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之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焦建英;胡志;何成森;杨平;方磊【摘要】通过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历史发展、干预对象、干预技术和对危机类型,以及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评估模型研究与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和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进行对比性分析,从而为中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4(027)003【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作者】焦建英;胡志;何成森;杨平;方磊【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1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流行病、瘟疫的传播,以及地震、火灾、战争等灾害所形成的传染病,给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创伤。
20世纪初,许多心理学家开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心理伤害的人进行研究,探讨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的措施。
我国近年来,也逐渐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工作。
本文参考文献的种类有论文、专著、教材、会议报告等,其中英文文献检索主要利用Pub-Med医学电子数据库和互联网检索,主要检索词条为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Crisis, Crisis Intervention,Review。
中文文献主要以“危机干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心理危机干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为关键词,对CNKI数据库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参考专著主要以《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等专著为主,其目的是了解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状况,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第一章: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或心理压力时,产生严重困扰或无法应对的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可能由各种原因引发,如重大生活转变、突发事件、人际冲突等。
本手册将为读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以帮助其有效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状态。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心理危机干预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尊重个体权力和选择权:在干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权力和选择权,不强迫其接受帮助,而是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进行干预。
2. 保护个体隐私和机密:个体在分享心理困扰时,需要保证其隐私和机密性,不将其问题传播给未经授权的人。
3. 聆听和理解:干预者应当倾听并试图理解个体的感受和经历,以建立信任和共情的基础。
4. 维持安全环境:在干预过程中,要确保个体的安全,避免出现进一步危机的情况。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步骤心理危机干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辨认危机信号:了解心理危机的常见信号,如情绪波动、社交隔离、失眠等,以便及早发现个体的困扰。
2. 建立联系:与个体建立联系,表达关心和支持,让其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3. 评估风险:通过谈话和观察,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自杀或自伤的风险。
4. 提供情绪支持: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让个体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心理危机较为严重的个体,建议引导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困扰和恢复心理健康:1. 积极倾听:倾听是干预的关键,要注意用非判断性和非指导性的语言与个体对话,让其自由表达内心感受。
2. 情绪管理:教授个体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以帮助其缓解压力和焦虑。
3. 问题解决:引导个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助其找到应对困境的积极策略。
4.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个体共情并鼓励其表达情感,以促进情感的宣泄和放松。
心理委员危机干预措施
心理委员危机干预措施1. 引言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经常导致他们面临危机和困境。
作为学校中的重要角色,心理委员承担着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心理委员应采取的危机干预措施,以帮助学生在面临困难时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 危机干预的定义危机干预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过程。
在心理健康领域,危机干预主要针对那些面临自杀、自伤、强烈情绪波动等可能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况。
心理委员需要快速识别危机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3. 危机干预具体措施3.1 快速反应在发现学生出现可能的危机迹象时,心理委员应迅速做出反应。
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情况并主动表达支持。
同时,应尽快联系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领导,以组织针对该学生的进一步支持和干预。
3.2 倾听和理解在与学生交流时,心理委员应以倾听和理解的态度对待。
不要急于发表观点或建议,而是耐心聆听学生的诉说。
通过积极倾听,心理委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困惑和需求。
3.3 提供情绪支持当学生面临危机时,情绪通常处于高度紧张和不稳定的状态。
心理委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帮助学生调整情绪。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情感、采用舒缓的语调和姿态、体现关切等方式来提供情绪支持。
3.4 建立安全环境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心理委员需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确保与学生的交流地点隐私性和安全性,以便学生可以放心地分享他们的困扰和烦恼。
此外,心理委员还应尽力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稳定,以稳定学生的情绪。
3.5 寻求专业支持作为心理委员,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
一旦遇到超过自己处理能力的危机,我们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咨询师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干预和支持,确保学生得到适当的帮助。
3.6 持续关注和随访危机干预仅仅是开始,持续关注和随访同样重要。
心理委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持续关注他们的发展和变化。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2015-12-18 心理画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总论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1.灾难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急诊科常见心理危机干预技巧
急诊科常见心理危机干预技巧急诊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一环,常常面临各种紧急情况和心理危机。
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有效的干预技巧,以便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技巧,旨在帮助急诊科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境。
