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再议互联网舆论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再议互联网舆论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122f8c1c0b4e767f5acfce68.png)
源 于 有 目的 引 导 。 社 会 舆 论 反 映 人 心 的 向 背 , 响 着 人 们 的行 动 影 和 局 势 的 发 展 , 造 成 或 转 移 社 会 风 气 方 面 具 有 不 可 估 量 的 影 响 在 1 社 会 舆 论 形 成 过 程 和 特 点 11 社会舆论 的形成过程 . 般来说 , 社会舆论的形成往往都要经历 由 自发分散到集 中 的过程。 当社会 出现 某一新 问题 时 , 社会 群体 中的个 人 , 于 自 基 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 素养 , 自发地 、 分散地表 示出对这一 问题 的 态度 。持有类似态度 的人逐渐增多 , 并相互 传播 , 相互影 响 , 凝聚 成 引人注 目的社会舆论 。政治领导集 团或权威人物 , 照人们 的 按 意愿 , 提出某种 主张或号 召 , 并引起广泛共鸣 , 可转 化为社会舆 也 论 。这两类舆论形成过程 , 实际上 在相互转 化 , 或先从群众 中来 ,
会舆论的重要 载体 。新 闻学理论认 为, 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需要有 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行制约和 引导 , 以互联 网为载体传播的信息所形成 的舆论也需要舆论机制的监督和 引导 但是 现阶段我 国互联 网舆论监督 机制尚未 完善 , 还有许 多亟待解 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 对我 国 互联网舆论监督机制基本情 况、 存在 问题的分析 , 就如何进一步 完善 互联 网舆论监督机制进行 了研 究和探 索。
关 键 词 : 联 网 舆 论 监 督 构 建 完 善 互 中 图分 类 号 : 2) G(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以互联 网为代表 的信息技术 已经广 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互联网 以其信息交流的便捷 、 迅速 以 及信息海量 存储 、 随意查询 的特性 , 已经成为受众获 取信息的 主 要渠道 , 也成 为社会舆论构成 的主要领域 。 般来说 , 社会舆论 的构成主要通过信息传播来实现 。舆论 的形成 , 有两个相辅 相成的过程 。一 是来源于群 众 自发 , 二是来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e6c3f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关键是要加强监督机制和保障言论自由,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设立独立的舆论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媒体和互联网舆论,执法机构不得干涉其独立行使职权。
2. 完善舆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舆论中的问题和声音。
3. 加强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舆论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舆论监督行为,保护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者的权益。
4. 注重舆论监督的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对媒体和政府的舆论宣传进行监督,通过舆论投诉渠道等方式提供公众监督的便利和渠道。
5. 提高媒体自律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媒体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提高媒体的专业水平和舆论监督能力。
6. 加强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公共事务的舆论监督,促进信息公开和真实全面的舆论环境。
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先进的舆论监督制度和理念,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舆论监督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提高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监管机制探索
![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监管机制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495e5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2.png)
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监管机制探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监管机制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府监管、平台自律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探讨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监管机制。
一、政府监管政府在网络舆情的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究,及时了解社会民意。
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对网络舆情的处置权和责任。
此外,政府应加强舆情应对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舆情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迅速应对各种网络舆情事件,避免舆情的失控。
二、平台自律网络平台在网络舆情的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台应加强对用户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建立完善的实名制和用户信用体系,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同时,平台需要加强对有害信息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平台还应加强对内容的分类和标签,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信息。
三、公众参与公众的参与是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一环。
政府和平台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舆情监管工作。
公众可以通过举报违规言论、参与网络问卷调查、提供舆情研判等方式参与到舆情治理中来。
此外,媒体也应在网络舆情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及时传播舆情信息,引导公众理性对待网络舆情。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监管机制需要政府、平台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专业化机构,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对能力;平台应加强自律,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应积极参与舆情治理,发挥自身的作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治理和监管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线平台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新形式和新媒介。
网络舆情治理与监管机制也将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我们期待政府、平台和公众能够共同努力,推动网络舆情治理进入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为社会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08db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3.png)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fbcae3cfaeaad1f346933f3f.png)
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当今社会网络媒体日益兴盛,网络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
