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_民族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 家庭伦理再次受到精英文化的质疑,第五代早期影片对
国际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② 转型期价值观的根本 传统文化大胆地质询和“弑父”情结反映的是锐意改革
变化在于原来占据主导地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了 的一代人破除一切羁绊的理性反思。在社会主义改革进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集体 程中,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期开
亲和子女对父亲的回忆中建构起父亲的形象,同时顾全 立场的深层原因是在全球化趋势下以共同的民族想象
大局、忍辱负重等关于父亲的文化含义也由长兄如父的 抵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势文化,进入新世纪后,中国
大哥履行。影片结尾静文和小妹在风雨中和大哥拥抱在 一个多世纪的屈辱的“第三世界”形象开始退去,自信和
一起,加之此前阿荣向大哥倾诉心肠的情节,《美丽上 平从容的大国是今日中国在银幕上的形象定位,然而和
海》实现了向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复归和致意。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落后还将是很长时
从共时的角度看,在全球化语境下,对民族意识形 间内国人的心理焦虑,因此弘扬政治意识形态的影片将
态的弘扬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好地维护主流 契合满足观众的深层心理需要,成为全球化时代主旋律
价值观。正如江泽民论述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 电影的重要策略。
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回归,在其后的《向日葵》中更是直接 执行官》是民族意识形态在英模人物片及工业题材领域
打出了“献给我的父亲”的字幕,这部据说含有张扬自身 的一次演练。该片把民族角逐的战场搬到了当下的现实
经历的影片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三段故事来表达和父 生活,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它与 《东京审判》、《我的
价值观,这直接关系到主旋律电影的识别,是主旋律电 电影理论家倪震在论述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型时,

论 影发展的逻辑起点。
指出“一个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由当代性和传统性两


“转型”一词本身即已表明当下社会是连接前现代 个层次构成的。它表现为每一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理
作 和现代社会的衔接点或拐点,转型的全面和复杂又预示 102
着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型
论、法律法规、时代精神和道德模式。主流意识形态的当 代性,在今日中国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影 视
期间,新生的价值观对原来的主流价值观发出了挑战, 制度,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
镜 在力量对比上两者都不占据绝对的优势,于是出现了社 道德精神,等等。意识形态的传统性表征,是指一个民族
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③ 主旋律电影把触角向传统 的是对父亲代表的传统价值观的皈依,这种皈依建立在
文化的根延伸,用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观众, 子一代自愿的基础上,是在对传统价值观有所理解体悟


镜 像
理 论 与 创 作
104
影 视 镜 像
后的自觉选择。张扬在《洗澡》中已经清晰地表达过对传 律电影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功能。吴天明导演的《首席
电影在培育和弘扬主流价值观Biblioteka Baidu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 且现在仍然是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具
责任。反映到此阶段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主旋律电影 有普世性价值。需要说明的是,主旋律电影对民族传统
自觉地在思想倾向上突出民族意识形态,构建社会主流 文化的弘扬,并不意味着推行极端的民粹主义,不是以
价值观。同时,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在意识形态上陷入传 此为借口拒绝融入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不是以五千年的
彭小莲编导的《美丽上海》触及的文化碰撞更加多元,中 和气魄的现代企业家,主人公凌敏魅力的根源在于他发
西观念差异、阶层利益冲突、新旧文化矛盾等在这部影 展民族工业的一腔热忱和杰出业绩,通过海尔在发展过
片中都得到了展现。从表面看父亲形象是缺失的,父亲 程中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壮大激荡起观众的爱国热
角色的建构是由母亲和大哥共同完成的,观众正是在母 情,完成了对今日民族英雄的塑造。此类影片采取民族
亲的关系,父亲是青少年时期儿子痛恨又害怕的形象, 1919》述说的是同一个神话。它比同类英模影片的高明
及至父亲年老,那不无凄惋悲怆的晚年景象自然地消蚀 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其民族意识形态的立意:不像大多英
了他的严厉,却被更能触动儿子内心情感的慈祥所代 模影片那样以陈旧的伦理化叙事、泛情化策略攻克观众
替,儿子实现了对父亲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 已经麻木疲惫的情感,而是描写了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
生位置,而不再像传统主旋律电影那样将个人幸福和国 化进程的深入,表现传统家庭伦理、关注普通人生的题
家意志置于对立地位,这也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有 利于主流价值观的建立和传播。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处 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奉献精神还要不要?《张思德》在 这些方面作了探索。张思德照顾耳聋的老炊事员和烈士 的遗孤,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 2003 年版,第 517 页。
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
②邵沁妍、夏光辉:《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
文明建设全过程。”⑤
挑战及重构》,《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 1 期。
《东京审判》是这方面的一个新近范例,影片的主人
向产业的转型,主管部门多次强调包括主旋律电影在内 度看,这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维护全球化语境
的所有电影产品都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宏观微观两方面 下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环境的变化给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
从历时的角度看,弘扬民族意识形态,把民族传统
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如何建立弘扬转型期的主流 文化纳入主流价值观范畴,有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承。
体到当下,在宏观环境方面,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继续 象的策略事实上没能使国产电影成功抵御好莱坞电影
在现代化道路上前进,整个社会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 的冲击。在此情况下,通过弘扬民族意识形态来建立主
程中,表现在经济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 流价值观成了主旋律电影的一种可行选择。从历时的角
微观环境方面,党的十六大后我国电影开始实行由事业 度看,这有利于保持主流价值观的延续性;从共时的角
民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这种注重和谐的思想在民族传 西方文明共时的威胁。“主旋律电影在这一时期将前期
统文化典籍中有明确论述,儒家有“和”、道家有“天人合 暧昧不明的传统文化纳入了自己的领域。它如此毫不含
一”等关于人与人、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 糊地维护国家主流价值和人民的精神系统,比起那些重
主义受到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个人主义的冲击有 始迫切需要稳定的精神家园抚慰处于改革进程中的大
其必然性。尊重个人利益,重视个人独立,无疑体现了历 众,这种需要由于全球化几乎同步地发生在我国而显得
史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在当下提倡的集体主义是重视个 尤其迫切,传统家庭伦理用古老中国生生不息的情感方
人利益、个人与集体共赢的集体主义,它重视最广大人 式抵抗着呼啸而来的西方文化,用历时性的辉煌抵抗着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市场经济 同构的中国文化体系中,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具有超稳
和资本主义所造成的普遍性社会矛盾和冲突以及诸多 定的结构。因此,传统家庭伦理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国家
社会问题,有极强的文化整合功能和价值,具有鲜明的民 统治策略在家庭中的显现而被纳进主流文化体系。需要
族特色和深厚的思想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 注意的是,继五四运动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传统
播困境的主旋律电影的自觉选择。上世纪九十年代主旋 古老文化拒绝西方现代文明。弘扬民族意识形态的实质
是对民族文化推陈出新,抱着涤旧去陈的魄力容纳西方 实现主流价值观对其它价值观隐蔽而有力的整合,促进
现代文明,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承续的因子,服务 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于转型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国
材的影片创作中,我们通常注重的是作品的革命意义及 现出转型期新旧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只是这种碰
其历史的认识价值,却忽视了其现实的励志作用和文化 撞已不是激进的存亡之争,而更多地增加了温情脉脉的
意义。其实,无论是作为一种革命的历史资源,还是作为 色彩。代际的不同体现的是价值观的不同,第五代第六
一种公共的文化资源,中国革命的历史业绩就是中国传 代早期作品中的“弑父” “寻父”情结已然不复存在,更多
兴奋地开展拓荒、纺织竞赛,把自己融入革命事业,才能 暴露的痼疾,成为很多导演在世纪之交不约而同的选
以移山之力走过艰苦的岁月,迎来革命事业的胜利,书 择,这本身也透露出传统文化强大的召唤力。
写着个体一段段美好的青春记忆。这些既是社会主义的
在这类影片中,家庭伦理叙事成为传达传统文化的
主流价值观,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革命历史题 重要叙事载体。透过看似琐碎的家长里短,影片往往呈

