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

合集下载

民国国语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民国国语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民国国语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作者:鹿春阳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09期摘要:民国国语教材是从传统的“三百千”旧式启蒙教材向新时代语文教材迈出的重要一步。

本文通过分析民国国语教材中27篇有关“太阳”形象的选文,发现它们以儿童本位为编辑思想,具有选材丰富和知识实用、语言别致和文白融会的特色,同时又充满追求真、善、美、趣的人文情怀。

这对现代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树立儿童本位的编写原则,关注日常生活、扩大选文范围,淡化传统教化、寄寓人文情怀等。

关键词:民国国语教材太阳现代语文教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在2005年重印出版了《开明国语课本》[1](1932年)、《世界书局国语课本》[2](1928年)和《商务国语教科书》[3](1917年),自再版以来,一直受到好评。

随着民国国语教材的重印出版,教育界对其关注逐渐升温。

学者力图从中找到可供借鉴之处,以弥补现行语文课本存在的各种缺失。

如华中师范大学雷实等人承担的教育部课题“民国国语国文教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范远波博士论文《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等。

本文筛选出三套教材中涉及“太阳”形象的课文,共计27篇。

从切入视角、选材范围、语言表达、人文情怀等角度来剖析这些课文,分析它们的独特魅力,力求为现代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民国国语教材的独特魅力(一)从儿童视角切入,表现童真童趣,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编辑思想叶圣陶在《文艺谈》中说到“儿童刚刚跨进世界,一切对于他们都新鲜而奇异。

他们必然有种种想象,与成人绝对不同的想象。

”[4]民国国语教材中的选文,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朴实无华的文风,展现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

这在有关“太阳”形象的课文中有鲜明体现。

1.重视儿童情趣,多采用对话体、拟人化表达学生阅读教材是文学审美接受的过程,是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然而,受学生自身阅历的制约,文本提供的信息与读者解读时所获得的信息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其中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的代表则莫 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习称“三、百、千”,加上文学教材《千 家诗》,也称“三、百、千、千”)。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所编。《千 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 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 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特点: 1)四字为句,句法整齐。全文125句,1000字, 没有重复句。 2)押韵,讲究声律。双句押韵。押韵字127个。 讲究平仄,与律诗、骈文一样。 3)讲究对仗。对偶句85组,占68%。 4)强调用典使事,追求文采辞藻。 5)受字数限制,不少日常应用的字并没有选入。
(二)清政府学部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 1905年清政府学部设立编辑图书局,编写中小学教科 书。其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以1906年的《初等 小学国文教科书》较为出名。 特点: 1.这套教科书一方面固守旧的教育宗旨,坚持“读 经”、“尊孔”,另一方面又顾及到了发展新教育的问 题。 2.这套教科书的取材不合儿童心理发展 意义: 是我国第一套国定小学国文教科书,也是清政府唯一 的一套“部编教材”。
2.《古文观止》 全书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共选文222篇, 编为12卷。全书以散文为主,兼收一些骈文。 编者选文很有眼光,名篇佳作居多,题材风 格多样,注释评点简明扼要。 这种文选传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成 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种主要模式。
清末时期的语文教科书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逐渐走上近代 化的道路。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语文始独立设科。这是,我国语文近代化的标志, 意味着语文学科开始创建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 但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形成并不 是与语文独立设科同步的,而是在对旧式文选型 教材体系的不断突破和逐渐改造、发展的动态过 程中形成的。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近年来,对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逐渐兴起,这是对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史的重要追溯。

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特点1. 继承传统文化: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对诗词歌赋、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古文诗歌,学生能够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引入西方教育理念:民国时期在教育改革中引入了西方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西方影响。

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灵活多样。

通过课文朗读、背诵、演讲、写作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特别是通过讲解文言文、新课文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

二、内容1. 识字、词语学习: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以识字和词语学习为基础。

通过学习汉字的基本构造,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和掌握更多的词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古文诗词: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习古文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学习古文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3. 经典故事和歌谣:通过经典故事和歌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情怀。

这些故事和歌谣形象生动,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口头表达: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文教材百年沿革提纲 (仅供参考)

语文教材百年沿革提纲    (仅供参考)
根据1982年《全日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精神编写
初中分《阅读》和《作文·汉语》,高中分编为课内《文言读本》、《文学读本》、《文化读本》、《写作与写话》,课外《现代文选读》、《文学作品选读》、《文化作品选读》
高中的这套教科书摆脱了以“文选系统”、“文体序列”和“讲读中心”为系统的传统模式,建立了以“训练系统”、“能级递进”、和“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
构成了一个比较科学、比较系统、比较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语文训练体系。
《义务教育法》(1986)颁布以来的语文教科书,出现“一纲多本”的局面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力图体现这三个文件的精神,根据“一纲多本”的原则,国家教委亲自组织了其中的八套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这次共编写的将近二十套教材,有九套教材在1992年已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已在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这些教材的编写者既有国家级教材编制的职能部门,也有地方的实验教材编写组,同时还有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重视各种典范文章的研读、诵读,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
后期的如宋代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清代吴楚材的《古文观止》、姚鼐的《古文辞类篆》、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以及著名的《唐诗三百首》等。
近代语文教科书:








