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句子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询问是否有过要下雨的经历。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2. 第二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3. 第三次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理解。
2. 举例说明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3. 让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句子,并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和生字词。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故事《要下雨了》的内容和生字词。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造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环节,学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记录也增加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六、课堂游戏(10分钟)1. 组织一个生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生字词。
2. 邀请学生上台参与游戏,其他学生观看并加油助威。
3. 游戏结束后,给予获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讨论如何在句子中运用这个生字词。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推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想象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记忆。
2. 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动作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前会发生什么现象?2.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分组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记忆。
(3)运用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3. 课文学习:(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推理课文中的情节发展。
4. 实践活动:(1)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表演。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互动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问答、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回答、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要下雨了”这个词语,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认知。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天空、云朵、雨滴等。
2. 教学卡片: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导入:展示天空、云朵、雨滴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 情景导入: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学生介绍即将到来的雨天。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字词的结构和易错点。
三、课文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四、情景模拟(10分钟)1. 教师创设下雨天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3. 学生分组表演,模拟下雨天的活动。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篇小雨日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对下雨天的景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情景模拟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课堂纪律方面,需要加强管理,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制作雨天小道具1. 教师准备雨滴、雨伞、小鱼等纸雕模板或贴纸。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要、下、雨、了”等10个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的流利朗读和内容理解。
2. 教学难点:(1)生词“要、下、雨、了”的用法和搭配。
(2)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词卡片。
(3)相关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或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听过雨声吗?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吗?”(3)引出课文主题“要下雨了”。
2. 生词学习(1)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解释生词含义,如“要”表示即将,“下”表示降落,“雨”表示雨水,“了”表示已经发生。
(3)引导学生运用生词造句。
3. 课文朗读(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3)讨论课文中的动物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如燕子飞、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词。
(2)强调关心天气、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 家庭作业: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环境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拓展1. 主题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察日记”活动,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和自然环境现象。
(2)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天气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2. 亲子作业(1)与家长合作,共同观察自然环境变化,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2)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天气观察日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2、这是为什么呢?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1、学生读课文: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
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
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情况:⑴四个语气词:吗吧呀呢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齐读。
⑵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结: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
有了它们,我们说话方便多了,也好听多了。
⑶出示生字坡、割、闷、伸: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
然后指名朗读。
最后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具体指导如下:⑴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⑶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大概两分钟左右。
然后问:你们有什么感觉?⑷此时,再朗读这一节!四、教学第二、三两节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上飞过,小白非常奇怪。
(指名学生)你奇怪吗?为什么?(同时打出课件)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3、学生字喊:⑴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会正确书写“要、下、雨、了”等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想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要、下、雨、了”的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关联。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自然场景,增加氛围。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布置的自然场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吗?下雨前有哪些征兆?”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如“蚂蚁搬家和燕子低飞”。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跟读。
(2)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词,学生跟随书写。
(3)通过游戏、组词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下雨前的征兆。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画法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抄写生字词,家长监督。
(3)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前的征兆。
2. 拓展作业:(1)家长带领孩子进行户外观察,了解自然现象。
(2)孩子与家长分享观察心得,培养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针对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心情变化,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
2.2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心情变化,学会观察大自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晴天、多云、雨天等不同天气,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要下雨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学生交流自己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生字词、句子理解等。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心情变化。
四、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要下雨的迹象?2.分组表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展示角色心情变化。
2.布置作业:观察天气变化,用日记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变化。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角色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2.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动物,你会怎么应对要下雨的情况?2.分组表演:展示小动物们应对下雨的场景。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天气变化的情景剧。
