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演变,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化石、古代生物体化石、遗传物质等。

下面是古代生物学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代生物学迅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2. 古生物的分类学:古生物的分类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古植物学主要研究真核植物、藻类等植物化石,古动物学主要研究古动物体化石。

3.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化石、化学分析、地层学分析、石头实验等多种手段。

二、古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 进化论: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是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机制演化而成的,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一支重要理论。

2. 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学的发展对于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地质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年代。

3. 生物地理学: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对于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为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有助于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演化历程。

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对于不同种类的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古植物和古动物的分类鉴定。

3. 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时代确定:通过地层学的方法确定化石的地层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有助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4. 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研究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包括各种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演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 古生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化石的分布和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生物学总结

古生物学总结

- 古生物学总结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一部分化石与古生物学一、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第二部分化石的形成一、化石的形成条件生物条件—硬体最有利,软体易腐烂分解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时间条件—时间长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石化作用二、化石的石化条件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改造而形成的话是作用。

1、矿质成天作用2、置换作用3、碳化作用第三部分化石的类型实体化石—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

模铸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

化学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有机质,如氨基酸等。

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一、首先,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标准化石:生存时限短、分布广、保存好、易发现的化石为标准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

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二、其次要了解古生物的命名,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来建立。

生物的各级分类学名采用拉丁语或拉丁化语表示。

单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属(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二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种的学名用两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三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亚种的学名用三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亚种名优先律:任何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

古生物的的分类体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身体不具备脊椎动物的总称。

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挖掘化石宝藏

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挖掘化石宝藏

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挖掘化石宝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生物学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这种结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本文将探讨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对挖掘化石宝藏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生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化石的收集和分析,重建古代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的过程。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古代生物群落、生物地理、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等方面。

二、大数据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大数据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处理海量复杂数据,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数据的多样性、数量的庞大、处理速度的快速和价值潜能的大。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气候变化和医疗保健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生物。

首先,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和存储庞大的化石数据集。

这些数据集包括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化石记录,覆盖了广泛的物种和地理区域。

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更准确的化石分类和物种鉴定。

通过分析化石形态、遗传信息和地质记录,可以识别和重新描述物种,并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最后,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模拟古代生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大规模的化石数据进行统计和建模分析,可以重建古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推断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四、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古生物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古生物研究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物种演化和洪水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在石油和煤炭勘探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化石资源的潜力和分布。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决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今天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古生物学为我们研究这个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发现,以及它们对于我们对生命演化历程的理解的贡献。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古生物学是研究化石和化石记录的学科。

化石是古生物学家获得有关生命演化历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它们是地球上过去生命的遗迹和痕迹。

古生物学家使用多种技术来研究化石,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放射性测年和遗传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确定化石的年代、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等信息。

化石记录是由地球上过去的生命遗骸所组成的,包括化石、化石遗址和化石记录。

这些记录提供了对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至关重要。

二、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地球的演化早期,生命形式相对单一,只有原核生物和古菌。

这些生物形态简单,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器官和细胞器,并且没有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

2.最古老的生命形式通过对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记录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许多最古老的生命形式。

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大多数为原核生物,包括蓝绿藻、硫细菌和氧化亚铁细菌等。

3.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演化也做出了贡献。

多细胞生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恐龙和人类都是地球上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

这些生物的演化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环境来实现。

4.物种灭绝和生命的重建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多次物种灭绝,生命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和重建。

古生物学家对过去的物种灭绝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引起人们对未来的生态危机的关注。

此外,古生物学家还关注生命的重建,为为人们提供启示。

三、结论在人类探索宇宙和发现新的生命蓝图的进程中,古生物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质基础是地质学的基础,它涉及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

通过地质基础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

本报告将对地质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学生对地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地质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内容总结1.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固体物质组成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矿物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矿物、矿物晶体、矿物集合体等。

(2)矿物分类:根据化学成分、结构、成因等特征,将矿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3)矿物鉴定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矿物进行鉴定。

(4)典型矿物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岩石组成、结构和成因的学科。

在学习岩石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岩浆、沉积岩、变质岩等。

(2)岩石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典型岩石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如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大理岩等。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现象和构造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构造地质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构造、构造运动、构造形迹等。

(2)构造类型:了解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构造现象及其特征。

(3)构造演化:研究地球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规律。

4.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层成因、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地层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地层的基本概念:地层、岩层、地层层序等。