阶段
时间
名称
特点
意义
启示
清朝末年的语文教科书
“癸卯学制”以前
《蒙学课本》、《蒙学读本》等
“为应用而编,为应用而选,为应用而教,为应用而练”是该教材所体现的指导思想。
当代语文教科书:
当代语文教科书
阶段
时间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一、本文概述《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教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文章首先概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分析语文教材提供了宏观的历史视角。

随后,文章将详细梳理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历程、内容特点及其教育理念,旨在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还将对民国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以期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历经了多次变革与发展,其历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也映射出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演进。

从民国初年的新式学堂教材,到抗战时期的战时教育,再到解放前夕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经历了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初创阶段,民国政府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着手编订新式学堂的教材。

这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同时融入了一些新式的知识元素,如自然科学、社会常识等。

这些教材在形式上也开始尝试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抗战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鲜明的战时特色。

教材内容强调民族精神、国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主要目标。

同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教材也增加了一些与战争相关的知识,如防空、救护等。

解放前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也迎来了其成熟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材,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强调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知识素养。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民国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及当代意义

民国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及当代意义

化与文学研究的重视 ,民国语文教 部分教材 “ 国定制” ) ,任何单位或 均为商务印书馆编辑 ,编 《 国语文 即朱毓魁)为中 材研究也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热 个人均可以参与编写中小学语文教 类选》 的朱文叔 ( 点之一。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中 材 ,只是编出来以后,要由教育部 华书局编辑 ( 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等课题被 组织相关专家审查 ,这就极大地调 副总编辑) ,编 《 创造 国文读本》 列为国家重点项 目,一大批现代文 动 了出版社和编写人员的积极性。
工、沈仲九 ,以及陈望道等都是浙
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实用 ,是民 宋八大家。钱基博 《 ( 初 中中国文 叔编的 《 初 中国文读本》有意淡化 学,当然是文言文学 ,这个理 由很 文艺文 ,增加记叙、说明、议论等 简单。……给学生精读 的一种 中国
师, 编 《 卡 刀 中国 语文读本》的孙使 国语文教材的又一重要特征 。朱文 学读本写 目)说明书》: “ 中国文
( 苞) 、姚 ( 鼐) 、曾 ( 国藩)和唐
要》 ,姚汉章为姚文元祖父 ,时任 久,人民勤劳智慧,以激发侨胞子 后是 《 战国策》和先秦诸子。选文 中华书局师范部主任。有中学国文 女的爱国信念。
教师 ,如编 《 白话 文范》 的洪北 2 . 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实用。
平 、何仲英均 为南开学校 国文教
学、语文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 从语文教材的出版机构来看 ,民国
的徐蔚南 为世界书局编辑 ;有学 者, 如编 《 新制国文教本》的谢蒙

本 期 头 条蔫 璺 ● 簟
( 字无量) ,编 《 中华中学国文教科 产常识。中华书局和商务 印书馆编 学时的教材 “ 是林纾选 《 中学国文 书》 的刘法曾、姚汉章,刘是历史 写供华侨学生用的语文教材 ,内容 读本》 ,商务版 ,线装。第一册是 学家 ,著有 史蒙求》 椭 史纂 着重介绍祖 国地大物博 、历史悠 清文,以下明元宋唐倒溯上去 ,最 的主 体 自然 是 归 ( 有 光 )、方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第30课马比羊高
第29课地上有一个 东西
第31课马儿跑
1
第32课牛要吃 草
2
第33课弟弟睡 觉
3
第34课小小泥 人
4
第35课老猪叫 小猪磨麦
5
第36课老猪吃 饼
第37课我没有胡须 第38课他是谁
第39课汪汪汪 第40课摇摇摇
1
第41课姐姐敲 门
2
第42课月亮弯 弯
3
第43课不倒翁
4
第44课小泥人 跌了一跤
第55课戒惰 第56课整洁
第57课卫生 第58课食礼
01
第59课爱 物
02
第60课友 爱
03
第61课礼 让
04
第62课守 信
06
第64课投 报
05
第63课不 妄语
第66课御侮
第65课不拾遗
第67课尚武
第68课读书 第69课燕子
第70课击球 第71课蝙蝠
第72课文彦博 第73课松
第74课采桑 第75课指甲
生物的历史 蝉 常德的船 千佛洞的壁画 在沙漠中 成都农家的春季 北平的夏天 向生活学习 窗子以外
说话 谈气节 故乡 故乡(续) 战后访阿尔卑斯 语文杂记 给高尔基的信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美术照相
第二册
第一册
第三册
儿时记趣 口技 某氏母女 何伶 猫睛 活板 鱼苗 故都戏事 昆虫之农工业
五十步笑百步 桃梗与土偶 齐奄家猫 杂记 小港渡者 弈喻 记瞽者渡 齐田氏 《伊索寓言》四则
06
第92课老 虎和乌龟
03
第89课子 规鸟不会做 窠
05
第91课老 虎怕蚊子
第93课蚂蚁上天 第94课萤火虫

