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微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来源
学科: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国现代文学
章节:第六章《闻一多与<死水>》页码:88-95页
基础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格律诗、初期白话诗、浪漫主义诗歌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探究学习型
适用对象
学生
设计思路
选取知识点,采取任务驱动法,设置问题,收集影像、图文等资料制作ppt。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PPT)
11.1926年“三美主张”一发表,便得到了文坛的热烈赞同,徐志摩等诗人纷纷进入自觉创作时期。因为“三美主张”有利于达到理性节制、形式均衡的艺术效果,可实现和谐的美学理想,对矫正和节制当时过分自由和松散的自由体诗歌具有充分的合理性,适应了那个时代对形式建构的一种普遍要求。这也是诗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的思想审美基石,为中国现代诗歌史提供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诗歌写作范式,影响深远。
6.诗歌每节最后一字仄平交错,每行诗句也是平仄交错。请看第一节的平仄格式。因为平仄交错,使得字调高低婉转,抑扬顿挫。音尺、押韵、平仄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这是新格律诗最重要的特征。
7.绘画美。诗歌2、3节,选用众多华美意象,“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描摹一潭肮脏的死水,色彩浓丽繁密视觉感极强,构成了美丑迥异,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对这一沟死水感到无比厌恶。诗人只是在写一沟绝望的死水吗?诗歌创作于1926年,死水则象征着当时黑暗腐败的旧中国。诗歌是闻一多爱国主义的深刻体现。
1张
50秒
正文讲解
第一节内容:“三美主张”提出。
2.1926年5月13日,闻一多先生在北京《晨报•诗镌》上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正式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三美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张
10秒
3.“三美主张”最具实践性的代表作品是诗歌《死水》。请带着想象来聆听诗朗诵《死水》,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意象。
10张
2分
结尾
课程回顾
12.请试着回答如下问题
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以《死水》一诗为例,说明闻一多源自如何实践“三美主张”。闻一多为什么能提出“三美主张”?
“三美主张”对新诗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拓展延伸13.请试着运用“三美主张”赏析闻一多的经典诗歌。
凭借/奇迹/秋深了/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黄鸟/谢罪以后/国手/香篆/宇宙/青春/十一年一月二日作/花儿开过了/游戏之祸/失败/回顾/快乐/诗人/二月庐/睡者/雪/雨夜/李白之死/园内/笑/我是一个流囚/晴朝/忆菊/火柴/玄思/寄怀实秋/太阳吟/红荷之魂/初夏一夜的印象/春之末章/春之首章/死/贡臣/深夜的泪/志愿/幻中之邂逅/风波/美与爱/西岸/印象/时间的教训/黄昏/红烛/七子之歌
时间
片头
导语:闻一多(1899.11.24—1946.7.15)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书香望族,就读清华,留学美国。创作诗集《红烛》、《死水》,成为现代诗坛扛鼎之作。因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古籍研究深入,被郭沫若赞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拥护辛亥革命,抗战蓄髯明志,战后投身民主。1946年7月15日,昆明最后一次讲演,当晚遇刺身亡。不禁留下了“千古文章未尽才”的痛惜。所谓知人论世,更多地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就会更好地理解先生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微课设计
录制时间:2016年11月17日微课时间:10分钟
系列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
微课名称
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知识点描述
知识与技能:掌握闻一多诗歌“三美主张”,了解“三美主张”对新诗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诗歌《死水》,体会“三美主张”,掌握鉴赏诗歌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11-12张
20秒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不能灵活掌握,科技和人文融合深度不够。
3-9张
7分
10.中国现代诗歌初创期的诗体形式,主要是解放了的自由诗体,这包括以胡适为代表的初期白话诗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他们或崇尚“自然的音节”,偏于写实;或直抒胸臆,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早期诗艺术浅白直露、形式散漫。当白话诗变成了真正的白话,诗的审美特质就丧失了。闻一多先生对此现象早有不满,他的学识和修养促动他要在新诗和旧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最终他自觉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4.音乐美。诗歌每句9字,有着固定节拍,这个节拍叫作音尺,每句由3个“两音尺”和1个“三音尺”构成。音尺的位置富于变化,可归纳为2232、2322、3222几种形式。这就相当于我们唱歌,每句有4拍,4拍的节奏型有变化。
5.诗歌隔行押韵,一节换一韵,我们概括为abcb式,且全诗双音节收尾,这样形成了音调铿锵,朗朗上口的感觉。
8.建筑美。汉字本身是方块字,方正划一,而全诗5节,每节4句,每句9字,整体上看是5个整齐的方块,也称豆腐块体。全诗体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给人建筑结构上整齐、对称、平衡的美感。
9.“三美主张”实践中,《死水》最为完美、最为成功,被看作是新格律诗的完美典范。音乐美重在音节和韵脚的和谐,音节排列有规律。绘画美体现在辞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突出诗的视觉形象。建筑美指诗歌整体整齐,节与节匀称,行与行均齐。闻一多先生足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同时汲取西方文艺思想精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奠定了“三美主张”深厚的文学理论基础。音乐美充分挖掘传统诗歌中“歌”的音乐美特质,追求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而从西方引入“音尺”概念,创造“二字尺”、“三字尺”是先生的一大贡献。绘画美体现了中国诗画同源的美学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先生吸取西方印象派“用文字画一张画”的理论。建筑美则直接源于中国律诗。先生曾说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质是均齐,这均齐即是中国式的美,在建筑和诗中最为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