(2)地层划分:根据岩性、生物组合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时代。

(3)地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地层的对应关系。

第1章古生物地层讲解

第1章古生物地层讲解

常用拉丁语缩写词 :
cf. 为conformis (相似、比较)的缩写。 aff. 为affinis (亲近)的缩写。 sp. 为species(种)的缩写. sp.indet. 为species indeterminata(不能鉴定
的种)之意 sp.nov.和gen.nov. 分别为species nova(新
研究古代生物地理分布的学科称为古生物地理学, 它研究的是古生物地理分布区系及其形成因素、古生物 的地理起源、迁移与扩散、孑遗与灭绝等科学问题,是 古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1.分区单位:生物在地理上的分布,根据地域大小 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大区(realm)、区(region)、 省或分区(province)。
水生活的叶肢介等
相 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及 其生活环境的化石特征的总和。如:
黑色笔石页岩相代表较深的滞流水还原环境; 造礁珊瑚化石能指示温暖浅海的环境 ; 猛犸象则指示寒冷环境 等。
化石同时也能指示古气 候,植物常按照气候纬度分 布。
岩石中化石的保存状态 还可得到古水流的方向。
凸与实物相反。
印痕化石
3)核化石:常见于两壳、两瓣齐全的生物体,分为 两种:
内核 贝体掩埋后,泥砂充填两壳之空腔,石化 后其充填物形成内核,表面显示内模。
外核 贝体被埋,两壳内无充填物,但壳体溶解 后留下一个同形空间,再被外来物质充填,石化后形成外 核,其外形与壳饰与原核体一致,但内部没有任何生物结 构。
研究对象 化石 研究内容 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演化、 生态等。 基础研究工作 化石的采集和挖掘、化石的处理和复 原、化石的鉴定和描述、分类及生物的生活方式和进化规 律等。
二、古生物学的分类学科

古生物学考试习题

古生物学考试习题

课程习题1.古生物学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化石?2.简述铸型化石的形成过程。

3.简述内核与外核,外核与外模,内核与内模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4.化学化石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化学化石的意义是什么?5.何谓硅化?何谓碳化?6.从化石形成的过程阐述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

7.如何判别原地埋藏化石群与异地埋藏化石群?8.如何区分真、假化石?如何区分现生生物与古生物?9.什么是生物的学名?10.如何对一个生物类别进行正式命名?11.如何处理古生物学中国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的问题?12.古生物命名中,sp.与sp.indet.有什么不同?aff.与cf.有什么差别?13.四射珊瑚有哪4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14.四射珊瑚的隔壁是怎样发生的?15.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16.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

17.隔壁与泡沫板哪种构造先生长?18.双壳纲的齿系类型及其特征,如何区分主齿与侧齿?19.如何确定双壳纲的前后?20.头足纲缝合线类型及其特征。

21.头足纲体管类型及其特征。

22.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

23.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几种尾甲类型?24.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三叶虫的形态结构特征有何不同?25.根据螺顶指向及初带,腕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26.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有何不同?27.判断笔石枝生长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的依据是什么?28.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笔石的形态结构特征有何不同?29.笔石页岩相代表什么环境?30.简述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1.简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32.简述脊椎动物内骨骼的主要类型。

33.简述鱼形动物超纲的演化简史。

34.简述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35.简述恐龙的分类位置。

36.简述鸟类和哺乳类的早期演化。

37.简述现代人类起源的两个主要理论。

38.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述从鱼到人的演化途径并指出重要的过渡性化石。

地市中的生命第一讲 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地市中的生命第一讲 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化石?从化石的定义可分为哪三类?2.影响化石保存的主要因素?3.从化石的保存方式上可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4.化石的石化作用有哪几种类型?5.西伯利亚冻土中发现的猛犸象是化石吗?6.硅化木是如何形成的?7.模铸化石中的印模化石可有哪些类型?8.什么是标准化石?什么是指相化石?9.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的概念,以及化石层序律的科学内涵?10.生物化石有什么用途?目录第一讲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一、化石的基本概念 (2)1.什么是化石? (2)2.过去的生物是如何变成化石的? (5)3.化石的保存方式类型 (8)二、岩石、化石和地质年代 (12)1.地质年表—科学家沟通历史的语言 (12)2.地质年表的由来 (14)三、古生物学研究的应用 (18)1.生物进化、地质年代确定 (18)2.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恢复 (18)3.沉积矿产成因的确定 (19)4.天文学方面的应用 (20)5.构造地质学上的应用 (21)一、化石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化石?1-1定义传统定义保存在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活动痕(遗)迹。

