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_甘孟瑜_化学平衡
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办法
验课程为载体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 , 将课程 内容 ,教学方法 及考核 进行改革 , 建 立适合专业特点的灵活型课程体 系。
1 基础化 学实 验课 改具体措 施
首先 ,应提 高实验课 程 的分值 比例 。其次 为 了客 观真 实地 评 价 学生 的学 习情况 ,可采 用过程 性考 核与 结果 性考 核 相结 合 、平 时考 核与 1 .1 改 革教 学 内容 期 末考 核相结 合 、理 论考核 与操作 考核 相结合 的方 式 。不仅 考核 目前 存在 的 主 要 问 题 在 于 专业 特 色不 突 出 ,课 程 内容 固定 单 学生对 知识 的掌 握 程度 ,还 要 从 学生 技 能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态度 、 调 。开设 的实 验 内容只是让 学生 练 习一些 的化学 基 本操 作 ,不 能培 对知识 的应 用性理 解 以及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提高 等方 面 加 以 养 学生 良好 的实验 习惯及 科学创新 能力 。 考核 。基础化学实验没有最终考核试卷,可将开放性实验 内容成 笔者 将实 验课程 体 系打破原 来课 程 的模 块分 类 ,改 为按 教 学层 作为最 终考 核实验 。实 验 内容 考核 包 括 :预 习报 告 、出勤 情 况 、实 次 分为基 础性 实验 、拓展 实验和研 究 两部 分 。实验 课 程设 置 既 要保 验操作 、实验 报告 。 证 基础性 实验 ( 无机化 学 、有机化 学及 分 析化 学 的基本 操 作练 习 和 基 础化 学课程 的整 体改革 是一 项 长期 而艰 巨 的工 程 ,是需 要 老 的分析 练习 ) ,又要增 加 和强 化 拓展 性 实验 ( 简 单 的 合成 实 验 及 验 师 、学 生多方 参 与 ,实 验员及 管理 者等 多方 配 合 的过 程 。基础 化 学 证 化合 物的定 性定量 ) ,并 且 在 基础 实 验 上根 据 专 业 的特 点 适 当 开 课程 在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等 方面进行 的改革探索 ,不仅重视 培养学 展 研究 与创新 型实 验 ( 科 研 型 实验 ) 。基 础化 学 的理 论 知识 交 叉应 生的实验能力 , 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 更 重要的还培养 用 在其他 课程 中 ,体 现化 学的学 科发 展多学科 综合 性 、交叉性 。 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能力。今后 ,我们将在教学 实践中继续探索 ,结 在 基础化 学实 验课程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 改革 中 ,将 基 础 实验 与 综合 设计 合专业 的特点 ,对基础化学的课 程进行改革 ,完成教 学任 务提高教学质 型实验 相结合 ,由浅人深 、 循 序渐 进 ,从 整体 上 呈 现 出化学 实 验 的 量和水平 , 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人才。 特 征 。优选 的基础 实验在 操作 上呈 现 由易 到难 的递 进 ,学 生从 中学 习掌握 化学 仪器 的基本操 作 。综合设 计 型实 验是 由原有 经 典实 验 内 参 考文 献 : 容 结合 组成 的 ,锻 炼学生 们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 题 的能力 。基础 实 验 [ 1 ] 甘孟瑜 ,曾政 权. 工科 大 学化 学课 程 9 7级试 点 班教 学改 革 ( 必 选 ,每个 实验均 为 4学 时 ) :① 常用 仪器 的认 知 清洗 整理 ,粗 食 探讨 [ J ] 。 高等 工程教 育研 究 ,1 9 9 9 :4 9— 5 1 。 盐的提 纯② 工业 乙醇的 蒸馏 与分馏量 ③H c l 、N a O H标 准溶 液 配制 及 [ 2 ] 方能 虎 ,陈虹锦 ,李世雄 ,等.基 础化 学教 学 体 系的 改 革和 比较滴 定④ 胆矾 中铜 的测定⑤ 鉴别 反应 ⑥ 醋酸 电离 度 、平 衡常 数 的 探索 [ J ] 。 