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8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合集下载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 )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解析:B 由“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可知战争既有陆上又有水上,由此可知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A项属于《天津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影响。

故选B项。

2.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

据此他要论证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 错误!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我国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的逐步过渡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解析:A 从史料中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奴颜媚骨、德军控制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变化及知识分子的前后态度等信息可知,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民族意识的淡漠和沦丧,由此可判断20世纪初的中国反帝反封建成为主要任务,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故本题选A项。

3.(2014北京检测)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C.义和团 D.八国联军解析:C 由于“匪徒”“仇教”而致“各国”“合而谋我”,“匪徒”是指国内的民众,B、D两项错误。

太平军信奉拜上帝教,故A项错误。

义和团是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的,故C项正确。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石家庄一模)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 (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都没有使国人觉醒,但甲午战争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民族觉醒,故选A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发动民众”,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2014荆州一模)“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己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

清廷发布这一上谕的意图是 ( ) A.完成百日维新的未竟之业B.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C.下罪己诏以讨好西方列强D.主动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解析:B 根据材料信息“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可知清廷改革的意图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为最佳答案;A、C两项都不是清廷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故排除;清廷改革是迫于内外压力被动进行的,故D项错误。

3.(2014盐城调研)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

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解析:B 从材料中时间、“民变”次数及发生地区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是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B项正确。

“民变”无法说明民族矛盾尖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D项材料无体现。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 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 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单元能力训练卷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在义和团立场上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2.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

这表明岳王会()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3.(2014四川成都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4.(2014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这幅漫画反映了()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5.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

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①1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pptx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pptx课件

对点演练1 (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中日战争后,开 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银行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 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B ) 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的方式有所改变 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 D.加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
(2)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 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 材料反映出梁启超( D ) 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 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 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 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 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可知梁启超强调的 是海权关乎商业势力进而影响国家实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与中 国前途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的 重要性,与同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无关,排除B项;材料“商业势力之消长,实 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不能等同于海权决定海上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②核选项,辨正误:材料对比了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 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 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 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 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项错 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非鼓 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综合(三)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综合(三)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
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近代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
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
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评价:资产阶级各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主张上存在差异,如早期维新派和康梁
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和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革命和
实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
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
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
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
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 (1)侵略方式:主要从“以 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0世纪 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 三四十 国家是美、日;(2)侵华主 入困境;(3)思想文化:日 年代 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 本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 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民族精神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 (1)侵略方式:政治: 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 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 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19世纪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 末20世 到资本输出为主;(2) 和思想对传统思想形成了巨大 纪初 国家:除英、法、美、 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 俄外,德、日、意加 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 入,尤其是日本曾独 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 霸中国 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八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八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第八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某某某某调研一)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企业形式设厂数资本(万元) 资本所占比重官办37 1 007.8 9.3%官办招商集股 6 356.4 3.2%官督商办 2 73.8 0.7%官商合办30 1 139.9 10.5%商办416 8 277.7 76.3%合计491 10 855.6 100%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 A 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表中“商办”“官商合办”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得出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故选A 项。

自然经济彻底解体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产生,排除C项;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排除D项。

2.(2019某某河东一模)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见下表)。

这些数据反映出( )时间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 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数量8 026 33 955 69 627 11 969 262 096 47 918(万元)比重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不同阶段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情况。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1895—1911年英国对华投资比重下降但投资额并没减少,因此A 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45—1949年美国对华投资额下降,因此B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5—1911年甲午战后初期英国对华投资仍然占据第一,1911—1927年间日本对华投资才占据第一,因此C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5—1911年英国对华投资比重只占28.1%,并且在1911年之后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这表明甲午战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因此D 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代化进程,包括改革官制、选举制度、教育制度等。
倡导君主立宪
02
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限制君权,扩大民权,推动政
治民主化进程。
推动思想启蒙
03
维新派还积极推动思想启蒙,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
思想的解放和进步。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推翻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 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社会影响
社会性质变化
社会矛盾变化
思想观念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 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探索内容
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 以及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探索成果
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不断提高, 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历史经验教训对当今时代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践活动
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改良实现国家富强。
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及实践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孙中山等人,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践活动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的 觉醒与探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 (2014年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题思路: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已经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了,海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D项正确。

19世纪60年代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没有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C两项。

答案为D。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主干知识的考查——洋务运动【典例】 (2014年北京文综,37,节选)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课件

清政府在战争发动前就开始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并非担心西方
列强的干涉,故D项错误。
-1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2019河南郑州二模)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 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 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材料反映出梁启超( D )
-9-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1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
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
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
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
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知识:中国近代外交。
-8-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向方 学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 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 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的学习开 始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同时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
经济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后 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2.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下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

拍子下的蚊子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

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3.(2019湖北名校联考)1896年汉阳铁厂由“官办”性质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任督办。

为解决钢铁销路问题,盛宣怀上奏请求“嗣后凡有官办钢铁料件,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订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

对此举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摆脱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D.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信心4.(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

火柴也由1914年的2 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 334万箩,减幅达44%。

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

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B.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C.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D.从对外引进到国产替代的转变5.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2019河南名校质检)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认为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

