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营养

合集下载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技术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技术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材料,受到人们的青睐。

食用菌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而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食用菌的食品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因此,科学合理地了解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技术,对人们正确食用食用菌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丰富多样。

首先,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其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具有较好的生物价值。

例如,香菇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左右,其氨基酸组成均衡,易于被人体吸收。

其次,食用菌的糖类含量较低,且主要是复合碳水化合物,对于控制血糖和减少血脂的人群非常有益。

再次,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等,这些维生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食用菌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钾、铜、锌等,具有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和促进骨骼发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的污染,因此食用菌的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确保食用菌的食品安全性,科学家们引入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技术。

首先,采用规范的菌种制备和培养方法,降低菌种污染的概率。

其次,加强菌种的孢子消毒处理,杀灭潜在的病原菌和有害菌。

再次,通过加强对育种土壤和种植环境的管理,减少潜在的病原菌和有害菌的污染。

此外,在食用菌的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食用菌的新鲜度和卫生性。

最后,在食用菌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采用低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

总体来说,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材料,受到人们的喜爱。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食用菌的生长环境特殊,其食品安全性备受关注。

科学合理地了解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技术,对于人们正确食用食用菌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摘要】食用菌不仅质地柔嫩、风味独特,而且含有相当高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类、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并且它的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

它是集多营养、低热量于一身的理想食物。

【关键词】食用菌真菌食用营养药用保健价值一、食用菌的简介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

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食用菌资源。

目前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1)传统的“五菇、三耳”(双孢蘑菇、香菇、草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毛木耳)(2)天然“七彩菇”:白灵菇、红菇、金福菇、黄伞、灰树花、银丝菇、紫木耳。

(3)时尚“10新秀”:杏鲍菇、姬松茸、茶薪菇、鸡腿菇、珍珠菇、大球盖菇、真姬菇、秀珍菇、鲍鱼菇、大斗菇。

(4)难得“五奇珍”:即松茸、美味牛肚菌、鸡纵菌、口蘑、羊肚菌。

二、食用菌的典型品种及生长条件食用菌的生长范围特别广泛,其中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木生菌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

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粪、草生菌较多,如草菇、口蘑等。

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食用菌的生长的营养及环境的的要求:1. 碳素、氮素、矿质元素和生长素是食用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木材、木屑等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食用菌需要的碳素营养;麦麸、米糠、豆饼粉、玉米粉、尿素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是食用菌需要的氮素营养。

另外,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如维生素B1、B2、B6等,在马铃薯、米糠等物中含量较多。

食用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探讨

食用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探讨

营养与健康食用菌是一种能够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的口感丰富,味道鲜美,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同时还含有较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用菌的食用功能进行了大量开发,食用菌被全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受到无数人们的追捧。

本文将具体分析食用菌食品的具体应用价值以及保健功能,并对食用菌功能食品的开发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1 食用菌食品的营养及功能成分分析1.1 糖类化合物对于人体来说,糖类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其在人体能源物质中的含量超过50%。

饮食中能够为人体提供的糖类物质有很多,主要包括淀粉、单糖和双糖。

人体最易吸收的糖类是单糖与双糖,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糖类能够给予人体能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能源物质摄入过量时非常容易导致肥胖等疾病。

除此之外,多糖与膳食纤维对人体有益,能够帮助人体提升免疫力,同时提升人体肠胃的消化功能。

食用菌产品富含糖类物质,适当的摄入和吸收能够促进人体成长,有益于人体健康。

1.2 碳水化合物除了含有大量糖类物质之外,食用菌产品中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食用菌中,碳水化合物是占比最高的大分子物质,比例高达60%。

而在食用菌的成分组成架构中,纤维素的含量大约为10%~20%,不同种类食用菌的纤维素含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对食用菌的种类进行具体分析能够知道,食用菌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个是胶质类,一个是肉质类,目前主流的食用菌以及食用菌产品都属于以上两类[1]。

1.3 脂类物质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营养物质的各个类别。

但是食用菌的脂质含量比较低,热量也不高,因此,对于追求低热低脂饮食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食用菌中非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亚油酸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前人们食用的主流食用菌大多含有大量的非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

