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共41页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ppt课件
ppt课件
19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二、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 (二)影响VA菌根形成的因素
1、菌根菌繁殖体数目及发芽速度
2、菌种侵染能力
3、根系发育的好坏
4、环境因素
营养 光照 水分
ppt课件
20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三、菌根菌的应用
(一)菌根菌的主要作用(P261、265-267)
很大的区别的根瘤菌。 *高度分化的类菌体不能再分裂繁殖。 共生体:在含菌组织中由植物合成的周膜所包裹的类菌体。 豆血红蛋白:外存于类菌体周膜内外,由蛋白质(寄主)和血红
素(类菌体)组成。 *在根瘤中主要起调节氧气的作用。
ppt课件
7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二)根瘤的形成(教材P250)
ppt课件
28
• 由于社会对环境的压力大及化学农药 研究开发费用高等原因,微生物源农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研究开发也取 得了迅速发展,而农用抗生素的发展远 比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快得多。
ppt课件
29
• (二)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和其他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
1、选择性强 微生物农药对病虫害选择性相当强,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
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为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
防治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及促进作物生长。
它包括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除草等。这类农药
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
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这些微生物农药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代谢物,例如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井冈霉素、C型肉毒梭菌外
微生物与植物互作-PPT课件
强了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矿化,
增强了对作物的养分供应。
根际微生物通过溶解矿物中的磷酸盐,给植物提供可 溶性的磷酸盐,加快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
A、有益影响
(b)促进植物生长——根际微生物能合 成多种生长素、植物生长激素,加速种子 萌发和根毛发育。
③丛枝菌根在植物吸收养料中的作用:扩大根系吸收范
围,提高了从土壤溶液中吸收养料的吸收率。
④促进根圈微生物的固氮菌、磷细菌生长,并对共生固
氮微生物的结瘤有良好的影响。 ⑤与植物病害关系:有好有坏,不清楚。
(2)菌根对植物的作用
增加植物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增加植物根系对磷素的吸收: 分泌植素酶、磷酸酶,增加对有机磷化物的分解; 菌根菌可打破根系的抑磷圈,增加磷的吸收。
果胶酶——分解果胶,使植物组织崩溃;
纤维素酶——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分解;
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生长素吲哚乙酸——使植物产生疾病; 某些病原真菌产生的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使植物疯长;
乙烯——引起植物代谢发生变化;
毒素——干扰植物的正常代谢。
5、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性(抗性)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不是被动的, 而是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抵抗病原微生物 侵入,这种抵抗力称为植物的免疫性。
(e)根际中的菌丝体可以转移植物中的放 射线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A、有益影响 (f)根际微生物产生二氧化碳,使钙增加 可溶性,有利于植物吸收。
(g)根际中自生固氮菌可以固定大量的 N2,给植物提供有机和无机氮。
B、不利影响
(a)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营养,在一定时间内
减少了对植物养分的供应,造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
第十一章_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1-1植物的根际 1、渗出物 2、分泌物 3、植物黏液 4、黏质 5、溶胞产物 植物根 土壤 根际物质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尽管所处的环境差异较大,但无论茎、叶、花、果、种子以及根等器官上都存在着各种有机物,为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因此不同类群的微生物以各自的方式生活在植物体上,与植物发生互生、共生、寄生等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互生关系一、根际微生物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既从外界吸收养料和水分,也向外界环境中释放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根际中的有机物质包括以下几类:(1)渗出物,是指根细胞向外释放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2)分泌物,指根细胞主动向外分泌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核酸等;(3)植物黏液,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分泌的多糖类产物;(4)黏质,由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组成;(5)溶胞物质,植物脱落的表皮细胞分解物。
由于植物根周围环境的特殊性(图11-1),为微生物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根际。
根际(rhizosphere )是指可被根释放物质所影响的根部土壤。
1904年,德国微生物学家Hiltner 就提出了根际的概念,根际的范围很狭小,仅包括离根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在根际内,根分泌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可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此外,脱落的根表皮和皮层细胞内容物也是微生物良好的营养源,因此根际是一个对微生物生长十分有利的特殊生态环境。
在根际内,根系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称为根际效应。
根际中微生物群落的密度明显比一般土壤中高,仅细菌就达每克109之多,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的比值称为根土比(R/S ),是反映根际效应的重要指标。
根土比一般在5~20之间,农作作比树木的根土比高,豆科植物比非豆科植物高。
