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后商业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后商业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转折,对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推行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农村的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的设立等,这使得商业活动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
私营企业的兴起和市场的开放,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此时,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贸关系。
外资的引进和外贸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商业发展,加速了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此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
3. 200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商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
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之一,中国消费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此外,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商业发展还涉及到其他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方面,如股市的兴起、各类商业展览会的增加、零售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等。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发展经历了从封闭向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商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一)什么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乡镇企业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种类型的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二)韩建集团的发展历史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资质特级大型建筑企业,始创于1978年10月。
田雄和众多乡亲靠瓦刀起家,使韩建集团由十几人的小施工队成长为资产数十亿元的建筑集团;让远近闻名的“寒心河”变成了如今的京郊首富村。
抚今追昔,这个村庄的发展历程无处不闪耀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光辉;无处不奏响着韩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雄及父老乡亲们谱写的科学发展,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的华彩乐章。
对于韩建集团的创办历史,董事长田雄回忆道:“记得有一天我和同村的田兴在田里拔草,那时候还是生产队。
休息的时候我曾跟田兴说“这庄稼活真够呛,拔草虽然大人小孩都能干,可拔不了一小时,就蹲不是,站不是。
弯着腰拔,半天下来腰酸腿疼。
麦秋,人们要一镰刀一镰刀的割麦子,大秋要用小八镐招棒子秸,这都是要力气的累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10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年~1984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产生的“推力”为主要动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 245.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3%,吸收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达5 208万人,占全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30.1%;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民自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诞生了一大批以浙江龙港镇等为代表的明星小城镇。
②1984年~1992年。
该时期的城镇化以城市改革产生的“拉力”为主要动力;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推动诞生了以福建晋江、湖北沙市、广东顺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城市,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1985年~199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4.5%提高到了34.3%,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由8 359万人增加至1.3亿人,所占就业比重由16.8%上升到19.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继1980年首批4个经济特区后,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划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将海南全省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沿海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③1992年~2003年。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以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为主要动力;房地产与土地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全国普遍设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陈 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中国乡镇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2003) 注:除职工人数外,表中的各项指标都是以 1978 年为基年(价格指数为 1)计算出来的。
作者简介:于立(1956-),男,辽宁锦州人,东北财经大学 MBA 学院院长、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姜春海和李姝系东北财经大学产 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于左和孟韬参与了本文的讨论研究。 ① “社队企业”是指农村“人民公社”及其所属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兴办的、以直接服务 本社区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小型集体企业。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解释,参见注释 4。 ② 关于乡镇企业的具体定义,我们将在下文中给出并加以解释。
1995 4093.97 16403.39 1513.18 3492.79 12861 68065 24.9 43.3 18.9
2000 7662.53 25237.64 2502.65 5822.57 12820 72085 30.4 42.9 17.8
2002 9333.14 29509.51 3332.39 7759.97 13288 74432 31.6 42.9 17.9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Research Academy of Economic & Social Development
发展研究参考
2004 年第 8 期(总第 10 期)
2004 年 4 月 22 日
● 于 立 姜春海 李 姝:
