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症状

合集下载

心内科科普知识

心内科科普知识

心内科科普知识
心内科是一门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学科学,主要针对心脏和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内科科普知识: 1. 心脏疾病的类型:心脏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包炎等。

2. 心脏病的症状:心脏病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

3. 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均为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4. 心脏病的诊断: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测、磁共振成像等。

5. 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6. 预防心脏病的措施: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均是预防心脏病的有效措施。

7.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悦、充足的睡眠等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8. 心脏病的常见误区:常见的误区包括心脏病只发生在老年人、男性更容易患心脏病、胸痛一定是心脏病等,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希望以上科普知识能帮助大家了解心内科,并为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帮助。

心内科疾病治疗需知道的科普知识

心内科疾病治疗需知道的科普知识

心内科疾病治疗需知道的科普知识四川眉山620360心内科疾病是影响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心内科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先进行准确地诊断,然后根据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科普心内科疾病方面的知识能够将专业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给人们,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1心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心内科一般指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通常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骤停、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疾病、休克这十大病种。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功能导致的疾病,按照心衰发生缓急,可以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患者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比如避免食用咸菜、腊肉等。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过慢等疾病的总称,按照发生部位,可以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类型,主要有心悸、乏力等症状,患者要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可以分为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停搏等类型,患者要避免长期熬夜,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脏骤停。

(4)高血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值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按照血压升高的水平,可以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主要有头痛、疲倦等症状,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腌制食物,比如咸菜、腐乳等。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心功能异常的疾病,按照发病特点可分为慢性冠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有心绞痛、头晕等症状,患者要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心内科基本护理知识

心内科基本护理知识

心内科基本护理知识引言心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专门研究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

在心内科护理中,护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负责病人的监护、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心内科基本护理知识,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常见症状有:•胸闷:病人感到胸口压迫、憋闷,有时伴随胸痛。

•呼吸困难:病人呼吸急促、气短,不能平卧。

•心悸:病人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则,有时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脚肿:病人下肢出现水肿,尤其是脚踝部位。

•疲劳:病人容易疲劳,精力不济。

心内科护理的基本方法心内科护理包括对病人的监护、护理措施的执行和心理支持,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护理方法。

监护和观察护士需要不断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同时,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如胸闷、呼吸困难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给药和静脉输液根据医嘱给病人服药,并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

在必要时,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维持病人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低盐、低脂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基本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病人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导管护理心血管疾病病人可能会有导管植入,如心导管、动脉导管等。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位置,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支持心血管疾病不仅对病人身体造成影响,还给病人的心理带来负担。

护士需要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减少盐、脂肪和糖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

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同时注意避免过度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内科常见病症状体征及观察要点

心内科常见病症状体征及观察要点

心内科常见病症状体征及观察要点如下:
1.高血压危象:症状为血压突然升高,伴有眼底视网膜病变、神
经系统表现、心脏病变、肾脏病变、胃肠道反应等。

体征为血压升高,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脏检查、肾脏检查、胃肠道检查等异常。

观察要点为尽快降血压,保持半卧位休息,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观察并发症。

2.心力衰竭: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肺底水泡音,颈静
脉怒张、肝大、水肿等。

体征为心功能分级,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左心衰三个主要表现,右心衰三个主要表现等。

观察要点为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消除诱因,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应用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与心绞痛鉴别: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的动态变化,血清酶(CK、CK-MB、AST、LDH、TnT、TnI)升高。

2、心神经官能症: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持续时间短至数秒或长达数小时,发病一般与劳累无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无ST-T缺血性改变。

3、肋间神经痛:疼痛部位常沿肋间分布,局部可有压痛,疼痛时间多长,持续性,心电图无缺血性ST-T改变。

4、不典型心绞痛还需与消化道病变,如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与心肌梗死鉴别:5、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在发作后可好转或消失。

无病理性Q波出现。

血心肌酶(CK、CK-MB、AST、LDH、TnT、TnI)不高。

6、急性心包炎:发热与疼痛同时出现,心电图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不高。

7、急性肺栓塞:有典型的心电图特点,如肺型P波及SⅠQⅢ。

8、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胆石症等,可出现中上腹持续性剧痛,依靠心电图及心肌酶测定可以区别。