而且,根土比的数值随土质、植物种类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根际土壤中以细菌数量最多,但由于根际分泌物的选择作用,细菌的种类较少,以低分子有机物为营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占绝对优势,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杆菌(Flavobacterium)、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等。
第十一章_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1-1植物的根际 1、渗出物 2、分泌物 3、植物黏液 4、黏质 5、溶胞产物 植物根 土壤 根际物质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尽管所处的环境差异较大,但无论茎、叶、花、果、种子以及根等器官上都存在着各种有机物,为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因此不同类群的微生物以各自的方式生活在植物体上,与植物发生互生、共生、寄生等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互生关系一、根际微生物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既从外界吸收养料和水分,也向外界环境中释放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根际中的有机物质包括以下几类:(1)渗出物,是指根细胞向外释放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2)分泌物,指根细胞主动向外分泌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核酸等;(3)植物黏液,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分泌的多糖类产物;(4)黏质,由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组成;(5)溶胞物质,植物脱落的表皮细胞分解物。
由于植物根周围环境的特殊性(图11-1),为微生物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根际。
根际(rhizosphere )是指可被根释放物质所影响的根部土壤。
1904年,德国微生物学家Hiltner 就提出了根际的概念,根际的范围很狭小,仅包括离根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在根际内,根分泌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可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此外,脱落的根表皮和皮层细胞内容物也是微生物良好的营养源,因此根际是一个对微生物生长十分有利的特殊生态环境。
在根际内,根系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称为根际效应。
根际中微生物群落的密度明显比一般土壤中高,仅细菌就达每克109之多,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的比值称为根土比(R/S ),是反映根际效应的重要指标。
根土比一般在5~20之间,农作作比树木的根土比高,豆科植物比非豆科植物高。
而且,根土比的数值随土质、植物种类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根际土壤中以细菌数量最多,但由于根际分泌物的选择作用,细菌的种类较少,以低分子有机物为营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占绝对优势,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杆菌(Flavobacterium)、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等。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D. 根际温度一般比非根际土壤温度高1-2℃; E. 根系的穿插作用,使根际的水分状况和通气条件 优于非根际。
以上条件都有利于形成有利于根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微环境。
目录
CONTENTS
01 根际的定义与
2. 由于不同植物根际条件的选择性,某些病原菌在相应植物的根际得到加富,更助长了病害的发生。长期种植同一作物 造成根际有毒物质积累,虽然每年施肥充足和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但作物产量仍每年下降的现象。
3. 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能抑制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伸长。 4. 根际微生物产生生长激素过高,可抑制植物生长。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作用
2.不利的影响。
1. 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营养,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了对植物养分的供应,造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反消化细菌使含氮物 质变成N2,养分损失。细菌对某些重要元素的固定可严重影响植物的发育。(例如:细菌固定锌会导致果树得小叶病; 细菌固定氧化锰会使燕麦得灰斑病。)
根际形成的共生关系
2.根瘤
植物根瘤和其中的根瘤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因为有了这种关系对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 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结瘤的细菌有根瘤菌、固氮根瘤菌和缓慢根瘤菌。 固氮根瘤菌能在热带豆科植物茎上结瘤,并以游离生活状态利用N2进
行生长(其它根瘤菌没有此功能)
根瘤 根瘤菌
研究发现,植物能够释放包括萜烯、类黄酮、木素衍生物在内的有 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与污染物相似,因此它们可以诱导根际微 生物PAHs降解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PAHs的生物降解。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69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பைடு நூலகம்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微生物 植物 互作
微生物植物互作微生物和植物是两个不同的生物类别,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互作关系。
这些互作关系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和保护作用等方面探讨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
微生物和植物之间最常见的互作关系是共生关系。
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受益的关系。
在植物体内,有很多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状态。
例如,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根际共生。
