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趣味故事锦集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化学元素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在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现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氢氧化钠的“俏皮”行为在化学实验室里,氢氧化钠(NaOH)是一个常见而又有趣的化学物质。
当溶解氢氧化钠在水中时,它具有一种“俏皮”的行为:它会将水分子中的氢离子(H+)和氧离子(OH-)离开,然后与水分子重新结合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这种行为被称为“解离”,它使得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氧根离子(OH-),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具有碱性。
所以当我们用氢氧化钠来中和酸性物质时,它能够中和掉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从而减轻酸性的刺激。
2. 氢和氧的爱情故事:水水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氢和氧这两个元素的结合物。
氢氧化钠中的氢离子和氧离子在水中重新结合,形成了水分子(H2O)。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因为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水的性质,还表达了氢和氧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了共价键。
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使得水分子呈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例如高的沸点、冰的浮力等。
这个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更加了解水的奇妙之处。
3. 碳的变形:石墨和金刚石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元素,它有多种形态存在。
其中,石墨和金刚石是最为人熟知的两种形态。
石墨是由许多层状的碳原子组成的,每一层之间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在铅笔芯和润滑剂等方面。
金刚石则是碳原子通过强的共价键形成的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是目前已知的最硬的物质之一。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用于切割工具和磨料。
这种碳的变形故事告诉我们元素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决定它们的性质,也反映了碳这个元素的多样性。
4. 变幻莫测的氧气氧气是我们呼吸过程中所需要的气体,但它也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元素。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1. 碘指纹:在一个装有少量碘的试管中,把纸上的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这个现象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与碘发生反应,形成了指纹。
2. 维生素的故事:维生素 C 的故事起源于航海时代,当时船员们经常因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而患上坏血病。
后来,科学家发现柠檬汁可以预防坏血病,进而发现了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
3. 肌肉生长与蛋白质:健美运动员如何增长肌肉?这与蛋白质的摄入和合成有关。
当人体摄入足够的食物蛋白质时,肌肉细胞会合成更多的肌肉纤维,从而促使肌肉生长。
此外,适当的锻炼和休息也有助于肌肉生长。
4. 胰岛素与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化学物质,由胰腺分泌,负责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5. 生物化学家的故事:艾伦·阿尔代(Alan Alda)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因为研究胆固醇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的研究为降低胆固醇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6. 恐龙化石与生物化学:恐龙化石中的蛋白质残留物曾一度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化石中的蛋白质序列,推断出恐龙时代的生物化学特征。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恐龙时代的生命奥秘。
7. 茶叶中的生物化学成分: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喝茶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还能预防多种疾病。
结束语:总之,这些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涵盖了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展示了生物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有关化学的小故事

有关化学的小故事如果你想了解化学,那么通过下面这些小故事了解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关于化学有趣的故事吧!1.酒精与水的混合物古代有个国王,他有个女儿很美丽,可是国王不喜欢这个公主,因为她总爱用酒精擦她那娇嫩的小手。
国王非常生气,决定要把这个女儿关起来。
接着国王把公主藏在一个房间里,只有公主一个人看不见房间。
国王又叫来大家轮流进去看着她。
结果她一直都在看着大家,因为大家都看不见她的手了。
后来有人说:这个小女孩被一个女子所救,女子将这个女孩送到了寺庙里进行教育。
2.水和酒精能同时蒸发一天,小明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夏天有一种叫"蚊子"的害虫,它会将水当作"毒汁"喷射到人身上,小明就想看看这个"毒汁"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于是他拿了一个盛有半杯酒精的杯子,用针刺了一下杯子里的酒精。
不久发现,虽然酒精还没有被蚊子吞进肚子里,但是从杯子里喷出来的酒精却和蚊子吸进去的一样多。
后来他就想,这是不是说明酒精比水更容易被蚊子吸收呢?于是他用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他先是拿起筷子蘸一点酒精到杯子里,然后再向杯子里加一点水。
结果发现,筷子蘸到的酒精和加入的水比起来就更多了。
