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汇编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归纳
介词) 被,受 (介词) 动词) 接见 (动词)
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 顾吾念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只不过
因
由此, 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二、一词多义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使动) 均之二策, 均之二策 承担( 承担 使动) •秦贪,负其强 秦贪, 秦贪 负
凭借(动词) 仗着 凭借(动词)
•相如度春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动词) 相如度春王虽斋, 相如度春王虽斋 违背(动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对不起 辜负(动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动词)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动词) 廉颇闻之, 廉颇闻之 背着(动词)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
凭借(介词) 凭借(介词) 用(介词) 介词)
•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用来,表目的(连词) 用来,表目的(连词)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把(连词) 连词)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为(连词) 因为(连词)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 •相如引车避匿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 • • • • • • • • • 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向人敬酒或献礼(名作动) 向人敬酒或献礼(名作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相当丞相)。
3、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门客)4、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5、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
6、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7、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8、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9、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列观:一般的宫殿,文中指章台)10、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管分职,各有专司。
11、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2、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13、褐:粗布衣服。
14、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15、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等。
16、瑟:乐器名,形状像琴。
17、缶:盛酒浆的瓦器。
18、寿:向人进酒或献礼,表示祝人长寿。
19、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2021: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22、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21、出自本课的成语:(1)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2)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3)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4)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5)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将相和——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庭:拜送书于庭(通“廷”)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缪: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通“穆”)5、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4、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声明5、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亲外戚,父母兄弟等;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词法(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质同“锧”,铁砧。
2、可予不不同“否”,不。
3、臣愿奉璧往使奉同“捧”,捧着。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奉同“捧”,捧着。
5、相如奉璧奏秦王奉同“捧”,捧着。
6、使臣奉璧奉同“捧”,捧着。
7、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8、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察看。
9、设九宾于廷宾同“傧”,迎宾的人。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11、请奉盆缻秦王缻同“缶”,盛酒的瓦器。
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
(二)词性(类)活用【一】名作动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2、乃使其从者衣褐穿.3、怀其璧怀揣.4、赵王鼓瑟弹奏.5、秦御史前书曰上前;写..6、蔺相如前曰上前.7、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9、臣乃敢上璧献上.10、相如前进缻上前.【二】名作状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往西.2、间至赵矣从小路.3、卒廷见相如在朝堂上.4、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三】形作动1、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撞碎.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守..【四】使动1、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2、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无缺.3、大王必欲急臣使……急.4、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5、舍相如广成传舍……让安置住宿.6、毕礼而归之使……归.7、以绝秦望使……断绝.【五】意动1、吾羞,不忍为之下感到羞耻.2、且庸人尚羞之以……感到羞耻.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六】形作名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急难.【七】动作名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欺诈的手段.(三)一词多义1、徒徒见欺白白地.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徒以吾两人在也只.2、使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出使.使臣奉璧派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3、必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王必无人如果.4、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幸而.大王亦幸赦臣表敬副词,无意.而君幸于赵王宠幸.5、负6、见7、引8、拜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秦贪,负.其强凭借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徒见.欺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卒廷见.相如接见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拉拜.相如为上大夫授官拜.送书于庭叩拜9、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顾吾念之但.9、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顾吾念之但.10、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廉 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清单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清单《<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清单》《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经典名篇。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赵国名臣的形象和事迹,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和高尚品质。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知识清单。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2)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3)拜送书于庭(“庭”通“廷”)(4)召有司案图(“案”通“按”)(5)设九宾于廷(“宾”通“傧”)(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2、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下跪叩头)(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灾祸,灾难)(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寿命,岁数)(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属,指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6)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4)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5)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其从者衣褐(穿)④怀其璧(怀揣)⑤蔺相如前曰(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献上)(2)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3)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②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③毕礼而归之(使……回去)(4)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三、重点句子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 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清单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清单《<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清单》一、作品背景《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当时,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史记》,试图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录,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后人提供借鉴。