近年来,人们把保存在岩石的生物有机体分子残余也纳入化石的范畴。

现代定义保存在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活动痕(遗)迹和生命有机成分的残余。

1-2分类根据定义,化石有3大类型:实体化石生物体本身形成的化石。

全部或部分。

遗迹化石(trace fossil)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弃物所形成的化石。

如动物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足迹和爬痕、在沉积物中的钻孔和潜穴,动物的粪便等。

Figure 1遗迹化石A—戈壁沙漠白垩系中的一窝恐龙蛋B—鱼粪化石,约×0.5,贵州桐梓C—古人类使用的石器D—粪粒化石E—牡蛎壳上的化石珍珠---引自张永辂等编《古生物学》,1988Figure 2恐龙足迹化石Figure 3啮齿(鼠)类潜穴化石(河北,约260万年前)化学化石生物体可能因腐烂分解而全部或部分消失,但构成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分子有可能在实体化石中或沉积物中被保留下来。

古生物地史学-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资料

2、骨骼构造
外部构造:包括外壁、表壁和萼部。
内部构造:包括纵列构造、横列构造、隔壁、轴部构造。 横列构造,包括横板、鳞板、泡沫板。轴部构造包括中轴 和中柱。
构造类型:根据四射珊瑚纵列构造、横列构造和轴部构 造组合,可分为四种构造类型:
单带型:隔壁+横板; 双带型:隔壁+横板+鳞板(泡沫板)或中柱(中轴) 三带型:隔壁+横板+鳞板(泡沫板)+中柱(中轴) 泡沫型:泡沫板充满整个珊瑚体。
态特征;构成一定的群居;群居具有一定的生态特
征;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二、古生物学的命名原则
古生物的学名要遵循动植物命名法则。各级分类单元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话的文字表示。
属(各亚属)以上单位,用单名法,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用双名法,由属名+种名构成,种名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亚种采用三名法,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亚种名第一 个字母小写。 属以上的名字用正体,一属和属一下的单元用斜体。包括 命名者姓氏及时间的,后两者用逗号隔开。 不能确切鉴定到种的情况下,做特殊表示: sp.—未定种;sp.indet—不定种;ef—相似种或比较种; aff—亲近种;gen.nov.—新属; sp. nov.—— 新种
三、生物进化规律
生物进化遵循如下规律 1、进步性进化: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2、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已经灭绝的生物不可能重新出现,已演变 的生物不可能恢复祖型。 3、相关律: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的器官发生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4、重演律:生物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单重演。 5、适应: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其不利变异的 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特化: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结果,使得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 生局部变异,但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无变化,这种现 象叫特化 7、分歧:因生态条件、地理条件的变化是生物钟变化,有一个种 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过程。 8、适应辐射:多方向的趋异。 9、适应趋同:一些类别不同,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 似的环境而形态变得相似。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是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及其环境演化的学科,它是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地球历史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从古生物学和古生态演化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古代生物的学科。

通过对古代生物的遗骸、化石以及其他化石记录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生命特征、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进而推断出它们的进化关系、地理分布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古生态学则侧重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和古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等。

二、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的研究方法1. 化石记录:通过对化石的发掘、采集和分类研究,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特征和演化历程。

化石记录包括动物和植物的遗骸、化石孢粉、微化石等。

2. 碳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古生物体内所含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态位以及古环境的变化等信息。

3. 氧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古生物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测定,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及水分条件等。

4. 分子遗传学:利用DNA或蛋白质等分子的遗传信息,对古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进行研究。

5. 古地理学:通过对地形、地貌、地层的研究,可以重建古地理环境,进而分析古气候、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演化。

三、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1. 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古生物学和古生态演化揭示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拓展了我们对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认识。

2. 重建地球历史:通过对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重建,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化以及大规模灭绝事件等重要事件。

3. 解释生物适应机制:通过对古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揭示出生物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生存策略。

4. 提供资源勘查依据: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为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古生物学1

古生物学1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的概述古生物学是研究过去生命的学科,即研究地球上早期生命及其演化的学科。