3.乙醇是最强的氧化剂乙醇是液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并且不能与其他氧化剂反应,因此也可以说它是最强的氧化还原剂(当然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乙醇和水的比例,以及它所能达到的最高氧化性)。
在空气中,乙醇与空气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在水中,乙醇溶于水和氧的物质叫氧气。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需要一些其他还原性物质进行氧化剂的反应:(1)氧化反应中需要电子转移到新生成的物质上。
(2)还原时需要电子被氧化。
此外还有一些氧化还原剂也可以进行氧化剂的反应。
(3)还原性物质可以和其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
(4)其它化合物和还原剂可发生类似或不完全类似的反应。
乙醇是最强的氧化剂——这主要得益于它有很强的氧化性这个特点。
化学趣味小故事

化学趣味小故事1、总统的内幕新闻1929年,腰缠万贯的胡佛终于登上了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的宝座。
名声大噪,其发迹的秘密也就成为善点迷津的内幕新闻披露出来。
胡佛先前家境贫寒,学生时代仅以打零工才勉强维持学业。
尔后,则又职微薪薄,寄人篱下。
穷途末路之际则风尘仆仆来到中国,以期转机。
腐败、落后的旧中国任忍列强宰割,多少洋人在此大发其财!无疑,胡佛也不失所望,很快的了发财的良机。
当时,开采金矿的水平低,滤过矿金后就丢弃了。
在胡佛凭借他掌握的化学知识,断定这些“废物”中仍有尚多的黄金,于是便搞起他的“废物利用”来了。
他雇人用氰化钠的稀溶液处理矿砂。
于是氰化钠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使 Au呈络合物而溶解,接着,他又让人用锌粒与滤液作用,置换反应的结果,纯净的Au也就被提取出来了。
显然,这种炼金方法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
因而,成色尚好的黄金便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胡佛的腰包,不久成了百万巨富。
总统发迹内幕昭然若揭。
不乏慕之者,赞其超群绝伦,生财有方,更是平步青云有道。
然而,更有真诚的人们,深知胡佛是靠用黄金垒起的台阶登上总统宝座的。
2、硝酸合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硝酸不仅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化工原料,而且也是制造炸药的重要战争物资。
当初制造硝酸的方法是普通硝石法,即是硝石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硝酸的。
但是硝石的贮量有限,因此硝酸的产量刀受到限制。
早在1913年之前,人们发现德国有屐世界大战的可能,便开始限制德国进口硝石。
这样理以为世界会太平无事了。
1914年德国终于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又错误地估计,战争顶多只会打半年,原因是德国的硝酸不足,火药生产受到了限制,由于人们的种种错误分析,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蔓延开来,战争打了四个多年头,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夺去了人们无数的生命财产。
德国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战争呢?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它呢?这就是化学,德国人早就对合成硝酸进行了研究。
1908年,德国化学家哈柏首先在实验室用氢和氮气在600℃200大气压下合成了氨,产率虽只有2%,这也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有趣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背后的原理吧!故事一,变色龙杯。
曾经有一个神奇的变色龙杯,它可以根据杯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让人们惊叹不已。
这种神奇的变色效应是由于杯子内壁涂有一层特殊的热敏感涂料。
这种涂料含有一种称为热敏感颜料的物质,当温度升高时,颜料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因此,当我们倒入热水时,变色龙杯会从蓝色变成红色,这一切都是化学原理在起作用。
故事二,闪烁的火焰。
有一次,我在篝火旁看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火焰在燃烧时发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是因为燃烧时产生的火焰中含有金属离子,当这些金属离子受热激发后,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钠离子会使火焰呈现出黄色,铜离子会使火焰呈现出蓝绿色。
这种现象正是化学原理的体现。
故事三,气球的浮力。
每当我们玩气球时,都会发现气球在充满气体后会浮在空中,这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氢气或氦气。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空气的重量,而氢气和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球会浮在空中。
这就是化学原理在气球浮力中的应用。
故事四,香蕉的变化。
你有没有发现,当香蕉熟透后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熟香蕉中含有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水果的成熟和腐烂。
因此,当香蕉成熟时,乙烯的释放量会增加,导致香蕉发生颜色变化和散发出特殊气味。
这也是化学原理在水果成熟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这些化学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的神奇之处。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让大家对化学产生更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完整word版)化学趣味小故事

化学趣味小故事化学趣味小故事1、神秘的鬼火: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火焰,一闪一闪,忽隐忽现,十分诡异.很多人遇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赶紧逃跑。
谁知,那火还会跟着人,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呈悻就把这种神秘的火焰叫做“鬼火”,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人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起来,但这种火非常小,发出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冷光,只有火焰,没有热量。