并且食用菌中一般都含有较多的植物醇,尤其是麦角醇,它是维生素D的前身,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就能够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们对钙物质的吸收。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13
❖2.菌丝干重法:测定单位体积培养 液中菌丝体干重。
❖ 将培养液中的菌丝用滤器过滤、洗净, 如菌丝较粘可采用离心法,取得菌丝后在 70-80℃下烘于至恒重,称重。
❖注意:样品中不含有菌体以外的其它物 质。
14
❖ (四)菌丝拮抗现象:
不同种的食用菌在菌
丝生长发育中,菌丝
会相互限制对方的生
长蔓延,产生拮抗,
一、温度 二、水分和湿度 三、氧与二氧化碳 四、酸碱度 五、光线 六、生物环境
50
一、温度
❖(一)菌丝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三基点 ❖ 最适温度:香菇24-27℃、草菇36℃、
平菇27 ℃、木耳和茯苓30℃、银耳27℃、 猴头菌、金针菇、大肥菇、双孢蘑菇、松 口蘑24℃。
51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为了培育健壮的菌丝 体,常常要求比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 (生理最适温度)略低 2-3 ℃。
利用。但在培养料中,不必加入过多的葡萄糖, 以防止葡萄糖过多而降低对纤维素的利用。
26
❖ 食用菌生产所用的碳源,除葡萄糖和蔗糖等简 单糖类外,主要来自各种植物性原料,如马铃薯、 棉籽壳、胡萝卜、木材、木屑、稻草、麦秸、玉米 芯、甘蔗渣等。
27
(二)氮源
❖ 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如尿素、氨基酸、蛋白 胨、蛋白质等。
8
1.生长迟缓期
这个时期是菌种适应新环境的时期。
A、接种物是孢子时,孢子在生长前须经过一定 的萌发时间。
B、接种物为菌丝碎段,菌丝碎段形成一个新的 生长点后才能生长,而且碎段菌丝中新合成物质 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有了足够的能量才开始伸 长。
9
2.快速生长期 ❖ 快速生长时菌丝呈顶端生长,菌丝生长速度与
❖ 由于多数维生素不耐高温,在120℃以上高温易 分解,因此,在对含维生素的培养基灭菌时,需 防止灭菌温度过高及灭菌时间过长。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

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

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

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

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

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与肥料施用技术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与肥料施用技术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与肥料施用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也是一种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的农作物。

为了满足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农民需要注重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和肥料施用技术。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和肥料施用技术两个方面来介绍。

首先,食用菌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

食用菌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此外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Fe)、锰(Mn)、锌(Zn)、硼(B)等。

其中,氮元素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具有促进菌丝生长和基质分解的作用。

磷元素则影响菌丝的生长和球胞的发育,缺乏磷会导致菌丝生长不良。

钾、钙和镁元素则参与了食用菌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它们的缺乏会影响菌丝的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

微量元素则是食用菌生长所需的一些非主要元素,但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正确施肥是保证食用菌生长的关键。

在肥料施用上,要根据食用菌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

首先,要在生长基质中添加合适的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可以提供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养分,并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在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阶段,要适量补充氮肥和磷肥,以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和基质的分解。

在食用菌的子实体形成阶段,要减少氮肥的施用,以促进菌丝的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食用菌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补充施肥。

在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平衡性,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

最后,要合理管理食用菌的生长环境。

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对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在栽培食用菌时,应根据菌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并合理调控温湿度和通风。

同时,要注意菌床的管理,定期翻松和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和肥料施用技术对于保证食用菌的高产高质具有重要作用。

农民在栽培食用菌时,要根据食用菌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并根据生长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常见的食用菌介绍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常见的食用菌介绍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常见的食用菌介绍食用菌的真菌有效的保护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整个细胞体,食用菌从而保证了细胞的活力和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组织、器官,达到了人体的健康。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常见的食用菌介绍。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既有丰富的营养,又有独特的医疗价值,是身兼均衡营养和食疗双重功能的理想食品,是一种中性的保健食品,适合各类亚健康人服用。

亚健康是指人体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变,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养状态”。

从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恢复成健康状况,也可以向坏的方面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

有关专家列出了亚健康的24种症状: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睡眠不良、晨起不爽、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处于亚健康状态占人群近70%。

亚健康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发展下去将最终导致病的发生。

现代人类三大生命杀手—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亚健康这个发展阶段。

只要常服用由多种食用菌配制而成的保健食品,则上述各种症状几乎可以完全被消除,使亚健康回归健康。

食用菌对人体有效的成份很多,如灵芝就有100多种有效成份,这是事实,但并不等于这100种多种成份的含量都达到了有效水平,其中不少成份含量是极少的只能说是有,不能说有效。

