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曹勋《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曹勋《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曹勋《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饮马歌-此腔自虏中传至边》此腔自虏中传至边,①饮牛马即横苗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②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③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问小。

④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袍悄。

岁华老。

【注释】①虏中:指金邦。

②兀术:即完颜宗弼,金兵元帅。

多次率兵南下侵宋,曾与韩世忠激战于长江黄天荡。

③交河:故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西北五公里处,是两条小河交叉环抱的一个小岛,故称交河。

唐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④塞烽:边塞烽火台。

《后汉书·光武帝纪》“修烽燧”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

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

”⑤陇:即陇山,一名陇头、陇坂。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延伸至陕、甘边境。

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秦山遥望陇山云。

”【译文】寒冷的边关春天还没有来到,厚厚的积雪盖满了交河路道。

黄昏的阳光照着沙漠闪亮,远看耸入云间的烽火台模糊细小。

离群的孤雁鸣声凄凉伤悲。

陇头的明月在城堡上空低垂。

战士们的望乡泪悄悄地打湿了征袍,从军多年人已老。

【赏析】南宋偏安江南,“塞垣只隔长江”。

国境线的局隘也限制了南宋词人的视野,他们的笔触很少延伸到北国的塞外大漠。

曹勋由于两度到过金邦,亲身体验过北国沙漠的生活,遂能写下这首南宋词坛上罕见的“边塞词”。

由于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的差异,曹勋已不可能有盛唐边塞诗人那种豪迈乐观的情绪,有的只是低沉的悲伤,连眼泪也只敢“悄悄”地流淌。

词的空间境界虽阔大,但意象灰暗凄凉,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悲凉感。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原文及翻译赏析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原文及翻译赏析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原文及翻译赏析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原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翻译及注释翻译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注释1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2紫髯:绛紫色胡须。

绿:一作「碧」。

3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4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5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6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7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

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

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

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

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岑参边塞诗的美学特征研究

岑参边塞诗的美学特征研究

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冰天雪地该如何表明我的 心意呢?只好遥寄一支松柏枝了)一句忽而转为平缓的
2019(20):131-132. [10]…芦玉颖 . 浅谈大自然发展观[J]. 汉字文化,2019
音律,读者读起来仿佛亲临其境,凸显出了岑参边塞诗多 种角度的“奇音”之美[19]。
岑参诗的音乐美反映在其诗作的用韵之中。韵律是 一首诗歌音律之美的重要表现,岑参所作律诗无不符合 近体诗的用韵要求,他的歌行体诗歌也体现了“韵随情 转”的风格。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此诗每 句皆韵,五处平韵和十三处仄韵清楚地展现了塞上风光 的绮丽与变化[20]。岑参善于换韵、韵脚紧密,平韵句“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像是春风骤然吹来, 千万的树枝头似乎礼花绽放),写出了塞外风卷白雪之景 象,读起来使人心情舒展;结尾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 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1]
[21]…董中兰 . 浅析《追忆似水年华》[J]. 青年文学家, 2018(35):110-111.
但这位墨客的诗却以写景闻名。岑参对于描摹山水风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岑参的诗歌可以体现出艺术之美。留心岑参的诗句,
十分擅长,他在对西域景观进行敏锐观察的基础上,对西 我们不难发现他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在《思秦川》中,
域事物进行了风格独特的描绘。正如孙映逵所说:“翻开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寄向故园流”[10]。面对
诉读者“从阴山的人那里听到西边的海水温度让鸟儿 特征不仅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美学表达,更是合乎情理、
都不敢盘旋在海面,岸边的青草常绿,空中的雪花迅速消 真实客观的“奇美”经历。总之,岑参边塞诗就是他诗
融……地下潜埋的火使天地成为‘火炉’烤着西方一 作中的精华,他的边塞诗作体量庞大,源远流长,为边塞 角”[15]。开篇的“侧闻”告诉读者这是根据传说进行的 题材诗歌之典范。

岑参

岑参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录诗如下: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唐玄宗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岑参三十二岁。

在长安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是年好友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有诗送之,即《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但,作为送别之诗,却全看不见友情相叙,听不见离别赠言,弃一般送别之俗套,揽西域胡茄之悲音。