【公开课优质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公开课优质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思维拓展一、近代,东西方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西方对 东方的殖民掠夺。今天,亚非拉国家都已赢得独立,殖民 体系崩溃。但这种联系是否还存在?请你阐述理由。 (2分) 存在。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启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要树立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如经济危 机、反恐、环境问题、巨大灾难,要加强国际合作。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他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 立了农林部,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 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 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 2014.3.12 7 的步伐。
必修一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选修四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近三年高考
1、被称为“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义和团运动的 景、爆发地点、时间、口号(分析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辛亥革命革命的背景(民族危机、经济、政治、思想、组织、军
3、背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4、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被窃取、没有改变、没有完成)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客观) 6、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 7、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性质;积极(政治、思想、经济、 社会习俗、世界意义);局限性。 8、列举孙中山一生主要活动(建立共和?捍卫共和?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9、学习孙中山的哪些精神? 2014.3.12 8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经济: 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进一步发展。 客观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想、 思想: 建设性: 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通讯 社会生活: 工具进步;近代报刊业发展。 社会史观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济南月考)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 )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析:B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这场战争是由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造成的,即把战争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不愿意与英国进行平等的商贸往来,这从根本上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从战争的本质角度分析,排除。

2.(2014北京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解析:D 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向美国出口货物需缴纳高额关税,而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却仅需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2014年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的热潮。

(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高三历史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其目的都是救亡图存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5.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下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

拍子下的蚊子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

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7.李大钊认为,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第八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二部分 -8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能力突破点三
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能力突破点四
分析推理:第一步 均地权之方法”。 第二步

找题眼 :“同盟会成立初期”“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
审材料 :由材料信息可知, 孙中山强调实行民生主义的必要性、
第八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二部分 6 -6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能力突破点三
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能力突破点四
用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从革命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 主和自由权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 3.从社会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推动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革。 4.从全球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是亚洲民 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八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 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八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二部分 -2单元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第八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二部分 3 -3单元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第八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公开课优质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公开课优质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专题八【公开课优质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把握时代、阶段特征】(第1课时)1、用唯物史观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变式题:从多种史观角度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基础知识掌握】1、必修一: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1课时)2、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时)3、必修三: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

(第3课时)4、选修一:戊戌变法(第3课时)5、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1课时)【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孙中山”近三年江苏高考真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无2、义和团运动:无3、辛亥革命:(2012·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D)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011·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013·江苏单科·22)(13 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2015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7 专题七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015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7 专题七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单元能力训练卷七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4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作者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4.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5.(2014湖北武昌调研)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办企业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6.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7.结合《1894()厂商类别数据资本(元)造船厂和修船厂12 4 943 000茶叶加工7 4 000 000机器缫丝7 3 972 222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19 1 493 000工和机器缫丝业除外)其他轻工业制造业39 3 793 000电力厂和自来水厂 4 1 523 000合计88 19 724 222A.外商企业的出现始于鸦片战争B.在华外资工业都是轻工业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D.当时的中国是外企一统天下8.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1865年1894年进出口总值12 019.7 28 605.9进口值 6 003.6 14 605.4出口值 6 016.1 14 000.5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9.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编者选题表1.(2018·东北名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B.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C.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D.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是大规模战争;临的前兆,A项正确。

2.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到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期间,更是大规模地加入,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

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A.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B.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C.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D.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项正确。

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项错误。

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项中的“消弭了”错误。

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项中的“维护了”错误。

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

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企业发展迅速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国思想,但是,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B项不是“根本原因”。

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能力训练卷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在义和团立场上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2.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

这表明岳王会()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3.(2014四川成都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4.(2014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这幅漫画反映了()A .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5.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

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①1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 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 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 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A .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9.下面是1880~1930年中日经济增长比较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表反映的中日经济增长率差异的成因包括()①中国的闭关政策和天朝心态②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③两国近代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同④中国长期战乱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0.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11.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12.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1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

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

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

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10分)(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10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

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兴盛与危机》材料二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

改革是被迫进行的。

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坐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三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特点。

(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将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主张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和义和团站在一起”,即反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故D项为正确答案。

2.C解析:据材料中“尽力排满”可排除A项;义和团的目标是“扶清灭洋”与材料中排满思想不符,排除B项;与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有相似的排满思想,故选C项。

3.B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提取信息“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明确得出清政府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

4.C解析:题目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

5.A6.D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村消费中东部地区的自给百分比小于北部地区,而购买百分比大于北部地区,这说明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并未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故排除②,本题选B项。

8.D解析: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项;近代企业中,华资企业并没有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C项表述不符合“最大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都在壮大,这为近代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奠定了基础。

故D项符合题意。

9.C解析:注意时间信息,此时间段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主要与社会制度、环境有关,此时的中国已经被迫开放,不再是天朝心态了;人口基数虽庞大,但并不是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

10.C解析: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借鉴中西思想独创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都是“欧洲之学说”,排除A、B两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不包括民主主义,排除D项。

11.B12.D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13.答案:(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

功绩: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