已知的生命始于约35亿年前,而第一个复杂生命形式——蓝藻仅有22亿年的历史,便比普遍的小单细胞早了13亿年。

古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探究生命和星球之间的关系,揭示生命体系和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从而推断出地球上生命的未来走向。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这是指游离于地层中的存在于地球上,经过埋藏和固结后的形成的化石。

化石是古生物学的基础材料,它们是完整或部分保存下来的生命形式痕迹,包括晶体化的骨骼、牙齿、鳞片、孢子、胚胎、种子或其他生物的遗物。

化石被分为完整化石和碎片化石,其中完整化石指的是保存完整的化石,如恐龙化石,而碎片化石指的是仅保存化石碎片或痕迹,如化石化虫洞。

古生物学的分类古生物学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按照地质年代的不同,古生物学可以分为古生物学、中生物学和新生物学;按照研究领域的不同,古生物学可以分为植物古生物学、动物古生物学、微生物古生物学、化石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地理学等。

植物古生物学:研究过去地球上出现的植物群落,如陆地上的森林、草原等,以及这些植物群落的起源、分布、演化过程和相互关系。

动物古生物学:研究过去地球上出现的动物群落,如史前海洋生物、恐龙时代的巨兽、以及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

微生物古生物学:研究化石中保存有微生物遗物的地质时期和微生物的演化过程。

化石学:是古生物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化石的形成、保存和分类,以及它们对生态、生物地理和进化等问题的启示。

比较解剖学:研究各种生物形态上的异同,帮助解决生物进化的难题。

生物地理学:研究过去的生物分布,以及生物与地理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古生物学的应用古生物学的应用基于两个基本原理,即地层原理和生物演化原理。

地层原理是根据岩石的年代、岩性、变化及其分布情况,和化石群、化石形态、分布及异同等进行推论。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 • 生物条件 • 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2.2.3 埋藏条件
• 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
沉积物 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
冻土等。 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
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2.3.4 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 • 也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 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 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 机质,氨基酸等
• 2.3 化石的保存类型
的生物遗体
2.2.4 时间条件
•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 埋藏后不被再发掘出来 • 石化作用时间 •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2.2.5 成岩石化条件
•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 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petrifaction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 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3 本节要求
• 本节掌握: • 石化作用及其类型; • 印模化石和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 化石形成的条件; • 化石的类型
• 课下自学掌握: • 化石的埋藏学
化石的类型
不完整性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定义
本节小结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生物体与生物群的变化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第一篇古生物学基础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的内容及其研究对象一、古生物的内容(一)古生物学及其分科::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的科学。

它研究的不仅是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资料。

如遗体、遗迹(痕迹、遗物),甚至于旧石器时代猿人的石器。

2、分科:和古动物学和古并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化石藻类学(低等古植物)、高等古植物学、孢子花粉学(又可列入微体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介形虫,牙形刺等NVIDIA体古生物学:NVIDIA浮游动物,化石致密结构小,大在10um(微米)以下。

1um=1/1000mm古生态学、痕迹化石学、古生物矿物严格地讲,古今生物之间很难以一个时间界线截然分开,但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以最新的地质时代全新世的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古今生物界的分界。

(二)学习古生物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古生物学就是自学地球科学的基础课,它肩负B3J94PA生物学和地质学服务的双重任务。

学习古生物学的目的在于:(1)阐明各类古生物形态及构造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2)了解古生物的地史分布、地理分布,进而总结其进化规律;(3)结合岩性及其它特性研究,推断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2、意义:(1)确认地层的地质时代;(2)研究和古地理、古气候;(3)为普查勘查和地质勘探服务;(4)为积极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更多实际资料和论据(5)为研究生物进化、物种绝种等自然界发展规律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fossil(一)化石:留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即1.必须充分反映一定的生物特征:形状、大小、结构、纹饰等。

但树枝石(假化石)就是软锰矿树枝状结晶,不是化石。

姜结人黄土中的钙结核2.必须是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它们都保存在地史时期的岩层地层中,并经受了石化作用而形成。

(二)化石留存的条件:1.生物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体2.生物死后迅速埋藏(但密封、冷冻、干燥环境下亦可)3.较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它有三种方式石化作用有三种方式:(1)矿质填充促进作用生物软空隙为地下水矿物质caco3所充填,变小的球状柔软减少重量,且留存硬体中的致密结构。

