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程设计
幼儿园奇妙数学课程设计:生活中的数学乐趣
幼儿园奇妙数学课程设计: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在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孩子成为数学家,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孩子在玩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数学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数学的乐趣在哪里1. 通过游戏认识数字: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孩子们认识数字。
比如通过找数字游戏、数字拼图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数字的形态和大小关系。
2. 利用玩具进行量的比较: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可以通过积木、秤杆等玩具,引导孩子们进行量的比较和计量活动。
比如利用秤杆让孩子们体验轻重、多少的概念,让他们在玩乐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3. 探索图形的美妙: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幼儿园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环境中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地认识到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特点和形态,从而培养他们对图形美妙的感受和认知。
二、数学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1.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在幼儿园数学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从孩子们已经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出发,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学习。
教师可以先从认识数字和数量开始,然后逐步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他们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趣味。
2. 提供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孩子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该给予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在学习一种数学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孩子总结所学内容,从而让他们在多种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数学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不是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和技能。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欲望,倡导“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
幼儿园的数学课程设计应该立足于生活的实际情境,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数学(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建模;(3)数学知识的拓展与探究。
2. 实践教学环节:(1)数学实验;(2)数学探究;(3)数学竞赛;(4)数学课程设计。
三、教学策略1. 实践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3)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数学实验(1)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2)实施阶段: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3)总结阶段: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分享经验。
2. 数学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制定探究方案;(3)实施探究:学生按照方案进行探究,收集数据;(4)总结与交流: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分享经验,进行交流。
3. 数学竞赛(1)选题:教师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学生进行选题;(2)准备: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解题策略;(3)比赛: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题目,教师批改;(4)总结:学生总结解题过程,分析错误,提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1教学内容:P10P1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
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2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板书设计:1/4=1÷4=0.259/25=9÷25=0.3617/40=17÷40=0.4255/6=5÷6≈0.8333/14=3÷14≈0.21416/33=16÷33≈0.485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二、合作探究(新授)1、尝试练习提出问题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根据计算结果,板书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2、自愿分组共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3、汇报交流形成成果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课程设计:认识数字1-10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课程设计:认识数字1-10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中,认识数字1-1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建立起对数字的基本理解和数学概念,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这一课程内容时,我们应该注重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这些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意接受数学教育。
1. 游戏化学习数字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难持续集中,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教授他们认识数字。
比如可以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并学会用手指表示对应的数字。
2. 数字故事和歌曲通过数字故事和歌曲的方式,孩子们更容易记忆数字,比如可以编写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或者唱一些简单易记的数字歌曲,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
3. 数字相关的手工活动在幼儿园小班阶段,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数字相关的物品,比如画数字的图案,或者用小玩具来表示数字数量等,通过动手的方式深入理解数字。
4. 数学游戏利用各种数学游戏,比如记数字的游戏、数字排列游戏等,激发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
5. 总结和回顾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巩固孩子们对数字的理解,确保他们能够牢固掌握1-10的数字。
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中,认识数字1-10的课程设计,要以更加亲和力、趣味性和多样性为主旨,让孩子们在轻松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数字,以此为基础,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中,认识数字1-10的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是孩子们数学学习中的第一步,也是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一环。
在设计这一课程内容时,我们应该注重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这些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以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游戏化学习数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五大领域数字课程设计