实验 室研 究与探 索.2 0 0 3 ,2 2( 3 ) : 2 1 — 2 2 。 测定 。综合 与设计 型实 验 (自选 ,每 个 实验 均 为 6学 时 )① 硫 酸 [ 3 ] 刘 云 ,陈 玉祥 . 我 国化 学 研 究 生 教 育 现 状 的 分 析 与 评 价 亚铁铵 的制 备 、纯 度及含 量分 析② 薄层 色谱 法分 离 菠菜 叶 色素 ③ 乙 [ J ] 。科 学管理研 究 ,1 9 9 5( 1 3 ) 。 酰苯胺 的制 备及熔 点测 定④ 油料作 物 中油 脂 的提取及 油脂 的性质 。 [ 4 ] 王金发 , 等 开放 式 实验教 学 的探 讨 [ c ] 全 国 高等 学校 实验 1 .2 建设 开放型科 研 实验 室 教 学改革 文集 , 辽 宁大 学出版社 , 1 9 9 8 : 6 6—6 9 . 高等 院校肩 负着培 养高级 专业 人才 和发 展科 学 技术 两 项重 大 任 [ 5 ] 徐 学军. 高校 实验教 学要加 强 学生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 J ] 。经 务 。传 统 的教 学方 法是讲 授 ,对 学生 创 新 能力 的 培养 不够 。 开放 济师, 2 0 0 4( 4 ) :1 0 6 —1 0 7 。 式实 验教学 是教 育改革 的重 大成果 。许 多 高等 学校 在 实验 教 学改 革 [ 6 ] 江 雪清 ,李小 平 ,王 超英 . “ 无机 及 分析 化 学 实验 ” 课 程教 中采 用此方 法 , 并 取得 宝贵 的 经验 。高 校实 验 室是 高 校教 育 、科 学 改革与 实践 [ J ] . 化 学教 育 ,2 0 1 4( 0 4 ) : 3 4 . 研 的技术 支撑体 系 , 是创 新 活力 的 源头 。笔 者在 对基 础 化 学教 学 [ 7 ] 朱媛媛 ,潘 献晓 ,曹 国庆等 。高职 院校 基础 化 学课程 分 层教 方法 改革探 究 中 ,建立 开放 型科研 实 验 室 ,通 过 进行 科 研实 验 ,完 学改 革研 究 [ J ] 。科技 教 育 , 2 0 1 3( 3 5 ) :1 9 1 —1 9 2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7•【字号】渝府发[2009]28号•【施行日期】2009.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渝府发〔2009〕2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市各高等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为进一步调动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的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高等院校和各教育机构推荐申报、奖励办公室初审、权属公示、专家评审、结果公示、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出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励项目210项,中小学教学成果奖励项目88项(详见附件)。
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对这298项教育教学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希望获奖的同志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搞好科研,多出成果。
市政府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向获奖的同志学习,振奋精神,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成果,为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教育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附件: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获奖名单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类二、中小学教学成果类(按课题负责人姓氏笔画排序)三等奖(共52项)卢秀、苏公?薄⑿煸饰酢⒗杳嘟⒌?/span>健、杨光荣。
大学化学(第4版)
5.