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的着火点尔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以,所见的“鬼火”还会跟人走动。
这就是旷野的“鬼火”.2、绿色的天空:蓝天白云一直是我们大脑里的美丽景象,可有一幅画却把天空“画”成了绿色。
是我们见识太少,还是画家别出心裁?其实,当时画家们绘画所使用的蓝色颜料,是一种叫“铜蓝"的矿石,可是时间长了,它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绿色的了。
铜蓝是铜矿石矿物,因呈靛蓝色尔得名,它的化学成分是硫化铜,可以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铜.3、啤酒喷泉: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经常喝啤酒解渴,打开啤酒瓶盖时经常看到啤酒向外喷沫,有时还像喷泉一样喷出来,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每升啤酒中都含有5克左右的二(ke zuo you de er)氧化碳。
在制造啤酒时,通过一定压力把它灌进瓶里。
因此,每瓶啤酒里都溶解了一定的二氧化碳,尔瓶里是孕一定空隙的,打开时,只要轻轻摇晃,气体就形成泡沫从啤酒瓶里溢出来。
最近,国外的一些砖家经过近十年观察研究发现,啤酒的泡沫与麦芽有一定的关系。
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是大麦芽,尔大麦在成长、收割、储藏期间一般是多雨的季节,大麦一旦受潮,极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使几十种霉菌得以生殖,用它来酿造啤酒便产生了一些泡沫。
固然,这些霉菌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有的还是孕益的。
啤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产生大量热量,有“液体面包”的美称.4、茶水变墨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喝茶,有龙井、玉观音、菊花等,茶水颜色各种各样,但没有一种茶水是黑色的,魔术大师将两杯茶水混合,竟然使茶水变成了黑色。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意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令人惊叹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
故事一:魔幻的变色龙反应在实验室中,有一种被称为“变色龙反应”的化学实验引人注目。
这个实验展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溶液如何在相互反应后迅速变色。
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们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这个实验需要三种液体溶液:钾碳酸钾、硫酸二氧化锰和甲酸。
开始时,钾碳酸钾的溶液是无色的,硫酸二氧化锰的溶液呈浅紫色,甲酸则是黄色的。
当这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化学反应迅速发生,颜色随之变化。
溶液开始变色,从无色变为黄色,然后变为深橙色,随后是红色、深蓝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变化是由于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氧化还原产物的不同形成的。
这个实验目不仅令人惊叹,而且让人感叹化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故事二:可怕的炸碎瓶子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一个学生用一个空的玻璃瓶和硫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物质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实验。
当他将硫酸加入瓶中,并轻轻倾斜瓶子时,瓶子突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这看上去可能像是魔法,但实际上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的压力。
硫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氧气。
这些氧气积聚在瓶子中,由于瓶口没有足够的空间释放气体,导致气体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瓶子爆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在封闭容器中会逐渐增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爆炸。
故事三:冰与盐的“热情相爱”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喜欢用盐来融化冰块。
这是因为盐和冰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即冰的熔点降低。
当我们向冰块上撒盐时,盐会与冰表面接触,从而改变冰的结构。
盐会与冰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得冰晶逐渐解开。
在这个过程中,冰的熔点降低,使得冰块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
这是因为盐与冰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阻碍了冰的结晶。
化学经典趣味小故事

化学经典趣味小故事化学姐说huaxue「保持初心」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关于化学的十则经典小故事,看完再次爱上化学有木有?1. 古老的新印章有一批古画,变得灰黄而没有光泽,但它上面的印章却鲜红,像新盖上去的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考古学家经过认真地研究和科学地测定,发现绘画的颜料大多使用了铅白,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氧化物,而古代印章使用的印泥是用朱砂和麻油搅拌而成,在空气中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保持了原有红润鲜艳的颜色。
朱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硫化汞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日光下长期暴晒也不变色,而且能耐酸、耐碱,正因为这样,被用作颜料。
有些纸张时间放得久了就会变成黄色,这是因为纸张内部还有一部分杂质没有清除掉,日子久了,受到空气和日光的作用,就会发生变化,使纸张渐渐变黄,并且容易破裂。
如果在制造纸张时能用氧气或漂白粉漂白纸浆,那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为了使纸张容易吸收墨汁,防止书写或印刷时墨汁化开,可以加入适当的胶汁,如动物胶、明矾、松香等。