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1、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史,或有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低、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而视网膜病变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在疾病早期即有尿液改变。

2、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年龄多见小于25岁或大于50岁,高血压病史短,发展迅速或过去易患高血压者,近期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者,无高血压家族史,有腹部血管杂音。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有低血钾、碱中毒所致的肌无力、轻瘫、烦渴、多尿、血尿、低比重尿与蛋白尿。

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鉴别:1、先天性或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病甚少见。

退行性瓣膜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病损以主动脉瓣为主。

心内科常见急诊

心内科常见急诊

解剖示意图
Ⅰ型
Ⅱ型
DeBakey
Ⅲ型
Stanford分 型
• StanfordA和B型 • A型 不论起源,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A型 • B型 未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B型
解剖分类
• 解剖分类为近端夹层和远端夹层。 • 近端夹层包括DeBakey Ⅰ和Ⅱ型或StanfordA型 • 远端夹层包括DeBakey Ⅲ型或StanfordB型
急诊PTCA+支架
药物治疗 硝酸酯
-受体阻滞剂 无禁忌症者均必须使用 ACEI、ARBS 抗血小板、抗凝
镁制剂、钙拮抗剂:必要时使用 G-I-K:可用可不用,最好不用
降脂药
心源性休克
IABP 可 SV和CO 10-20%,增加冠脉灌注,从而可改善或稳定血液动力学。 一般用于CAA、PTCA或CABG手术前的辅助。本身不能改善心源性休克的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
• 持续胸痛>30 含NTG 1-2#不缓解 • ECG前壁(V1-6)、下壁(II、 III、 AVF、 V7-9)导联ST或CLBBB即可确诊。不必等待酶学结果 • 只有临床症状不典型,或ECG改变难以判断时,方依赖酶学的支持来确诊。
AMI的特殊表现
• 以心衰为首发表现- 急性肺水肿 • 以晕厥为首发表现- AVB伴大汗、面色苍白、HR30-40bpm • 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AVB伴BP 、HR • 以上腹痛为首发表现- 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
诊断要点
• ①高血压患者突发胸背及上腹部撕裂样痛 ,镇痛剂不能缓解 • ②疼痛伴休克样证候 ,而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或稍降低 • ③短期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 (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可伴有心力衰竭 • ④突发急腹症、神经系统障碍、急性肾衰竭或急性心包填塞等 • ⑤胸片显示主动脉增宽或外形不规则 • ⑥本病确诊有赖于影像学诊断技术

心内科常见简答题

心内科常见简答题

心内科常见简答题心内科常见简答题1. 什么是心内科?心内科是研究心脏疾病的内科学科,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心内科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2. 冠心病是什么?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

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等。

3. 心力衰竭是什么?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疲劳等。

诊断方法包括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等。

4. 心律失常是什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或心脏节律不齐等症状。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速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Holter监测等。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 如何预防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控制危险因素。

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增加运动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压力等。

此外,定期体检、检测血压和血脂,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6. 心内科医生如何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触诊和查看病人的心电图等。

如果需要,还会进行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进一步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总之,心内科涵盖了诊断和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的知识,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常见疾病。

通过预防措施和及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心内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科学,主要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

心内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观察,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其相应的措施:1.缺氧诊断:该诊断主要针对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患者。

护理措施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狭窄、堵塞等情况。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减少心脏负荷。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夹气指数等指标,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给予吸氧治疗,保持患者的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等。

2.疼痛诊断:心内科患者常常伴有胸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疼痛的特点、程度和地点。

-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判断疼痛程度。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给予心理支持,提供情绪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3.水肿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水肿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水肿情况。

-观察患者的水肿部位,如下肢、腹部等。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心血管药物等。

-指导患者控制摄入液体和盐分的量。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促进水肿的消退。

4.心律失常诊断: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率等指标。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测,及时判读和评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教育患者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提醒患者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5.血压波动诊断:高血压患者常常有血压波动的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

-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皮肤颜色等指标,及时纠正血压异常。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降压药物、药物剂量调整等。

-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过量的盐分摄入。

心内科常见病例分析

心内科常见病例分析

心内科常见病例分析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学分支,其常见病例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以下将就这些常见病例进行分析。

