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1.琵琶: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像倒置的梨形,有四根弦。
在诗中象征着美妙的音乐。
2.无边:形容非常广阔、无限的样子。
3.大漠:指辽阔的沙漠。
4.西域:指古代中国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5.应物:指女主人公韦应物的名字。
6.横塘:指古代描写的一座桥,位于长江边。
7.轻舟:形容小船轻盈、敏捷。
8.垂杨:指柳树的枝条垂下来。
9.离别:指分别,离开。
10.悲伤:形容感到悲痛、伤心。
11.泪眼:形容因悲伤而流泪的眼睛。
12.长云:指延绵不断的云彩。
13.纷纷:形容多而杂乱的样子。
14.烟花:指烟雾中绽放的花朵,也可指烟花爆竹。
15.落花:指花朵从树上落下来。
16.天涯:指非常远的地方。
17.流水:指江河湖海中流动的水。
18.青山:指青翠的山峦。
19.春色:指春天的景色,一般指美丽的风景。
20.空山:指无人居住的山区。
21.悠悠:形容时间或声音的长久、悠远。
22.忧愁:形容感到忧伤、忧虑。
23.天上人间:形容非常美好、令人陶醉的境地。
24.白头:形容年老的样子,头发变白。
25.归来:指返回原来的地方。
以上是《琵琶行》中的一些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这些字词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篇一:《琵琶行》知识【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写。
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
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
8、秋月春风等闲度轻易,随便9、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名作状语,在夜里·其间旦暮闻何物名作状,从早到晚·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作动,摆酒席·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重,看重。
以为轻,轻视。
【文言句式】1、省略句:·(予/吾/我)歌以赠之·使(之)快弹数曲·送客(于)湓浦口·感(于)斯人言2、介后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间【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2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3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名词7使:·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一、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流离失所。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之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二、艺术特点1.叙事性强:整首诗以叙事为主,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将悲剧故事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2.描写细腻: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环境氛围更加生动。
4.语言优美: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诗歌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音乐感。
三、内容概述《琵琶行》以琵琶女的形象为主线,讲述了她从宫廷到庙中的命运转变。
整首诗分为五个部分:琵琶女离开宫廷、琵琶女在庙中弹奏琵琶、琵琶女回忆过去、琵琶女悲伤流泪、琵琶女再次弹奏琵琶。
四、主要人物形象1.琵琶女:诗中的主人公,原是宫廷中的美女,后来因宫廷政变而流落至庙中,她悲伤的命运引起了作者的同情。
2.乐官:宫廷中的官员,对琵琶女的离去感到惋惜。
3.和尚:庙中的和尚,琵琶女的伴侣,他对琵琶女的离世感到悲痛。
五、主题思想1.表达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命运多舛、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同情之情,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困境。
2.揭示社会不公:诗中描绘了琵琶女从宫廷到庙中的流离经历,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3.表达对命运的无奈:诗中琵琶女命运多舛,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综上所述,《琵琶行》是一首以琵琶女的命运为主线,表达了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揭示的诗歌。
它以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琵琶行》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白居易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他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我们理解唐代社会和人性的变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集合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篇1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篇21、通假字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2、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1、理解下面词语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2、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话,名词) 遂命酒 (吩咐,命令)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命 言使快弹数曲 (几,数词)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6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动词•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便,随意,动词•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讲信用,3、词类活用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4、古今异义辨析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5、特殊句式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 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高一语文琵琶行重要知识点
高一语文琵琶行重要知识点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歌作品,以琵琶的音乐和音调描绘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景。
阅读并学习琵琶行这首诗歌,有助于我们提升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下面是琵琶行的重要知识点。
1. 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诗,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真实、深情的作品风格著称。
白居易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出任国子监学士,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2. 诗歌主题与意境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和伤感,在描述一段闻琵琶而被感动的故事中,通过音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情感的反思。
诗歌的意境在音乐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给人以深刻而动人的感受。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例如比喻、拟人、对仗等等。