2014年10月该教材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3篇12章;第1篇,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第2篇,物质结构;第3篇,化学与工程技术·人类·社会。 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与胶体、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化学 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环境与化学、能源与化学、材料与化学、生命与化学 。
该教材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化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技术·人类·社会三篇,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化学 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与胶体、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环境与化学、能源与化学、材料与化学、生命与化学 。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出版工作
该教材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制订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了 以下修订: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材特色
1.该教材优化了教学内容,引人了超分子、膜化学、纳米材料、生物芯片、绿色工艺等体现学科发展的相关 内容。
2.该教材阐述了高等教育层次的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使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 点、方法去审视公众**的环境、能源、材料、资源、生命等社会热点论题 。
1.新增第4章溶液与胶体,以满足理、工、农、医等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
2.将该教材第3版第12章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让学生了解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不同领域的 具体应用。
3.删去或弱化与中学化学重复的内容,强化高等教育层次的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新增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分步沉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电子自旋共振分析、氢键与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弱相互作用与超分 子、晶体的微观结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清洁能源、高分子化合物的合 成等内容。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学分:3 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大学化学课程阐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和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使学生能在工程技术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对一些涉及化学的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理解化学与材料的关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掌握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程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基本原理,为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一系列化学问题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3、掌握水溶液的性质,掌握单相与多相离子的解离平衡,配合平衡的规律,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电化学原理,了解化学电源,腐蚀及防腐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5、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材料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6、了解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极其常见的化学治理方法,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7、了解材料学中的一般化学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中学化学知识。
后续课程:本课程属导论课、基础课性质,目的是为后续课、相关课打好基础,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腐蚀与防腐》等。
无机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问题的探析
化学平衡所 阐述 的具体含义是 指可逆 反应在 一定温度 下达到 平衡状 态时 , 各反应物 的浓度与产物的浓度存 在一定关 系, 平衡浓度 ” 即“ 之间 的 关系。生成物平衡浓度幂之积 与反应物平 衡浓度 幂之积 的比值称 为这一
眦 似 衡 瓴 化 还 味 平 衡
、
台 物 成 溶 解 扛 j 电檄 也势
警
无 机 化 学 教 学 中 化 学 平 衡 问 题 的 探 析
◆ 梁彦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摘要】化 学平衡是 无机 化学教 学 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 , 文将 化 学 本 平衡 的含 义、 特征 以及 与之 密切相关的平衡常数、 转化率、 平衡移动定律 、 多重平衡 在酸碱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 、 配位 平衡 、 氧化还原 平衡 中的具体应用情 况进行 了归纳和总结, 旨在帮助初学者加 深对这部分 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关键词】平衡体 系 无机化 学 平衡 常数 平衡浓度
