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合集下载

中日美管理差异比较

中日美管理差异比较

日本、美国和中国管理差异比较一、企业经营战略公司的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现代公司的经营目标,但是,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还是长期利润最大化,不同的公司存在着不同经营目标的时间标度。

美国公司非常注重其投资短期收益和股份升值,所以“投资回报”和“更高股价”是公司前两位的经营目标。

而日本公司更注重其长期发展和市场开拓,所以“改进产品、引人新品”和“市场份额”是公司前两位目标。

21世纪的中国企业面对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争取在全球经济大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最有成效的战略之一就是实行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战略。

新产品研发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其原则是:1、从满足市场需要出发。

2、符合国家技术经济产业政策。

3、坚持技术上的适宜性。

4、坚持经济上的合理性。

5、提高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水平。

6、便于使用和制造。

二、决策方式日本企业的决策通常是循着由下而上(雇员—课长—部长—经理—董事长),然后再由上而下(董事长—经理—部长—课长—雇员)的顺序进行的,层层裁决,层层盖章,逐级向上反映汇报,同时,各有关部门也进行横向交流和协商以取得一致同意。

最后,由最高决策机构批准。

日本人把这种一致同意的“旋转式”决策称为“禀议制度”。

日本企业决策方式的群体性和决策目标的长期性特点,使得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占据优势。

中国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为与这种体制相适应,保证企业的重大决策不出现或少出现失误,大多数企业采取厂长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决断的方式。

有些专家针对这种决策方式在程序上的特点,将其称之为“环链式决策”。

首先由厂长在决策设想基础上提出课题、目标和原则,交给有关部门收集信息资料,草拟方案,然后将方案交给管委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或通过各种专业会的形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完善方案内容,将确定的方案打印,分别征求党委、工会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前将决策方案提交管理委员会研究酝酿,请委员提出建议,这中间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协调工作,最后由厂长主持召开管委会会议进行讨论和论证。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各国纷纷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国际范围内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与借鉴。

一、美国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成本管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体系完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在美国,企业通常采用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成本管理方法。

ABC成本管理方法通过识别和跟踪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资源消耗情况,精确计算产品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盈利贡献度,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日本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日本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精益生产”,它旨在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员工参与,通过班组竞争、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三、德国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德国在成本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德国企业注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崇精细管理。

在成本管理方面,德国企业普遍采用标准成本法和可变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通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测算,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提前掌握成本情况,并实现成本控制。

可变成本法则关注成本变动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对成本变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成本降低的途径和方法。

四、中国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中国在成本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传统的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可以探索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如ABC成本管理方法和精益成本管理方法,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日美成本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及启示

日美成本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及启示

日美成本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及启示日美成本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及启示一、日本成本会计准则体系(一)二次大战前与战中的日本成本会计准则1937年由日本商工财务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制造成本会计准则》,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部成本会计准则。

该准则发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日本借此次侵略战争对其国内生产力进行的大幅度扩张、对物资供需加强控制的背景。

日本于1938年发布了《国家动员令》后,物资、劳动力和工资都由政府掌控。

1941年,日本政府企划院里成立了一个“协议会”,全称“财务诸准则统一协议会”,专门负责把已发布的各种成本会计准则统一起来。

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就是把1939年的《陆军军需品工场事业场成本计算纲要(亦称:陆军要纲)》和1940年的《海军军需品工场事业场成本计算准则(亦称:海军准则)》统一起来,于1942年发布了统一的《成本会计规则》。

这之后,该协议会又针对制造业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制造工业成本会计要纲(亦称:企划院要纲)》,以及针对其它行业的详细《成本会计要纲》,都隶属于1942年《成本会计规则》。

这一时期日本的成本会计准则体系,其制定的根本原因是二战之中的日本政府要求本文由收集整理对军需用品进行准则的成本核算。

在二战结束之后,这些一系列成本会计准则被废除。

因此,日本在二战前和二战中建立的成本计算准则体系,是源自于日本军部对军需物资的采购需求。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日本的成本会计准则几乎都是强制企业执行的,不仅不是指导性准则,而且没有给予企业的成本核算丝毫自主性。

简历大全/html/jianli/(二)日本现行的1962年《成本会计准则》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巨大,因此战前和战中制定的成本会计准则彻底作废。