这些手法和技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了情感和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琵琶行以音乐作为主题,通过诗歌的语言方式将音乐的美妙表现出来,实现了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这种结合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情感。
5. 唐诗的特点琵琶行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唐诗以咏史抒怀为特点,追求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
琵琶行中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通过短短四行的诗句,展现了琵琶音乐的魅力和作者心灵的感受。
这也是唐诗的一大特点。
6. 文学对人生的启迪琵琶行通过对音乐与情感的描绘,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诗中的主人公苏轼聆听琵琶声时,深深感受到了生命和情感的美妙。
这提醒我们要珍惜人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用心去体验和表达。
7. 阅读方法与写作技巧在阅读琵琶行时,我们可以注重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情绪。
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写作,通过琵琶行这首诗的启发,结合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总结:通过学习和欣赏琵琶行,我们可以丰富自己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音乐和文学的奇妙融合。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字词注解〔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知识点《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这首诗以琵琶女的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遭遇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关于《琵琶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在一个秋夜送客至浔阳江头,偶遇一位琵琶女。
听其弹奏琵琶并讲述身世,白居易感同身受,遂作此诗。
二、诗歌结构全诗可分为五个部分:1、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至“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作者秋夜浔阳江头送客,偶遇琵琶声,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做铺垫。
2、第二部分(“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至“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对琵琶女羞涩出场的描写,展现其矜持、犹豫的心态。
3、第三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至“说尽心中无限事”):具体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以及通过音乐传达出的丰富情感。
4、第四部分(“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叙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引起作者的共鸣。
5、第五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至“江州司马青衫湿”):作者抒发感慨,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也借她的遭遇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
三、艺术特色1、音乐描写精妙绝伦诗人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琵琶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粗重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轻柔的小弦声比作私语,把大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比作珠落玉盘,让读者仿佛能亲耳听到那美妙的乐音。
以声衬静,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环境的寂静和江心秋月的皎洁,烘托出琵琶曲的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她的弹奏、语言和动作得以展现。
她年轻时的风光与年老色衰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
作者自身的形象也在诗中有所体现,他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善良和愤懑。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梳理及译文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梳理及译文▼目录▼◆《琵琶行》知识点梳理◆◆《琵琶行》【译文】◆◆《琵琶行》【作品赏析】◆◆《琵琶行》【相关背景】◆◆《琵琶行》【版本介绍】◆《琵琶行》知识点梳理《琵琶行》重点字词解释〔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
小弦:指最细的弦。
嘈嘈:沉重舒长。
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琵琶行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中职文言文系统讲解琵琶行从今天开始,每天更新一篇文言文,需要翻译那些文言文请作品下留言!!《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予(yú)左迁九江郡(jùn)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pǔ)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mǐn)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yú)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意。
因为(wéi)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予:同“余”,我。
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做。
贾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九年级琵琶行知识点
九年级琵琶行知识点琵琶行,又称《琵琶行赋》或《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被广泛传诵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作家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它以琵琶行的题材,描绘了一位琴棋书画全能的女子和她身世悲惨的故事。
阅读并了解《琵琶行》这一经典作品,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琵琶行》简介《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长诗,约有1200余字,讲述了一个琴棋书画全能的女子,因生在乱世而悲惨遭遇的故事。
文章结构严密、情节曲折,描写生动,语言优美,被誉为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之后的又一伟大作品。
二、作品内容要点1. 主要人物:- 女子:才子佳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归隐者:游方道士,耽于琴棋书画艺术。
2. 故事梗概:- 女子与归隐者相遇:女子乘船途中遇到明眸皓齿的归隐者,为其琴艺所折服。
- 女子遭遇不幸:女子生来美丽才情出众,但命运多舛。
先是父亲早逝,后被亲族嫁作他人妻。
- 归隐者的劝慰:归隐者深感女子的遭遇不公,通过音乐为女子舒解忧伤,并给予安慰与勉励。
- 九曲巷恩怨:女子借琵琶行表达内心的离愁别绪,其中提到纷争不断的九曲巷,似乎与女子命运相似。
- 归隐者解读琵琶行:归隐者深谙琵琶行之义,解读出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 故事结局:琵琶行的旋律结束,归隐者悄然离去,留下眼泪和思念。
三、作品鉴赏与学习点1. 文学意境:- 琴棋书画:女子靠琴棋书画才华吸引归隐者,该形象展示了女子的多才多艺。
