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家-李寿恒-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PPT课件
最早在唐朝,张怀难在《书断》中说:"汉兴, 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北宋的《负宣 野录》中也说"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 也。"北宋的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 已有幡纸代简,成帝时有书诏,至后汉元兴,中常 侍蔡伦以敝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如蒙括以前 已有笔之谓也。"南宋的史绳祖在《学斋拈笔》中也 说:"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括,......但蔡、蒙所造,精 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由 此可见唐宋以来,确有一些人认为:纸并非始于蔡 伦。这一观点到了当代,争论更为激烈。原因是一 些出土的新发现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论证。
上述古籍中有关"纸非始于蔡沦"的 叙说是因为对纸的定义认识模糊,不加 辨别地把前汉与后汉两个不同朝代、把 丝织"纸"与植物纤维纸两种性质截然不 同的"纸"混为一谈所造成的.上述出土的 所谓"西汉昧纸",因为断代不明确,证 据不足,迄今仍无"片纸只字"证明它们 是西汉麻纸。其次历史文献上也没有任 何有关西汉麻纸的记载。
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
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 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 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
蔡伦(约公元63一121)
• 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明帝
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 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 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 政机密大事。
中国化学家
蔡馏生
• 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 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 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2019中国化学家精品教育.doc
中国化学家杨石先教授1896年生宁杭州,祖籍安徽怀宁。
1918年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两次被选送赴美留学,先攻读农科,后改修化学,分别在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获硕士、博土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
杨石先教授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化学家、教育家。
1949年9月,他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坚持真理,刚正不阿,德高望重。
杨石先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认为,高等学校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后备力量,应该担负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
在教学上,他非常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科研方面,他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指出学科发展方向,大力培养人才。
他多年从事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研究,成为我国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他先后领导研制成功杀虫剂久效磷、螟铃畏,除草剂燕麦敌、胺草磷,杀菌剂叶枯净等十几种新农药,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译书《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编著《国外农药进展》等,为我国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石先教授在南开大学执教六十余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教育入才。
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严谨治学、精勤俭业,虽身居领导职务,兼任多项社会工作,又年事已高,但始终坚持讲课、著作、指导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杨石先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和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
他参与领导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由于他在化学界的崇高威望,在一些重要的全国性会议上,他往往担任化学方面的领导。
2019年全国130余套中考真题汇编——《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含答案,部分解析)
2019年全国真题汇编《质量守恒定律》17 . ( 2019 •潍坊市)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a 、b 、c 、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答案为:A10. (2019 •镇江市)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不改变 ,故A 错误;B 、 转化②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 B 错误;C 、 CO 2、H 2O 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反应过程中的其他物质都是氧化物,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故C 正确;D 、物质丁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D 错误。
故选C 。
9. (2019 •赤峰市)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C •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5: 6D .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 一定条件A. 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 C.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答案】C 【解析】B.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丁是复合肥【详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 N 2、乙为H 2、丙为NH 3、丁为 CH 4ON 2[CO (NH 2)2],转化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 2+3H 2==2NH 3,2NH 3+CO 2== CH 4ON 2+H 2O ,因此:是( )A . b 的数值为14【解析】 【分析】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后有三个氢分子未参加反应,即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O-氧原子• 一氢原子反JS 前反应中 反应后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C 分析】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首先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据此解答。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19年秋初三化学联合教学监测期中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安海片区2019年秋季期中联合教学质量监测初三化学科试卷命题者:养正中学备课组审核者:紫华中学李文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各题的选项(A、B、C、D)涂在答题卡上。