如果要使制造的纸张表面光滑,能两面写字,那就要加入一些填料如淀粉、碳酸钙、滑石粉、白陶土等,使纤维素之间的空隙填满,从而可防止墨汁化开。
2. 纯蓝墨水与蓝黑墨水翻开我们以前写的作业,发现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而有的却清清楚楚,同一时期的字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字迹不清的是用纯蓝墨水写的,日子长了,会被氧化,颜色渐渐变浅,甚至完全消失;而这种清楚的是用蓝黑墨水写的,蓝黑墨水被氧化后,能逐渐生成一种永不退色的化学物质——黑色的鞣酸铁,所以,字迹比较清楚。
一般,蓝黑墨水里还加入了可溶性蓝色有机染料、硫酸、苯酚、甘油和香料。
加入硫酸,是使墨水保持酸性,防止墨水沉淀;苯酚的俗名叫苯酚,是著名的防腐剂,能杀菌,使墨水不至于腐化发臭;甘油的化学成分是丙三醇,是常用的防冻剂,加入甘油后,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的冰点,使墨水在冬天不易结冰;至于加入香料,则是使墨水芳香宜人。
化学小故事

以下是100个与化学相关的小故事,供您参考:1.《发现氧气》:卡尔·威廉·舍勒在研究空气中的氮气时,意外地发现了氧气。
2.《发现甲烷》: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大·伯特洛尼在进行煤矿安全研究时,发现了甲烷。
3.《奇妙的质子》:欧内斯特·卢瑟福和汉斯·格奥尔格·加伦发现了质子。
4.《海绵体》: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威廉·克拉普罗特发明了一种名为“海绵体”的新化合物。
5.《制备氯化铁》:法国化学家皮埃尔·乔波蒂发现了制备氯化铁的方法。
6.《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7.《抗生素的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8.《发现放射性衰变》: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衰变。
9.《燃料电池》:英国化学家威廉·格罗夫斯和弗朗西丝·贝克尔发明了燃料电池。
10.《金属腐蚀》:德国化学家费迪南德·奥古斯特·拉斯科发现了金属的腐蚀现象。
11.《化学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历史。
12.《制备纯碳酸钙》: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尼古拉·沙发明了制备纯碳酸钙的方法。
13.《制备锂》:瑞典化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尔克南发现了制备锂的方法。
14.《生命元素》: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
1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16.《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烃、醇、酮、醛、羧酸等。
17.《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基本操作,包括计量、称量、加热、过滤等。
18.《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
19.《重要元素》: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元素,如钙、铁、锌、硅等。
20.《气体定律》: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等。
化学趣味小故事(整理)

化学趣味小故事(整理)1. 《神奇的变色魔法》嘿,你知道吗?化学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
我有一次在实验室里,看到老师做了一个超酷的实验。
他把一种无色的液体倒入另一种透明的液体里,哇塞,瞬间就变成了绚丽的蓝色,就像天空突然出现在杯子里一样。
这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两种物质混合后生成了新的有颜色的物质。
这就好比你把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在一起,会得到新的颜色一样。
你说,化学是不是像个神奇的魔术师?2. 《燃烧的秘密》化学里的燃烧可有趣了。
我朋友小明特别好奇为什么东西能燃烧。
有一天,他拿着一根小木棒,在蜡烛上点着了。
木棒就呼呼地燃烧起来,他特别兴奋。
其实啊,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就像我们人需要呼吸氧气一样,那些能燃烧的东西在遇到氧气并且达到一定条件的时候,就会燃烧起来。
这就好像是一场和氧气的热烈约会,要是没有氧气这个“约会对象”,燃烧可就没法进行啦。
你难道不好奇生活中还有哪些燃烧的小秘密吗?3. 《金属的“性格”》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化学小讲座,讲的是金属的特性。
讲师拿出一块钠,那钠可调皮了。
他把钠放到水里,我的天呐,钠就像个急性子的小孩,在水里乱窜,还发出嘶嘶的声音,就像在生气地抗议一样。
这是因为钠和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
不同的金属就像不同性格的人,有的金属很活泼,像钠这样,一遇到合适的环境就“激动”起来;有的金属就很沉稳,像金,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安安静静的。
你看,化学里的金属是不是很有趣呢?4. 《消失的墨水》我和同学小红做过一个特别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我们自制了一种“消失的墨水”。
我们把一种化学试剂和水混合,然后用这个溶液写字,写出来的字一开始还能看见,但是过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慢慢就分解或者挥发了。
这就像捉迷藏一样,字一下子就躲起来了。
你想不想知道怎么让消失的字再出现呢?5. 《气体的奇妙之旅》有一次我在看化学科普视频,里面讲到了气体。
二氧化碳这个家伙可神奇了。
七个有意思的化学小故事,来涨涨知识吧(一)2024

七个有意思的化学小故事,来涨涨知识吧(一)引言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现象和故事。
本文将介绍七个有意思的化学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不仅提高知识水平,还能增加对化学的兴趣。
让我们一起来涨涨知识吧!正文:1. 粉笔上的白色奥秘- 粉笔是由石膏制成的,但为什么画出来的线条是白色的呢?- 白色实际上是由于粉笔中添加了一种叫做白炭黑的颜料。
- 白炭黑能够将光线反射回来,使得线条显得白色。
2. 火焰的颜色之谜- 不同物质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火焰的颜色与燃烧物质中的金属离子有关。
- 不同金属离子受热后能够吸收和释放不同波长的光,所以火焰的颜色也多种多样。
3. 酸碱中的不可思议变化- 酸和碱反应时会发生中和反应,但你知道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吗?- 酸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产生了盐和水。
- 盐是由酸的阳离子和碱的阴离子组成的,所以酸和碱的性质会在中和反应中得到平衡。
