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马基材料分析题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完整
复习资料辨析题部分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正确。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容和基础。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既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
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
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
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所以,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必然的,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马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材料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答:(1)唯物史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基本前提,第一次科学而彻底的解决了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内容是: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4)改革开放35年来,我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之作出创造性的中国化表述,如:邓小平同志,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表明了我党不断把群众观与实际相结合,此对群众观点和路线的贯彻运用和实际发展。
(5)时下,结合实际,我深深地感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根植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作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根本点,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党的历史和中外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试观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只有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才能激发与活化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能主动性与创造性,夯实并筑牢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事业坚如磐石,稳若泰山,坚持群众史观,一方面,必须摆脱“四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避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神学史观、唯抑制史观,坚信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马基第一章三大规律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第一章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l、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马基辨析题(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辨析题目录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技术科学作为主要的生产力,已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4.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5.历史事件是人们意识的“合力”造成的。
6.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创立的理论总称。
7.物质是存在的,意识也是存在的,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
8.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10.垄断是在垄断竞争中产生的。
11.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12.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杜林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对的。
1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14.“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1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16.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17.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8.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19.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20.可变资本,即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经过生产过程后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21.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2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3. 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24、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25.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而获得的。
26.“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成为新世界观的创始人,完全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所致。
27.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8. 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29.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30.“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31.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马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材料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答:(1)唯物史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基本前提,第一次科学而彻底的解决了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内容是: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4)改革开放35年来,我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之作出创造性的中国化表述,如:邓小平同志,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表明了我党不断把群众观与实际相结合,此对群众观点和路线的贯彻运用和实际发展。
(5)时下,结合实际,我深深地感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根植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作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根本点,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党的历史和中外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试观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只有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才能激发与活化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能主动性与创造性,夯实并筑牢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事业坚如磐石,稳若泰山,坚持群众史观,一方面,必须摆脱“四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避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神学史观、唯抑制史观,坚信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马克思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答案马克思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
材料分析题绪论1.请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请回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4.请回答:简述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反映物质。
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5.请回答: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答: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再次,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答案材料的分析题: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指出这段话反映的哲理,应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哲理?说明科学发展观与此哲理的关系。
答:(1)这段话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又要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从哲学上讲,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2)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和矛盾,说明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了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3)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材料2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
”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
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
(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
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
2.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1.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
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
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
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1)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2)拉美特里说:“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
”(3)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马基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基材料辨析题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3、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成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一个人越懒,为生产商品所需的个别劳动时间越多,他所折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从而他生产的商品价值会越低。
4、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越多,由于劳动总量不变,包含在单位商品中的劳动量越小,从而价值量就越少;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完成的产品越少,在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也就越多。
5、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2016完整版
绪论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
马基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六、材料分析题(一)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材料分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2016完..