对比来看,在食用菌中最突出的功效成份是真菌多糖。

这种多糖不是一般食物中的多糖(在体内能被分解成单糖而转化成能量),而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一种活性高分子化合物,无甜味,在人体内不能被分解转化成能量。

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

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成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组成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细胞膜是半透明的膜,表面有很多受体,受体的功能是把细胞外边的营养、药物等移进细胞内,把细胞内废物移出细胞外),对细胞起免疫作用。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

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

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

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

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

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深加工论文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深加工论文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深加工论文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食品资源。

它们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食用菌的深加工不仅可以使其产品多样化、口感更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经济价值。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深加工。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1. 蛋白质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高质量蛋白质,其中以干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30%-40%。

其次是平菇、香菇等菇种,其蛋白质含量也在25%-30%之间。

此外,食用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比例非常接近于人体所需,因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 多糖食用菌中的多糖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而且,多糖还可以提高人体的抗肿瘤能力。

3. 维生素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D和维生素B族最为丰富。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维生素B族则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4. 矿物质食用菌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

这些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食用菌的深加工1. 菌粉菌粉是将食用菌干燥后磨成粉末的产品。

由于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菌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品中。

2. 菌菇饮料菌菇饮料是以食用菇类为原料制成的饮料。

它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保健功效。

3. 菇菌罐头菇菌罐头以新鲜食用菌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进行罐头保质,方便食用。

4. 菇菌干货菇菌干货是将食用菌进行晾晒或烘干后制成的产品。

它具有较长的保质期,方便储存和运输。

5. 菇菌素食品菇菌素食品是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素食产品。

它不仅具有食品的营养价值,还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与养生的理念。

三、结语综上所述,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食品资源,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在深加工方面,研究和开发食用菌的多种加工技术,不仅能丰富产品种类,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加强对食用菌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列举食用菌的主要营养价值

列举食用菌的主要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质:各种食用菌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和水果,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的氨基酸。

2. 维生素:食用菌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3. 矿物质:食用菌中含有钙、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铁和锌的含量较高,对预防贫血和促进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作用。

4. 膳食纤维:食用菌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5. 多糖体:一些食用菌还含有丰富的多糖体,如银耳、香菇等,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等。

综上所述,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低热量等特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食用菌,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

食用菌营养价值

食用菌营养价值

食用菌营养价值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章将对常见食用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做个具体介绍。

一、食用菌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

食用菌是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异养型真核生物,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品种不同,摄取营养的方式也不一样,按照营养物质来源的差异可分为腐生型食用菌、寄生型食用菌和兼性寄生型食用菌。

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口蘑、红菇、杏鲍菇、茶树菇和牛肝菌等,还有一些很名贵的像灵芝、松茸、茯苓、冬虫夏草、牛肚菌等.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

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

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是集多营养、低热量于一身的理想食物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

其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必需氨基酸“全”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重的3%~4%或干重的30%~45%,介于肉类与蔬菜之间。

食用菌蛋白质含量虽不及动物性食品高,但它不像动物性食品在含有高蛋白的同时,也含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

食用菌属于高消化率的蛋白食品,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

食用菌中含有的氨基酸一般有十七、八种之多,几乎所有的食用菌都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必需氨基酸,其含量之高是其他植物性蛋白食品不可比的。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

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

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

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

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

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

灵菇菌的功效与作用

灵菇菌的功效与作用

灵菇菌的功效与作用灵菇,又称蘑菇、菇菜,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常被用于烹饪和药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天然药材的追求,灵菇的功效与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灵菇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以及对人体的益处。

一、灵菇的营养成分灵菇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根据研究,100克灵菇的营养成分如下:- 蛋白质:大约含有20克蛋白质,是肉类的两倍;- 纤维:含有2-3克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道健康;- 碳水化合物:约为3-5克;- 脂肪:含有较低的脂肪含量,通常不到1克;- 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B 族维生素的含量也相对丰富;- 矿物质:主要包括铁、钾、锌、镁等矿物质,其中钾的含量较高。

灵菇作为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富含纤维和低脂肪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健康饮食的良好选择。

二、灵菇的药用价值灵菇不仅可以作为美食,还被用于传统草药疗法。

它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抗氧化功能:灵菇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如多酚、类黄酮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DNA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2. 增强免疫力:灵菇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这些多糖类物质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 抗肿瘤活性:灵菇中的多糖类物质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在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中,多糖类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4. 降血糖和降血脂:灵菇中的多糖类物质还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多糖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它还可以调节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脂。

