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xinzi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3.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4.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是指习惯法5.法律部门是指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进行的一种分类6.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8.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9.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形式、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10.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11.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即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12.法治是指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法律要体现统治阶级大多数成员的意志,同时全社会必须服从的普遍守法原则。

或者法治是奉行一种以法律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略,是按照依法办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法律秩序和社会生活方式。

13.德治是指统治者(领导者)依靠“德化”、“礼教”来治理国家,进行统治的一种方略。

14.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专升本《法学基础》名词解释

专升本《法学基础》名词解释

专升本《法学基础》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3.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影响。

泛指法对社会的影响。

根据法作用于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通常可以把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4.指引作用:指法通过授权性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性行为模式(禁止性行为和命令性行为)的规定,指引自己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5.评价作用:指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可以判断、衡量他人行为的是或非、善或恶的性质与积极或消极的效果,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6.预测作用: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互相之间会如何行为。

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之间的行为,包括公民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国家、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行为预测。

7.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8.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和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

9.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

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10.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1.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12.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3.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与-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14.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

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行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所有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主线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2.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合用,假如合用,就有溯及力;假如不合用,就没有溯及力。

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规定年满(D)。

5.我国的主线政治制度是(A)。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7.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三、多项选择题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性(ACD)。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ABC)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3、国家创制法的方式涉及(AC)。

4、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涉及(ABD)。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CD)。

四、简答题:1、法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①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的方法。

②法的僵化性。

③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

④法的保守性。

⑤法也许带来的压制。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主线政治制度?答案要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发明性产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主线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如下: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放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制度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第二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对行为效果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法律基础知识重点

法律基础知识重点

法律基础知识重点给大家做点贡献-法律基础知识1、名词解释法律:法律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生活的基本规则,也是一个社会、国家的民众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共同生活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范,具有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和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

法学:是指现代社会科学领域中研究法律及法律相关问题的一门体系宠大、义理精深的独立科学。

根本法:即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治体制与权力划分、经济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等。

普通法: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内容一般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实体法:是指规定和确认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责的法律。

程序法:是指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法律。

公法:调整国家机关之间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的法律。

私法:调整公民和法人等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国际法:为一般国际社会公认,实施区域并不以一个国家的领土为限,而是在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有效的法律是国际法。

国内法:由一个车家制度,实施区域仅以一个国家的领土为其范围的法律是国内法。

法律基础课:是通过传授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充分认识法律对于现代社会,包括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重要作用,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学习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宏观情况,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正确先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增强运用法律知识和手段维护国家、集团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能力,通过提升政治、法律和专业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既有精深专业基础,又具备现代视野,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和应付未来挑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1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3.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4.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是指习惯法5.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6.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7.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8.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形式、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9.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即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10.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依法行使公权力,执行国家意志,推行国家政务,组织、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及活动11.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对行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2.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和个人13.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4.行政赔偿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15.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6.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和法人17.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18.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9.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20.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2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22.监事会,是指公司为了保障董事和其他高层职员忠实执行股东会决议和公司章程,专门行使内部监督权的一个职能机关,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规模较大的有限责任公司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23.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4.犯罪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或者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25.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26.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实施的犯罪行为27.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28.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9.刑罚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的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30.诉讼是国家公安.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一定程序和方式解决争讼和处理案件的活动31.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证明其真实、合法的责任32.刑事诉讼参与人指在刑事诉讼中除司法人员以外的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人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33.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和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34.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35.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等36.犯罪预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犯罪停止状态。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 1、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国家意志,通过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达到一定社会秩序,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 2、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的效力分为规范性法、法的效力: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效力,即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 3、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判例法: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四、 4、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法律体系:体。

简言之,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五、 5、立法: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立法: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六、 6、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七、 7、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刑事诉讼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忠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刑事诉讼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单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指一切与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规范。

八、8、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证据:搜集和运用进行。

九、9、条约: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已排序)

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已排序)

BH辩护——指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辩解,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活动。

CT冲突规范是指明某种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CX抽象行政行为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制订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DL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DY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其债权。

F{(03-04}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FD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

FL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FL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FR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民事主体。