一、有效沟通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技巧是建立有效的沟通。
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与患者建立互信的关系,并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状态。
在进行沟通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倾听和尊重:急诊科人员应倾听患者的故事和感受,并表达出尊重和关怀。
尽量避免打断对方,在合适的时机提问以进一步了解情况。
2. 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医护人员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对于患者的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要用平和、温暖的语气和表情与患者交流,避免刺激性的词语或动作。
3. 探索内心需求:通过深入挖掘,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和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
二、情绪支持在急诊科工作中,患者常常处于恐惧、焦虑和绝望等负面情绪中。
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情绪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情绪支持技巧:1. 表达理解和同情:医护人员可以适时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
例如,可以说:“我可以理解您现在的痛苦,我们会尽力帮助您。
”2. 鼓励情感表达: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释放情绪。
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安全和宽松的环境,让患者敞开心扉。
3. 提供情绪调节技巧:急诊科医护人员可以教导患者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身体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患者在紧张时刻保持冷静和平衡。
三、信息传达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对于急诊科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有效的信息传达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况,并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以下是一些信息传达技巧:1. 清晰简明的语言:确保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来传达医学术语和诊断结果。
避免使用太过专业化的术语,以免患者无法理解。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
2.人格特征
(1)沉着冷静 (2)创造性与灵活性 (3)精力充沛 (4)快速的心理反应
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
3.人生经验 干预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将丰
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 工作,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危机面前表现的 成熟、乐观、坚韧和坚强,有助于他们合 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便更好的帮助 危机受害者。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
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
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
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规范化、制
zhangguiqing
56
5月16日,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数百名受伤灾民乘军用直升机撤离,前 往成都大医院接受救治。这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奋力奔跑往直升机上送两名 受伤儿童。
5月13日,在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灾区,一名北川中学学生在为压在 瓦砾堆中的同学输液,这名同学最终获救。 5月24日,廖波在病床 上手捧鲜花。
焦虑、恐惧、抑郁、愤 怒
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意识障碍 注意力受损 记忆思维想像力减退
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
是由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连续不断地 受到妨碍从而积累起紧张的情绪体验。
蕴怒
发怒
焦虑
抑郁状态
zhangguiqing
39
zhangguiqing
40
卫生部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全文)
卫生部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全文)*导读: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hzh {display: none; }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 理解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就像生活中的小意外,总是在你最没准备的时候出现。
可能是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甚至是一句无心的话,都能把人推向崩溃的边缘。
大家都有过那种感觉,心里像是藏了个小炸弹,一不小心就“嘭”地炸了。
这时候,我们就得学会怎么应对了。
1.1 心理危机的表现危机的表现五花八门,可能有焦虑、抑郁、失眠,甚至是情绪失控。
想象一下,刚刚吃完一碗热腾腾的面,突然被一阵焦虑袭来,心里仿佛冒出了无数个问号,真是“心烦意乱”。
这些表现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让人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像头痛、心慌,甚至想要躲起来不见人。
1.2 面对危机的态度面对心理危机,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记住,遇到问题并不可怕,逃避才是大忌。
就像喝了凉水却被冰了肚子,还是要勇敢面对,及时找出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跟朋友聊聊、倾诉一下,就能让心情好转不少。
别把问题憋在心里,那就像让气球越充越大,最后只会“噗”的一声炸开。
2. 紧急干预技巧当危机来临,我们需要一些“小妙招”来应对。
心理干预可不只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咱们自己也可以做点事情,帮助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2.1 保持冷静首先,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就像在暴风雨中要找到一块稳固的地方,冷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况。
可以试试深呼吸,吸气时心里默念“放松”,呼气时想象把烦恼都吹走。
这个过程就像把心里的“杂草”拔掉,让自己清爽起来。
2.2 倾听与陪伴其次,倾听和陪伴也是关键。
当你发现朋友有心理危机时,别急着给出建议,先耐心听他们诉说。
说不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耳朵”来倾诉心声。
就像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柜子,满满的秘密和烦恼,倾诉就像是把柜子打开,清理出一部分,心里顿时轻松不少。
3. 寻求专业帮助当然,有些情况下,自我干预可能不够,这时候寻求专业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别害怕,心理医生可不是“妖怪”,而是帮助你走出困境的伙伴。
3.1 专业的力量心理咨询师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118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5期总第842期No.5,2021Total of 842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突发性灾害事件在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严重而深远的冲击和影响。
在实践操作中,国内外政府在应急救援的同时,有组织地进行心理干预已经成为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1心理危机干预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急管理理念的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
