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复习资料整理1、商业银行筹集资本的途径有哪些?内部筹集:1.增加各种准备金。
〔剩余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2.收益留存。
外部筹集:1.发行普通股。
2.发行优先股。
3.发行资本票据和债券2、简述内源资本支持资产增长模型。
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为:SG1 =〔TA1-TA0〕/TA0 = △TA/TA0式中,SG为银行资产增长率;TA为银行总资产;△ TA为银行资产的增加额。
又SG1 = △TA/TA0 = △EC/EC0 式中△EC为银行股本增加额 SG1=〔EC1-EC0〕/EC0={ [EC0+ROA〔1-DR〕TA1]- EC0}/ EC0 = ROA〔1-DR〕TA1/EC0=ROA〔1-DR〕/[EC1-ROA〔1-DR〕TA1]/ TA1 = ROA〔1-DR〕/[(EC1/ TA1)- ROA 〔1-DR〕]上述公式表示了银行资产持续增长与银行资产收益率〔ROA〕、银行红利分配比例〔DR〕和资本比率〔EC1/ TA1〕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其中的三个变量确定后,其余的一个变量就可以由公式获得它们确切的值。
3、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特点〔1〕从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规定看,根本上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相一致。
但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极为单一。
〔2〕资本充足率过低4、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从计算资本充足比率的公式看,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分子;二是减少分母。
1.分子策略: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以提高资本金总额 1〕增加核心资本〔1〕财政注资:〔2〕利润留成〔3〕从股票市场募集资本金〔4〕营业税返注 2〕增加附属资本〔1〕增提准备金〔2〕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2.分母策略: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降低风险资产主要两种途径,一种是调整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采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信贷资产从表内转到表外,以到达降低风险资产的目的;一种是从整体上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贷款的不良比率。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汇总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汇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发放、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多项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使得其面临着许多重点难点问题。
本文将汇总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尝试提供解决方案,以期帮助银行行业从业者更好地应对挑战。
一、资金存储难点商业银行的资金存储是其运营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资金存储面临以下重点难点:1.1 资金来源多样化难题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涉及各种途径,如存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面对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银行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和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资金进出,以优化资金结构。
解决方案:银行应建立灵活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包括有效的市场研究和预测机制,以及灵活多样的融资手段,如与机构投资者进行合作、举办债务承销活动等。
1.2 资金成本控制困难商业银行在资金存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资金成本,以维护其盈利能力。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资金成本难以控制。
解决方案:银行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保持及时了解市场政策的动向。
此外,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二、贷款发放难点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是实现资金价值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然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银行面临以下重点难点:2.1 信用风险管理困境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必须面对客户的信用风险。
客户的还款能力不确定性使得信用风险成为贷款业务中的重要难点。
解决方案: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充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合规操作。
2.2 贷款选择与定价难题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前需要进行贷款选择和定价,以确保贷款业务的盈利性。
然而,贷款选择和定价涉及多项因素,如市场利率、贷款用途、客户需求等,使得银行在进行决策时面临较大压力和难点。
解决方案:银行应加强市场研究与分析,提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论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投放、违约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一、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银行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银行应保持足够的资本储备,以覆盖潜在的损失,并保障顺利运营。
同时,资本充足率也是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健康状况的重要评估指标。
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合理配置资本,平衡风险和收益,确保资本充足率处于合理范围内。
二、贷款投放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贷款发放。
贷款投放涉及到风险管理和收益增长的平衡。
银行需要审慎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担保能力,防范信贷风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贷款利率和期限,提高贷款的竞争力。
此外,银行还需要加强对贷款项目的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违约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重视违约风险管理,防范贷款违约和不良资产的风险。
银行在贷款前应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来源,确定合适的贷款额度和担保要求。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监管和风险预警,及时应对潜在风险,减少违约损失。
此外,银行还应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处理机制,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降低风险对经营的影响。
四、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确保支付能力和运营稳定的关键。
银行需合理规划和管理资金来源和运用,确保短期偿还能力和运营安全。
银行应根据资金流动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合理配置流动性储备和投资组合,确保满足日常支付和应急资金需求。
同时,银行还需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政策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应对市场变动和流动性压力。
五、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应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银行需要投资和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各项业务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整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一章一、商业银行的性质1、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性质:(1)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的金融企业,是金融企业之一。
(3)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功能1.信用中介功能(1)概念: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等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将吸收的资金投给向银行借款的单位和个人。
(2)作用: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