中国乡镇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乡镇企业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对此学者们 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分析和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性质与 组织形式的角度,对中国乡镇企业的产生、发展和趋势给予了新 的分析评价。
农业合作化历史回顾
农业合作化历史回顾
农业合作化是指将农业生产中的个体经营者组织起来,在规模、
技术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
第一步:农村改革试点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82年,
中央开始在农村地区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试点范围逐渐扩大。
此时,我国的农村生产有了一定的组织化程度,但农田规模依然小,
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第二步:农村经济组织的崩溃
1984年开始,中国的农业合作社经历了组织涣散,自然灾害和盲目扩大规模的发展困境。
农村经济组织的崩溃或放弃呈现出一种局面,在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个体生产者和企业。
第三步:乡镇企业和大规模集体化经营
1985年,中央对农业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明确了集体经营和大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所需要的。
1988年,提出了实施“乡镇企业”政策,开始推进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步:新型农村合作社
2007年,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型农村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组织,需符合法律、政策等条件,并完成工商登记手续,从事农、林、牧、渔、副业等业务的民间非营
利法人组织。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过程中,我国
的农业合作化发展经历了艰辛,但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农业合作化的
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保障,并对保
障农民生活、促进乡村振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而新型农村合作
社的发展,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变化中国乡镇企业原义较广,所有成立于农村地区、由农民投资和组建的企业都包括在这个范畴里,即乡、镇、村的集体企业,农民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把乡镇企业定义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我们在本书中所研究的乡镇企业则是广义的乡镇企业,并不局限于上述官方定义。
乡镇企业源于中国因经济不发达而形成的城市与农村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农村人口在长期政策规定下的身份限制和不流动性,使得在农村中自发生长起来的企业与其他形态企业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员构成、社会地位、发展轨迹和运作方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群体。
乡镇企业的兴起出现在中国经济改革后。
在农村经营组织逐步放松管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成群地涌现出来,并且快速地成长壮大,成为促使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体和中国近几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轨迹看,乡镇企业已经成为突破原有二元经济结构、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转化因素和动力源泉,它们的发展变化在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中国农村中的非农产业早已存在,但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并且上升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改革后出现的事物。
乡镇企业在其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社队企业恢复与发展、乡镇企业高速增长、调整与波折、再一轮高速增长以及变动整合与提升等几个发展阶段。
1. 社队企业恢复与发展(1978--1983年)。
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地区启动,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日益庞大的待业群体。
为了吸收消化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在60年代初因国内经济困难被取消的社队企业,经过“文化革命”中作为补充城市生产能力的不足逐步恢复后,又在改革后农村就业压力下进一步得到扩张,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中国70年企业扶贫历程回顾及其启示
新中国70年企业扶贫历程回顾及其启示作者:李先军黄速建来源:《改革》2019年第07期内容提要: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恢复的进程中自然地改善了民众的贫困状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扶贫方式,且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为开端,以当前日益活跃的农村农民创业为趋势,在企业主动性行为和政策引导下,企业以多元化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要客观地认识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企业扶贫提供支持;强化企业扶贫工作重点,突出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
关键词:企业扶贫;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126.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7-0016-11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在基础设施、资金、人才、技术、知识、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劣势,企业与农村的发展是一种割裂的关系,企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长期以来不为学者们所重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袤的中国大地孕育了极具适应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它们在提供就业、促进增长、贡献税收、推动创新、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使得“中国的工业化显著有别于世界各国的特点之一就是农村工业化”[1]。
企业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为贫困民众增加收入、供给资金、转变观念和获取市场优势等发挥了巨大作用[2]。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到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集体性质的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再到农民工进城获取传统农村所无法提供的“工资性收入”,农业产业化背景下龙头企业发展对农村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以及进入新时代后的农村农民创业,都体现了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变化[3],反映了农村特殊土壤环境下企业发展与演化的历史现实。
我国农村的三次历史性变革—人民公社、家庭承包、乡镇企业、城镇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藏乡镇企业发展历程回顾
经济研究导刊
E ONOMI S C C RE EAR CH I E GU D
No 1 20 9 .2. 0 Se i}No5 ra .O