网络舆论反映代表了上网者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网民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我们是否认知网络就是要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公众在这里平等的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舆论压力,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现如今的社会中,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电脑网络为形式的舆论监督其影响力正显现出愈来愈强的趋势,尤其网络舆论,越来越被认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7•23动车事故﹑郭美美炫富事件等。
本文从网络案例到专家著作评点分析,说明目前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完善的必要性。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机制;舆论监督;网络中图分类号: TN711 文献标识码: A前言网络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与日俱增。
人民群众对被监督者各种不正之风的进行谴责,通过网络形成舆论,再经过网站媒介的传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由小范围的舆论变为大范围的舆论,地方性的舆论变为全国性的舆论,越轨者因此受到社会公义和社会责任的强大压力。
但也有由于过大的不实或是夸大的网络舆论使国家人民群众蒙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更需要完善,促使人们去服从规则,借助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好好的发挥其道义力量,从而促使整个社会机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舆论监督内涵及特点分析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上公众的意见或言论称之为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一是来源于网民自发。
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当社会出现某一新问题时,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自发地、分散地在网路上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网络舆论。
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655f0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d.png)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 加强网络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恶意言论的传播。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 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审核和管理机制,防止恶意信息的传播。其次,提高公 众的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使公众能够正确理解和看待网络信息。公众应具备辨 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三、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
针对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
1、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
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应该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应该 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确保信 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引导网民文明上网
为了减少网络暴力问题,应该引导网民文明上网。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 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网民的素质和意识,倡导文明上网行为,促进网络空间的健 康发展。
二、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 题
虽然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下 是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互联网上信息来源复杂,虚假信息难以避免。一些不实信息可能误导公众, 导致舆论监督失效。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审核和验证,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2、网络暴力问题突出
网络暴力是网络舆论监督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网民在表达观点时使用攻 击性言辞或者恶意举报等行为,对其他人的权益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应该得到重 视和有效管理,保障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3、网络舆论场管理难度大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多样化,网络舆论场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一些自媒体平 台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得以传播。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的 海量性和复杂性,政府也难以全面有效地管理网络舆论场。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完善对策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完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3b11cb4960590c69ec376a3.png)
网络舆论监督常常缺乏 回应 。所 以, 政府部 门应该改变观念 自 觉地
将 自己作为 网络舆论监督 的对象, 并对其保持 足够 的尊重和宽容 , 积极 回应 ,有则改之 、 “ 无则加勉” 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 。同 , 时 , 积极实 行政务公开 , 要 这是 政府支持 网络 舆论 监督 的一项切实 可行 的办法 , 务公开可 以为 网络 舆论 监督提供 丰富 的监督 材料 , 政
政法行政
浅谈 网络舆论监督 的优点及完善对 策
梁 涛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圈分类号 : 6 8 D 6 文献标识码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海 203 ) 027
文章编 号: 6 2 7 9 ( 0 9 3 - 3 — 1 1 7 — 8 4 2 0 )4 2 1 0
摘
要
近年来 网络舆论 监督成果喜 人 , 自身独立性 、 其 开放
律 的制约 , 也就无法保证网络舆论监督不产生偏差。我 国现行的一
些互联网法律法规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如《 、 互联网站从事
性、 匿名性、 便利性 等优 点是其成功 的基 础。但是 为 了更好地发 挥
网络舆论 监督效果 , 需从 法律 建设、 还 建立 网络舆论 监督 回应机制、 多种监督 方式的结合使用 等方面进行进 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监督 完善 对策
内心想法。( ) 4 网络舆 论监督具有便利性 。只需要一 台可 以上 网的 电脑 , 可以在 阿上发 表 自己的观点 , 就 进行监督 。通过 网络传播 , 这 些观点又会快 速地散 布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 观点的传播者可 以通过 网络 随时发现他人对 自己观 点的反馈和进行再评论 , 促成 网络舆论 快速形成 。( ) 5 网络舆论 监督是 自下而上的监督。其把监督权真正 放 回到公众 手 中, 摆脱 了中间环节 , 由公 众直接行使 。而公众对 于 贪污 、 行贿 、 特权等现象非 常反感 , 依靠公众 的力量 、 自下而上 的监 督权力 , 不仅有利于权力 正确运行 , 而且 通过公众对 权力 的监督 必 将有助 于遏制各种腐败现象 。 网络舆论监督 的优点是 明显 的, 其监督效 果也是显著 的。 然而 , 笔者认 为 , 为了更好地发挥监 督效果 , 网络舆论监督仍 需要进一 步 完善:1完善 网络舆论监督 的法制建设 。 () 网络舆论监督红 红火火 的 背后 , 是其法律基础缺失 的尴尬 。网络舆论监 督的独立性 、 匿名性、 开放性 , 使得其 容易被人操控 , 容易产生不好 的后果 。没有相关法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b7165da76c66137ef061952.png)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由于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的局限性,公民在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可以从政府、互联网和公众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标签:网络舆论监督;数字鸿沟;绿色监督环境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