1.心绞痛: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胸痛或胸闷,常常伴随身体活动,如运动、劳累等。

患者可能呈现心慌、气短、出汗等症状。

此外,心绞痛还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前者症状较轻,可以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缓解,后者症状较严重,需及时就医。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后果,多数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引起。

患者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可辐射至左臂、颈部和下颌等部位。

伴随胸痛的还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此时应立即就医,因为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坏死,危及生命。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肌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造成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种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气短、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

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其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

治疗上主要包括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心肌营养剂等。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规则或过快、过慢等异常情况。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

患者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昏厥等症状。

治疗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心内科还涉及其他一些领域,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包炎等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患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预防也是心内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内科掌握的内容

心内科掌握的内容

心内科掌握的内容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科室,涉及到心脏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心内科的常见病症、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常见病症1. 心绞痛:心绞痛是指心脏供血不足时引起的一种胸痛症状。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胸痛、气促等。

诊断心绞痛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诊断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患者主要表现为气促、水肿、乏力等症状。

诊断心力衰竭可通过心脏超声、B型钠尿肽等检查。

二、诊断方法1.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心率、心律等参数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2.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使用超声波技术对心脏进行成像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心脏瓣膜的功能、心室壁运动等指标,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冠脉,通过X射线成像来观察冠脉的狭窄和阻塞情况,以确定冠心病的程度和位置。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是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必要准备。

三、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心内科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绞痛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利尿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利用特殊器械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冠脉扩张术、冠脉支架植入术等,可以改善冠脉狭窄和阻塞,保证心脏的正常供血。

3. 外科手术:对于某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等,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可以修复或替换心脏瓣膜,切除肿瘤等,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内科各种疾病健康宣教

心内科各种疾病健康宣教

心内科各种疾病健康宣教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泵血以供应给全身各个部位。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内科各种疾病的知识,提醒大家保护心脏健康,本文将对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健康宣教。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是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定期进行体检,检测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长期维持在正常值以上。

它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是控制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量,多食用蔬菜水果、低脂饮食,并适量参加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减轻压力,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

心肌梗死是一种需要立即就医的急症,每分钟都能导致心肌损伤。

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是控制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指标,并积极治疗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四、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如心搏过缓、过速、心跳不规则等。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

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减轻压力,保证足够的睡眠。

对于已经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五、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水肿等。

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是控制冠心病、高血压等风险因素,合理用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心内科常见病都有什么

心内科常见病都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内科常见病都有什么
导语: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在对疾病治疗的时候,要先对它病症、病因、表现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疾病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治疗方法,常见治疗疾病方法就是
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在对疾病治疗的时候,要先对它病症、病因、表现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疾病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治疗方法,常见治疗疾病方法就是药物,药物在缓解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那心内科常见病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有一些认识。

心内科常见病都有什么:
1、高血压
血压高于120/80。

长时间可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眼底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等等。

2、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等。

常见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绞痛常见症状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临床常不典型,可仅有左肩胛区针刺样疼痛。

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类似,然疼痛更为剧烈、时限更长,常超过30分钟,口服硝酸甘油效果差。

心电图表现多样,可有ST段抬高、病理性Q波。

心肌酶学检查十分重要。

3、心力衰竭
常表现为劳累后心悸气喘,休息后缓解。

左右心衰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左心衰可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右心衰亦可有呼吸困难,但多以身体水肿更为常见。

3、心律失常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一、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与主动脉夹层极易混淆,都表现为剧烈胸背痛伴大汗。

二者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

如患者疼痛剧烈,且一般状况极差,而客观检查又无明确心肌梗死证据,则应及时考虑到主动脉夹层可能。

心电图常可发现ST-T的动态变化,心肌标志物升高。

2、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胸闷、憋喘,也可以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多有紫绀、憋喘,查体P2亢进。

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或“SIQHITIII ”,取血检查可见D-Dimer升高,超声心动图可见肺动脉压升高,肺动脉CT可明确诊断。

3、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剧烈上腹痛,常有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史,查体上腹部正中有明显压痛。

