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是指用于确认药品分析方法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规范化指南。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药品分析方法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可靠性,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般性的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1.准确性(Accuracy):方法应能够提供与真实值或已知标准接近的结果。
验证过程通常涉及对已知浓度样品的测试,以评估方法的测量准确度。
2.精密度(Precision):方法应在重复测试中产生一致的结果。
通过进行重复性测试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这有助于确定方法在变异性方面的表现。
3.线性度(Linearity):方法应能够准确测量不同浓度范围内的样品,并且结果应该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验证线性通常通过测试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来进行。
4.灵敏度(Sensitivity):方法应能够检测到样品中非常小的变化,并产生可靠的测量结果。
灵敏度验证包括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的评估。
5.特异性(Specificity):方法应能够准确地识别和量化目标化合物,而不受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的影响。
这通常通过特异性测试来确认。
6.稳定性(Stability):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应保持稳定,不会因为时间、环境变化或存储条件的变化而失效。
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可以确保其长期可靠性。
7.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重复性指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同一设备和条件下重复测试的结果一致性;再现性指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者、不同设备和条件下重复测试的结果一致性。
这些是验证方法可靠性和可复制性的重要指标。
8.系统性误差(Systematic Errors)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s):确保方法验证过程中能够识别和控制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随机误差,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这些原则构成了验证药品分析方法的基本指导,有助于确保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精确性和适用性,并且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步骤。
方法学验证 指导原则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方法学验证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的有效性。
在进行方法学验证时,有一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有效的实验和研究。
首先,方法学验证要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指的是依赖于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客观性强调研究结果应该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主观观点或偏见。
因此,在进行方法学验证时,我们应该根据科学原则来设计实验,采集可靠的数据,并进行客观的分析。
其次,方法学验证要具备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重复性指的是其他研究者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条件来重复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验证性指的是研究设计和结果能够被其他人验证和确认。
为了实现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我们应该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条件,确保实验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并且公开发布实验结果和数据,以供其他人分析和验证。
第三,方法学验证要具备统计分析和推论的能力。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并对结果进行量化和解释。
推论则可以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的情况,例如从一组受试者中推断整个人群的反应。
在进行方法学验证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合理的推论和解释。
第四,方法学验证要具备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可控性指的是我们能够控制实验条件,以排除其他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
可操作性指的是我们能够实际操作和实施研究设计,以获得所需的数据和结果。
为了实现可控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应该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可能的干扰因素,并在实施实验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最后,方法学验证要具备实用性和可应用性。
实用性指的是研究结果应该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新的见解。
可应用性指的是研究设计和结果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或情境中。
在进行方法学验证时,我们应该关注研究的实用性,确保研究结果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领域进行对比和验证。
总之,方法学验证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需要遵循一些指导原则来设计有效的实验和研究。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物质量稳定可靠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恢复度、线性度、特异性等指标,确保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或者指标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从方法验证的目的、步骤、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常见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方法验证的目的和步骤1.目的:确保分析方法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可靠稳定,可用于药物批次的检验。
2.步骤:(1)方法开发: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2)方法优化:对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包括调整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内标物质等。
(3)方法准确性验证:重复测定样品,评估准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方法精密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样品,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5)方法线性度验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评估方法的线性关系。
(6)方法特异性验证: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
(7)方法稳定性验证: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反应时间、温度等。
(8)方法恢复度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评估方法的回收率。
1.确保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应具有良好的回归方程和拟合度,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测定值的范围。
2.确保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反复测定样品确定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并确保结果的重复性。
3.确保方法的恢复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药物样品中,测定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恢复度。
4.确保方法的线性度: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并通过相关系数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5.确保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测定样品的含量,并检查方法对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确保方法对药物成分的特异性。
6.确保方法的稳定性:通过评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确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7.验证结果的报告和文档:方法验证应记录在正式的报告和关联文档中,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准确度
在规定范围内,制备 3 个不同浓度的试样,各测定 3次,报告已知 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精密度
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时,取样测定次数应至少 6次。 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重复性测定可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 9 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线性: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量) 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 准确度: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有 时也称真实度。
精密度: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质供试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 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检测限: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
一、方法验证的概念
一般原则