将社会小额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所需的大额资金。
将社会的短期闲散资金的长期稳定余额转化为长期的生产经营资金。
引导社会资金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
2支付职能(1)概念:商业银行代表客户支付商品和服务价款,例如签发和支付支票,电汇资金、电子支付、支付现金等。
(2)作用: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客户提供了方便。
3信用创造职能(1)概念: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最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了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2)信用创造的制约因素:法定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
(3)作用:对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信贷总规模和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4金融服务职能概念: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范围包括为客户提供担保、信托、租赁保管、咨询、经纪、代理融通等业务。
作用:扩大了社会联系面;增加了市场份额;增加了非信贷收入。
第二章一、传统的存款业务1、活期存款(P36)指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支付的存款,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作预先的书面通知。
特点:(1)活期存款具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2)活期存款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能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机构之一,也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准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考试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一、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管理组织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
在业务范围方面,不同的银行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商业银行的管理组织主要包括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
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组织方面作出一定规定。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在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关注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方面风险的控制;在负债管理方面,则需要关注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成本优化等方面的问题,如存款产品的种类、定价等。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面临相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常见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另外,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也需要进行控制。
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商业银行需要规范自身的运营管理和业务开展,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包括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
合规管理则需要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业务规范、组织结构规范、内部管理规范等制度。
五、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管理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业务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因此,信息技术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管理需要掌握IT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安全的保障、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维、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沿可以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总结
1 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职能?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集中体现在其先导性作用方面。
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机制的核心;间接融资的主导者与直接融资的传导者;中央银行的重要调控对象;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控制企业的最佳人选。
商业银行的特征1、是一种企业,但与一般工商企业又有不同。
2、是一种金融机构,但又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形成在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由大清帝国于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旧的金融业一度繁荣,其中商业银行也较为发达。
新中国成立至今,商业银行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其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建国——1952年,商业银行曾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二)1953年——70年代末,我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起“大一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各类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撤并,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年),随着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起来根据20年的实践,可以把我国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概括为二条:一是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二是新建立了一批商业银行。
1、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1)组建专业银行(2)专业银行建立以后,开始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1993年前改革集中在企业化经营或经营机制转换上:一是改革传统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二是实行业务交叉和相互竞争。
三是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资金横向融通。
四是加快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
其次,1993年10月国务院做出把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定后,专业银行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二是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按照把银行真正办成商业银行的要求,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材料归纳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材料归纳关键信息项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2、风险管理策略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4、中间业务类型与发展5、客户关系管理原则6、内部控制与合规要求7、人力资源管理要点8、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9、市场竞争应对策略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11 盈利性目标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追求盈利是其首要目标。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业务结构、控制成本等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
111 提高资产收益率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增加高收益资产的比重,降低低收益资产的占比。
112 控制成本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
12 流动性目标确保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合理贷款需求,保持良好的资金流动性。
121 建立流动性储备持有一定比例的流动性强的资产,如现金、国债等。
122 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合理安排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例和期限结构。