1950年11月,日本开始研究制定新的《成本会计准则》。

当时的日本大藏省和经济团体联合会发起建立了由庆应大学教授中西寅雄、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山边六郎等组成的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制定新《成本会计准则》。

美日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美日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际市场 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质优价廉 , 成本 同时区分 出对 于顾客而 言的增值作 业与 非增
1产生 背景 。作业成 本法 是 2 世纪 八十 企划 正是立足于顾客满意 , 、 O 通过对价值工程 的 值 作业 , 量减少或消 除非增值作业 , 高顾 尽 提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模式 。O 分析来压缩一切成本 的。 2 客满意度 。 成本企划的重 点在于事前设定的 目 世纪七十年代就 有学者提 出, 八十年代 由美国 2成本企 划的运用原理 。在 E本企业里, 标成本 , 成本是企业 必须达到 的成本 , 、 t 该 否则
计与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 于企业 , 这些都使得
二、 日本成本管理模式
发阶段 , 属于源流管理。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
企业研发和生产战略作出重大变革 。 在这种环
1产生背景。 、 成本企划 研发 阶段 , 只 而 境下,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 种成本管理方法,首创于 2 世纪六十年代末 有 4%发生于生产阶段 。 0 0 成本企划对产品成本 的生产发展 ,制约 了企业 成本 管理的有效性 , 的 日本丰 田汽车 公司 ,0 纪八十 年代在 日 进 行源 流管理 , 降低成 本的空间更大 。在激 2世 其 出现 了 信息相关性丧 失” “ 等问题 。 针对传 统成 本企业广泛应用。 成本企划之所 以在 日本形成 烈的市场 竞争 中可 以使 企业 获取竞争优势 , 掌 本管理模式 的缺 陷, 国和 日 美 本根据 各 自的文 发展 是因为日本 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 工 握 主动权 ;2成本管理 的重点不同。 () 作业成本
各自存在的优缺点, 并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模
式的发展有 所启示.
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 、 作业成本计算 成本 , 是对成本进行控制 :2成本企划与 而不 ( )

日本企业独特的成本管理体系

日本企业独特的成本管理体系

日本企业独特的成本管理体系一、日本成本管理的显著特征日本公司同欧美公司相比,其成本管理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日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新产品的设计之前就事先制定出目标成本,而这一目标成本成为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各阶段所有成本确定的基础。

负责将一项新品的设想变为现实的成本计划人员制定目标成本时,是以最有可能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水平为基础,其它一切环节都以这一关键判断为中心。

从预测销售价格中扣除期望利润额后,成本计划人员开始预算构成产品成本的每一个因素,包括设计、工程、制造、销售等环节的成本,然后将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分解以便估算每一个部件的成本。

以汽车制造商为例,汽车的每一项功能都被视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汽车的挡风玻璃,引擎滑轮到引擎箱都事先制定一个目标成本。

在日产汽车公司做了8年成本计划员的强矢弥澄说:“这只是成本核算战役的开始”,这一“战役”就是公司同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负责产品不同方面的各部门之间的紧张谈判过程,最初的成本预算结果也许高出目标成本的20%左右,或是一个更高的比例,通过成本计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专家之间妥协和利益权衡后,最终产生出与最初制定的目标成本最为接近的计划成本。

日本公司的这种作法与欧美国家的习惯作法大相径庭.阿瑟安德森公司的总裁斯蒂文。

罗尼克说:“美国公司在设计一项新产品之前从不规定一个目标成本,而是一开始就由工程师设计图纸”,设计阶段结束时,产品成本的85%就已确定,然后设计部门将详细成本报告交给公司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再根据劳动成本、原材料价格和现行的生产水准计算出该产品的最终成本。

倘若成本过高,要么将图纸返回设计部门重新设计,要么公司只好在取得微薄利润的条件下新产品投入生产。

这种成本核算和管理体系所缺少的是一项新产品应该耗费多少人财物力的目标,而这一目标恰恰是激发和支持工程设计人员以最低成本设计一种新产口的关键因素。

罗尼克认为,美国公司的财务人员的作用只是简单地将产品从设计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合计起来,仅此而已。