但是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1 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内涵,大多数人认为,凡是通过网络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一国公民以互联网为媒介,对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提出看法,进行交流的舆论监督新兴模式。
2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
是当下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主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客户端的应用,网络舆论监督在公民参与政治、发表意见、促进民主进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发端于1999年的“黄丝带运动”。
2007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公元元年’,这一年也是我国网络舆论十分活跃的年度,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即“华南虎事件”。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
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也被称为“网络舆论监督元年”。
2016年2月28日,李克强同志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这次行动又一次表现出政府对民意的高度重视。
2.2 网络舆论监督发展的现状纵观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发展的历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2.1 网络舆论监督的低门槛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3G网络的成熟以及4G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用户也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督也越来越方便、快捷,网络的普及使普通群众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开辟了公众与政府对话交流的新途径,大大降低了他们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的门槛。
浅析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https://img.taocdn.com/s3/m/a9f130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4.png)
浅析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除了行政内部监督外,还包括行政的外部监督。
它是行政体制外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其中权力主体的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党的监督及司法机关的监督;非权力主体的监督包括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及社会民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
在近几年,网络作为社会舆论集中的地方,在行政监督体制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概念界定(一)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具体的方式,它以网络为载体,区别于传统的新闻媒介,以其广泛的民众参与度、低廉的成本等等优点迅速成为我国目前新闻舆论监督的先锋。
(二)腐败与网络舆论反腐腐败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及生活当中利用权力与职务获取不正当收益的行为,主要有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跑官卖官等等现象,这种利益是以损害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前提的。
腐败并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它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任何类型和任何时代的国家,但是它也具有差异性,在各个地方和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腐败还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就为国家和人民的反腐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利益重新分配,社会阶层差距不断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干部和公职人员受到利益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地为自己和家人谋福利,从而导致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中伴随着大量的腐败现象,并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腐败的范围和领域不断的蔓延。
从现在查处的腐败问题来看,腐败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一些粮食、建筑和财政部门,还蔓延到了证券、地产、资源等等部门,人员已经从传统的中层扩散到如今的下中上三层。
其次就是腐败的程度也加深了。
通过检察机关的披露,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腐败程度比改革开放之前乃至20个世纪来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上千万已经成为常态。
再次就是手段不断更新。
为了躲避国家对于腐败的打击,一些腐败分子不断地进化腐败手段。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https://img.taocdn.com/s3/m/33d016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c.png)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与调节的一种新型舆论监督方式,因其及时、公开、广泛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信息即时性和传播广泛性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
体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渠道更广,信息的时效性更强。
这就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
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及时获取和传播公众关注的事件和问题,促进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对形成和引导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高度互动性和公众参与的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以群众利益
为导向,扮演着公众的代表和监督者。
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话语权更加平等,即便是社会
中的弱势群体也可以通过网络舆论发表自己的声音。
同时,网络舆论监督极大地激发了公
众的参与性和社会的民主意识,这对于加强社会监督和推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网络舆论监督对传统媒体法规的补充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
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型的媒体环境。
传统媒体
法规的监管范围和行为规范可能存在着不适应这种新型媒体环境的不足。
而网络舆论监督
能够在这个拓展监督范围的基础上,为传统媒体法规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报道、评论和监督,
网络舆论的虚拟性、不具名性和声音的不信任度可能增加了不实言论和恶意攻击的概率。
此时,网络舆论监督也需要进行规范和引导。