血尿淀粉酶升高,腹部B超常可发现胰腺肿大。

4、主动脉瘤:单纯的主动脉瘤如不伴夹层破裂,很少会出现胸痛。

影像学同样可发现增宽的主动脉影。

但真性主动脉瘤表现为单个显影和扩张的管腔被一层薄的主动脉壁所环绕,加上沿主动脉壁的周围性钙化。

而主动脉夹层则表现为两个显影的腔被一层薄的内膜片隔开或两腔的显影时间和速度不同。

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1、高血压心脏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偏大UCGS室壁肥厚多为向心性对称性,也可呈轻度非对称性,但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3 ;增厚的心肌内部回声较均匀,没有左室流出道狭窄,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不增快。

2、冠心病:常无特征性杂音,服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后胸痛症状消失或缓解;心电图,异常Q波多增宽>O.04s, UCG示室间隔不增厚;冠脉造影或多排螺旋CT等特定检查有助于确诊。

3、风湿性心脏病:杂音多为全收缩期;血管收缩药或下蹲等使杂音加强,UCG 不显示室间隔增厚,而可清楚显示瓣膜的直接或间接受损的征象。

三、急性心衰鉴别诊断:1、急性肺炎: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肺实变的体征明显:触觉语颤和支气管呼吸音,血常规WB(明显升高,血培养可有阳性表现,胸部X线可见肺实变表现。

心内科护士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护士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护士试题及答案心内科护理是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护士在心内科工作中承担着关键的角色。

为了提高护士在心内科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一些心内科护士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1. 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五个。

答:常见的心脏病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

2. 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病的常用方法,请简要介绍一下心电图的原理和意义。

答: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放置电极在身体特定位置,检测心肌的电信号。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节律、传导功能以及心肌缺血和损伤等情况。

3.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你会如何进行护理?答: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重点包括监测患者的心律、观察症状变化、保持患者的安静和休息、监测心率和血压、及时记录心电图结果、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患者有关心律失常的知识等。

4.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请简要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答:心肌梗死的病因通常是冠状动脉的阻塞,造成心肌灌注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临床表现常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冷汗等。

5. 应激性心肌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心脏疾病,请介绍一下它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答:应激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包括疲乏、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处理方法包括提供充足的休息、完善的营养、积极治疗感染等。

6.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请简要介绍一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护理干预。

答: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急、乏力、水肿等。

护理干预包括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控制液体和钠盐摄入、监测体重、给予药物治疗并监测药物效果、提供合适的运动和休息、教育患者有关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等。

7. 在护理心脏病患者时,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为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及时监测病情可以帮助护士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常见心内科急症处理PPT

常见心内科急症处理PPT

后续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如心脏起搏器 、植入式除颤器等)和手术治疗等。
预防
积极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避免 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定期 进行体检和复查。
CHAPTER 05
心源性休克
定义与病因
要点一
定义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灌注 不足,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CHAPTER 04
急性心力衰竭
定义与病因
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急速下降 ,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无法满足身体正 常代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 常、高血压急症、急性心脏瓣膜病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 痰等症状,同时伴随面色苍白、出汗、发绀等。
CHAPTER 03
心律失常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导 致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发生改变。
详细描述
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类,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室 上速、房颤、室颤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心悸 、胸闷、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出 现晕厥甚至猝死。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 等)进行诊断。
紧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立即休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减少静脉回流。
高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使用快速利尿剂和强心药物, 如呋塞米、洋地黄等。

心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心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心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表现,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猝死。

1、病毒感染症状:半数病人发病前1~3周: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心脏受累症状: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表现。

严重: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猝死。

3、主要体征: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尖部S1减弱、可出现S3或杂音,肺部罗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

健康指导(一)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需要休息几周,等病情有所稳定,可以适当的锻炼自己的身体,病情严重宜卧床半年以上。

心衰控制,心律失常好转,心电图改变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过度疲劳,不宜作剧烈运动。

避免心肌炎劳累,加重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三)饮食护理1、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出现心力衰竭时需给予低盐饮食。

2、忌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品,不饮浓茶。

3、保持大便通畅(四)药物护理I、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改善心肌代谢。

维生素c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静滴效果明显。

2、使用洋地黄类应观察有无中毒现象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血管扩张性药物应注意防止药物外渗。