13 安全性目标保障银行资金安全,防范各类风险。
131 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严格审查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
132 市场风险管理关注市场波动,对利率、汇率等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2、风险管理策略21 信用风险211 客户信用评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212 贷款组合管理分散贷款风险,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客户。
22 市场风险221 利率风险管理运用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222 汇率风险管理通过外汇远期、期权等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
23 操作风险23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流程和制度,减少操作失误和欺诈行为。
232 风险监测与评估定期对操作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31 资金缺口管理根据利率变动预测,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2 久期管理通过计算资产和负债的久期,衡量利率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3 比例管理控制各类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如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背诵版
1.全能型商业银行:即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又能提供长期贷款,还可以进行直接投资,财务咨询,企业并购策划等多种投资银行业务的商行模式。
2.安全性原则: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运用科学和严格的管理程序以及有效地管理手段,确保银行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的经营生产发展条件免遭损失。
3.流动性原则:银行在经营中必须随时保持一定支付能力,以保障客户提取存款,合理贷款和内部管理支付的需要。
4.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指由所有者(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三者各自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间制衡关系。
5.资本充足性:包括数量充足和结构合理两方面。
数量充足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满足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
结构合理是指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比重,以尽可能降低商行的经营成本与风险,增加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
6.债务资本:是一种外源资本,其所有者求偿权排在商业银行各类银行存款所有者之后,且原始加权平均到期期限较长,通常有资本票据和债券两类。
7.核心资本:是由银行的自有资金构成的可由银行永久性占有的资本。
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
8.存款稳定率:也称存款沉淀率。
它形成银行中长期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它比存款总额更具有现实意义。
衡量指标有活期存款稳定率、活期平均占用天数。
9.基础头寸:指银行的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10.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是商业银行保有的用于日常支付和债权债务清算的资金。
11.信用贷款:指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良好的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12.保证贷款:按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1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实现资金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调剂。
3负债业务: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借款负债以及其他负债。
4交易账户:个人和企业为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以用于结算支付。
5次级贷款:缺陷已很明显的贷款,正常经营收入已不足以还款,需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
6浮动利率:金融机构在央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以法定利率为基础自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
7短期贷款:银行对企业发放的一年以内的贷款。
通常指企业临时性、季节性贷款,也称流动资金贷款。
8资产负债表:也称财务状况表。
反映银行在一定时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
●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指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商业银行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货币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调节经济职能。
●《巴塞尔协议》中将银行资本分成两级: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商业银行负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维持资产增长率和保持银行流动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以个人存款为主。
●广义的现金资产包括存款和库存现金。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由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组成。
●银行贷款按贷款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按国际惯例(风险度)对贷款的质量可划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个等级。
●个人贷款包括利率、到期日和偿还方式等要素,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组合被称为贷款定价。
●对借款人的资信评估包括两个方面: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前者是定量分析,后者是定性分析。
●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分散风险和增强流动性。
●美国著名的四大评级公司是指标准普尔、穆迪、费奇和金融世界评级公司。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1商业银行性质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一)全能化现代银行:信托职能信用职能支付职能储蓄职能租赁职能投资/金融顾问职能投资银行业务或承销职能证券职能保险职能(二)集中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的提高,以及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多样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传统界限,这种发展趋势又必然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
(三)电子化一是银行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
二是商业银行借助电子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可用于转账结算的银行卡,促进了电子货币的普及。
三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大大节省了清算时间,降低了清算风险,提高了清算效率.(四)国际化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迅猛增加,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自己的服务网络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延伸到国外;二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急剧扩展;三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吸引海外存款当作重要的资金来源。
3.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中介(三)信用创造(四)金融服务(五)调节经济4.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内容骆驼原则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现今使用的对商业银行的全面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级的一种金融管理制度。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集中度)管理(能力素质)收益(盈利能力)清偿能力(流动性监管的具体内容银行业的准人银行资本的充足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的集中程度5.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与要求◆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自有资本;实行资产分散化;合理规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批 是 专 家 审贷 型 , 即凭借 直 觉 的“ 与否 ” 策 过 程 , 断地学 习和 实践先进 的风险管 理理 念 、管理机 制 和管 是 决