- 九曲巷:不仅是女子生活环境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纷争。
2. 唐代社会背景:- 乱世与女子命运:女子的遭遇凸显了唐代乱世时期妇女命运脆弱、易受伤害的特点。
- 归隐者:道士代表了唐代社会上一种对世道不满的思想倾向。
3. 音乐与情感表达:- 琵琶行的音乐表演:女子在琵琶行中以音乐来表达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命运的怀疑。
- 归隐者的解读:归隐者将琵琶行的含义解读为对命运的抗争和心声的追寻。
四、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 对命运的思考:《琵琶行》通过女子的遭遇引发读者对命运和社会不公的思考,激发人们积极追求自己的生活价值。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琵琶行》是一首唐代文学名篇,由白居易创作,以描写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女乐伶王昭君为主题。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感人的情感,深受读者的喜爱。
下面是对《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1. 关于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代初年,当时白居易出任吏部侍郎,负责对外交往的安排。
他将年轻貌美的王昭君选入宫廷,成为唐玄宗的爱妃,而后王昭君被迫远嫁吐蕃。
白居易对王昭君的遭遇感到痛惜和同情,饱含愧疚之情写下了这首诗。
2. 诗歌的结构和体裁《琵琶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共有十九个绝句,每个绝句都有平行的音律构成,流传下来的版本大多以”下有伤心”为结尾。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感慨和忧伤之情。
3. 主题和内容《琵琶行》主要以王昭君的悲惨遭遇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的同情和愧疚之情。
诗中通过琵琶的形象来象征王昭君,描述了她在异乡的悲伤和无助。
4. 手法运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例如,诗中出现了反复排比、对仗、比喻等手法。
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加鲜活生动,诗情更能打动人心。
5. 语言表达《琵琶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的用词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6. 文学价值和影响《琵琶行》通过对王昭君的形象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和忧伤之情。
这首诗以其扣人心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诗中对爱、命运等主题的探讨,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7. 传承和影响自唐代开始,《琵琶行》就备受赞誉,并且在后世广为流传和传颂。
这首诗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结起来,《琵琶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王昭君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通过诗中琵琶的形象象征王昭君,诗人表达了对她悲惨遭遇的愧疚和忧伤。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主题,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1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21、通假字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2、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细腻、感人的叙事风格,描绘了一个才子和他命运多舛的妻子之间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本文将归纳总结《琵琶行》的一些知识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1. 诗歌背景:《琵琶行》以唐玄宗朝时期为背景,描述了才子李白与美丽有才华的妻子杨夫人相爱相守,但因战乱而被迫分离的故事。
诗中通过描述战乱的背景,揭示了时代动荡和人们生存状态的艰辛。
2. 爱情与命运:《琵琶行》通过才子和妻子之间的爱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李白和杨夫人相聚时,他们可以共同欢笑、抒发情感;但在困难时期,他们分离时的伤心和思念也化为了动人的诗句。
诗中揭示了爱情对于人们的力量,也体现了命运的残酷。
3. 音乐与艺术:《琵琶行》的题材与琵琶这一乐器的演奏才能有直接的联系。
诗中描写了杨夫人以琵琶抒发内心情感的情景,音乐成为她与丈夫心灵相通的工具。
通过琵琶的声音,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对生活的热爱,并传递了作者对自然与音乐力量的追求。
4. 现实主义的倾向:《琵琶行》以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闻名。
诗中写实的情节和深入人心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表达和对现实的触动。
在描写战乱、残酷现实的同时,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技巧,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不易。
5. 诗歌结构与修辞手法:《琵琶行》采用七言绝句的结构,每句句首为七言诗,句尾为四言诗,形式独特,富有韵律感。
此外,在修辞手法方面,作者运用了对比、夸张、意象等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结语:《琵琶行》以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真实的现实写照和对艺术形式的巧妙运用,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与诗歌形式。
借助于对《琵琶行》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在欣赏中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爱情以及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琵琶行
《琵琶行》知识点第二册一、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因,于是、便,连词。
为:写、作,动词。
今:表原因的关联词。
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指年龄大。
今:指长子,长兄。
3、明年..秋古:指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先前。
今:向着前面。
5、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
今:低声交谈。
6、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爆发出。
今:鼓出,明显。
7、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
今:变乱为治。
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衣,上衣;裳,下衣。
今:衣服。
9、暮去朝来颜色..故古:容颜容貌。
今:色彩。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古:对着中心。
今:小心。
11、弟走从军阿姨..死古:姨母。
今:泛称。
二、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谈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三、特殊句式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2、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
3、问其人,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是”;判断句。
4、使快弹数曲省略兼语“之”。
5、送客盆浦口省略介词“于”。
6、感斯人言省略介词“于”,被动句。
7、沉吟放拔插弦中省略介词“于”。
《将进酒》知识点一、通假字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
2、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