开明国语课本(全文)

开明国语课本(全文)

开明国语课本普通文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生活故事父母之恩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第二十四课,(清)戴克敦等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二年订正版记叙文记叙文普通文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遇先生。

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先生有命,儿敬听之。

先生有问,又敬答之。

俟先生去,然后行。

人皆称为知礼。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七课,(清)庄俞、沈颐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五年版自立凡物莫不有死。

草、木、鸟、兽、昆虫,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

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唯人亦然。

方其生时,劳之以所为,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

其经营不已,若无复有尽期者。

及其气散而死,则然不能肉其白骨,与草木、鸟兽、昆虫之变灭何异乎?君子知之,故不以形体之有无为生死,而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

吾今日形体无恙而志气已竭,斯为死矣。

吾志气配乎道义,发乎文章,且与天地同流,而奚有于形体乎?固简策所载古圣贤人,虽死已久矣,而其辉光常如日星之烂然,盖其人至今存也。

然则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为之而已。

士宜何如自立哉?《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二册第四课,(清)樊炳清、庄俞编辑,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年至九年版蜗牛之教训童子自校归,默默然若有所思,母怪而问之。

童子曰:“今日习算,我答数未合,同学皆笑我,号我为钝人;我思此钝人之名,胡独加诸我者?”母曰:“钝何害!汝不见墙上之蜗牛乎?其行甚迟,而奋进不已,卒造乎其极。

汝苟以蜗牛为法,则勤必有功,虽钝何害!”童子闻言,遂勤学。

无何,童子学大进。

每试,辄冠其曹。

向之号为钝人者怪之。

童子曰:“此蜗牛之所教也。

蜗牛缘壁行,虽纡缓而行不止;吾见而感之,因力学不倦,遂得有今日。

使非蜗牛,吾无以致此。

1930年代的初中国文教科书

1930年代的初中国文教科书

龙源期刊网 1930年代的初中国文教科书作者:李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06期我们综合《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和已有研究成果,找到1927-1939年间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出版的冠以“国文”或“国语”名的初中教科书39套,列表如下:由上表可见,30年代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商务、中华、世界、开明四家出版社共出了19套教科书,占当时同类出版物数量的一半左右。

这39套教科书,都是文言白话混选,文言文数量按年递增,且按是否分单元,课后是否附语法修辞和文学知识的不同,这些教科书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照它们各自预设的教学内容的不同,上述教科书可分三类。

第一类继承了20年代突出新思潮的编写理念,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但跟20年代相比,其内涵已经有所变化。

第二类继承了20年代突出新文学的编写理念,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但受1930年前后时代背景的影响,其具体篇目和所体现的趣味跟20年代教科书中的新文学已经大不相同。

第三类教科书呼应了20年代中期舆论对国文教科书的批评,以文章作法为主要内容。

这类教科书在数量上最多,流通最广。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四大教科书供应商在一番摸索后,都转到了以文章作法为主导的编写轨道上来。

一商务印书馆在1930年代出版了至少5套初中国文教科书,其中以傅东华、陈望道的《基本教科书国文》最有特色,以傅东华《复兴初中国文》影响最大。

两套教科书主编都为傅东华,前后相隔不到一年,但在编辑思路上却变化很大。

《基本教科书国文》,1931年12月至1933年2月陆续出版。

相比于此前出版的教科书,《基本教科书国文》的“新尝试”,在于它的课后“说明”。

“说明”作为国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一部分,这并不新鲜。

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的胡怀琛《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后也有“说明”。

但《基本教科书国文》课后“说明”的内容,确为独创。

“这些说明虽然散在各篇,合之自成系统,便是把一部文学概论和作文论分散开来,具体地灌输给学生知道”;同时,“中国及世界文学上最粗浅的常识——如各种文体及诗体的名字,及世界第一流作家和作品的名字,——我们认为在初中时代已有逐渐灌输的必要,所以书中有一部份的教材是为这个目的选入的,也无非欲在无形中为学生预备将来欣赏文学的基础”[1]。