诗人从一个全方位之空间切入,以音、画等想象中情形,立体地设置一个空间背景,并借此抒发朋友间惜别之情,读来悲愁交错、隐隐激情。

诗人作《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时,其本人还没有去过西域边塞,直到第二年(公元749年)冬,才赴安西。

尚未去过西域,仅仅依靠想象来写边塞,还要写送别,还要出新意,这种诗歌背景之把握实在需要些技巧。

我们就把这首诗歌拆碎,看看岑参所用之元素都是哪些,各元素之间又有何关联。

再次阅读诗歌。

读后知诗歌有十二句,首四句,闻胡人吹笳,愁杀边塞,透其声悲;再四句,叙秋凉时节,风吹草折,向月吹笳;尾四句,记秦山遥望,胡笳多怨,边城多愁。

全诗读之有悲有愁,似无思念,实际却处处思念,诗人把一腔思念都融化拆解于诗歌之中。

全诗主要元素有三:胡笳;地名;月亮。

正是此三元素互相依赖,互为作用,方构成了诗歌之立体骨架。

先说胡笳:秋凉八月,胡笳声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此为西域情调。

所谓胡笳,一种古老之管乐器,用芦苇或木制成。

西汉时已流行西域匈奴等少数民族(案:北宋李昉等编篡类书《太平御览》,其“乐部”卷581有“晋《先蚕仪注》曰:‘车驾住,吹小菰,发大菰,即笳也。

’又曰:‘胡笳,汉旧录有其曲,不记所出本末。

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

’”之记载)。

胡笳为三孔竖吹,其音幽暗悲凉,西汉李陵《答苏武书》有“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

盛唐诗中胡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浅析

盛唐诗中胡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浅析

盛唐诗中胡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浅析作者:郑博心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摘要:唐朝是中国多民族交流融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盛况大量出现在唐诗中。

他们或是胡兵,骁勇善战;或是胡姬,貌美活泼;或是胡商,精明能干。

唐诗中出现大量胡人受到民族政策、“尚胡”的风气以及边境战事等影响,使文人百姓深受胡人文化影响。

从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盛唐时期民族与文学的融合;士人“华夷之辨”观念也愈发开放;儒学也随佛教渗透日渐式微,这也成为中唐儒士“批佛尊儒,复兴古文”的一个重要契机。

关键词:唐诗;唐朝;胡人;华夷之辨一、盛唐前民族交流概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很早就有各民族交往记载。

《孟子·梁惠王上》中“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1]。

”其“四夷”为“四方之夷”,泛指以中原为中心的地方少数民族。

《礼记·王制》有更为详细的解释说明:“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一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2]这段文字说明当时已有五方民族的观念,而且划分界限已从地理层次延伸到文化语言层次。

在战国时期,北方诸国就与北方西方等少数民族有战事。

此后汉武帝北上伐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种种战事,都反映了唐前的胡汉交流方式。

除了战争,唐前各朝也有农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与生产技术,使自身得以快速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盛唐以前,中原与少数民族已经有逐步融合的趋向,并共同促进着中原和少数民族转变与发展。

二、盛唐诗中胡人形象(一)胡兵骁勇善战“胡兵”作为边疆征戍的代称指涉,诗句也直接描绘双方肃杀的战况。

“胡兵”由于熟悉边地情势,加上善射骑的游牧民族特色,成为骁勇的代称。

由于先天地理优势,骁勇善战不仅存在于作战军队中,胡人百姓也有远胜汉人的骑射技艺,而且诗中多表现出对游牧民族强悍体魄的心仪神往。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1.《使至塞上》是唐朝诗人XXX创作的一首诗。

他骑着单车想去边境问问情况,穿过了居延属国。

他看到了XXX出现在汉塞上,XXX回XXX。

大漠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

在萧关,他遇到了都护,他在燕然等候。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北风卷起地上的白草,XXX的八月里飞雪纷纷。

突然,春风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花飘进了珠帘,让XXX更加湿润;狐裘也不再暖和,XXX也变得薄了。

将军的角弓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太冷穿不上。

瀚海阑干结成了百丈冰,愁云笼罩着万里之遥。

3.《凉州词》是唐朝诗人XXX所写。

第一篇描写了黄河远远地流过白云之间,孤城耸立在XXX上。

他认为羌笛不必为XXX而悲叹,因为春风不会度过玉门关。

第二篇描述了单于北望,祭拜杀XXX多次。

现在,汉家天子非常神武,不肯回去和亲。

4.《关山月》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明月从天山出来,漂浮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XXX吹过了万里,吹过了XXX。