二、主要人物1、蔺相如身份:赵国的上大夫、上卿。
性格特点:勇敢机智、不畏强权、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
主要事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
2、廉颇身份:赵国的名将。
性格特点:勇猛善战、直率鲁莽、知错能改。
主要事迹:攻城略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和好。
三、故事情节1、完璧归赵起因:秦国提出用十五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奉赵王之命出使秦国,凭借着机智和勇敢,识破秦王的诡计,最终完璧归赵。
结果: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大夫。
2、渑池之会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
经过: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在宴会上,蔺相如不畏秦王的威胁,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蔺相如再次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3、将相和起因:廉颇对蔺相如的职位高于自己感到不满,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经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苦心后,负荆请罪。
结果:两人和好,共同为赵国效力。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廉颇的直率鲁莽与蔺相如的机智宽容形成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蔺相如在面对秦王时的勇敢无畏与在面对廉颇时的宽容大度形成对比,展现了他性格的多面性。
2、细节描写在完璧归赵中,对蔺相如观察秦王神色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机智。
渑池之会上,“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蔺相如的愤怒和勇敢。
3、语言描写通过蔺相如与秦王、廉颇等人的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立场。
五、主题思想1、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一、通假字折叠⒈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⒉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⒊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⒋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⒌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⒍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观察。
⒎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⒏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⒐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⒑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⒒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折叠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犯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臣窃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那么幸得脱矣幸运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那么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假如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不如因此厚遇之趁此由此④因跪请秦王趁机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孰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出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三、古今异义折叠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文及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文及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廉颇蔺相如列传》①基本定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情节。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语文学习里,它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篇章,能让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以及一些传统美德。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像实词(如名词、动词等常见词性的理解)、虚词(例如之、而、以的一般用法)、古文句式(比如判断句、倒装句)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读这个列传,能体会到外交智慧在国际事务中的用途,也能在生活中学习蔺相如的包容和廉颇的知错能改,对人际交往有启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部分里,这是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典型文章。
②关联知识:和历史知识有关,例如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外交格局;还和文学描写手法,像塑造人物形象的对比、衬托手法相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文言文理解有一定难度,人物众多且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事件较难把握。
- 关键点:理解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敢以及廉颇有勇有谋、知错能改的性格。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高,是语文文言文考试中的常客。
- 考查方式:解释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等。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赵国是强国之一。
秦国不断扩张,对赵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大背景下,赵国需要智谋之士进行外交等事务。
蔺相如就是这时在赵国崭露头角的外交天才,廉颇则是赵国战功赫赫的老将。
就像在一个公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维持运营。
②内容赏析:- 完璧归赵体现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
秦王想要和氏璧,赵国怕秦国但又不敢不给。
蔺相如果断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他见秦王无意以城池换璧,便巧妙周旋,最后带着和氏璧完好无损回到赵国。
这里能看到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
比如我们在学校参加竞赛,要为班级争得荣誉,要敢于挑战困难。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平民(借代) 指给...看
向人敬酒或献礼
上前,进献 扬言,到处说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今异义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窃计欲亡走燕 (古义:投奔;今义:行走
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5、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6、位在廉颇之右 (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 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趁机)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沿袭)
而
① 夫秦强而赵弱
(表并列)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转折,但是)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于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 (被) (与) (对,向)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非常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5、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未得。
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 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6、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曰:‘君何以知燕王?’ 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 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 (会收留您)?
羞,以……为羞耻
后,以…为后
⑷意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
=君于赵王幸)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
=请于秦王奉盆缶)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八、难句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
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秦五)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
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03
左右欲刃相如
04
左右:古义指左右 的侍从,今义指左 和右两方面。
古今异义
0
其势必不敢留君
0
1
2
03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0
4
势必:古义在这种形势下一定,今义根据 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指明范围,含有 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只是等。
词类活用
4
蔺相如前 曰
1
通假字
01
02
03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 人之璧,可予不?