应急管理作为非常态下的公共治理,也一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
《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中第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而人民从来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特别是在突发性的灾害事故中,人们除了身体物质上会受到损害,也会出现心理危机。
就是指个体或群体突然面临重大生活挫折或公共危机事件时,因为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式去解决而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根据科学统计,灾难事故会形成广泛和长远的心理创伤。
以美国911为例, 事件发生后,超过90%的现场亲历者都有至少一个应激相关的精神症状和其他各种心理问题。
38% 的亲历者有急性应激障碍,14%~15%的亲历者可能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后面简称PTSD,9%有其他焦虑障碍,20%有适应障碍,11%有重性抑郁,12%有居丧反应[1]。
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震后创伤组中度心理问题发生范围是12.50%~65.00%,异常症状发生频率依次为抑郁、人际关系、焦虑等;重度心理问题发生范围是5.00%~27.50%,异常症状发生频率依次是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2],大量人群出现PTSD。
因此应急救援工作不但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应当关怀心理健康,对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救援干预。
危机心理干预是指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和调整其心理活动,从而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发事件或重大压力的情况下,出现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严重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危机发生后,为个体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其缓解压力、恢复稳定的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旨在防止心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减少心理伤害,促进个体的心理康复。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识别心理危机的迹象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首先需要识别个体出现心理危机的迹象。
这些迹象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恐慌、自杀倾向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个体的言行举止是否有变化,是否出现异常行为等。
2. 接触个体并建立信任关系一旦发现个体处于心理危机中,需要及时与其接触,并尽量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任关系。
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 深入了解心理危机的原因和背景在建立起信任关系后,需要深入了解个体心理危机的原因和背景。
只有了解清楚了心理危机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工作。
4. 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在建立起信任关系并了解清楚心理危机的原因后,需要向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这包括倾听个体的诉说、尊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激励。
5. 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个体需要更加专业的心理援助,需要积极寻求相关的心理卫生机构和专业心理援助人员的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1. 尊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需要尊重个体的情感体验,不要轻视其情感和想法。
2. 保护个体隐私在与个体进行沟通和干预时,需要保护个体的隐私,不泄露其个人隐私信息。
3. 不给予负面评价和指责在心理危机干预中,不要给予个体负面评价和指责,这样会加重个体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心理危机的解决。
4. 给予积极的心理激励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需要给予个体积极的心理激励,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 积极寻求专业援助如果个体的心理危机比较严重,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并建议个体接受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公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涉》重点一、心理危机干涉队伍的组建急性期心理危机干涉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活力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
组故意理危机干涉队进行紧迫培训后,可马上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涉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域应实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恳求救助。
非灾区的其余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当踊跃组织后备医疗队,实时培训,随时准备增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营救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修工作。
心理危机干涉医疗队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听从一致的指挥,肩负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涉医疗队应当配队长一名,队员依据灾情配置,比如小孩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
有灾害危机干涉的成员优先当选。
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系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
医疗队起码两人,尽量防止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涉队出发前的准备1、认识灾区基本状况。
灾害种类,伤亡人数、包含道路、天气、通信和物质供给等;认识目前政府营救计划和实行状况等。
2、复习本次灾害惹起的主要躯体损害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比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立干涉地址,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预计干涉对象及其散布和数目。
5、拟订初步心理危机干涉实行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涉评估工具和有关宣传资料7、联系、认识需要干涉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眷散布和布置状况,拟订详细的干涉流程和路线。
8、干涉团队食宿安排,干涉队员自用物件,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助的医疗队在抵达灾区以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涉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迫的危机干涉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三、危机干涉方案的拟订(一)危机干涉的目的:踊跃预防、实时控制和减缓灾害的心理社会影响;促使灾后心理健康重修;保护社会稳固,保障公众心理健康。
