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萨拉热窝事件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e8554c0aeaad1f346933f81.png)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时间:1914—1918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
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说明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6、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7、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
8、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9、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0、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11、影响:
(1)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改变了国际格局。
6月12日萨拉热窝事件始末根源
![6月12日萨拉热窝事件始末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5d2ae79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b.png)
6⽉12⽇萨拉热窝事件始末根源理解1914年发⽣在巴尔⼲半岛的萨拉热窝事件前,要了解三件事。
其⼀就是事件的主⼈公奥匈帝国的皇储弗兰茨·婓迪南⼤公与妻⼦苏菲的爱情故事。
看似⽆关的历史背景,其实恰恰是历史的巧合。
苏菲在嫁给婓迪南⼤公之前曾经是宫廷侍⼥,虽然也是出⾝波西⽶亚贵族,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奥地利皇室来看,任然是不匹配的婚姻。
最后皇室之所以打赢了这门婚事,不完全是因为被两个⼈的爱情感动。
⽽是苏菲放弃未来所⽣⼦嗣的皇位继承权,以这个为条件嫁给了斐迪南⼤公。
即便如此,在维也纳的时候,苏菲也⽆权跟婓迪南同乘⼀个马车,也不能在通过⼀个皇族包厢看剧,在宫廷⼤典的正式场合,苏菲进门,宫门也只开⼀半。
因此,来到波斯尼亚-⿊塞哥维旅⾏的⼤公,⼀⽅⾯是为了清楚结婚纪念⽇,也就是事件发⽣的6⽉28⽇,⼀⽅⾯则是为了离开维也纳,来到陌⽣的地⽅,妻⼦可以享有与他相同的礼遇。
第⼆件事,就是6⽉28⽇。
这⼀天不仅仅是他们的结婚纪念⽇,也是塞尔维亚⼈的“圣维多⽇”。
1389年,在科索沃战争中,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世被刺⾝亡,塞尔维亚⼈被⼟⽿其⼈统治。
这⼀天的波⿊聚集了⼤量的塞尔维亚⼈,其中就有塞极端组织“⿊⼿党”,⽽⼤公的⾝份“奥地利帝国主义”的代表,也激发了民族主义的反感以及憎恨。
所以这个极端组织就组织了这场暗杀。
刺杀当天,市长也阻⽌了热烈的欢迎仪式欢迎打⼯。
在遇刺之前来还发⽣国⼀次投掷炸弹,但是并没有成功。
之后活动继续进⾏,虽然改变了回程路线,但是司机并不知道计划改变,按原计划⾏驶。
刺客普林齐普迅速拔出⼀⽀⽐利时制造的⼩⼿枪,对着相距仅5英尺的⼤公开⽕,换算过来,不⾜⼀⽶半。
⼀颗⼦弹打断了⼤公的颈静脉;另两颗⼦弹切断了苏菲腹部的⼀根动脉。
第三件事就是宣战。
在萨拉热窝事件的调查还没有全⾯展开的时候,奥匈军⽅就已经准备好向塞尔维亚宣战。
刺杀发⽣的第⼆天,帝国的参谋总长就向外交⼤⾂贝尔赫托尔特声称,必须开始军队总动员,得到了后者的同意。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b5c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5.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该同盟是( )A.三国协约B.英法同盟C.三国同盟D.德意同盟2.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
下面漫画表达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必须从巴尔干抹掉。
----奧匈帝国皇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国皇帝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 ,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D.促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重新分制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燦。
”这时的欧洲“火药桶”具体指( )A.巴尔干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小亚细亚半岛D.亚平宁半岛7.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三国协约的形成8.“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测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测验](https://img.taocdn.com/s3/m/ff7f44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6.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测验第一部分:简答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哪一年开始的?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
2. 请简述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冲突、军备竞赛、帝国主义扩张、民族主义崛起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紧张局势等。
其中,最引发争议与紧张的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即奥匈帝国王储被刺杀。
3. 哪些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央同盟国?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央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保加利亚王国。
