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 学目 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特别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规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 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 能;通过海平面气压分布和季风形成等直观图的阅读,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又把两者结 合起来,初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பைடு நூலகம்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了 解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介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季风环 流的形成。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 律;季风的形成。
; 德国退税 https:///knowledge/ 德国退税
;
回答出“心理变化”1分,回答出“突出主旨”2分)24.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2分。没按文中原句回答,意思相同亦可。)25.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 ,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分。围绕“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2017江苏盐城)(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而形成的。 极地高压带:是因为近地面 受冷 产生下沉 气流
而形成的。
• 2、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气流的 运动 产生下沉 气
流而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气流的 运动 产生上升 气
流而形成的。
七个气压带的对比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极地高气压 带(2个)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原因
高压
下沉
副极地低气 压带(2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低压
上升
影响气 候
干冷
暖湿
副热带高气 南、北纬 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原因 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 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低压 上升 湿热
请再思考一个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
称为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 送到另一地区,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
• 大气环流的类型:
最典型的大气环流有三圈环流和季风 环流。
知识点回顾: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
升或下沉;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向哪个 方向移动。
• 2、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 北移,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
• 3、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中心地区,常年只受一种气 压带和风带的控制;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性地 区,就会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 4、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北信风和东 南信风有可能越过赤道发生偏转。
《全球性大气环流》
形成气候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带 状分布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30º N附近
30º S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三、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所以 季风最典型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D
G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0°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0°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30°S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90°S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 赤道上 ---单圈环流
D G 90N
极地高压带
60N
30N
G
D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想一想: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赤道
赤道
间 存 在 的 热 力 环 流
南极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地 球 赤 道 和 两 极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 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 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 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3-3全球性大气环流13解读
例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例2.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原因: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幅度:5°-10°
66°34´N 30°N以北 30°N以南 30°N 23°26´N 全部移到 赤道以北 全部移到 0° 赤道以南 23°26´S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赤道低压带 (1个)
风带
东北信风带 (2个)
分布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风向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影响气候
热干 温湿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西
风
高气压带近地 面气温总是比 低气压带低?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高 压 带
风带:6 2个信风 2个西风 2个东风
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全球性大气环流
夏威 夷高 压
北 大 西 洋
阿留 申低 压
亚 速 尔 高 压 冰 岛 低 压
五、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夏季吹东南风,冬 请思考总结: 季吹西北风。 1、东亚季风的成因 2、南亚冬季风吹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东北风,是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分别吹什么风? 夏季的西南风是来 2、南亚季风的成因 源于印度洋上北移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的东南信风;是气 分别吹什么风?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形成的
C
A
B
图10
19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⑶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 (气候特 征,冬季 (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 ⑷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 季风的成因是 。 ⑸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 候。试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高温多雨 低温少雨 亚热带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 湿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
低纬 下
大陆急剧增温 夏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力
18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 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 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⑵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 。B处刮 夏 低 副热带高 季风。(风向) 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
第二篇
自然地理
大气环境---全球大气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单圈环流
条件:
1、地表性质均一 2、地球不自转不 公转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A (1)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侧 C.位于大陆东岸 D.受西风影响 C (2)丙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 A.海陆热力差异 B西风影响 C.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
D
▲ ▲ ▲AE温带源自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热带沙漠气候 C B D G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A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1月南移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特征:
