早期胃癌无任何体征。最常见体征为中上腹有压痛,晚期胃癌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胃液分析可有2/3病例空腹无胃酸,胃液中可有血,乳酸含量增高[1]。超声检查可判定胃癌浸润深度和浸润范围,并对胃癌转移病灶的诊断,及胃恶性肿瘤化学疗法治疗效果的判定。选取临床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胃癌45例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5例胃癌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36~69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

1.2方法胃肠道的超声检查分为两步,空腹探查及造影剂充盈后探查。检查可饮造影剂500ml,边饮边探查;小肠检查饮造影剂500ml,30min后连续探查;检查大肠可饮造影剂1000~1500ml,30~60min探查;或经肛门灌肠1000~1500ml,边灌肠边探查。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消化道梗阻禁用造影剂。

2 超声表现

2.1早期胃癌胃壁局限性低回声增厚或隆起,其黏膜层与黏膜肌层层次被破坏,紊乱不清,黏膜下层连续完整,病变处胃蠕动减弱,有僵硬感。

2.2进展期胃癌癌肿侵犯肌层是其特征,胃壁层次紊乱破坏,黏膜下层中断消失,甚至穿透浆膜向胃外生长。肿瘤绝大多数为低回声,不同类型胃癌超声不同表现:①隆起型。为向胃腔内生长的局限而不规则的肿块。②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明显溃疡。③弥漫浸润型。癌组织在胃内广泛浸润,大部分或全部胃壁增厚,称“皮革胃”,此型预后较差。

2.3较大肿瘤可出现胃腔狭窄或胃潴留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腹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容易累及的淋巴结主要包括:贲门旁,胃上、下淋巴结,幽门上、下淋巴结,腹腔动脉干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网膜淋巴结等。受侵的淋巴结肿大,单发或散发的淋巴结直径多达1.0cm,低回声型多见,边界清楚;部分胃肿瘤旁的淋巴结常和肿瘤融合,呈现从病变向外突出的结节,须仔细辨认。

3 讨论

胃癌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最常见于胃幽门窦,其他依次为胃小弯、贲门区、胃底及胃体。病理组织分类以腺癌和黏液腺癌最多见,肿瘤最初发生于黏膜层,以肿块或管壁增厚的形式向腔内生长,同时向四周扩展,并向胃壁深方浸润。局限于黏膜层的较小胃癌称为原位癌,肿瘤深度浸润未超过黏膜下层者属于早期胃癌;超过黏膜下层者称为进展期胃癌,又叫做中晚期胃癌。

胃癌声像图基本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肿块形成。肿瘤实质回声呈低回声,欠均匀;低分化和黏液腺癌内部回声较少,较均匀。病变区内膜面不平整。溃疡凹陷出现“火山口”征,较小溃疡超声不易发现,位于小或大弯的溃疡在短轴断面上不容易辨认[2]。较大肿瘤常造成管腔狭窄。胃排空延迟甚至胃潴留。病变尚未侵及固有肌层时胃壁蠕动减缓,幅度减低;随病变向肌层浸润和管壁明显增厚,则出现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所见:较大肿瘤实质内常发现有不规则的血流信号。

早期胃癌肿瘤范围小、局限、胃壁第3层(黏膜下层及浅肌层线)存在。但黏膜下层受侵时此层次则呈断续状。对此类型中息肉型(早癌I 型)和壁厚者(Ⅱa型)超声显示较好。而早癌Ⅱc和Ⅲ型(凹陷型)显示率差。胃早癌的确诊要依靠胃镜活检。肌层受侵,胃壁第3、4层回声线消失,但第5层线尚完整。胃壁趋于僵硬。浆膜受侵,胃壁最外层强回声线外隆或不光滑[3]。侵出浆膜,胃壁第5层强回声线中断,肿瘤外侵生长,和相邻结构不易分辨。

胃癌术后的超声检查重点是对腹腔(包括肝脏、腹膜后、盆腔)等处转移病灶的发现和观察。残胃位置深在,受干扰因素较多。较小的残胃癌超声发现率不高。超声未查见明显病变时应建议内窥镜超声或胃镜检查确诊。胃壁不规则增厚、肿块形成、管腔狭小、胃潴留和流出道狭窄是较晚期病变的表现。对于残胃癌一般不提倡胃充盈超声检查,尤其接受毕罗Ⅱ式手术者的残胃与空肠吻合,胃内容物易迅速进入小肠,残胃不容易达到充盈的良好显示效果。超声显示肿瘤的能力决定于肿瘤本身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小于1.0cm的肿瘤难以在空腹时显示,肿块型比管壁增厚型容易被发现。

参考文献

[1]郑芝田.胃肠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46.

[2]张惠萍.超声显像在胃癌诊断的应用(附22例临床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 ,167 (7):424.

[3]李建国.胃肠肿瘤的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 16(5):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