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cb99273ec3a87c24128c4ae.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分析】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过程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特点、过程4.会应用复习的知识分析问题。
【复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P16-17,准确说出神经元、神经、神经纤维、反射、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兴奋等基本概念及完成“思考与讨论”后的思考题。
2、通过回顾性阅读课本P17—P18,识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它们形成的原因,通过构建流程图的形式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阅读课本P18—P19结合图片,准确说出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的基本概念及并能指明图片中位置,通过构建流程图的形式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预设复习导入提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由此导入第二章,并展示第二章知识分布。
导入本节复习章节:在这三大调节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还是神经调节,本节课复习神经调节。
回答问题,了解本章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章主要知识有整体上的了解。
帮助学生认识神经调节的重要性。
1分钟考纲要求及本节复习目标课件展示:本节复习内容的高考指数、考纲要求以及由此设定的本节复习目标。
学生阅读明确本节复习方向。
1分钟【板书设计】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方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方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情分析神经调节一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而且这部分内容微观抽象,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和突触内神经传递的兴奋或抑制的结果难以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困难。
学生已在高一下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学生存在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
另外,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8ca0583c4bb4cf7ecd149.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1.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2.提高学生在神经冲动传输过程中的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神经调节的学习,体会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1.反射弧五个结构的辨认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3.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的过程中与局部电流的流向的关系。
考试点 1. 反射和反射弧。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易错易混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方向和膜那侧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一致易混淆。
2.兴奋传输时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突触和突触小体易于混淆。
4.对神经递质认识不足。
5.忽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训练点 1.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2. 兴奋传输时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曲线变化的解读。
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安排:课前:基础巩固课上:基础检测、明确考纲、考点突破(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探究—随堂突破)、体系建构、达标反馈。
课后:作业与反思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练习反思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有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环节三:方法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c7c1817e21af45b207a86f.png)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模式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策略设计1、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2、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3、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4、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设计实验原理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引言:咱班有同喜欢足球的同学吗?足球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拥有众多的粉丝。
如果你们也喜欢足球,那应该听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皇家马德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小段关于皇马的视频。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皇马队员之间通过精妙的传切配合,最终将球打进。
这个过程中一定有队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对信息的处理,当然也有个体不用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而这些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就在里面扮演了主要角色。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再次探索神经系统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重难点分析。
(电脑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课前准备区】教师:导学案的课前准备区,有六个判断题,我们通过这六个判断题,来将本节课的整体内容做一个回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6037729d1f34693dbef3e74.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案例一、课标要求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二、设计思路复习课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记忆。
本节课意在改变传统的复习套路,尝试学生分组整理知识,先小组交流讨论,在课堂评价整理收获。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画概念图,错题的重做以及对易错题进行再次解析。
三、教学准备学生:班级分成四组,内容切块,小组讨论并整理知识点,收集错题,推荐代表。
资料整理如下:一小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过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完成反射的必要条件:外界刺激;完整的反射弧。
二小组:(1)兴奋的传导兴奋的概念:兴奋是指动物体内的某些组织或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产生:膜两侧的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和未兴奋部位(内正外负)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传导方向:双向(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神经递质传导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是,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下一个神经远的新一次的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单向(上一个神经元传向下一个神经元)三小组: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2)各级中枢系统的调控作用(3)各级中枢的关系: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低级: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高级: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3)不同形式的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四小组:易错题精选四、教学过程:三个小组的学生依次代表上讲台汇报知识整理情况,汇报方式多样。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774ab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3.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篇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制作人:张桂艳一、教材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根底──反射弧等相关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拟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策略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表达科学方法教育,防止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表达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拟的认知策略:比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响。
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响,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40078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5.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教学设计《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三生物备课组郭志强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在高一下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
神经调节一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而且这部分内容微观抽象,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和突触内神经传递的兴奋或抑制的结果难以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困难。
三、教学目标本课时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部分。
其中考试大纲要求①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②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③ 人脑的高级功能(I )。
①②的层次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在过程认知上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而且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本节课细化的学习目标:1. 通过纠错讨论,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 结合实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3. 结合图例解释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
4. 通过绘制突触结构图,说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
四、评价设计目标1评价任务:给出一段信息,中等程度学生能找出错误。
目标2评价任务:给出生活事例,学生能回答其原因。
目标3评价任务:教师给出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能找到特定放大区域,画出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示意图,解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
目标4评价任务:教师给出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能找到特定放大区域,绘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正确标注兴奋传递过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c17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5.png)
一、教案主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 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3.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4. 神经系统与激素调节的关系;5. 神经系统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及调节原理;2. 难点: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神经系统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神经系统相关图像和实例;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 进行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神经系统?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教师提问: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环节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调节原理;环节四: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神经系统与激素调节的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环节五:课堂实验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神经冲动传递的实验;2. 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神经系统与激素调节关系的理解;3. 课堂实验: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神经冲动传递原理的掌握。