五大领域数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五大领域(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拓展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五大领域的知识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分析,形成数学认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进行问题求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进行图形的绘制、测量和推理,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4. 学生能够运用综合应用和拓展探究的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通过五大领域数字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内容将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五大领域,按照以下大纲进行组织:1. 数与代数:-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的概念、第二章 代数表达式- 内容:数的分类、数的性质、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解方程等2. 几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几何图形、第四章 图形的测量- 内容:图形的分类、性质、特征;图形的绘制、测量、计算等3. 统计与概率:-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六章 概率- 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概率的计算、事件的判断等4. 综合应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 应用题- 内容:运用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拓展探究:- 教材章节:第八章 数学探究- 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探索数学新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2课时:数与代数3-4课时:几何5-6课时:统计与概率7课时:综合应用8课时:拓展探究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兴趣活动大全教案
初中数学兴趣活动大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数学兴趣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数独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数学故事分享: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
3. 数学谜语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趣味题解答: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学创意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数独游戏(15分钟)1. 教师发放数独游戏表格。
2. 引导学生观察数独游戏的规则和特点。
3. 学生独立完成数独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分享解题心得和策略。
三、数学故事分享(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有趣的数学故事。
2. 学生讲述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或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数学谜语解答(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学谜语,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
3. 教师点评并解析谜语的数学原理。
第二课时:一、数学趣味题解答(1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学趣味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
3. 教师点评并解析题目的数学原理。
二、数学创意作品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数学创意作品,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模型等。
2. 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3.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3.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解答能力:评估学生在数独游戏、数学谜语和趣味题解答中的表现。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案,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100个关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这些教案包括各个年级的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希望对教师们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教案1:认识数字0-10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组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能正确书写。
活动步骤:1. 将数字0-10的卡片打印出来,让学生自由观察和比较。
2. 要求学生将数字0-10的卡片按大小顺序排列。
3. 分组比赛,每组一定时间内,谁能最快速正确排列0-10数字。
4. 要求学生用铅笔正确书写0-10数字。
5. 小组展示,让学生自评发现问题。
教案2:教学《认识图形》活动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活动步骤:1. 教师用实物展示不同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形的名称。
3. 教师将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洗牌,让学生一起玩游戏,猜出正确的图形名称。
4. 要求学生在纸上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不同几何图形,并给图形命名。
活动评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画法。
教案3:教学《计算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活动目标:通过多种算法,让学生掌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运算。
活动步骤:1. 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解题方法。
2. 学生们自愿上来解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 教师出示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上机完成。
4. 学生上台做题,教师引导分析解题方法。
5. 小组讨论,总结解题方法。
活动步骤:1. 教师用实物示范分数的概念,如用一块蛋糕展示1/2、1/4等。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拟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那么进展活动。
3、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4、投影仪、课件《比长短》活动过程〔一〕入场〔启蒙室〕,放音乐《小鸟飞》幼儿听着音乐走到位置上坐好。
〔二〕第一次尝试活动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2、每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 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活动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如今请小朋友从你们的篮子里拿出一样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2、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课件刚刚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
如今老师要请你们看看有趣的课件,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请看。
播放课件。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老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
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
幼儿唱读。
〔五〕完毕活动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老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场时带着幼儿做。
老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如今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分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如今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数学趣味活动设计教案
数学趣味活动设计教案。
一、活动1:“数独比赛”数独是一种数字逻辑游戏,它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数独比赛可以组织在班内或院内,让同学们加强互动,提高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得到一张数独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
时间到了之后,同学们可以交换自己的表格,看看谁离最终答案最近。
最终获胜者将得到一份礼品。
二、活动2:“数学小达人”此活动可以设计为学科竞赛或班内竞争。
设立问题的难度等级,每位学生持续挑战,直至答错或全部答对为止。
可以设10个难度等级,每个难度各有5道题目,问题难度呈现“一步一步”的增加。
最后分别按答对数量和时间先后排名,公布获胜者。