根际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它们还能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植物的健康。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合成植物生长因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根际共生外,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形成其他类型的共生关系。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寄生在植物的表皮上,形成共生状态。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体表面的有机物质,提供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还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植物的健康。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吸收养分和水分,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除了共生关系,微生物还可以对植物起到促生和保护作用。
微生物可以合成植物生长因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合成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植物的健康。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原菌的侵染,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微生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多种互作关系。
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养分,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植物的健康。
微生物还可以合成植物生长因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原菌的侵染,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对于促进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共32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系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微生物与植物互作
微生物与植物互作
生命是多层次的,从微观角度看,生命的基础单位是微生物,而植物则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有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作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命的延续。
微生物是群体力量,它们可能是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
在微生物的世界里,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资源,而植物则是这些营养物质的获取者。
植物利用微生物提供的有机肥料和其他养分来供给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微生物则以植物体内的养分为生,促进它们的生长繁殖。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还表现在微生物对植物的保护作用。
植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而微生物可以通过抗病菌素和抑菌物质等手段来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危害。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帮助植物解决不良化学物质的问题,减少毒害物质的累积。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还可以体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上。
微生物可以通过诱导植物体内激素的分泌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微生物分解植物的残骸,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增加土壤
肥力。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对接也可以
看作是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动。
农民可以通过使用微生物肥料、抗病菌剂等来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增加产量和品质。
而植物也
能为畜牧业提供食物,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微生物与植物互作还有很多未知之处,科学家们正通过研究微
生物和植物之间的互动来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更加丰富的生态
系统。
同时,我们也应该增强对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的认识,通过
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来营造更加健康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稳定。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机制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机制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植物发生病害。
然而,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也存在一种互作机制,即植物免疫系统的激活。
本文将从植物的抗病机制、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策略和两者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的抗病机制植物具有多种抗病机制,包括表皮层的物理屏障、激素介导的免疫响应、产生抗菌物质等。
首先,植物的表皮层具有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
比如,植物的表皮细胞通过形成强壁来增强自身的机械强度,一旦病原微生物侵入细胞内部,植物往往能够迅速死亡该细胞,从而阻止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传播。
其次,植物通过激素信号传递来激活免疫系统。
植物的细胞在感知到病原微生物侵入后,会产生一系列激素,如水杨酸、乙烯等。
这些激素能够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增强细胞壁的合成、产生毒素以杀死病原微生物等。
此外,植物还能够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抗菌酶、抗菌肽等,用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策略病原微生物也具备各种策略来突破植物的抵御机制。
首先,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分泌酶来降解植物的物理屏障。
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泌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用以降解植物细胞壁,从而侵入植物内部。
其次,病原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分泌毒素来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比如,一些细菌和病毒会产生毒素,使植物的细胞死亡,从而为其提供生存环境。
另外,病原微生物还能够通过操纵植物的免疫系统来削弱植物的自身抵抗能力。
一些细菌和病毒能够通过注入一些特定蛋白质,干扰植物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植物的免疫相应。