无机化学是化学 、 材料 、 医药、 化工 、 验等许 多专业必修 的一 门重要 程度时 , 检 各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必须相同 , 否则可能得 出错误结论。 基础课程 , 也是学习分析化学 、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的前提 和基础。系统 的 二、 化学平衡在各类平衡体 系中的具体应用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原理和元素两大部分 , 中化 学原理 是大多数专业 其 在实际应用 中, 化学平衡 常常涉及包括平衡 常数、 转化率、 平衡移 动定 学习无机 化学这 门课程 时的重点 内容。有 关于化 学平衡 问题 的理论 和计 律和多重平衡等具体 问题 , 这也是掌握化学平衡 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 将详 算是化学原理 的核心部分 , 在无机化学的学 习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无 细讨论这些问题在酸碱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 、 配位 平衡、 氧化还原平 衡中的 机化学中涉及 到化学平衡 内容有诸多章节 , 按其从属 关系可 以分为总论和 具 体 应 用 。 分论。化学平衡就是 总论 ; 分论 包括酸 碱平衡 、 沉淀溶 解平衡 、 位平衡 、 配 1 标 准 平 衡 常 数 . 氧化还 原平衡 , 些内容 是化 学平衡 在各 自平衡体 系 中的具体 体现 和应 这 在总论化学平衡体 系中,标准平衡 常数一般用来表示。在分论 酸碱平 用。现 阶段大部分 出版 的无机化学教材针对这部分 内容都 是分 章节介绍 , 涉及到常数、 公式和原理太 多, 学生在学 习阶段难 以将相 关内容进 行联 系 融合 , 掌握有一定难度 。教学研究发现 , 在学 习完分论—— 四大平衡 以后 , 应 及 时 将 其 与前 面总 论 化 学 平 衡 内 容 进 行 对 比 、 纳 和 总 结 , 出 它 们 之 归 找 间的共性和特性 , 将会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 化 学 平衡 的基 本 含 义 和解 平衡 中, O值 判断 多离子共存 溶液 中沉淀 1 基本含 义 . 的生成与溶解是计算的重点 , 衡量 的标准就是 平衡溶液体 系 中反应 商 J与 在一定 条件 下, 绝大 多数化 学反应都 是可逆反 应 , 即该 反应只 能进行 离子积常数的大小。在配位平衡反应 中, 分别表 示配 合物 的不稳定 耀、 到“ 某一程度” 就达到反应 的终点。此 时反应物 的消耗 速度和产物 的生成 常数和形成常数 , 其数值大小分别表示配合物分 解或是形成反应趋 势的大 速度相 等, 形成一个动态平衡, 该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小 。在 电化学氧化还原平衡 中, 常常考察 的具体 重点是利用各种反 应的 电 的基本含义还包括 : 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 所能进行的最 大限度, 达到平衡状 极 电势来计算相应的标准平衡 常数。 态时系统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平衡常数是状态函数, 因此系统 的组成 表 1 标 准 平 衡 常 数 与达到平衡状 态的途径无关 ;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 有条件 的、 相对的, 当条件 F 衡反 类 抓准平衢 常数 具体形式 研究侧 蘑z 发生改变时, 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 建立与新条件相适应 的新平衡。 陵 碱 衔 F 、 ; ; 、 济 液 p 、p H B O 似 2 特 征 . 沉 淀 溶 解 平 衡 沉 淀 生 成 溶 解 () 1 平衡浓度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2 热化学与焓
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个重要的实践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个重要的实践基础: 第一类永动机的失败 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的成功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 形式,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形式,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 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 能量的数量不变。 能量的数量不变。
5)焓与物质的聚集态、所处的温度有关 )焓与物质的聚集态、
对一定量的某物质而言 H(g)> H(l)> H(s) ( )> ( )> ( ) H(高温)> H(低温) (高温)> (低温) 6)当过程反向进行时, ∆H 要改变符号 )当过程反向进行时, 即 ∆H(正) = —∆H(逆) 正 逆
(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体积功
体积功——因体系体积变化反抗外力作用与环境交 体积功 因体系体积变化反抗外力作用与环境交 换的能量。 换的能量。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来说,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来说,如果反应过程不在特定装 如原电池)中进行,主要指体积功。 置(如原电池)中进行,主要指体积功。 化学热力学中功分为:体积功(膨胀功) 化学热力学中功分为:体积功(膨胀功)W 体积 非体积功(有用功) 非体积功(有用功) W有用
例如,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 例如,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 可以有下图所示两种不同的途径: 可以有下图所示两种不同的途径:
始 T1=273 K p1=1×105 Pa 态 V 1=2 m 3 加压 终 T2=273 K p2=2×105 Pa 态 V 2=1 m 3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2《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移动●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 【提示】 (1)v 正=v 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 正与v 逆同时改变,但v 正′=v 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大学化学课程 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大学化学二、课程代码:22015235三、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emistry四、课程负责人:甘孟瑜五、学时与学分:56学时 3.5学分六、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七、适用专业:理工类的冶金、材料、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电、机械、给排水、土木工程、热能等专业。
八、选课对象:冶金、材料、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电、机械、给排水、土木工程、热能等专业的学生。
九、预修课程:十、使用教材:曾政权、甘孟瑜等编.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化学》(第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十一、参考书目:1、甘孟瑜、张云怀等编,《大学化学习题集》(第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曲保中等《新大学化学》(第3版) 科学出版社,20123、徐崇泉,强亮生,《工科大学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华彤文等编,《普通化学原理》(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申泮文. 《近代化学导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普通化学》(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十二、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十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的三大理论支柱,理解化学学科的框架。
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兴工程材料等社会热点论题。