六、教案主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续)七、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2.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3. 神经系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 保护神经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5. 神经系统相关实例分析。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2. 难点:神经系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保护神经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4d8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0.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
3. 培养学生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神经。
2.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
3.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4. 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反射。
5. 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2. 难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脊髓和脑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方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3. 示例:展示脊髓和脑的图像,让学生了解其结构及其功能。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神经系统的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知识和调节方式的理解程度。
2. 结合课后小测验成绩,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专业领域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神经科学相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调节方式的图片和动画。
2. 教材:提供系统的神经系统知识,供学生课后复习。
3. 网络资源:介绍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学生视野。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方式。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7a354561252d380eb6eb9.png)
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和功能过程和方法1.运用所学的神经生理学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神经生理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2.对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方式表达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分析教学难点反射弧中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教学设计引入: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材16页)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细胞)多媒体展示神经元的结构学生活动:1.辨认图中神经元各部分结构2.比较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突起⎩⎨⎧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的神经元技法提炼1:辨析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组成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突起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神经纤维,它只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再包上结缔组织构成了神经。
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
多媒体展示: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练习巩固1.三、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多媒体展示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371f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a.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考纲解读】从近5年生物试题看,本节知识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反射与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这几个部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他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
因而本节采用以故事为主线,问题探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三维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和反射弧。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通过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对神经调节尤其是其生理过程的理解,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反射和反射弧(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教学设计思路】1、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教师发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清单,学生关上书本完成→教师评阅《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清单,关注出现的问题,并适当调整第二天课堂要复习的重点。
2.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故事引入→问题探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考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整合与神经调节有关的知识,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3.课后:完成现实考试。
【教学过程】课前:课堂:2、完成限时考试 思和总结。
构建知识框架的习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神经 调节基本 方式反射 反射弧结构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刺激 神经冲动的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冲动的传递结构基础:突触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通用4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2d9af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f.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通用4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篇1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非条件发射哈欠反射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条件发射谈虎色变眨眼反射望梅止渴〔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174889b84ae45c3b358ce2.png)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复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神经调节。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通过问题的引导复习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突出介绍突触的结构,具体回顾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得出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将学生分组整理知识,先小组交流讨论,再课堂评价整理收获。
1.2 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新课的授予在高二时才完成,所以复习课上设昂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基本知识点,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抛出小问题的方式解决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基于我们授课对象为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因此复习的深度和难度与高考相比较适度简单些。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1.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1.3知道突触的结构特点。
2.1.4说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单向传递的原因。
2.1.5概述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说出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章末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1.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2.提高学生在神经冲动传输过程中的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目标
1.通过神经调节的学习,体会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1.反射弧五个结构的辨认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3.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的过程中与局部电流的流向的关系。
考试点 1. 反射和反射弧。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易错易混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方向和膜内侧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一致易混淆。
2.兴奋传输时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突触和突触小体易于混淆。
4.对神经递质认识不足。
5.忽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训练点 1.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2. 兴奋传输时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曲线变化的解读。
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安排:
课前:基础巩固
课上:基础检测、明确考纲、考点突破(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
探究—随堂突破)、体系建构、达标反馈。
课后:作业与反思
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练习反思教学模式学导结合五步教学模式
教具课本、自主学习、课件
【命题趋势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①多以图解分析、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呈现,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五年18考。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常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综合考查, 5年28考。
【备考指南】
(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3)应用对比分析法学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调节与反射弧的关系,明确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环节安排】
[课前]:基础盘点:安排学生在对将要复习的内容提前完成自主学习中的“基础导学”部分。
课上:第一环节学前辨误。
精选学生易混易错的概念性知识性问题,通过判断题的方式提问学
生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效果。
第二环节考纲解读。
用简短的时间告知学生本课将要复习内容在历年高考中的考试频次和重要的考点,明确复习目标。
第三环节考点突破。
每个考点都按照“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探究—随堂突破”的流程进行复习。
第四环节体系建构。
第五环节达标反馈。
课后:作业与反思。
教学过程
(课前完成)【基础巩固】
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完成自主丛书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的基础巩固部分知识点,
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进行提前复习。
上课流程
【基础检测】(多媒体展示)
【考纲解读】(多媒体展示)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5年18考)
核心考点:反射弧组成的判断,反射完成的条件及类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5年28考)
核心考点: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判断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分析
3.人脑的高级神经功能Ⅰ
核心考点: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突破】(多媒体展示)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环节一:真题再现
(2012全国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B
环节二:深度剖析(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播放反射过程动画提问学生完成下表
1、反射的种类及比较
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形成过程先天性后天获得
存在永久性暂时性
参与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引起反射的刺激物具体事物的直接刺激相关感受
器(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的间接刺激或抽象刺激(条件刺激)
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
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过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