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季风环流(夏季风)
7月北移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副高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甲 乙 1 2
赤道
B
3 4
1. 2. 3. 4.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B 月(1月或7月)。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
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 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 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 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 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 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山东版202地理复习四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精练含解析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并说明其分布特点;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考查形式:选择题、综合题均会出现考查内容: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气温、降水)、全球气候变化都是常考内容考查频率:考查频率较高,往往会与人类活动结合考查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本部分知识是大气环境内容,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中还是在高考命题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六风七带"“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气候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结合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释常见的自然现象【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
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
4月C。
7月D。
10月答案C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B知识2气候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A。
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答案B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B.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B3.下列地点与图中代号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A.惠灵顿—②B。
巴黎-③C。
威尼斯—④ D.开普敦-⑤答案C知识3全球气候变化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必修1 2.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学案14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辨别风向风向:风吹来的方向①风、②风、③风、④风、⑤风、⑥风2、热力环流中的两条规律①近地面热压,冷压②高空中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3、三种风(1)理想中的风:只受1个力的影响,风向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区。
(2)高空中的风:受2个力的影响,风向在理想中的风基础上偏转°,与等压线_________。
(3)近地面的风:受3个力的影响,风向偏转°,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4、单圈环流⒈单圈环流假设条件:地球不、地表性质(见右图)⒉三圈环流:⑴假设条件:地表性质。
(要考虑地球的自转)⑵在左图中①、②、③分别是纬环流圈、纬环流圈、纬环流圈。
A为气压带、C为气压带、E为气压带、G为气压带。
B为风带,D为风带,F为风带。
⑶在右图中⑤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气温高,空气受所以上升,因此赤道低气压形成的原因是力因素;气压带也是这样的成因,是因为极地的温度很低形成的冷高压。
⑦处气流下沉的原因是空气在30°上空堆积,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被迫下沉,因此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是力因素,与气压带成因相同。
⑷右图中的⑥属于的风,理想中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为南风,北半球向右偏转°,因此在纬度30°上空偏转成风;⑧是位于的风,理想中的风从高流向低压为风,实际上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为风。
5、气压带和风带⑴填出气压带名称(高低相间)⑵根据高低压的位置画出理想中的风⑶根据走右手定则画出近地面的风⑷写出风带的名称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随的移动而发生季节性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概是夏季移,冬季移;南半球反之。
7、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所有的气压带中比较湿润的是:()气压带、()气压带所有的风带中比较湿润的是:()风带8、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9、关于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温均比周围地区高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D.在南北纬60°处,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
全球性大气环流
带的分布有何不同?(读图2.18、2.19)
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 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º 以南地区。 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 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 和低压区。
2、为什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南北半球的
气压分布有这样的差异?
极地空气
冷却下沉, 赤道 近地面形成 高压,高空 形成低压。 在气压梯度 力作用下, 高空由赤道 流向极地, 近地面由极 地流向赤道。
赤道
0º
南极
90º N
单圈环流图
高纬环流
10
三圈环流图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9
8 3 7
6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带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而北半球陆 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冰岛 低压 冬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一月
太 平
亚欧大陆
亚洲(印度)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冬 夏
大
西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洋
30°N
夏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的纬向分布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 七月份大陆增温快,形成印度低压(亚欧大陆),海洋增温慢形成夏威
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一月份大陆降温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欧大陆),海洋降温 慢形成阿流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第4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知识串讲】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单圈环流(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三圈环流二、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规律: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
②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动(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动(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幅度大约10°左右③大致是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幅度大约10°左右。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四、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右表。
【反馈练习】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A.①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4.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近,则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5.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b.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的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abB.bcC.acD.cd读下图,回答6~7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