4. 哪些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包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以及日本帝国等。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战役是哪个?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该战役发生于1916年,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一场激烈战斗。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A. 萨拉热窝事件B. 法兰茨·费迪南被刺杀C. 日本袭击珍珠港D. 布尔战争爆发答:A. 萨拉热窝事件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初保持了什么样的中立立场?A. 支持德意志帝国B. 支持协约国C. 中立不参与D. 支持中央同盟国答:C. 中立不参与3. 以下哪个战役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 马恩河战役B. 索姆河战役C. 因斯布鲁克战役D. 弗朗茨·约瑟夫堡战役答:A. 马恩河战役4. 《凡尔赛条约》是在哪里签订的?A. 伦敦B. 巴黎C. 柏林D. 华盛顿答:B. 巴黎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哪个国家失去了领土和殖民地?A. 德意志帝国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C. 俄罗斯帝国D. 奥匈帝国答:A. 德意志帝国第三部分:论述题请用100-200字简要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附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单元试卷(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522e9bf78a6529657d533c.png)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3395a19c281e53a5802ff68.png)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
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
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
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
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
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
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
3、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4、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也是损失最重的战役之一。
德军为了迫使法国投入一切兵力作战,以致耗尽而亡,选择了法国东北部重镇凡尔登为进攻目标。
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
但是由于法军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https://img.taocdn.com/s3/m/c6eaf9bd6bec0975f465e2d4.png)
1.战线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西线 从北海到瑞士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东线 从波罗的海到罗马尼亚 俄军↔ 德奥军队
地位 主要战线
南线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进程 (1)1914 年 9 月,英法联军与德军会战马恩河 。 (2)1915 年,俄军成功地阻止了德、奥军队的攻击。 (3)1916 年,德国发起 凡尔登 战役,英、法发动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 用 坦克 。 (4)1916 年 5 月,英、德进行了 日德兰 海战。
一月革命爆发,德皇退位 ④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④属于加速德国投降的外因,②③是加速德国投降的内因,故
选 D 项。
【答案】 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面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上的演说(1917 年)材料: “在 2 月 3 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 它已立意在 2 月 1 日和 2 月 1 日以后……要用潜水艇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 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只被击沉,美 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 实上无异于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 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具体原因 (1)自 19 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 对手,而且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 (2)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在经济利益上开始紧密 联系在一起;美国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希望协约国胜利。 (3)此外,美国与英法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一旦协约国战败,美国的 国家利益将受到巨大损害。 3.根本原因 捞取胜利国的政治资本,以争夺和攫取世界霸权。
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9e2d5da76e58fafab003ac.png)
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课后练习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d23ca331126edb6e1a106e.png)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2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答案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2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e65a1f25c52cc58ad6be17.png)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背景:(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形成:(1)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二、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十月革命(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召开——建立政权:(1)召开: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2)内容:①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③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政权巩固:(1)措施:(2)国内战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凡尔赛条约》1.巴黎和会(1)召开: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2)目的:讨论战后安排。
