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合集下载

中国大运河的资料

中国大运河的资料

中国大运河的资料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94千米,被誉
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大运
河的资料:
1. 建造历史:中国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的东周时期(公
元前771年),至隋朝(公元581年-618年)与唐朝(公元618年-
907年)时期形成主要轨迹,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进行扩建。

运河14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2. 路线与连接:中国大运河横贯中国东部,连接了北京市、天
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及上海市等地。

它的主要支
流有京杭大运河、山东运河和江苏运河。

3. 功能与用途:中国大运河在古代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
流通道,可运送人员、粮食、石材、盐、茶叶、纺织品等大量货物。

它也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商贸繁荣和文化交流。

如今,大运
河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4. 文化价值:中国大运河沿线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如
北京的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天津的意式风情区;山东的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江苏的扬州古城区和南京市区;浙江的杭州西湖等。

这些地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

5. 世界遗产地: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UNESCO认为大运河是“世界历史上最
汇聚中国各个地区文化特色的水道”。

以上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些资料,它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价值使其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遗产。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摘要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其沿岸所积淀的文化遗产亦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深入探讨京杭大运河的独特价值,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1. 引言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自公元前5世纪始建,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更是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2.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2.1 历史价值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从隋唐时期的繁荣,到宋元时期的鼎盛,再到明清时期的逐渐衰落,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2.2 艺术价值京杭大运河沿岸留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桥、古码头、古船闸、古税关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建筑艺术的杰作。

同时,运河沿线各地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2.3 科学价值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水利、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后世的工程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运河沿线还保留了一些古代科技遗址,如水利枢纽、船舶制造遗址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 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 加强立法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标准和措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3.2 实施重点工程对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保护,如古码头、古桥梁等,同时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揭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大运河简要历史介绍

中国大运河简要历史介绍

中国大运河简要历史介绍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横贯中国东部,连接了北京、天津、济南、扬州、苏州、杭州等重要城市,全长约1794公里。

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各国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为了方便各国之间的物资流通和军事运输,一些国家开始修建运河。

而中国大运河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邗沟和淮河。

到了隋朝,大运河才真正开始规模宏大的修建。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下令将各个运河连通起来,最终形成了从京城长安(今西安)到淮河流域的大运河。

这一工程耗时数十年,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有利于交通运输,也促进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隋朝灭亡后,大运河的维护和发展有所减缓,但并没有停止。

唐朝时期,大运河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唐玄宗时期,大运河成为了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重要经济纽带,促进了商品交流和文化交流。

当时的大运河沿线,兴起了许多繁华的城市,如扬州、杭州等。

宋朝时期,大运河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大运河成为了当时中国最繁忙的水上交通干线,承载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

宋朝政府也加大了对大运河的维护力度,修建了许多桥梁和堤坝,以防止洪水和水患。

大运河的繁荣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繁荣,许多城市成为了商业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虽然大运河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中国水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时期,大运河被修复和疏浚了多次,以适应当时的交通需求。

清朝时期,大运河的维护依然得到了重视,但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变,大运河的地位渐渐被铁路和公路所取代。

20世纪以后,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水路运输的衰退,大运河的水运功能逐渐减弱。

但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中国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

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世界最长的运河时哪条运河呢?下面是整理的世界最长的运河,欢迎阅读。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两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京杭大运河外文名称the Grand Canal别名京杭运河,大运河起点北京市通州区终点杭州市全长1794千米(1,115英里)基本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

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称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肩负着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杭州(浙江省杭州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小度写范文世界上最长最早开凿的人工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模板

小度写范文世界上最长最早开凿的人工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模板

世界上最长最早开凿的人工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隋王朝将其扩展,并使其贯通南北,却导致王朝覆灭的京杭大运河,是如今世上最长且最早开凿的人工河。

在这里,小编就给各位科普一下这条世界上最长最早开凿的人工河吧。

世界上最长,最早开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遗产类别

京杭大运河遗产类别

京杭大运河遗产类别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工运河的代表,它的遗产类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利工程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开凿和维护需要高超的水利技术和工程管理,因此被视为水利工程遗产。