语文教材 从民国到现在

语文教材 从民国到现在

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2010-11-18 9:09:25 来源: 南都周刊浏览量: 54182 跟帖 31 条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

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教材为什么好?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实习生郜艺摄影刘林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对现在的小学生吸引力丝毫不减。

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

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20个一线语文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关于现行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学者、媒体以及更多是家长们的广泛讨论。

老教材为什么好?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

”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这是1917年版《商务国语教科书》第117课《请问尊姓》的全文。

现在上海市江湾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蔡亮,盯着右下方一脸懵懂的永儿肖像咯咯直笑。

书页在她手中轻快地翻动,《语文》课本反被抛在了一边。

“如果拿现今的课本与此读本相比较,知道了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书籍课本。

”“这本书孩子看了几页后,甚是喜欢。

这更让我们家长明白好书籍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目前海外的许多华人家庭和台湾地区,还以此书来教育孩子。

”当当网读者对这套再版书的评价颇具代表性。

这套颜体字排印,淡墨着画,一课一图的教材,是民国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馆长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

自1917年问世后的十年里,总发行量达到七千多万册。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负起“这担责任的事”。

小学语文教材的变迁

小学语文教材的变迁
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除了开启童蒙,扩展 知识,使学生能读会写外,这套书还自觉肩负起涵 养性情、培植道德、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责任。
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精选ppt课件
15
3、《国语教科书》(1920-1949)
(1)1920-192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 前期)。从1920年以后所出版的小学教科书都 采用白话文编写。 教科书由各家书坊自行组织 编写,教育部统一宝宝。经审查的国语教科书 ,计有21套。如:《新学制国语教科书》、《 新法国语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式 教科书》等等
精选ppt课件
7
《千字文》是南北朝——(梁) 周长兴嗣编的,成 书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公元543年)
精选ppt课件
8
《千字文》主要特点是:
第一,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开头 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起,接着 分别说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 农、读书、饮食、居住、园林、祭祀等。
第二,语言方面,整齐押韵,便于 儿童诵读。一千个字基本不重复,都是 古书上的常用字。
精选ppt课件
26
精选ppt课件
27
精选ppt课件
28
《开明国语课本》是当时编得较好 的一种国语教科书。分为“小学初级学 生用”和“小学高级学生用”这套读本突 出了“儿童本位”,有浓厚的“儿童文学 ”色彩。全书图文并茂,教课成单元, 单元又互相照顾,这种编辑体系有利 于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便于教师教学 。
精选ppt课件
48
五、台湾小学语文教材
台湾现实行九年国民教育,即义务教育,其 中小学为6年制,称国民小学。台湾小学语文教 材大体涉及编写、审定、印行和选用四个方面。
编写:“国立”编译馆是目前台湾最重要的各 级学校教材编写机构。它聘请小学语文的专家、 教育学者、教育行政人员,现任有经验的小学语 文教师、馆内编审人员等组成编审委员会负责研 究、编辑、审查教材的工作。

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民国老课本目录第一册 (3)第二册 (6)第三册 (10)第四册 (16)第五册 (25)第六册 (34)第七册 (45)第八册 (59)第一册第一课:人第二课:手、足第三课:尺、刀第四课:田、水、山第五课:狗、牛、羊第六课:一身、二手第七课:大山、小石第八课:天、地、日、月第九课:父、母、男、女第十课:红、黄、蓝、白、黑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或仰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第二册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编纂对当代语文教材修订的启示_崔雨橙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编纂对当代语文教材修订的启示_崔雨橙

2014·2民国时期教材的建设是推动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现代教育教材建设的基础,其中,民国时期语文教材的版本尤其具有代表性。

语文教材的建设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政治意识形态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所以语文教材的编写出版显得非常复杂。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情况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较多,也比较繁杂,从时间上来看,可以把中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分为萌芽期、改革期、繁荣发展期及战火中的改革期。

萌芽期(1912 ̄1919),这一时期语文教科书约有十二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林纾评选的《中学语文读本》、汪曾祺评选的《中学堂用国文教科书》、许国英编纂的《中学校用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1913年出版)及由他评注的《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评注》(1914年出版)、谢蒙编《新制国文教本》、潘武的《中等学校国文读本》、苦海余生编辑的《简易国文讲义》、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编辑的《中学语文读本》、刘法增、姚汉章评辑的《中华中学语文教科书》等。

在这一阶段,课本选文以培养学生的文字涵养及兴趣为主,选文基本为古文,所传授的知识仍以传统的文章义法为主,其中文学的内容并不多,文学教育蕴含在国文之中,通过对历代文章的解读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

改革期(1920 ̄1929),此时白话文运动及新政府建立致使学制改革及教育目的改变,旧的课程与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需要。