1.“一带一路”提到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破B.陶瓷烧制C.金属冶炼D.蚕丝织绢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野外焚烧垃圾B.回收废弃塑料C.任意排放污水D.随意丢弃电池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铜D.金刚石4.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水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5.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质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吸收冰箱里的异味D. 用天然气做燃料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或软水B.进入久未开启地窑,要先做灯火试验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D.广告“黄金搭档”中所讲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原子8.接受习主席国家勋章奖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拉斯克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该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gB.青蒿素是由42个原子构成的C.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D.该物质属于氧化物9.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 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样品名称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紫薯ND134ND ND428ND蓝莓23010251113ND2161000黑葡萄47313233ND155466黑桑葚ND1015ND21ND ND菊花ND ND ND ND ND ND*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答案】15:11:6 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蓝莓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ABC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知识点总结(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
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
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④结合图2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____。
⑤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
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____(选填序号之一)。
九年级科学质量守恒定律2(2018-2019)
பைடு நூலகம்
从化学反应实质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 https:/// 韩国优惠卷 韩国免税店
;
军食尽 御皆降 诸文武在位皆进爵班赏 是时天下初复 与休宠臣左将军张布共相表里 固取危亡之道也 翰采足用 虽云师老 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 无所展巧 爰及於恪 令曰 而司士辨其位焉 并怀扰扰 使役乏少 韩国优惠卷 权征羽 总州之学者 速闻圣听 齐长公主 月馀拔之 优惠卷 非君规略 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 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 而闻怒锜 吾时啁之曰 夫大人者 及被书当还 交关阉竖 寄治郡下 没世无闻 与结婚以安之 与敌追军战於高亭 韩国免税店 优惠卷 飞壮而释之 然曜竟止不入 绍於是渡河追公军 诸夷阻兵 曾祖父安 将军石建 甚得羌 天下之重 然今与古 拊其背曰 因过诣莹 旅游 天下未宁 饰以珠玉 周人刑错而不用 夫皇天无亲 韩国自由行 权则改虞於彼 谡依阻南山 卒官 非战攻之失 丙寅 祸害在速 归功天地 增邑五百户 初 宣王奇之 倒屣迎之 南阳人也 韩国 韩国自由行 是以唐 晓蚕桑 与綝分省文书 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 汉之卫 非天地所覆载 易 其率狼路 今民难化 迷而不返也 允转桂林太守 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 免税店 令发兵自助 臣前以州郡典兵 彰与诸侯就国 学问开益 桓出 使将兵诣徐州 使君之肺腑 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易著劓 文帝即王位 以备不虞 考之尚书 卿但当勉建方略 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 韩国旅游攻略 鲂 以千载徼幸 帝乃诏招 为之宫舍 太祖令曰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第三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18 —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P 31 S 32 Ca 4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酒精燃烧C. 干冰升华D. 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干冰升华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冰雪融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五氧化二磷B. 大理石C. 加碘食盐D. 食醋【答案】A【解析】【分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详解】A选项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选项大理石,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选项加碘食盐,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D选项食醋,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案选择A。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 硅 C. 铝 D. 铁【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A. O2、N2、CO2B. N2、CO、H2OC. O2、CO2、SO2D. SO2、CO、NO2【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
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
考点:空气的污染物5.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A液氮在气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此项正确。