此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策略思考能力。
三、活动3:“拼图游戏”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或矩形,分成若干小块,然后打乱。
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将这个图形全部恢复原样,并要按照题目给定的颜色搭配正确完成。
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面积和方向,以及对于颜色的辨识。
对于不同的年级,可以设计不同的难度等级。
四、活动4:“数字之谜解密”数字之谜解密游戏是一个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边玩边学的趣味活动。
学生将获得一组由数字和图片组成的表格,然后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找关键数字或组成规则。
学生需分析图片中数值的变化、排列和组合,以便在数列中找到共同点。
每组学生都有各自的数字之谜解密表格和时间上限,以便他们竞争最终成功的成果和速度。
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数学单词的掌握程度,并加深对于数学解题思路的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数学趣味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既能使学生在纯粹的数学学习中增加乐趣,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可以增加班内或院内的互动、增强竞争意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喜欢数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程设计一、前言数学活动课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本篇文档旨在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程,以期达到以上目的。
二、课程内容1. 数学游戏1.1 九宫格魔方此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九宫格魔方,然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依次操作魔方,耗时最短者获胜。
1.2 数独此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数独规则以及数独列式求解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数独竞赛,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和精准度。
2. 数学探究2.1 几何模型拼图此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几何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不同形状的模型块,让学生进行模型拼图,拼出不同的几何形状,然后组织他们进行口头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2.2 算数级数此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算数级数的公式和求和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出前n项和以及首项和公比等,探究算数级数的规律,进一步推广到等差数列,深入学习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3. 数学演示3.1 幻灯片演示此演示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幻灯片来展示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制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和沟通能力。
3.2 视频演示此演示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数学学习视频来展示他们的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录音录像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数学活动课程设计具有很大的创新和拓展空间,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
本篇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形式,可供数学教师和学生参考借鉴。
初中数学活动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活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如代数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解决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作图软件等,辅助解决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数学难题。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勤奋、细心、独立思考等。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数学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式及其运算:包括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化简、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乘法与除法等。
教学安排:2课时2. 方程与不等式:涵盖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以及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安排:3课时3. 几何图形:重点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与全等等。
教学安排:4课时4. 数据与分析: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初步。
教学安排:2课时5. 数学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数学活动课程设计表
数学活动课程设计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及应用;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3.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的作用,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突破思维定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 培养学生具有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认识到数学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数学》教材中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及应用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定义及性质;- 分数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小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 百分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
2.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3. 分数、小数、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例问题;- 利润问题;- 折扣问题。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分数的定义、分类及性质;第二课时:小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第三课时:百分数的定义、性质及转换;第四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五课时: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第六课时: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第七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班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班数学课程设计1. 引言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教室内的课本中,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一份中班数学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幼儿数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
3. 课程内容与活动设想(1)周围的数学- 活动1:数数窗户利用教室中的窗户,引导幼儿数数窗户的个数,并根据所得结果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打开或关闭窗户。
- 活动2:量一量使用尺子、秤等工具,让幼儿亲身体验测量的过程,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数的认识- 活动1:数字密码制作数字卡片,让幼儿通过组合数字解锁,培养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组合能力。
- 活动2:拼拼乐使用数字拼图板,让幼儿通过拼接数字形状认识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形状和位置- 活动1:找不同形状在教室中摆放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并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 活动2:图形迷宫制作一个迷宫,让幼儿通过引导他们在迷宫中找到特定的形状,锻炼他们的观察和空间判断能力。