04
“不”通“否”
05
拜送书于庭。
06
“庭”通“廷”,朝 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 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通假字
CONTENTS
01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02 “孰”通“熟”,仔细。 03 召有司案图。 04 “案”通“按”,察看。
之
①伐齐,大破之 ②秦昭王闻之
(代词,指代齐国)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代词,这)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
②而君幸于赵王
(被)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和)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对,向)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对于)
a.名词作 动词
3
舍,安置 住宿
5
前,走上 前
7
上,献上
2
舍相如广 成传
6
臣乃敢上 璧
词类活用
01
乃使从者衣褐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一、文化常识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年表等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布衣之交刎颈之交。
二、字音:1. 臣等不肖.()2. 刎.()颈3. 广成传.()4. 缪.()贤5. 秦缪.()公6. 相如虽驽.()7. 使人遗.()赵王书8. 睨.()9. 秦王不怿.()10. 就汤镬.()11.渑.()池三、文言知识整理: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
(1)肉袒伏斧质(质,通“锧”,承斧的砧板)(2)可与不(不,通“否”,用在疑问句中。
)(3)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堂)(4)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
)(6)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名词作状语,上前)(5)怒发上冲冠(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6)而相如廷斥之( 廷,名词作状语,在廷上)(7)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8)卒廷见相如( 廷,名词作状语,在廷上)(9)完璧归赵( 完,使动用法,使……完整)(10)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用法,使……破碎)(11)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用法,使……承担)(12)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13)大王必欲急臣(急,使动用法,使……急,逼迫)(14)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1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敬畏)(17)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容)3.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见)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3)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②何以知之(凭借)③以空言求璧(用)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表目的,来)⑤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4)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③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5)因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通过)②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③秦王因曰(于是)④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6)见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接见)③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7)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竟然)②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才)(8)孰①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通“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9)为①拜为上卿(做,担任)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认为)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作)④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结交)⑤秦王善为秦声(演奏)⑥秦王为赵王击缶(替wèi)(10)计①计未定(计策)②窃计欲亡走燕(计划,打算)③廉颇蔺相如计曰(商议)(11)遇①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见面)②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招待)(1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不过)(13)请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请求)②臣请完璧归赵(请允许我)(14)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运)③则幸得脱(侥幸)4.古今异义(1)明年..复攻赵:古义:___第二年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_内亲外戚____________ 今义:仅指外戚(3)请指示..王古义:__指出,给……看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__上前进献 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发展进步,向前行进(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扬言____________ 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形势一定__________ 今义:按事物的发展推测必须会导致(某种结果)(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___姬妾_______________ 今义:美貌的女子古义:____侍从______________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位(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_____遵守约定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十五、廉颇蔺相如传记(司马迁)一、文学文化知识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其父司马谈在学术看法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偏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
后继承其父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同时,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诚匈奴的李陵辩白,获罪坐牢,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持续发奋著书,终于达成了《史记》的撰写。
深陷囹圄期间,司马迁不再把修史只是看作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颂扬,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同,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很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自己的寄望,磊落而多感触。
司马迁修史过程中前后心态的巨大变化,给予《史记》这部书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吐。
2、《史记》《史记》最先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原来是古代史册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记录了上自中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含 12 本纪、 30 世家、 70 传记、 8 书、 10 表,共 130 篇。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主旨,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近人梁启超夸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本纪记述的是帝王的事迹,如《项羽本纪》、《秦始皇本纪》;世家主要表达贵族侯王的历史,如《孔子世家》;传记主假如写文臣武将及优秀人物的传记,如《李将军传记》、《刺客列传》;书是对于历代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主要记录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的发展过程;表以表格的方式摆列整理事件序次或历史动向,是各个历史期间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脉络和增补。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docx
十五、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一、文学文化常1、司迁司迁(前 145 或前 135—?),西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夏阳(今西城南)人。
司迁在史官家庭中大,其父司在学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向,司迁有直接影响。
后承其父之,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法及皇家籍,因而得史官所藏。
同,司迁开始撰写《史》。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罪下,受腐刑。
出后任中令,著,于完成了《史》的撰写。
深陷囹圄期,司迁不再把修史看作是以往史的、西盛世的,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系在一起,融入了重的怨刺成分,多人物都寓含着作者自己的寄托,磊落而多感慨。
司迁修史程中前后心的巨大化,予《史》部丰富的史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着心灵肉体所作的。
2、《史》《史》最初没有固定名,一般称《太史公》,或称《太史公》,也省称《太史公》。
