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科学与迷信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主题班会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医疗、 交通、通讯等领域的巨大 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质量。
推动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 的核心驱动力,为经济增 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促进社会进步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 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倡导科学精神
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看待问 题,不盲从、不轻信,以理性和证据 为基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自觉抵制迷信思想。
加强监管与打击
政府应加强对迷信活动的监管和打击 力度,依法取缔非法迷信活动,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科学方法与迷信辨
04
析
科学方法的特征与优势
特征
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可预测性
优势
有助于认识和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
迷信方法的弊端与不足
弊端
缺乏科学依据、无法预测和验证、易导致不良后果
不足
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会带来危害
如何运用科学方法破除迷信
提高科学素养
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 学方法
增强辨识能力
学会辨别迷信与科学的 界限
倡导科学精神
尊重科学、追求真理, 反对盲从和迷信
参与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验证科学方法 的正确性,破除迷信观
念
案例分析:科学战
05
胜迷信的实例
医学领域战胜迷信的案例
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
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发现了各种抗 生素,有效治愈了许多由细菌引起的 疾病,从而打破了传统信仰中对于神 灵和神秘力量的依赖。
迷信往往与传统文化、民间习 俗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和历史传承性。
科学和迷信是对立的
科学和迷信是对立的。
崇尚科学,就要破除迷信。
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和基石。
迷信,则是一种无知,一种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畏惧和屈服。
在今天,愚昧迷信则会麻痹我们的思想,瓦解我们的斗志,动摇我们的信念,破坏我们的凝聚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有科学的精神
和科学的方法。
我们青年一代要爱科学,崇尚科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使人类从迷茫中第一次睁开眼睛,被称作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壮丽日出。
《国际歌》所揭示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充分显示了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人类意识的觉醒,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迷信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区别?
迷信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区别?迷信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迷信是指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信仰或观念,而科学则是指一种凭借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得出的知识。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而科学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
迷信常常是基于人们的信仰和传统,而不是基于实际的证据和数据。
例如,一些人相信摆放财神爷可以带来好运,但是这种信仰缺乏科学依据,只是基于人们的主观臆断和传统习俗。
相反,科学是基于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得出的知识。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推理来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客观的,不受个人主观臆断的影响。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迷信往往是不能被证实或证伪的,因为它们缺乏科学的依据。
例如,一些人相信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某些仪式可以带来好运,但是这种信仰无法被证实或证伪。
相反,科学是可验证的。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推理来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可验证的,因为其他科学家可以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
迷信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而科学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迷信,而要相信科学,因为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迷信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而科学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迷信,而要相信科学,因为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科学与迷信PPT 教学课件