“ 的贷 款就 接受 ,坏” 好” “ 的贷款 就拒 绝 , 有 的损失 归 理技术 。 所 因于错误 判断或 环境 变化 。第二 个 阶段就 如上 所说 引 ( ) 观 上要 把握 好 风 险管 理 的理 念 和机 制 。 一 宏 理 入 了五级 分类 的标 准 , 开始 对质量 关 注并加 以区分 。 第 念是行 动 的指针 , 做 出正确 决策 的 出发点 。 是 现代商 业 三 个 阶段 是从股 份制 商业银 行 开始 的重视 股权 收益 的 银 行 要 树立 把 风 险管理 作 为一 切 工作 的首要 任 务 , 且
么水 准 的风险 并有 能力 去管理 它 。
一
大量 的资产 形成 以后 , 由于缺 少后 来 的持 续管 理 , 行 银 在一 二年或 是 三五年 之后 才 显现 出来 ,而且 风险 的处
、
因对风 险 及其 特点 认 识 的不 足 导致 了大 量 不 尽 管实 现 了 当期 的繁 荣 ,但是 资 产 的风 险积 聚却都 是
下, 由于一些 商业 银行 的所 有权 还是 在政 府 的主 导下 , 时 , 给后来 者管 理 风险增 加 了难 度 。 也 而这 些又 导致 了
大量 的 中小 股 东 尚处 在 对银 行 的管 理无 能 为 力状 态 , 资 本 的严 重 不 足 , 产分 类 质 量 下 降 , 良资 产增 加 , 资 不 竞 如果再 赶 上一 个经 济 中小股 东 的作 用 还不 能充分 地得 到 发挥 ;银 行 的考 核 银行 的收益 率降低 , 争力 减 弱 。 体 系还存 在不 合理 问题 ;公 众对 银行 的认 同角度 也有 周 期 的波 动 , 或是 经 济环 境 、 治 环 境 、 政 国家政 策 发 生 偏 颇局 限 ;银 行 自身 的管理 水平 还远 未 达到 风险 管理 变化 , 那就 会 出现更 大 的 问题 。 城市 商业 银行 多 年来形 的要求 。 所有 这些 因素 导致银 行 经营 管理 者 , 在有 限 的 成 的不 良资产 就是 过去 的粗 放经 营写 照 。 任 期 内把 更多 的 目光集 中在存 款 、 款 的增加 , 润 的 贷 利 二、 商业银 行风 险管理 的历 史 阶段 表 明 , 险管 理 风 18 9 8年 《 巴塞 尔 资 本 协 议 》 台 , 际 银行 界 出 国 相对 完 整 的 风 险 管理 原 则 体 系基 本 形 成 。9 9年 19 和 20 年 , 01 巴塞 尔委 员会 又先 后公 布 了《 巴塞尔 新 增长, 所有 资 源都集 中在 规模 扩 张和短 期 效益 上 。 由 而 是一 个渐 趋进 步的 过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考试重点(精华)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考试重点(精华)第一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考试重点(精华)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其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票据贴现是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以现款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保付代理简称保理,是指商业银行以购买票据的方式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各项服务承担倒账风险等。
流动性缺口: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银行能获得的资金和应偿还的债务之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
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
借入负债业务:又称主动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将非市场化、信用质量相异的资产重新包装成新的流动性证券,亦即银行将贷款或应收款转换为可转让的证券的过程。
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现金及与现金等同,随时可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有流动性的部分。
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基础头寸: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可用头寸:又称可有资金,是指商业银行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还可以运用的资金,它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
贷款: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利率提供给借款人使用,并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一种资金运用形式。
活期贷款:又称通知贷款,即银行发放贷款时不预先确定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客户也可以随时偿还的贷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整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全能型商业银行:既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又提供长期贷款,还可以进行直接投资、财务咨询、企业并购策划等多种投资银行业务的商行模式2、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确保银行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3、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中必须随时保持一定的支付能力,以保障客户提取存款、合理贷款和内部管理支付的需要4、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协调银行内部交易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存在于治理主体—委托与代理—董事会与经理、上下级管理者与机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5、资本充足性: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的内购保障正常营业并足矣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6、债务资本:银行所持有的资本票据和债券7、核心资本:股本和公开储备PS:股本包括已经发行并全额缴付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的优先股;公开储备指以公开的形式,通过保留盈余和其他盈余,例如股票发行溢价、保留利润、普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而创造和增加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储备。
8、NOWs账户: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9、核心存款:银行存款总额中的长期稳定部分10、存款稳定率:也称存款沉淀率,是形成银行中长期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11、基础头寸:基础头寸是指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12、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上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13、信用贷款: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担保、抵押而发放的贷款。
14、保证贷款:按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15、抵押贷款:按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者第三者的财产作为抵押而发放的贷款。
16、信用5C原则:借款人的品格、呢管理、资本、担保情况,和环境条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1商业银行性质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一)全能化现代银行:信托职能信用职能支付职能储蓄职能租赁职能投资/金融顾问职能投资银行业务或承销职能证券职能保险职能(二)集中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的提高,以及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多样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传统界限,这种发展趋势又必然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
(三)电子化一是银行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
二是商业银行借助电子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可用于转账结算的银行卡,促进了电子货币的普及。
三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大大节省了清算时间,降低了清算风险,提高了清算效率。
(四)国际化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迅猛增加,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自己的服务网络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延伸到国外;二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急剧扩展;三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吸引海外存款当作重要的资金来源。