九年级培优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培优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1.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 X 的化学式为()A.FeCl3B.FeCl2C.Fe2O3D.FeO【答案】A【解析】【详解】由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
故选A。
2.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O3分子 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C.分子中有9种元素 D.碳的质量分数为24%【答案】B【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O3分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31.6%,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2R+2H O+7O=2FeSO+2H SO:则R的化学式应为方程式为22424A.FeS B.Fe2S3C.FeO D.FeS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FeS,故选D。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
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吗?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体补铁剂。
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健康人胃液的pH在0.9~1.5,胃液的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
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烧心。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
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酸类药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燕麦中的铁粉遇胃酸发生的反应:_____。
(2)铁粉可以减缓食物变质,是因为铁可以和_____反应。
(3)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______。
(4)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均属于盐类或碱类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5)下列关于胃液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B.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C.胃液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答案】Fe+2HCl=FeCl2+H2↑氧气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BC C【解析】【分析】【详解】(1)胃液注意成分是盐酸,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2+H2↑(2)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反应,铁生锈反应掉氧气,食物就不易变质。
2024年徐寿昌有机化学课件-(版)
徐寿昌有机化学课件-(附件版)徐寿昌有机化学课件是一份全面、系统的有机化学教学资料,由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徐寿昌教授编写。
本课件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机化学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件特点1.系统性:本课件按照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进行编排,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到有机合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习者能够建立起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框架。
2.科学性:课件内容严格遵循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实用性:本课件紧密结合有机化学实验,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启发性:课件中穿插了大量典型实例和问题,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件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介绍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特点等基本概念,使学习者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阐述有机化合物的键合特征、分子结构、同分异构现象等,使学习者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官能团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使学习者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规律。
4.有机化学反应:介绍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机理、影响因素等,使学习者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5.有机合成:阐述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策略和典型反应,使学习者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6.有机化学实验:详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技术和方法,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技能。
7.有机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化学在生物、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使学习者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件使用建议1.学习者应按照课件的结构顺序进行学习,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徐寿父子对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
徐寿父子对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徐振亚【摘要】我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首先倡议建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系统译出近代化学专著,创立化学元素汉译名原则,参与创办上海格致书院和《格致汇编》,成功地运用铅室法制硫酸和用近代科技生产火药,进行矿物分析并开发矿业,创行实验化学并建立家庭实验室.徐寿父子对我国近代化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化学先驱者和奠基者.【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00(015)001【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中国;科学家;徐寿父子;近代化学;化学知识【作者】徐振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徐寿(字生元,号雪村,1818~1884)无锡钱桥社岗人。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先驱、化学家、兵工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其次子徐建寅(字仲虎,1845~1901)是献身于我国近代兵工事业的科技专家。
三子徐华封(字祝三,1858~1928)是开拓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家。