生活中不尊重科学的迷信现象:
●消除灾难,企图以求拜神拜佛、烧香叩头、驱魔赶鬼等方式, 来为自己、为亲人消灾解难,化凶为吉,带来福运。 ●相信某些活动、仪式、数字、自然现象、日期会带来好运气、 忌讳某些数字、现象并尽量避免。 ●认为世间存在神仙和妖魔鬼怪,或相信生物具有超乎自然的 “灵魂”,它们对自然现象(风雨雷电旱涝)和人类的生老病死 有控制能力。 ●抽签、算卦、看相、以及不明所以地找大仙、巫婆问亡人的 迷信行为。 ●以个别偶然现象为依据,认为某些 人具有超越自然的神奇功能,如相 信气功师“末来先知”,能预测水 灾、地震,预测他人未来。
“天狗吃月亮”
在很久以前,人们把
月食称为“天狗吃月亮”。 每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大 家就非常紧张。为了不让 月亮被“天狗”吃掉,人们 便纷纷拿出铁器或锣等敲 打一阵,直至月食结束。 等到月亮恢复原状人们才 算放心,认为已经把“天狗” 赶走了。
月食
科学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 具体的实事求是,诸多的实践经验,科 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
迷信的危害
• 腐蚀人们思想,阻碍科学传播; • 蛊惑人心,妨碍政策法令贯彻执行; • 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 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 诱使无知者触犯法律,沦为罪犯。
相信科学 反对迷信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科学与迷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科学是通过实验证明来得出结论,而迷信则是基于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信仰或迷信。
在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它除了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发现,也使迷信逐渐被边缘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讨科学和迷信的区别。
首先,我想我们可以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地震预测。
在地震活跃的地区,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地震预测的迷信说法,比如说动物会有异常行为,地下水位上升等等。
这些说法虽然传统,但却没有经过科学证明。
实际上,地震是由地球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巨大力量引起的,而且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下,地震预测仍是一个相对不可靠的领域。
相对于迷信的预测,科学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地震的起源,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减少风险。
科学家通过观测和研究,得出关于地震的规律和特征,从而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这是迷信所不具备的。
其次,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健康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健康的迷信,比如说减肥药可以让你快速瘦身,汗蒸房可以排毒等等。
这些说法虽然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它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相反,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正确的健康指导,例如锻炼和保持健康饮食。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经常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预防各种疾病。
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以增加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食物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持健康。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婴幼儿抚养。
现在有很多的迷信关于婴儿的呵护,比如说迷信的冷风、水、食物等等。
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证据,有些甚至在科学上是不可行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抚育婴幼儿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有助于保护婴儿免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侵害。
此外,正确的婴儿睡眠也是很重要的,在婴儿睡眠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会处理信息和从经验中学习。
如果我们正确地安排他们的睡眠时间和方式,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大脑,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科学与迷信.ppt
【第一名】 你的命不好,需要改运。
--这是最常见的骗术,算命江湖诀中排名第一。
说法例如:
•你的名字不好,要改个名。 •你的命盘会克父,要拜神明。 •你的八字会克夫,必须改运。 •你的住家风水不对,要改风水。
各位切记,凡是把一切过错都推给命运,并且 说他能替你改运的人,都是神棍。而命不好就推说 是名字害的,那更是等而下之。
