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
从清晨鸟儿的鸣叫,到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声,从悠扬的音乐旋律,到嘈杂的街头喧闹,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
在初中物理中,声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比如,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击鼓时,鼓面在振动;弹琴时,琴弦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要注意,物体振动了,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比如,在铁轨一端敲击,在另一端能更早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在铁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真空不能传声。
这也是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通过无线电来交流,因为太空中几乎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如,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音调高,因为女生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2、响度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也能通过音色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
四、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比如,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通过雷声,我们可以知道即将到来的暴雨;通过回声定位,蝙蝠能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
2、传递能量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超声波清洗眼镜、牙齿,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也是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
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声波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它们需要介质(空气、水等)来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波动,这些波动会通过压缩和稀疏介质的方式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为340米/秒。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2.振幅:声音的振幅是声波的振动幅度,即声波的最大位移。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速:声速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它与介质有关。
在常温下,声速约为340米/秒。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反射:当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时,它会发生反射,即从障碍物上反弹回来。
反射的发生导致我们能够听到声音,也使声音能够在房间内传播。
反射的强度取决于障碍物的形状、物质和声波的入射角等因素。
2.折射:声波在传播时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
当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速的不同,声波会产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3.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同时传播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
干涉可以是增强的,即声音变大,也可以是减弱的,即声音变小。
声音的传播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会逐渐衰减。
1.吸收:当声波通过物体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物体吸收,导致声音减弱。
2.散射:当声波遇到小的障碍物或不均匀的介质时,会发生散射,使声音传播的方向改变。
3.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即从声源处向周围空间扩散。
4.衍射: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到较远的地方。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传播能量的大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音量是指人对声音强度大小的主观感觉。
1.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声音的强度越大。
2.音量是人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成正比。
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声音的两个主要特性。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隐藏>>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声音传播装置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过程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特点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性质的关系3. 声音的特征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了解声音特征在音乐、语音等方面的应用4. 声音的接收学习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原理了解声音如何通过耳朵传递到大脑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2. 讲授法系统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声现象的奥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理解3. 课后作业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声音特征和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4. 测试与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五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六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和测试与考试,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第七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八部分:教学评价工具1. 课堂提问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声现象概念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声现象特征和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3. 实验报告通过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4.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声现象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报告,评估学生对声现象应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第九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第十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十一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十二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第十三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十四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十五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第十六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十七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十八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声现象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声现象整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以下是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的整理:1.声的产生和传播-声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源,如乐器的弦、膜的振动以及嗓音的发声原理等。
-声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是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2.声的特点-声的强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的频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声的响度: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能量有关。
-声的音质:声音的主要音色,由声源的不同振动成分组成。
3.声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在固体或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
4.声的反射和回声-声的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当声音的传播距离较长时,可以听到反射声音和原声同时到达的现象。
5.声的折射和聚焦-声的折射:当声音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均匀引起速度改变时,发生折射现象。
-聚焦:当声音经过适当的介质折射后,可以使声音的能量集中在一点上。
6.换能和传导-声的换能:一种形态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能量,例如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声的传导:声音通过介质与介质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
7.声的吸收和衰减-声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物体吸收部分能量。
-声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气、介质的粘滞和摩擦等因素,逐渐减弱和消失。