产品成本之欧美和日本比较

产品成本之欧美和日本比较

产品成本之欧美和日本比较作者:汪志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产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欧美及日本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各自的先进模式,值得我国企业加以学习。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的技术开发模式与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进而探讨了欧美及日本的先进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关键词:产品成本;欧美;日本;比较;启示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132一、美国的创新管理——技术开发模式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欧美国家注重技术开发,通过基础研究、新技术应用、专利保护等方法来提高售价。

美国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推广是较为典型的事例,也催生了诸如例如苹果手机等—大批创新型企业。

(一)技术开发模式的理念美国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分担研发过程中不确定的高风险,早在1988年核准成立ATP,直接补助单一或多家厂商进行突破性技术研发。

截至2006年底止,申请案数多达6924件,核准768件,总计有1511个机构参与,其中涵盖众多产业。

为能确保该政策的正确性与追踪执行成果,ATP在计划审查标准中即要求各个计划自订对整体经济的潜在贡献度与扩散效益,并于计划推动初期、计划完成时与计划结束后等三阶段,以专家评审、现场访视及年度审查、商业报告、第三者调查与个案研究等多方面评估方法,衡量各期间的经济效益。

苹果公司是技术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随着苹果不断发布革命性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ipod播放器、iPhone手机、MacBook笔记本和iPad平板电脑,其股价在10年里涨了10多倍。

2010年5月27日,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过微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这是苹果历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随着iPod/iTunes以及iPhone的相继推向市场,苹果公司成功的打造了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成为全球业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美式管理与日式管理的区别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式管理与日式管理的区别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解聘/雇佣
快速晋升

参考书目:
《管理学基础》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日美企业管理比较》加护野忠男新知三联,2005
《日美企业人事管理比较》武则信一求实出版社,1987
与美式公司相反,日本公司大多将员工做Y型人格假设,将员工作为社会人,因此更注重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集体意识强并拥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日本企业通常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杜绝外部流动。这样虽然员工的专业性不强,但却增强了员工的适应性,能培养员工多方面的素质。也因为如此,员工对自己的企业了解透彻,更能融入企业的文化,因而对企业非常的忠诚,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
二、“长柔缓”的日式管理
与更加注重短期效益的美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会更注重长期的目标。具有长期和综合的倾向,更追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市场的占有率。至于资金来源,由于日本企业更加注重长期的利益,所以公司间互持股份的现象比较多,因此在制作决定时,日本企业通常更具有长期计划,并奉行着长期操纵市场的战略。同时,在日本公司中,决策是较为缓慢的,决策通常是由各级管理人员在听取广泛意见后,自下而上,再做决策。因此,日本企业的决策看似缓慢,但执行却很快。
在日本,考评的方式则采用缓慢晋升和评价的方法。每年考评的内容除了业务能力外,还包括人际关系和合作性等,考核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晋升的依据还包括学历、工龄等多方面因素,这也造成日本企业员工晋升缓慢。但同时,也因为如此,日本企业的员工大多都把企业看作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而不单单是获得利益的地方。日本企业还大多采取终身聘用制,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不会轻易解聘员工。在日本,“缓”还体现在管理控制方式上,日本企业控制的特点是不明确的、非规范的,他巧妙的将硬控制与软控制结合,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强调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感情。

中外企业成本管理比较与启示

中外企业成本管理比较与启示

中外企业成本管理比较与启示作者:赵聚辉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信息革命、企业资本扩大以及市场的国际化,成本和质量竞争日益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作业成本管理和日本成本企划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比较借鉴,以期完善和提高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成本企划战略成本随着信息革命、企业资本扩大以及市场的国际化,成本和质量竞争日益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在标准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弊端时,当代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的新成本管理模式,即日本的成本企划和美国的作业成本管理。

美国作业成本管理思想所谓作业成本法,是指将企业各具特征的生产活动看成是一种作业,强调成本起因于各个作业活动,将各成本按各自的标准分配于不同的产品,于是形成了产品成本。

美国的作业成本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

20世纪,美国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技术发明和管理创新不但为美国赢得高额垄断利润,也使美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

美国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发明和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和向生产力的转化;重视个人创造性的发展,从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来提高竞争优势。

注重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

这是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又一个比较成功的做法。

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实现最大化。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成本不是指生产产品花费了多少制造成本,而是产品在整个经济过程中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