(4)时间和顺序- 活动1: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利用幼儿熟悉的活动场景,如起床、吃饭、睡觉等,帮助幼儿认识时间的概念与顺序。
- 活动2:时间减法利用计时器等工具,让幼儿通过解决如“起床后过了多长时间才吃早餐?”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时间感知和计算能力。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游戏与故事相结合:通过游戏和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 观察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实际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经验。
-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鼓励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相互配合,合作解决问题,并提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5. 课程评估- 观察记录法: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中科幼教数学特色课程设计
中科幼教数学特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如等式求解、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分类。
3.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问题分析、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升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外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和接纳,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风。
本课程针对中科幼教的学生特点,结合数学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的认识与运算:- 教材章节: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 内容:自然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比较;加法、减法运算方法及运用;乘法、除法运算方法及运用。
2. 几何图形与空间观念:- 教材章节:几何图形、空间观念- 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简单几何体的认识;观察、描述物体空间关系。
3. 量的计量与时间:- 教材章节:量的计量、时间- 内容: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计算。
4. 数据分析:- 教材章节:数据分析- 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简单统计图表的制作。
5. 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章节:数学实践活动- 内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请简要介绍你最满意数学活动课例
请简要介绍你最满意数学活动课例数学活动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参与性强的任务摆放、合作学习和实践实践,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概念和技能。
在我教学生数学的过程中,我最满意的数学活动课例是“探索三角形”的课程设计。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背景介绍数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而设计的,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这节课中,我意识到学生缺乏对三角形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决定通过多样化的探索活动来引导他们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
二、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准备了以下材料:1. 三角形的各种模型,包括纸板模型、木质模型等,以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摸索来认识三角形的形态。
2. 角度测量器和直尺,用于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
3. 问题情境卡片,包含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如何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相似性”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课堂活动1. 探索三角形的形状: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观察和摸索不同材质的三角形模型,探索三角形的形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2. 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学生使用角度测量器和直尺,测量自己所探索的三角形模型的内角和边长,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讨论其中的异同。
3. 探索三角形的性质: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三角形性质的问题,例如“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度?”,“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等。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来得出结论。
4. 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将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大楼的高度如何测量?”、“如果知道一条边和两个角的大小,能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等。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考和计算,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五、总结和评价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学生们不仅仅理解了三角形的形态、性质和关系,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学题目难度大、枯燥乏味,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巧妙的设计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整数的运算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各种整数运算。
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游戏1:选手依次介绍自己的身高,以身高数大小抽签,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谁的组加减法速度最快,谁的组就获胜。
•游戏2:教师出题目,答一题增加1分,通过竞争的形式,增加课程趣味性。
2. 分数的基本概念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比较、运算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
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将分数的概念、表示、比较、运用的方法讲解,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概念。
•游戏1:教师出样板,自己拼装成一个复杂分数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组合拼出样板。
•游戏2:通过分组竞争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大小中加深对分数的概念的理解。
3. 平面图形的认识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图形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方法。
主要内容通过课程讲解、小组合作竞争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游戏1:使用方块或图案组合拼出各种平面图形,评选出最美丽的,最有规则、最有创意的。
•游戏2:使用桶装水或细砂等材料,通过测量、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三、课程评价通过对本课程的评估,可以体现出设计的效果和影响程度,具体的评估内容如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提升。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否提高。
•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
四、总结经过以上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学风尤为重要。
有趣的数学课程计划
有趣的数学课程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安排数学与生活课程将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讨论购物、旅行、时间管理等日常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创意数学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竞赛、谜题解答等,通过团队合作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实验与探索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概念的探索。