同时,对于公众的正确引导、参与和维权也
需要重视和加强。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fdbec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1.png)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大大增加。
网络舆情的涌现和传播给社会稳定和公众秩序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网络舆情,并保障公众利益,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一、明确舆论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为了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首先需要明确舆论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舆论监管机构应该有权对社交媒体平台、网民以及传媒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言论和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
此外,舆论监管机构还应拥有发布正面信息、矫正不实言论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权力。
二、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这一机制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和公共事件。
同时,还可以通过舆情分析报告,向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加准确有效的舆论管理政策。
三、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审查在网络舆情中,存在大量的谣言、炒作和不实信息。
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接收到真实的信息,需要建立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审查机制。
该机制可以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对违反规定的谣言进行删除和追责。
此外,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严把入口关,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也是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的重要一环。
四、完善舆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要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必须完善相关的舆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舆论管理法律法规应细化和明确言论自由的边界,明确表达个人意见的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此外,舆论管理法律法规还应规定舆论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并明确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以保证舆论管理的公平公正。
五、加强社会主体的参与和监督舆论监管机制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监督。
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与社会机构、媒体行业、民间组织等合作,共同制定监管政策和推动舆论管理的实施。
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对策
![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d23d5dac1c708a1284a4457.png)
摘要: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实现的,是高科技和人民民主相结合的一种成果。
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方便、更充分地交流、发表意见和建议,对政府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和指正,是现代人民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途径。
对现阶段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应当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和途径,进而促进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暴力;监督目录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二)网络媒体在行政监督中的特点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二)网络暴力问题突出(三)网络监督主体虽然广泛但代表性尚不充分三、健全网络监督舆论的对策与建议(一)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二)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三)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大力开展网民素质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四、结语“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一切被授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法律制约权力;三是以监督制约权力。
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的重要部分,常常被人们称为“第四权”。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协调社会结构和化解冲突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是监督公共权力有效运行和实施的有力工具。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对于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发群众(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评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监督国家相关的各项活动,揭露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健全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健全](https://img.taocdn.com/s3/m/3a8298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7.png)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
舆论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主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和健全的一些建议:
1. 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舆论监督的范围、权限和工作程序,明确惩治违法行为的责任和处罚标准。
2. 强化舆论监督主体:鼓励和支持媒体、公民、非政府组织等广泛参与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保障监督力量的多元化。
3. 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投诉举报渠道和机制,及时处理民众的舆论监督问题,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4. 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对虚假、恶意、侵权等舆论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 提升信息透明度:建立公共信息公开制度,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护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
6. 推动舆论监督国际化:加强国际间舆论监督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舆论监督经验,提高我国的舆论监督水平。
总之,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和健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执法,提高舆论开放度和监督力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在完善舆论监督