2. 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一条交通运输线,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

沿线的城市和村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桥梁、古码头等。

3. 自然遗产: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也是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河穿越了中国的东部平原和江南水乡,沿途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湖泊、湿地、森林等。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形成了许多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运河船工号子、运河民俗、运河文化等。

总之,京杭大运河的遗产类别非常丰富,包括水利工程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

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哪条,在哪里呢?没错,就是京杭大运河,下面小编将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介绍。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南北纵向的大运河一、概述中国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水运航道,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这条人工大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它比举世闻名、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被称为世界"运河之最"的原苏联土库曼运河长1100多公里。

中国第一条人工河的开凿,比巴拿马运河早2245年,比苏伊士运河早2364年,比土库曼运河也早2443年。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二、由来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历时千年开凿这条人工河呢?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许多大河,但除了额尔齐斯河与澜沧江之外,全是由西向东横向流动,没有一条南北纵向的大河,这是由亚洲东部的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势所决定的。

在这些河流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

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中国大运河的人文故事

中国大运河的人文故事

中国大运河的人文故事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连接了中国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全长约1794公里。

自古以来,大运河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同时也见证了许多人文故事的发生。

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努力,直到隋朝才完工。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文化的纽带。

沿着大运河,人们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大运河的沿岸,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村庄。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扬州和杭州。

扬州是大运河的北方起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扬州的人文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句“扬州即是扬州,何事更相催”,意味着扬州是他们相聚的地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白居易对扬州的深情,也让扬州成为了一个浪漫的地方。

杭州是大运河的南方终点,也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杭州的人文故事中最著名的要数苏东坡的《赤壁赋》。

这篇文章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以及苏东坡对赤壁的赞美之情。

赤壁是大运河沿岸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苏东坡通过《赤壁赋》将这个地方的壮丽景色和英雄气概展现给了世人。

如今,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来到赤壁游览,感受苏东坡笔下的壮丽景色。

除了扬州和杭州,大运河沿线还有许多其他城市和村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人文故事。

比如,徐州是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略要地。

在徐州,有一座古老的城墙,曾经见证了许多战争和征战。

如今,这座城墙成为了徐州的象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大运河的人文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城市,还发生在村庄和农田之间。

沿着大运河,有许多古老的村庄,这些村庄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朝拜孔子。

在曲阜的大运河边,有一座古老的石桥,这座桥曾经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如今,这座桥成为了曲阜的标志,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以下是关于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1. 建造原因:中国大运河的建造是为了方便南北交通和运输,特别是将南方的粮食和丝绸运往北方,以满足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要。

2. 建造历程:中国大运河的建造历经数百年,由不同的朝代陆续修建而成。

其中最早的一段是公元前5世纪的邗沟,后来又陆续修建了永济渠、通济渠、山塘街等段。

3. 运河的作用:中国大运河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运河的衰落:近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中国大运河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部分河段甚至被填平或者废弃。

5. 保护与修复: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一条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之,中国大运河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造和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介绍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介绍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介绍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大运河文化广场,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代表性博物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是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物流运输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对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文物进行介绍。

一、大运河的历史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大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1794公里,横跨中国东部的京杭大地,连接了黄河和长江,贯通了中国南北交通要道。

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经过数百年的修建和改造,于隋代得以完工。

唐代时,大运河的运输量已经达到每年近2亿斤,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宋代时,大运河的繁荣达到了顶峰,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水路之一。

到了明代时,大运河的运输量又达到了每年超过4亿斤,成为中国古代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物流运输的杰出代表。

二、文物介绍1、大运河石碑大运河石碑是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明代嘉靖年间所立,高5.5米,宽2.2米,厚0.5米,重达10吨。

石碑上刻有大运河的历史、修建、治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大运河历史和水利工程的重要资料。

2、大运河古船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了多艘大运河古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扬州三号”古船。