XXX家已经下了XXX,胡人窥视着青海湾。

这片战争的土地上,不再有人回来。

XXX望着边境,思念家乡的颜色。

高楼之上,他叹息着,无法平静。

5.《从军行》是唐朝诗人XXX的作品。

第一篇描绘了烽火城西的百尺楼,黄昏时分,他独自登上楼顶,感受着秋风的吹拂。

更吹羌笛,XXX,XXX千里愁。

第二篇描述了琵琶起舞,换新的旋律,但总是唤起旧别的情感。

撩乱了边境的忧愁,高高的XXX照亮了长城。

第三篇描绘了关城榆叶早早地黄了,日暮时分。

6.《逢入京使》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他望着东方的故园,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遇,没有纸笔,只能口述,报平安。

7.《燕歌行》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他在开元二十六年,听从御史大夫XXX的建议出塞,然后回来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感叹XXX的辛苦,XXX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一路行进,直到塞外。

8.《渔家傲·秋思》是宋朝文学家XXX所作。

岑参边塞诗遗响

岑参边塞诗遗响

涯 。他 的许 多优 秀 诗篇 就是这 个 时 候创 作 的 。他 不 安市 , F 问 。)所 写的 一首送友人 出使河西走廊前 的 愧 为 盛唐 时 代 浪漫 主义 诗 歌 的代 表 人物 ,其诗 与 高 临别赠诗 。诗人之友颜 真卿乃为盛唐 知名大书法 家 , 适齐 名 ,并称 为 “ 高岑 ”。岑参 的代表 作有 《 胡 笳歌 颜体字之创 始人 ,时任 河西陇有军事 要职 。河陇 ,乃
如 今 的 边 塞 没 有 了 狼 烟 烽 火 ,处处美景,生机 盎然
岑参诗校注》等 。 l 千多年前 ,行吟边塞 的唐代诗 人们恐 怕未 曾想 人有 《 到 ,他们笔 下那艰苦卓绝 的战场 ,今天却散发着 无穷 2 0 1 3 年 的一个夏 日,怀 着对边塞 诗歌的热爱和 对

的魅力 ,
故 乡时,客死成 都旅 舍,史称 “ 岑嘉州 ”。 岑参牛活在唐 代盛期 ,但 不愿 以文章换取功 名 , 而 向往 到边塞 去建功立业 ,度过 了六 年艰苦 的军旅 生
秦 山遥望 陇山云 。
边城夜夜 多愁梦 , 向 月胡笳谁喜闻 !
这是诗人 三十 四岁时,在京都 长安 ( 今 陕西 省西
正如涛中所描述 的,友人要 到边 塞赴任 ,赤须碧 睛的胡人吹 的胡笳 会触 动戍边的士卒的思 乡之情 。现

在这些 “ 边 塞诗人 ”中,岑参便 是极具代表性 的 位 。历代评论家们普遍 认为,岑参的作 品,构 思新
天气冷 了,北风 吹黄 了天 山的野草 ;昆仑 山南 的月 颖 ,简洁明快 ,气势 悲凉 而豪放。人们常说 ,诗 歌足 亮将要落 卜 ,夜 已深沉 ;诗人从长安遥望西方 ,无 限 时代的一面镜子 。而吟 诵岑参的每一 边塞诗歌 ,则 思念友 人。在边城 因思乡而多愁梦的友人 ,怎爱 听到 会使人们从一个侧面 ,充分领 略到盛庸时 期的那 种蓬 月l f 叟 悲凉 的胡笳声呢 !楼兰是西域古 国名,在今 新疆 勃朝气与积极进取 的时代精 神。