4. 铜元素的特殊性质- 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但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 铜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所以常被用于制作电线。
- 铜的表面会逐渐变为绿色,这是由于铜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反应产生的氧化铜。
5. 高锰酸钾的奇妙颜色变化-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试剂,当它与某些物质反应时,会产生奇妙的颜色变化。
- 比如,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后会变成深紫色。
- 这是由于硫酸能够还原高锰酸钾中的锰酸根离子,从而改变了溶液的颜色。
总结:这七个有意思的化学小故事通过介绍粉笔、火焰、酸碱、铜元素和高锰酸钾等化学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不仅能够提高化学知识水平,还能增加对化学的兴趣。
希望这些有趣的化学小故事能够让读者在涨涨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

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化学的幽默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理解自然与世界的重要工具。
然而,化学也并非只有严肃和沉闷,它也有着自己的幽默和趣味。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轻松和欢笑。
1. 元素的恋爱有一天,氢和氧在实验室里相遇了。
氢看着氧,心里想:“哇,她真美!她的氧原子充满了活力,而且她总是和其他元素形成美丽的化合物。
”于是,氢向氧走去,害羞而兴奋地说:“你输在我一样,我们能不能结合成一种化合物?”氧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和我共享你的电子,我们将成为水,美丽而又伟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元素之间的相遇和结合是如此美妙而又奇妙。
化学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
2. 酸碱之间的争执有一天,酸和碱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酸非常生气地说:“我是这世界上最酸最厉害的物质!没有我,你们碱什么都做不了!”碱冷静地回答:“别这么自大,酸。
没有我们,你们酸根本无法中和。
我们是互相依存的。
”听到这话,酸不禁陷入沉思,终于意识到了酸碱之间的重要性和平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化学中,酸和碱不是敌人,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关系。
只有通过彼此合作,化学反应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 配对反应的邂逅一天,两个配对反应发生了一次浪漫的邂逅。
氧化还原反应正在进行时,它们共享了电子,展现了强烈的吸引力。
锂跟溴相互作用,以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镁和氯也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搭档。
观察这些反应时,我们可以想象到每一对元素之间的爱情和契合度,化学反应竟然也有如此美丽的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不仅是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更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4. 离子的结婚仪式在化学的世界里,离子也有着自己的结婚仪式。
镁想和氧结婚,于是它向氧求婚,表示自己愿意失去两个电子以实现他们的结合。
来自朋友和亲戚的离子也纷纷前来祝贺这对新人。
这个结婚仪式象征着化学反应的发生,也彰显了离子之间如何通过电子的传递来实现结合。
化学趣味故事

化学趣味故事1、酸巧反应蛋中藏情报醋酸又叫乙酸,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较低,室温低于16.6℃时,乙酸很容易凝结成冰状固体。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
乙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酸,可用来调味,乙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还可用于生产医药、农药等。
除此,在战争年代醋酸还为传送情报作过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坶河前线德法交界处法军哨兵林立,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
一天,有位挎篮子的德国农妇在过边界时受到盘查。
篮内都是鸡蛋,毫无可疑之处,一年轻好动的哨兵顺手抓起一只鸡蛋无意识地向空中抛去,又把它接住,此时那位农妇立即变得情绪很紧张,这些引起了哨兵长的怀凝,鸡蛋被打开了,只见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和符号。
原来,这是英军的详细布防图,上面还注有各师旅的番号。
这个方法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给情报人员提供的,其做法很简单: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了以后,无任何痕迹。
但再将鸡蛋煮熟,字迹便会奇迹般地透过蛋壳印在蛋清上。
为什么化学家能巧出主意,蛋中藏机密呢?这主要是醋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结果。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醋酸写字时,醋酸与鸡蛋壳碳酸钙反应,生成了醋酸钙,然后醋酸渗入蛋壳,和鸡蛋清发生反应,鸡蛋清是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间失水形成酰胺键而组成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它不很稳定,在受热、紫外线照射或化学试剂如硝酸、三氯乙酸、单宁酸、苦味酸、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作用下,发生蛋白质凝固,变性。
渗入的醋酸,与鸡蛋清发生反应,在蛋清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待鸡蛋煮熟后就会有清晰可认的字迹来。
所以化学家巧用醋酸反应,情报妙藏蛋中。
2、"鬼谷"之谜在北美州西北部,有一片十分宽阔的山谷地。
早在15世纪以前,这里曾住过不少印第安人。
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会突然生病,头发一下脱光,眼睛失明,然后就痛苦地死去,甚至一些动物也逃脱不了死亡的的厄运,于是没多久,这里便荒无人迹。
有趣的化学故事

4、净水能手——明矾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