❖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封建迷信的思想虽有淡化,但 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仍有骗子运 用迷信思想愚骗群众。受骗的人轻则损失钱财,重则丢掉 性命,却仍不知如何受骗。
•杀血见鬼 •茶变墨水 •火烧符
•矾水显字 •下油锅 •吞碗片
❖ 神汉巫婆给人驱鬼治病的时候,常常耍铡妖见血这个 花招。一到病人家里,他们先装模作样祈求神仙降临,然 后掏出一张神符贴在一个稻草人胸前,随后舞动大刀向稻 草人胸前砍去。这时候稻草人胸前的神符上,就会显出一 道鲜红的血迹来。于是神汉巫婆就对众人说,妖怪已被砍 死,病人很快就会病愈起床。
迷信的人称之为鬼打墙。说鬼常常在荒地里打一 道无形的围墙,叫人老兜圈子,走不出围墙。非得等 到鸡叫以后,鬼害怕阳光,躲开了,这道围墙才会消 失。
世界上当然根本没有什么鬼,那天夜色里这 个人并不是碰到什么鬼,问题就出在这个人自己身 上。
原来每个人都长得一模一样的两条腿,可是两 条腿跨的步子并不是一般大的。多数人右腿气大一 些,跨的步子也大一些;左腿力气小一些,跨的步 子也小一些。要是蒙着眼睛走路,右腿每跨一步总 比左腿跨得大一点,他前进的方向就会逐渐左偏, 最后兜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老地方。不信,蒙上 眼睛自己试一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名】 你命中缺水。
说法例如:
•你命中缺水(缺火,缺金,缺木,缺土)。 •你名字中缺姻缘。 •你是离婚命,注定要结三次婚。 •你命盘中缺子息。 •你八字中缺官运。
科学与迷信的教案
1、说一说“天狗吃月亮”的根本原因。
2、根据故事谈感受。
3、收集有关迷信的资料。
二、解疑合探
1、学生读一读书中的天狗月亮的故事。
2、小组交流,用科学的方法说一说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是月食的现象。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时,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有月偏食,月全食、半影月食。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备课格式在下一页,请自行粘贴使用。
教学
内容
科学与迷信
课次
第一课时
备课
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观察记录,了解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兴趣,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
重难
点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设疑自探
从讲故事入手:一个秀才的故事。儿子破了头,生命危在旦夕,应该及时抢救,但他却崇尚迷信,结果却耽误了孩子的病情,最后孩子死了。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封建迷信害人的现象在民间仍然根深蒂固。联系生活,说说封建迷信对人的危害性。
二次备课
一、设疑自探
故事导课,小明见到鬼火的现象。
出示自探提示:
1、小组交流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2、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小故事的道理。
解释鬼火现象:所谓的鬼火常见于夏季傍晚时的坟地里,人们见到飘在地面左摇右摆的火光,由于人们对这种现象不能解释,又因为是在坟地,就加之于鬼魂色彩,称之为“鬼火”,其实,这是因为坟地里有许多人的尸骨,人的骨中有大量的磷,磷这种物质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并自燃,又因为夏天白天天气很热,磷其在白天就燃烧了,只是光线暗,人们看不见,到了黄昏时,光线昏暗,人们才看见。
科学与迷信的辩证关系
科学与迷信的辩证关系当我们提到科学时,总是容易把它和正确的、进步的东西相互联系,而提到迷信时可能会联想到鬼神、巫术这些东西。
这些片面的、狭隘的认识当然只是人在受到激励时的一种条件反射。
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得到一些深入的、客观的认识。
本文试图根据作者个人的理解来阐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当然,不可避免的会引用一些例子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要谈科学与迷信的辩证关系,就不能不先搞清楚科学与迷信究竟是什么东西。
科学的定义为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科学就是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
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迷信,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迷信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盲目地信仰或崇拜。
我们不要去过分追究那些晦涩难懂的定义。
引用那些定义的目的只是想说明一点:科学不总是对的,迷信也不总是错的。
牛顿力学统治了物理学几百年,被许多科学家奉为真理,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对牛顿依然像对神一样的推崇,然而现代许多试验证明牛顿运动定理在微观领域和在高速运动情况下并不适用。
科学里面包不可避免的含有迷信的成分,迷信中也难以置信的包含科学成分。
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科学史稍稍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现代科学中天文学源于古代的占星术,医学来源于古代巫术,化学则起源于炼丹术。
科学与迷信、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科学与迷信是形影不离、相互依存的,没有科学就不会有迷信,没有迷信也谈不上科学。
为了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举出下面的亲身体会。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由于知识不够,无法验证,只能当成结论去接受。
把这些条条框框当成真理,拿这些东西去同别人争论,还争论的面红耳赤,这是迷信科学。
重物不一定先落,这是小学生都可以理解的,亚里士多德这位科学家和他之前之后的若干科学研究者,在重物先落说提出的那么长时间里,不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所以提出重物不一定先落一定是错的。
迷信与科学,文明社会理智对待!