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差异

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差异
日本企业家偏重企业内部生产率的发展,重视制造技术和能力的开发,同时利用企业集团的社会联系,实现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决策方式
决策的程序
美国企业的决策程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的,既由最高管理者主要根据个人判断来制定决策,然后下达到下属去执行。上级拥有明确定位、做出最后决策的权力,重大决策一经制定就具有法律效力.这种决策程序能够灵敏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而中国企业的决策倾向于集体决策,但决策主要集中在上层少数领导,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很少。一旦决策制定以后,下级就必须严格执行.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一般以由上而下的命令式沟通为主的,双向沟通较少。
组织原则
劳动分工
在劳动分工方面,美国企业把职工的工作专业化,而个人又把他们的职业专业化,职工严格按岗位责任制行事,相互之间分工非常明确,每个人只干份内之事。而在中国企业的职工分工非常精确,职工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一般很少调换工种,而且往往以有“一技之长”为荣。同时职工也富有互助合作的精神。
企业劳动分工和管理结构日本企业提倡通才,让员工经常变换岗位,以利于员工发挥多种优势,施展多方面的才华。同时,扩大其视野,使之了解企业活动的整体性,提高对合作意义的认识。同时,扩大其视野,使之了解企业活动的整体性,提高对合作意义的认识。
日本企业的决策通常是循着由下而上(雇员-课长—部长—经理—董事长),然后再由上而下(董事长-经理—部长—课长—雇员)的顺序进行的,层层裁决,层层盖章,逐级向上反映汇报,同时,各有关部门也进行横向交流和协商以取得一致同意。最后,由最高决策机构批准。日本人把这种一致同意的“旋转式"决策称为“禀议制度"。
日本的用工制度是终生雇佣制,职工一旦进入了这个企业,几乎是一生服务于这个企业的。职工会对企业抱有强烈的依附感,会把企业看作是个人生活依靠和一生事业发展的基地。这样会使企业和职工真正连成命运共同体。而且企业不会通过解雇员工的办法来降低成本摆脱困境。所以在日本很少有人跳槽,其企业员工流动率也不会很高。

美国与日本管理特点的分析及启示

美国与日本管理特点的分析及启示

美国与日本管理特点的分析及启示(作者: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原)摘要美国和日本在文化和管理特点差异显著,但是其管理模式均取得较大的成功。

究其根源,文化决定了管理模式,因此,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应与组织文化、组织背景相吻合。

本文就是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美国和日本的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模式差异显著却都成为管理样板的原因。

美国和日本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管理上也各有各的特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模式,但是世界各国都赞许美国的成功、钦佩日本的成就,竞相效仿并移植到本土企业。

由此可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管理模式都是世人认可的成功典范。

这两种管理模式虽然差异显著,但是都有各自国家文化的烙印。

一、美国和日本文化的比较1、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美国的文化传统主要是在北美大陆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在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欧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主要是墨西哥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亚洲文化、非洲黑人文化以及犹太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基础上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是多种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

《独立宣言》倡导的自由主义原则就是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

欧洲自由主义思想对美国思想和文化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由主义是美国思想、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其形成了美国政治文化基础。

个人主义是美国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价值观,美国也是对个人主义实践最成功的国家。

美国国家体制的核心以及基本目标是维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不仅宪法赋予个人充分的自由权,而且社会中的主导思想也认为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人权。

个人主义已渗透到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及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西进运动是美国人民艰苦创业的过程,不仅为美国开拓了版图,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美利坚人民抛弃一切陈规陋习,开拓进取,克服困难,从而培育了美利坚民族现实、乐观、勇往直前的民族性格,开拓、冒险的民族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管理知识日美企业管理差异

管理知识日美企业管理差异

日美公司管理的差别在二战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式管理”以前是落伍和低效率的代名词,与我们国家改革前的国有公司同样。

经过二战后30年的连续发展,日本产品已经获得整个世界的认同,不再是低价劳动力的象征,其管理和经营方式也开始遇到全球的瞩目。

而这类变化以后,“日本式管理”被解说为是一种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的体系、稳固的劳资关系、充满敬业精神并忠诚于公司的高质量劳动力、以质量管理小组为中心的小公司活动和远见高见的长久投资思想。