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
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
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答案: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
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
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
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
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
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
,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
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
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
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简单的说是铝离子水解5、石灰煮鸡蛋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
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
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
”艳丽说:“根本不可能。
”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
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答案:道理很简单。
化学发明趣事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发明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化学发明趣事:
1. 火柴的发明:火柴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在1826年发明的。
最初,火柴头是用黄磷和硫磺制成的,轻轻一划就能点燃。
后来,人们发现火柴头中的物质很容易自燃,因此发明了用红磷代替黄磷的方法,使火柴更加安全。
2. 塑料的发明:塑料是一种人造有机高分子材料,由英国化学家亚历山大·帕克斯在1862年发明。
最初,帕克斯将煤焦油和樟脑混合加热后得到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塑形和定型,而且具有很高的硬度。
后来,人们用石油化工原料制成了各种塑料,广泛用于生活和工业中。
3. 尼龙丝袜的发明: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由美国化学家卡罗瑟斯在1935年发明。
最初,卡罗瑟斯将己二胺和己二酸混合加热后得到了尼龙66。
后来,人们用尼龙丝织成了丝袜,这种丝袜非常结实耐用,而且柔软舒适,很快就成为了女性的必备品。
4. 合成氨的发明:合成氨是由德国化学家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
哈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成功地使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氨气。
这个发明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氮肥,使全球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5. 锂电池的发明:锂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电池,由美国化学家古德曼在1970年发明。
古德曼发现了一种可以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
的钴酸锂,并将其与石墨等负极材料结合在一起,制成了锂电池。
这种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长寿命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的重要电源。
这些发明只是化学领域中的一部分,但它们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进步。
化学家的趣味故事

化学家的趣味故事一、拉瓦锡与“断头实验”拉瓦锡啊,那可是化学界的大腕儿。
不过他的结局可有点悲催又带着点传奇色彩。
当时法国大革命,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拉瓦锡呢,到死都不忘做实验。
他和刽子手约定,想看看人被砍头之后脑袋还有没有意识。
于是他就想在脑袋被砍下来之后尽可能地眨眼,让刽子手数。
结果啊,据说他真的眨了十几下眼睛呢。
这拉瓦锡一生都在探索科学的奥秘,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为科学研究做贡献,真是个科学狂人。
二、门捷列夫做梦发现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为了整理元素的规律啊,那可是绞尽了脑汁。
有一天,他累得不行,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这一睡可不得了,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啊,所有的元素都像一个个小士兵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好了队。
门捷列夫一下子就惊醒了,然后根据梦里的灵感,就捣鼓出了元素周期表。
你说神不神?就像元素们在他的梦里开了个小会,商量好了怎么排队让他发现似的。
不过呢,这也不是完全靠运气,要是他之前没有对元素进行大量的研究,就算做一百个梦也想不出来呀。
三、苯环的发现——凯库勒与蛇的梦凯库勒研究苯的结构那也是费了老大的劲儿。
有一天他在炉火边打盹儿的时候,就做了一个特别奇怪的梦。
他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不停地旋转。
这一下可把他点醒了,他就想啊,苯的结构会不会也是这样一个环形的呢?于是他就提出了苯环的结构。
这事儿啊,听起来就像神话一样。
但其实也是他长期思考苯的结构,大脑在潜意识里还在不断工作的结果。
就像他的大脑里住着一个小化学家,在他睡觉的时候还在努力解题呢。
四、居里夫人的“镭”之旅居里夫人那可是女中豪杰啊。
她发现镭的过程那叫一个艰辛。
她和她丈夫居里先生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棚子里做实验。
那条件差得哟,就像个小破仓库。
他们整天和那些铀矿渣打交道,要从成吨成吨的矿渣里提炼出镭。
这就好比在一堆沙子里找一颗特别特别小的钻石。
居里夫人每天都在那里搅拌那些大锅里的东西,累得腰酸背痛的。
而且镭还有放射性,她也不知道这东西对身体有害,就这么一直研究下去。
化学的幽默小故事

