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01
新型止血药
近年来,一些新型止血药如重组凝血因子等逐渐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
,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02
子宫收缩剂新剂型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子宫收缩剂如长效缓释剂型等
逐渐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药物治疗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03
血管活性药物新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一些新型血管活
并发症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高危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如加强产前检查、积极 处理第三产程、使用宫缩剂等。
执行情况回顾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实 施。
康复期患者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策略
心理干预策略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国内外相关指南比较
80%
国际指南
强调多学科协作、早期识别和积 极处理。
100%
国内指南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注重预防、 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80%
本指南特色
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 合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形 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后出血预防 和处理指南。
02
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加强孕期保健与管理
健康教育
分娩时机选择
避免过早或过晚分娩,以 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分娩过程中的监测
在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 孕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03
产后出血诊断与处理原则
早期诊断及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 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 ≥1000ml。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1. 产后出血的分类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
早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出血速度超过100毫升/分钟,在分娩后的前24小时内出现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后24小时后至产后6周内出现的大出血。
早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分娩后,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功能不良,子宫血管未能充分收缩导致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内,主要是由于胎盘残留、子宫收缩功能差或存在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导致的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良、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
在产后,子宫内膜血管因为胎盘的脱离而暴露在孔口内,经过子宫收缩可以使血管得到密闭。
但是,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或是有胎盘残留,就会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未能得到很好地收缩,引起出血。
此外,产后还容易发生子宫收缩功能差,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3.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位置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分娩、胎盘早剥、产程过长等。
此外,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母亲的年龄、体重、产前贫血等。
4.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产程的合理管理、夜间的产程管理、胎盘的完整性检查、子宫的按摩等。
同时,提前排除胎盘残留、积极防治子宫内膜炎、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等也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5. 产后出血的处理产后出血的处理包括止血、排除残余胎盘、促进子宫收缩等。
在处理产后出血时,首先要保持患者通畅的气道,并进行氧气供给。
在输液的同时,及时测定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指导用药和输血。
同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也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6. 产后出血的预后产后出血的预后一般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和出血的原因。
大出血会导致严重的贫血,进而危及生命。
而有时,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子宫切除术、造成不孕。
7. 产后出血的护理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观察眼结膜、肢端温度、脉搏和呼吸等。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子宫无法紧缩或子宫肌肉破裂导致大量出血。
以下是一些产
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1. 提前预防:孕期定期产前检查、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孕期保健,包括补充足
够的铁和维生素C。
2. 定期产后检查:在产后6-8周内定期复查,以确保子宫已完全愈合。
3. 孕期保持良好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而过轻则可能引起子宫肌
肉无法紧缩。
4. 子宫按摩:产后,妇女应经常按摩子宫区域,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恢复。
5. 提前排空膀胱:产后尿液潴留可妨碍子宫的收缩,所以要尽早排空膀胱。
6. 均衡饮食:产后应补充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等,以促进产后
恢复。
7. 適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8. 动态观察:产后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包括密切观察出血量和质地,出现异常
情况应及时就医。
9. 即刻治疗:如果发现出血量过多或无法止住,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救治。
重要的是,产后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你或你的亲人出现异常出血,请立即就医或呼叫紧急医疗服务。
只有专业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这种情况。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一、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应急处理原则: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失血过多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其发生速度快,时间短,能否对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果断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应急预案:(一)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1、预防:加强产前检查,纠正贫血,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并发症。