总第 5 O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藏乡 镇企业发展历程回 顾
李 爱 琴
( 西藏 民族学院 财经学 院, 陕西 咸阳 7 28 ) 10 2 摘 要: 西藏和平解放初 期, 刚脱胎 于封建农奴 社会 的农村产业部 门主要是农业 ,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 商
载体 。 自治 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针 对西藏 以农牧业为主 , 农牧 业人 口占 8 %以上 的特殊 区情 , 0 制定 r许多有利于发展社 队 企业 和家庭副业的方针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 , 西 藏社 队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出现 了以简单 手丁业劳 动为基 础, 以家庭劳动为基本特点的个体企业 。个别农村 社区的农 牧 民为 了扩大经营 ,在其共 同利益 的基础上合伙投入资金 、 劳力 、 劳动资料 , 开始走 L联 合经营之路。到 17 9 9年 , 全区社 队企业收入 2 1 9万元 , 7. 2 农牧民每人平均从社队企业 收入 巾
业 服务业儆 少。中央根据西藏落后 的经济状况 和单一的经
济 成分 。 16 年 4月 的《 于 91 中共中央关 于西藏 工作方 针 的 指 示》 提出 :集 中力量 发展农业 、 “ 大力 发展牧业 、 同时发展
商业和为农 、 服务的手工业” 牧 的政 策措 施 。 西 藏 工 委 和 自
人 民政府 决定 对“ 民公 社 的社 ( ) 人 队 企业 , 继续 免 征工商 税 。 这些政策的实施 , ” 有力推动 了非农业的发展。 许多县 、 社 从 当地实际出发 , 开办 了种植场 、 养殖场 、 运输 队 、 建筑队 , 还
中 国历年GDP数据1978-2017-1984中 国gdp
中国历年GDP数据1978-2017-1984中国gdp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踏上了快速发展的征程。
这几十年间,中国的 GDP 数据见证了这个国家从相对贫困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
1978 年,中国 GDP 总量为 36787 亿元。
在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但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到了 1984 年,中国 GDP 总量达到 72785 亿元。
这期间,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试点,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在这几年中,中国的工业发展逐渐加速,一些传统工业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崭露头角。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 1978 年到 2017 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这期间,中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
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积极吸引外资,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加强了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
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速公路、铁路的里程不断增加,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通信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从过去的温饱型消费逐渐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变,汽车、住房等大件商品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一、引言农村乡镇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乡镇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了解其发展历程,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推动农村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乡镇企业开始起步,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渔业等传统产业。
此时,乡镇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
2、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农村乡镇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
这一阶段,乡镇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改善。
3、转型升级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村乡镇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挑战。
为此,乡镇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提升。
三、未来发展方向1、绿色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约束,农村乡镇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推广绿色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2、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应加快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集群化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品牌化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
5、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实现全球化发展。
四、结论农村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未来,农村乡镇企业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坚持绿色发展、智能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展望
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展望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回顾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通常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经济运行体制,以及经济建设思想的制约和影响。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质量经常不一样。
根据我国的国情,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一)改革开放之前30年(1949~1978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国家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经过三年的恢复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8%,到1952年增长为343亿元,新中国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
但此时的中国,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
为了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国家手中来有计划地推行工业化,我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952年至1978年,我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统计资料表明,这一时期GDP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24.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15%。