化学的幽默小故事化学的幽默小故事1.可溶物一个化学家,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地质学家沿着海滩散步,忽然物理学家说他要测量一下海的深度,就跳到了海里;地质学家说他要看看海底,也随后跳了下去,化学家等了一会不见他们出现,于是得出结论: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在海水中是可溶的。
2.容易化学一日在机场碰到一位同乡,他问起我在国外学什么的,我说:“溶液化学。
”他说:“老兄客气了,哪有容易的化学。
”3.还有菜吗?化学课上老师讲解溶剂与溶质的关系:“一定的溶剂只能溶解一定的溶质。
比如说,你吃了一碗饭,又吃了一碗,第三碗吃下去已经饱了,你还能吃下去吗?”有个学生问:“还有菜吗?”4.言之有理化学课开始了,老师经过一通理论说教后,进入了实验阶段。
“同学们注意了,”老师郑重其事地说:“我手上有一块银元,现在我要把它投进这杯硫酸里面,回想一下我刚才讲过的内容,银元会溶解吗?”立刻有一个声音答道:“不会。
”“为什么?”老师追问道。
“如果银元会溶解的话,您一定舍不得投进硫酸里面。
”5.理化课某日上理化课,老师宣布下节课要小考。
小明紧张地立即举手问老师会不会考得很难,老师只说了一句:十分简单。
乐得大家拍手叫好,可是考完后每个人都考得惨不忍睹,怎么会简单呢?于是小明又问了老师,只听老师说:我可没说错哦,十分简单,剩下九十分很难!?6.冒烟了!某天学生正在实验室作实验时…。
猛然一抬头…。
奇怪??窗外未何一直有浓烟冒出?学长一声哇!糟糕,立刻夺门而出…。
过了一会儿,老师一脸无奈的.从外头回来…。
我们著急的问:发生啥事了吗?结果,老师面无表情的回答:有人在发动车子!7.水的化学式某校化学考试时甲偷偷问乙说水的化学式是什么?“H2O”结果甲在试卷上写出hijklmno8.表面张力两个生物化学家坐在实验室前喝咖啡,有个美丽的女人从外面走过。
较老成持重的生化家看到他同事脸上痴呆的神色,便说道:她跟我们一样,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水。
同事依旧神色痴呆著说:是的,可是你看看人家的表面张力!9.物质不灭定律老师:“你能解释,'物质不灭定律'吗?”学生:“上月我家买了100斤蜂窝煤,烧完后留下的煤灰还是100斤,这就是物质不灭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趣味故事锦集点石成金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
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
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
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
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
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
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
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
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
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已经实现。
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
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
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
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不吃羊的狼中国民间故事及古希腊伊索寓言中有不少狼吃小羊的故事。
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划为豺狼虎豹一类,它吃羊羔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动物学家在美洲大陆上驯出了一种北美狼,它不吃羊羔,即使把小羊羔放在它的嘴巴底下,它也会远远地回避。
你一定感到很惊奇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科学家给北美狼开了一张羊肉加氯化锂的处方,就是在羊肉中掺进了一种叫氯化锂的化学药品。
北美狼吃了这种含有氯化锂的羊肉,在短时期内会患有消化不良及肚子胀痛等疾病,开始时,它们明显地不喜欢这些肉的味道,到后来如果在肉食方面给它们有选择的可能,它们就不吃含有氯化锂的羊肉。
这样经过多次驯化,它们就不再掠食羊羔了。
有趣的是,母狼吃什么样的食物,它的奶就会有什么样的味道。
母狼不吃羊羔的特性,会很快地传给它的幼仔,并且母狼不给它的幼仔吃自己已经回避的食物——羊羔,那么幼狼也绝不会去尝试这些羊羔。
亲爱的读者,如果有狼掠食羊群的地方,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来保护羊群呢?另外,你一定听说过“老鹰捉小鸡”的故事吧,你又有什么措施能使小鸡免遭毒害呢?你愿意像科学家那样,当一名驯兽能手吗?碘与指纹破案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
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
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
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
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
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
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
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身轻顽皮的锂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例如,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锂被人发现已有170多年了.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直到20世纪初,锂才开始步入工业界,崭露头角.如锂与镁组成的合金,能像点水的蜻蜓那样浮在水上,既不会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又不会沉入水中,成为航空,航海工业的宠儿.此外,锂还在尖端技术方面大显身手.例如,氘化锂是一种价廉物美的核反应堆燃料;固体火箭燃料中含有51-68%的锂.不过,专家们认为,锂的才能目前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它的潜力还大着呢!疯子村之谜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这些人精神紊乱,行动反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四肢变得僵硬……他们的罹病,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灾难,也引起了人们的骚动,还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医疗部门。