(二)原则:1.与整体营救活动整合在一同进行,实时调整心理营救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2.以社会稳固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营救工作增添负担,减少次级损害;3.综合应用干涉技术,个体化的针对目前问题供给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服务方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服务方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服务方案一、背景介绍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重大生活变故、突发事件、创伤经历或心理压力过大等情况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危机时有发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有效应对心理危机,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应急服务方案1. 创建心理安全氛围心理安全是个体感受到的一种环境或氛围,个体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建立一个心理安全氛围是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 提供舒适的环境: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私密的环境,方便个体与心理专业人士进行交流。
- 倾听和尊重:以尊重和倾听的态度对待个体,不评判或打断,给予个体充分的表达空间。
2. 心理评估和干预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是关键的一步。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和干预:- 评估:通过简要问卷和面谈等方式,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危机原因和程度。
- 干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如心理疏导、心理支持、认知重建等。
3. 紧急干预措施对于心理危机较为严重的个体,采取紧急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紧急干预措施:- 安抚情绪:通过倾听和有效沟通,帮助个体表达情绪、舒缓压力。
- 紧急干预技巧:给予个体关注和安抚,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 安全防范:根据个体的情况,帮助其建立安全感,如疏散出危险环境、保护个人隐私等。
4. 心理支持和转介持续的心理支持和转介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支持和转介方法:- 疏导情绪:提供情绪倾诉的机会,通过倾听和辅导,帮助个体感受到支持和关心。
- 提供资源:提供心理专业人士的联系方式和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以便个体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
- 转介服务: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情况,有需要时进行转介到相关心理专业机构或社会组织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四级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四级体系一、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重大变故或生活压力过大等情境下,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反应。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进行的专业干预,旨在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和适应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四级体系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一种干预模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第一级:自我调节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思想、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以便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面临心理危机时,个体应该通过自我反省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并寻找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
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指通过深呼吸、肌肉松弛等方法来缓解身体紧张和焦虑。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身体压力,使个体更加平静。
3.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指通过正向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期望来提高个体的自信和积极性。
在面临心理危机时,个体应该尽量避免消极情绪和想法,而是要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第二级:心理援助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交流和倾听来帮助个体缓解焦虑和压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2.群体治疗群体治疗是指将多个处于相似困境中的个体聚集在一起,通过互相交流和支持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这种治疗方式能够让个体感受到团队合作和支持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恢复正常。
3.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指将整个家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干预,通过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这种治疗方式能够让整个家庭更加稳定,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四、第三级:心理疏导1.情感疏导情感疏导是指通过交流和倾听来缓解个体的情绪压力。
在面临心理危机时,个体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情感疏导。
2.认知疏导认知疏导是指通过重新审视和调整个体的认知方式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在面临心理危机时,个体应该尽可能避免消极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并从正向角度看待问题。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第一章:总论 (2)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 (2)1.2 编制目的与原则 (3)1.2.1 编制目的 (3)1.2.2 编制原则 (3)第二章:应急心理援助理论基础 (3)2.1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3)2.2 心理援助技术与策略 (4)第三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4)3.1 应急心理援助组织架构 (4)3.2 各级职责与协作 (5)第四章:应急心理援助准备 (6)4.1 心理援助队伍建设 (6)4.1.1 人员选拔与培训 (6)4.1.2 人员配置与分工 (6)4.1.3 团队建设与协作 (6)4.2 心理援助物资与装备准备 (6)4.2.1 心理援助工具 (6)4.2.2 通讯设备 (7)4.2.3 生活保障物资 (7)4.3 应急心理援助预案制定 (7)4.3.1 预案编制 (7)4.3.2 预案演练 (7)4.3.3 预案修订与更新 (7)第五章:应急心理援助实施 (7)5.1 心理援助现场评估 (7)5.2 心理援助具体措施 (8)5.3 心理援助效果评估 (8)第七章:心理援助技巧与方法 (8)7.1 沟通技巧 (8)7.2 心理疏导方法 (9)7.3 心理干预策略 (9)第八章:心理援助队伍建设与管理 (10)8.1 心理援助队伍选拔与培训 (10)8.2 心理援助队伍激励与保障 (10)8.3 心理援助队伍心理健康维护 (10)第九章:心理援助宣传与教育 (11)9.1 心理援助知识普及 (11)9.2 心理援助宣传策略 (11)9.3 心理援助教育实践 (12)第十章:心理援助法律法规与政策 (12)10.1 心理援助相关法律法规 (1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12)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3)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3)10.2 心理援助政策解读 (13)10.2.1 心理援助体系建设 (13)10.2.2 心理援助服务范围 (13)10.2.3 心理援助服务对象 (13)10.3 心理援助法律风险防范 (13)10.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10.3.2 强化法律意识 (14)10.3.3 规范服务流程 (14)10.3.4 加强人才培养 (14)第十一章:心理援助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1.1 国际心理援助合作现状 (14)11.2 国际心理援助交流平台 (14)11.3 我国心理援助国际贡献 (15)第十二章:应急心理援助未来发展 (15)12.1 心理援助技术创新与发展 (15)12.2 心理援助体系完善与优化 (16)12.3 心理援助事业可持续发展 (16)第一章:总论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应急心理援助是指在突发事件、灾难或危机情况下,为帮助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对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的一种专业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是一本旨在为需要做心理干预的人们提供指导的手册。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包含在该手册中的内容:
1. 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分类:阐述什么是心理危机,以及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例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2. 心理危机的预警信号:列举心理危机的一些常见预警信号,例如情绪波动、社交退缩、睡眠问题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心理危机的起始阶段。
3. 如何建立信任关系:介绍如何与需要帮助的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提供支持。
4. 有效沟通技巧:提供与心理危机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包括聆听技巧、表达情感的方式等。
5. 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详细介绍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从评估危机程度到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6. 自我疗愈和自我保护:指导读者如何在干预心理危机时自我疗愈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7. 重要资源和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时可能用到的重要资源和支持网络,例如心理咨询师、支持组织等。
这些内容只是可能包含在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中的一部
分,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的目标读者和情景进行调整和补充。
较好的心理家庭手册可可靠吗。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册此手册用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以及对发生心理危机的处置及流程。
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并对其进行预防,在发生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危机预防,并及时上报。
一、危机预防上报标准:1、一级预警:心理波动异常,有某种性格、身体、成长历程、家庭等方面的困难。
具体包括:1.学习异常(学习成绩异常,学习习惯异常),2.人际关系异常(情侣关系异常,同学关系异常,家人关系异常),3.发生重大变故(职位变故,家庭变故),4.行为异常,5其他。
2、二级预警:有某种性格、身体、成长历程、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并在生活中有表现。
具体表现:1.出现情绪夸大化表现,自卑,封闭等2.表现出轻生念头,3.人际关系极端反差,已经表现出来4.其他。
3、三级预警:有某种性格、身体、成长历程、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并明显地影响了该生的学习或生活。
如1.有多门考试不及格2.不上课,玩游戏,看电子小说等。
3.发表反面言论4.其他过激行为等二、危机预防上报流程:1、宿舍长进行观察发现,定期向心理健康委员汇报,填写危机情况上报表,然后由心理健康委员统一上报中队心理健康委员负责人,最后汇总给学院心理委员负责人,由学院心理健康委员负责人将危机情况统一上交给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上交时间为每个月最后一天上午12:00前统一交齐。
2、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危机管理办公室干事对其上交的危机情况上报表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危机人数,危机人数占学院人数百分比,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危机办公室主任汇报,汇报时间于次月的一号12:00前。
再以三个月为单位,于第四个月的一号上交危机人员百分比走势表,由危机办公室主任统一整理,汇报给副部长,由副部长分析,研究,向部长,老师汇报,申请相关心理讲座,以及心理咨询,疏导。
三、危机解决途径:1、该三个状况为中队长较容易工作的范畴。
可用谈话、支持鼓励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解决。
2、可以上报,进行心理咨询。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一、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救援
总之,在危机事件救援中,心理救援要同生命救援 和物质救援一起,不仅使危机事件的受害者活着,还要 健康快乐地活着,充满信心地活着。只要心理健康,再 大的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心理救援的目的是与其他救 援方式一起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事件的危害性,并勇敢 地开辟和建设新生活。
(1)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大量躯体接触:对处 于极度恐惧中的人要进行毫不犹豫地躯体接触。
(2)给予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建立信任。 (3)使用特殊的沟通渠道或沟通方式,如绘画、 讲故事。 (4)告别时要说:如果你以后需要我的帮助,还 是可以来找我,难过的时候我都在。
三、心理救援阶段及各阶段工作要点
第一阶段心理救援工作要点: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提 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 晕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2)陪伴,使其感受到社会支持, 使受害者建立安全感。 (3)承认事件的影响。
二、心理救援对象
2. 儿童是心理救援的重点人群 ③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他们刚刚建立起来一些规律
性的认识一下子被打破了,他们会表现得无所适从,不 知道该如何处理面前的问题,对世界与人充满怀疑与不 信任。
④对于失去父母至亲的幼童,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 的愿望,也不会与陌生人交流、求助,难以接受陌生人 的关怀。他们可能出现问题却无法解决,因而一旦出现 问题也比成人严重,而且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新网5月20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
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五)干预时限。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六)制定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订工作时间表。
四、组建队伍(一)心理救援医疗队。
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加入。
至少由2人组成,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
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救灾地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
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
在开始工作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短期紧急培训。
五、出发前准备(一)了解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难类型、伤亡人数、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二)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搬运、创伤止血等。
(三)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
(四)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五)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实施计划。
(六)对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七)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评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预技术。
(八)做好团队食宿的计划和准备,包括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配备等。
(九)尽量保留全部发生的财务票据。