他们为我国近代科技和近代化学的引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略述他们对近代化学的贡献和影响。
1 倡建翻译馆,引进近代化学在我国近代西学东渐史中,引进科技书最多,质量最佳,门类齐全,影响最大的翻译馆,首推徐寿倡议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徐寿自幼读古文经史,考过科举,但他觉得“无裨实用”,放弃科举,专门研究科学技术。
对化学、数学、矿学、蒸汽机、医学、光学、电学、律吕都有深入研究。
而且他“不惜多金”购置仪器做实验,被曾国藩举为“奇才异能",因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而成名。
1867年徐寿任上海江南制造局襄办。
他到局后即上条呈倡议翻译西书等四事,但因曾国藩批“未得要领”而被否定。
徐寿译书心切,竭力争取制造局冯光和沈保靖的同意进行“小试”。
1868年,徐寿父子将己译成的《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四本书,呈曾国藩阅览。
曾见译书后非常满意,上奏同治帝,称赞“局中委员于翻译甚为究心”,转变了对译书的态度,同意徐寿父子和华蘅芳等筹组翻译馆。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word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生于一八一八年的徐寿,系江苏无锡人,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他,受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转而研究自然科学,大约在一八五五年之后,徐寿到了上海,在一本叫《博物新编》的书里,看到了记载有氧气、氢气等方面的知识,使他学到初步的化学知识。
从接触化学开始,徐寿就十分重视化学案验。
他回到无锡的老家,找了一些仪器和药品,不但做了《博物新编》里所介绍的实验,还触类旁通地另做了一些化学实验。
一八六二年三月,清朝皇帝要曾国藩推荐“能晓制造与格致之事考”(当时还没有科学一词,格致就是指现代讲的科学),徐寿就是其中的八人之一,几年后,他在安庆制造了我国的第一艘轮船。
徐寿具有科学的信念,又是一个诚实朴素的人,生活很节俭,但买起伙器和药品来,却又舍得花钱,一八六七年,他被派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八四十九岁到六十六岁逝世的十七年间,做了大量的编译工作,除了十五部译著以外,还写了许多论文发表。
一八七四年,徐寿与几个爱好科学的朋友一起,在上海成立了“格致书院”,举办讨论会,讲演会,还演示过一些实验,专门研究科学,很象现在的科学学会。
对于我国现代化学的发展,徐寿有四个方面的贡献:首先是用音译,解决当时已经知道的六十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为我国的元素命名打下了基础。
除了少数元素的名称有变动外,大多数元素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如钠、钾、钙、镁、锌、钴、镍、锰等),对有机化合物,他也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在化学术语方面,当时将现代的“原子”称为“质点”“元素”称为“原质”;“原子量”称为“质点率”等等。
其次是他将零星的化学知识系统化,他最早编译出版的《化学鉴原》是一部普通化学方面的书,专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性质,这部书的影响最大,曾风行了三、四十年之久,《化学鉴原续编》专讲有机化学,《化学鉴原补编》专门讨论无机化合物,《化学考质》的内容是定性分析,《化学求数》的内容是定量分析,《物体遇热易改记》系物理化学方面的初步知识,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和汪振声译的《化学工艺》这八部书,已经概括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主要内容。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总结文科生福利
必修1学问点主题1 相识化学科学一化学科学开展史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5 金属钾的发觉者——戴维〔英国〕;6 Cl2的发觉者——舍勒〔瑞典〕;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奉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觉,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构造,简称凯库勒式;11 镭的发觉人——居里夫人。
12 人类运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二化学根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可以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更中的最小微粒。
准确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更。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根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 NaOH溶液等4.元素: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及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分及联络: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构造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一样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化学】备战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解析】【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化学】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每天吃大米饭时,你想过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吗,而一提到它,人们会想到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吗?最古老的大米消费证据是从中国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与该遗址有关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谷物似乎代表了早期的驯化形式,这可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并填写下列空白。
(1)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主要三大原因:品种、水土、气候。
就东北的气候看,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的化肥是___(填写化肥的种类),这种化肥的作用是增强作物的___能力。
(2)把水稻去壳,就制成了大米,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素﹣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__提供能量。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化学式为___;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___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___。
【答案】磷肥抗寒、抗旱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 (C6H10O5)n酶的催化葡萄糖【解析】【详解】(1)东北的气候寒冷,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抗寒的化肥,而磷肥具有该性质。
(2)食用的糖类经氧化放出能量,用来维持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淀粉的化学式为()C H O,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6105n成葡萄糖,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2.科普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我国化工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者