古生物

古生物

前言绪论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及其内容第二节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一、化石二、化石的形成条件三、化石化作用四、化石的保存类型第三节生物的系统与分类一、分类单位二、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三、古生物学分类系统第四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一、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演化二、物种的形成三、化石进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第五节生物与环境一、生物的环境分区二、生物的生活方式三、影响生物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四、生物群落与生物埋藏第二章古无脊椎动物第一节原生动物门(Protozoa)筵亚目(FUSlllinina)一、概述二、筵壳的基本形态和构造三、蜓亚目的分类四、筵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二节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纲(Antllozoa)一、概述二、四射珊瑚亚纲三、横板珊瑚亚纲四、珊瑚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三节腕足动物门一、概述二、腕足动物的基本特征三、分类四、腕足动物生态及地史分布第四节软体动物门一、概述二、双壳纲(Bivalvia)三、头足纲((:ephgdopoda)第五节节肢动物门(Anllropoda)三叶虫纲(Trilobita)一、概论二、三叶虫的硬体构造三、三叶虫的分类四、三叶虫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六节半索动物门(Hemiclaordata)笔石纲(Gralatolithina)一、概述二、笔石纲的基本构造三、分类四、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三章脊索动物及古植物第一节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概述二、鱼形动物三、两栖纲(Amphibia)四、爬行纲(Reptilia)五、鸟纲(Aves)六、哺乳纲(Mammalia)第二节古植物学(Paleobotany)一、概述二、高等植物——维管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三、苔藓植物门(Bryophyta)四、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五、石松植物门(Lycophyta)六、楔叶植物门(Spenophyta)七、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第四章沉积相和古地理第五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第六章前寒武纪第七章早古年代第八章晚古生代第九章中生代第十章新生代参考文献古生物地史学是地质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系统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生物类别的结构、生态、生存环境和演化特征;地质历史中古大陆的生物进化史、沉积发展史和构造演化史及全球性有机界和无机界和重大事件概况。

古 生 物 学

古 生 物 学

生物与其生活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的,各种生物都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如水生或陆生。运用现代海洋环境和大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物控制的知识,推断地质时期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古生态学的内容。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讲,一部生物发展史就是不断适应,扩展生存空间的历史过程。
为了便于研究,古生物学与生物学一样,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生物界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根据生物之间异同程度和亲缘关系,划分为等级不同的若干类群或单位。物种是古、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般从低级的原核生物到高级的真核生物,共包括五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古生物学与生物学不同,有一些现已绝灭的疑难化石,分类位置不易确定。进行古生物系统分类研究的学科,称为系统古生物学。
意大利达·芬奇在地层中发现了海生贝壳化石,认为这些化石是过去生活在海滨的生物遗骸。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并建立了生物的系统分类,但他坚持物种不变论。19世纪,自然科学随着工业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逐渐进化的,并指出环境变动是物种进化的原因。他首次把动物界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生物发生、发展、分类、分布、进化等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化石。通过研究,可阐明生物界生物的发展历史,确定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了解地壳发展的历史,推断地质史上的水陆分布和气候变迁,以及指导对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和开发利用。
在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已有关于脊椎动物化石的记载。公元5世纪,东晋沈怀远的《南越志》中有关于鱼类化石的记载。唐代颜真卿从贝壳化石联系到沧海桑田,韦应物正确地解释了琥珀中昆虫化石的形成过程。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除对化石作了科学说明外,还论证了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问题。

古生物知识总结

古生物知识总结

1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研究内容,意义,主要方法和工作步骤。

2古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命名法则。

3古生物(动物、植物)描述的步骤、顺序,鉴定的方法。

4生物演化的趋势和规律,地质历史时期内演化阶段。

5每个生物类群常见的化石代表,所生活的地质年代。

6常见的生物化石结构构造,如蜓、珊瑚等。

7植物基本知识,如叶脉、叶序等概念。

8遗迹化石的特征,其与其他化石的区别。

9每个地质时代的标志性生物化石;在地质时期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生物。

10推断各时期生物演化的原因,植物登陆、两栖类动物、脊椎动物……11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工作方法。

12前寒武地层的特殊性及其特殊的研究方法。

13岩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具体方法。

14相、岩相、沉积相、生物相等概念及分类、研究方法。

15具备分析沉积演变史、构造发展史、古气候、古地理等变迁史的能力。

16了解我国各地质时代中国的古地理格局。

17了解加里东构造期、海西构造期运动概念及对我国的影响18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槽台说、板块构造说等概念。