制度的过程中,应注重平衡舆论监督与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关系,确保舆论监督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机制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7bee0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3.png)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机制现代社会中,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方式,扮演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共利益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并健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和能力。
首先,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舆论监督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制度规定。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确保舆论监督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此外,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记者和媒体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权益,保障他们的言论自由和信息公开的权利。
其次,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力度。
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舆论监督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强化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加强商业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严惩虚假报道和造谣传谣行为。
同时,也要加大对官方媒体的监督力度,确保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三,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但同时也存在着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等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核,加强对网络言论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平台。
只有多样化的舆论监督平台才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和社会。
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独立的新闻机构和媒体,加大非官方媒体的发展力度,增加舆论监督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
第五,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需要加强对公众舆论参与的引导和支持。
舆论监督不是仅限于媒体和记者的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
政府应当加强公众对于舆论监督的教育和培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让社会监督的力量更加强大和广泛。
综上所述,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并健全机制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媒体行业和网络舆论的监管、建立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平台以及引导和支持公众舆论参与,才能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和能力,切实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建设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29e11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9.png)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传播越来越迅速和广泛,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显著。
然而,网络舆情的快速扩散与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虚假信息的泛滥、网络谣言的滋生以及恶意攻击的增加等。
因此,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建设,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与稳定以及保障公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网络舆论监管法律法规针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和问题,完善网络舆论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网络舆论监管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措施,以及法律追责的范围和标准。
其次,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管的执行机制,确保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严格执法并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
二、提升网络舆论监管技术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监管技术手段。
建议加强网络舆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能力,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舆情的动态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和调控措施。
同时,还应加强网络舆论信息的核实与辨识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虚假信息扩散和误导公众。
三、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机构建设为了更好地加强网络舆论治理,应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管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和工作机制。
首先,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监管机构,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其次,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网络舆论监管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局面。
同时,也应加强网络舆论监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高他们处理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推动网络舆论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网络舆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
除了加强政府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建设之外,还应鼓励互联网企业主动加强自律,并积极参与网络舆论治理。
互联网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舆情处理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舆论传播,防止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的传播。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https://img.taocdn.com/s3/m/cce116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e.png)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指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网络舆论监督既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社会民意,也可以促使企业加强自律,更可以推动社会舆论的公正和平衡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在过去,政府工作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很多重要决策和政策都是在幕后完成的。