咏颜真卿诗文

咏颜真卿诗文
一置高山一沈水。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
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以上各首均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全唐诗》)
游麻姑山
宋·刘泾
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
传?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
颜鲁公祠堂
宋·谢
上皇御宇无长策,牧羊奴子孤恩泽。银菟分印属儿曹,二十余州齐陷贼。常山
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
公年七十有七矣。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
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
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将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
没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敝,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
邦人怀使君,且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卢杞相,出当斯位诚艰辛。生逆龙鳞死虎
口,要与乃兄同不朽。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仁或杀身,保身
不必皆哲人。此公安得世复有,洗空凡马须骐!
谒湖州颜鲁公祠
宋·王十朋
卞山苕溪高且清,鲁公祠堂貌如生。言言千古英雄在,吉吉一点仙丹成。奸臣
必欲置之死,天下不敢呼其名。当时节义谁可并?常山太守公难兄!
谒(诸满)二颜祠
明·何格
榛棘开祠庙,丹书列弟兄。虎符同出牧,龙衮不知名。报国身俱殒,除凶志未
平。虚疑防水曲,汹汹誓师声。
明《陋巷志》
题韵海楼玉楼春词〈并序〉
清·吴绮
韵海楼在湖州郡治内,颜真卿守是土,延诸名士作《韵海镜源》一书于上。朱
甍画栋,宏敞壮丽,为一郡大观。今其书不知犹有存否。名人所至,自有可传,岂

最新古人论立志:报国·从军

最新古人论立志:报国·从军

古人论立志:报国·从军●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唐·李世民《还陕述怀》慷然:意气激昂貌。

末句谓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不图个人功名。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南朝·陈·江晖《雨雪曲》不图私:专为国;重气节,轻生死。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唐·张说《破阵乐》发誓报效国家,以邀功请赏为耻。

●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明·陈子龙《出版在蓟北门行》只该为国雪耻,何必在乎加官晋爵。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凤阙:汉建昌宫圆阙上有金凤,故号“凤阙”。

今泛指朝廷。

龙庭:指匈奴王庭。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

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

唐·岑参《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四海:指天下。

安:安定。

指战乱平息。

适:归。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唐·崔颢《赠王威古》赴难:趋救危难。

共然:同是这样。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雪:洗去,除去。

由:原由。

国家的耻辱尚未洗刷掉,有什么原由去追求个人的名利?●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感遇》感时:感慨时事。

蒿莱:野草、杂草,比喻民间。

●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

宋·陆游《夏夜大醉,醒后有感》河汉:银河。

胡虏:泛指边上的少数民族。

尘:战争风尘。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岳飞《满江红》胡虏、匈奴:均指边上的少数民族。

●尽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一片丹心天日下。

宋·苏轼《过岭寄子由》丹心:赤城的心。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抒写人生易老,报国无门的悲愤。

青:黑色。

●一寸丹心惟报国。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做饭香甚有感》惟:思、老虑。

丹心:赤诚。

●一寸丹心向日明。

宋·杨万里《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丹心:赤诚的心。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一、离别的感情。

(1)首先,不少送别诗专为朋友的落魄而写,真诚地劝慰,别后的思念、牵挂与勉励就占了此类诗的绝大部分;(2)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当然也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3)朋友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有一些诗也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品德的无限赞美与羡慕之情;(4)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对政治局势,或对现实际遇,表达自己的关注或对未来的思考。

(5)还有一部分送别诗,送别只是媒介或桥梁,诗人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借送别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送别诗的一般套路:1、绝句写法往往是开篇点明送别之义,中间部分呼应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2、律诗,首联往往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

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及所到之地之景。

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慰等等。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③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②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

③狐寒;飞狐塞的省称。

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

④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魏绛复从戎”句,诗人将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保卫边疆。

B.第一首诗的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与魏大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慷慨激昂转为低沉悲切。

C.第二首诗的首联,语言富于对称美,“青”和“金”显出色彩美。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原文、赏析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原文、赏析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出自唐代岑参的《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原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八月,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

临行前,当时在长安的岑参写了这首诗赠他。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十分斟酒致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

戎马关J 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

结合 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1、(1)同: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沏的失意、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

(2 分)⑵异:①张词写出了思君恋,对君王的期待,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 怨愤。

(2分)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孤独感伤,有对 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不安。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题老学庵壁陆游【注】此诗为陆游晚年垫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 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2.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6分)2.①《永遇乐》中,这两句是说如今的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 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②本诗“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统治者偏安江南一 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

③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收复失土,刻不 容缓的意思,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评分参考:每答出 一点给2分。

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此生生计愈萧然, 万卷古今消永日, 太平民乐无愁叹, 唤得南村跛童子, 架竹苫布只数椽。