每个检测项目采用的分析方法,均 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1
2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测项目的 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 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 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3
鉴别
专属性
专属性
杂质定量
准确度 定量限
一、方法验证的概念
名词定义
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能存在下,采用的分 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
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经试 验,应说明小的变动(如流速、PH)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 以确保方法有效。
系统适用性
对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在进行方法验证时,有必要将分析设备、电子 仪器与实验操作、测试样品等一起当作完整的系统进行评估。 所有色谱方法均应进行该指标验证,并将系统适用性作为分析方法的 组成部分。
方法学验证 指导原则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1. 确定验证的目标和标准:首先应该明确要验证的目标和标准,以便能够得出明确的结论。
2. 确定验证的方法和实验设计:根据要验证的对象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实验设计,以确保验证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确定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应该与验证对象和标准相符,并且要保证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控制变量和误差:在验证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可能产生误差的变量,并且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
5. 多次重复验证:重复验证是确保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验证结果需要在多次实验中得到确认才能够被认为是有效和可靠的。
6. 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公开实验数据和实验方法,以便其他人可以进行复现和验证。
7. 确保验证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验证过程应该公开和透明,并且应该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和规范,确保验证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8. 结合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验证过程中应该结合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注意避免主观性因素的影响,以便得到客观和准确的结论。
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是为了确保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原则和指导。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是指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以下是关于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详细介绍。
1.验证目标:明确验证的目标,即要验证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和目标物质的含量范围。
验证的目标应明确具体,包括检测的目标物质、所用的定量方法和样品类型等。
2.实验设计:合理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验证实验应采用相关的生物样品,并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
实验设计应包括重复次数的确定、正负对照样品的设置和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
3.准确性: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性。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已知浓度样品进行分析,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评估指标可包括回收率、偏差等指标。
4.精密度:验证方法的精密度是指同一样品在重复测量条件下,方法重复性的可靠性。
通过测量同一样品的重复测量值,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评估指标可包括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等指标。
5.灵敏度:验证方法的灵敏度是指方法对目标物质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过测量不同浓度样品的分析信号,评估方法的灵敏度。
评估指标可包括最低检测限、定量限等指标。
6.选择性:验证方法的选择性是指方法对其他干扰物质的响应能力。
通过测量其他相关物质的干扰试验,评估方法的选择性。
评估指标可包括干扰物质的峰检出率、峰分离度等指标。
7.稳定性:验证方法的稳定性是指方法在规定条件下的变化范围。
通过存储试样的时效试验、方法的变更试验等,评估方法的稳定性。
评估指标可包括试样的峰面积或峰高百分含量的变化程度。
8.结果分析:根据验证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根据评估指标的要求,判断方法是否满足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要求。
结果分析应包括合理的统计方法和结果显示方式。
滴定方法学验证的指导原则
滴定方法学验证的指导原则
1. 准确性,滴定方法学验证需要确保滴定结果与样品中目标成
分的浓度准确相符。
为了保证准确性,需要使用适当的标准溶液进
行校准,并检查滴定试剂的纯度和稳定性。
2. 精密度,滴定方法学验证需要评估滴定结果的精密度,即在
重复条件下进行滴定,结果应该具有较小的变异性。
这可以通过重
复测定同一样品或者使用不同分析人员进行验证来评估。
3. 灵敏度,滴定方法学验证还需要评估滴定方法对目标成分浓
度变化的灵敏度。
这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来确定滴定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4. 特异性,滴定方法学验证需要确认滴定方法对目标成分的特
异性,即滴定试剂只与目标成分发生反应,而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
这可以通过添加干扰物质来进行干扰研究,以确定滴定方法的特异性。
5. 可靠性,滴定方法学验证需要确保滴定结果的可靠性,即在
不同时间和条件下进行滴定应该得到一致的结果。
这可以通过进行
重复性实验和验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来评估。
总之,滴定方法学验证的指导原则是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滴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实验原则:(1)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步骤正确并满足测定目的。
(2)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3)定义实验规模,即所需实验样本的数量和重复次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2.验证原则:(1)验证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生物活性效价指标进行优化,比如细胞毒性、抗菌活性、细胞增殖活性等。
(2)验证方法应包括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
(3)验证方法应与已验证方法进行比较,以确保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验证方法的结果应可重复,以便其他实验室或研究人员能够再现实验结果。
3.数据分析原则:(1)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以确定实验结果的显著性。
(2)应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软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对于重复测定数据,应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绘制误差线图,以展示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4)对于不同样品之间的比较,应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4.结果解释原则:(1)结果应清晰地呈现于报告中,包括数据表、图表等。
(2)结果应与先前的验证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结果应与已确定的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效价。
(4)结果应进行合理的解释,尽量避免过度解释或夸大结果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涉及实验设计、验证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实验,可以确保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国药典2020年版 9101 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和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鉴别试验、杂质检查(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包括特性参数和含量/效价测定,其中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验证的指标有: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
在分析方法中,须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
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中,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情况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表1检验项目和验证指标项目内容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测定-特性参数-含量或效价测定定量限度专属性②++++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①-+①检测限(LOD)--③+-定量限(LOQ)-+--线性-+-+范围-+-+耐用性++++ 1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要验证中间精密度;2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3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方法学验证内容如下:一、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杂质检査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一种或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范文(通用多篇)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范文(通用多篇)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4篇第一篇: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溶剂残留检查多采用气相色谱法。