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的观点结合起来,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工程技术、社会现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社会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上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十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化学热力学掌握状态与状态函数的定义,掌握焓、熵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和G-H公式判断化学反应方向。
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r Hθm、燃烧焓等概念并应用。
无机化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第二章分子结构第三章晶体结构第四章配合物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第三篇水溶液化学原理第九章酸碱平衡第十章沉淀平衡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第十二章配位平衡第四篇元素化学(一)非金属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第十四章卤素第十五章氧族元素第十六章氮磷砷第十七章碳硅硼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第五篇元素化学(二)金属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第二十二章ds 区金属第二十三章 d 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区金属要求绪论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和方法。
了解化学发展的现状。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教学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
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各区元素原子层结构的特征。
会从原子半径、电子层构型和有效核电荷来了解元素的性质。
熟悉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及主要氧化值的周期性变化。
1.本章第1、2、3节讨论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概念。
其中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最重要的,其余都是阅读材料。
2.本张第4节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基本要求是建立定态、激发态、量子数和电子跃迁4个概念,其他内容不作为教学要求。
3.第5节是本章第1个重点。
基本要求是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初步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的推算。
本节小字部分为阅读材料。
4.第6节是本章第2个重点。
基本要求是掌握确定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在给定原子序数时能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状态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能量最低原理。
本节小字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5.第7、8节是本章最后1个重点。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试验的改进
欢迎各後離导、莅临措导"化学反应摩尔焙变的测定”实验的改进瘤聚源谢碉孟禱曲妥石油摩浣石油化工系本实验提出了一套改进的“化学反应摩尔焙变测定”实验的方法与仪器。
改进的实验仪器选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制成量热计,并在盖上设计了小型加料器;采用磁力搅拌器混合溶液, 以数字式温度计测温,可在两小时内完成锌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摩尔焰变和量热计热容的测定。
获得的实验数据重现性好,温度随时间变化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十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8%,所测定的摩尔焙变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2. 0%0“化学反应热的测定”是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的实验内容。
一般用“化学反应摩尔焰变的测定”作为实验项目[1Z码即采用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在保温杯中反应,以外推作图法求得反应的AT来计算反应的摩尔焙变。
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已为大家公认,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 大多数院校⑶勺5,6]采用一只保温杯和一支精密温度计(具有O・1°C分度)、放大镜、秒表等来完成该实验。
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操作难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所测定的实验数据点几乎无法外推, 反应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线性较差,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超过10%,甚至更大。
作为测定实验已无法使学生获得实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训练。
因此,有必要改进实验仪器及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实验装置,通过多次试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实验装置的改进及实验条件方法的确定2.1量热计的改进玻璃保温杯是理想的绝热系统,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可配以磁力搅拌器。
但由于玻璃保温杯底部是凹球底结构,一旦加入锌粉,迅速沉到底部的锌粉会使搅拌子无法转动,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因此,我们以热传导系数较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材料制成平底的量热计反应杯(图1所示)。
为尽量减少热损失, 采用镀银及泡沫塑料包覆,使其接近绝热系统。
大学化学-甘孟瑜-化学热力学
3
=1 mol m-3s-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除反应物的本 质、浓度、温度外,还有催化剂、 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反应介质和光 照等。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与反应历 程有关。 基元反应 复合反应
基 元 反 应
elementary reaction
反应物分子直接碰撞而发生的化 学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它是一步完 成的反应,故又称简单反应。如 O2 + H(g) = HO(g) + O(g)
223 8 的半衰期为810 年,Fr
例: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氧化剂,在医 药上( 3%H2O2 )用作消毒杀菌剂,在工业上 用于漂白毛、丝、羽毛等。纯 H2O2 是一种火 箭燃料的高能氧化剂,但它很不稳定,极易 分解。 H2O2 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 常数为0.0410min-1。
2H2O2(l)H2O(l)+O2(g) 1)若从0.500moldm-3 H2O2溶液开始,10 分钟后,浓度是多少?