一窗昏晓送流年。

衰老形枯少睡眠。

煎茶扫地亦随缘。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成浮四年进士,宫至史中丞。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有的领导为了突出任期内的政绩,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答案】答案: C解析: A项“起死回生”用于治疗风湿病属明显夸大。

B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对象用错。

C拆东墙补西墙:同“拆东补西”,拆掉这里去补那里。

比喻临时勉强应付;D项“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量工业产品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B.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会不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C.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 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的高级别会议。

D.今年高招艺术类考生人数呈现增长的态势,这促使文化课成绩水涨船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

解析:选A B.“否定态度”表意不明。

C.“约1 500多名”不合逻辑,应改为“约1 500名”或“1 500多名”。

D.“为……优劣感到担忧”不合逻辑。

3、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参加校庆并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13180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13180

人教语文2021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以下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 成龙作为华语演艺圈当之无愧的大哥,电影方面的成就令人望尘莫及....,如今年龄大了,成龙将很多的精力投入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

②2月,叙利亚政府军为收复北部城市阿勒颇与反政府军展开猛烈交火,交战之后,双方损失沉重,哀鸿遍野....。

③ 我们正在议论和我们半面之交....的李局长。

昨天才参加完欢送仪式,今天我们就发现他正式地上班了。

④ 继青岛“天价虾〞事件过后,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又被媒体曝光。

这种一饭千金....的事件又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⑤11月6日,中国拳王邹市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马克中心以点数120比108击败泰国选手坤比七荣膺WBO112磅世界金腰带,之后并挂冠而去....。

⑥ 杨军,一名笃学好古....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如今却调到政府去从事他不熟悉的繁杂的政府工作。

A. 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 D. ①②⑥解析:选B ①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②哀鸿遍野: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呼救的悲惨景象。

不合语境。

交战双方不是难民。

③半面之交:指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

④一饭千金:比喻贫穷时受人帮助,兴旺后给予重谢报答。

不合语境。

⑤挂冠而去:指辞去官职。

不合语境。

⑥笃学好古:形容喜欢读书,专心一意钻研学问。

2.〔病句〕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电影应当承载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平台。

B.电脑、手机的普及,使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才能有所下滑,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势在必行。

C.国家工信部正式启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产业开展的辐射。

D.随着我国直升机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研究和开展直升机载荷自动配平技术成为如今的当务之急。

答案 A解析B项“书写才能有所下滑〞搭配不当,应改为“书写才能有所弱化〞或“书写程度有所下滑〞。

含楼兰的诗句四年级 -回复

含楼兰的诗句四年级 -回复

含楼兰的诗句四年级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意思: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意思: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3、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意思:前年攻破楼兰国,去年又夷平月支国。

4、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意思: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5.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意思: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意思: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7.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意思: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8.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唐·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意思:攻破敌国,弯弓射杀胡人的贤王。

9.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意思: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10.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意思: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11.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宋·文天祥《太白楼》意思:男子的志向就是要击破楼兰,闲下来却开始品茶拜羽仙。

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校联考试题(5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校联考试题(5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校联考试题(5月)语文试题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掌握知识的祝、卜、史、宗等“王官”环绕在最高统治者身边为他服务。

在浓重的神巫色彩的笼罩之下,春秋以前文化观照的核心其实是“治政”之术。

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象征性仪式的重视,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

春秋时期,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

如此严酷的形势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

“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

那时的执政卿大夫阶层无论是讨论国事还是进行外交,都要对这些经典随时加以征引。

从《左传》和《国语》对《尚书》援引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着“礼”展开,落脚点在“德”。

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使民”;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就要落实于“德”,没有“德”的维护,“礼”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

春秋时代,《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由“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可以看出。

无论是《尚书》还是《诗》,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既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

胡笳文化与盛唐诗歌

胡笳文化与盛唐诗歌

第 45 卷第 6 期2023 年 11 月Vol.45 No.6Nov. 2023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胡笳文化与盛唐诗歌龙正华(铜仁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摘要:胡笳源自匈奴,但与中原文化长期磨合后,成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对唐人、唐诗影响甚大。