一般认为残留溶剂测定属限度检查,按相关指导原则只需提供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及进样精密度等方法学研究资料,故未进行线性、准确度和耐用性方面研究。
残留量检查究竟是属于定量还是限度检查的范畴,《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未明确规定。
考虑到药物合成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数量等的不同,残留溶剂研究需要进行的程度、目标也可能不同,对方法学的要求也可能随之不同。
当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规定限度时,通常按限度检查要求,无需得出准确含量;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规定限度(尤其当检测结果为限度边缘时),或需残留溶剂量进行含量纯度折算时,需按定量检查要求进行方法学研究。
一、系统适用性试验取对照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柱效:以被测物的色谱峰计,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二、专属性1、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
取各种残留溶剂对照品溶液,分别单独进样,记录色谱图。
取混合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2、排除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的干扰。
①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
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②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
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量。
③应注意固体制剂的晶型原料药含量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④应使用外标标准物质ai2o3对仪器及数据进行校正。
方法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定置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采用DSC定量分析的晶型物质一般应具有不同的熔融吸热峰值,且晶型样品质量与吸热量呈正比关系。
(a)晶型原料药分析:精密称量不同质量晶型样品,建立质量与热量的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样品的晶型含量。
(b)混晶原料药分析:当不同晶型含量与热焓呈正比关系,采用精密称量配制不同晶型含量的混晶样品,建立晶型含量与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混晶样品中的晶型含量。
(c)方法说明:①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定量分析。
②对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大的混晶原料供试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宽;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小的混晶样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窄。
③有时DSC法仅能作为限量检测方法。
方法4红外光谱(IR)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采用IR法可以对晶型原料药或固体制剂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为相对峰强度法。
晶型特征峰选取原则:①分别选取2种晶型特有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作为特征峰。
②2种晶型的特征峰应独立而不受对方干扰。
③特征峰强度应与晶型成分含量呈对应线性关系。
对压力可致晶型状态发生转变的晶型原料供试品,制样时应避免压片法。
(a)晶型原料药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2 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匕与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V1与4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
通过配制一系列不同晶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混晶样品的晶型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晶型原料药特征吸收峰位置h与空白辅料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八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通过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质量晶型原料与空白辅料比例混合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原料药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简介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是欧洲药典委员会制定的一套用于验证药品质量的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药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等方面,以便读者对其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背景随着现代医学和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药品有效性和稳定性,各国纷纷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就是其中之一。
目的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旨在提供一套统一而标准化的方法来验证各种类型的药物。
这些验证方法可以确保生产商能够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并使监管机构能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主要内容1. 方法选择和开发在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首要任务是选择和开发适合的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应该能够准确、可靠地评估药品的质量特性。
2. 方法验证一旦选择和开发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就需要对其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是通过实验来证明所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3. 方法转移当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决定采用某种特定的分析方法时,他们需要将该方法从一个实验室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
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原则。
4. 方法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会出现新的分析方法或对现有分析方法进行改进。
因此,欧洲药典委员会会定期审查和更新已有的验证指导原则。
应用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和相关领域。
这些指导原则被用于评估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
遵循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制药企业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合规。
这些指导原则也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药品贸易和技术交流。
结论欧洲药典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是欧洲药典委员会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方法。
这些原则对于制药企业和监管机构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验证和转移合适的分析方法,制药企业可以确保其产品符合规定标准。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皇家药院译摘要: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都会引起一定的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反应,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人体内,抗药抗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
但是对于某些治疗性蛋白质,抗药抗体反应能引起各种临床的不良反应,包括温和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
临床前研究表明,抗药抗体能对药物暴露、药物毒性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等造成影响。
因此治疗性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引起了临床医生、药企及监管机构的注意。
为了评估生物药物分子的免疫原性,以及将实验结果与临床事件联系起来,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很有必要开发可靠的能够有效评估抗药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
这里方法学验证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方法学验证是药物上市申请必不可少的。
现行的监管文件对于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相当有限,特别是缺乏有关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
因此,本文对抗药抗体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科学的建议。
在现有的关于生物分析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性能验证。
笔者建议采用实验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这些建议被视为最佳的例子,旨在促进整个医药行业形成一个更加统一的抗体检测方法。
1.简介:生物制药产品包括氨基酸聚合物、碳水化合物或核酸,一般通过人细胞系、哺乳动物细胞或细菌进行表达,比常规的小分子药物更大(一般大于1~3KD)。
由于以上特性,生物制药产品引起免疫反应的潜力更大。
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与产品的内在因素(种属特异性表位、外源性、糖基化程度、聚合或变性程度、杂质和制剂)、外在因素(给药途径、慢性或急性给药、药代动力学及内源性当量)、患者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和替代疗法)相关。