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运用输液泵。

(五)预防感染1、防止病毒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对患者这种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常见症状一、胸痛胸痛的性质、加重或诱发因素,发作形势、持续时间、部位及放射部位常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心血管系统疾病⑴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⑵急性心包炎⑶主动脉夹层⑷心肌病变:肥厚型心肌病⑸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返流,二尖瓣脱垂)⑹肺栓塞2、非心血管系统疾病⑴胸腔内非心血管病变:如食管、纵膈、膈肌、胸膜、支气管、肺等病变⑵颈部和胸壁组织病变:包括胸壁皮肤、胸壁肌肉、颈椎、肋软骨、乳房、肋间神经等病变⑶膈下组织器官病变:如胃、十二指肠、胰腺、胆囊等病变⑷功能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胸痛3、常见胸痛的鉴别诊断⑴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脏的供养与需氧暂时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而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胸部偏左的绞榨样疼痛,常被形容为一种胸骨后的压榨紧缩感、窒息感,像有一重物压在前胸等。

发作时可放射至双肩、上肢(特别是沿左上肢内侧放射)、颈、下颌、牙、后背等部位,每次发作持续3-10min,很少超过15min,可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增高。

诱发因素常见于体力活动时、饱食、天气变化、情绪变化等。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于1-2min内缓解。

⑵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的性质与心绞痛类似。

但疼痛程度更严重,放射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15min以上甚至几个小时不缓解,用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

可无明显诱因,发生在休息及睡眠时。

⑶急性心包炎:胸痛常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感染性心包炎患者。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部位在心前区,亦可放射到左肩,疼痛性质以锐痛,闷痛为多,持续时间较长达几个小时。

深呼吸及咳嗽可使其加重。

但取前倾坐位时可使疼痛减轻。

局部有压痛。

患者常可同时伴有发热、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⑷主动脉夹层:疼痛剧烈,呈撕裂样,常放射到背部、肋间、腹部及腰部。

持续时间可长达几小时,甚至数天。

疼痛多在夜间发作。

可伴有高血压或两侧肢体血压、脉搏不对称,亦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

⑸肺栓塞:可突发剧烈胸痛,常伴有呼吸困难、咯血,严重者可出现发绀,甚至休克,多数病人可出现右心负荷急剧增高的临床表现。

⑹精神神经性胸痛:又称心血管神经症,胸痛常无固定部位。

但多位于心前区,心尖部,左乳房下区。

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亦可持续性闷痛,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而与体力活动无关,可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叹气样呼吸后便感舒适,同时患者有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多梦、易激动、倦怠、心动过速等症状,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多数无异常。

二、呼吸困难1、呼吸系统疾病⑴气道阻塞: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喉、气管与支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所致狭窄或梗阻。

⑵肺脏疾病:如肺炎、肺囊肿、肺淤血、肺水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不张、细支气管肺泡癌等。

⑶胸廓疾患:如严重胸廓畸形、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和胸廓外伤等。

⑷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变累及颈髓、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和重症肌无力累及呼吸肌,药物导致呼吸肌麻痹等⑸膈运动障碍:如膈麻痹、高度鼓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胃扩张和妊娠末期。

2、循环系统疾病常见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为劳力累时发生或加重,休息时缓解或减轻,卧位时加重,坐位时减轻。

故常迫使病人采取端坐体位。

见于肺栓塞、心脏压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3、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吗啡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4、血液病如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

5、神经精神因素如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及脑膜炎致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和精神因素所致呼吸困难,如癔病等。

三、心悸1、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均可使病人感到心悸。

⑴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引起心悸,特别是突然发生者。

⑵心动过缓: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迷走神经紧张度。

过高等,均易引起心悸,特别多见于心率突然转慢之时。

⑶心律不齐:如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可引起心悸。

2、心脏搏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生理性者可见于正常人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或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等。

病理性原因可见于:⑴心室肥大: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⑵其他疾病:如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加,可致心搏动增强与心率增快,引起心悸。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通过代偿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快,引起心悸。

3、心脏神经症: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病人除有心悸外,尚有胸部刺痛或隐痛,常伴有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神经衰弱表现。

心悸发作常与情绪激动有关。

4、其他:心力衰竭、β-受体亢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四、晕厥晕厥是指一过性广泛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

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

常见晕厥原因如下:1、血管舒缩障碍:常见于单纯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颈动脉窦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咳嗽性晕厥等。