而如今,通过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不仅能够被及时曝光,也能够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民意和舆论的影响,也促进了政府的公开透明和负责任。
网络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正常的行为,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社会公众可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也能够引导社会舆论的公正和平衡发展。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受到发行量和传媒控制的限制,容易受到一些利益集团和权力机构的操纵。
而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够质疑和监督传统媒体的报道。
这使得舆论更加多元化,也更加能够反映社会的多元声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泛的公众,因此网络上的言论泛滥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的失真和偏颇,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社会情绪。
网络舆论监督也容易受到一些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的操纵和控制。
利用网络舆论,一些不法分子和政治势力可能会进行造谣、攻击和煽动,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如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防范网络舆论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网络信息管理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255b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3.png)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第一篇: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一、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1.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独立性。
(1)人民群众成为监督主体。
相较于传统媒体代替大众实行舆论监督,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这大大扩展了舆论监督的主体范围,拓宽了人民群众发表社情民意的渠道,打破了传统监督体制自上而下的层级隔断,使人们得以迅速而且充分地表达自身诉求。
据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
如此庞大的网络应用人群,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天然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大提升了监督的几率与范围(2)监督主体具有高度独立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络上的公众,他们几乎不会受制和依附于被监督者,对于监督的高涨热情和强烈要求使得他们无所顾忌,勇于追根问底。
网民数量众多,层次丰富,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广泛。
这种主体的广泛性和独立性带来了两点好处:一是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
这种权利范围与能量的扩大及网络监督成功事例的传播又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监督中来,监督力量不断增强,监督热情保持高涨,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是给传统的监督提供了案源、线索和舆论支持。
中纪委信访室在其官方网站上的职能介绍中已经明确列入“从互联网上收集群众举报”,网络反腐已经受到高度重视。
“天价烟”局长事件,就是网友从周久耕网上的一张会议照片中发现线索,经过不断搜索、揭露,促使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周久耕以受贿罪被判刑。
“华南虎”事件中,广大网友从摄影专业、生物学专业乃至气象学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为政府部门最终做出处理决定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
2.行为具有交互性。
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实现跨越时空的“面对面”在线交流,包括网友之间的交流、政府和网友之间的交流,政府相关部门间的交流等。
试论网络舆论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试论网络舆论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bb9c385b3c1ec5da50e270a6.png)
一
公共 事物的组织和个人 、 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的体 制和机制 、 不 良社会道德 和陈规陋 习等 , 都被纳
、
充分发挥 网络舆论监 督的优势和 作用
网络舆 论监督 是人 民群众通 过互联 网 了解 国家 人监 督对象 。由于网络舆论 监督主 、 客 体的广泛性 , 事务 、 广泛充分 地交流 和发表意 见与建议 , 对国家 的 公 民可 以在 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展开讨论和批评 , 从 政治 、 经济 、 法律、 文化 、 教育等 活动 进行褒 贬和评价 。 而开 辟 了一条 网络舆论表达 民意的宽 阔通道 。
程, 往往一些 原生态的呼声和真实 的舆情得 不到及时
样, 有 文字 、 图片、 声音 、 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 真正做到 了及 时便捷 、 透明开放 、 自由互动 , 从而实现意见信息
( 四) 形成舆论 的有效性
传 统媒 体对 民情 民意一般有 个筛选 、加工 的过 的平 等交流 和 自由碰撞 。
实时 I 生、 信 息传递 的快捷 J 生、 监督主体的私密性 、 传播 波澜 。 网上对某些 问题 的关 注和探讨 , 往往带有 一定 方式的灵潘 f 生 等优势 , 为广大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 的随机性 、 自发性 和盲 目性 。
了物质和技术保障。广大群众可 以通过 网络监督 司法
( 三) “ 网络暴力” 行 为导致违法侵权
一
网上对广西南丹矿难的报料, 对保定 ‘ 三 鹿” 奶粉的揭 互联 网上 信息 的平 等对称 流动 和透 明共 享 的特 发, 对I  ̄ ) J l 救灾款物挪作他用的曝光等等, 都吸引受众 点, 使 信息垄 断成 为历 史 。 每一个 人都可 以成为信 息 的广泛关注 , 促进 了舆论的形成 , 使这些事件引起各级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55778d6bec0975f465e235.png)
目录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 (1)(一)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广泛 (1)(二)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给于充分重视 (2)(三)隐患仍然存在,亟待解决完善 (3)二、网络舆论监督中的问题 (3)(一)情绪化倾向 (3)(二)虚假监督 (4)(三)失真性 (6)三、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6)(一)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 (7)(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 (8)(三)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8)(四)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 (10)(五)提高网民自身素质 (11)参考文献 (12)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公共的论坛,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场所,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
网络媒体使网民拥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等原因,使得网络言论的目的性不强、主题分散、导向不明。
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大大降低了监督的效率。