8.角频率和音叉-音叉是一种能够发出特定频率声音的器具,通过改变音叉的频率可以调节声音的音调。
-角频率是指每秒钟所进行的振动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z)。
9.声的共振和巴松管-声的共振:当声波频率和物体自身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受到共振现象的影响,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
-巴松管是一种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声音放大的管乐器。
10.声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声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源的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区域。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怎样听见声音的知识点】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声音的三项特性知识点】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初中物理声现象
初中物理声现象
1、噪声反射后就不能传播过去,保护绿化带后面的居民区。
2、噪声反射后增加了噪声传播的路程,使噪声衰减的更弱一些。
(路程越长,噪声能量衰减越多,声音越小)
3、树叶使噪声向各个方向反射,使每个方向上的的噪声都很小。
4、无介质是没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叫无介质,介质主要可以为处于气态、液态、固态的物质。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里指出: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5、介质是波动能量的传递,需要某种物质基本粒子的准弹性碰撞来实现。
这种物质的成分、形状、密度、运动状态,决定了波动能量的传递方向和速度,这种对波的传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称为这种波的介质。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课堂笔记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敲鼓时鼓面振动,风声是空气振动,雨声是水振动,读书声是声带振动。
二、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现象: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推理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人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的。
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靠无线电交谈。
三、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四、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五、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更快,在固体中最快。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
(传播速度和介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五、回声声音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反射来就形成回声。
1.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慢0.1秒以上。
(障碍物距离人至少17米远)2.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秒,使原声加强。
3. 应用: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测障碍物距离,公式:s=vt/2六、习题举例: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觉的形成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我们用录音听自己的声音感觉和自己听自己说话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传播方式不同,自己说话是有骨传导传到听觉神经,听录音是由空气传播。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一、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决定音调的的高低。
女生的音调高,男生的音调低。
小孩的音调高,大人的音调低在键盘乐器中,越是右边的音,音调越高,越是左边的音,音调越低。
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
通过振动产生的声波传播至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各种声音。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涉及的声现象进行总结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纵波,即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而传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为它们都能够传播振动。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弱,它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较大,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较小。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声音的独特特征,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成分所决定的。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大约为340米/秒;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气体中快一些;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这是因为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会沿着新的方向传播。
我们常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获得信息,例如回声的产生。
另外,不同的物体对声音的吸收也不同,例如海绵等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大部分声音,而光滑的物体会反射大部分声音。
五、共振现象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另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前者会激发后者共同振动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共振现象,例如吹气进入瓶子产生的共振声音。
六、超声波和音波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力范围的声波,其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医学上的超声波检查。
音波是指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一般为20 Hz至20 kHz。
通过控制音波和超声波的频率,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应用。
七、噪声和保护听力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下会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
初中物理声现象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所有知识点全整理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所有知识点全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物理声现象所有知识点全整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 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概念学习——物理基础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1、分类法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声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空气传播出来的触听现象。
声音是由振动体产生压力波,并通过介质传播而形成的。
它的特性包括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可以是短暂的,可以是长时间的),也可以根据它的频率、形状、持续时间和幅度来分类。
声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物理现象,它是通过空气甚至水来传播的,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就是声现象的表现。
声现象是一个物理现象,它可以从振动体、介质以及声音传播等三个要素探讨。
振动体指的是发出声音的物体,它可以是自然界中的风、水、火、地声和机械设备等,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乐器或其它装置产生的声音;介质指的是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最常出现的媒介是空气,如声音所在的介质量越大,传播距离也越长;声音传播指的是对声音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力,声音传播是指当振动体产生的振动作用于介质之中时,介质就会释放出声波,这种声波又会在介质中传播出去。
声现象可以用声频和声强两个参数描述。
声频指的是声音的频率,一般性而言,声频越高,人听到的声音越尖锐,距离也越远;声强指的是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越大,传播距离越远,人们所听到的声音也越响亮。
声现象很复杂,理解声现象还需要了解声音的发生、传播、散射和干扰等方面的知识。
当振动力量大于某一特定的大小时,振动就会转化为向外传播的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受到空气密度、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衰减等现象。
声学中还探讨了共振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包含多种频率信号的混频现象等复杂现象。
声现象可以广泛应用在视听、通讯、测量、诊断和其他方面。
比如,在视听方面,声现象可以用来播放音乐、广播、录音、录像等;在测量方面,声技术可以使用声频测量各种噪声、振动、触摸等;在诊断方面,声技术可以检测出肺部结构确诊、妇女做病孕检查等。
随着技术的改进,声现象还可以用于虚拟现实模拟、声场处理系统等,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声现象的物理本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声现象(最新整理)
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
如空气、木、铁等。
3 声音的场速度是 340米/秒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
1秒以上。
最少也要0.1秒。