2、应急预案:(1)按摩子宫:立即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并积极采取措施如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法、结扎盆腔血管等。
(2)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静脉输液、输血。
(3)若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休克。
(二)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1、预防: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等影响胎盘功能的疾病。
2、应急预案:(1)若胎盘已剥离排出,应立即按压宫底,将积血块排出。
(2)若胎盘未完全剥离或粘连、植入时应及时徒手剥离胎盘或配合医生进行宫腔清理。
(3)若为胎盘残留,在胎盘未完全剥离之前,切忌按摩宫底,以免胎盘部分剥离而影响宫缩,导致出血增多,甚至发生休克,能徒手剥离者应将胎盘取出;不能取出者,应作B型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位置,行剖腹探查术。
若残留胎盘小,无活动出血者,可试行刮宫术。
若有活动出血者,应先作宫颈内口探查及子宫刮匙搅刮宫壁,再行刮宫术。
若出现休克症状者,应立即抗休克治疗。
(三)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1、预防: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程延长、难产及手术产的助产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可诊断为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数分钟后出现阴道流血,色暗红可诊断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应急预案:(1)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操作,及时进行缝合修补。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操作;及时缝合修补能减少出血量及术后感染;防止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的发生。
产后出血专题报告范文
产后出血专题报告范文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出现异常剧烈的阴道流血,是一种危险并严重的情况,在产后母婴保健中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也逐渐提高。
本文将围绕产后出血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原因、预防与处理措施,并分享对这一问题的个人观点。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1. 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常见的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子宫收缩不足会导致子宫内积存大量的血液,进而引发出血的风险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产程过程中使用镇痛药物、麻醉和产痛剂等,抑制了子宫的正常收缩。
2. 子宫壁缺乏弹性子宫壁缺乏弹性是引发产后出血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这可能是由于孕产妇存在妊娠时所引发的子宫肌层松弛现象。
子宫内的纤维瘤、腺肌症等子宫病变也会导致子宫壁缺乏弹性,从而增加了产后出血的风险。
3. 子宫输血不完整子宫输血不完整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在胎盘脱离后,子宫收缩能够减少输血量,但如果胎盘分离不完全或者存在胎盘植入等情况,就会导致输血不完整,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4. 孕期并发症一些孕期并发症也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其中,子痫前症和胎盘早剥是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会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子宫肌层血管痉挛或血流障碍等,从而引发产后出血。
5. 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风险还与分娩方式相关。
剖宫产相比于阴道分娩,由于手术性质导致的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壁切口位置等因素,使得产后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措施1. 产程管理产程的管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和孕产妇的病史,合理安排产程措施,包括引导孕妇进行自然分娩、注重产妇的营养状况和孕期体重管理等。
2. 孕妇体位合理的孕妇体位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量避免横卧位,可以采用左侧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子宫受压。
妊娠晚期,户外活动和均衡饮食也是保持良好产后状态的重要方法。
3. 活产管理活产管理是防止出血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子宫按摩和输液。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流血超过500毫升的现象。
早期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不良引起,而晚期产后出血则通常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度或者其他妇产科并发症引起。
1. 子宫收缩不良: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不良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子宫肌肉松弛、宫颈扩张不完全、胎盘残余、胎儿不完全被妊娠囊包裹。
2. 子宫收缩过度:当子宫过度收缩时,子宫血管会被压迫,血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出血。
子宫收缩过度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催产药物使用过量、催产药物反应过强。
3. 子宫壁或产道损伤:分娩时,子宫壁或产道可能会受到损伤,如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等,导致出血。
4. 凝血功能异常:某些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针对产后出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1. 产后出血的预防:产前、产中、产后要进行全方位、全程的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
在产前要进行孕产妇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有潜在产后出血风险的病因,进行干预。
在产时要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及宫缩情况,确保其安全。
在产后要及时进行产后护理,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处理胎盘及胎盘残留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2. 子宫收缩的促进:产后应及时给予宫缩剂,如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鼓励产妇进行早期哺乳,哺乳时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风险。
3. 动态观察和护理:产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了解其出血的量和性质。
并给予慰藉性的心理护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4. 预防低血容量:有效补液和输血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产妇的出血情况和血压水平,适时输液或者输血,保持良好的血容量。
5. 妇科手术和治疗:对于严重的产后出血,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子宫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妇科医生和护士的积极干预和护理。
科学、合理地处理产后出血问题,有助于保护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药物预防措施应用
宫缩剂使用
在分娩过程中,适时使用宫缩剂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
止血药物使用
针对高危孕妇,预防性使用止血药 物,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预防性输血