一级反应的特点Ⅱ
2. 半衰期(half life) t1/2(反应物消 耗一半所需的时间)与反应物的浓度无 关,而与速率常数成反比。
lnc/[c]= -kt+ ln c0 /[c ]
ln c0/c = kt ln c0 /1/2 c0= kt1/2 ln 2 = kt1/2t1/2= (ln 2)/k = 0.693/k
ln(k/[k])= – Ea/RT +ln(A/[A])
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设k1和 k2分别表示某一反应在T1和T2 时的速率常数,有:
lg(k1/[k])= – Ea/2.303RT1 +lg(A/[A]) lg(k2/[k])= – Ea/2.303RT2 +lg(A/[A])
浅谈如何利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观
浅谈如何利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观作者:贾晓良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摘要】新课标要求在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科学观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对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使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因此,在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为我国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并使我国科学教育水平得到良好地提升。
【关键词】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科学观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5-02前言近几年,我国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改革的阶段,改革主要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观、综合素质为主,同时要求还加强对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1]。
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部分大学化学教师虽然接受了培养科学观的理念,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向深处进行培养;还有部分大学化学教师虽然较为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际上自己却仍然保留着落后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地反思与改进。
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探讨。
1.什么是科学观科学观,即为对科学总体、基本的看法[2]。
科学观将科学当作反思与探究的对象,并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促进不同科学观的形成。
科学观还是一种“关于科学的观念”,是对人文与科学、社会与科学、科学的价值、过程以及本质等问题的认识与见解。
比如,科学讲究实事求是,重视理性与实证,并具有两面性(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因此应正确地理解与遵守科学规律;人文与科学往往是相辅相成。
总的来说,科学观能够决定人对科学活动与科学的基本行为与态度,是具有前提性、重要性的一种科学观念。
2.在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观的意义近年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条件、观念等均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同时还取得一定的效果,要想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就要注重对大学生科学观的培养。
大学化学甘孟瑜化学平衡
c(H+) = √Ka1 c(HnA)
(3) 二元弱酸,酸根离子浓度的计算 c(A2-) ≈ Ka2
3.2.3 缓冲溶液
buffer solution
(1)定义:
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缓冲)作用的溶液 即,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或适当稀释,其pH值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
近似处理 c(HAc) - x≈ c(HAc) c(NaAc) + x≈ c(NaAc)
c(H+) c(NaAc) Ka = c(HAc)
c(HAc) c(H+) =Ka c(NaAc)
一般公式
c(弱酸) c(H+) = Ka c(弱酸盐)
换算成pH值
pH = -lg {c(H+)/cθ} pKa = -lg {Ka /cθ}
本章主要内容
反应程度的标志——平衡常数 Kc Kp Kθ Kθ与ΔrGθm的关系、Kθ与T的关系 各类化学平衡:Ki、 Ks、K稳
3.1 平衡常数
equilibrium constant
3.1.1 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 nRT 摩尔气体常数:R = 8.315 Pa·m3·mol-1·K-1
3.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
以醋酸为例
HAc
H+ + Ac-
初始浓度/ moldm-3 c(HAc)
00
平衡浓度/ moldm-3 c(HAc)-x x x
KKca
= =
c(H+) ×c(Ac-) c(HAc)
3.2.2 多元弱酸电离平衡
如:H2S、H2CO3、H3PO4等
材料化学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材料化学体系教学改革探索张雁红,徐爱菊(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学科。
针对材料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现状,从理论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两方面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材料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学科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0∶TQ 0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93—02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学科,它从分子层次到宏观尺度研究材料的合成制备理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与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相关的分析技术,构筑出具有优异功能的新型材料,是环境、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1,2]。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材料化学理论、材料化学信息以及研究、检测手段大幅度提高和促进了材料相关领域的发展。
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化学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材料化学确定为新的本科专业。
目前国内已有120余所高校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还有许多高校正在积极准备申办。