5. 促进消化和解毒:灵菇中的纤维含量较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其他消化问题。

此外,灵菇还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

三、灵菇的益处灵菇作为一种天然食材和药材,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

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

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

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

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

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

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营养及功能介绍

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营养及功能介绍

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营养及功能介绍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

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用菌蛋白质的含量大约是一般蔬菜的2倍。

食用菌菇类中蛋白质含量占20%~40%,食用菌中含有18中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尤其是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

食用菌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M、维生素N及Fe、Mg、Ca、P、Se、Cr等多种矿物元素。

1儿童营养食品众所周知,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而丰富的营养素,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则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理想食品。

1.1 健脑增智功效医学研究证明:食用菌中的金针菇能增强记忆、开发智力,特别是对儿童智力开发有特殊功效,称金针菇为“益智菇”。

长期食用金针菇的儿童聪明多智,记忆力特别强。

主要原因是金针菇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极高,赖氨酸和精氨酸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增强记忆力。

金针菇中的核糖核酸和B族维生素也有加强儿童神经系统和提高记忆力的功效。

其它许多食用菌如灰树花、巴西菇等也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精氨酸。

1.2 促进身体健康生长的功效食用菌含有丰富的麦角甾醇(维生素D原)。

麦角甾醇被吸收后,经阳光照射生成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消化和吸收。

并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有助于儿童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可预防佝偻病。

食用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维生素A和维生素C均能促进骨骼、牙齿、机体的生长发育。

维生素A还可以保护儿童的视力,维生素C则能预防和治疗儿童的坏血病。

1.3 增强免疫力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真菌多糖。

真菌多糖组分具有通过活化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的生理功效。

香菇菌丝体中的核糖核酸、灵芝破壁孢子粉、金针菇的“朴菇素”等均可防治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上呼吸道的传染疾病。

食用食用菌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既安全又有效的最佳方法。

1.4 防治贫血功效食用菌中含有大量的Fe、P等矿物质元素。

尤其是黑木耳,每百克可含有184.6毫克铁。

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羊肚菌,又名牛肚菌、牛肚蘑菇,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生长在山地林下、松枫交错的土壤中,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食材,被誉为“菌中珍品”。

羊肚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一、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1. 调节免疫系统:羊肚菌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和β-葡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于预防感冒、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2. 抗氧化:羊肚菌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保护细胞健康。

3. 降血脂:羊肚菌中的β-葡聚糖和纤维素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4. 补肾壮阳:羊肚菌被认为是一种滋补肾阳的食材,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 促进消化:羊肚菌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

6. 抗肿瘤:羊肚菌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预防肿瘤有一定的作用。

二、羊肚菌的食用方法1. 清炒:将羊肚菌切片后,用蒜末爆锅,放入羊肚菌翻炒,加入适量盐和鸡精,出锅前撒上葱花,简单清炒即可保持羊肚菌的原汁原味。

2. 煲汤:将羊肚菌清洗干净后,与鸡骨、猪骨等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用小火炖煮2-3个小时,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这样煲出的汤清香可口。

3. 蒸食:将羊肚菌切片后,放入蒸锅中,加入少许姜丝和蒜末,蒸熟后淋上香油和酱油,简单美味。

4. 火锅:将羊肚菌切片后,放入火锅中,与肉类、海鲜等一起涮食,鲜美可口。

5. 凉拌:将羊肚菌切片后,放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后加入蒜泥、香菜、醋、酱油等调料拌匀即可,清爽开胃。

总之,羊肚菌是一种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食材,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元素有哪些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元素有哪些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元素有哪些食用菌有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抗自由基活动,食用菌有延长体外传代细胞分裂代数的能力。

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元素吧。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元素1、能量一个成年人每天所需的能量大约在2200~2600千卡,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

每100克新鲜蔬菜、水果与新鲜食用菌所含的平均能量比较如表3。

从表2中得知,食用100克~150克新鲜食用菌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1.5%~1.7%。

2、钠一个成年人每天所需的钠量大约是2000毫克,钠主要由肉制品和鱼提供。

每100克新鲜蔬菜、水果与新鲜食用菌所含的平均钠量如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天食用100~150克新鲜食用菌可提供人体所需钠的0.5%~0.75%。