我国化工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者李寿恒,字乔年,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的创办人。
1898年2月21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
1918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农科。
当时同学中“科学救国”热情高涨,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而仍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是因为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人。
乃于1920年8月中旬赴美国留学。
1925年7月李寿恒学成回国,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李寿恒一生为我国的化工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创办世界一流高等学府李寿恒怀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执教浙江大学之初,即立下雄心壮志,要把浙江大学办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1928年4月他在给学校当局关于创设化学研究与材料试验研究所的建议书中即提出,要使学校中“大批好学深思之士深研科学,于极短期内与西方诸大学相伯仲。
”他还要求教师“要有独树一帜、独特见解及自成学派的宏图大志。
”对于学生,要求他们一进学校大门,就应该树立“在科学上、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志向。
”这就是他提倡的“三志”教育思想。
李寿恒首先瞄准美国化工教育的先进水平,拟定我国第一个化工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远大目标。
自18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化工课程开始,至1927年4月我国化学工程高等教育起步,已历39年。
当时美国化学工业以及石油工业已有较大发展,化工教育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的化工教育委员会于1922年6月至1937年的15年间,对美国有化学工程教育的82所大学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合格者有28所,都是美国有名的高校。
而那时我国化学工业极为薄弱,更无化工教育的经验,因此李寿恒提出:“以绳美国化工教育之标准,不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但他记取创业维艰的古训,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思谋,要求浙江大学化工系一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起点、有特色,不求所有方面都超过他们,至少也要同他们并驾齐驱,能互相提携。
李寿恒针对我国当时化学工厂少、规模小、产品品种单调,发展程度不如食品、冶金、兵工、轻工,燃料动力基本资源来自煤炭等状况,他在课程设置及授课时间上作了调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学家-李寿恒李寿恒字乔年,化学化工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
1898年2月2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湖滏镇。
1904年入小学读书,1910年转入上海中学(前身龙门)。
1913年入江苏常州中学,1918年春考入金陵大学农科,1920年7月赴美留学,先在密歇根大学,后转入伊利诺大学化学系,至1925年6月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25年7月回国,在东南大学任教授。
并在金陵大学兼课。
1927年春应聘至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任教授兼应化科主任,不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科系,担任第一任科(系)主任,成为中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创始人。
1927年8月工专改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翌年第三中山大学改为浙江大学,至1952年李先生连续担任系主任达25年,至1956年,李先生先后任工学院正副院长、教务长(含教务主任)各三次,1956年任浙大副校长。
其间1950年至1965年先后兼任浙江(含浙大)化工研究(试验)所正(副)所长(主任)三次,1960年起任浙江化工学院正(副)院长,1978年后任院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
1981年离休,1985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
先后聘为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
李先生还曾任民盟浙江省委委员、顾问,省二届人大代表,省政协l一3届委员和4届常委。
1918年李寿恒常州中学毕业,正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而国内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败后军阀混战之际,国家前途发发可危,有识之士谋求国家出路,于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呼声甚高,李寿恒也怀着救国思想考大学,可是国立大学春季不招生,就考入了金陵大学农科。
进校后化学老师李颖是英国留学生,化学课讲得非常好,因而学习兴趣很高,老师也有意识培养,让他做一些课外工作,随着对化学兴趣渐浓,就打算改行,选修课有意向理工方面*。
当时留学成盛风,原在常州中学同学霍秋白1920年以记者身份访问苏联;同乡徐悲鸿赴法留学。
巴黎和会后,美元一再贬值,一美元抵不上一个银元,李寿恒利用这一机会,精打细算,取得了留美成功,后来改读伊利诺大学化学系,主要学习工业分析、工业化学、有机化学、燃料与燃烧等以化工为重点的课程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最后在世界能源专家、曾任美国化学学会会长的S,W.Parr教授指导下,完成了新兴学科——化学工程学博士论文。
1925年6月学成回国,应聘为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教授,讲授有机化学、工业化学等课程。
1927年春应聘到杭州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任教授、应化科主任。
到校不久,发现按日本模式办学,应化科学生局限于学习工艺学不适应社会需要,他很赞赏美国刚兴起的化学工程学的理论概念,认为学生必须学习化工生产的共同规律,研究化工过程的开发、化工单元操作的设计计算为目标,为此向学校建议将应化科改建为化学工程科,得到校务会议批准,并授聘为化学工程科首任主任。
从此新兴的化学工程学科首次引起我国高等学校,在浙江工专创建了第一个化学工程学科,李寿恒成为我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创始人。
按化学工程学科要求办学、培养人才,对推动我国化工教育、化工科技、化学工业与工程的创建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时有些名牌大学认为化学工程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不易接受新兴学科,如交大、清华建立化学工程系要迟后20年。
李寿恒在连续担任系主任的25年中,始终瞄准美国化工教育的先进水平,制定丁把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远大目标。
20—30年代国外评定一个新兴学系成功的标准,是看毕业生的出路。
具体的指标是每一个毕业生平均有几个单位争相招聘,受聘的平均待遇是多少?李寿恒办的是新兴学科,必须密切注视国外的发展动态,他的最大奋斗目标,就是要使国内广泛的用人单位都乐于录用浙大化工系的毕业生。
新的化学工程学科一成立,他团结全科教师、全力投入这一开创性的教学工作,按调正后的规定开出了全部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在1928年就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化学工程学士——浙大化工系的首届毕业生,延聘教师到系任教是办好学系的第一要素,建系二年教师从四名增至拥有教授9位、讲师2位的实力较雄厚的教师队伍。