胡笳可分为有孔与无孔两类,在原产地及唐前的称谓繁多,到了唐代,“胡笳”才成为稳固的名称。

其形制多样,音色丰富。

低沉粗犷、肃穆哀转的声音使其成为中原传统卤簿之仪的乐器之一;嘹亮多变、凄凉悲切的音质使其成为唐人舒泄垒块、愉悦身心的重要媒介。

而丰富的文化积淀又使其成为唐代诗人艺术宝库中功能独特的文学意象。

这些特质内化为盛唐音乐诗的主要内容,提升了颂美之情的表达效果,形成悲壮的诗歌风格。

关键词:胡笳;盛唐诗歌;乐器;诗歌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23)06-0076-09胡笳源自匈奴,秦末汉初时传入中原[1]。

胡笳的形制较为多样,音质特殊。

传入中原后,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胡笳深深地融入了中原文化,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胡笳文化,不断地滋养着诗人的创作。

尤其到了盛唐,浓郁的文艺氛围、开明的民族政策、频繁的中外交流、优裕的社会生活增进了诗人的胡笳体验,他们屡屡将胡笳写入诗歌,催生出众多优美动人的佳作。

王昌龄《胡笳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等热情吟咏胡笳及其曲目的诗歌,在之前或之后的诗歌中均很少见,况且写及胡笳的盛唐诗歌不在少数。

这表明胡笳、盛唐诗人与盛唐诗歌紧密相连。

胡笳对于盛唐诗歌的影响,不言而喻。

许多学者注意到此现象,并作了诸多有益的探讨(从中国期刊网检索情况看,主要有27篇学术论文论及胡笳与盛唐诗,18篇为期刊论文,6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含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摩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摩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摹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而中国人由于很能体验细腻的情感,能以在自然万象上发现潜伏的生命活力,其物感说中“物”的部分,虽然可以包括事件情节以及人事,但更主要、更经常地却是指自然的景物。

总之,中国人一方面强调主观的感受,一方面强调客观的景物,追求着二者的融合。

昆仑山的诗词

昆仑山的诗词

昆仑山的诗词
1、昆仑山上楼台耸,北海炉中龙虎攒。

——[宋] 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释义:昆仑山上的楼台高耸入云,北海炼丹炉中龙腾虎跃。

2、昆仑山上天风落,二十四桥吹洞箫。

——[宋] 陈允平《后土庙》
释义:昆仑山上的风像是从天上吹过来的,二十四桥上吹着洞箫。

3、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

——[唐] 崔涯《昆仑山》
释义:独自把象牙梳查到头发上,昆仑山上的月亮开始明亮了。

4、昆仑山上玉楼前。

五色祥光混紫烟。

景物不同人世界,群仙时醉卧花眠。

——[宋] 宋太宗《缘识》
释义:昆仑山上的玉楼前面,有五光十色的祥瑞之光混合着紫色的云雾。

这里的景色和人世间的不一样,一群神仙喝醉了睡在花丛中。

5、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唐]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释义: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弯弯的似乎要倾斜下来,胡人对着月亮吹奏者胡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翻译赏析《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前言】《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以胡笳声音的哀苦来刻画边关凄凉、悲壮的生活环境,以表达了诗人对颜真卿的关切与勉励之意。

全诗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在用韵上进行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注释】⑴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⑵紫髯:绛紫色胡须。

绿:一作“碧”。

⑶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⑷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⑸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⑹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⑺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翻译】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
奏的。

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鉴赏】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

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

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

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

胡笳之声本来就是最悲的了,特别是由那“紫髯绿眼”的“胡人”吹奏起来,声音更见其悲,一曲未完,就连那西域楼兰能征惯战的军人听了,也不禁悲愁不已。

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

诗人似乎在兴致勃勃地继续诉说:进入凉秋八月的萧关,强劲的北风把天山的草都吹断了,昆仑山南晓月斜斜,此时“胡人”向月吹笳,那清晓的笳声,越发悲壮。

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
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

他在诗中说:在胡笳的一片悲怨声中,我就要送您远行了,今后只有从秦地的山上去遥望陇山之云,以寄托思念之意;您住在那远离故人的边境,夜里不免会做离别的梦,当清夜梦回之时,望着满地如霜的月色,您恐怕不愿去听那悲凉的胡笳声吧?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

“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

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

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

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

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

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

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

”(见《岑诗综论》)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

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

“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

中间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

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

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