5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 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7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8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0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 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13 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声音我们可以进行交流、听到美妙的音乐和声音等。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学中的声现象,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常是物体的震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纵向的机械波。
在初二物理学中,一般将物体的振动分为有声音和无声音两种情况。
有声音的产生当物体的振动频率在20Hz至20kHz之间时,我们能够听到产生的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钢琴的琴弦时,琴弦开始振动并产生声音。
同样地,当我们敲击鼓面,鼓皮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
无声音的产生当物体的振动频率超过20kHz时,我们无法听到产生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无声音。
例如,当我们使用超声波清洁器进行清洁时,超声波产生的频率超过我们的听觉范围。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物质的震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传播到空气以外的介质,例如水或金属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1,482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更快,约为每秒5,120米。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很多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频。
高频声音会被感知为高音,低频声音则被感知为低音。
在乐器中,音调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合成产生的。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
音量与声音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通过调节媒介的振幅,我们可以调节声音的音量。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量。
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特征,这是由于声音的波形特点不同。
例如,钢琴和小提琴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初二学生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解声音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学习更高级的物理知识,深入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
注:本文所述内容适用于初二物理学水平,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简化和概括,仅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声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声现象的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产生的。
振动物体的能量使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的密度越大,声速越快。
3.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和音速。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与声源振动的谐波有关;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回声和共鸣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称为回声。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鸣现象会发生,使物体发出更大振幅的声音。
5.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吸收、折射、散射、衍射等。
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物体吸收而减弱;折射是指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散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时改变方向;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弯曲传播。
6.声音的保护和利用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声音保护。
常见的声音保护措施包括低音量听音乐、戴上防噪耳塞等。
声音的利用包括通讯、音乐、声纹识别等诸多方面。
7.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钢铁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水中约为1500米/秒,钢铁中约为5000米/秒。
8.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波长是声波的一个特性,是指在一个完整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02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探究声音的传播(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初中物理-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归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
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
作传声的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
声波 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返回
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 ,液体次之,气体最 慢 .另
返回
2.噪声的控制 (1)在 声源 处控制噪声.主要是通过改变、减少或停止物 体的振动,来减弱噪声.比如,中、高考期间,靠近生活区 的建筑工地,晚间必须停止施工,就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比如城市道路两旁的透明板 墙,是通过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来避免噪声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3)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 的头盔,有人燃放鞭炮时用双手堵住耳朵,都是设法在人耳
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为了减小噪声
污染,故选C.
【方法点拨】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 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 上.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 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生活中有
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和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 返回
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
“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
振皮动筋在
.
7.[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医
生正在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
况,这是利用了超声波 ,说明
声音可传以递信息
.
第 6 题图 第 7 题图
返回
实验强化过关
★命题角度:1.实验方法. 2.实验结论.
返回
返回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声现象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 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3、在减小噪声的措施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 )
器发出的声音( C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上述三项都不同。 6、工人甲在一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
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C )
A 、一次敲击声; B 、两次敲击声; C 、三次敲击声; D 、无数次敲击声 7、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
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 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____ 传回地球的。
11、一个人在峡谷中大声呼喊后听到了回物理声, 他是在声音发出后3秒钟听到的回声,问反 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的人多远?(当时空气 的温度是15℃左右)
与伽利略实验的方法相同:在实验的基础上,科学推理里得出
结论。
·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 物理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__振__动___产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__动____。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固__体___、__液__体____、 __气__体_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___不__同___。一般来说,声音在___固__体___中传播得最快, 在__气__体____中传播得最慢。
·新课标
针对训练
物理
针对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当堂反馈]1.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2.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一端敲击了一下,在另一端就可能听到了次声音,第一次是由传来的。
如果要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你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3.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门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