这是一艘唐代的木质平底船,长20米,宽5.5米,高1.5米,船体采用钉接式结构,是中国古代木船的代表。

船上还保存了唐代的船具、灯具、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是了解唐代物流运输的珍贵资料。

3、大运河图书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大运河相关图书,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大运河图志》。

这是清代乾隆年间所编纂的大运河地理志,共计80卷,收录了大运河沿线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资料。

4、大运河文物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大运河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等。

中国大运河人物介绍

中国大运河人物介绍

中国大运河人物介绍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共计1,794公里。

许多
人物在中国大运河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位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人物:
1. 苏东坡(1037年-1101年):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对中国大运河的建设和修复有着重要贡献。

他担任湖州知州时积极推动治理运河,修复运河使得交通更便捷。

2. 秦汉时期的皇帝: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在中国大运河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命令修建琐罗运河,为后来的大运河的主干部分打下基础;汉武帝在东汉时期继续修建运河,使其连接南北,加强了运输和贸易。

3. 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运河
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发展。

他下令将北京的燕山运河连接到京杭大运河,使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4. 赵光义(1837年-1896年):清末时期的大运河管理者之一,他参与了大运河的管理和治理工作。

他积极改善河道、堤坝以及沿岸设施,促进了中国大运河的复苏。

5. 张孝祥(1088年-1154年):南宋时期著名的运河治理专家,他为南宋政府提供了许多关于运河管理和维护的建议。

他的著作《大运河记略》被视为中国运河工程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些人物在中国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
们的贡献和努力使得中国大运河成为了一条连接南北、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水道。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众所周知,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河流暴露在地表,河水取用方便,是人类可依赖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也是可更新的能源。

那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哪一条吗?下面是由店铺的店铺为你带来的相关资料。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景点分布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景区简介

京杭大运河景区简介

《京杭大运河景区简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京杭大运河景区。

京杭大运河呀,那可是一条超级厉害的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条运河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啦,它连接着北京和杭州,中间还经过好多好多地方。

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汽车、火车的时候,人们就靠着这条河来运输货物,把北方的粮食、丝绸运到南方,又把南方的茶叶、瓷器运到北方,是不是很神奇?沿着运河走,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美丽的风景。

河边有古老的城镇,那些房子有着独特的风格,白墙黑瓦,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有时候,还能看到一艘艘小船在河上慢悠悠地行驶着,船头的船夫哼着小曲,悠然自得。

在运河边的小镇上,还有热闹的集市。

人们在那里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新鲜的水果、美味的小吃,还有精美的手工艺品。

你可以去尝尝刚出炉的烧饼,咬一口,香香脆脆的,那味道简直绝了!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商人,他要把一批珍贵的货物从杭州运到北京。

一路上,他沿着京杭大运河,经历了风雨,也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有时候,他会在河边的小镇上休息,和当地的人们交流,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最后,他成功地把货物运到了北京,赚了很多钱。

运河边还有很多古老的桥梁,有的桥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那些桥造型各异,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雄伟的巨龙。

走在桥上,看着桥下流淌的河水,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变迁。

到了晚上,运河边的灯光亮起来,把整个河面都照得五彩斑斓。

这时候,在河边散步,吹着微风,欣赏着夜景,那感觉真是太棒了!同学们,京杭大运河景区不仅风景美,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亲身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大运河博物馆的介绍

大运河博物馆的介绍

大运河博物馆介绍
大运河博物馆是位于中国的一座博物馆,专门展示和研究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超过1700多公里,连接了北京、天津、济南、扬州等重要城市。

该运河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馆内分为许多展示区域,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实物展览、多媒体技术以及互动展示方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大运河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中还陈列着大量与大运河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古代的船只模型、造船工具、河道建筑图纸、古代货物和瓷器等。

这些展品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

此外,大运河博物馆还开设了一些特色教育项目,如讲座、学术研讨会、考察团等,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公众科普。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什么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什么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什么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什么河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

