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另外,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如果学生反映某些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我会考虑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题答案:
a.圆明园焚毁事件背后的原因: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视。影响:使中国遭受重大文化损失,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
b.天津教案的理解: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地位:天津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觉醒的象征,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本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我们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关键事件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鸦片贸易问题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焦庄户之战、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b.案例研究:选择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天津教案、圆明园焚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组织历史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历史讲座,以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讲述: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
2.运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整合能力。
3.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认识到帝国的掠夺本质。
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观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造成了哪些损失?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寻找答案吧!自主学习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侵略者、经过、结果、影响各是什么?2.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是什么?3.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多少领土?探究新知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然而,事实是——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
他们认为:他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提出“修约”。
1. 阅读课本第8页《相关史事》结合课本和材料内容,分析英法再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860年3.经过:(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开始标志)(2)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5)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结束标志)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通用6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通用6篇)第二次鸦片战争篇1(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
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板书提纲: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2.《天津条约》1858年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大沽之战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3.《北京条约》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 授课时间: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及影响展开,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5. 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片段,以及战争过程的动态演示文稿。
1. 案例一:火烧圆明园
让学生分析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让学生了解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我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我国历史发展。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主旨英法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列强掠夺的罪恶面目。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战争也客观上刺激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寻找自强道路。
教学目标1、知道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
2、通过解读历史地图,强化时空意识;学会从各种不同类型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初步学习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视角,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初步学习从主观和客观的视角,理解不平等条约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多重影响。
3、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被清政府视为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
然而,《南京条约》签订14年后的1856年,英法却再次发动了对清朝的战争。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发疑问。
环节二:为何要修约?提问:英、法、美要修改哪些条约?从内容推测他们为什么提出“修约”要求?出示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状况的相关史料,示范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环节三:如何实现修约目标?设疑:英国向清朝廷提修约的依据是什么呢?讲述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及英国驻华公使的关于如何实现目的言论。
设计意图:强化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突出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环节四:为何战争是在1856年爆发?简单介绍克里米亚战争。
简单介绍马神甫事件。
出示英军随军画师的关于亚罗号事件的漫画。
设计意图:结合世界背景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分析亚罗号事件的漫画,示范图像证史的基本思路,使学生理解时政漫画涵盖了作者的个人观点以及政治目的,需要多重史料互证。
部编历史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doc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12页。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于是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即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一课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概况,战争结果,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战争之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基本历史知识。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来介绍这段历史。
第一部分介绍了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头及大致经过,及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第二部分描述了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及《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三部分简述了俄国对我国北方土地的侵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这三部分内容都非常简略,教学时可补充相关资料,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那段历史。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次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都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因此叫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核心素养通过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认识列强的侵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在近代灾难深重的原因,从而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激发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史实,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史实,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唯物史观)3.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史实,激发爱国情绪和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盛,从而增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家国情怀)★、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知道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把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3.知道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4.知道在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标内容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主要史事,初步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素养目标唯物史观: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时空观念:结合地图对比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势力范围的变化。
史料实证: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研究西方列强侵略程度不断加深。
历史解释:结合《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家国情怀:通过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史实,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由昔日的豪华壮观到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探究(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8正文内容,思考为什么称这次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回答: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这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发动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学生回答:“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8“相关史事”并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学生回答:会。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第一篇: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满足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一:火烧圆明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课文中的图片,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篇1(冀人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媒体)】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1.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火烧圆明园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古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设计教师年级八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隔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火烧圆明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美、俄也趁火打劫,充当英、法的帮凶。
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史实。
拓展性目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
挑战性目标:通过火烧圆明园等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加强直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发挥学生学方法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感叹圆明园之辉煌,明白它的焚毁中国永远的耻辱。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1、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是什么?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西方列强又获得了哪些特权?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关键事件及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能简单复述课堂所学,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尚存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堂课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讲述英法联军侵华的暴行,包括火烧圆明园等事件,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屈辱与困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参战国家、经过和结果。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影响。
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教材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
教材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阐述,展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列强的侵略手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图片等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或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挑起的,历经几年时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考:此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犯。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一)祸患再起一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二)节节败退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一一危机加深(三)危机加深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时空观念: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历史解释: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地好像发了疯似的,璞鼎查曾向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尽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个省的布料”。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有数万万人,每人需用一顶棉帽,每人一套用餐的刀叉,每百人一只手表,……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课件www.5y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媒体)】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多媒体。
【板书设计】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
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
”(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
“Hello,howareyou?Twelveyearsisreallyalongtime,isn’tit?wearestandinghere,china,it’sagoldenplace.we believeinthatwewillmakemuchmoney.”)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
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
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
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
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
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
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蛙:“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
”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显示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学习新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显示)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发动者:英国、法国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860年,火烧圆明园。
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火烧圆明园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
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
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
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
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活动后,老师给予简评,小结本目知识要点,并用展示)时间:1860年。
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纵火者:英法联军。
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
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教师用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
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
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
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
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
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
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
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本目由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背景: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教师引导讨论)从太平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巩固小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一、课堂练习、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