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案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一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河流地貌探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背景,通过对该流域河流地貌的学习,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三、评价任务1. 课前预习评价:通过课前小测验或预习作业,检查学生对河流地貌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河流地貌的探究性作业或小论文,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澜沧江—湄公河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并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包括河流地貌的分类、特点及形成机制。
(2)重点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3)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流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3. 探究活动(15分钟)(1)分组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流域内一个具体的地貌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影响。
(2)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探究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4.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强调河流地貌的重要性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关于河流地貌知识的简单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探究性作业或小论文,如让学生选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一个具体地点,分析其地貌特征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4张PPT)教案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调查,识别不同河段地貌。
(地理实践力)2.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为例,描述不同河流地貌的特点、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材料,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为例,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类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难点】1.识别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2.分析地貌形成原因和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软件、实验模拟道具【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世界那么大,想不想去看看?【过渡】:有同学说学习没时间尽管身体无法远行,但心灵可以先行出发!一段视频带给大家!播放视频【承转】: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南下,沿途塑造出众多的河流地貌,影响着不同的人类活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澜沧江-湄公河,揭开其地貌的神秘面纱。
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一)识地貌说特点【过渡】:无需收拾繁重的行囊,带上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我们轻装出发。
(切换谷歌地球)(1)要求:1.识别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景观。
2.观察不同河流地貌的位置,描述地貌特征。
【过渡】:同学们,通过这次澜沧江-湄公河之旅,你认识了哪些河流地貌,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呢?播放ppt(学生依次作答)【过渡】:很好,无论是源头的宽浅河谷、山区的峡谷、冲积扇、还是中下游的曲流三角洲等,大自然到底用什么塑造了不同的地貌景观的呢?【结论】:流水的作用【承转】:很好,查看我们的知识锦囊,流水作用又分为哪些形式呀?【结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
【承转】:那你能识别出上述地貌是那种流水作用形成的吗?(学生依次作答)【过渡】:为什么不同的流水作用能塑造不同的地貌,地貌的形成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面的过程探究。
高一地理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必修一).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加深对河流地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河流地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你们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短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澜沧江湄公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场景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他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河流地貌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澜沧江,也被称为湄公河,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的7个省市以及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澜沧江河流地貌丰富多彩、景观千变万化,其中包括小流域、河口、河段等等,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探秘湄公河,从其特有的地貌开始。
湄公河河谷内可分为两部分:上游和下游。
上游以梁河、泸沽湖、虾蟹池和大渡河等为特征,水流湍急,河道两旁被悬崖峻岭和石头构成,形成滩、险、微坑等景观,极富美感。
下游的特点是河道变宽变陡,河岸有大量曲流湖泊,被称为“湄公河湖泊河谷”,极具吸引力。
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应有重点,重点应该是基础河流地貌学习,即以湄公河河床特征为主线;进一步,应该对湄公河河流地貌的格局、河段的演变等有序的把握,如悬崖、峡谷、滩、坪、滑坡、间歇性河道等,以及湄公河河段表现的特殊性,建立一个完整的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的理论体系和识别系统。
此外,探秘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还应涉及对湄公河河岸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比如河岸陡峭与平缓,岸谷类型,河岸坡面特征等;河道构造元素特征,比如河床结构、河口比例、曲流湖、演变过程等;河流演变及构造特征,如水源特征、岩石特征、水文环境特征、河道演变特征、河口改造特征等;以及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客观表现特征,比如河床的深浅变化、河道的湍急及曲折,河口的分叉、中间段的洼地、滩涂平面等。
探秘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学习,也需要重视其实践环节。
这其中包括:湄公河河谷的地形实地考察,比如野外考察、走访、采样、研究和观察;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实景分析研究,比如地质地形影像调查、河道模式模拟实验;利用GIS技术对湄公河河流地貌的信息分析研究,比如河流地貌的量化分析、河流地貌的多样性统计分析、河流地貌生态分析等。
总而言之,探秘湄公河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既要突出其独特的河流地貌体系,又要重视实践环节,将定义、把握和实现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的宏观性意义与具体性知识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学习内容,全面深入地探索湄公河河流地貌的特点与分布规律。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D.入海口处
39003
当堂检测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C )
A.水流向源头侵蚀 B.水流向两岸侵蚀
知识拓展
流水侵蚀作用
观察水面变化,思考流水向什么方向 侵蚀?