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大,也可以说他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大。
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盒里的振动,使变高。
5.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过强的声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声音不得超过分贝,为了保证我们的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分贝。
6.人们挑选西瓜时常用手拍打西瓜,凭经验就能听出西瓜是否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程度不同的西瓜在被拍打时发出声音的和都不同。
7.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有。
a、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b、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c、自习课时的喧哗声;d、晨读时的朗读声;e、汽车高音喇叭的尖叫声;f、夜深人静时的引吭高歌声;g、装修房间时的电钻声;h、清晨公园树林中的小鸟的欢叫声。
8.在地震或台风来临之前,有些动物会表现出异样,好像他们预感到灾难快要降临,这是因为地震、台风发出的引起的,这种波人耳听不到。
9.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s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 钟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的反射,已知温度为15℃,则两峭壁的距离为m。
10.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传播,利用声音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隆隆雷声预示大雨将临,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11.春节放鞭炮时,用手捂着耳朵,这是防止噪声,“无声手枪”是防止噪声,在窗户上加装双层玻璃,可以隔音,这是阻断噪声的。
12.宇航员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声音在不能传播。
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14.用竹笛和小提琴同时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人们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来是由哪一种乐器所奏,这是因为它们发出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C、响度不同D、离听众的距离不同15.为了减弱我们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关闭门窗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C、在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16.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17.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声源的频率有关B、与声音的振幅有关C、与传播声音的物质有关D、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18.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曲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19.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20.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或者传播条件的是 ( ) A、用一只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另一只手机,罩内手机显示手机号,听不到手机响声 B、运动会上,百米终点计时员先看到冒白烟,后听到枪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21.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棍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症”。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22.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A、医院里的“B超”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Hz ~ 3Hz)D、风暴发出的声波(10Hz ~ 15Hz)23.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A、只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B、只是由声源的频率决定C、只是由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来决定D、是由声源的振幅、观察者距离声源的远近等因素共同决定2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只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25.“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的高低B、响度的大小C、音色的好坏D、以上说法都可以26.如图是某市区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
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68dB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此处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27.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这样他就听到了自己通过钢琴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
试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中的相关物理知识。
28.小明到小丽家去玩,看见小丽家养了好多金鱼,小明一拍手,鱼儿被吓跑了,小丽说鱼是看见手的动作吓跑的,小明说鱼是被拍手声吓跑的。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29.小宇在阅读《科海奇闻》一书时,看到这样一条奇闻: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空军在俄克拉荷马市上空做超音速飞机实验,飞机每天在10000m的高空飞行8次,半年以后,当地一个农场饲养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被飞机轰鸣声杀死,幸运的4000只鸡,有的羽毛全部掉光,有的干脆不下蛋了。
这则奇闻引起了小宇他们学习小组对噪声研究的好奇心。
于是,小组内的各位同学有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①噪声引起的耳病有耳鸣和耳聋两种。
噪声会损坏眼睛,使人视力减弱,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对所见事物判断失误。
②噪声可以发电,利用“声波接受器”将噪声存放之后,经“声电交换器”来发电。
噪声可使杂草提前生长,以便于除掉。
③高架桥两侧的隔音墙一般用塑料板或薄钢板制作,双层内夹入吸声材料,并弯成一定弧度。
使噪声被阻挡和不断反射而消耗能量。
④练歌房的墙面制成锲形图案状,当声波到达锲形物体后,反射的声波就钻进里面,无法反射出来,声波就大大地被吸收了。
⑤确定一种声音是否为噪声,还要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如:音乐很优美,但当夜深人静时,放音乐,则它是噪声。
⑥城市噪声有四种: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
不少临马路的居民,为减少噪声干扰,在临街窗户安装双层窗。
⑦噪声的克星是抗噪声材料。
如:多孔纤维材料,当噪声进入小孔时,就会引起纤维振动,从而将能量消耗。
喷气发动机是最大的人造噪声源之一。
为了减小噪声,喷气发动机排气管为多孔装置。
⑧在马路两旁植树,树林有着浓密的枝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当噪声通过树木时,枝叶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声音减弱。
⑨机场附近的居民安眠药购买量与离机场远近的关系图像:请你根据小宇他们提供的信息资料,回答一下的问题: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销售劣质产品,就在店铺内通过高音喇叭播放音乐。
他们这是想利用噪声能够损害,从而对产品产生错觉这一危害,来使顾客上当。
⑵由上述信息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消音材料的两个作用是:;。
⑶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两条);。
⑷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噪声也有被我们利用的地方:;。
(请说出两种)30.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琴弦条件:(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请你再写出一个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
31.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
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32.小红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两只不同的但均有振铃的闹钟。
他实验的步骤如下:(1)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2)紧接着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3)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4)紧接着罩上厚重的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他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他得出纸盒和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结论。
(1)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2)如果结论不正确,他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参考答案:1.340 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2. 2 钢管在钢管中装水3.音色响度幅度 4.频率音调 5.90 50 6.音调音色 7.a c e f g8.次声波 9.425 10.波能量信息 11.进入人耳产生传播12.不能空气真空13.A 14.A 15.D 16.D 17.C 18.C 19.C20.B 21.C 22.B23.D 24.B 25.B 26.B27.骨传导固体可以传声28.分别采用无动作只发声,无声音只有动作的方法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吓走了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