因为它毕竟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式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式经营理念流行中国的时候,比较一下二者仍是很有必需的,我们毕竟是亚洲国家。

一、资源的配置和运用在资源配置上,日美两国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公司更着重提高短期资源配置效率,因为在激烈竞争市场下,为提高利润率就不得不这样做。

而这样做的市场条件是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开放证券市场。

比起来,日本公司正相反,证券市场的开放性低于美国,竞争没有美国那样激烈,其劳动力流动性低于美国。

以厂为家的观点到现在在日本公司还很人心所向,屡次变工作的人不为公司领导者看重。

而在美国,长久呆在一个公司的人则被视为没有进步心。

与着重财务性资源管理配置的美国公司比,日本公司则重视人力资源配置。

所以能够说,美国公司有追求短期业绩的意愿,而日本公司有长久生计的意愿。

所以日本公司破产的数目没有美国多,就好像日本个人破产率远没有美国高同样。

在公司内部交流的问题上,美国公司采纳的是面对问题的方式,直来直去,真话实说。

日本公司则偏向强权加私下交流。

强权指组织命令,不听从也得听从;私下交流则更重视人际关系。

别的,两国在运用人力资源方面差别很大:日本更重视公司意愿做出的决定,而美国更重视尊敬个人的主张;日自己更重视“通才”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美国公司则重视“价值主导性”和“改革主导性”及“绩效-经验”,换句话说美国公司更着重创新;美国公司进行组织改革的公司的比率小,主要经过改换管理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日本公司对组织的关怀许多,更重视传达管理者的想法和提高士气。

美日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美日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美日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提要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划是当前主导世界各国成本管理的两大代表模式。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科技的不断涌现,现代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主导型企业比重逐渐上升,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大幅度缩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这些都使得企业研发和生产战略作出重大变革。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发展,制约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出现了“信息相关性丧失”等问题。

针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美国和日本根据各自的文化背景,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法与成本企划。

一、美国成本管理模式1、产生背景。

作业成本法是20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模式。

20世纪七十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卡普兰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宾·库柏教授给予明确。

作业成本法最初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分配制造费用,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提出来的。

由于八十年代后期,欧美企业高科技技术不断涌现,资本不断密集,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度身定做,多品种”生产转化,企业很难制定如此多的标准成本,同时直接人工费用的比重日益降低,制造费用的比重却大幅度上升,而且制造费用中有越来越多的作业(如质量控制、实验、物料搬运等)与制造业中的直接人工工时并不相关,这样,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数来分配间接制造费用会造成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于是,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因此,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就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里,再由作业根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的形成和积累过程,将各作业汇集的成本费配给最终产品或服务。

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新 的 成 本 管 理 模 式 — — 日本 的 成 本 盘 划 和 欧 美 的 作
业 成 本 法
传 统 的成 本管 理 模 式 ( 准 成本 法 、 任成 本 法 ) 标 责 着 重 于 差 额 管 理 , 程 序 是 事 先 制 定 标 准 成 本 ” 其 。 然 后 将 “ 准 成 本 分 配 至 各 责 任 单 位 , 对 实 际 发 生 标 再 成 本 与 标 准 成 本 的 差 额 ” 行 分 析 , 后 找 出 “ 额 ” 进 最 差 异 常 变 动 的 原 因 并 提 出 改 进 措 施 这 种 方 法 的 弊 端 在
理 会 计 信 息 处 理 方 法 , 耐 生 产 经 营过 程 中 发 生 或 可 能
1管 理 思 想 的 分 歧 作 业 戎 本 管 理 是 以 “ 时 管 , 适 理 为 基 本 思 想 , 调 对 生 产 过 程 中 发 生 的 每 一 项 作 强 业 的 成 本 进 行 及 时 地 分 析 、 制 J 改 善 , 发 生 的 问 控 } 对 题 及时 地解 挟 , 有事 中 管 理 的特 性 。 对 而言 , 具 相 日本 的 成本 企 蜘 的指 导思 想 是 “ 流管 理 ” “ 本 筑人 ” 源 和 成 从 事 物 的最 初起 点 开 始进 行 充 分 透彻 的分 析 , 就 是 这 源 流 管 理 。 美 公 一 通 常 是 先 没 计 产 品 , 计 算 出 欧 j 再 成 本 , 后 再 估 计 产 品 是 舌 可 能 有 销 路 , 果 成 本 太 然 如 高 , 重 新 设 计 产 品 。3本 公 司 的 思 路 则 截 然 不 同 , 则 1 它 们 先 估 计 消 费 者 可 以 接 受 的 】 , 减 去 企 业 的 目标 价 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一、对日美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
在标准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弊端时,当代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的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日本的成本企划和欧美的作业成本法。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标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着重于“差额”管理,其程序是事先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标准成本”分配至各责任单位,再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析,最后找小“差额”异常变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①尽管有些成本管理模式(如日标成本管理)提出了“全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但在管理程序上实际是偏重于事后控制的。