2、心源性晕厥:常见于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等。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左心房粘液瘤及左心房血栓形成等。

3、脑源性晕厥:常见于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病等引起的脑局部供血不足,神经组织本身病变、颅内损伤,中毒等。

4、其他原因:如通气过度综合征,低血糖重度贫血,哭泣性晕厥及高原晕厥等。

上述四类晕厥中,以单纯性晕厥最为常见,而心率失常所致的晕厥最为严重。

五、水肿1、局部性水肿⑴局部炎症:常伴有患病部位潮红、灼热及疼痛。

如蜂窝织炎、疖肿、痈等。

⑵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如上腔静脉出口受到纵膈肿瘤、肿大淋巴结等压迫时,引起头颈部、两上肢及上胸部水肿,称为上腔综合征。

当下腔静脉由于狭窄或腹腔内肿块压迫时,引起下肢、会阴部水肿,称为下腔静脉综合征,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

⑶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引起的下肢及阴囊皮下纤维组织增厚,皮肤粗糙、变硬,称为橡皮肿,非特异性淋巴炎、淋巴结切除后等。

⑷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变态反应疾病。

其特征为突然发生,水肿部位的皮肤呈苍白色,硬而有弹性,无疼痛,多见于面、舌、唇部。

⑸其他:神经源性水肿、局部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全身性水肿⑴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其发生机制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压增高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静水压增高,组织间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特征是水肿首先发生在身体的最低部位,以及延及全身。

其水肿部位可随体位的变化而改变,水肿比较结实,移动性小,发展较缓慢。

⑵肾源性水肿:见于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其发生机制前者主要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钠、水潴留。

后者主要是由于大量蛋白丢失所致低蛋白血症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的钠、水潴留所致。

特征是水肿从眼睑、额面部开始而迅速延及全身,水肿软而移动性大。

⑶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发生机制主要是:①门静脉压力增高②肝静脉血流受阻导致肝淋巴液漏出增加及回流障碍③血清白蛋白减少④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增多及利钠因子活性降低等。

特征是主要表现为腹水、其水肿也可首先出现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上肢常无水肿。

⑷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吸收功能不良、长期营养缺乏、重度烧伤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

特征是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水肿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⑸其他:①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粘液性水肿:常在额面及下肢出现,特征为非凹陷性、移动性差,此系水肿液中含蛋白量较高之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导致凹陷性水肿及局限性粘液性水肿。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库欣综合征、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糖尿病均可导致水肿。

②药物性水肿: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甘草、某些抗生素、解热止痛药、钙拮抗剂等制剂时,停药后则可消退。

③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在月经前7-14天出现,月经后水肿消退,呈周期性。

④特发性水肿:常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妇女,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及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有关。

立卧位水试验有助于诊断⑤还有妊娠性水肿、结缔组织病水肿、病态反应性水肿、功能性水肿(高热、老年、肥胖、旅行、久坐)等。

六、发绀发绀既是症状也是体征。

是由于血流灌流区域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的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现象。

发绀的程度取决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血浆的颜色、皮肤的厚度和色素等。

通常在口唇、指(趾)甲床、耳朵及颧部等最明显,由于紫绀与血管的丰富程度有关。

发绀的皮肤加变压白,而皮肤色素沉着所致的亲子加压不变色。

1、中心性发绀⑴常见原因:①异常通道: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肺内动静脉瘘。

②通换气功能障碍:肺功能严重受损造成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或高原地区吸入气中氧分压降低。

③动脉血中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⑵临床表现: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皮肤温暖,周围血管扩张,活动家加剧后发绀加重。

局部加温后,发绀不消退,吸入纯氧后,发干减轻。

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5%-85%。

2、周围性发绀⑴常见原因:①体循环淤血性疾病:低心输出量,周围循环障碍。

如休克、右心衰、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②局部血流障碍性疾病:动脉阻塞或痉挛。

静脉阻塞引起周围组织血流减少,组织吸收氧增多,造成局部静脉血中脱氧血红蛋白异常增加③局部受凉。

⑵临床表现:局限在四肢末端、鼻尖、耳朵、口唇等。

活动家具或局部加温发绀可减轻或消退。

对吸入纯氧无反应。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