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于2007年正式招收本科生,近年来招生形势喜人,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通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学科自身特点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材料化学专业改革思路,对原有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并进行系统化修订,努力建立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与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1 材料化学理论教学模式探索1.1 突出学科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材料化学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边缘交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具有“内容涉及广、知识体系新,更新速度快”的鲜明学科特点,这对高校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大学化学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Ⅰ二、课程代码:CHEM12000三、学时和学分:32学时 1.0学分四、适用专业:材料;生物;生命;城环(环境工程、给排水、环境生态);资环(环境科学、安全工程);泓深(机械类、土建类);动力;机械;土木;资环(采矿);城环(建环);泓深(电子、电气、经管创新)等五、先修课程:大学化学六、使用教材:《大学化学实验》(第5版),余丹梅、李泽全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9七、参考书目:《大学化学》(第4版),甘孟瑜、曾政权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9八、课程描述:大学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大学化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进一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本课程按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常数的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氧化还原与电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铝合金中铁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测;水质检验;综合设计实验—含铬废水处理;综合设计实验—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及腐蚀废液回收等。
本课程建立了“实验操作+课程资源学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集国家精品课程网站、sakai教学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现代化。
九、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的典型实验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技能;针对授课专业设计包容了电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水分析化学等内容的实验,着力满足相关专业对基本实验技能和化学素养的需求。
并通过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化学观点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意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作者:罗志勇甘孟瑜罗伊雯来源:《大学教育》2022年第07期[摘要]文章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和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结合线下、线上两个平台,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新型评价体系。
实践表明,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实效,而且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關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7-0108-03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在线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逐步进入深度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既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者、启发者和组织者的地位与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中的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环节颠倒过来,即传统课堂内的教学活动放在课堂外进行,而课堂外的教学活动放到课堂内进行,其本质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
也就是说,在课外学生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在课内师生一起进行答疑讨论、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
大学化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果对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易给学生造成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采用大班化集中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学不够”,有些学生“学不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大学化学基础知识点多、基本原理多、教学进度快,仅凭借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讲完讲透所有知识点。
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有效解决教学活动中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基础知识点多的问题。
巧解一道化学平衡题
巧解一道化学平衡题
陈惠华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
【年(卷),期】2015(0)20
【摘要】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较高难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在高考试卷中,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压轴题出现,难度较大;非选择题中也同样会有一道与化学反应热效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等结合的试题进行综合考查,也是难度较大题.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陈惠华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例谈借助化学平衡常数巧解平衡移动题
2.例谈借助化学平衡常数巧解平衡移动题
3.例谈借助化学平衡常数巧解平衡移动题
4.巧解化学平衡图象题
5.用图示分解法巧解一类化学平衡移动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平衡状态及计算
化学平衡状态及计算
刘达富