向两侧侵蚀 向下侵蚀 向后侵蚀
加宽 加深 长度增长
39003
新课讲授
流水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39003
01
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01河谷特征 02成因分析
39003
新课讲授
A
探究问题一:描述澜沧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段的地形特点思考其影响。
39003
D CE
B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课堂总结
39003
当堂检测
右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
层地区。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C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2.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 A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C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新课讲授
用笔画出大致范围,并判别不同方向坡度 的差异。
• 坡度差异:从冲积扇顶端到外缘的纵剖面,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课程目标
1.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3.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
1.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3.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课堂教学
1.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你们对这两
个河流有了解吗?请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
2.展示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图片,介绍其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3.讲解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河流地貌特征,包括三峡地貌、砂石峡地貌、塔状喀斯特地貌和湿地沼泽地貌等。
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4.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将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流速进行比较和分析。
5.考察:出示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河流地貌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笔记整理,理清学习思路。
2.在课后进行一些阅读,加深对澜沧江和湄公河的理解,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3.准备阶段性考试,复习所学知识点。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掌握其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流水作用的类型、特点。
2.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和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到下游的景观,感知地貌变化问题:你知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类型吗?让我们作一次从上游到下游的考察吧!一、澜沧江—湄公河简介[知识准备]流水作用1.概念: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1/ 10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类型(通过课件进行演示)①侵蚀作用(1)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2)形式: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②搬运作用(1)概念: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2)特点: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3)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等。
③堆积作用(1)概念: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
(2)特点: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
搬运能力的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次序的,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和形成机理;•掌握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主要地貌特征;•能够归纳总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的规律,分析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这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回答学生提问:为什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各异?1.导入(5分钟)1.1 引入主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节课中我们讨论了哪些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将了解到哪些内容?2.讲授(30分钟)2.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和形成机理•使用地图和图片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以及形成机理。
2.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包括地形、水文特征、洪水灾害等。
2.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貌变化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20分钟)3.1 小组讨论•按照小组分配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总结讨论结果。
3.2 总结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介绍本组讨论结果。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案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考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像识别河流地貌。
2.主要河流地貌的特征和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人民币图片]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种外力有关?通过哪些作用塑造了这些地貌?之前已经学习了喀斯特地貌,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自己描述这些地貌的成因。
本节从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来讲述。
[小实验](投影)小实验师:通过观察,思考流水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河谷变长、变深、变宽。
师:(投影归纳)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使河谷在往源头方向延长、深度变深、宽度变宽。
再通过展示壶口瀑布来进一步巩固河流的侵蚀作用。
[教师引导设问](投影)河谷发育图师:思考:河谷发育不同时期河流以哪种侵蚀为主?原因?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教师投影归纳[拓展延伸]师:在分析侧蚀时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平直河段:地转偏向力弯曲河段:惯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以南半球为例分析说明。
师:河流在弯曲度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核心归纳]河谷的发育[拓展延伸]长江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方式[跟踪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引导设问](投影)下图师:思考:河流三种堆积地貌发育位置?形成过程?生:思考讨论总结师:从宏观介绍三种地貌形成位置,然后分别介绍。
(投影)冲积扇图师: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第三节探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导学案
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导学案学习目标1. 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2. 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说明冲积扇和三角洲位置、形态和成因的差异。
3. 观察湄公河支流的曲流和牛轭湖,说明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4. 与同学讨论不同河段河流作用的特点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省,在我国境内称为,流经、和云南三省区,出国后称,流经、、、和越南,最后注入。
全长千米,亚洲第长河。
流水侵蚀:水流掀起、破坏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作用。
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称作。
常见的水蚀地貌有、、流水侵蚀分为、和一.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澜沧江发源于的扎阿曲。
江源位于上,地形,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河谷。
(流量小,流速慢)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澜沧江流经、以及半岛时,由于、,水流的侵蚀作用,多形成三.冲积扇流水沉积:流水挟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水流流速、水量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搬运能力而发生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作常见的水积地貌有、和在澜沧江汇入的地方,河流流出,河水摆脱,泥沙在山前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扇土层,很多开垦为四.曲流与牛轭湖澜沧江流出,进入区域,由于地形,河流作用,以为主,河道变得,弯曲达到一定程度,称为。
曲流的凹岸,凸岸,随时间推移变得更加,达到一定程度,河流自动,废弃的河道形成。
五.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湄公河流出北部的山地和丘陵后,地势变得,河流从带来泥沙的大量,形成。
湄公河注入时,流速,大量泥沙在,形成,称为东南亚的,最富庶的地区。
巩固练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B.山高谷深C.为“V”形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向源头侵蚀B.流水向下侵蚀C.流水向两侧侧蚀D.流水溶解侵蚀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阅读P71-75图3-3-2/3-3 -8完成右框中内容)一.走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1.澜沧江-湄公河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在我国境内称为,流经、和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和等国,最后注入。
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长河。
【补充知识】流水作用
1.概念: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类型
①侵蚀作用
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形式: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
②搬运作用
概念: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特点:河水流速越快,动力,推力,搬运能力越,反之则。
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等。
③堆积作用
概念: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
特点: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
搬运能力的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的,先沉积,后沉积。
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
(1)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它包括V型谷等河流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2)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
位置所在地形区地貌类型成因图示
源头地形,河流的侵
蚀作用较弱
上游山区落差,水流,河流
的作用强
支流汇入
处
出山口附近河流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
积形成扇形堆积物
云南景洪至老挝万象曲流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
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河道弯
曲到定程度形成曲流
牛轭湖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
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
形成牛轭湖
河流下游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中
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平原
河口河流人海时,流速减慢,河水
中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三
角洲
【变式训练】读图回答1-2题
二、河流地貌的典型特征
1.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特征
河段位置典型地貌成因
上游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
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型
谷
中游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中的泥沙大量堆积
下游
河口河流的终端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2.河谷地貌的次一级地貌
地貌次一级地貌概念内容
河谷河床河谷中被水常年或季
节的部分
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
状凹地,随水位涨落而
变化
阶地一般洪水不能淹没,在
河谷两侧呈分
布
阶地面分布有河流堆
积物,相对平坦。
河流
两侧常有不同高度的
多级阶地。
3.河谷地貌的次一级地貌示意图(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丙一丁一甲
C.丙一乙一甲一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2) 牛轭湖最可能出现的时期是上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三、 巩固诊断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读图,回答3~4题。
3.在a 、c 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4.a 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 、c 、d 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 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 、c 、d 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 、c 、d 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 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读“某河流弯曲状况示意图”,完成5题。
5.综合图中信息判断,正确反映了河流中A -B 之间流速变化的曲线图是
【讨论】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三、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聚落形态 原因 举例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