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过敏、自身免疫和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药物中和、生物分布异常和药物清除率增强等均可能会使药物的的疗效发生改变)。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完整版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中国药典》2022年版第四部-稳定性试验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22年版第四部-稳定性试验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22年版9000指导原则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物或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物或1批制剂进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
(2)原料药物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
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000粒。
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
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査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人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物,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物原料药物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 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
•精密度: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 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 示。
1、建立药品质量标准; 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 3、制剂的组分变更; 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
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分析方法验证的项目
鉴别试验,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溶出量等测试方法。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 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 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 以补充 ,以获得对待测物质所需的分离能力。
范围: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 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 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
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 程度,为把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 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
分析方法学验证CDE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学验证CDE指导原则一、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泄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种或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2.含量测泄和杂质测圮采用的色谱法和英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任杂质对照品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怎,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左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庄结果。
对于杂质检查,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左量的杂质,考察杂质之间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列一个经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
也可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强制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对含量测定和杂质测龙的影响。
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二、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弗I内试验。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左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在规左范围内, 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6份样品的测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汁至到少3种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至少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立,用至少9份样品的测左结果进行评价,且浓度的设左应考虑样品的浓度范用。
两种方法的选压应考虑分析的目的和样品的浓度范囤。
1.化学药含量测泄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所测立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第一个方法测泄的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1.可重复性原则:研究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科学研究人员应能够根据研究者提供的详细信息和原始数据来复制研究结果。
这可以通过提供准确的实验步骤、方法细节以及原始数据的共享来实现。
2.控制变量原则:在研究中,应尽力控制除了研究变量外的其他变量,以免干扰结果的解释。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因果关系。
3.随机分配原则:实验中,研究参与者应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中。
这种随机分配可以减少潜在的偏见和干扰因素,并更好地得出结论。
4.多重确认原则:在研究中,不仅仅应通过一种方法或实验来证明或推翻一些假设,而是应使用多个独立和互补的方法来进行确认。
这可以解决一个结果的偶然性或主观判断的问题,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5.样本代表性原则:研究中的样本应能够代表研究所要解决的目标群体或总体。
因此,研究参与者的选择应尽量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以便得出更普遍适用的结论。
6.测量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则:研究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靠性指测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效性指测量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这些特性可以通过测试再测和收集多个独立数据来进行评估。
7.假设检验原则:研究中应提出明确的假设,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测试这些假设。
假设检验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确定研究结果是否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并对原假设是否存在进行推理。
8.透明度和伦理原则:研究过程应公开透明,并遵守科学伦理准则。
这包括明确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数据收集过程,以及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确保保密性和获得知情同意等。
9.综合性和复杂性原则:科学研究应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即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和理论来解决复杂问题。
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合作以及建立理论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手段来实现。
10.研究逐步进行原则:研究应该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通过根据前一阶段的结果做出调整和进一步的研究设计。
这样可以确保研究的连贯性和可追溯性,并避免出现无效的结果或不必要的研究工作。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将报告进行存档,以便日后查阅和参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02
格式规范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报告, 确保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结论
根据验证结果和方法学评价,得出 结论并提出建议。
04
报告审核与批准
审核
由专业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完整、准确、规范。
批准
经过审核后,由相关部门或负责人批准报告,使其成为正式的分析 方法验证报告。
检测限和定量限
评估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以确定方法的灵敏 度和准确性。
精密度和准确度
通过实验数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保 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验证过程
1 2
实验设计
根据验证目的和方法选择,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数据收集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详细的数据。
3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各项参数指标。
验证结果评价
评价标准
依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结论
根据验证结果,得出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结论,并给出建议或改进措施。
03 验证流程与操作
验证备
确定验证方案
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要求,制定验 证方案,明确验证目的、范围、 方法、操作步骤等。
准备仪器与试剂
根据验证方案,准备所需的仪器 设备、试剂、标准品等,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性