迷信与科学,文明社会理智对待!迷信与科学,孰轻孰重,我们如何理解两者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人类进化当中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之所在,同时也是智慧与愚昧的较量,小到抽签算命,大到政要派别无处不在,迷信产生于远古,流传于后世,而且根深蒂固,其主要是来自于当时人类知识的缺乏!迷信,所谓的迷信,简单地说就是先迷后信,没弄清楚迷迷糊糊就信了。
下面重点谈一下,迷信与科学之间的区别。
迷信,是以唯心主义为导向,是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
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他的特点主要指人对事物的一种信任痴迷状态,迷惘的相信!本身不足为怪!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迷信就复杂化了,他以在各个领域魔幻般地演变成了系统的一整套的各式各样的迷信思想、迷信活动、有预谋的迷信组织、邪教组织等。
迷信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歪理邪说甚至胡编乱造!扭曲事实,颠倒黑白,把不是说成是,把有说成无,迷信也可以说是最大的精神鸦片,以欺骗的形式谋生,神奇般的存在,经久不衰!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排除某个时期,某个时段迷信在左右人们的灵魂。
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科学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在人的大脑中的实际反映, 是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以自然界的现实和科学试验为基础的理性思考与验证。
符合事实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模糊不清,大概,或许,可能为根据掩盖事物真相,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或者说有意篡改其事物的真相!科学是一种态度,科学是一种理智,科学揭示事物的产生过程,引导人们对其有正确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迷茫,让迷信牵着鼻子走,看清了这一点,也就体现出了科学的唯物主义实质和本性。
迷信为少数人所接受,多数人被洗脑而迷惑!迷信是区域性的,不被世界所接受,而科学是世界所公认的!他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无的。
人们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认知,要相信科学,不相信迷信,并且要破除迷信,反对迷信!正确区别科学与迷信,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学科学,信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打造一个文明的社会,让迷信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虽然宗尚科学,不信迷信,却不能死板僵化,过于迷信科学,不然那么你比信迷信更可怕!不过必须要清楚一点,不信迷信与迷信科学是意思不同的两个概念!要区分开来!我们就不会被迷信所迷惑,也不会被迷信科学所困扰,保持清醒的头脑,迷信就会远离我们!弘扬科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散文:经典哲理散文《科学与迷信》
這個話題其實人們早就明白,明白的就像今天自己需要什么一樣。
可是為什么迷信的影響力有時要超過科學的吸引力,特別與老人們交流,他會用迷信的某種色彩來解釋事件,如果自己對科學只是一知半解時,會表現的很無奈很無力,處於沉默算是自己給自己台階下。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一直高喊破舊立新,特別是農村的封建迷信思想,幾乎有傳宗接代的某種勢頭。
把重點放在農村,說明農村的封建迷信根深蒂固,有著一整套倫理邏輯,思維模式,如果在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下有些沒必要保留的遺產得到重視,我想勢必要混淆迷信與科學的理解概念。
中國農村是封建迷信的傳播者與發源地,在那裏紮根幾千年,一直沒有動搖過它的核心體系,盡管人們眼前都是現代化的使用工具,可是意識上好像感覺不深,也許這要與對文化的理解掛點關系,關於對科學迷信的識別能力重新定位。
因為每個時期的認識程度都有差異,給人們造成的混亂意識也有差異。
比如農村的婚葬,30年前農村使用集體墓地,結婚一切從簡,鋪張浪費的情況非常少見,也許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也許是社會制度的強大制約因素。
我不否認兩種情況都有,可是現在這兩種情況的奢侈程度逾演逾烈,攀比之風非常嚴重,更為另人疑惑不解的是曾經被打倒的東西又重新站了起來,封建迷信幾乎很少有人過問,到了肆意發展的地步。
如果雙重繁榮演繹下的市場需求要人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那人們的自覺醒悟很難在文化領域辨別真偽,最後承認需要決定存在的必然邏輯。
科學與迷信說道底是個對客觀規律認識的深淺\問題。
兩種文化並存於世,迷信是封建制度下特有的產物,是人們在沒有足夠的判斷理解上產生的混淆思維,一整套儒家文化的倫理概念像個有形的網絡體系,催生出多少繁瑣複雜的幻化形式,幾乎每條曲線都有一番理論存在,驚駭的讓人望而生畏。
過去人們稱是三座大山,新中國的成立與解放,首先是推翻了壓在人們頭上的三座大山,而後才有解放生產力的可能。
可是科學,似乎是生產力的使用發明,創造與展現,人們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感受認可,不用感覺就很不容易存在。
第十九课科学与迷信(课件)吉美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LOGO
第十九课 科学与迷信
目录 CONTENTS
科学的力量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