上海这座囊括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知名出版社的大城市成为了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出版基地,为各级各类学校出版了30多种新的国语、国文教科书,促进了语文教科书的飞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材的数量大增,且教材编纂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新法国文教科书》、《新时代国语教科书》、《高级中学用新中华国文》、《初级中学用新中华国文》等。

二、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原则民国时期的课本编纂条例相对宽松,为课本出版的繁荣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而语文教材的出版也是在较长时间的摸索中才慢慢走向成熟,为了推进语文教育,一些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倾注心力进行语文教材的研究,对语文教材的编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资源提供:hwqj 查看方式:免点资源点击数:548 更新时间:2005-1-20字体调整: 【】【】【】自清末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

一百年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轨迹,从时间上可以分成旧中国和新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现梳理如下:一、旧中国中学语文教科书1、从清朝末年到五四运动时期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设“中国文学”一科,传统私塾教科书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于是有了近代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萌芽。

初始阶段,教科书编者大都是著名学者,甚至是国学大师,如刘师培、吴曾祺、林纾等。

教科书全部是文言文,基本只是文章汇编,有少量圈点评语,其特点是分量很重,难度较大。

清末比较有影响的中学国文教科书是刘师培编的《中学文科教科书》(国学保存会1906年出版)、吴曾祺编的《中学国文教科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1911年出版)。

其中最通行的是吴曾祺编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这套书共五册,每册前有例言一篇,论文家渊源,文章优劣,介绍一些文学史常识。

选文全部是文言文,编排由近及远,从清上溯至秦汉。

文章分析采用传统办法,对精彩的文句加以圈点勾画,还有总评、眉批,就文章讲作法。

不足之处是选文内容多,难度大。

民国初年,中学语文教科书却大多承袭旧版,了无生气。

谢无量编的《新制国文教本评注》(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是当时流行最广的教科书之一。

全套书共四册,选文三百一十九篇,也全是文言文,按从今到古的系统编排,缺点是选材庞杂,有的文章较艰深。

2、从五四运动到“新学制”时期。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对中学语文教育构成重大影响,加以1922年实行“新学制”,使中学语文教科书如雨后春笋。

中学教科书引进白话文,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件大事,反映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白话文学作品和白话论文被大量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如鲁迅的短篇小说、郭沫若的新诗、周作人的小品文、冰心的散文和小诗,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的论文和演讲等,成为新教科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章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分类介绍与评价

第三章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分类介绍与评价

第三章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个案分析与评价我们在上一章,重点分析了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

在四个不同的时期,都出现了一些富有典范意义的语文教材。

如果我们深入每一部教材,认真去读一读,我们会发现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语文教育家、教材编辑者对旧式的文选型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造、逐步发展和不断突破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

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当时的中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类:旧制文选的改良型教材,旧制文选的突破型教材,新制文选的创编教材和单元组合型教材。

下面我们就以这四类中学语文教材为例,看一下它们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看一看当时人们对教材的评价。

3.1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个案分析3.1.1旧制文选的改良型教材。

因为我们古代的私塾课本除了启蒙性的读物外,就是一些文选,清朝最突出的要算《古文观止》了。

但在清末,随着时局的发展,人们把原来的一些文选加以改良,有些保留了历史上优秀文章,有些虽然还是“文言体”,但文字已经较为通俗,内容也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了。

林纾编的《中学国文读本》和吴曾祺编的《中学堂国文教科书》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种。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本来于1912年1月就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凡各教科书,务合乎共和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但由于文件下达时,寒假即将结束,新的教科书来不及准备,所以教育部又呈文要求,将旧教科书修正应用,得到政府的批准。

因此,多数民初教材就把封面换为“共和国教科书”字样,或钤上“现奉部批仍准通用”的木记。

上述两种教科书在民初还被使用,我们重点看一下吴曾祺所编的《中学堂国文教科书》。

吴曾祺编、商务印书馆1908年版的《中学堂用国文教科书》,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以来的最早问世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之一。

编者在课本“例言”中告诉读者,本套课本的特色是“沿革以溯源,由近以及远”。

主编独出心裁地采用了按文学史时期逆推选文的办法,第一册先选“清朝”文章,第二册选用“金文”、“元文”、“明文”,第三册选用“五代”至“宋”诗文,第四册选用“晋”至“唐”诗文,第五册选用“周秦”至“汉魏”诗文。