对于存在严重产后出血风险的孕妇 ,可考虑预防性输血措施。
04
产后出血处理方法详解
药物治疗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效果评价
缩宫素类药物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但 需注意过敏等不良反应。
营养与运动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 态,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管理优化
分娩方式选择
根据孕妇实际情况,选择 适合的分娩方式,降低产 后出血风险。
产程管理优化
加强产程监测,及时发现 并处理产程异常,避免产 程过长导致的产后出血。
无痛分娩
推广无痛分娩技术,减轻 分娩疼痛,降低因疼痛导 致的产后出血风险。
死亡率
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在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但整体呈下降趋势。
对母婴健康影响
母体健康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母体出现休克、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甚 至危及生命。
婴儿健康
产后出血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增加新生儿窒息、早产等风险 。
社会经济负担
医疗资源消耗
产后出血的处理需要占用大量医疗资 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髂内动脉结扎术
通过结扎髂内动脉,减少盆腔血流量,有助于控 制出血。
根治性手术时机选择和患者沟通
手术时机
在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无效时,或 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 等严重情况时,需考虑根治性手术。
患者沟通
医生需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必要 性、风险及预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 理解和配合。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 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生产后发生的大量出血现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产妇的生命危险。
产后出血的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防治。
本文将从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 子宫收缩不良:在分娩后,子宫需要迅速收缩,将产后的创面封闭,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良,创面无法有效封闭,就会导致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不良的原因可能是产后子宫内膜残留、子宫平滑肌功能不良等。
2. 子宫损伤:产程中或产后手术中子宫或产道的损伤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包括子宫破裂、产道撕裂等。
3. 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产妇在产后会失血大量,如果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产后难以止血。
4. 子宫内膜炎症:产后子宫内膜炎症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炎症导致子宫内膜表面光滑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较多。
5. 产后感染:如果产妇在分娩后感染了产道、子宫或其他生殖道器官,也会引发出血。
如何防治产后出血:1.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非常重要,包括严密观察和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和出血量。
对产妇进行定期的产后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的情况。
2. 加强产后子宫收缩:产后,妇女需要充分休息,促进子宫的及时收缩。
产后及时哺乳,可以刺激妇女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 合理用药:对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出血量过大的病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催产素、抗生素等药物来促进子宫收缩和防治感染。
4. 注意饮食和休息:产后的妇女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促进身体康复和避免产后出血。
5. 防止感染:产后,产妇容易感染,尤其是子宫内膜炎症和其他产后感染会导致产后出血。
因此需要注意保持产妇生殖道卫生,避免感染。
6. 在家护理:产后30天内,产妇家人需要严密关注产妇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咨询医生。
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产妇的家人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身体情况。
对于产后出血的处理也要及时就医,不要因为害怕医药费高而耽误了病情。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完毕后,母体在产程结束后24小时内,发生大于500ml的阴道出血。
它是产后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最主要的直接死因之一。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检测预防在孕期就要加强对孕妇的管理,包括定期产前检查、妊娠高血压症、贫血、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和干预。
在分娩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特别是评估孕妇子宫内膜的增生程度和功能、宫颈的情况、胎盘的植入情况等。
2. 人力资源的充足确保产房内人员的合理配备,包括助产士、产科医生、麻醉师等。
专业的人力资源能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剖宫产的適應症和审慎选择选择剖宫产分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并通过细心评估和指导,帮助产妇进行分娩。
4. 分娩过程的管理针对不同阶段的分娩过程,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第一产程中,指导孕妇适当用力,并且正确使用产钳和吸引器等辅助器械,以减少产妇的出血。
在第二产程中,通过避免过度的牵扯和伸展,保护产妇的软产道和骨盆,降低产程中的出血风险。
5. 药物预防预防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包括子宫收缩剂、抗凝血剂、氨甲苯酸和其他对血管有收缩作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子官内膜的剥离,并且在术后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6. 快速引产和胎盘的迅速排出在分娩结束后,应尽早引产和排出胎盘,以减少产妇的出血风险。
引产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子宫扩张的时间,并采用第四产程主动引产的方法。
7. 精细化手术技术对于产后出血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处理时,应尽量选择精细化手术技术,减少母体损伤,以及尽可能保留子宫和子宫功能。
同样,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做到快速、规范和安全。
8. 定期检查和观察在产后第一小时内,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以及阴道出血的情况。
在术后的48小时内,要定期检查血象、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及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和恶露的情况。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
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有的在胎儿未娩出前已有裂伤出血;
3
宫口未开全,过早 使用腹压致裂伤;
软产道损伤
保护会阴不当或助产手术操作不当;
会阴切开过早致切口流血过多,会阴切口过小裂伤而出血;
1
2
3
4
5
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血不凝固。应结合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三、子宫动脉结扎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下1-3cm
