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pdf

合集下载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意对即可)3.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4.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怎样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的“尽”字?“尽”是都和全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浓厚,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

部编版初中语文7-9 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七上:12 首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9.《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10.《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七下:13 首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跟,自缘身在最高层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萧鼓追随春社近,从今若许闲乘月,丰年留客足鸡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二)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课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本课的内容包括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朱熹的《观书有感》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既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距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字词、句式和意义,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哲理,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人生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字词、句式和意义,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难点:理解诗词的意象、意境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象和哲理。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诗词的含义。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710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710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案】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5.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

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3分)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分)5.(2分)(1)秋(2)俯视(3)对朋友的思念(对朋友的不舍、牵挂等具体化且意近词语均可,若只答“复杂”这样不具体的不得分,或只答“不舍”或“思念”等这样不准确的也不得分)(前两空全对方可得1分,第三空1分)6.(3分)深秋时节,仰望那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月影荡漾在船头,我的船儿也跟着江水缓缓流动。

(只描绘出半轮明月高挂山头和月影倒影在湖水中得2分,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的得3分)7.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2分)答: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7.(2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1分),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1分)。

8.(2分)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写出一种情感即得2分)。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0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总集整理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总集整理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总集温馨提示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共12 首其中必读4 首,课外阅读8 首必读篇4 首1、观沧海原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XX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5)何:多么(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8)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1)日月:太阳和月亮(12)若:如同.好像是.(13)星汉:银河,天河。

(14)幸:庆幸。

(15)甚:极点。

(16)至:非常,(17)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1)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XX省黔阳县。

(2)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刘禹锡《秋词(其一)》诗歌: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

失败后,被贬官。

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二、问题探究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①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②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诗中哪句话是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写出了秋景怎样的特点?从这句话中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②“晴空”描绘出秋高气爽的景象。

③能从中读出诗人那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坚定信念,而不是被贬时压抑的情感。

3.“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排,“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鹤冲天凌云直上的情形,显得充满生机。

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4.“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么?“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

三、诗歌主旨《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转而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歌: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文学常识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首小令的情景。

(2分)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2分)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分)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4、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XXX【朝代】唐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XXX,XXX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XXX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XXX的诗作。

这是XXX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XXX【朝代】唐XXX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分别】岐王/宅里/平常/见,XXX。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 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精品】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迈出追梦的步伐①有位诗人写道:“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

”诚然,“梦”是美好的,可现实并非如梦般美好。

因此,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

②在我们这个年龄,多学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寻求那些短暂的甜蜜要有意义得多。

即使在现实的大道上走两步,也比在你梦中行万里强得多。

③“此刻睡觉,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的标语。

凌晨三四点钟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总是灯火通明。

学生们知道,此刻躺在床上固然是舒适与美好,可在梦里走过的路毕竟不是路,在书本里获得的知识才是一生的积淀。

反观国内的一些大学生,终日昏睡,甚至半夜泡在网吧,他们让自己沉浸在了虚拟的美好里,不知现实会戳破一切幻想的泡沫,当就业的压力来临,他们意识到自己两手空空,只能长叹“悔相道之不察兮”,可时光已逝,行迷已远。

④自古以来,无数事实昭示我们:只知做梦必会留人笑柄,勤于圆梦才能光照千秋。

人们耻笑“黄梁美梦”“南柯一梦”,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奉为典范,就是要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奋斗,脚踏实地,要大胆追梦而不是做梦。

⑤迈出追梦的步伐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喊出“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只有勇敢而自信的行动才能打消一切疑虑,让自己在追梦的路上奔跑。

⑥迈出追梦的步伐要让自己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

金庸老先生晚年为了更高效地写作,提前与出版社签订一个时间紧张的合约,他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压力,正是这压力促使他即使年老也能写出传世佳作。

追梦路上,压力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剂。

⑦迈出追梦的步伐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0页古诗赏析题背诵 考点大全(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0页古诗赏析题背诵 考点大全(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上140页
古诗赏析题
《秋词》
刘禹锡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 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 运用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 行对比,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 心境。 2.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画 面。 •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 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 进取的人生态度。 4.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 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潼关》
谭嗣同
1.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的画面。 • 天空中翻卷着的一团团云雾,簇拥着潼关古城,那形象 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 散了,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请自选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河流”“山”以人的情态,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了山脉的巍峨险峻。 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3.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少年意气。
《秋词》
刘禹锡
• 4.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 豪迈乐观之情。 •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 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 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 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 6.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 • 两词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热情;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愁。 在 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借景抒情。 • 7.本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课文含课内外古诗词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课文含课内外古诗词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课文(含课内外古诗词)1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4 古代诗词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知识讲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知识讲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七上:12首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七下:13首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3、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妙在何处?)(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6、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四)《天静沙秋思马致远》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深秋晚景图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天涯沦落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

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

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答: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

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已经无处投宿,迎着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写这句的作用?答:以乐景写哀情。

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简要赏析。

答:“夕阳”点出了特定的时间,照应“昏”字,“断肠人”点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

一切悲苦全在“断肠”二字中凸显出来,点出了天涯游子的乡愁是何等的浓重。

6、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

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课外诗词理解(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连绵的峨眉山巍峨耸立,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6、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延长,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

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世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特色〕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寻常,平常;几度,多次。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4、“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