2.学生合作完成情景剧,展示自己的创意。
2.布置作业:创作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和作文。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等。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根据内容课文还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可以图文对照着读故事,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现象能了解天气变化。
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晰,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三段对话的表达方式也基本相似,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语言训练。
【教学目标】1.认识“腰、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会写“呢、吗、呀、吧”,通过关注偏旁、联系生活,理解“阴沉沉、闷得很、伸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含语气词的句子,借助图片提取信息,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在对话中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读好语气词的句子2.了解动物活动内容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1. 你读我诵诗歌《雨》导入。
2. 理解学习“了”的语用。
除了下雨了,你还知道“了”?点拨:这里的“了”说明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
3. 对比“了”,学习理解“要”的语用情景。
4. 每次下雨前其实会有很多征兆的,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过下雨前会有那边变化?二、整体感知(一)学字识词,读通句子1. 自读这篇文章,注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词语闯关:(1)强调前鼻音、后鼻音、多音字“空”、轻声;(2)交流识字方法。
3.句子晋级:(一)随文识字第一组: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
第二组: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理解词语“闷得很”。
第三组:认识语气词,“吗、呀、呢、吧”。
(二)观察写字“呀、呢”1. 观察“吗、呀、呢、吧”的结构、偏旁、宽窄、关键笔画、“撇”穿插2. 写字,并讲评认识了生字,读好了句子,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再来读一读吧。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范文
【导语】课⽂《要下⾬了》是⼀篇科普⼩品⽂,采⽤童话故事形式叙述,向孩⼦们介绍了燕⼦低飞、鱼游⽔⾯和蚂蚁搬家三个夏⽇下⾬前的⾃然现象,既有科学性⼜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有利于唤起学⽣学习的兴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学习分⾓⾊朗读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句⼦意思,了解课⽂内容,能说说课⽂⾥有哪些动物,燕⼦、⼩鱼、蚂蚁下⾬前都在⼲什么,初步了解夏⽇下⾬前“燕⼦低飞”等⼀些现象。
3.能正确认读“腰”等12个⽣字新词,正确认读多⾳字“空”在本课的读⾳,正确读记“⼭坡”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直”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字格的位置,努⼒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继续学习联系上下⽂了解词义的⽅法,了解“闷”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学习分⾓⾊朗读课⽂。
2.能正确认读“腰”等12个⽣字新词,正确认读多⾳字“空”在本课的读⾳,正确读记“⼭坡”等8个词语。
3.正确读写“直”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句⼦意思,了解课⽂内容,能说说课⽂⾥有哪些动物,燕⼦、⼩鱼、蚂蚁下⾬前都在⼲什么,初步了解夏⽇下⾬前“燕⼦低飞”等⼀些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腰”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直”等7个会写字的⽥字格字卡;课⽂图画PPT。
学⽣:每⼈⼀套“腰”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的)和⼀套“读⼀读,记⼀记”的词语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班级的组织形式进⾏交流汇报,以获取学⽣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指导达标。
) ⼀、复习,激趣导⼊;释题,明确主要学习⽬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些字词。
(⼀)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以及多⾳字已学的字词。
1.副板书位置贴出字词卡:急得直哭⼀边参加吗呀呢吧空⽓ 出⽰任务:⾃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梳理《要下雨了》是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故事,通过描述正在下雨前夕的风云变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2.1 教学内容1.讲解散文《要下雨了》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2.感受文中描写的风云变幻,引发学生对自然的联想和感受。
3.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描述的天气变化及其背后的意义。
2.掌握关键词汇的释义和用法。
3.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调。
2.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相关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
3.采用情景再现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3.2 教学手段1.黑板板书,展示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课堂互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中的感受和理解。
3.创设情境环境,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用音乐和声音效果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播放特定音乐,让他们尝试观察窗外天空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教学核心1.第一段教学–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诗意的语言。
–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如“云层”、“紧凑”等。
2.第二段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感受文中情境。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3.第三段教学–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联想和感受。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4.14《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4.14《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要下雨了》,是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课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天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天气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天气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天气的热爱,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掌握天气变化的表达方式。
2.能够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由表达不同天气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天气。
五、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内容的教学课件。
2.天气图片或气象图表。
3.布置学生观察天气的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与学生通过图片或气象图表复习不同天气的名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词汇。
2. 学习课文1.教师呈现课文《要下雨了》,让学生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含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天气情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描述自己常见的天气情况,为下面的表达做准备。
4. 情境教学1.教师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表达不同的天气情况。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对话。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天气预报,培养学生对气象的兴趣。
6. 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不同天气表达的记念和掌握。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关于“今日天气”的小短文。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同天气的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真实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要下雨了》的教案,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理解知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
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1、听录音,让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板书:下雨了)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
补上课题: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读读说说,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李老师正忙着( )!( )正忙着( )!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 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身有什么感觉呢?7、请同学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五、实践作业1、口头填空:⑴要下雨了,燕子()。
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要、下、雨、了”等10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 课文的正确朗读与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动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3. 精讲细练:(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谈一谈对故事中角色的看法。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谈一谈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6.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回家给家长讲故事。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掌握较好,但在书写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在朗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但部分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引导。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运用生字词造句,但对故事中角色的理解还需深入探讨。