3、钾成年人每天所需的钾量大约是1600毫克,钾主要由蔬菜、水果和鱼提供。

每100克新鲜蔬菜、水果与新鲜食用菌所含的平均钾量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每天食用100克~150克新鲜食用菌可提供人体所需钾的21%~32%。

4、维生素B1 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B1量大约是0.4~1.2毫克。

维生素B1主要由肝、豆类和酵母提供。

每100克新鲜蔬菜、水果与新鲜食用菌所含的平均维生素B1量如表3。

从表3中可以得知,每天食用100~150克新鲜食用菌可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B1的16%~24%。

维生素B2 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B2量大约是1.0~1.5毫克。

维生素B2主要由肝、肾、心脏、肉和鱼提供。

每100克新鲜蔬菜、水果与新鲜食用菌所含的平均维生素B2量如表3,从表3可以得知,每天食用100~150克新鲜食用菌可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B2的30%~45%。

5、维生素B3 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B3量大约是12毫克。

维生素B3主要由肝、肉和鱼提供。

每100克新鲜蔬菜、水果与新鲜食用菌所含的平均维生素B3量如表3。

从表3可以得知,每天食用100~150克新鲜食用菌可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B3的34%~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营养条件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4.生长因素 .
生长因素是一类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和核酸、碱基、氨基酸、 植物激素等生长因子。这类物质用量甚微却作用很大,维生素类 物质主要起辅酶作用,生长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食用菌—般不能合成硫胺素(维生素B1) ( B ),这种维生素对食用菌碳 的代谢起重要作用,缺乏时食用菌发育受阻,外源加入量为 0.01~0.1mg/L。许多食用菌还需要微量的核黄素(维生素B2)、 吡哆醇(维生素B6)、生物素(维生素H)、烟酸(维生素PP)、叶酸等, 由于天然培养基或半合成培养基使用的马铃薯、酵母粉、麦芽汁、 麸皮、米糠等天然物质中各种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因此一般不 需要另行添加。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营养条件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摄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不同, 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却基本相同,大致包括碳源、 氮源、无机盐类及生长因素四大类营养物质。 1.碳源 . 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 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 食用菌的碳源物质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淀粉、果胶、戊聚糖类、有机酸、有机醇类、单糖、 双糖及多糖类的物质。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营养条件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2.寄生性食用菌 . 是生活在活的有机体上,从活的寄主细胞中吸收 营养而生长发育的食用菌。食用菌中,整个生活史 都是营寄生生活的情况十分罕见,多是在生活史的 某一阶段营寄生生活,而其他时期则营腐生生活, 为兼性寄生。 3.共生性食用菌 . 能与高等植物、昆虫、原生动物或其他菌类相互 依存、互利共生的食用菌。
复习思考题
1、请举例说明食用菌的几种营养类型。 2、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哪些营 养物质?在生产中如何解决? 3、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哪些环 境条件?在生产中如何控制?
第四节
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环境条件
1.温度 . 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 食用菌因其野生环境不同而有其不同的温度适宜范围, 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1)食用菌对环境温度的反应规律 )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食用菌的营养吸收、物质代谢强 度和细胞物质合成的速度都较快,生长速度最高,生长 适温在20~30℃之间。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大于子实 体分化的温度范围,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大于子实体 发育的温度范围。孢子产生的适温低于孢子萌发的适温。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环境条件
2.水分和湿度 . 水是食用菌的组成成分,水参与其新陈代谢,水分的控制包 括基内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1)培养料的含水量: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的含水 量在60%左右。 (2)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影响培养料水分的蒸 发和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适当的空气相对湿度,能够促进 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而促进菌丝体中的营养向子实体转 移,又不会使子实体表面干燥,导致子实体干缩。 对于大多数食用菌来说,菌丝体生长阶段需要60%~70%的 空气相对湿度,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则需要85%~90%的 空气相对湿度。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营养条件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2.氮源 . 氮源是指能被食用菌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是合成食用菌细 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原料。食用菌主要利用各种有机氮,也可 以利用无机氮。生产上常用蛋白胨、氨基酸、酵母膏、尿素等作 为母种培养基的氮源,而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多由含氮高 的物质提供氮,用小分子无机氮或者有机氮作为补充氮源。 培养基中氮的浓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的食用 菌、不同的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碳氮比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含氮量较高,以碳氮比(15~20):1为宜,含 氮量过低,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氮量较 低,以碳氮比(30~40):1为宜,含氮量过高,则抑制子实体的发 生和生长。