01
下推膀胱子宫返折腹膜,
大圆针可吸收线
03
前后距子宫侧缘2-3cm
穿过子宫肌层,
05
后前穿过子宫侧缘
动静脉外侧
07
阔韧带无血管区出针打结
19世纪开始用于处理盆腔肿瘤的出血,而后来更多的是应用于产科出血
01
报道的有效率为42%-100%。由于样本量少,故很难得有效性
02
01
加强宫缩—宫缩剂3
是钙离子的载体
01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02
刺激缝隙连接的形成,使子宫平滑肌得到强而持久的刺激,达到有力的协调收缩,起到止血作用
03
欣母沛作用机理
1
▼
2
▼
3
▶
4
无效
5
软产道裂伤
6
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的产后出血
欣母沛
禁忌症:过敏
02
用法:0.25ug 肌注或子宫肌层内多点注射,15min后可重复使用,最大用量≯2mg(8次)
在助手加压情况下拉紧二线头,在子宫切口下缘结扎,并缝合关闭子宫切口
01
03
02
04
05
06
手术步骤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自查自纠
产后出血自查自纠产后出血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产后出血多为会阴裂伤、宫颈破裂、宫壁跳裂、宫胎床不收缩等原因造成,多在产后24小时内发生。
继发性产后出血多由于产后子宫感染、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多发生在产后24小时至产后42天内。
产后出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产后腹痛或子宫不收缩等。
如果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伴有休克、意识模糊、皮肤苍白等严重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处理。
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对产妇和家属来说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可以减轻病情,保护产妇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措施,帮助产妇及家属更好地了解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方法1.注意休息:产妇产后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在产后48小时内,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脱水和疼痛。
2.监测血量:产妇产后应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产后出血量,如果发现出血过多、颜色变深或有异常气味,应及时就医处理。
3.留意子宫恢复:产妇产后应密切关注子宫的恢复情况,如子宫没有明显变小,或者触摸有坚硬感,可能是子宫内有血块或胎盘残留,应及时就医处理。
4.注意排尿排便:产妇产后应保持排尿通畅,避免尿潴留,可以通过饮水和轻柔按摩促进排尿。
同时,产后应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5.观察身体症状:产妇产后应留意自身的身体症状,如出现头晕、心悸、脉搏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可能是休克的征兆,应立即就医处理。
6.保持清洁:产妇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细菌感染引起阴道炎等疾病。
7.合理饮食:产妇产后应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二、产后出血的自纠方法1.按摩子宫: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可以通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按摩子宫的方法是用手掌轻轻按压下腹部,向上推动,以促进子宫的收缩。
2.加强营养:产后出血的产妇应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身体的恢复,增强抵抗力。
产后出血的诊断及处理护理课件
并发症处理原则
01
02
03
快速止血
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应立 即采取措施止血,如按摩 子宫、使用止血药物等。
补充血容量
对于失血过多的产妇,应 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生 命体征稳定。
防治感染
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褥感 染,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染,保持会阴清洁。
并发症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心理护理
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指导康复锻炼
指导产妇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的 恢复。
CHAPTER 04
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与预防
并发症类型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失 血性休克、产褥感染、凝血功能障碍 等。
预防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 处理,如加强产前检查,控制孕期体 重增长,避免产程延长等。
预防感染
保持产房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的发生。
05
04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判断出血量 及出血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止血措 施。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产妇安慰、鼓励和支持, 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解释病情
向产妇及家属解释产后出血的 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 增强其信心。
失败案例二
患者产后出血原因不明,未能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导致 出血不止。
失败案例三
患者产后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处理不当,未能及时纠正器官 功能,导致病情恶化。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产后出血的诊断和处理需要迅 速、准确、全面,同时需要加强产前检查和产时监测,预防 产后出血的发生。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或低于基线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各国和学术机构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2024年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
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了《产后出血的防治进展指南(2024年版)》。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普通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出血。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阴道流血量虽不到500毫升,但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降至或低于基线。
2.风险评估: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应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妊娠、长时间分娩、疤痕子宫等。
3.预防:通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风险、早期有效宫缩、控制宫缩后颈开大、正确使用助产器具等。
4.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应包括实际测定血量、客观观察出血量、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生命体征等。
产后出血的诊断应该及时,便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5.治疗: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宫缩剂的应用、止血剂的应用和输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介入治疗。