(3)参加国: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苏维埃俄国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
![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a91dd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9.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时代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
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极其不牢固。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核心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是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性质)。
特点是时间长、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6.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7.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a628e50029bd64783e2cbe.png)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的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在这个战役中,法国军方使用了大约600辆出租车来运送6000名法军后备军到前线。
双方共投入超过2百万名士兵参与这次战役,英法联军有大约263000名军人阵亡,而德军有2500士兵伤亡。
3、施里芬计划由德国参谋长施里芬提出的军事进攻方案。
其要点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中,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对付法国,在东线采取守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部队,对法作战将在4到6周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再调兵主力去东线粉碎俄军。
整个战争将在3到4个月内结束。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及可变因素,,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失败,计划宣布破产。
4、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一次重大战役。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e7f03ad1f34693daef3e9c.png)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考试试题模板
![考试试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4f6518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b.png)
考试试题模板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5世纪。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于20世纪初。
C. 法国大革命结束于18世纪。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 根据现代物理学理论,光具有以下哪种性质?A. 只有波动性B. 只有粒子性C. 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D. 光的性质随观察条件变化而变化3. 在文学作品中,以下哪个角色是由莎士比亚创造的?A. 哈姆雷特B. 堂吉诃德C. 罗密欧D. 李尔王4.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A. 生产一种商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B. 购买商品时支付的金钱。
C. 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放弃的其他利益。
D.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5. 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石油6. 人体细胞中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核糖核酸C. 脱氧核糖核酸D. 糖类7. 以下哪种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A. 鲸鱼B. 蝙蝠C. 鸭嘴兽D. 鳄鱼8. 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的电子数等于:A. 元素的原子序数B. 元素周期表中的行数C. 元素周期表中的列数D. 元素的化合价9. 在计算机科学中,二进制数制系统的基础是:A. 十进制B. 二进制C. 八进制D. 十六进制10. 以下哪种植物是水生植物?A. 仙人掌B. 玫瑰C. 睡莲D. 橡树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
”答案:________12. 在数学中,圆的面积公式是________。
答案:________13. 请列举三种可再生能源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14. 请写出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3c6407b14e852459fb57c4.png)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考点113 第一次世界大战1.(2020年辽宁辽阳)突发事件威胁人类和平。
1914年,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A.同盟国军事集团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查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题思路:依据“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B符合题意;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排除A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排除C。
故选B。
2.(2020年辽宁辽阳)战争是残酷的,发生在1916年的战役,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此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凡尔登战役D.滑铁卢战役【答案】C【解析】考查点:凡尔登战役。
解题思路:紧扣“发生在1916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结合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回答。
