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网络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国市山地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调研提纲
宁国市简介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具有生态意义的绿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组成的网络结构体系,它以城市绿地空间为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有重要作用。
调研提纲
1.确定山水资源的现状、分布
山水作为绿地网络的主要构成要素,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格局,丰富人民休闲娱乐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自然山水对绿地网络构建有着直接的影响,河流、山脊等自然地理要素常常作为绿地网络的骨架,为绿地网络构建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2.确定绿地网络构建模式
对于山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绿地网络布局模式直接与山水的位置有关。规划在摸清楚山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下,从区域性层次及规划区层次对绿地网络构建进行研究,通过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等理论的支撑,从生态、景观及功能三个视角剖析,对山水资源进行重组构建,经过三重分析叠加,形成具有独特山水地域特征的绿地网络。
3.确定山水资源的保护范围
运用生态规划方法,根据地域特色划定自然山水的保护范围,规划选取区内与绿地网络建设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地形、水文、地质灾害、植被覆盖、历史文化遗存等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的高程、坡度、地质灾害、河流水面、植被、历史遗存等因子,利用 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将上述因子评价结果叠加处理,得出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评价结果,从而合理地划定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范围,构建生态保护用地。
4.确定生态廊道网络的结构布局
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结构是指城市生态廊
道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城市绿
地是如何通过城市生态廊道相互联系构
成网络系统。城市生态廊道的联结包括
廊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
的联结。通过城市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
斑块不同程度和不同等级的联结, 构成
了城市的绿地系统网络。因此,城市生
态廊道网络的结构布局与城市绿地系统
的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生态廊道
网络的布局可以归纳为环状布局、楔状
布局、带状布局、网状布局、树状布局
五种基本模式。
5.创建源远流长的河流廊道
建设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加强与
区域生态环境的连接。结合城市
防洪规划,主干河流建立生态化、
景观化、人文化的水滨绿化模式,
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绿化控
制带。
6.构建区域联通的山水廊道
规划采用“斑块—廊道”的分析
模式,对宁国市城区的景观格局
进行分析,立足各区域的山水特
征,采用渗透山体和水体的山水
廊道模式,增加山水的有机衔接,
加强与区域生态格局的连接度。
廊道联通外围生态环与内部水
网,形成山水一体化的特色。同
时,廊道可以作为城市微风通道,为城市各个角落输送新鲜空气。
7.建立生态联系的道路廊道
道路系统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而且联系着规划区内重要的环境——山体水系。为了避免道路对城市环境的割裂,规划建立足够宽度的道路廊道串联城市的环境。依据道路系统规划,沿城市主干道、高速路、快速路、轻轨及铁路的两侧布置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以栽植高大的行道树为主,以增强道路的自然性及连续性。
8.构建呼应山水格局的绿化景观
城市的山水,必须保持其自然生态属性,才能延续山水格局的活力。城市山水格局的营造依靠合理组织自然地形地貌、水体景观等要素及一系列景观视域、视廊、视点的建立。规划立足山水自然资源,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结合视觉系统,构建呼应山水格局的绿化景观。
总结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价值观的改变,城市空间体系也在飞速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以及现代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城市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背景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设计学、游憩学理论的景观塑造手法,用功能主义的布局模式,形成综合的绿地网络模式的建构。山地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建构,是对具有山水特征的自然资源如何纳入绿地网络构建的一次重要探索。国内现阶段绿地网络规划主要从生态学角度进行探索,希望今后在此类问题中能从中有所借鉴,从生态、景观、功能多重角度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