《史》本来是古代史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由通称逐成《太史公》的名。
《史》了上自中国中的黄帝代,下至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史。
全包括 12 本、 30 世家、 70 列、 8 、 10 表,共 130 篇。
司迁以“究天人之,通古今之,成一家之言” 宗旨,使《史》成中国第一部体通史。
近人梁启超称部巨著是“千古之作” (《中国学思想迁之大》)。
迅誉之“ 史家之唱,无韵之《离》”(《文学史》)。
本述的是帝王的事迹,如《羽本》、《秦始皇本》;世家主要叙述族侯王的史,如《孔子世家》;列主要是写文臣武将及杰出人物的,如《李将列》、《刺客列》;是关于代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主要代法、礼、封禅、水利、等典章制度的展程;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史,是各个史期的大事,是全叙事的脉和充。
《史》和后来的《》(又称《前》,班固撰的我国第一部体断代史)、《后》(南朝宋范所撰的一部体断代史)、《三国志》(晋代寿写的一部主要魏、蜀、吴三国鼎立期的体国史)合称“ 前四史”。
二、主要内容主旨(一)人物形象:文通一生的故事表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大智大勇:完璧、池会表了他国家利益而表出的勇敢和智慧,将相和表了他的全大局的高尚思想境界。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通假字。
1. “可予不”中的“不”通“否”。
2. “臣愿奉璧往使”中的“奉”通“捧”,捧着。
3. “拜送书于庭”中的“庭”通“廷”,朝廷。
4. “召有司案图”中的“案”通“按”,审察、察看。
5.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通“穆”。
6.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中的“孰”通“熟”,仔细。
三、古今异义。
1. 指示。
- 古义:指给人看。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
-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 前进。
- 古义:走上前进献。
如“于是相如前进缶”。
-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3. 宣言。
- 古义:扬言,到处说。
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今义: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 左右。
- 古义:身边的侍从。
如“左右欲刃相如”。
-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5. 布衣。
- 古义:平民。
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今义:布做的衣服。
四、一词多义。
1. 负。
-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 使。
-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
-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3. 引。
-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 徒。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5. 幸。
-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 “则幸得脱矣”,侥幸。
-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文学常识积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zhēn〕板。
2、可予不:同“否”。
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同“按”5、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6、设九宾:同“傧”。
7、秦自缪公以来:同“穆”。
8、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9、盆缻:同“缶”。
四、重点虚词1、而A表并列:①夫赵强而燕弱②秦强而赵弱B表递进:①而君幸于赵王C反而:①而束君归赵矣D表转折: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而绝秦赵之欢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④而位居我上⑤而君畏匿之⑥而相如廷叱之E表假设: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F表承接:①城入赵而璧留秦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③不如因此厚遇之④毕礼而归之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G表修饰: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2、之A的:①赵之良将也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⑤而绝秦赵之欢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⑦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⑧五步之内B取独:①即患秦兵之来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代词:①大破之〔代指齐军〕②秦昭王闻之〔这件事〕③均之二策〔这〕④传之美人〔代指和氏璧〕⑤秦王度之〔这件事〕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件事〕⑦不如因此厚遇之〔代指蔺相如〕⑧毕礼而归之〔代指蔺相如〕⑨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指自己〕⑩而君畏匿之〔代指廉颇〕D凑足音节: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3、因A通过: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趁机:①不如因此厚遇之②因跪请秦王C于是,就: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秦王因曰4、乃A却,竟然:①今君乃亡赵走燕B于是,就:①乃前曰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③乃辞谢固请④乃谓秦王曰⑤乃使其从者衣褐⑥乃设九宾礼于庭C才:①臣乃敢上璧5且A况且,再说,表递进: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秦强而赵弱③且相如素____B表并列:①示赵弱且怯也C表假设:①且庸人尚羞之6以A凭借: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何以知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以此知之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⑥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⑦夫以秦王之威B用,拿,把: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③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⑤以空言求璧⑥欲以击柱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⑧以【之】为⑨秦亦不以城予赵⑩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⑾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⑿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C连词,表目的,来:①宁许以负秦曲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③以戏弄臣④以绝秦望⑤以相娱乐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因为: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③以相如功大④徒以吾两人在也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于A介词,在: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③设九宾于廷④乃设九宾礼于庭⑤会于西河外渑池B介词,和:①故燕王欲结于君C表被动:①而君幸于赵王②使不辱于诸侯D介词,到:①拜送书于庭②归璧于赵E: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固定句式:见……于……,表被动〕F介词,引入对象: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②终不能加胜于赵③况于将相乎④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五、一词多义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②秦贪,负其强: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犯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3、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那么幸得脱:幸运③大王亦幸赦臣:幸好4、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接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拉,这里引申为调转5、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6、孰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7、传zhuàn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chuán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8、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出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9、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相如从:跟从②臣从其计:听从10、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友好,交好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②王必无人、大王必欲急臣:假如六、成语积累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可予丕通“否”2、拜送书于區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词1、请指示王古:指给人看。
今:上对下的说明。
2、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到那里。
今:从前。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
今:限制使不出范围。
4、不如因而厚遇之古:因,介词,趁此;而,表修饰。
今:连词,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5、明年复攻赵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6、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古:不去。
今:不可以;不中用。