成本信息的滞后性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并解决。

②经济“个性化”的趋势促使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度身定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

因此,制定如此多的产品标准成本,并及时进行修订变得越来越困难,标准成本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

针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日本、美国两大发达国家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了新的成本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下面,笔者将对二者作一比较,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二者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结合我国实际形成适合于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

1.管理思想的分歧。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适时管理”为基本思想,强调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每一项作业的成本进行及时地分析、控制并改善,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具有事中管理的特性。

相对而言,日本的成本企划的指导思想是“源流管理”和“成本筑人”:从事物的最初起点开始进行充分透彻的分析,这就是“源流管理”。

欧美公司通常是先设汁产品,再计算出成本,然后再估计产品是否可能有销路,如果成本太高,则重新设计产品。

日本公司的思路则截然不同,它们先估计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巾价,冉减去企业的目标利润,算出其成本,然后运用“成本筑人”的思想,在将材料、部件汇集装配成产品的同时,也将成本一并“筑人”,相当于事前在图纸上规划模拟丁一遍生产过程。

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从管理的基本思想上就有根本性的区别,从而在管理程序上也不尽相同。

2.管理重点的差异。

作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作业”。

其对成本的归集模式是资源+作业+产品,作业是联系投入和产出的纽带,企业通过对作业进行业务过程分析来进行改善,以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

其步骤如下:①建立业务过程模型;②明确识别与定义作业;③实施作业的价值分析;④设定改善作业的方针。

成本企划管理的重点在
于目标成本,更广义地说是“成本工程”,包括目标成本的制定、筑人和达成。

基于“源流管理”思想,日本企业强调“事前控制”,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演”,其过程如下图:
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做到“万无一失”。

至于目标成本的达成,则需山生产、营销、供应商各个方面的人员通力合作来实现。

当然,作业成本法中也有目标成本,但与成本企划有根本不同。

作业成本法中的目标成本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日标成本,它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改善的参照,而不是必须达到的日标;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是一种“必达”的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成本。

如果没有实现,则意味着企划的失败。

3.信息来源及管理方法、主体的不同。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财务信息的管理,即借助财务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汁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

成本企划则认为,成本绝非单纯账簿的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从工学的技术层面去把握成本信息,以工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监控。

因此,作业成本法运用的方法是管理会计方法,主要由成本会计人员来进行管理;成本企划主要运用的是管理工程方法,参与的人员不仅来自财务部门,还包括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等。

二、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
1.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强调节约和节省上。

对成本的狭隘理解,使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后,甚至失败。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成本管理,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成本企划,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观念,从使用的具体方法到参与的人员,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现代社会生产已经发展到了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标志的CIM时代,如果仍然停留在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上,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不会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的。

2.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运行如此复杂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与它们先进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组织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

如在成本企划中,成本降低方案是——个全员参加的过程,不论是第——线的生产人员还是专职成本分析人员,都对企业的技术特点、生产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责任参与、配合,而不单单是成本核算人员的事。

这就对人员素质和协作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结合实际,切忌生搬硬套。

日美的成本管理模式差别如此之大,不是偶然,与其各自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企业内部组织方式的差别有密切
关系。

日本企业的工作方式强调合作、信任,其组织方式以横向合作为主,不同于美国的纵向控制,有严格的上下级之分,这就是日本企业采用更强调合作、协调的成本企划,而不照搬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中国企业在借鉴外来先进成本管理经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

如目标成本管理在钢铁行业中最早被武钢采用,然而没有什么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变通,生搬硬套。

成都/周骏/邓鹏/孙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