七、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回家给家长讲故事。
3. 观察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能够在课堂上正确认读。
朗读方面,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也较为到位。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认读“要、下、雨、了”等生字。
1.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3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观察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好习惯。
3.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认读生字。
1.2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2.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2.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认读生字3.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轮流认读。
3.2教师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4.拓展活动4.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4.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天气谚语或天气变化的小知识。
5.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应对下雨的?它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6.课后作业6.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6.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
3.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六、教学资源1.课文《要下雨了》2.生字卡片3.天气图片4.天气谚语及天气变化小知识资料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互动情况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4 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4 要下雨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认读课文《要下雨了》。
2.能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3.能够模仿朗读课文。
4.能够初步认识一些天气现象的名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懂、认读课文《要下雨了》。
•难点:初步认识天气现象的名称,如“下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要下雨了》。
2.天气模仿道具(如伞、雨衣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师生一起唱《小雨点儿落在我头上》。
2. 学习课文《要下雨了》
(1)呈现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要下雨了》,让学生认真听。
•教师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要下雨了”。
(2)讲解课文
•联系课文情景,向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进行讨论,包括“下雨”是什么样的现象等。
(3)朗读课文
•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模仿语调、情感。
3. 情景模仿
•让学生模仿天气现象,如“下雨”、“刮风”等,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
4. 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天气现象,提出不同的天气情景描述给同学猜。
五、课堂小结
•教师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要下雨了》。
•练习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表达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下雨”等天气现象,培养他们观察、描述天气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下雨了》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要、下、雨、了”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读和理解生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 学会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图片、动作等直观教具。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动作,引导学生说出与雨相关的词语,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引出课文《要下雨了》,引导学生猜猜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如“谁要下雨了?为什么?”(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 观察自然现象,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3. 家长协助完成课后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观察自然现象的敏锐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课文《要下雨了》,理解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描写的“下雨”的情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
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的分发复印件。
2.大型图片或素材展示《要下雨了》课文中的情景描写。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4.生字卡片和相关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要下雨了》的大图,并提出问题:“大家看图片,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预测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组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生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掌握课文。
第三步:课文复述(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如果下雨了,你会怎么做?”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环境的关心。
第五步:书写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文生字生语的书写练习,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字词书写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爱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生字生语书写作业。
2.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通过讨论和书写练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要下雨了”这个词语,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认读和理解词语“要下雨了”。
2. 学会与人合作,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故事课件或纸质故事书。
3.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要下雨了”。
二、教学故事(10分钟)1.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故事,巩固对词语“要下雨了”的理解。
三、讨论与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对要下雨的情况时,他们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2. 各组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表演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故事内容和角色扮演。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要下雨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教学故事(10分钟)1.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故事,巩固对词语“要下雨了”的理解。
三、讨论与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对要下雨的情况时,他们是如何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要下雨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
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
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
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
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
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②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
(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
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
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直加呀边吧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直、边”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
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
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4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要下雨了
蚂蚁搬东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基本达到了预设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动作充分理解“直”的意思,同时通过动作体会小白兔由半信半疑到坚信不疑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读助讲,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觉得本节课内容设计有些过多,使整节课进程过于紧张,使朗读时间不够,所以,还应对本节课仔细斟酌,进行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