迷信的危害 探索科学的乐趣
1
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定义
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的应用
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 的一种方法。科学依靠严谨的实证和验证,通过积累 证据来得出结论。
科学的力量
探索科学的乐趣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通过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 乐趣。比如,我们可以用酵母和糖水制作一个简单的 发酵实验,观察到酵母在糖水中会产生气泡,了解到 发酵是一种化学反应。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增加我们对 科学的兴趣,还能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
探索科学的乐趣
参观科学博物馆或科技展览
4
探索科学的乐趣
探索科学的乐趣
了解科学的定义与特 点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参观科学博物馆或科 技展览
探索科学的乐趣
了解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索自然现象和 规律的方法。它追求客观、可重复的结果,并且不依 赖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学习科学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 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
迷信的证据缺乏可信度
迷信常常缺乏科学的证据支持,其观念和信仰往往是基于个人主观 感受、传统习俗或民间传说等非科学的因素。迷信的证据通常缺乏 可靠性和可信度,因此其可信度较低。 通过以上对科学与迷信的区别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是一种基 于实证和验证的方法,其方法和结果具有可预测性和可信度。而迷 信则缺乏科学的依据和验证过程,其结果通常是不可预测和不可信 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和解释自然 现象,而不是盲目相信迷信的观念和信仰。
科学与迷信的关联性
科学与迷信的关联性科学和迷信----均是人们认识世界(自然、社会、思维等)的方法手和段的知识体系。
科学----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依正确的规则,必然会使事件重现。
科学是二元的:正确的规则事件必然重现。
迷信----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无正确的规则,不一定能使事件重现。
最多是一元的(或许偶然能够使事件重现)科学=迷信+规则显而易见:迷信是缺失规则的科学;科学是有规则的迷信,科学一缺失规则就是迷信。
迷信距科学只差一点:正确的规则依分形几何的理论表示:科学的维数=2,迷信的维数不大于1。
科学与愚昧的共存与斗争,是此消彼长、进退相逼的。
科学的东西空缺,愚昧无知就会乘虚而入;科学缺失的地方,愚昧无知就会自命为“科学”。
当前,社会上也存在着不以耻为耻的丑恶现象:危害祖国成了“民主斗士”,背离人民成了“社会精英”,愚昧不知成了“时尚标签”,好逸恶劳成了“潇洒人生”,损人利己成了“聪明能干”,违法乱纪了“勇敢冒险”,骄奢淫逸成了“无上荣耀”。
可见,下决心抵制那些不以耻为耻,反以为荣的不正常现象已迫在眉睫。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尽享人类发展文明成果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愚昧并非只是文盲的“专利”,它也有大小、高低、深浅、轻重之分,一切违背科学,违背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本质上都是愚昧;一切导致人们走向愚昧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愚昧的。
科学与愚昧的斗争,在历史上有悠久的传统,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愚昧先于科学。
人类最初,只有蒙昧,没有科学,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逐渐强大,科学也逐渐发展起来。
就是说,科学与蒙昧相比,将会越来越具有其强大的力量。
但是,蒙昧,无知,从来不会消失到零存在。
总的趋向是,科学的影响会趋向于无限的大,而蒙昧的地盘会缩小到无穷的小。
科学与愚昧的对立,一种是因为蒙昧本身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因此,人们除非努力学习,克服这种愚昧,否则必然就是愚昧的。
所以,一个人如果愚昧无知,那也有客观的不得不如此的原因,而第二点是,某些人可能会以蒙昧来反对科学,达到某种目的。
科学与迷信_科学与迷信举例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科学与迷信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科学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以自然界的现实和科学试验为基础的理性思考。
事实和规律既是科学的源泉,又是科学的基石,是科学最本质的特征,表现了科学的唯物主义本性。
迷信,是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
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本身不足为怪,但在阶级社会就复杂化了,它会演变成系统的迷信思想、迷信活动、有预谋的迷信组织、邪教组织等。
在当代中国,科学已经比较普遍的深入广大人民的心中,但由于中国历史处于长期的封建迷信中,迷信还依然在社会各界泛滥。
目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的、非科学的精神信仰潮流,迷信文化在高校中大肆渲染和流行。