6.产后出血的监测: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应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液量、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当产后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导尿、快速输血、手术止血等。
8.产后出血的复发预防:对于有过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在接受下一次分娩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的概要。
这些指南侧重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旨在帮助医生正确处理该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私处出现大量出血的疾病,是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我国的产后出血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防止和治疗产后出血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1. 生理原因新生儿分娩后,子宫内膜会持续出血3-4周。
这是由于分娩产生的创伤和胎盘脱离子宫壁所致。
(1)子宫收缩不良:由于产后缺乏足够的催产素和产后出血的血流代偿过度,以及子宫肌肉松弛等原因,导致子宫不能够有效的收缩,使得子宫内的血管无法被压缩,从而引发产后出血。
(2)子宫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都会导致产后出血。
(3)子宫反复引起子宫腔内新鲜出血;如残留胎盘组织、胎膜、羊水栓塞等。
(4)贫血:产后妇女由于瘦弱、营养不良、妊娠期大出血等原因,导致自己的贫血,极易出现产后大出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1. 孕期管理在孕前应该注意,孕妇应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饮食,通过体格检查等手段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找出高风险孕妇,进行严格监测和管理。
孕期应当加强体育锻炼,饮食营养丰富,避免疲劳过度,保持心情愉悦,以便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及时干预。
2. 分娩前的准备在分娩前,应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产妇的身体状况,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孕妇产前机能评估以及进行高危产妇管理,避免分娩过程中出现过于激烈或者过度意外的情况,对产妇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准备应充分,包括仔细处理产前检查,消除产妇的紧张和害怕感,合理安排分娩方式和分娩手法,准确把握处理产后出血的时间、力度和方式,补充产妇的失血量,及时处理甚至延迟排除产前易患产后出血的因素。
3. 分娩后的处理分娩后,一定要做好分娩术后的全面评估,防止因分娩过程中胎儿产生缺氧,而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立即实施催产素和人工催产素注射,及时引产到完整的胎盘,加强活血化瘀的方法,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加强术后观察和病史整理,认真分析分娩过程中的失误,并及时把误点排除,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康复期管理和指导建议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活动 ,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与营养
增加营养摄入,补充铁剂 、维生素等,促进身体恢
复。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 助产妇度过心理难关。
随访与监测
定期随访,监测产妇康复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问题。
07
总结与展望
指南实施效果及影响
规范化产后出血管理流程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 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他们能够在临 床实践中正确应用。
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
针对产妇和家属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 活动,提高他们的对产后出血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促进他们积极配合医护 人员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内分泌症状。
并发症处理策略和方法
及时止血
补充血容量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如按摩 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等,必要时 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
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输注血液制品,维持血 压稳定。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补充凝血因子,应用止血药物等。
抗感染治疗
针对产褥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扩 散。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 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背景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 率占分娩总数的2%-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已大大提高,但仍需重视预防 和处理工作。
指南制定目的和意义
指南制定目的
国外产后出血现状
国际上对产后出血的研究和救治工作一直在不断深入 ,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同时,国际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 均、贫困地区救治条件差等问题。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1)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2)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者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22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2022)》。
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草案) 》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 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 1。
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者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者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浮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 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者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②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用负压瓶 后出血的发生。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占第二位。前置胎盘、
收集血,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胎盘粘连、滞留、胎盘植入等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增加。所以应
2结 果
加强婚前健康教育,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流、引产次数,降低产
2.1 基本情况及出血量:15 例产后出血产妇中最小年龄 18 岁, 后出血的发生率。对前置胎盘的产妇.产前明确胎盘位置,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7 月在本院分娩产妇 2323 3.4 产前高危因素可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病理妊娠是产后出