当地的警察局和医院派出了调查组,进行了大量的访问调查,检查了这些疯子的身体和血液成分,发现他们身体中所含有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正是这些锰离子使这些人中毒并发了疯。
过多的锰离子进入人体,开始时使人头疼、脑昏、四肢沉重无力、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进一步发展使人四肢僵死、精神反常,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捧腹大笑,疯疯癫癫,呈现令人作呕的丑态。
那么过多的锰离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的人们常常把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这,电池中的二氧化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逐渐变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这些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渗透到井边,污染了井水,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锰离子的水,便引起了锰中毒,造成了在短时间内有10多人发疯的怪事。
铜丝灭火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黄沙可以灭火,水也可以灭火。
你知道吗?铜丝也能灭火!不信,请你试一试。
用粗铜丝或多股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需有一定的空隙。
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丝里面,这是空气并没有被隔绝,可是铜丝的火焰却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铜不但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而且传递热量的本领也是顶呱呱的。
当铜丝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时,火焰的热量大部分被铜丝带走,结果使蜡烛的温度大大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90C)时,蜡烛当然就不会燃烧了。
第一个飞人之死在18世纪80年代初,热气球刚在欧洲出现不久,人们对这种飞行器还不十分相信,当时人们已经用热气球成功地把鸡、鸭、羊送上了天空,但从来还没有人乘气球离开地面。
1789年法国国王批准了科学家第一次用气球送人上天的计划,并决定用两个犯了死刑的囚犯去冒这个风险。
这件事被一个叫罗齐埃的青年知道了,他想人第一次飞上天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荣誉不能给囚犯。
它决定去作一次飞行,于是便找了另外一个青年人向国王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国王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在1783年11月21日,他俩乘坐热气球,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用热气球在人的飞行。
那次共飞行了23分钟,行程8.85公里,罗齐埃由此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第二年,罗齐埃计划乘气球飞跃英吉利海峡。
当时已经发明了氢气球,使他拿不定主意的是:乘热气球好呢,还是乘氢气球好?最后,罗齐埃决定两个气球都乘,也即把氢气球和热气球组合在一起去飞跃海峡。
一天,他们将两个气球组合在一起,升空了,然而,升空不久,就发生了悲剧,两只气球碰在一起,发生了爆炸,罗齐埃喝另一位青年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原来热气球下面挂了一个火盆,目的是给气球气囊中的空气加温,是气球里充满着热的空气。
然而在氢气球中充的是氢气,罗其埃没想到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只要一碰到火星就会爆炸,显而易见,热气球是不能和氢气球同时混用的。
罗齐埃是一个敢于冒险的青年,可惜他只有勇敢精神,缺乏科学的头脑,导致了一场球毁人亡的悲剧的发生。
看来,化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
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
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混和溶液。
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
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
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
总统内部新闻1929年,腰缠万贯的胡佛终于登上了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的宝座。
名声大噪,其发迹的秘密也就成为善点迷津的内幕新闻披露出来。
胡佛先前家境贫寒,学生时代仅以打零工才勉强维持学业。
尔后,则又职微薪薄,寄人篱下。
穷途末路之际则风尘仆仆来到中国,以期转机。
腐败、落后的旧中国任忍列强宰割,多少洋人在此大发其财!无疑,胡佛也不失所望,很快的了发财的良机。
当时,开采金矿的水平低,滤过矿金后就丢弃了。
在胡佛凭借他掌握的化学知识,断定这些“废物”中仍有尚多的黄金,于是便搞起他的“废物利用”来了。
他雇人用氰化钠的稀溶液处理矿砂。
于是氰化钠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使 Au呈络合物而溶解,接着,他又让人用锌粒与滤液作用,置换反应的结果,纯净的Au也就被提取出来了。
显然,这种炼金方法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
因而,成色尚好的黄金便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胡佛的腰包,不久成了百万巨富。
总统发迹内幕昭然若揭。
不乏慕之者,赞其超群绝伦,生财有方,更是平步青云有道。
然而,更有真诚的人们,深知胡佛是靠用黄金垒起的台阶登上总统宝座的。
谁是凶手沐浴在晨光中的山村,从睡梦中醒来了。
举目望去,成群的牛羊之绿茵茵的山坡上奔跑、嬉戏。
按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咯咯觅食的鸡群,呱呱追逐的鸭子……忽然,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望去,原来说姑娘子湖边梳洗打扮,碧绿的湖水,山色掩映,还荡漾着村童嬉水玩耍的身影……然而今天,山村的生机荡涤殆尽,就连晨光也好像失去光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满目的死尸、毙命的牛羊。
生灵在此已不复存在,真是惨绝人寰,令人震惊。
这便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尼斯湖惨案一组镜头的写实。
祸不单行,同在喀麦隆,更大不幸由在玛瑙湖畔发生了,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作恶多端的凶手是睡?法网难逃,凶手终于“捉拿归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