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

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杭州的水陆空交通都很方便。

杭州是沪杭铁路的终点,又是浙赣、杭甬、杭长铁路的终点。

杭州和北京间有直达快车对开,全长1651公里,行驶26时30分。

杭州是浙江省公路网的中心,沪杭、宁杭公路穿过杭嘉湖平原,到达上海、南京;杭徽公路翻越浙西山岭,到达安徽的歙县、屯溪。

在杭州坐船,可沿大运河到苏州,沿钱塘江可通本省富阳、桐卢、建德、兰溪等地。

华夏文明京杭大运河的介绍涨江桥也是杭州一座比较有名的桥,位于卖鱼桥东北侧,桥建于北宋,元末桥毁。

明宣德年间重建,为三孔石拱桥,中孔净跨14米,两边孔的净跨都为9米,旧时桥长58米,宽6.2米。

民国时进行了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进行了重建,为公路桥。

相传古时潮水一直可涨到这里,故名江涨桥。

这一带自古以来水果、淡水鱼的交易非常兴旺,江涨桥与原华光桥成八字式,河面开阔,入夜蟹火渔灯,辉映两岸,暮雨之时尤为壮观,故有“江涨暮雨”之称,为湖墅八景之一。

京杭运河流到余杭古镇塘栖,穿越塘栖以后,条条支流延伸入镇中。

因此塘栖自古以河多、塘多、漾多、桥多而著称,镇里街市沿河,过街楼和美人靠隔街相望,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不用撑伞遮日挡雨。

民间有“跑过三江六码头,少见塘栖廊檐头”之说。

一座座古朴庄重、风姿各异的桥梁,把古镇的街市串在一起。

而镇里最有名的古桥要数广济桥。

广济桥建于唐朝,据传为唐代名将尉迟恭所建,是如今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古桥,长40多米,宽5.6米。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历史意义深远,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还承载着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在于其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连通京杭大运河和京杭运河的巨大水网。

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串联起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水运提供了便利,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大动脉”。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还体现在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大运河的存在使得北方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商业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如杭州、扬州、苏州等也相继崛起,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

例如,南宋时期的杭州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大运河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大运河也成为了国内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第三,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还体现在它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促进。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除了商业繁荣外,还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

例如,元代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到过扬州和杭州,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大运河的描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此外,大运河沿线的城市还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园林和文物,如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古典园林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大运河的存在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例如,大运河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古代中国人民凭借毅力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这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启示,即只有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中国大运河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也承载着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简述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简述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简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连接了中国的南北主要河流,贯穿了中国的东部地区。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最初,它是为了改善江淮地区交通运输而修建的一条短距离运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逐渐扩建,并成为连接黄河和长江的重要水路。

隋朝时期(公元581年-618年),大运河经历了重要的发展。

隋炀帝下令将原有的运河与其他水系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贯穿北方的大运河。

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各地的商品和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流动。

隋朝灭亡后,唐朝(公元618年-907年)继承了大运河的管理和维护。

唐朝进一步扩展了运河的规模,修复了已经疏浚的部分,并在沿线修建了许多官方驿站和商业港口。

大运河在唐朝时期的繁荣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和最重要的水路之一。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大运河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宋朝为了保护和维护运河的畅通,修筑了许多堤坝和水闸,并加强了对航运的监管。

这一时期,大运河的商业活动和人员往来达到了新的高峰,使得沿线的城市和地区蓬勃发展。

随着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的崛起,大运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朝加强了对运河的管理,并在沿线修建了更多的码头和驿站。

然而,元朝统治的动荡和分裂导致了大运河的衰落,许多河段逐渐淤塞,航道不通。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时期,大运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

明朝修复了一些已经淤塞的河段,并加强了对运河的维护。

然而,由于明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大运河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时期,大运河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清朝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资,导致运河的淤塞和航道的破损。

随着铁路的兴起,大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被取代,它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20世纪初,大运河的状况十分糟糕,许多河段已经完全淤塞或变成了污水渠道。