民国国语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以含有“太阳”形象的课文为例

民国国语教材对现代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以含有“太阳”形象的课文为例

手不 管 。在学 生正式讲课 前一两周 ,还得看 到成 果 :讲稿 上 ,激 发学生对文 学类课程 的兴趣 ,是一个需要不 断探索 和课件 ,最后指 点一下 。这样 经过充分 的准备 ,学生讲课 的 理 论 话 题 和 实 践 命 题 ,值 得 高 校 文 学 类 教 师 认 真 反 思 和
2 O l 3 0 6 。)
更 加 融 洽 。而 听 同 班 同学 的 课 ,学 生们 会 非 常 关 注 ,课 堂 学创 新 性教 学 的探 索 与 实践” 的 阶段 成果 , 立项 时 间:
效果大多比较好 ,还会促进班级 的凝聚力。
第 三 ,搭 建 学生 展 示个 性 的 “ 我 的 舞 台 ” 。 艺 术 类 院校 中 很 多学 生 具 有 较 好 的 艺 术 天 赋 和 艺 术 表 现 力 ,这 一 注 释 :
2 O 1 4 . O9
教朔
《 清早起》 ( 世 界 书局 上 册 第 2 4 课)
《 小鸡 棚 》 ( 世 界 书局 上 册 第 7 9 课) 民俗 故 事 《 郊会》 ( 世 界 书局 下 册 第 4 3 课) 《 南风 吹 》 ( 开 明 国语 第 3 5 课)
关 键 词 : 民 国 国语 教 材 太阳 现 代语 文教 材
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在2 0 0 5 年重 印出版 了 《 开 明 国语课本》… ( 1 9 3 2 年)、 《 世界书局 国语课本 》[ 2 】( 1 9 2 8
直 受 到 好 评 。 随 着 民 国 国语 教 材 的重 印 出版 , 教 育 界 对 其
一 、民国国语教材的独特魅 力 ( 一 )从儿童视 角切入 ,表 现童真童 趣 ,体现 了儿童
叶圣陶在 《 文艺谈》中说到 “ 儿童 刚刚 跨 进 世 界 ,一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

“国文教授,专在指导学生以研究的门径,使他们养成自己研究的能力和习 惯。无论读本和其他书籍,都要学生自己阅看,做成读书录,记载下列各事: 一、注释;二、各段大纲;三、全篇或全书的提要;四、批评。 教员在教室内,除临时讲解考问外,所做的事,大约是下列数种: 1.备学生的质疑; 2.指示研究方法和参考材料; 3.指导学生讨论; 讨论应注意下列各事: 1.句法,分段,文体,描写的技术,全篇的要义(表明的,含蓄的)等; 2.对于问题文,当注意问题的发生,要点,解决法和对各方面的关系; 3.对于艺术文,当注意作者的情调生活和他底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思潮。 以上各项,都应笔记。 读书录和笔记教员应每月或每周取阅一次,作为国文成绩底一种。”
第三,快乐的缺失。 第四,事实的缺失。

《猜猜我有多爱你》Sam McBratney

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 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 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 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 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 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 栗色的小兔子举起 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 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 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 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 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 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 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 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 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 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 跳那样高。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张雪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演变的概况;蒙学教材和国文、国语教科书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

•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种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包括1963年、1978年、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 3.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什么是教材?•教材≠教科书(课本)•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需要编写或制作的用于教学的材料。

(名词解释)•包括:教科书(核心地位)、教参、补充读物、教学挂图、PPT、教学光盘、录音带、教学软件等等。

•作用:落实国家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凭借;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什么是蒙学?•所谓蒙学,既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生五大礼:•诞生礼、开笔礼、成人礼、婚礼、葬礼•开笔礼:拜师;朱砂启智;敲钟明志;开笔习书•成人礼:冠礼;笄礼一、蒙学读本•蒙学教材:为实现启蒙教育目标而编成的各种读物。

古代蒙学教材主要是“三百千千”。

•(一)《急就篇》•作者:史游•时间:西汉,公元前40年•特点:①生字密度大。

2144个字•②整体押韵,便于记忆。

三言、四言、七言韵语•③包含丰富的知识:“姓氏名字”、“服器百物”、“文字法理”(二)“三百千”•《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特点:•①内容上,涉及面广。

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和民间传说等。

•②语言上,三言韵语,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千字文》•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选取王羲之书法作品中不同的1000个字,编成四言韵语,共250句。

•特点:•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仄,晨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涵盖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农、读书、饮食、居住、园林、祭祀等•②语言押韵,一千字不重复,便于朗诵。

略论中国近现代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

略论中国近现代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
编纂背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动荡,文化教育受到重视 编纂目的:为了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编纂特点:注重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教育 代表性教材:《四书集注》、《五经正义》等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的编纂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材的编纂概况
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 《汉语拼音方案》,语文教
材开始采用拼音教学
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 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
案)》,语文教材开始注重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992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 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语文教材开始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了第一套全国通
用的语文教材
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了第二套全国通 用的语文教材,增加了
儿童文学在语文教材中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题材多样化:增加科幻、奇幻、侦探等题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内容创新: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形式创新:采用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价值观引导:强调真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的互动关系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和启示
儿童文学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价值
儿童文学通过生动有 趣的故事,激发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形象 和情节设计,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
美能力
儿童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和表现手法,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和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中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有助于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儿童文学对语文教材的创新: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创新思维和 独特视角可以为语文教材的编
写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来源:南都周刊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实习生郜艺摄影刘林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对现在的小学生吸引力丝毫不减。