3.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中介(三)信用创造(四)金融服务(五)调节经济4.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内容骆驼原则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现今使用的对商业银行的全面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级的一种金融管理制度。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集中度)管理(能力素质)收益(盈利能力)清偿能力(流动性监管的具体内容银行业的准人银行资本的充足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的集中程度5.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与要求◆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自有资本;实行资产分散化;合理规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一、商业银行的类型和定位商业银行按照所有制与经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多种类型。
在经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也有着不同的定位,比如以零售业务为主、以公司金融和投行服务为主等。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总行、分支机构和部门或业务线,每个部门或业务线还有着不同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
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的职权管理和现代的过程管理,其中过程管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和运营效率提升。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有效匹配来降低风险和提高盈利水平。
具体而言,资产负债管理包括资产负债表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
四、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财务手段来保障银行的业务健康和稳定。
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管理、收益管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
五、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是指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来实现各项业务的拓展和营收增长。
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创新等方面。
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来保障银行的经营稳健和客户权益不受侵害。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
七、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通过新技术手段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主要包括数据驱动业务、新技术应用、客户数字化服务等方面。
以上就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复习重点,希望能够为大家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商业银行管理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管理复习重点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管理是保障银行正常运营、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核心要素。
为了复习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围绕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总行和分支机构,总行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和决策,分支机构则承担具体业务运营。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和信息管理。
人员管理是确保银行员工能够胜任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
资金管理是保证银行资金流动的关键,要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运营效率。
信息管理是构建银行信息系统的关键,需要注重信息安全和业务信息的集中管理。
二、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涉及到业务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等方面。
业务开展是银行盈利的基础,要合理设计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客户关系管理是保持客户忠诚度的关键,要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商业银行涉及到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为了控制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确保风险可控。
此外,合规管理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四、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也需要进行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创新发展涉及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提高盈利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提升数字化能力,在核心系统和渠道建设上进行升级和改造,实现数字化运营。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管理涉及到组织结构、内部管理、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经营与管理是商业银行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核心要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型、投资型和综合型三种。
传统型商业银行主要侧重于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通过吸收存款来提供贷款;投资型商业银行则更加注重资本市场的运作,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和交易;而综合型商业银行则兼顾传统业务和投资业务。
三、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加强内部控制等。
四、资本运作资本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本的充足性和有效运用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股东增资、利用内部积累利润、发行债券等方式来增加资本。
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合理利用资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平衡风险和回报。
五、合规与监管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受监管的机构之一,合规是其持续经营的基石。
商业银行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银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对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督和评估。
六、科技应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也需要积极应用科技,推进业务创新和转型。
互联网科技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与客户进行互动,推动了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七、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以服务为主的行业,人力资源是其最重要的资产。
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绩效考评等,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八、社会责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超强复习总结DOC
目录第一章商业银行的基本认识第二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绪论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第四章商业银行的目标管理第五章商业银行的计划管理第六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八章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第九章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第十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一章商业银行的基本认识第一节商业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概念1.原意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专门融通短期性商业资金的信用机构。
2.现在则是泛指以经营工商企业存、贷款为主要信用业务,并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形成1.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的。
2.由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为适应资本主义的要求而演变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1.发展阶段(自由竞争阶段;集中垄断阶段)2.发展模式(传统银行模式;综合银行模式)四、我国的商业银行1.1845年英国人我国广州设立了第一家新式的银行——英国东方银行。