马克思主义材料分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2016完整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2016完整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3)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
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2.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答:(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
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2016年政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5共5题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答案:B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的观点,后者是()的观点:A.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B.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C.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答案:A3.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B.50%C.200%D.100%答案:C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C.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马基总复习资料
马基总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 20分)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三、辨析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先回答观点是否正确,答三四句即可)四、材料分析题(1题,共16分,问啥答啥两小问)五、论述题(1题,共20分按中心思想答+解释)一、单选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8.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9.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0.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
复习资料辨析题部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马基答案(全)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4.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6.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价值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4.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5.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4.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5.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7.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分析1、案例二十四节气与生产实践: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1)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什么?答: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本来源。
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的长期实践与观察,日积月累才逐渐形成了这些谚语。
2)你认为这些谚语符合科学规律吗?为什么?答:谚语通常是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积累形成的,虽然有其实践的客观依据,但毕竟是直观的、表面的、生动的认识,它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才能是真正的科学。
因此,这些谚语作为经验的积累,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
2、案例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
女城管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第纳尔(约45元人民币)。
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
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
于1月4日自焚身亡。
2011年1月13日,同情布瓦吉吉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
14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年的统治……1)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阿拉伯之春”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因此,任何政党、政治集团和政治人物的任何决策、管理行为都必须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
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必然会被人民所反对和抛弃。
"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因为一个小贩的自杀而引发民众的抗议,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对。
2)通过这个事件,说明当前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这个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警示,那就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正开展持续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3、苏联解体已经15年了,在这期间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俄罗斯老百姓感到自豪,倒是苏联的一些成就至今在俄罗斯人心中仍引以为荣。
近日,《消息报》刊登了全俄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列举了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引以为豪的十件大事。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终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
第三,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开始了人类开发宇宙和太空的新时代。
第四,1936年,苏联时期传奇试飞驾驶员瓦列里·契卡洛夫完成了从莫斯科到远东的不着陆飞行。
第五,1949年8月苏联成功研制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53年8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从此,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第六,1934年及时营救在楚科齐海遇到冰块沉没的“切柳斯金”号轮船,船上的100多人全部被救出,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个奇迹。
第七,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
第八,1954年到1960年,苏联政府在西伯利亚等地的大规模开荒,使农业耕作面积大幅增加。
第九,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
第十,斯达汉诺夫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前的“帝国主义链条上对薄弱的环节”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苏联的解体已经过去20多年了。
一个大国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反思的空间。
从苏联取得的成就中,我们能够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从苏联的解体中,我们也能看到实践社会主义的艰巨。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
1、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答:第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第二,苏联的建设也存在严重弊端,如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等。
长期执行这一政策,会带来极大弊端。
2、前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主义制度有必然联系吗?答:一、解体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2)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二、苏联解体的影响(1)标志着二战以来的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各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遭受的挫折①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②原有的社会主义大国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③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的多,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④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带来严重影响。
⑤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唯一的苏联模式。
⑥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社会存在着四大矛盾: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上的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理论上的民族团结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实践上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推行理论上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实践上的苏共领导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四、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
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4、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透析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民主虽然不能保证出现最好的结果,但是能够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
(1)政党制度:二战前的美国经典语: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感叹: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200多家大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有六七个犹太人!全世界最富有企业家50%是犹太人,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名人50%是犹太人,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50%是犹太人,美国富豪前40人中有45%是犹太人,美国所有的律师中的25%是犹太人,美国名牌大学教授的20%是犹太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是由犹太人控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盖茨、格林斯潘、索罗斯、洛克菲勒也是犹太人……(2)选举制度:选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金钱竞赛、拍卖竞赛、包装竞赛、血统比较、诡辩比赛……(3)议会制度: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2009年世界五大“最混乱议会”韩国、台湾、乌克兰、俄罗斯、意大利。
其中。
韩国议会被称为全世界最恐怖的议会,1996年,反对党议员向国务总理投掷粪便污物。
2008年,反对党议员持铁锤钢锯冲击国会大厅。
2009年,执政党议员用灭火器喷射反对党议员。
2011年,议员金先东向议长主席台投掷催泪弹。
2008年以来,韩国国会因议员暴力导致的损失及预防暴力的费用超过7·5亿韩元。
2011年5月,国会外交委员会在会议室中央摆放天价瓷器以阻止议员们的冲动。
1、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必须批判的?答:近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任命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的执政党通常主导和独占国家权力,并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其他政党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由于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往往对执政党采取对立的态度和做法,为反对而反对,使其执政效果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影响。
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谓“跛脚总统”、“跛脚内阁”屡见不鲜。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明确赋予的。
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两党制、多党制和议会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选举方式实现政党轮流执政,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有时为了选票也会考虑民众的意愿,但其本质是金钱政治,有钱人的游戏。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
人民政协则按民族、界别、党派和人民团体,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推举产生委员。
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我国的政治制度建构于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使中国特色民主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包容性和广泛性。
2、根据上述材料,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答:从本质上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就是政党体制。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2)政党通过竞选成为控制议会的多数党并由此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