FZ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FZ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FZ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FZ犯罪预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GF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法学基础名词解释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及其实施与适用原则的学科。

在法学领域中,有一些基础名词需要我们进行解释。

1.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公布、施行并强制力约束公民和其他组织行为的规范性规定。

2. 法规:法规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 法律条款:法律条款是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中具体规定某一事项的规则性措辞。

4. 法人:法人是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或机构,其权利和义务与其组成人(自然人)分离。

5. 公法与私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个人、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而私法是调整个人或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合同法、民法等。

6. 法理学: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原理、法律思维方式以及法律的理论基础和本质的学科。

二、刑法名词解释刑法是研究犯罪行为与刑事责任的法学分支,下面解释一些刑法领域的重要名词。

1. 犯罪: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具备法定要件和犯罪构成条件。

2.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具有主观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或犯罪后果;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由于疏忽或过失而造成违法或犯罪后果。

3.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刑罚和刑事制裁等。

4.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所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

5. 自首:自首是指犯罪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管辖权的国家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并积极取证的行为。

三、民法名词解释民法是研究民事关系与民事行为的法学分支,下面解释一些民法领域的重要名词。

1. 合同: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通过协商、约定来建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

2. 报销:报销是指企事业单位对员工因公产生的费用进行核销、结账并支付的行为。

3. 担保:担保是指某一方(担保人)就债务人的债务向受益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信念:是认知、情感和一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P2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P90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P21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P5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P126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犯罪构成: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简答题1、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3、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4、简述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5、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7、如何努力锤炼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8、为什么社会主义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0、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关系?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1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2、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13、民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一、法律基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法律的适用离不开对基础名词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对法律基础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二、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法定机构制定、公布和施行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公众遵循的规范。

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法规法规是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

它是由行政机关或其他有法定职权的机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细化和执行法律。

法规的制定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对公众有约束力。

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形式有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不同的适用方式。

五、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订立的、相互约定的法律文件。

通过合同,当事人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具有法律约束力。

六、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文本中对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定。

它涵盖了合同的各个方面,包括合同的目的、双方的权益、违约责任等内容。

合同条款的约定要明确、具体,以确保当事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七、诉讼诉讼是一种通过司法机关解决争议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交给法院,由法院依法进行调解、审理和判决。

诉讼程序包括起诉、举证、辩论等环节,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八、案件案件是指在法院审理的争议案件。

案件通常由原告提起,被告被要求提供答辩,双方提供证据并进行辩论。

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适用法律的判决或裁决。

九、证据证据是在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争议事实或证明法律关系的材料。

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形式。

法院对于合法、充分的证据将予以采纳,并依据证据作出判决。

十、判决判决是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的裁决结果。

法院在审理案件后,根据证据和法律原则,对争议事项作出决定。

判决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要求当事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近三年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近三年

法律部分名词解释:18年10月的:法的历史类型: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特别行政区: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我国行政区域内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地方行政区域。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颁发许可证、执照等方式准许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继承:继承人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被继承人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缓刑: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

19年10月: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经济法:是调整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征收必须具有法律依据,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

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正方防卫: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0年10月的: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颁发许可证、执照等方式准许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无因管理: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法律行为。

假释: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引渡: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该国境内而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外国人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接受刑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21年4月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即立法。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法律基础名次解释与解答题

法律基础名次解释与解答题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与解答题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各阶级以及他们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3、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4、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5、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6、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7、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9、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

1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12、宪法: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4、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问。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国体即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也就是说,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法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行政指的是国家法定机关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家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

民法的基本原则:(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原则(4)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有如下特征:(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民事活动的特权。

(2)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的一致性。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两个方面内容,因此排除了任何公民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可能性。

(3)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具有物质上和法律上的保障。

代理是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以及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代理人承受的制度。

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宏观调控和管理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法律基础的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的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的名词解释法律基础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法律基础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法律基础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法律基础的意思《法律基础》在介绍法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上,全面讨论了中国宪法、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国际法律制度、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规范和知识。

. 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和研究人员,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学有兴趣的其他读者。

