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大气环境保护”为主题,各组办一份地理报。
目的:
1.在校园内设置一个环境保护专栏。
2.为后面学习“大气环境保护”做准备。
(多媒体展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画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示意图。
2.地球有公转
三圈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并不是固定的,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写出7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______;亚欧大陆______;北太平洋______。
(3)写出1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______;亚欧大陆______;北太平洋______。
教学活动4
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到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同时同学们也提到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大气环流。那么,现在全球的大气环境问题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办一份以“大气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三)季风环流
3.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会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多媒体展示:全球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全球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2.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大气环流》的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复习:提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强调促使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方案
襄垣一中米益
课题名称
大气环流
科目
地理
年级
高一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下,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思考,回答)总结如下:
1.地球不自转。
2.地球不公转。
3.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平坦,无海陆之分)
4.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5.无大气异常现象。
师:当我们把这些假设条件一个个去掉后,全球的大气环流又是什么样呢
(二)三圈环流
1.地球有自转
当考虑地球自转时,就必须考虑地转偏向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的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不能再继续北流。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从而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导入新课: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表面被分为热量五带,高低纬度间存在着热量的差异,在赤道与极地之间就存在着一个热力环流。
(学生活动:画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多媒体展示此热力环流。
教学活动2
新课讲授
(一)单圈环流
师:刚才同学们画的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因为在这个热力环流中存在着很多假设条件,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假设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
比较:7月北纬30°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
1月北纬60°处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
师:(总结)冬、夏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大陆东岸,风向会随着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形成季风环流。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师:除以上因素影响大气环流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呢?
学生回答:1.人类活动,如“温室效应”等。
2.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妮娜现象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师:(总结)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规律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3.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4.读课本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和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
(1)海陆热力差异,7月北半球陆地上为______压,海洋上为______压;1月北半球陆地上为______压,海洋上为______压。
教学活动3
随堂练式
B.是大气运动中常见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它可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
2.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多媒体展示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
(学生活动)
分析比较东亚和南亚的季风环流形成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因素。如南亚的季风环流。
4.地球表面有地形的差异
地表的地形差异,尤其是大范围的地形单元也会影响大气环流,如青藏高原等。小尺度的地形也会影响局部地区气候。总之,地形的差异会使大气环流变得更加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