验证过程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
可重复性
验证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以确保分析方法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围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围之;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可采用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标准曲线斜比值进行比较获得;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可将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算获得。
5.数据要求在规定围,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样品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种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份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对于化学药品,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 1左右,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2 : 1, 1 : 1 ,0.8 : 1左右,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置信度一般为95% )。
对于中药,一般中间浓度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 1 : 1左右,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5: 1,1 : 1,0.5 : 1左右,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 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或置信区间。
对于校正因子,应报告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和RSD% 。
在基质复杂、组分含量低于0.01% 及多成分等分析中,回收率限度可适当放宽。
二、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
1.重复性在规定围,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种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份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采用9份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化学药,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 1 : 1左右,建议髙、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2 : 1,1 : 1,0.8 : 1左右,对于中药,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 1左右,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 1.5 : 1, 1 : 1,0.5 : 1 左右。
2.中间精密度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如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仪器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3.重现性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通过不同实验室检验获得重现性结果。
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
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样品质量的一致性及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对该一致性的影响,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4.数据要求均应报告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
在基质复杂、含量低于0.01%及多成分等分析中,精密度接受围可适当放宽。
三、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存在下,采用的析方法能正确测定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
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采用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各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在杂质对照品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
对于杂质检查,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各成分包括杂质之间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
也可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等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对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的影响。
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四、检测限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査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
检测限仅作为限度试验指标和定性鉴别的依据,没有定量意义。
常用的方法如下。
1.直观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2.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巳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被测物质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以信噪比为3 :1或 2 : 1 时相应浓度或注人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3.数据要求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检测限数据须用含量相近的样品进行验证。
应附测定图谱,说明试验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定量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对微量或痕量药物分析、定量测定药物杂质和降解产物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
常用的方法如下。
1.直观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或量。
2.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定量的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以信噪比为10 :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3.数据要求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定量限数据须用含量相近的样品进行验证。
应附测定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定量限结果,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数据。
六、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围,测定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呈比例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围测定线性关系。
可用同一对照品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制备一系列对照品溶液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 份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对被测物的浓度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或者可采用描述浓度响应关系的非线性模型。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或其他数学模型)。
七、围围系指分析方法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要求时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其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围一般为测定浓度的80%〜120% ;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査,围一般为测定浓度的70%〜130%,特殊剂型,如气雾剂和喷雾剂,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围一般为限度的±30%,如规定了限度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杂质测定,围应根据初步实际测定数据,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
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进行,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则线性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在中药分析中,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
对于有毒的、具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验证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
校正因子测定时,围一般应根据其应用对象的测定围确定。
八、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所建立的方法用于日常检验提供依据。
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
如果测定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并注明可以接受变动的围,可以先采用均匀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单因素分析等确定变动围。
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PH值、不同品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
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品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载气流速、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经试验,测定条件小的变动应能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