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笔记三篇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1)

第一章教师道德与师德范畴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可以从师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道德病态克服的需要和它能够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首先,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着教师职业道德有存在的必要。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处于丰富的社会关系教师的劳动必然使教师处于一定的利益取舍之中。在教师的劳动中教师必然面临的利益取舍关系有:1.教师个体的劳动投入和他的劳动效益之间的关系。2.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3.教育对象的利益。4.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利益要求的集中表现是教育目的,亦即要求教师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与之一致,也可能与之矛盾。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处理这些利益关系。所以教师一举手一投足的确关系到许多利害关系,关系到这些关系的调整。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二是,教师对这些关系的调整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处理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因为教师毕竟要受到一定的制约或监督。这一制约和监督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宏观社会制度的制约,二是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这些制度从最大的教育法规到最小的教学制度都对教师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不过这些制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制约的外在性。教师的行为需要有一个“自监督”的机制存在。这个自监督的机制实际上主要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由上可知:教师劳动关系的丰富性和这一关系调整所具有的自由度决定着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

其次,教师道德病态的克服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

道德的反面是不道德,善的背面就是恶。有专门研究罪恶论的专家从罪恶的成因出发认为人类的罪恶包括四个主要的类型[14]。以这一分类观照教育现实,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存在着这样的罪恶,而且由于中国社会转型和道德建设本身的原因这一“恶”的发展趋势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四个主要类型的教育罪恶为——物欲型罪恶。不惜一切地满足物欲所导致的罪恶属于物欲型罪恶。它既可以是一种无度的挥霍,也可以是为了这一挥霍所导致的对公私财富的非法抢夺。在日常生活中,对财富过度贪婪的追求与向往、一掷千金式的无度挥霍或者说病态的高消费、以及为此产生的偷盗、抢劫、赌博、卖淫嫖娼等等现象都是物欲型罪恶的表现。教师本来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应当远离上述罪恶。但是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自律,沾染了许多恶习。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学校变成一个纯粹的市场,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准。这是乱收费、向学生及其家长直接或变相索要财物或“方便”等现象的直接原因。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和教师还直接参与了社会上流行的物欲型罪恶,成为为大众所不齿的对象。

权欲型罪恶。权欲型罪恶是指因权欲过度而产生的罪恶。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权力意识和权力欲望。但是如果为了满足这一欲望而丧心病狂,则会产生罪恶。耍弄权术、尔虞讹诈、争名夺利,以及这些现象导致的失职、贪污、残暴等等都是常见的权欲型罪恶。教育本身即是一种权力。它包括教师有自主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组织、指挥、褒扬和惩戒的权力等。但是教师不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力也是一种权欲型罪恶。比如一些教师至今仍然名正言顺地看待和实施着的不恰当的体罚和心理惩罚。又比如,教师之间、教育工作者的上下级关系中间也存在着的与社会上类似的完全没有必要的弄权现象。这一罪恶现象的结果是教育关系的腐蚀、教育效果的丧失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牺牲。

名欲型罪恶。名誉是一个人的尊严所在。所以关注个人或集体的名誉本身可以是完全积极的东西。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教育之所以受信赖而具有巨大的功效,原因即在于此。但是对名誉的过度追求也会成为一种十分消极的社会行为即权欲型罪恶。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传说古希腊的牧人赫洛斯特拉特为了出名,一把火烧毁了建筑学上的经典——埃凡司的阿泰密斯的神庙。这就是所谓的“赫洛斯特拉特荣誉”(虚荣)。追求虚荣、欺世盗名、诋毁他人都是名欲型罪恶的表现。由于无论教师个人还是集体的荣辱与教育功效、教师的地位及待遇等联系在一起,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在校园中从事追求虚荣(作假)、欺世盗名(偷窃别人的成果)、诋毁同行的活动。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阳光下的罪恶。

情欲型罪恶。不择手段地满足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所产生的罪恶即情欲型罪恶。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感需求,追求对这一需求的满足本没有错。错是错在对象、场合、程度上面。情欲型罪恶包括爱情的变态(如性自由)、友情的践踏(嫉妒)和情绪的失控(如暴怒)等等。教育工作中也常常出现一些情感型罪恶。比如师生之恋(主要指中小学)、对学生的偏爱溺爱、同行之间的嫉妒、在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失控(拿学生出气)等现象。教师的这些情感型罪恶会极大地伤害教育对象,有的已经造成过严重的后果。

财富、权力、名誉、情感等都是中立的概念。比如财富、权力、名誉、情感都可以成为教育目的实现的有益工具,也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腐蚀剂,影响教育的信誉和功效。同时无论是物欲、权欲、名欲还是情欲,作为一种人类需要,应当说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成为积极人生的动力,也可能导致人生的迷失、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

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性应该处理情感和行为,而情感和行为有过度和不及的可能,而过度和不及皆不对;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对于适当的人和对象,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才是中道,亦即最好的中道。这是德性的特点。”[15]罪恶的产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对

于道德主体而言,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价值观的偏颇、理性的丧失——也是德性的丧失。所以教师道德的研究与建设从负面影响的克服来看也是意义重大的。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对教育对象,教师职业道德有教育功能。教师劳动的特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手段的同一性——即教师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手段,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道德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教师道德影响学生的道德人格。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期望等等会形成较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心智成长。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 对教师集团,教师职业道德有调节功能。如前所述,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集团必须处理好集团内部的同侪关系,也必须正确处理好职业集团与社会的关系。有了良好的教师道德,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和舆论氛围。同时道德也会在每一个教师的心中以职业良心和信念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监督的机制。一外一内的双重道德约束有利于教师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3. 对教师自身,教师职业道德有修养功能。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意义的理解密切相关。教师道德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和追求理想人格等方式在造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的同时,培育主体自身的道德意识、行为和品质,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使教师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 对社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有促进功能。教师道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教师的劳动也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塑造参与了物质文明的建设。教育对象最终会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教师能否以德育德,对这一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影响深远。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它本身的高低是直接构成社会道德水平高低的一部分之外,它还可以以身示范,成为“社会的良心”,带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社会生活重构的基础工程。教师通过自身也通过自己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重建。

中国有一句令人深思的口号,就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实际上我们不妨可以进一步认为:“提高教师素养的希望在师德的养成。”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三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

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