一、二、三产业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3%、10.1%和5.9%。
然而,由于这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决策失误和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纷争,导致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并且由于片面追求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实行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效率低下。
1952~1978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0.32%,对总产出增长贡献的份额为-5.3%①。
1958~1965年、1966~197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30.15%、7.15%。
1978年以前,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仅为0.16%。
而1953~195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7%②。
工业部门按净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957~1978年平均增长3.4%。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村镇建设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体制改革,从农村税费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 乡镇 距 日趋拉大。
() 1 3 2 世纪初至今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阶段 ( 0 3 2 0 年 ~) 。进入 2 世 纪以后,在我 国宏观经济社会总体较 1 改革开放 的进程,尤其是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模式、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和农民生 好较快发展的同时,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发
企业兴起到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革。伴随着
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个发展阶段:
展到一个艰难爬升的阶段,“ 三农问题”严峻的基本状态 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 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党的十
纵观改革开放后村镇建设所走过 的历程,大致可分为 没有改变,农业发展基础脆弱的外部环境没有改变,城 () 1 改革开放后到 1 9 9 0年代初期的农村建设恢复和 六大 以来党 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 学决策, 出台了一 繁荣发展阶段 ( 9 8年 ~1 9 17 9 1年) ,依据这一阶段农村 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推动我国经 济社会 向城 乡统筹 建设的特点,又可分为农房建设时期 (9 8年 ~ 9 5年) 协调发展的道路迈进,农村建设事业进入到扎实稳步推 17 18 和村镇建设时期 (9 6年 ~ 9 1年) 18 19 。在农房建设时期, 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的
一
时期,小城镇简单套用城市管理模式,对农村的集聚作 地位和作 用不断提升。⑤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有
用相对下降;城市发展带动 了部分发达地区农村的发展, 所加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⑥村庄整治成效显著,人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回顾及趋势展望
理论视野总第245期27农村经营管理2023.7集体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体现的是“统”的职能,是实现“统分结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历史进程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合作化的浪潮,也曾在低谷徘徊,在不同阶段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进入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农村集体经济将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梳理回顾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集体经济早期的发展过程农村集体经济正式缘起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合作化运动,因此,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设置成员股以这个时间段为起始点。
从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之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基本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格局,生产资料归生产(大)队以及人民公社所有。
但是由于当时工农业存在巨大的剪刀差,农业和农村几乎难以形成积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明确了“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体制。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集体经济是主流,生产也以农业为主,个体生产限于自留地的范畴,则在“大包干”之后,农户的个体经营成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主旋律,尽管土地属于村组集体,但是随着土地承包权日益完善,集体经济淡化,“统分结合”中的“分”凸显。
包干到户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但也需要认识到,在分田到户之后,“统分结合”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实现,根本原因在于基层组织权利和职能界定不清楚。
值得关注的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农村集体开始充分利用自身在劳动力、土地方面的优势,借着价格放开的东风,开办企业寻求市场盈利机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
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
这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洋“五小”(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其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历史回顾
于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集体所有制和与其密切相关的 户 籍制度 ,以及 中国城市 与农 村相分离 的二元经 济结
构 。 因此 乡镇企 业与其他 形态企 业相 比具有 明显 不 同
的成 员构成、社会地位 发展轨迹和运作方式 ,成为 种 具有独 特性 质 的经济 组织 和社会 群体
企业 的组织形 式主要是 根据资 本要素 的契约形 式 来划分 的。但 在实 际工 作 中. 习惯于 对 乡镇企 业按 所 有制进 行分类 随着 经济 体 制改革 的深八和 发展 ,这 种分 类方法 越来越失 去应 用价值 农业部 19年发 布 4 9 的 《 关于 乡镇企 业 建立现代 企业 制度的意见 》提 出 : “ 照市场经 济的要 求 ,现代 企业 的组织形 式应按 财 按
减少到1 4 6 万个 ,年均减少2 4 3 4 %;企 业职工人数从
类型
I
Ⅱ
Ⅲ
I
1
2 3 4
企组形 业织式
个 体独资 企业
台伙企业 股份台作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 司
业主 1 制
甲l 型
一
22万 人增加 到33 万 人 ,年均增长 率 为2 7%。 87 25 5