2.1897年中国民族资本家在上海设立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3.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第一家政府银行——户部银行。
1908年改为大清银行。
清朝覆灭,改为中国银行。
4.国民党统治时期形成了“四行、两局、一库”,由四大家族控制。
5.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6.1949——1978年我国实现的是“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
7.1979年以来建立起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1.以盈利为目的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和其他综合性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
2.主要表现在:经营的对象特殊;经营的领域特殊;经营的方式特殊;发挥的作用特殊。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最早的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最特殊的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不断发展的职能。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形式与结构一、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1.单一银行制——最基本的形式之一2.分支银行制——最基本的形式之一3.集团银行制——又称持股公司制(股权公司控股)4.连锁银行制——又称联合银行制(持有控股股权)5.跨国银行制——各国大银行合资成立,跨国经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重点总结
1 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职能?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集中体现在其先导性作用方面。
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机制的核心;间接融资的主导者与直接融资的传导者;中央银行的重要调控对象;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控制企业的最佳人选。
商业银行的特征1、是一种企业,但与一般工商企业又有不同。
2、是一种金融机构,但又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形成在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由大清帝国于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旧的金融业一度繁荣,其中商业银行也较为发达。
新中国成立至今,商业银行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其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建国——1952年,商业银行曾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二)1953年——70年代末,我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起“大一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各类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撤并,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年),随着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起来根据20年的实践,可以把我国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概括为二条:一是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二是新建立了一批商业银行。
1、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1)组建专业银行(2)专业银行建立以后,开始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1993年前改革集中在企业化经营或经营机制转换上:一是改革传统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二是实行业务交叉和相互竞争。
三是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资金横向融通。
四是加快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
其次,1993年10月国务院做出把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定后,专业银行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二是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按照把银行真正办成商业银行的要求,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1商业银行性质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一)全能化现代银行:信托职能信用职能支付职能储蓄职能租赁职能投资/金融顾问职能投资银行业务或承销职能证券职能保险职能(二)集中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的提高,以及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多样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传统界限,这种发展趋势又必然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
(三)电子化一是银行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
二是商业银行借助电子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可用于转账结算的银行卡,促进了电子货币的普及。
三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大大节省了清算时间,降低了清算风险,提高了清算效率。
(四)国际化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迅猛增加,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自己的服务网络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延伸到国外;二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急剧扩展;三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吸引海外存款当作重要的资金来源。
3.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中介(三)信用创造(四)金融服务(五)调节经济4.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内容骆驼原则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现今使用的对商业银行的全面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级的一种金融管理制度。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集中度)管理(能力素质)收益(盈利能力)清偿能力(流动性监管的具体内容银行业的准人银行资本的充足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的集中程度5.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与要求◆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自有资本;实行资产分散化;合理规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
包含的内容资产的流动性:银行所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条件下迅速变现。
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效益性就是获得利润的能力。
途径途径之一:增加收入;扩大盈利性资产的规模;合理安排贷款和投资的数量和期限结构,并保证其安全稳定获取;合理制定贷款价格;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途径之二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尽量降低存款成本;减少贷款和投资的损失;减少各项管理费用;避免出现重大的损失事件。
6.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特点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单一制优点: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与地方政府的配合经营灵活便于集中管理和控制不足:业务发展创新受到限制风险集中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总分行制优点: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可以取得规模效益便于宏观管理不足:容易形成垄断,妨碍竞争规模大,内部层次机构多,管理困难金融控股公司优点: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可以扩大金融创新空间可以实现金融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经济不足:容易形成垄断,妨碍竞争资本重复计算,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影响集团财务安全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难度加大,甚至危及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1.《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市场纪律⑴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对资本的确定。