会转型期价值观无主导性的特征,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 的文化传统、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历史积淀,中国主流
建立主流价值观,以便引导甚至内化成为转型期人们自 文化的深层意识是儒文化传统为主的“仁”、“义”、“孝”、
觉的思想行为选择,从而保证社会转型平稳健康地进 “礼”,家庭意识和血缘根基、实践理性、天人合一等等伦
③贾磊磊:《中国电影的精神地图—— —论主流电影与
公梅汝傲是当时民国政府的代表团成员,与之类似的是 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当代电影》2007 年第 3 期。
世纪之交推出的《我的 1919》,其中着力赞扬的主人公 顾维钧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团成员。影片的表现 对象都不是我党我军的领袖,从政策规定性上比重大革 命战争题材领袖人物相对宽松,艺术创作空间更广阔。 这些影片立足于民族政治立场,超越了对我党历史政治

“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格楷模。在延安时期艰苦的物质 那狗》、《和你在一起》、《台湾往事》、《美丽上海》、《美丽 镜
生活条件下,影片《张思德》洋溢着乐观向上、朝气蓬勃 的大脚》、《花腰新娘》、《向日葵》、《暖春》 等在整体氛围 像
的精神风貌,战士们在河边欢快地跳着俄罗斯水兵舞, 上大都单纯清新澄彻透明,有效规避了主旋律电影修辞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
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
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注释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
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
①倪震:《21 世纪前夕:转型期的中国电影》,罗艺军
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 主编:《20 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
行。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典 理规范和思维模式。”① 把传统文化纳入主旋律范畴,是
型表征就是我国加入了 WTO,在更大范围更加紧密地 在时间维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继承与延伸,
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这种继承性标识着中国几千年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连
作为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样式和大众传媒,主旋律 续性。和谐、仁爱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过去是而
想。在反映与非典抗争的电影《惊心动魄》中,我们看到 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英雄创世神话,传统文化题材电影
男女军医、列车长等人在成功解救非典患者的过程中也 更深刻地契合着国家及其广大人群的现实需要,它迅速
重新获得了爱情和幸福,将个人幸福和集体利益置于共 成为主旋律电影垂青的新目标。”④ 可以预测,随着全球
影 视 镜 像
主旋律电影:民族意识形态与 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 李宗彦
主旋律电影是一个宏大的概念,题材内容非常广 律电影选材集中的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主要
泛,其思想倾向和精神倡导是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 颂扬的是我党我军的创世神话,在反复的轰炸下观众形
价值观,这也是主旋律电影创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具 成了接受疲劳,并且这种以我党我军为鲜明集中颂扬对
材将成为中国电影长期的选择对象,这毕竟是好莱坞电

影难以模拟的世态情怀,为处在急遽变革潮流中的国人 论
提供无法代替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以想象性的方式有
与 创
效地消除改革带来的矛盾,尤其是利益格局调整所导致 作
的不安,弥合社会矛盾,消解社会紧张,维护安定团结的 103
幼”的传统道德;张思德沉默寡言做事尽职尽责,树立了 稳定局面。同时,此类影片的代表如《洗澡》、《那山那人 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