而网络舆论监督要想真正成为一种交换评论与批评的理性工具,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宝库就必须对其进行综合的规制。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各种交际平台,诸如BBS、社区论坛、多种在线聊天工具、博客、微博客等让普通民众对各种热点新闻、突发事件迅速地获取信息,相应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现实中意见的自由市场。
网民通过网络对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关注、跟踪、评价,最后形成一定时期内的主要舆论,这就是网络舆论。
2012年的“表哥”事件、“房姐”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李刚事件,2009 年的“躲猫猫事件”“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落马”“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等,上述事件无一不是经过网络的传播后快速放大,引起网络舆论危机,造成政府执政官员信任危机,政府陷入空前被动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完善的网络舆论监督对有效处理网络舆论危机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一)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广泛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5.64亿,同时互联网普及率比2010年进一步提升,已经达到38.3%。
完善就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思考
![完善就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a4d10f3227916888586d77a.png)
完善就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思考完善就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网络技术的开展,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一种民意表达的渠道,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制约国家权力、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性地从组织领导、制度对接、联动机制和法律机制四个方面实施正确的引导和标准,使网络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监督机制对策随着网络热点现象引发的社会效应,网络监督、网络问政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广泛普及的网络大大降低了监督的本钱,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来举报腐败,既可以利用网络的匿名性来保护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对被举报人形成网络舆论压力,从而严厉惩治腐败问题。
当然,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在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标准性的制约因素,如国家权力的过度干预、监督的浅表化、监督机制的信息失真、监督机制的法律问题等,严重影响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健康开展。
一、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组织领导机制坚持“党委领导,党政同心,党群合作〞的工作原那么,各级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以纪委为召集单位,由纪委、监察、公安、检察、宣传等部门共同合作的网络舆论监督领导机制。
建设网络舆论监督的组织机制,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收集分析网络舆情,辨识网络舆情变化,进行舆情反应,并对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公开正面宣传。
正视网络监督的双重效应,组织纵向上自上而下,横向上各部门之间共享多层次监督信息,及时组织相关人、物、财第一时间到位,深入调查网络事件,恰当地与各媒体沟通协调,公开网络信息和调查情况,快速、公开和有效地解决网络舆论事件,从而到达公众对政府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双重满意,显示政府执政为民和依法行政的姿态和能力,塑造透明、廉洁、公共、效率、责任、法治政府的政府形象。
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与制度反腐对接机制第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财产公开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的政府信息都要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体与公众监督方式,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优势,相比较其他传统舆论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监督方式更灵活。
言论自由和对国家机关实行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第一1兰绍江.论网络舆论监督[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季度,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3.16亿,仍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网民的总量和普及率还将会进一步提高。
且网民职业分布广泛,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网民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评价。
同时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政府的“把关人”作用相对较弱,网络的匿名性使言论的发表者获得了更高的安全感,相比传统媒体要根据政府导向来引导舆论,民众更倾向于网络媒体。
因此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在网络舆论场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这些无疑都大大提高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范围。
2.监督效率更高。
普通民众的言论要想通过传统媒体表达出来,一是要经过严格的“把关”筛选,时效性大打折扣,二是成本高且广泛性受阻。
而网络媒体则是实时的信息发布与全天侯的信息传播,它把时间的占有权完全交给民众,任何一个掌握一定网络知识的人都可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成本较低,大大降低了普通民众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的“门槛”。
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广大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在各种舆论交流平台中,网民直抒己见,相互交流,对事件深刻分析,犀利评论、批评和质疑,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以无遮拦的曝光方式让腐败分子和问题官员无处遁形,对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彻底的鞭挞,帮助弱势群体重拾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让更多的真理掌握在民众手中,让更多的真相掌握在民众手中。
网络舆论这种激浊扬清的威慑力量,推动了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相对的促进了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现有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监督方式,但是在网路舆论监督逐步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监督方式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步的显现。
(一)网络舆论监督过程存在越位和侵权问题近年来,“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渐渐成为一大引人注意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论推动着案件的发展,使得案件的真相得以曝光并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舆论监督在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方面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注意的只是其好的一面,而差的一面通常会被忽视掉,舆论监督也是如此。