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

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20个一线语文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关于现行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学者、媒体以及更多是家长们的广泛讨论。

老教材为什么好?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

”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这是1917年版《商务国语教科书》第117课《请问尊姓》的全文。

现在上海市江湾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蔡亮,盯着右下方一脸懵懂的永儿肖像咯咯直笑。

书页在她手中轻快地翻动,《语文》课本反被抛在了一边。

“如果拿现今的课本与此读本相比较,知道了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书籍课本。

”“这本书孩子看了几页后,甚是喜欢。

这更让我们家长明白好书籍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目前海外的许多华人家庭和台湾地区,还以此书来教育孩子。

”当当网读者对这套再版书的评价颇具代表性。

这套颜体字排印,淡墨着画,一课一图的教材,是民国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馆长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

自1917年问世后的十年里,总发行量达到七千多万册。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负起“这担责任的事”。

编得太用心了,小孩怎会不喜欢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务国语教科书》,原名《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薄薄八小册,素色封面上干净的竖排文字,别无他饰。

陈宁宁五年前从旧书堆里刨出它们的时候,还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担任编辑。

她198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即从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现在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所在地,一栋法式洋楼,原是张元济、顾廷龙等开办的合众图书馆。

除金石拓片、古籍善本之外,还收藏了不少民国年间出版的“旧平装”。

这些当年被当成“新书”搜罗的古旧书籍,还来不及细加甄别、保护和收藏,“有的乱七八糟堆得一塌糊涂”。

但凭着对馆藏的熟悉,和三大本《民国丛书编目》,陈宁宁从“旧平装”里,翻寻出全套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

在这个过程中,还勾连出了开明书店1932年版国语课本,和世界书局1930年版课本。

三个版本均插画精美,陈宁宁两只手指掂着黄脆的书角,啧啧称奇,“这种书编得太用心了,小孩子怎么会不喜欢。

”为了拣选出几部合适的老课本再版,当时,她的案头堆满了各种蒙学读本和新式课堂教材。

有《三字经》的民国新排本,做成了识字卡片的样子;也有清末的钦定新式读本,少不得讲经尊孔。

最后选定再版的这三套老课本里,“最先确定的是叶圣陶和丰子恺一起编写的开明书局版”。

为此陈宁宁还联系上丰子恺的女儿,时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的丰一吟,“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她对这套课本的记忆还很鲜活。

”陈宁宁的老同学吴遵民,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副教授,也肯定了这几套老教材的价值:现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于去编纂小学课本,既没有名又没有利,也没有人出来邀请,他们很难介入。

但70多年前的大师们,编了一个好教材,就滋养了一代人。

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

这套意象优美的课本,选文独多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

《田里的麦熟了》、《一箩麦》、《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也符合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的要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课本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

教育部的批语说:“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

”不用教,一读就能成诵开明等三套老课本再版后,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学、上师大第一附属小学引以为课外读本。

“几乎不用教,孩子们一读就能成诵。

”高老师举出佐证:《绿衣邮差上门来》,“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

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

”贴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个年代小学课本编写的一个共识。

“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是这还不够。

”叶圣陶在《开明课本》的“编辑要旨”里写到。

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洋溢着开放的精神,有些问题并不设置惟一正确答案,以引导小学生主动探讨问题。

1932年版的《新选国语读本》有篇《两个疑问的信》。

课文这样写:“平之:先生时常对我们说,进退要守秩序,应对要有礼貌。

但是也有人说,秩序,礼貌,是束缚自由的东西。

照你看来,究竟应该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似乎深了些,但这种尊重小孩子,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的平等思想很让人服气。

尤为可贵的是,有些课文不仅告诉孩子们道理,还会教给他们方法。

最能够体现当时孩子的神采的,是这样一篇应用文,出现在1922年《新教育教科书国文读本》第一册:《致某校足球会书》“某校足球会诸君公鉴:经启者,会自组织以来,只有两月,素乏练习,无从观感。

久仰贵会热心体育,成绩卓著,原定于本星期六午后三时,拟约贵会诸君,在公共体育场比赛足球,俾得取法大雅,并以联络感情;想诸君亦必乐于赞同也。

如荷俯允,请先示复为盼。

此上,即颂健安。

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足球会谨启。

”“这就是当时孩子们的日常应用文,这样的温文而又自信,健康又有气度,让你情不自禁地赞叹。

”媒体人潘采夫感慨,读者都是明白人,这样的课文,对于大国之中的寡民,是多么稀缺的珍品,对培养我们的独立思想的小国民,又有着多么巨大的价值。

[page]小学语文教材有“毒”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等多套教材。

浙江“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重点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这三种使用较广的版本进行分析找错。