大学生中存在算命迷信现象,如看手相、看面相、根据生辰八字预测吉凶、抽签、看相、网上四柱预测,大学生只知有歌星、影星,而不知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奖的华人得主杨振宁、李政道。
形形色色的迷信行为如果说是出于一时娱乐和消遣的目的,实是无可厚非,但是在长期的追逐和“角色强化”中会不由自主地卷入迷信的旋涡,大学作为传播真善美的主阵地,对这些“迷信行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因此,时下让广大人民加深对科学与迷信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
迷信则通常是利用超自然力进行盲目地崇拜和信仰。
科学的强大,逼得迷信不得不用科学把自己装扮起来,臭名昭著的“法xx”就把自己的异端邪说冠以“最大的科学”。
尽管“迷信”往往把自己打扮成“科学”以混淆视听,但是,科学与迷信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科学与迷信在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上的区别虽然迷信有时候也把自己装扮成科学,但是,只要看它是否是尊重客观事实,是否是尊重客观规律,就可以分辨其真伪。
科学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学与迷信
危害:
阻碍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招摇撞骗,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 蛊惑人心,导致无知者触犯法律法规,危害社会秩序。
名言警句
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 要迷信。
—— 毛泽东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
——萧伯纳
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谢谢大家!
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
五x班 xx
你相信这些吗?
月亮是被天狗吃了吗?
你相信这些吗?
眼皮跳真能预测吉凶吗?
你相信这些吗?
夜晚时在墓地或郊野出现 的黄绿色火光是鬼点的火 吗?
你相信算命吗?迷信的由来和害 当人们面对很多未知的事物时,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解释。如古人不知 道雷电的成因,于是提出自己的解释——“雷神、天庭”,并对此顶 礼膜拜,后人称之为迷信。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科学与迷信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有人相信科学,有人依靠迷信。
甲方说:“科学好!”乙方说:“迷信对!”究竟谁说得对呢?就听听甲乙两方的理由吧!甲方说:“科学比较现实,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愿望,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许多发明家都靠科学研究、发明出了使人方便的东西。
所以说,相信科学是最正确的!”乙方不服,说:“迷信迷信,听起来好像是个“害人”的词,可是,从我的角度上想,迷信比科学好。
有的人相信世界上有佛、神,买了许多东西来祭拜它们,还不忘说上几个自己的愿望,有时候,还真应了呢!每年的某月某日,我们不是得买许多好吃的来祭拜吗?迷信,也不是很不好的哦!”“不错,到每年的某月某日时,我们是得去祭拜,可是,这算迷信吗?”甲方说。
“这不算吗?这样做,表示对它们一种尊敬,那不就是相信它们的存在吗?”乙方争辩着。
“就算是吧,那买东西祭拜那些神、佛的,希望能实现,你以为,真是它们在保佑吗?你错了。
”甲方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说:“有的是靠运气,碰巧实现的,有的则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实现的。
”刚才还“阵阵有词”的乙方,一下沉默不语了,可他又不甘示弱,说:“迷信就是好,科学能做啥?……”“停停停——”甲方打了个岔,说:“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不胜枚举,现在人类都靠科学发展下去了,没有科学,可以说就是生活不下去了!”“你……”乙方气得面红耳赤。
……争论还在继续,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要是让你来选择,你会为哪方继续争辩下去呢?科学与迷信相关内容:艺术之道艺术之道并不像茶马古道一样兴盛,也不像星光大道一样耀眼。
艺术之道只像一时的文艺复兴一样,同样也有许多风靡全球的“万人迷”。
当然,我也是艺术大家族中的一员,那段经历真像打翻了五味瓶呢!...早恋,青春的舞曲早恋,青春的舞曲喜欢是一种很美很单纯的付出,被喜欢也是一种珍贵而难得的幸福。
——题记关于我们青春的话题,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我们自己,谈论与关注得最多的莫过于早恋。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课件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课件一、引言如今社会上流传着各种迷信观念,包括但不限于拜神求福、风水迷信、星座运势等等。
这些迷信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决策和行为,甚至对个人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相信科学,批判性地思考迷信观念,是我们应该培养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通过讲解科学与迷信的区别、解构几种常见迷信观念,并提出科学方法与思维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二、科学与迷信的区别1.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科学是一种以实证为基础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对客观世界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科学研究追求客观性、可重复性,通过理论和实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