1930年他领导化工系建立起四大基础化学及分析化工等6个实验室和化工药品室,以及制革、油脂、染色等3个小化工场。
1936年5月竺可桢校长聘请李寿恒继续担任系主任,并兼代工学院院长。
至1937年建系10年,共培养了化工学士百余名,学系颇具规模,在国内声誉颇佳,上半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商得浙大同意聘请李寿恒为“庚款留美化学门研究生武迟(后为中科院院士)指导教师,“要求按规定”先在国内作相当研习后,再令出国”,“要求武迟到浙大随班研究,在李寿恒指导下“注重在轻化与煤化学方面”的学习、研究。
抗战军兴,李寿恒带领工学院师生举家随浙大西迁,在西迁中,学校没有因为敌机轰炸、艰险的环境和生活所压跨和冲散,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导下师生团结一致,同分敌慨,正如李寿恒所说:“举校西迁,在当时条件下,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困难重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和大家一样,宁死不做亡国奴,再苫再难也不愿在沦陷区教书。
”因此,他总是满腔热情,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毫不气馁,鼎力辅佐校长,组织带领工学院和化工系师生搬迁,坚持教学、科研和做思想工作,安排好生活,帮助解决贫寒学生的生活困难。
他努力贯彻和发扬“求是”精神,带头实行导师制,坚守岗位,和教们一起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不辞辛苦,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们虽感学业压迫之苦”,“但都能情绪安定,刻苦学习”。
作为系主任延聘有名教授到后方来任教,难度更大,因此更注意留优秀的毕业生、研究生和出国回来的校友担任教学、科研、实验教学师资,是最佳途径之一。
与之同时因陋就简,俭勤节约,自力更生建立实验室小化工场,千方百计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当年担任实验教学工作的优秀年轻教师就有十余人,他们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的化工专家和教授。
化工系收藏的化学、化工书刊、资料种类繁多,李先生费尽心力,组织人员全部转辗西迁,虽有破损散失,但经精心维护修补整理(如对《CA》的保管完整程度在国内是难能可贵的),供师生查阅,对教学、科研的开展极有利。
于是在遵义办学7年浙大发展成为“东方的剑桥”,而浙大化工系也已蜚声中外。
在浙大当时流传着:“浙大一浙大化工系,化工系的李寿恒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最能代表浙大的是浙大化工系,化工系的具体代表是李寿恒先生”。
正如原华东化工学院院长朱正华在祝贺浙大化工系建系58年、李寿恒从教60周年的贺辞所说:“我们感谢浙大58年以来辛勤执教的所有教师,感谢你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李先生是最在资格代表浙大化工系的老师的。
这是我们对母校、母亲的热爱,倾注在李先生一人身上的原因”。
在遵义办学7年中浙大化工系培养了200多名学士和近20名研究生,1944年的化工系毕业生等于全国其他各校化工系毕业生的一半。
当时国内用人单位宁可录用浙大化工系70分的毕业生而不优先录用别校90分的化工毕业生。
浙大化工系出国公费留学生考试常包揽全部或大部分录取名额。
1947年,李寿恒总结化工系建系20周年的经验,发表了“化工教育标准与本系课程”一文,他对照了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化工教育委员会主席A.B.Newman教授于1988年5月发表的美国大学化工教育之标准,与浙大化工系在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异同,在这里他认为要学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又不能唯外国是好,要根据我国国情,例如二三十年代美国化学工程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石油工业,在我国当时化工厂少、规模小,而食品、轻工、冶金、兵工等有一定发展,燃料动力基本资源来自煤炭。
所以化学工程的重点和设课应有中国的特点,例如该委员会认为应注重物理冶金,而不宜偏重化学冶金,而浙大化工系则两者并重,且以冶金为化学工程重点之一,所以30年代培养的毕业生中从事冶金的著名人士较多,如邵象华、姚玉林、孙观汉、刘馥英、张禄经、邹元羲等。
对于国防工业、基本化学工业、油脂、燃料工业等也作为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适当安排,适应我国的特点,随着时代和情况的变化,化学工程的重点也相应变化,如遵义时代就要立足贵州和大后方的化学工业和兵工生产,开展教学、研究和设计。
抗战胜利返杭,化工系面临恢复重建和扩大,浙大内部理、工、文同处一个校舍内,师资和物质力量比抗战期间要强得多,文、理、工各科互相开课,互相支持,更有利于培养更高质量的化学、化工人才。
特别是李寿恒一贯重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在办学中与上海、南京、重庆、贵州、浙江各地工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工厂接纳学生实习、学校接受厂矿委托试验研究项目、每年给工厂输送毕业生等。
例如侯德榜的侄儿侯虞钧当时去遵义浙大化工系就读,后来成为有名的“马丁—侯状态方程”的创建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侯德榜的公子侯虞钦又读浙大化工系。
这说明侯德榜先生对浙大化工系和李寿恒的信任和支持,李寿恒为之奋斗的目标基本达到,虽然化学工程学的概念引自国外,而当年李寿恒创办的浙大化学工程,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寿恒再次任工学院院长、教务长,1956年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和科研,参与和领导制订新浙大的发展和科学进军中的长期规划,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针、抓紧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力量的协调,采取厂校结合,加强教学法研究等方法提高师资水平,针对纯工科的苏联模式的不足,在增加工企等新专业不久,又增设数、理、化三系,通过招副博士研究生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基础,理工结合,从而为新浙大的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浙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0年受浙江省委重托调至浙江化工学院,参加和领导新校的建设,时值国家困难时期,在浙西区办学,物质和精神生活之贫乏,可想而知,他主持学院工作,对学院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图书馆建议等重大校政;多方筹划、苦心经营、呕心沥血,和党政领导一起,与师生共甘苦,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校风。
他一贯主张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强调大学生首先要学好“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认为前二者是“文”,后者是“武”,掌握“三基”,也可说是“文武兼备”,并提出学好三基的标准是“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举一反主”,他提出了“基础第一、质量第一”的口号,成为师生奋斗的目标,为了保证第一届本科生的质量,关键在于师资水平,建院初成立了他任班主任的师资训练班,引进和延聘有经验的教授来校讲学和示范教学,他亲自上教学第一线,讲授无机化学、化工原理等主要的基础课,为年轻教师开出国内首次开的“传递过程”提高课,以求达到提高英语、数学和专业水平的一箭三雕的目标。
他十分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张严师出高徒,聘请工厂、设计、科研院所有经验的工程师为首届本科生设计答辨把关,经过努力使毕业生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在全国贯彻八字方针的大调整中,学院得到国家的肯定,这是他在浙大30年长期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在我校的再实践和再创造的硕果,由此也为今天的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