一战中,发生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非常残酷,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故C 符合题意;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排除A;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1943年,排除B;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排除D。
故选C。
3.(2020年四川甘孜)辨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退出了一战B.一战中先后参战的国家达到30多个C.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一战中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是对一战这一历史事实的作用和影响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故C符合题意;ABD均是对史实的陈述,故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0年山东泰安)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同学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大感悟。
世界现代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世界现代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0526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4.png)
绪论单元测试1.世界现代史的历史特点有哪些?A:内容纷繁复杂B:政治性强C:矛盾纵横交错D:具有不可穷尽性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A:对B:错答案:A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A:错B:对答案:B3.在疯狂的军备竞赛中,英法两国的海军造舰竞赛尤为激烈。
A:错B:对答案:A4.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
A:对B:错答案:A5.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发生时间是哪一年?A:1911B:1912C:1913D:1914答案:C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到900万。
A:错B:对答案:B7.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民族国家建立的第一波浪潮。
A:对B:错答案:B8.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对B:错答案:A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哪个国家是最大的赢家?A:法国B:英国C:美国D:日本答案:C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中心地位的动摇。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二月革命后代表俄国右翼势力的党派是:A:孟什维克B:立宪民主党C:社会革命党D:十月党答案:BD2.二月革命后军队的实际领导者是:A:苏维埃B:布尔什维克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士兵委员会答案:D3.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主席是:A:米留可夫B:李沃夫C:罗将科D:克伦斯基答案:B4.二月革命后俄国有以下几股与革命有观点政治力量:A:右翼势力B:保皇派C:中间力量D:左翼力量答案:ABCD5.苏维埃是什么性质的组织:A:革命民主专政机关B:群众团体C:革命机关D:政权机关答案:ACD第三章测试1.1918年,苏维埃政府宣布建立工农红军。
A:对B:错答案:A2.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应对国内外危局,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错B:对答案:B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推行粮食税。
A:对B:错答案:A4.1925年12月,苏联召开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081b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2021·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建立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以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C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加速了一战的爆发,不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故排除AB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故排除D项。
故选C。
2.(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许多人都预感到战争难以避免。
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莫斯科保卫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是1914年至1918年,故A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到1945年,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他们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错误。
综上故选A。
3.(2021·安徽中考真题)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
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
”这意在说明一战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说明一战导致欧洲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即一战使欧洲的殖民统治地位下降,从而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故选D;材料反映了一战对欧洲的打击,说明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ABC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