例如,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折纸,探索对称性和面积等概念。
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
数学历史与文化引入数学的发展历史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背后的文化和思想。
通过讲述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历史视野和人文素养。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
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三、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分享各自的想法与见解。
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和反馈,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并提高表达能力。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呈现他们的成果。
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展示数学的魅力。
通过视频、动画和互动软件,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评估与反馈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既包括传统的测验,也包括课堂参与、项目展示和同伴评价。
数学思维活动的课程设计
数学思维活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学思维活动的基本概念,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策略等;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解题能力;3. 了解数学思维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4. 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思维活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需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将教学要求具体化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学思维基本概念: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策略、数学证明方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2. 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方程求解、不等式证明、几何图形的判定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数学解题方法”和第四章“数学解题技巧”3. 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生活中的数学、科学探究中的数学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数学与生活”和第六章“数学与科学探究”4. 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数学游戏等;- 教材章节:第七章“数学活动与团队协作”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数学思维基本概念及逻辑推理第二周: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一)第三周: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二)第四周: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第五周: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第六周: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控制。
数学跨学科活动课程设计
数学跨学科活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代数与函数”的核心概念,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学会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并能够运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会合作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代数与函数”的内容。
首先,学生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包括解的定义、解的性质和解法的基本步骤。
接着,学生将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和单调性等。
最后,学生将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代数和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我们将系统的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其次,通过讨论法,学生将分小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代数和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会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和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项目作业,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测验将定期进行,以检测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和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课程设计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已将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内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国家安排)设置为学科类和活动类两部分,使得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这一开放式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社会教育特征,是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初中毕业应成为每个公民人生旅途的中转站,社会需要的分流点。
数学教育不仅要给初中毕业生以“双基”和能力的素质,还应使之获得相应的特长(这特长是技能的提高、是专长的基础),以切实帮助学生顺利地步入新的人生旅程。
这是义务教育及《课程计划》的精神实质。
既有素质又有特长的人,在下一世纪必定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即课业(教学内容)的进程,是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划出的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期望课程的学科和活动两个系统合理设置,产生多种价值。
笔者认为按“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的要求优化学科课程以培养素质,开设活动课程以发展特长,并进行有关学科和活动的全面考核,应该是一种可取的思路。
我们应该树立全面、科学的课程观,让学科和活动这两个轮子一起旋转,切实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并设置选修课程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走上一条“愉快”教育与“成功”教育完美结合的道路。
义务教育阶段尽管存在小学后的分流情况,但从教育战略、课程策略及培养目标来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鲜明的整体性,小学和初中不应该各自为政。
本文拟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活动课程设计,并兼及数学选修课程的思考,以求抛砖引玉,促进《课程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关于数学的活动课程(特长性、应用性、趣味性)(一)活动认识我们应该确认: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发展、知识体系及社会需要等因素为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
通常称谓的课外活动,是弹性极大的一种辅助性学科课程形式或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这里,“课外”指的是国家安排的正式课程之外,“活动”泛指各地安排的各种教育性非正式课,故课外活动与活动课程不可同语。
活动课程的开设意义不在于它与杜威当年搞的“活动课程” 究竟有何异同,而在于它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特功能及其有效、顺利地实施。
“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学科相辅相成”,它们是同一促进学生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学科课程以培养素质、打好基础为主旨,编排上侧重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其教学中间或进行的实验、参观、演示、练习等直观性活动,是理性间接经验习得过程中必要的感性认识;活动课程则以增长才干、发展特长为主旨,它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以直接的体验、探究及发现为认识途径。
《课程计划》设置的活动有:晨(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等。
按其“活动设置的基本要求”可知,科技文体活动属于技能性活动,其它活动为常规性活动。
科技文体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