19了解我国各聚煤期聚煤规律和煤层赋存规律,所反映的气候及古地理情况。

20初步具备针对实际地层柱状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的能力。

21初步具备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古地势高低、海水入侵方向,沉积中心、物源区等方面的能力。

22了解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数学地质等学科的联系。

23了解我国和全球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史概况。

24古气候、古地理等概念,并了解我国各个时代古气候、古地理情况。

25会读岩相古地理图、地层区划图,并能从中获取最多的信息。

26我国地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已经成功申获了几处金钉子剖面。

27生物大爆发、大灭绝概念,地质历史时期共有几次生物集群灭绝?。

高中生物课本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课本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课本所涉与的基本概念绪论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1.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

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2. 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 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4.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5. 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叫做肽键。

6.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7.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8.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9. 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1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

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4.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5.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

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

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内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6.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搬运化石群:全部搬运,化石来自不同的生物群
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

原地埋藏:化石保存相对较完 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 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 在一起。 异地埋藏 :化石不同程度破碎, 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 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 有一定的定向性。 遗迹化石一般都具有原地生成、原地埋藏的特点, 因此是分析古环境的极好样品。
死亡群:各种原因死亡的尸体堆积,有可能非同一生物群
埋藏群:堆积埋藏在一起的动物遗体,有混杂或损失
化石群:埋藏群经过成岩作用
生物群
环境因子
死 亡
死亡方式 死亡率 生物作用
死亡群
分 解
风 化
搬 运 沉积率 化学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营力 生物搬运 自然因素
埋藏群
物理作用
石 化
溶 解
生物作用 压实作用
化石群
出 露 分 化 缺 失 破 碎
古生物地史学
主讲教师:陈淑娥
地质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地质科学的三大学科分支:
地球物质科学 地球动力科学
地球历史科学
地球历史科学-- 古生物地史学 = 古生物学+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的研究内容
古生物学和地史学是两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独 立学科。
–古生物学 (Paleontology):
• 定义--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历史 • 研究对象--化石: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及其活动遗迹
古脊椎动物学
古无脊椎动物学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 研究对象:化石(fossil) – 研究内容: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演 化、生态等
• 不仅要研究古代生物的生物学方面,如生物体的结 构、构造、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 适应,及至生物生理和生物化学等等; • 同时,古生物学还要研究古生物的地质学方面,如 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 生物与能源,以及古生物的埋藏与石化作用。
——指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
1 印痕化石(impression):生物的软体在围岩上留下的痕迹,通常生物软体部分未能 保存下来。 如云南早寒武世的澄江动物群都有大量印痕化石。 2 印模化石(mold):指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内模(internal mold), 外模 (external mold)和复合模(composite mold) 要注意的是印模化石上所反映的纹饰和构造与生物体实际情况相反(凸凹方向)
植物化石
侏罗纪化石
2.化石形成条件

生物条件—硬体最有利,软体易腐烂分解,角质层
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免受
机械破坏

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物理(如水动
力)、化学的(如PH,氧化,还原条件)和生物的 (如动物吞食和细菌腐蚀) 时间条件—时间长 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石化作用

一般只有生物的硬体部分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石化作
用后才能保存为化石。

特殊情况下,生物的硬体乃至软体也可以无显著变 化地、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包括成分、形态), 如琥珀中的昆虫、冻土中的猛犸象等。
未变化石
已变化石—充填作用
已变化石—交替作用
2. 模铸化石(mode and cast fossil)
古生物学部分
–古生物的基本概念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地史学部分
–地史学的基本概念 –早古生代地史 –晚古生代地史 –中生代地史 –新生代地史
古生物学的基础概念

