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及其现代演变——兼评企业市场互补观点.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及其现代演变——兼评

企业市场互补观点-

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理论界长期讨论的一个课题。近年来,随着企业组织以及生产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这一问题又再次引起争论。有人针对科斯关于企业是为节约交易费用对市场机制替代的观点,提出企业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黄桂田,李正全,2002),而不是相互替代关系的观点。也有人认为,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实质上是高级市场对低级市场的替代,即企业本质上就是市场自身的升级演进(郑文全,2000)。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企业市场关系的研究推向深入,要求我们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与市场的共生关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特瑟罗教授曾指出,全球型的大企业和缝隙企业(Niche Player)是当今全球竞争中最有效率的两种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在企业规模上的两极化趋势,产生了经济全球化中所谓的“哑铃经济”现象。国内有些学者(例如黄桂田)根据现实中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同时扩大的现象,否定科斯关于企业是为节约交易费用对市场的替代的观点。认为科斯理论逻辑与现实相背离,企业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无论从方法上看,还是从结论看,都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

科斯把企业和市场看作两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把交易费用看作是选择资源配置方式的原则。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即把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进行

比较,来说明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边界。其实,科斯强调企业与市场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企业与市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既有相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统一的一面既体现在两者相依存而存在,又体现为在协调作用上的互补性。

企业与市场的共生和互补关系可以表现在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上,但是不能反过来,仅仅从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上来判断企业与市场间的互补关系。从静态观点来看,即一个经济体系的经济活动总量不变时,在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增加,便意味着由市场机制协调的经济活动的减少。或者相反,如果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企业组织协调经济活动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那么就意味着市场的规模相对于企业规模而言会加大。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间因而就是一种此消彼涨的关系。从动态角度来分析,则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二,从经济存量调整的角度看,各种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 A,)所导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市场的交易量下降。兼并与收购实质上都是一种企业产权的交易,会引起股权所属关系的变化。兼并企业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被兼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不复存在,这意味着原来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行为被兼并后的企业所取代。而收购企业通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票达到控股,只以控股出资的股金为限承担风险。被收购企业的经济实体依然存在,这就意味着被收购的企业可以继续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和法人单位进入流通领域。由于自身股权关系的变化,被收购企业不得不在总体上服从收购企业的战略性安排,体现为被收购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加大创新的研发工作,通过与收购企业之间形成经验共

享和互补效应,进一步获得规模效益,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和交易的能力,市场交易量因此而加大。所以,从整体上看,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并不一定导致市场交易规模的减小,即使在兼并的情况中,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即兼并后的续存企业由于竞争优势地位的加强,进入新行业新市场障碍的减少,或者实现了多角化经营,使得在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日益活跃,交易总量甚至大于兼并前各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交易量总和。下表简单概括了以上各种情况。

表1 企业与市场规模变化及关系一览表

静态

企业替代市场

企业规模扩大

替代关系

市场替代企业

市场规模扩大

动态

(新的增量加入;原有存量的调整,以并购为例)

经济总量加大,企业与市场规模同时扩大

互补关系

中间形态的组织出现,承担一定的经济功能,广义上的市场替代企业

替代关系

收购情况

企业规模不变或扩大,市场规模扩大

互补关系

兼并情况

企业规模扩大,市场规模减小,或扩大,或不变

替代关系

注:表中最后一列代表的是在每一种情况中,企业与市场之间主要的代表性关系。

以上分析表明在经济增长时期,企业替代市场不一定会使市场的范围萎缩,所以不能仅仅以企业与市场之间规模的变化来证明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并进而否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始终是动态的,其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和市场两者之间基于各自力量对比而形成的替代过程。而且这一替代过程也是动态的,可以是企业替代市场,也可以是市场替代企业。在共生关系的条件下,两种替代现象或者说替代趋势也可以同时发生。企业与市场关系的现代发展特点就体现在这种替代关系的演变上,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又表现为一种新型的超市场契约关系。

二、市场替代企业与企业替代市场并存的内在一致性:费

用最小化

科斯及其之后的学者都倾向于研究企业替代市场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工业化时代,企业替代市场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可是近几十年来,现实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是国际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强强联合,大公司战略越来越被视为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又使企业的平均规模呈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开始把原来一体化企业中的某些生产环节外包给专门的制造企业加工生产,而自己只从事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市场研究和营销。物流公司、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也不断发展。也就是说,现实中存在着兼并与分裂并存,一体化趋势与非一体化趋势并存的现象。这就要求经济学者,不仅要研究自科斯以来大家就关注的“企业替代市场”的现象,更要研究现实中越来越重要的“市场替代企业”的情况。

市场替代企业与企业替代市场这两种现实中并存的、看似相反的趋势,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这种市场交易行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相互交换信息、相互作用的市场关系,而是一种在新经济条件下,基于分工的细化形成的一种紧密的、互相协调的关系,节约了在市场交易的成本和其它相关的费用,所以市场机制重新替代企业后在生产上是有效率的。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节约了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相关费用。如企业之间分工的细化需要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协作,而交易各方由于持有的信息分散,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导致的彼此不信任现象,虽然可以借助于法律来规范双方行为,但无疑增加了交易的难度和潜在的费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通信联络,缩短了企业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