【期刊名称】《中学理科:高中内容》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题型示例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和特征[例1]将1mol N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反应为:N2+3H2←→2NH3下列哪一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刘达富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附中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元素势法分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微机通用计算程序 [J], 过明道;李天祥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J], 高红玉
3.化学平衡状态的全等和相似 [J], 李春晖
4.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复习课为例 [J], 何大明
5.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个妙招 [J], 徐启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 N2H4(l) = N2(g) + 2H2(g) Kp = p(N2) ·p(H2)2 Kθ= {p(N2) /pθ} ·{p(H2) / pθ}2
3)多重平衡规则
本章主要内容
反应程度的标志——平衡常数 Kc Kp Kθ Kθ与ΔrGθm的关系、Kθ与T的关系 各类化学平衡:Ki、 Ks、K稳
3.1 平衡常数
equilibrium constant
3.1.1 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 nRT 摩尔气体常数:R = 8.315 Pa·m3·mol-1·K-1
aA(g)+bB (g) dD (g) +gG (g)
ΔrGm(T)=ΔrGθm + RTln
式中:R——摩尔气体常数
(pG′/pθ) g ·(pD ′/pθ) d
(pA ′/pθ) a ·(pB ′/pθ) b
T——热力学温度
pA′ 、pB′、pG′、pD′ ——任意指定态时各物质的分压
(pG′/pθ) g ·(pD ′/pθ) d 令:Jp =
Kc(1)=
c(N2) ·c(H2O2) c(NO)2 ·c(H2)
Kc(2)=
c(H2O)2 c(H2O2) ·c(H2)
Kc(1)
×
Kc(2)
=
c(N2) ·c(H2O)2 c(NO)2 ·c(H2)2
Kc=
c(N2) ·c(H2O)2 c(NO)2 ·c(H2)2
3.1.3 标准平衡常数Kθ与ΔrGθm 的关系
或 J·mol-1·K-1
道尔顿分压定律
Dalton's Law of Partial Pressure
气体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re): 混合气体总分压等于个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在同一温度下,它单独占有 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数学表达式:
3.1.2 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 KC 、Kp 对于稀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aA+bB
gG + d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有:
CGg·CDd
Kc = CAa·CBb
CG 、CD、CA 、 CB——各物质的平衡浓度 Kc的单位: (moldm-3) ∑B 。
∑ B =(g+d)-(a+b) ∑ B =0时Kc无量纲。
(3)平衡常数讨论
1)平衡常数的意义 —— 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程度。 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向右进行的趋势越大,
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例如:298.15K时 Cu2++Zn=Cu+Zn2+ Kθ=2.0×1037 N2(g) + O2(g) =2NO(g) Kθ =4.6×10-31
2)书写平衡常数应注意
aA(g)+bB (g)
gG (g) + dD (g)
若各气体均为理想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Kθ=
(pG/pθ) g ·(pD/pθ) d (pA/pθ) a ·(pB/pθ) b
Kθ——标准平衡常数(热力学平衡常数)
Kθ只是T的函数,无量纲。
式中:pG、pD、pA、pB——反应中各物质的平衡分压 pθ——标准压力, pθ= 100KPa
对于气相反应:
aA(g)+bB (g)
gG (g) + dD (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有:
Kp=
pGg·pDd pAa·pBb
pA 、 pB 、 pG 、pD ——反应中各物质的平衡分压。 Kp的SI单位为(Pa) ∑B ∑ B =(g+d)-(a+b) ∑ B =0时Kp无量纲。
(2)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式的关。
例: N2O4(g) = 2 NO2(g) Kp(1)={ p(NO2) }2/ p(N2O4) 1/2 N2O4(g) = NO2(g) Kp (2) = p(NO2) /{ p(N2O4) }1/2
显然: Kp(1)= { Kp (2) }2
如果反应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它们的 浓度可看成常数,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设:p1 , p2 ……pi为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 则 p总=p1+ p2 + ……+ pi
p总=∑pi
混合气体总压力
∵组分气体均为理想气体 ∴ p1 =n1RT/V p2=n2RT/V ….pi=niRT/V
p总=p1+ p2 + ….. + pi = n1RT/V + n2RT/V +….. + niRT/V =(n1 + n2 +….. + ni ) RT/V
如果一个反应是各分步反应之和,则总反应的 平衡常数等于各分步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
反应 2NO(g) +2H2(g) = N2(g) + 2H2O(g)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2NO(g) + H2(g) =N2 (g) + H2O2(g) H2O2(g) +H2(g) = 2H2O(g)
(1)
∴ K(2)c=Kc1×Kc2
(pA ′ /pθ) a ·(pB ′ /pθ) b
则:ΔrGm = ΔrGθm + RTlnJp
显然, Jp和Kθ有相同的形式, K θ—— 平衡态,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 Jp —— 任意指定态
第3章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
化学平衡
What is Chemical equilibrium?
化学平衡的特征:
平衡态时 △G = 0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 v逆 平衡态时,平衡体系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 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 ——平衡的移动 平衡态的意义——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如何计算ΔrGm?
K)判断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在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 需用ΔrGθm (T)判断过程。可由G-H公式计算。
(1)任意指定状态的 Gibbs自由能变ΔrGm (T)。 ——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等温等压下,对于理想气体的反应
p总 = n总RT/V
(3.2)
(3.1)
式(3.1)除以式(3.2)得:
p1 / p总= n1/ n总 p2 / p总= n2 / n总 …………. pi / p总= ni / n总 ∴ pi = (ni / n总) ×p总 令:xi = ni / n总
则:pi = xi p总
Xi叫做组分气体 i的物质的量分 数即摩尔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