这份报告详尽列举出了三套教材的种种“毒素”:母爱和母亲形象不健康,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中的母亲。

比如苏教版中的《花瓣飘香》、《沉香救母》,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北师大版《母亲的纯净水》等文中,母亲多身体不健康,极度压抑,或功利心太强。

而人教版《日记两则》和《看电视》、北师大版《流动的画》和《妈妈的爱》等里,母亲又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无逻辑。

她们多数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常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乐的孩子,要么成人化了,要么非常态,或在恐惧中成长,比如北师大版《花脸》一文,或被工具化般地蓄养,如北师大版《三个儿子》。

他们被教育要“吃苦”,不断“吃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吃苦”。

落后的道德观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场,比如“孝”、“报恩”、“服从”。

种种道德陷阱,在面对尚未完全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小学生时,具有相当的杀伤力。

(据《长江商报》)[page]新语文课本有多“痛”在“二期课改”之后,普遍加长的课文,让老师和学生们疲于应付。

有23年语文教龄的王老师感叹,课堂延伸阅读和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

Ian是上海中心学校(小学部)的“高材生”,不久前还在全国小学生辩论赛上获奖。

才十一岁的他,对学了五年的课本的感觉是“被洗脑了”。

上个月,20位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共同发起和成立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专题研究小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发布新书《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小学语文教材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跟课堂教育较劲二年级学生Sunny的妈妈,曾在一篇《我怎么想就怎么说》的课后练习里,和课堂教育暗暗较劲。

课文讲述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客人前提反对意见,因为“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思考题设问:你敢于向客人指出不是吗?“难道就不能尊重客人,一定要表现你的诚实吗?”Sunny的妈妈针锋相对,默许女儿违逆标准答案,写上,“不会,因为妈妈会骂我!”在事后与老师的交流中,Sunny妈妈坦陈,“因为感觉课本里有太多刻意拔高的说教,有意挑战一下。

”绍兴稷山中学的语文老师蔡朝阳,与“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对北师大版、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母亲”概念加以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拔高也是一种伤害,就像…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祖国妈妈‟这样的句子,包袱抖得太突兀,太有…海拔‟!”送孩子去国际学校上海江湾中心小学,有23年语文教龄的王老师感叹,课堂延伸阅读和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

王老师的一对女儿,“尽管语感不错,但文章不太会写。

”一道世博会的命题作文,姐妹俩的笔墨泼洒在观礼世博烟花,争辩烟火的形状上。

“但会写文章的同学,就能从世博烟花联想到世界和平。

”这道同题作文,在作家叶开的家里,则引发了一场教育伦理的讨论。

女儿乔乔因为没去过世博会,为写作文发愁,老师传授,“实在写不出可以编”。

专程为写作文去了世博,女儿又为“要不要写厕所”发愁,因为“写作文要写那些漂亮的东西、美好的东西。

即使不好的东西,也要写好的方面。

”徒生出这样的无奈,父女间甚至达成了如此暗号,“语文考过九十分就是一桩丑闻”。

三年前,叶开就注意到小学语文教材的严重问题,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应《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之约,写了十二期“语文之痛”专栏。

“我们这一代已经被牺牲掉了”,为了让女儿能够多少挣脱这种教育思想,叶开把乔乔送进了协和双语尚音学校(小学部)。

这所建有国际部的学校,“至少能同时奉行两套价值观的教育”。

就像绝大多数就读于国际学校的孩子一样,乔乔偏爱原版英文课本胜过语文课本,每每看到一个人偷笑。

上海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Ian比较中英文教材,认为“英文课本突出知识点,而在语文书里总有一段是最重要的,要告诉你一个课文背后的什么道理。

”最近,他被英文课本里的“餐厅”一课,调动起了研究菜谱的兴趣,甚至自己在家里要求配菜、做菜。

“而语文课本也可以讲烧菜,只是最后要加一个感悟…我这才体会到妈妈的辛苦‟。

”Sunny妈妈的话已有了杯弓蛇影的意味。

幸好还有课外书Ian一结束考试,向妈妈提出的要求是“我可以看课外书了吗?”乔乔在学习时,会偷偷夹塞一本《波西杰克逊》瞄上几眼。

这让爸爸叶开感叹好书的诱惑,但仍难释怀“抄词、归纳段意”那一套,“一是浪费小孩子的时间,二是让小孩子在语文作业这个问题上学会了阳奉阴违。

”虽然,从2001年语文教材放开以来,领袖的故事有所减少,但是王老师还是对叙述陈毅年少时的《神童》等课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