图1 简单 地描 述 出了这五个 阶 段 中国 乡镇 企 业各项 经 关于 制订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第 七 个 五年 计 划 的建 发展 乡镇 企业 是振兴我 国农村经济 的必 济 指标 的增 长 变化情 况 从图 1 以看出 :除 了第3 议 》指 出 : “ 可 鼓 阶段 到第4 阶段 企 业个数 年均 增长 率和 企业 职工人 数 由 之路 ” ,要 积 极地 “ 励 农 民兴 办 乡镇 企 业” ; 年均增长 率变化 不大 以外 ,其 它各项 经济指标 在各个 18年 国家开始实施 “ 火计划 ” ;18年 国家开始 6 9 星 7 9 阶段 变化 的幅度 都很 大 建立 乡镇企业实验 区……这一 系列政策措施 都直接 改 善 了乡镇企业发 展的政 策环境 , 乡镇企业进 人 了高 速
乡镇企业的崛起及发展历程
作者: 闫海涛;杜秀娟
作者机构: 鞍山市教育局,辽宁鞍山114005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64-77页
主题词: 乡镇企业;崛起;发展历程
摘要: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核心力量,是在独特的条件下产生、发展的,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历史道路。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它以自己全新的姿态和面貌,独特的发展道路,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第一章: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这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其中包括乡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取消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建立起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建立了乡镇企业。
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也实施了城市经济改革,出台了福利分房、集体发展住房制度,实行外贸自主经营和经济特区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口。
第二章:改革开放中期改革开放中期,特别是1990年代后期,中国逐步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实行了“加强财政、金融、信用、税收、银行、实业、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
同时,改革开放中期也实施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和环保等方面的改革,依靠技术和人才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改革开放后期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从过去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体制的建设和改革,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第四章:未来展望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开放,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增强与世界经济的互动。
同时,中国将继续实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在社会领域,中国将加强全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和教育培养人才,实现人口素质的提升,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同样地,中国也将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有力的贡献。
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过程
澄江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历程(1977年——1992年)审稿:撰写:靳宾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澄江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历程(1977年——1992年)第一章乡镇企业概述乡镇企业是一个特殊的名称、特殊的现象、特殊的群体。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叫社队企业,即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澄江县的社队企业发展起步于1979年,历届县委、政府非常重视乡镇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始终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各种联营企业、合伙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根据新的情况,1984年党中央4号文件把社队企业改叫乡镇企业,它包括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合伙)办、户(个体私营)办四个轮子。
乡镇企业从实际上讲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概念。
从所有制形式上看,它包括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合伙)办、户(个体私营)办、股份合作制办、中外合资、合作办等多种形式;从产业分布上看,它从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以及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等一、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企业的组织形式上看,它既有公司制、也有合伙制,更多的是个人独资;从企业的规模上看,既有大型企业,但大部分是中型和小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
乡镇企业从综合性上可以概括为“四多”,即多轮驱动、多轨运动、多元投资、多业并举。
1992年,全县乡镇企业达3440个,比1989年的1662个增加1778个,增长107%;从业人数11878人,增加2574人,增长27.7%,固定资产6839万元,增加6569万元,增长24.3倍;总收入10473万元,增加5316万元,增长103%;工业产值655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1%,比1989年增加3682万元,增长128%;上缴税收365万元,增加262万元,增长39.3%,实现利润712万元,增加422万元,增长146%。
乐见乡镇企业从异军突起到再创辉煌
进 入 2 世 纪 ,乡镇 企 业 被 赋 1
予 了新 的 历 史 使 命 ,成 为 解 决 “ 三
2 0 年 ,我 国 乡镇 企业 完 成增 加值 07
6 O O L ,实 现 利 润 总 额 1 9 0 8O  ̄ 元 6 0 亿 元 ,上 交 国 家 税 金 7 5 亿 元 ,就 业 00 职 工 超 过 1 亿 人 ,农 民 人 均 从 乡 镇 . 5
发 展 乡镇企 业 称 为 “ 一个 重 大战 是
略 ,是 一 个 长 期 的根 本 方针 ”。乡
镇 企 业 解 决 了 人 往 哪 里 去 、钱 从 哪 里 来 的 农 村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问题 。
可 靠保 障 ;六 是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道 路 的 创 业 者 和 全 面 建 设 农 村 小 康 社 会 的 实 践 者 。到
生长 出来 的一 块 产 、供 、销 场 调 节 的 经 济 ,因此 被 学 为 “ 中国市 场 经 济 的萌 芽 ” 国市 场经 济 的 先导 力量 ”。 = 月,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在转 3
乡镇 企 业 在 各 个 发 展 历 史 时 期
名称 的 变化 ,也 可 以说 明 乡镇 企 业
党 的十 一 届三 中全 会 还专
乜 “ 队企 业 要 有 一 个 大 发 社
镇 企 业 促进 了农 村 各种 资源 的优 化
配 置 ,改 变 了 农 村 的 产 业 结 构 和 就
业 结 构 ”。
社 队 企 业 是 在 当 时 高 度 集
十 经 济 体 制 和 人 民 公 社 制 划
有效 途 径 ;四是 出 口创汇 、增 加税 收 的重要 来 源 ;五是 推 动农 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