例,发生产后出血 15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 0.6%。发生产后出血 血的高危因素。所以应重视产科病理因素及异常分娩,加强宣教
的病例经积极治疗,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但有 1 例死亡。 及做好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预防产后
1.2 方法
出血。Biblioteka 1.2.1 观察内容: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 3.5 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为首位原因,而宫缩乏力的影
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
响因素是多样化的,胎产次、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
1.2.2 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 24h 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 500ml 为 并发症和合并症及产妇心理因素等会影响子宫收缩。妊娠期高
最大 39 岁。初产妇 10 例,经产妇 5 例;孕 37~42 周。
合适切口,同时应做好产后出血抢救的各项工作,降低产后出血
2.2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阴道分娩 1493 例,发生产后出血 11 的发生率。
例,发生率 0.7%;剖宫产 830 例,发生产后出血 4 例,发生率 0.4%。 3.6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要求从婚前教育、孕期保健、产
因产后出血而引起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人对本院 2010 年 剖宫产率,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 月至 2011 年 7 月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以阐述产 3.3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 2h 内,助产人员应加强产后 2h 内的
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制订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观察,发现有可能出血倾向者及时处理.对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重
血压疾病 1 例,其它因素 2 例(包括精神因素等)。
产妇产后 2 小时出血量达到 500 ml 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做
2.3.2 胎盘因素 6 例,占 40%。其中胎盘粘连、滞留 6 例,占胎盘 好抽血、验血型、做血交配试验、吸氧、开放静脉通道,保证输血、
因素出血人数的 100%。
输液的通畅,在血源未到前,如产妇出现休克征象,可用低分子
2.3 发生产后出血时间:本组资料中发生在产后 2h 的 10 例,占 时保健及产后 24h 内的观察和处理,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及时,
66.66%,2~24h 内 5 例,占 33.33%。
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3.1 产后宫缩乏力 5 例,占 33.33%。其中巨大儿 2 例,妊娠高 4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046-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 3 讨 论
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 2%~3%。无论是世界卫生组 3.1 胎次越多,流产次数越多,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
织报告的资料,还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均显示产后出血 染,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的发生
是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临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 率相应上升,发生产后出血机率增加。应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知识
力,往往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重视和做好胎儿娩出后 2 小时内 宣传,避免计划外妊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对于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 3.2 在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道助产技术、降低
2.3.3 软产道损伤 4 例,占 26.6%。其中宫颈裂伤 3 例,阴道壁及 右旋糖酐代替,补充血容量,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
穹窿裂伤 1 例。
供应,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置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产妇
2.3.4 本组资料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生命体征。
*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556000) 2012 年 3 月 12 日收稿
46
内蒙古中医药
关于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林萍华 *
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323例作为 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 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232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0.6%。产后出血 原因排位为:胎盘因素者6例,占40%,宫缩乏力为5例,占33.33%,软产道损伤4例,占26.6%。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 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 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防治措施
发 生 产 后 出 血 的 产 妇 ,由 于 急 性 失 血 发 生 了 头 昏 、目 眩 、心 悸、气促等症状,大多因情绪紧张,担心自己的病情,这时护理人
2012 年第 9 期
47
员要在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安慰产妇,要沉着冷静,切忌手 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因各种原因产程中进食少或呕吐的产妇给 忙脚乱,使产妇信赖医务人员,配合各项护理措施,利于病情好 予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以补充能量,对于产后恢复很有益处。 转。本组中 1 例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因夜班人手少,分娩 3 临床上常遇到子宫收缩欠佳的产妇,由于补充了一定热量的饮 人,当班护士较忙,未重视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导致产妇因失 食,子宫收缩变好,出血也随之减少。 血性休克,虽经全科医护人员和医院相关科室人员的全力抢救, 参考文献 但最终产妇仍然死亡。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 [1] 曹 泽 毅 . 中 华 妇 产 科 学 [M]. 第 2 版 . 北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产后出血。
血压疾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液浓缩,导致组织缺氧、水肿、
1.2.3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①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臀 微血管病变及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产后出血。做好孕期健康
部放置弯盘,胎盘娩出、会阴伤口处理完毕后用称重法计算出血 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做好高危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可减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