外援心理援助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前,尽量与当地联络人进行沟通,了解灾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六、现场工作流程(一)接到任务后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指挥,熟悉灾情,确定工作目标人群和场所。
(二)在已有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继续按照方案开展干预;还没有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抓紧制订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在医院,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跟随各科医生查房的方法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在灾民转移集中安置点,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发现需要干预的对象,同时发放心理救援宣传资料;在灾难发生的现场,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并随时干预。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五)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六)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
(七)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采取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时总结当天工作。
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九)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十)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接受一次督导。
七、常用干预技术七、常用干预技术(一)普通人群。
普通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没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普通人群采用心理危机管理技术开展心理危机管理。
从灾难当时的救援,到整个事件的善后安置处理,都需要有心理危机管理的意识与措施,以便为整个灾难救援工作提供心理保障。
包括以下几方面:1. 对灾难中的普通人群进行妥善安置,避免过于集中。
在集中安置的情况下实施分组管理,最好由相互熟悉的灾民组成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选派小组长,作为与心理救援协调组的联络人。
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培训,负责本小组的心理危机管理,以建立起新的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
2. 依靠各方力量参与。
建立与当地民政部门、学校、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等负责灾民安置与服务的部门/组织的联系,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协助参与、支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3. 利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
4. 心理救援协调组应该积极与救灾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协调好与各个救灾部门的关系,保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对在心理危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并提出对策,以使问题得到及时化解。
(二)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重点人群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1. 稳定情绪技术要点(1)倾听与理解。
目标:以理解的心态接触重点人群,给予倾听和理解,并做适度回应,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2)增强安全感。
目标:减少重点人群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3)适度的情绪释放。
目标: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重点人群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
(4)释疑解惑。
目标:对于重点人群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5)实际协助。
目标:给重点人群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重点人群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协助重点人群解决面临的困难。
(6)重建支持系统。
目标:帮助重点人群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提供灾难后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人群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8)联系其他服务部门。
目标: 帮助重点人群联系可能得到的其他部门的服务。
2. 放松训练要点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
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
(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3. 心理辅导要点通过交谈来减轻灾难对重点人群造成精神伤害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
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时,应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如:住院轻伤员、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等。
(1) 目标在灾难及紧急事件发生后,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同时,鉴别重点人群中因灾难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员,并提供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治疗的建议和信息。
(2) 过程第一,了解灾难后的心理反应。
了解灾难给人带来的应激反应表现和灾难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引导重点人群说出在灾难中的感受、恐惧或经验,帮助重点人群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
第二,寻求社会支持网络。
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包括家人、朋友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等。
画出能为自己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网络图,尽量具体化,可以写出他们的名字,并注明每个人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或信息、物质方面等等。
强调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可以从外界得到帮助,有人关心他/她,可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安全感。
给儿童做心理辅导时,目的和活动内容相同,但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多画画、捏橡皮泥、讲故事或写字。
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儿童可以只画出自己的网络,不用具体化在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
第三,应对方式。
帮助重点人群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的应对能力;思考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重点人群有目的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讨论在灾难发生后,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灾难带给自己的反应的?如多跟亲友或熟悉的人呆在一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尽量保持以往的作习时间、做一些可行且对改善现状有帮助的事等,避免不好的应对(如冲动、酗酒、自伤、自杀)。
注意儿童的年龄差异,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以说、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应对方式。
鼓励儿童生活规律,多跟同伴、家人等在一起。
要善于用儿童使用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