总结: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气 候
东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冷干
温湿 干燥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
陆地
增温快,较热,
夏 季 冬 季
全球性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 气组成 N2 O2 干洁 空气 CO2 体积 % 78 21 0.03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O3 水汽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平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 暖相交的锋面. 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冷、暖 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
3、逆温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 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2)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 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副热带高 压带被大 陆上热低 压切断 大 陆 增 温形 成热低压 副热带高压 保留在海上
大陆降温形 成冷高压 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
热力性
质差异
全 球 实 际 气 压 分 布 状 况
北 半 球
陆地面 积广大
海陆相 间分布
一 月
副极地低 压带被大 陆上冷高 压切断
南 半 球
海洋面 积占绝 对优势
大气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经典版)
与厄尔尼诺相反,热带太平洋海域海 水温度异常降低,也可能对全球气候 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改变了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洋流模式, 进而影响大气环流。
季风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季风带的位置和强度发生变化,影响亚洲、非 洲和美洲等地的气候和农业生产。
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温室气体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影 响大气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环 流。
气溶胶作用
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可以改变大气的 反射和吸收特性,影响太阳辐射的收 支,从而影响气候和大气环流。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01
02
03
减少排放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能源 利用方式,降低大气污染 物的排放量。
高空槽脊系统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形地貌、温度梯度和气流等多种因 素有关。在北半球,高空槽脊系统通常呈东西向分布,而在南半球则呈
南北向分布。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的高压系统,对全球气候系统具 有重要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季风、台风、降水 等气候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03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
压差异,进而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会影响天气变化,如低压带和高压带形成、气流方向
03
和降水等。
风的形成与风向
1
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 起的。
2
地球表面受热多的地区空气上升,受热少的地区 空气下沉,形成水平气压差异,进而产生大气的 水平运动,形成风。
3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受地形、气压系统、季节和 气候等因素影响。
农业气象服务
利用气象信息预测天气变 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 的预警和指导,降低气象 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
60N
大 西 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30°N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副 亚洲(印度)低压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30°N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2 1赤源自低压带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地面冷热均匀
低 等压面 地面
高
C
A
B
高
D G D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低
G D G
C
冷却
A
受热
B
冷却
地面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注意: 在近地面附近,气压与气温呈反相关关系 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相反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但不同高度上的 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大
南 纬
大气环流(地理必修一)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2,影响: ,影响: 南半球: 南半球: 特点: 特点:气压带呈 带 状分布
原因: 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3,大气活动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 概念: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特点:a,势力强,范围广 b,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影响: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成因: ;
性质: 性质: 低温干燥
;
五,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
五,副高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 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正常年份: 9月份:副高减弱,冬季风势力增强, 4,5月份:副高逐渐形成和发展,夏 7,8月份:夏季风继续北进到华北,东 6月份:副高进一步加强,夏季风北进 影响东北地区.冬季风南下,雨带南 季风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与北 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到江淮流域,与南下的冷气团交锋形 撤到长江以南地区,北方雨季结束. 方南下的 冷气团交锋形成雨带,在 河流进入汛期.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 成准静止锋,徘徊一个月左右,形成 10月份以后:冬季风势力继续增强,冬 南岭以南形成雨季;此时珠江流域的 区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期. 梅雨季节.该地区河流进入汛期. 季风南下,副高不再影响我国大陆. 河流进入汛期.
习题1 习题 读"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 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 A点位于_____(南或北) 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 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 点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3)如果本图位于中国山西省,在不考虑摩 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风. A
�
高二地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不懂,这星河在到底这么做是为什么,外城被杀の几位城主,都是她这边の嫡系,与星盟很排斥の丶他杀咯这几人,明摆着,像是要壹统浩瀚仙城丶可是又杀咯自家の鬼厉,杀完之后,也没有在这里停留,还将大把の星盟人员给撤走咯丶紫天和六大女仙师都被根汉带进咯乾坤世界,因为有轩辕飞 燕の开导,她们也没有在乾坤世界里面闹腾,反倒是安心の住咯起来丶根汉也得以顺利の进入仙主府,住进咯紫天の仙殿,布下法阵之后倒也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丶这壹天晚,壹团黑影出现在咯仙殿外,根汉放开法阵之后,黑影进来咯丶正是班纳打探消息回来咯丶"主人,有最新消息丶"班纳飘到 根汉の影子里丶根汉睁开双眼:"什么消息?""星盟の人员,不仅仅是在浩瀚仙城附近撤退咯,而且在附近の几大仙城,以及他们の属地内,都在撤退。"班纳对根汉说:"这附近の几座仙城,现在都没有他们の人员咯,还有附近の几域。""主要是与壹个叫魔机谷の势力有关系。"班纳说丶&
第七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课堂小练习]
高考巡礼 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课堂小练习]
综合测评 4.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
、
夏季: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多雨
(1)冬季, 东亚盛行来 自内蒙古- 西伯利亚高 压前缘的偏 北风; (2)冬季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1)夏季, 东亚盛行来 自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 风。(2) 夏季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 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 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 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 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 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 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 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 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 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 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使 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② 始终与风向垂直,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4 1006 1008