4.(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后半期“德国向英国发试卷第1页,总28页起挑战“,它生动的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A.根源B.进程C.结果D.导火线【答案】A【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帝国主义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折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ab08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a.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冲突,给各国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痛苦。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关键的转折点发生,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本文将围绕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展开,探讨这些事件的背景、影响和重要性。
一、萨拉热窝事件:引爆战争的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极端分子刺杀,这个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整个欧洲的大规模战争爆发。
这个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标志着战争的开始。
二、马恩河会战:西线转折之战1914年9月,德国计划以快速打击法国的方式结束战争,但却在马恩河附近被法国和英国军队的坚决抵抗所阻击。
这次战役被称为马恩河会战。
法国和英国的坚守改变了战局,德军被迫采取防御姿态。
这次战斗的结果是,德军战略计划被打乱,转而陷入持久战。
三、凡尔登战役:美国介入的转折点1917年,随着德国的潜在胜利,美国决定参战。
在凡尔登的战役中,美国军队与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美国最终成功夺取了凡尔登的控制权,打击了德意志帝国的士气。
这次胜利标志着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决心,使得盟军士气大振,并对德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四、百日攻势:战局逆转之际1918年,盟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百日攻势,试图实现战局的彻底扭转。
这一攻势以阿米安斯战役为起点,经过数个月的战斗,盟军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德军的防线,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百日攻势的成功标志着德军实力的衰落,以及盟军在战争中占据了主动。
五、凡尔赛条约:战后秩序的形成1919年,战争结束后,各国代表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这个条约规定了战后的新秩序,包括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和领土的重新划分。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并为二战埋下了种子。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使整个战争走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到德军在马恩河会战中的失败,再到美国在凡尔登战役中的成功,这些事件都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萨拉热窝事件时间和时机题
问。
参
议院共党领袖多和尔明也确示表
,
“战争
很能可爆,
,
制造紧张
后果难卜。
发
”。
然当现在布什的当务之是急大选。
军
行事动可
能放
一放
处
在大严选峻势形中布的几什制次造紧张事虽然态萨姆达可能像以一往样,
分
析们家指也出
,
如果真对伊拉大动克戈
干,
在
给国美制造一列麻系
但美是国在适当的时候。
是
冒很要大险的风
反对或保留态度。
首
,
海先湾各以国及阿拉伯国家
,烦的紧要后头会作关妥协
出。
,
虽求要伊拉执克行联国有合决关议
对但武普遍持
可动能到硬底一切迹象表明对伊拉克进行一次事军打击成为已美国的一个要重选择
月日
,
,
分裂
么伊
,朗
、
次其如果萨达姆下台导伊致拉克沙特土和耳等其地区大将国陷激入
,
美国约《时报》披露纽
月日批准
一项计
划
,
布什
和斯
烈
争的之中斗
海使湾地区形势更动加不荡安。
美国,
考克罗夫特已于绝
,后
当联合国员人要进入求拉伊军克事工业的部要求被拒器武检查美将军于月
日轰炸该部大楼
,
,
如果美国动武美国飞行员冲突中能可被毙或击虏俘大选在关的时键刻在这。
可有能巧弄成拙
第
三
,
并, 摧毁
与,
情种况将使布处什于受公众舆论和对手指责的动被
局
面。
器武收藏研制和有关的
,
个
目
标。
消息传出
,
后布什
另
外
,
“
”萨达姆也能可用飞毛腿导弹击以袭色列。
和国防
长部切尼立即以予认。
否
布
什称
声
,“
坚决否
我有选认择战争的意图决否坚有认为政了治目的而选择战争的企图” 但是什同时布说又任何言论都不能妨碍他做正出确的择选其中包括对伊拉
克取
,采,
来扩
大事态第四即使什布在伊克拉问题上有作为了可能失去选也票因它表
为布什仍然明把精力
,集,
,
中
在外政对策上说地
面。
,
而视忽人们最为关的注经济问题
“。
位一负责布什竟选活动的共和党领导人不无担忧,事行动军可的能性味道。
这些话有点
“ 地无此三百银两的
,
”
重
开海湾战火能可给我们成只输造不赢局的,
切
尼则赤裸地扬言
,
裸如果
伊拉克不遵守联合。
即出现使好的结局。
人” 也们会认为们的我轻缓重
国有关决的议
不排除发动一场军事袭击的可能性
・
次急序安不排当
▲
”
前
南斯夫拉问题
・
、。
夺令
死宁
通
常称黑手党
,“
塞尔的。
大免。
弓苏石
维
亚族民主义人团体军决定斐迪在南在萨热拉窝巡视刺时杀斐迪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导
拉索萨热窝事
件
世纪万初,
‘
甘
六人八
丫
‘
刺杀计是划在塞尔维亚准备这一的任务
月。
,
几
塞名尔亚族波斯尼亚维青年接受了
日
,在检阅军演习事
,。
尧
护。
全。
后
,
迪南斐偕妻同子乘敞篷车,。
在
“
同
盟国”
”
德
、
、
加紧了塞的对作淮战的备皇位继承人弗兰
兹
奥匈・帝国
总督
和市长陪同下往萨热拉市政窝厅闹市中心
,
傲时然自得地前当车队行驶
到
,
奥俄
、
意和协国
约
“英
法
、。
迪南就斐是
事先伏埋在旁的波
路两大军集事团为争夺殖地
世民纪
,
初
积、极主对张塞维尔亚发动争的战代表人物之一。
划
分力范围展势开烈激的斗
争
尼斯亚青年查卜林诺维奇冲去的上车汽投掷了一炸枚斐向迪乘坐南弹,
巴
尔干地区一部。
年
习
习
,,
奥匈帝国在邻近塞。
炸弹在但后车爆炸。
,
只伤了一
分遭
受耳土其和奥匈帝国的统在 ,治
尔
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举行军亚演
事名
随从军
官开往市厅政
迪南命斐车令队继
当续迪南斐妇从夫市政
一
和
,
的年两次巴干尔
塞把尔维亚作为假想敌
・人
弗
战争
中巴尔干国各得取对了耳土其的胜利这大大舞鼓了奥帝匈
国兰兹
,
斐迪决定亲南自检阅这演
次日,
乘车厅返行回驶拉到桥丁桥头时
,
并
意在塞故尔亚的维耻国日亦
称圣维日
,多
・
车速
缓慢来下
,
统
治下各的被压迫民争取独族立的
运波动斯尼亚和黑塞维哥那的斯拉夫人烈要强求脱摆奥匈统治与 ,。
月
年塞尔维亚族爱国年青加利弗尔
林普西疾上步前南
夫妇连发枪两当被场毙击热窝事件 ,。
,
这,时蔽在路旁隐的普・
的这天
尔维塞亚和波斯亚尼军
联手用对枪准斐迪
科索在战役中沃为耳土其入侵军
所斐迪南
和他妻
子“
塞维尔亚合并立建统一的家国于由在尔巴干战争中的胜利塞尔 ,,。
败,
从塞尔维此就亚沦土为其耳的
这
是就有的萨拉名
统治
地
到斯尼波首亚萨拉府窝
热去巡视。
亚维被看作南斯部拉夫人反对外国统
此
,
治
、
萨也拉
夫奥
匈的蓄
“
萨意拉热窝事件当不然是引起第一次
世界大的战真正原因
,争取
族统民一的心核因奥匈国帝欲垂摧毁尔塞维亚,
,挑衅
,
引起了尔塞维亚族民主者义个一名为不统一但它确毋
的极大怒
愤实成了这次战争的导火
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