“法律基础”也是法学专业基础教学教学规范术语,即法学教育最基本的前沿教育。

法律基础造句欣赏、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改革了法律基础、出台了许多政策来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为国外企业家、土耳其本国民营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2、为促进中摩合作,双方将继续完善双边法律基础。

3、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组成部分的法律基础知识课程,与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法学专业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

4、第二章对行政综合执法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5、非法学专业大学生通过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了解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思维、树立公民意识。

5、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6、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思想品德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7、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8、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之上的先合同义务。

9、WTO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0、在奥地利初级和中级教育的法律基础是1962年的教育法。

法律基础造句精选1、具体来说,他要求律师支持处理全球环境问题所必须的国际条约法律基础。

2、这位律师说,他甚至现在每个星期都会去本市一所公立小学,讲上一堂法律基础课。

3、我国现行的收容遣送制度对维护社会治安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收容遣送在法律基础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法律基础》试卷答案

《法律基础》试卷答案

《法律基础》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法律法律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生活的基本规则。

2、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关于调整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区别性商业标志的专有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以物资帮助的制度。

4、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指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其基本宗旨是规范成员间的贸易关系,促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但,世界贸易组织并不直接干预成员内部政策。

二、单项选择1、A2、B3、D4、D5、D6、D7、D8、A9、A10.A三、多项选择1、ABC2、ACD3、ABCDE4、ABCDE5、ABCE6、ABCD7、ABCD 8.ACD四、简答题1、答:⑴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⑵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⑶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⑷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2、答:⑴安全保障权;⑵知悉真情权;⑶自主选择权;⑷公平交易权;⑸获得赔偿权;⑹结社权;⑺知识获得权;⑻受尊重权;⑼监督批评权。

3、答:⑴宪法规定国家得基本制度;⑵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⑶宪法具有特殊得制定和修改程序;4、答:⑴平等原则;⑵自愿原则;⑶诚实信用原则;⑷合法性原则;⑸公序良俗原则。

五、案例分析答:该厂长得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得行为。

因为,国有企业得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要处分国家财产必须依照法律规定。

对于重大企业得事情,按法律规定,一个是党委要对企业依法行使监督权,一个是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有民主管理权、知情权、审议建议权。

关系企业如此重大的事项,既没有经过党委,也没有经过职工代表会。

仅厂长一人私自决定,显然是违反法律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基础1.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律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6.依法治国的定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7.新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不仅仅是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8.如何履行国家安全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提供便利条件和其他协助、如实提供证据、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9.法律思维方式------含义: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于取向。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10.宪法-----基本特征: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国家制度(国体):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13.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特定主体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和华侨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15.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总理负责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6.民法---概念:是调整平等之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合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17.民事行为能力----含义:是民事主体独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成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18.法人:使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9.民事法律行为------含义: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0.民事权利: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这五种权利可分为两大类,即财产权和非财产权)21.物权---含义: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

抵押权、留置权、土地使用权是不完全的物权。

22.债权---含义:债权人经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地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合同上的权利就是典型的债权。

包含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三项全能。

23.继承权---含义: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之分。

24.人身权----含义:是民事主体基于其人格或身份依法享有的,一起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配偶权和亲权)。

又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具体权利。

25.民事责任: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26.诉讼时效(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一般:两年短期: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特殊:四年(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27.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8.承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9.着作权---内容: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设置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着作人享有的其他权利30.专利权:是指国家依照法律规定,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

31.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32.行政法-----概念: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原则: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和理性原则。

33.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的组成: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34.公务员应具备的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35.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36.行政责任------含义:是指行政法律体系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根据:行政违法或不当。

37.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38.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39.经济法-----含义: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40.消费者的权利: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公平交易的权利;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侵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利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4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争议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2.刑法---含义: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简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43.犯罪---含义: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4.犯罪构成: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45.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46.故意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47.共同犯罪----①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③胁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48.主刑----含义:是指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49.附加刑----含义: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

附加刑既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0.具体大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

51.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52.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它案件等行为,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

53.犯罪种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54.民事诉讼管辖----概念: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管辖种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裁定管辖55.民事诉讼程序----两审终审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