这里,“发展特长”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我们应该确立将《课程计划》中的技能性活动上升为特长性活动的实施思路。
由于数学的“三性”特点(尤其是广泛的应用性),以及现代社会对基本数学(不同于基础数学)的普及需要,笔者认为应设立专门的数学活动课,以发展学生的普及性数学特长。
这种特长对小学、初中毕业生来说,是已获得知识的应用,是已具有技能的提高,是进一步发展专长的基础,能使他们顺利地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数学的应用问题,并安排了与解直角三角形和统计有关的实习作业,但远没有上升到特长课的位置)。
(二)设置思路国内已开展了不少数学活动试验,如数学竞赛、电脑学习、速算训练等等,还有综合的应用性问题的有关数学活动也在各地有所开展,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北京市1993年举办了首届“方正杯”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并于1994年暑期编出了以数学应用为内容的初中课外活动教材。
而应用性问题十分复杂,若把它作为一个以社会为基础的综合课题来研究实施,要求每个学生接受全面的应用性训练,则有可能把数学教育改革引入一个新的误区,将学生推入一个新的苦海,80年代的应用题考试给当时带来的结果就是例证。
因为这实在是企业(用人单位)、社会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求得太过分了,也不符合义务教育及“大众数学”的精神。
现代社会确是人人需要数学,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实现“大众数学”目标的第一阶段。
如何设置、开展这一阶段的数学活动才是合理、可行的呢?笔者建议在突出特长性,注重应用性,贯穿趣味性的原则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设置较为完整、全面、独立的特长性数学活动,供学生选择参加(每个学生选学其中两门活动课),以使学生成为各具特色的“标准件”,让人人都有个性健康发展的天地。
数学活动的课程门类和内容编排在整体上还要符合以下四点:1.具有系统的应用体系。
即与一定的特长目标相关联,有助于学生增长才干并习得一技之长,进而使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生活或进一步学习发展,切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
2.紧扣学科教学大纲。
学科教学大纲的内容编排本身蕴涵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我们可以依照数学学科教学大纲的知识单元(适当调整或拓宽),配以相关素材设计,安排数学活动,以充分利用学科课程的知识技能及其业已获得的成熟性,降低活动课师资培训的难度。
可以明确,活动特长与学科内容的相关性越强,它们的整体功能会越大。
3.合乎有效学习的基本原理。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认识规律(显现认识的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展示探究过程(理性地再现知识生成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思维阶梯使知识、情感、意志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实施活动方法(使经验、思维、方法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取终身受益的精神文化力量和实践能力);内化教学功能(要易于反馈、迁移,实现知之→好之→乐之的转变,便于学生自学)。
4.体现“五育”整合的功能。
特长性数学活动遵循“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基本理论,其教学应该使学科教育培养的认识能力得以升华,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这是具有深层意义的智育;学生的主动活动,应是实现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习惯转化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理解规则、体验美感、领略自由的实践过程,成为德育和美育的现实途径;活动课无疑要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它本身就是体力、意志力的锻炼与运用,有利于人脑两半球机能的平衡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活动实践中每一个物化的劳动成果,都将有力地完善着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三)数学活动课程设计性质与功能: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发展特长。
总目标:使学生提高认识、学会实践、获取才干、习得特长。
教学要求用语:对知识分为理解、掌握、应用(运用)三个层次;对技能分为会、熟练、善于(擅长)三个层次。
活动方式:按学生选学的课程门类编班组织活动或作为兴趣小组组织活动;以游戏、故事、谜语、趣味数学、操作、制作、参观、应用实践或提供有关的阅读资料等为活动形式。
课程安排:每门数学活动课按每两周一课时的教学容量进行设计安排。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发展,知识体系、社会需要等因素和数学活动的总目标,笔者拟设义务教育阶段如下九门数学活动课程。
1.数学交流:力求内化学科知识,反映“双基”结构,渗透思想方法,强化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联系事物,澄清思维和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善于表述、解释、讨论、评价的数学交流特长。
数学交流课程,既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提供了人类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又要切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认识、应用能力。
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就理应具有数学交流特长。
2.速算(含计算器活用):使学生通过心算、笔算、珠算及计算器操作等途径,熟练掌握简、易、好的算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善于快速进行日常的加、减、乘、除、开方计算和帐表算、传票算等的速算特长。
3.数据处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解释和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并善于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关系,探究随机现象,进行数据处理(含数值计算)和预测。
4.计(测)量与估算:使学生加深理解计量及换算的意义,测量的特征过程,初步掌握计量、测量、估测、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善于在数量、测量、计算、决策和解决问题中应用估算,并会判断结论的合理性,提高处理数量关系和随机现象的能力。
5.制图与识图:使学生加深对数量关系图象、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制图(含作图、画图)与识图(含视图、析图)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和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图象、图形的数学能力。
6.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有关家庭生活、市场交换、社会交往、日常活动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善于理解、精于运筹、乐于生活的数学能力。
7.计算机数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计算机的数学功能,掌握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和程序,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初步的计算、模仿、证明和求解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计算机从事数学性工作的能力。
8.课题解决:即是问题解决模式,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要使学生理解数学尝试、解决实际课题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数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9.数学竞赛:这是对数学学科教学要求的提高和扩展(应降低现有难度,渗入研究方法)。
要在学科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范围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才能。
目前,数学竞赛的普及呼声越来越高,企望通过降低难度去面向全体学生。
笔者认为,数学竞赛的难度确应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普及水平,但再要求普及参加则未必可取,因为学生成为各具特色的“标准件”较之只是同一的“标准件”更能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
二、关于数学的选修课程(迁移性、广泛性、通俗性)《课程计划》指出,要“以必修课为主,初中阶段适当设置选修课”。
数学选修课程,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顺应学生分流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突出迁移性、注重广泛性、贯穿通俗性的原则下,为有不同志趣、各种爱好的学生提供广泛、充分的选修类型,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及培养多样化人才服务。
选修课教材的编写既要落实课程目标,又要能成为通俗读物。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选修课,同样可以保持一致的连续性(即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设置)。
事实上,如若前述数学活动课程得以实施,则九门数学活动课已可成为选修课对象。
根据数学选修课的设置目标,笔者拟设义务教育阶段的以下三类(四门)数学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