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生物与环境
古生物学研究的任务
一、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石化作用(fossilization)
石化作用(fossilization , petrifaction, lithification) -埋藏在沉积 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 为化石的过程。 • 化石的石化作用方式:
– 矿质充填作用(impregnation):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被地下 水中的矿物所充填,使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如脊椎动物化石 – 交替作用,置换作用(replacement):原来的物质被矿物质所置换,但 仍保留有原来的结构、构造,有硅化、钙化、白云化、黄铁矿化。 如硅化木 – 升馏碳化作用(carbonization):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升 馏挥发,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通常是几丁质 (C15H26N2O10)的生物体发生此石化作用,如植物叶化石、笔石枝 化石。 – 重结晶作用:组成生物硬体的矿物,在地热和地层压力影响下发生 脱水、晶体变粗、晶格转化或离子析出而造成的一种化石,如珊瑚 化石:由斜方晶系的文石转化为三方晶系的低镁方解石。
–地史学(历史地质学)( Historical geology, Histogeology)
• 定义--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 • 对象--地层及反映地球发展历史的其它记录
由此可见,古生物学和地史学是 两门既独立又有密切联系的学科。
当代的生物界是长期地球历史过程中有机界 演变的结果,而古生物又是标定地质历史的 最重要标志。 虽然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具有密切联系,并有 许多交叉内容,但它们是两门具有悠久历史 的独立学科,具有本身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内 容、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由Palaeotology—— Palaeobiology的转变
• 古生物学的基础工作包括:化石的采集和 发掘、化石处理和古生物复原、古生物鉴 定和描述。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进而研究各类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 和进化规律。 • 生物至少已有37亿年的发展历史,但有丰 富古生物化石记录的历史是显生宙不到6亿 年的地史时间。不过,生物从无到有,进 化到现在,已经成为地球的主宰。当代生 物界已知物种170多万种(估计在450万种 以上),可内生物界多么复杂,生物历史 多么深奥。
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及其 发
生发展与相关地质记录。
强调三个方面 –生 物 界 –发生发展 –地质记录
古生物学与现今生物学(neontology)相对应, 但是它们的研究内容在许多方成超出了现今生 物学的研究范畴。
广义生物学
现代生物学
古生物学
植物学
动物学
古动物学
古植物学
脊椎动物学
无脊椎动物学

(三)化石的保存类型
• 生物遗体埋藏后要经历物理、化学的作用才能形 成化石。由于不同类型的生物、不同的保存环境 及不同的石化作用,形成不同的化石类型.
• 化石的类型有:
• 实体化石
• 模铸化石
• 遗迹化石 • 化学化石
1.实体化石

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 遗体化石,如珊瑚、腕足类化石等。
化石及其保存条件
化石的保存类型
(一)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 古生物: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生物 •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形成——全新世以前(约1万 年前)
–地球形成时间:45亿年 –古老的岩石:38亿年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32亿年(南非无花果树群 地层中,原核生物)
•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以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 界为线索,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体及其相关 各时期的地质和生物学方面。
古生物学部分
–古生物的基本概念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地史学部分
–地史学的基本概念 –前寒武纪地史 –早古生代地史 –晚古生代地史 –中生代地史 –新生代地史
课程学习要求:
掌握古生物地史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古生物的分类系统及部分重要门类的基本结构特征; 了解一些重要生物门类的生态、地史特征及其地质学应用的原理和方 法; 掌握常见古生物类型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环境,并能熟练地 用于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 掌握地层学及历史构造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原理和研究方法; 掌握我国各地史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古构造格局及生物特征; 了解我国乃至全球地史演变过程、重大地质事件及其地质效应。 了解地质发展历史过程,熟练掌握各重要地质事件的特征及其对区域 构造发育、沉积环境等的影响
3 模核化石 (core fossil) :指生物体结形成的空间,或者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
• 地史学不仅与古生物学有密切联系,与地 学的其它基础学科也是紧密相联的,如构 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学,以及矿产地质学等。因此,古生物地 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史时期的生物界,包括生命起源、生物演变、 古生物的生物学属性和环境特征; –地史时期的沉积作用,包括地层的形成及其沉 积古地理和古环境,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 –地史时期的构造格局,包括地壳的形成,板块 格局及其分合历史和动力学机制,构造活动的 地质记录。
总之:
•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历史地
质学(含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基本理论、
原理和分析的目的。
• 对整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和全球、区
域古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变过程有
一个综合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参考书籍:
• 杜远生、童金南,1998,古生物地史学 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本课教材。
• 何心一、徐桂荣,1993,古生物学教程。 地质出版社 • 刘本培、全秋琦,1996,地史学教程。 地质出版社
化石
化石 生物总数
化石保存不完整性的表现
常形成化石 少量化石 无化石记录 部分类型形成化石
8个门常形成化石 4个门有部分类型形成化石 5个门有少量化石 18个门无化石记录
种类的不完整性 数量的不完整性 种间的不平衡性 形态的不完备性
化石的形成过程
古生物→死亡→埋藏→石化→发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