二、出自本文的名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点题句)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雨霖铃》知识点出自本词的成语1、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神态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提示词的主题的语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历来为人们传诵,描写离情别绪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一、通假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器。
二、古今异义千古风流..人物古: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生活浪漫放荡。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精湛的音乐表现而闻名。
以下是对《琵琶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体裁《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3、创作背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在浔阳江头送客时,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并了解其身世,由此引发感慨,创作了此诗。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中“画”通“划”。
2、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指于是创作;今义指表原因的连词)(3)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指突然冲出;今义指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3、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4、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说)(2)命遂命酒(叫,吩咐)命曰《琵琶行》(命名)三、重点句子翻译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译文: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四、诗歌内容理解1、诗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2、以琵琶女的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使情节跌宕起伏。
3、对音乐的描写极为出色,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唐玄宗时期在安史之乱中,被迫逃亡到蜀地的王昌龄的遭遇和心情。
作品以琵琶手法巧妙地描绘了王昌龄的悲愤之情,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思念。
《琵琶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琵琶行”之名,成为了后世文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琵琶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1. 《琵琶行》的主题。
《琵琶行》的主题是表现了王昌龄在逃亡途中的悲愤之情,以及他对国家和家国的思念之情。
通过琵琶手法的巧妙运用,将王昌龄的心情和遭遇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深情。
2. 《琵琶行》的艺术手法。
《琵琶行》以琵琶手法为主要艺术手法,通过对琵琶的描绘,表现了王昌龄内心的悲愤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
3. 《琵琶行》的意境。
《琵琶行》通过对王昌龄逃亡途中的遭遇和心情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悲愤之情的意境。
诗中所描绘的山水、风景、人物形象,都为作品的意境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琵琶行》的影响。
《琵琶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后世文人对其进行了广泛的传颂和赞美,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
5. 《琵琶行》的价值。
《琵琶行》通过对王昌龄的遭遇和心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深情。
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结,《琵琶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深情。
通过对《琵琶行》的主题、艺术手法、意境、影响和价值的归纳总结,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了这部经典之作。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结构琵琶行是一篇七言古诗,共有九节,每节三句句式一定,共廿七句,层次分明,表达清晰。
整篇诗意境幽远,篇头写琵琶,篇尾写王昌龄,前后呼应,使全诗貫穿一条主线——班琵琶的悲苦命运。
二、艺术手法1.运用象征手法。
琵琶行中对琵琶的描写是象征性的,琵琶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琵琶的形象去抒发作者在当今政治乱世的抑郁情绪。
2.采用比喻手法。
作者巧妙地把琵琶比作地位卑贱的女子,琵琶声声如讲述着自己坎坷悲苦的经历,以此寄寓他自己的悲愤之情。
3.使用对仗句式。
《琵琶行》运用对仗句式,音韵悦耳,韵味深长,给人一种悲壮悲壮的感觉三、主题思想《琵琶行》描写了末法之世下琵琶的凄苦辛酸生存状况,与作者自身的生活境遇有密切关系。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向人们展现了生活的坎坷,以及对世情的感慨。
四、历史价值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继承发扬了古代诗人在描绘琵琶时所运用的铿锵有力的韵律风格,使其融合了现实意义与审美情感,从而成为凝聚了古代诗人创作精神和情感审美的经典之作五、艺术价值《琵琶行》在表现琵琶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抒发追求真爱的感情因素,所以在文学价值上深受人们的喜欢。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结构、辉励的文学风格以及深刻的寓意。
它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六、影响《琵琶行》在古代就已流传甚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比喻手法和对仗句式,再现了琵琶所串起的世间悲欢离合,表达了作者的抒情思想,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这首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现实意义。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一、创作背景1.唐朝政权动荡:唐朝中晚期,政权逐渐衰落,内外交困,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等多位皇帝统治。
2.安禄山叛乱:安禄山是唐朝末年的大臣,他在755年发动叛乱,攻占并控制洛阳,导致唐玄宗被迫迁都至蜀地。
3.百姓苦难:安禄山叛乱期间,百姓生活困苦,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贫困。
二、诗歌结构和形式1.长诗:《琵琶行》是一首长诗,共七十余句。
2.诗的形式: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押韵格式平仄对称。
三、描写琵琶女子1.诗中的主要人物:一位蹲跪在街头,用琵琶表演为生的女子。
2.形象描写:女子的衣着破旧,面容憔悴,双手纤细有力。
3.表演技艺:女子悲壮地弹奏琵琶,歌唱着《凤求凰》的故事,引发了听众的深深感动。
四、反映社会动乱1.战乱景象:诗中描绘了安禄山叛乱期间的战乱景象,城市烽火四起,百姓生活艰难。
2.百姓流离失所:叛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家破人亡。
3.政府腐败:唐玄宗治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的苦难加剧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
五、表达人生悲凉1.女子的遭遇:女子无依无靠,生活贫困,行尽千里不得归。
2.百姓的苦难: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人们憔悴不堪。
六、揭示音乐的感染力1.音乐的力量:女子用琵琶弹唱故事,歌声凄凉动人,引发了听众的深深感动。
2.构建意境:琵琶的声音仿佛在街道上回荡,唤起了人们对战乱和苦难的记忆。