摩擦力
风向
1010
地转偏 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一.三圈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朱胜祥434000
[ 教材分析] 天气和气候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之一,它是自然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也直接影响到人文地理的各项要素。
《全球性大气环流》这节内容是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讲到了两种全球性大气环流现象,即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因而难度较大,是中学地理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知识。
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逐一突破。
事实证明这套办法效果很好。
第一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也不自转f单圈环流;
第二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但自转一三圈环流;
第三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有自转,也有公转一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第四步,地球公转、自转,地表也有海陆分布f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五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运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季风环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模式;
2、理解 1 月、7 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逐步分析三圈环流的成因;
2、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3、分析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对我过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和季风环流,认识地理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从而告戒我们人类要敬畏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和谐的人地关系;
2、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
1、三圈环流的成因及其对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季风环流的成因。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差异分析。
[教学方法]
1、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启发示教学为主;
2、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明确热力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
说明地球地理环境很复杂(不仅有高、低纬度的差异,还有自转、公转和海陆分布的差异),本节内容采取各个击破,逐步深入的方法进行。
本节课以北半球为例进行说明,南半球的原理是一样的。
一、单圈环流:前提是地球地表均匀,不自转,也不公转。
原理: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使赤道地区温度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近地面形成热力低压,即赤道低压带;极地温度低,形成下沉的冷气流,近地面形成热力高压,即极地高压带;因此在近地面气流由极地流向赤道,在高空由赤道流向极地,从而形成简单的类似于热力环流的单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前提是地表均匀,不公转,但有自转。
原理:由于有自转,使水平运动的大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从而使单圈环流变得更为复杂,边板画下面示意图边讲解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温度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①,上升的暖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向北极流动形成气流②,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②逐步偏成西南风,流到北纬30°附近上空时
偏成西风,然后在北纬30。
附近上空聚集,形成下沉气流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大气向南北分流形成气流④和气流⑤,气流①、②、③、④就形成了低纬环流;在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成了极地东风⑥,气流⑤和⑥在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在高空又分为南北两支气流⑦和⑨,气流⑦向南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气流⑤、⑦、⑧就形成了中纬环流;气流⑨向北运动在北极地区下沉形成气流⑩,气流⑥、⑨、⑩就形成了高纬环流。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使近地面分别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副极
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由于四个气压带的存在,使近地面大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北半球受地转偏 向
力影响向右偏转,从而形成了低纬的东北信风带、中纬的盛行西风带和高纬的 极地东风带。
示意完整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罗h 劃阳旺e 气赏带 、 / /厂2韩西凤带\ 3叨 副热命;a%医带 \ I 低炜信风带\
亦逍低&压带
\ 低玮信网带
J
\ J 、申坤酉凤带/ 极地高气压铲苛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表均匀,有自转,也有公转。
原理: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
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球有自转,也有公转,但地表不均匀。
原
理: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 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陆地 面积比南半球大,因而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比较明显,将理想的三 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系统会切断。
北半球最为典型,看教材中 2-16 “7月份海 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 2-17“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逐一阐述。
7 月份,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亚洲低压,从而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从 而
春分日
豆至日 秋分日 军至日
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亚速尔高压)。
1 月份,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亚洲高压,从而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从而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北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
五、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1、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种类及形成原因:据教材图2-18 阐述两种季风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风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因此东亚季风最为典型。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高压前
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南北移动是形成季风的另一个原因。
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
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六、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原理: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向北运动,使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直接影响到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旱涝。
正常年份我国夏季的降水由南向北推移,但有时夏季风的强弱、早晚和位置异常会导致我国夏季降水的异常。
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温干燥。
课堂作业:演示并说明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课后作业:查找资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98 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于2006 年获全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