这样,病原微生物就能够更好地感染植物,并利用其为生存提供条件。
三、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时,会立即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
植物通过产生一系列激素和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
同时,植物也会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如增强细胞壁的合成、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菌根与绝大多数植物,也可以引起病害,如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
本文将以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为主题,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部分: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共生关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共生。
根瘤菌寄生在植物根部形成根瘤,通过与植物共同代谢反应,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
反之,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碳和能量。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使豆科植物能够生长在氮贫瘠的土壤中,还有利于土壤的肥力改善。
另外一个共生关系是植物的根与真菌形成的菌根。
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类型,它们分别由外生菌根真菌和内生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相互共生形成。
菌根可以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并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同时,菌根还能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微生物可以通过侵害植物而引发病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是常见的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由细菌引起,如青枯病、溃疡病等。
细菌通过植物的创伤部位侵入,繁殖并扩散,导致植物组织坏死、萎缩甚至死亡。
真菌性病害则主要由真菌引起,如白粉病、黑胫病等。
真菌通过植物体表或内部侵入,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叶片枯黄、腐烂等症状。
第三部分:植物与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并在植物死亡后将固定的氮释放回土壤,为其他植物提供养分。
其次,菌根能够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此外,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还能够降解有机物,释放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微生物与植物互作》PPT课件
D. 根际温度一般比非根际土壤温度高1-2℃。
编辑ppt
6
(2)根际微生物
A. 受植物根系的选择和促进作用,从而构成 了不同的根际微生物区系
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多为含氮物质,禾本科植 物多为含碳物质;
同一科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其分泌物也不相同;
大豆:
开花前分泌谷氨酸 、色氨酸; 开花后分泌色氨酸
编辑ppt
编辑ppt
21
❖外生菌根菌的研究应用,对于发展林业育苗,促进 林木生长发育以及绿化荒山、矿厂废地有重要意义。 试验表明: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树木提前4~5年成材。
❖对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关系的研究对进一步驯化野 生食用菌,扩大优质食用菌栽培生产也具有实际意 义。
编辑ppt
22
内生菌根
菌丝直接入侵根表皮细胞内和细胞外,不形成哈氏网;在 皮层细胞内的菌丝,其顶端膨大且分枝,形成泡囊(Vesicule) -丛枝(Arbuscule)菌根,故又称VA菌根; 根外侧的菌丝形成粗菌丝,其上可分化形成大型厚垣孢子 或配子,也可形成细小菌丝直接吸收土壤中水分和营养.
编辑ppt
9
(3)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作用
A、有益影响
(a)有效化营养元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加 强了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矿化, 增强了对作物的养分供应。
根际微生物通过溶解矿物中的磷酸盐,给植物提供可 溶性的磷酸盐,加快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
编辑ppt
10
A、有益影响
(b)促进植物生长——根际微生物能合
编辑ppt
王瓜秀 闫国贝
1
微生物与植物根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病原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编辑ppt
2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一)菌根菌的主要作用(P261、265-267)
提高宿主植物的吸磷能力
有助于植物吸收Cu、Zn、Mn、Fe等微量元素
促进了寄生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产生激素刺激寄主植物生长
刺激某些有益根际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根瘤菌结瘤固氮
抑制了植物根的某些病害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井冈霉素、C型肉毒梭菌外毒素等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微生物农药
无疑是今后农药的发展方向之一。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 (一)微生物农药的定义和种类
定义: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 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环卫 昆虫、 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总称。是指由细菌、 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加工制成的农药 。
• ①真菌杀虫剂,如白僵菌、绿僵菌;②细菌杀虫剂,如苏云金
杆菌(B.t.制剂)、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防治蚊虫的球状芽孢杆菌
;③病毒杀虫剂,包括核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多角体病毒 ,均有高度专一性;用弱毒化病毒防治植物病毒病也是一种利用途 径;④微孢子原虫杀虫剂,例如防治蝗虫的微孢子原虫已有商品化 应用;⑤利用对昆虫无专性寄生的线虫开发作为杀虫剂的研究,正 进入实用阶段;⑥真菌除草剂,如中国开发的鲁保一号;⑦细菌杀 菌剂,如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
有效根瘤(粉红色)
无效根瘤(白色、青绿色)
第三页,共30页。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一、根瘤菌和结瘤豆科植物
(二)豆科植物的结瘤情况
豆科
蝶形花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