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紧密结合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探索和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课程也应该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素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是课程的重要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课程应该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个性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研究和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注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课程应该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差异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差异性。

课程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
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性,灵活地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创新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创新性。

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课程也应该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人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
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应该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同时,学生应该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此外,学生应该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还应该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学生应该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最后,学生应该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同时,学生应该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学生应该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研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生应该研究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生应该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
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最后,学生应该研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学生应该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生应该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等多种形式,了解生命的珍贵和脆弱,研究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

2.3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2.4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深刻认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5进行社会实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

三)社会适应
课程内容
3.1?了解家庭、学校和社
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功能,认识
自己在这些组织中的角色和责任。

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3.2?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基
本礼仪和交往方式,学会尊重他
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3.3?了解社会的分工和合
作,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
会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取
得共同的成功。

3.4?了解社会的多元文化。

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学
会在跨文化交往中展现自己的素
养和才华。

活动建议
3.1参观社区和学校组织,了解其组织形式和功能,分析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3.2进行礼仪和交往方式的模拟演练,研究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情感,提高社交能力。

3.3进行团队合作的游戏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合作中发挥
自己的优势,取得共同的成功。

3.4进行跨文化体验和交流活动,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改写后的文章: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同时也需要适应社会。

为此,我们需要研究许多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在认识自我方面,我们将研究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正确对待研究压力,分析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并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同时,我们还将培养正确的研究观念和成就动机,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并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研究、劳动惯和生活态度。

在自尊自强方面,我们将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了解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我们将深刻认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进行社会实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

在社会适应方面,我们将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功能,在这些组织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和交往方式,学会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通过团队合作的游戏和实践活动,我们将学会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共同的成功,同时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1.研究灾害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的应对方式。

2.开展“行为后果体验”活动,感受“为自己行为负责”的重
要性,并讨论生命的价值和自强不息的意义。

3.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讨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4.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讨论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5.研究孝敬父母和长辈的重要性,理解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并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产权利,懂得正确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

活动建议
四)文明礼仪
课程内容
4.1?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活动建议
4.1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和必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
重文明礼仪的表现,如遵守交通规则、礼貌用语等。

4.2?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等,了解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

4.2组织学生进行社交场合的
角色扮演,研究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

4.3?了解网络礼仪的重要性。

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不传播不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

4.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不参与网络暴力,保护个人隐私。

4.4?了解公共场合的行为规
范,学会排队、让座等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

4.4组织学生进行公共场合的模拟演练,研究文明行为的规范和技巧。

产党的领导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念,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2.5?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活动建议
2.2组织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念,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4开展“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2.5组织一次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讨论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4以“法治社会,我参与”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讨论活动,探讨如何加强法律意识和参与法治建设。

3.5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反对种族歧视和分裂行为。

活动建议
3.5以“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俗,增进民族团结和友谊。

四)健康与生活
课程内容
4.1了解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4.2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学会科学饮食和健康饮食的方法。

4.3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学会正确应对突发状况。

4.4了解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建议
4.1以“健康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健康生活讨论活动,分享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和经验。

4.2以“健康饮食,从餐桌开始”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健
康饮食活动,了解科学饮食和健康饮食的方法。

4.3以“健康预防,提前准备”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常见
疾病预防和应对讨论活动,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4.4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安全
知识和应急处理讨论活动,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每个公民都有权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同时,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在教学实施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研究需求,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教师应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研究方式。

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

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研究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研究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教师应该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研究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和考试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研究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研究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2.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过程,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形成性评价,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

3.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研究作出合理评价。

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避免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目标和理念。

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
1.教材编写者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本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2.在编写教材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规定,体现课程理念和目标。

3.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研究空间。

4.在教材编写中,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5.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教材编写应以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或问题为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研究内容有机整合,避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式的机械处理。

同时,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
实例之中,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

此外,还应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教师应开发、选择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同时,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