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涵盖进来。
风险头寸的计量方法。
根据风险程度确定资本。
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在一段时期内由于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所造成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下降的风险。
操作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⑵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针对银行业风险而制定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督透明度及问责制度。
其中包括如何处理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如何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指引。
目的在于确保银行资本足以应付其总体风险,并在资本不能有效抵御风险时尽早干预。
监管原则(3)有效的市场约束就是市场参与者在了解银行经营状况基础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对银行产生的激励或制裁效果。
有效的市场约束的实质:充分的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 2.资产的风险权重4.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附属资本:重估准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实收资本: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3.商业银行资本筹集方式的利弊分析(普通股、资本和长期债券)发行普通股优点 缺点 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 没有固定的返还期; 发行比较容易。
影响原有股东对银行的控制权与获得的收益率; 普通股的发行成本与资金成本比较高 。
优点缺点可以避免影响普通股股东的利益; 对银行经营管理压力相对较小; 可以使银行获得财务杠杆效应。
发行优先股的资金成本较高 ; 过多地发行会降低银行的信誉。
优点缺点可以为普通股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发行成本和银行的经营成本都比较低。
有一定的偿还期限,限制了银行对其的使用; 是银行的一种固定负担 。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1.西方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及内容(1)交易类存款:为满足客户各种商品交易和支付各种费用的需要而设立的存款账户。
要求银行立即承兑客户本人或者客户指定的取款人的提款。
a 活期存款是指客户不需预先通知即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这类存款银行不得向客户支付利息。
b 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NOW 帐户)是一种可使用类似于支票的支付命令进行支付和提现的存款帐户。
针对个人和非营利性机构开立。
是付息的活期存款。
c 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利率高,没有利率上限,按天复利,月底计入;d 自动转账制度 客户同时在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活期存款账户余额始终保持1美元,其余存款存入储蓄账户可取得利息收入,当需要签发支票时,客户可电话通知银行实行自动转账。
(2)非交易类存款:为将来的支出或应付紧急情况而预先存入银行的存款。
a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b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存单)存款人将资金按某一固定利率和期限存入银行并获得的可在市场上转让买卖的存单形式凭证。
特点:1.不记名的,可以自由转让;2.存单面额大,金额固定;3. 期限固定;4.利率较高;5. 其流通市场非常活跃。
c 个人退休金帐户诱人之处:利息高且利息所得可以免税。
d 零续定期存款——是一种可以多次续存,期限在半年以上五年以内的储蓄存款帐户。
特点:每次存入款项的数额可多可少,日期没有限制;存款按定期利率计算;期满前3个月为搁置期,既不能存也不能取。
2.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客户存款 同业存放 次级债券 拆入资金 卖出回购款项 其它负债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它存款 外币存款 3.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变动的因素4.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存款定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5.存款成本 构成:利息成本;非利息成本可用资金成本:指银行可用资金所负担的全部资金成本。
相关成本 指吸收存款的相关因素可能带来的支出。
如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
资金成本:指为吸收存款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即利息成本和经营成本之和。
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1.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狭义的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资产:现金和准现金库存现金(非盈利性、必要的最低额度)托收中现金(取决于托收票据的数量与清算时间)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存放同业存款2.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目的:就是要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最适度的规模。
原则:适度存量控制的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大的原因1由于资产和负债期限搭配不当或贷款过度集中于高风险的借款人,银行承担的风险过大。
2银行宣布盈利减少。
3新闻媒介报道银行信贷和内部管理出了问题。
4银行必须支付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和留住存款者以及其他投资人。
5银行贷款损失的不断扩大。
4.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因素:客户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客户偿还贷款;银行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发行新股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因素:客户提取存款;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偿还非存款借款;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第五章贷款政策与管理1.商业银行贷款就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授信行为。
贷款的构成要素:对象;条件;用途;期限;利率; 方式分类:1按贷款偿还期限分类:长期贷款;中期贷款;短期贷款2.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担保贷款分类: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3.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一次性偿还;分期偿还4.按照贷款的数量分类:批发贷款;零售贷款5.按贷款的质量分类: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6.按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分类: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7.按贷款的币种分类:本币贷款;外币贷款2.贷款的程序3.信贷审查的“6C”原则的内容品质能力现金抵押环境控制4.贷款五级分类的特点、标准五级分类法的特点1、重在预防:即使没到期也要关注 2..重视第一还款来源:主营收入 3.重视财务分析:净现金流量 4.充分考虑可能影响贷款偿还的所有因素5.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6.系统的分类方法与分析框架 7.连续监控,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5.问题贷款产生的原因及早期信号原因借款人自身因素:不适当的财务结构;不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管理薄弱;存在欺诈行为借款人外界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政府约束;自然灾害;技术的革新银行自身的错误:银行自身错误的判断;管理混乱;金融犯罪 问题贷款的早期信号财务信号:杠杆作用;获利能力;流动性非财务信息:企业管理风格的改变;行业、市场、产品的变化;信息获取的变化第六章 企业贷款1.企业借款理由的分析1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2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3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4其他原因引起的借款 2.分析企业还款能力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3.借款企业的担保分析要点贷款抵押分析要点 1抵押的有效性1.抵押物基本条件和范围2.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3.依法办理抵押登记2抵押的充分性1.抵押物的评估2.抵押物的价值的稳定性3.抵押率 3抵押物的流动性4抵押的安全性:风险因素和保管占有 贷款质押分析要点1质押的合法有效性:质物的范围和审查事项2质押的充分性3质押的安全性:各类质物的风险因素 贷款保证分析要点1保证方式: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