食用菌的营养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 营养
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两个方面 一、营养条件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自然状态下食用菌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将食用菌分 为三种不同的营养类型。 1.腐生性食用菌 . 是能够分泌各种胞外酶和胞内酶,分解已经死亡的有机 体,从中吸收养料的食用菌。根据腐生性食用菌所适宜分 解的植物尸体不同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可分为木腐型(木生 型)、土生型和粪草生型三个生态类群。商业性栽培的食用 菌几乎都是腐生性菌类 。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环境条件
3.光照 光照 食用菌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 要直射光。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大部分食 用菌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可以将食用菌分 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3种类型。 4.空气(O2与CO2) .空气( 食用菌是好气性菌类,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氧气的需求量 是有差异的;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 和对二氧化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一般菌丝生长期对氧气的 需求量较小,对二氧化碳也不敏感。子实体分化阶段,食用 菌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时的氧气需求量较低。子实 体形成之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旺盛,对氧气的需求量急剧 增加。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环境条件
1.温度 . (2)食用菌的温度类型 ) 根据子实体形成所需要的最适温度,将食用菌划 分为三种温度类型:低温型子实体分化的最高温度 在24℃以下,最适温度在20℃以下;中温型子实体 分化的最高温度在28℃以下,最适温度在20~24℃ 之间;高温型子实体分化的最高温度在30℃以上, 最适温度在24℃以上。 根据食用菌子实体分化时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不同, 又可把食用菌分为两种类型:恒温型与变温型。
扩大、 扩大、示范推广
诱变育种
1、诱变因子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2、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
分 选 出 出 发 菌 株 确 定 诱 变 剂 量 诱 筛 变 选 处 诱 理 变 株 离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一种遗传物质在细胞水平的 重组过程。 重组过程。
品比试验与示范推广
杂交育种的步骤: 杂交育种的步骤:
复习思考题
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主要有 哪几个? 温度怎样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第五节 食用菌遗传育种
一、食用菌的遗传学基础 1、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 2、遗传物质(DNA) 、遗传物质( ) 3、遗传物质的传递(有丝分裂、减数 、遗传物质的传递(有丝分裂、 分裂) 分裂) 4、食用菌遗传的特点:追寻基因分离 、食用菌遗传的特点: 定律、 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 律
杂合子的检验
配对杂交
单孢分离
选择亲本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的步骤: 原生质体融合的步骤:
原生质体的制备
原生质体的融合
原生质体再生
融合子的检出
出菇试验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的步骤和前景: 基因工程育种的步骤和前景:
基因分离
体外重组
载体传递
复制和表达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环境条件
5.酸碱度(pH值) .酸碱度 值 大多数菌类都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适合菌丝生长的 pH值一般在3~8之间,以6~6.5为宜 。 6.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食用菌与其他不同种类的生物或微生物生存在同一环境中, 彼此之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种间共处、伴生、 共生、竞争、拮抗、寄生和啃食等方面。 (1)食用菌与微生物:许多微生物能为食用菌提供必要的 营养物质。 (2)食用菌与植物:有些食用菌能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 彼此受益。 (3)食用菌与动物:依靠动物帮助才能完成生活史循环的 食用菌种类较少,典型的例证是白蚁 “栽种”鸡纵。
食用菌遗传育种
二、食用菌育种的几种方法 1、自然选育:有目的地选择并积累有 、自然选育: 益的自发突变的过程。 益的自发突变的过程。 2、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3、杂交育种 、 4、原生质体融合 、 5、基因工程育种 、
食用菌自然选育的基本流程:
收集、 收集、分离菌种资源
生物学特性分析
品种比较试验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营养条件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3.矿质元素 .
矿质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成分,酶的成分,并在调节细胞与环境的 渗透压中起作用。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磷、钾、硫、钙、镁为大量元素,在食用菌生产中,可向培养料 中施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石膏、硫酸镁来满足食用 菌的需求。 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锰、钼、硼等,培养基中的浓度在1ppm左 右即可。一般不需要另行添加。 木屑、作物秸秆及畜粪等生产用料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一般是可以 满足食用菌生长发育要求的,但在生产中常添加石膏1%~3%,过 磷酸钙1%~5%,碳酸钙1%一2%,硫酸镁0.5%~1%,草木灰 等给予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