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初期,政府开始重视大运河的保护和修复。

世界上最长人工运河

世界上最长人工运河

世界上最长人工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什么?你或许不知道,不过没关系,让小编带你了解了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到底是什么。

下面是正文内容,欢迎阅读。

世界上最长人工运河的由来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下令征召民工拓宽改直山阳渎,使山阳渎从山阳到扬子(今江苏仪征附近)入长江,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南北交通要道。

同时,隋炀帝还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斜贯中原地区,第一次使黄河与淮河相连。

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又下令开挖永济渠,在沁水上游开凿一条渠道,入黄河与通济渠相通,第一次沟通了黄河与海河的联系。

大业六年(610),隋炀帝重开开于春秋时期的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400公里。

隋炀帝动用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6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1764公里的大运河。

世界上最长人工运河的影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她比苏伊士运河要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要长20倍。

自运河开通以来,沿岸地区的人民获得了她带来的巨大利益,象著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德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都是大运河的受益地区。

大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的河流、湖泊再通过人工开凿而成的人工河流,由于其水量大部分从天然的河流补给,因此京杭大运河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独有的现象,就是一条河流内的水流方向会不一致。

大运河的各段之间的水位落差很悬殊,全线"三起三落"。

大运河在古代并不叫“京杭大运河”而是叫“南北大运河”经过历代的开凿大运河逐渐延长。

从公元605年--610年间隋朝起开凿,到了公元700年初,隋朝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大规模地开凿,将5大河流全部贯通,北至河北,南到太湖,全长2700公里,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到了元代,由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已移到今天的北京,元朝的郭守敬发动民工,把运河从通州延长25公里,直通北京的积水潭,从而奠定了现代的京杭大运河。

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为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读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吧。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我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

在兖州、济宁、枣庄、滕县、丰县、沛县、徐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县、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全长约130多千米,济宁段主航道将由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达到3米。

届时,千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

对苏北、苏南运河进行了整治扩建。

扩建了京杭运河上的谏壁、解台两座二线船闸和淮阴、淮安、宿迁三座三线船闸,消除了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瓶颈”制约,实现了京杭运河苏南、苏北全线畅通,为江苏及华东地区提供了一条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动脉。

苏北运河(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六圩口),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什么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什么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什么运河是人类在古代为了交通运输而人工开挖的水道。

它们在世界各地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著名的运河,而其中最长的运河则是白俄罗斯的巴勒斯海提运河。

巴勒斯海提运河是连接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和波罗的海的一条运河。

它的全长210.7公里,始建于1964年,于1985年完工。

巴勒斯海提运河是由苏联时期的白俄罗斯政府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旨在加强该地区的运输和水资源管理。

这条运河穿过了白俄罗斯国内的许多城市和乡村,包括明斯克、莫吉廖夫、古斯诺、维捷布斯克等。

它通常被用于船只的运输,包括货船和旅游游艇。

巴勒斯海提运河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巴勒斯海提运河,世界上还有其他著名的运河。

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中国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94千米。

它连接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起源于北京,并最终注入黄海。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杰作,自大约1,400年前开始修建,持续了几个朝代。

它不仅被用于水上交通,还被用于排灌灌溉和防洪。

如今,大运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大运河和巴勒斯海提运河,世界上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运河,如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

这些运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总的来说,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巴勒斯海提运河,全长210.7公里。

它是白俄罗斯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为该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与此同时,其他运河如大运河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无论是哪一条运河,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京杭大运河
我国的南北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千米,就长度来讲,世界上没有一条运河能与之相比。

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

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在它面前都要相形见绌。

而且它还是世界三大运河中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在历史上前前后后共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时间。

它最初的修建是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行的方便。

之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水路运输对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繁荣的重要性。

到隋朝的时候,隋炀帝组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开凿工作,正是这次空前绝后的大工程,成就了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在此之后,由于河道淤积等问题,历朝历
代又对河道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翻修,时至今日,它作为一条商用航道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百年来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有些城市河道已成为排污沟,近代工业与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沿河历史文化遗迹。

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相当普遍。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大运河”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
程。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