七、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琵琶女子的表演和战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感慨。
2.比兴手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加深读者的共鸣。
八、艺术价值和影响1.艺术价值:《琵琶行》以音乐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关切,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和心灵的力量。
2.影响力:《琵琶行》自唐代以来一直广为传诵,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揭示时代苦难和表达人生悲凉的经典之作。
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作品概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位琵琶女艺人的演奏和身世,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二、内容摘要《琵琶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引子、主体和尾声。
1. 引子:诗人在月夜送客湓浦口,忽闻水上琵琶声,引发兴趣,遂邀琵琶女上船演奏。
2. 主体:琵琶女演奏了一曲《大胡笳》,其音乐凄婉动人。
随后,她向诗人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原是京城教坊的乐师,因战乱流落至此,生活困苦。
3. 尾声:诗人听后感慨万千,赠金琵琶女,并与之共饮,最后各自离去。
三、主要知识点1. 人物形象:- 琵琶女:才貌双全,技艺高超,身世凄凉,代表了当时社会中流落风尘的女性形象。
- 诗人白居易: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琵琶女,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
2. 艺术特色:- 音乐描写:诗中对琵琶音乐的描写细腻生动,通过音乐传达了琵琶女的情感和身世。
- 叙事技巧: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同情和理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不公的感慨。
3. 语言风格:- 通俗易懂: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和共鸣。
- 节奏韵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韵律变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文化背景《琵琶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1. 音乐文化: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琵琶是当时流行的乐器之一。
2. 社会矛盾:战乱频发导致社会动荡,许多艺人和平民生活困苦。
3. 文人情怀:诗人通过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展现了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五、教育意义《琵琶行》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的佳作,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1. 文学鉴赏:通过对《琵琶行》的学习,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历史文化: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音乐文化,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人文素养:学习诗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知识点
衍生成语
司马青衫
【词目】司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解释】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示例】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来课文王实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江州司马
【词目】江州司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原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文本含义】代指白居易自身。
【含义】形容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
(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
3.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
4. 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 血色罗裙翻酒污。
(污,被动,被玷污)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
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
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
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
4.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秋,送客湓浦口古:……的第二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10.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通假字
1.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2.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一词多义
言
1.感斯人言。
(话,名词。
)
2.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
3.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
4.东船西舫悄无言。
(声音,名词。
)
5.感我此言良久立。
(话,名词。
)
命
1.遂命酒。
(叫,吩咐,命令,动词。
)
2.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
数
1.使快弹数曲。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
2.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
2.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
为
1.因为长句。
(写,做,动词。
)
2.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
)
3.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
)
4.委身为贾人妇。
(作,动词。
)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
2.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
轻
1.轻拢慢捻抹复挑。
(轻轻,形容词。
)
2.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
(短暂,副词。
)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忽然,副词。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
2.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
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歌”作动词,不能作“以”的宾语,不能理解为“以歌赠之”。
)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
“于”相当于“向”。
)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
“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
“于”相当于“在”。
)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
7.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
8.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