很多案件在刚一曝光,或者还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就积极地介入,大多数是呼吁司法机关对犯罪者予以严惩。
此时,愤慨的情绪淹没了理智的思考,道德的判断逾越了法律的审判,公众希望司法机关尽快的对事件进行处理。
但是,万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司法审判更是如此,对案件的处理要遵循事件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司法人员做出相应的调查取证,而有效的调查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应该加以理解,不要因为激动的情绪影响到司法的公正。
(二)部分言论过于偏激2006年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在全球媒体的惊呼声中落幕,CCTV、《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中外媒体对这起网络事件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同一个词——网络暴力。
而类似的群体性攻击事件,在网络上并不鲜见,如网络恶搞“很黄很暴力”事件、“虐猫事件”、“卖身救母事件”,在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中,部分网民打着正义、道德的旗帜对当事人恶语相向,造谣中伤。
但网络暴力已经远远超出“不文明的粗口”的界限,个别网民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等手段了解当事人的真实姓名、照片、手机号、父母的住址,并将之公布,不少人对当事人及其家人进行了无休止的骚扰羞辱。
而且,网民的语言充满暴力色彩,有人叫嚷“以键盘为武器砍下他的头,献给受害者做祭品”;有人呼吁全社会封杀当事人;一些网民甚至组织虚拟审判,以静坐、游行、谩骂等虚拟形式进行集体声讨等,这些行为都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这显然是对法律和社会道德的一种破坏。
(三)网络舆论监督存在信息失真传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时候必须要遵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收集到的信息经过相应的程序进行审核、过滤、取舍等严密的把关,防止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的产生,提高了信息质量,对舆论有着正向引导的作用。
尽管信息在时效上较网络舆论有所滞后,但是信息的可靠性是值得信任的。
在网络环境下,公众的自主性增强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运用网络媒介制造和传播舆论,而大多数舆论都存在情绪化严重、质量不高等问题。
也正是由于在网络中人们失去太多的束缚、道德伦理建设不足、网民素质存在差异等问题,导致了在面对某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大家的从众心理或者是怜悯心理,往往对于事情没有采取必要的调查、核实,导致舆论存在事实失真的问题。
三、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完善措施针对上述我国现有网络舆论监督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与提升整个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借助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与道德观。
从而提升社会的公平性。
(一)完善外在监管机制络环境而言,网络舆论多是在匿名条件下产生的,这种匿名性一方面为监督者提供了最好的“身份掩护",使其能够大胆地揭露黑幕,为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一些失实的信息、一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信息因无法追查其来源而充斥网络,成为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给网络的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负面效果同样也是网络的匿名性所造成的。
这就需要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实施依法管网、以法治网,才能保证网络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舆论监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对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管理。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网民行为,规范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章程。
通过完善司法制度,规范和引导网民的监督行为,杜绝未经核实的信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信息进入互联网。
(二)提高网名素质网络舆论部分网友的言论过于偏激的现象,应该从提高公民的素质入手,通过提升网民的总体综合素质来改善偏激言论现象的出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网民自律意识的培养。
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网络的使用者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要使网络舆论监督健康良性地运行,就需要网络的使用者具有一定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网民的自律教育已成为提升网民道德品质的关键。
要通过各种形式,坚持不懈的对网民进行自律教育,增强网民的网络责任感,使网民在网络环境中也能自觉遵守一定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人们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来处理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和利益关系的能力。
二是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应积极引导、教育广大网民文明上网,要加强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从而提高网民的道德品质。
据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虽然30岁以上年龄阶段人群占比攀升,整体占到网民人数的38.5%龄网民占比也在上升,10岁以下网民占比增至1.1%说,在网民结构逐渐优化的同时,低龄化网民在网民总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如何教育网民文明上网,特别是如何使广大青少年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健康使用网络成为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大力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加强健康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带给人们在普及知识方面的作用,在网络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同时还要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信息的能力,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网络价值取向道德规范。
(三)改革网络媒体机制良性健康的网络媒体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杜绝虚假和不良的网络信息和监督社会的作用。
虽然是新兴媒体,各个网站同样也应该遵守传统媒体中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在日常新闻发布中,杜绝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和侵犯他人隐私等不良现象,以信誉和权威赢得受众,做一个负责任传媒机构。
对于热点事件信息的报道要追查其信息的真实性,并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时、准确地对该事件进行追踪报道,还要确保网络媒体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网络媒体要加强责任意识,不能只为追求经济利益,一味炒作跟风,要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发展、向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方向上发展。
结论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现代文明的社会,不仅表现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达,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文明化,尤其政治文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