7、不过三十日古:不超过。
今:表转折连词,只是;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8、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上前进献。
今:向前行进。
9、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古:言语。
今: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10、(廉颇)宣言曰古:扬言。
今:宣告。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父母双亲及内外亲属。
今: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三、重点实词1、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调转4、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侥幸L'1'I'-f_l幸好动词,回头 副词,只是,不过动词,四面看大王亦幸赦臣5、见 徒见欺介词,被,受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望见廉颇动词,看见6、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吾念之顾野有麦场(《狼》 7、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拜为上卿8、报,答复,回复。
求人可使报秦者9、束,捆绑。
而束君归赵矣—10、曲,理亏。
曲在赵11、均,权衡,比较。
均之二策12、示,给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那可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地位相当之高啊。
2. 作者介绍司马迁,他的经历那可老惨了。
因为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
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发愤著书,才写出了这么伟大的史记。
他的文笔超级棒,写人物生动形象,像我们的廉颇和蔺相如,在他笔下就跟活了似的。
二、字词方面1. 读音有些字的读音可得注意。
像“缪”在“缪贤”里读“miào”。
可别读错了,不然就闹笑话啦。
2. 通假字这里面有不少通假字呢。
“可予不”中的“不”通“否”;“臣愿奉璧往使”中的“奉”通“捧”,捧着和氏璧嘛,很形象。
3. 一词多义“负”这个字就有好几个意思。
“秦贪,负其强”里的“负”是依仗、凭借的意思;“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里的“负”就是辜负的意思了。
三、句子理解1. 重点句子翻译“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翻译过来就是:您不如袒露上身,趴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
2. 特殊句式“求人可使报秦者”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四、人物形象1. 廉颇廉颇是个武将,他英勇善战,威震诸侯。
一开始他对蔺相如不服气,觉得自己战功赫赫,蔺相如光凭嘴皮子就位居自己之上,很是恼怒。
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负荆请罪,这说明他虽然有小脾气,但也是个知错能改、深明大义的人呢。
2. 蔺相如蔺相如就很聪明机智啦。
面对秦王的各种刁难,他都能巧妙应对。
他有勇有谋,在秦王的宫殿上能够镇定自若,以和氏璧有瑕疵为由拿回宝玉,还敢威胁秦王,这勇气可嘉。
而且他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忍让廉颇,不与他争高低,这胸怀多宽广呀。
五、文章主旨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赵国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告诉我们在集体中,要顾全大局,要有胸怀,像蔺相如一样;要是犯了错,也要像廉颇那样勇于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汇编一、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事件背景和氏璧的故事: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7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时代背景:战国末期,七雄争霸,其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秦国南边的楚国和赵国势力稍弱。
秦王听说楚王得到了稀世之宝,自然希望能据为己有,冠冕堂皇地说用十五座城交换,楚国危难之际派出舍人身份的蔺相如护送和氏璧,最终蔺相如不辱使命。
三、文学常识✿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职,得尽读史馆藏书,后因历法进行改革,又为李陵辩解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发愤著书,写成《史记》,又有《报任安书》传世。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该书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形象逼真,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融汇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传,史书所用文体的一种,首创于《史记》,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用以记述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纪传体,史书体例名。
指以各种人物的生平、经历为线索,以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进程者,如《史记》、《汉书》等。
四、通假字1.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4.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7.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8.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五、古今异义词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2.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3.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5.布衣之交。
(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6.左右欲刃。
(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姬妾;今义美女)10.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下一年)11.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12.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1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宾客:古义门客;今义客人)14.王不行。
(不行:古义指不前往;今义指不被允许、不好)六、一词多义1.为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琴声(演奏)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⑤拜为上卿(担任)⑥为一击缶(介,替、给)⑦则请立太子为王(动,成为、做)2.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4.于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在)②君幸于赵王(被)③故燕王欲结于君(和、与)④归璧于赵(到)⑤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对象,无意义)5.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6.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7.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8.之①大破之(代,指齐国)②秦昭王闻之(代,指赵王得和氏璧这件事)③即患秦兵之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均之二策(代,这)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助,的)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我)9.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介,用)10.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11.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12.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因跪请秦王(于是,就)13.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14.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15.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16.而①而绝秦赵之欢(反而)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转折连词,但是)③去亲戚而事君(顺接连词)17.孰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18.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19.使①使不辱于诸侯(动,出使)②使人发书至赵王(动,派)③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名,使者)④使归赵(介,让)20.虽①相如度秦王虽斋(即使)②相如虽驽(虽然)21.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③我见相如(动词,看见)22.上①怒发上冲冠(向上)②臣乃敢上璧(献上)23.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③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24.急①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作名,急难)七、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④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⑤怀其璧(怀:怀揣着)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臣语曰(语:告诉)⑨赵王鼓瑟(鼓:弹奏)⑩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怒发上冲冠(上:向上)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以绝秦望(以:用……来;绝,断绝)⑥归璧与赵(归:使……归)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动词作名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八、流传成语1.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