科学方法注重证据和推理,以真理和理性为基础。
2. 迷信的定义与特点迷信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信仰或信念,往往基于主观臆想、传统观念或经验。
迷信观念往往不容置疑,不接受挑战和批评,缺乏科学的验证和证据支持。
迷信往往在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恐惧中滋生,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理安慰和依赖感。
3.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1)基于验证与证据的区别: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证据来验证假说,建立知识体系。
而迷信信仰往往脱离实证,基于主观臆想和经验。
(2)理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区别:科学追求理性思维,注重证据和推理。
而迷信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维,不接受质疑和挑战。
(3)可重复性与经验主义的区别:科学研究追求可重复性,通过实验证明和复现来验证观点。
迷信往往基于个别经验和主观感受,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三、几种常见迷信观念解析1. 风水迷信风水迷信是一种根据环境特征和地理布局预测运势的观念。
根据迷信观点,地形、建筑物摆放和布局等因素会影响个人的财运、健康和婚姻。
然而,科学角度来看,风水迷信缺乏实证基础,不能被证明为有效的预测工具。
2. 拜神求福拜神求福是一种信仰和行为,认为通过拜祭神明可以获得好运和福祉。
然而,科学认为这种观念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和主观臆想基础上的,没有科学证据能够证明神明的存在和祈祷的效果。
19、科学与迷信
19、科学与迷信【三维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和多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不懂科学就会上当受骗,只有相信科学,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才能识别和反对迷信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多读科学书刊。
(2)树立从小抵制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
(3)积极宣传科学,反对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教学难点】:对迷信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蛮荒走向了文明,已不再受封建迷信的桎梏,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高科技的文明社会。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科学的方法讲讲《天狗吃月亮》的原因呢?二、讲授新课:(1)小组交流(收集资料):学生讲“天狗吃月亮”的根本原因。
(2)学生根据“天狗吃月亮”的原因谈感受。
教师提问:人们拿出铁器或锣敲打,能把“天狗”赶走么?为什么?板书:迷信师:迷信就是相信一些神、仙、鬼、妖等世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出示课件:(月食:月偏食、月全食)[百度百科]:/view/5679.htm[视频]:/show/C6_6VzjylbF2U8aO0ypdaw...html[图片]:/86/79/16300000678340126318795762402_950.gif /21/52/01300000184180121509522926438.jpg /71/55/01300000184180121509559773511.jpg http://www.hirahaku.jp/hakubutsukan_archive/tenmon/00000022/image/000 11540.jpg(3)教师提问:读故事,想故事,伽利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小结:我们不能相信迷信,一定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科学与迷信的互生
科学与迷信的互生人类是如何定义的?在《历史》(亦或《自然》)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关于人的定义时,大概意思是:人类直立行走,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可以使用火;《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的解释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那么作为地球人何时才能被定义为真正的人类?导演吕克·贝松在2014年上映的电影《LUCY》,他让超人类Lucy和人类外祖母Lucy同框,二者跨越了330万年。
人类外祖母Lucy开始了自己直立行走的一小步,恰恰是迈向进化成人类的一大步。
咳咳~嗯!但是,它并不能被定义为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类应该是与科学的萌芽同时诞生和定义的,也就是说“人”的定义是“在客观环境下,能使用带有科学内涵性质的工具和思维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客观状态下与科学始终不可分割,并被科学所左右。
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几乎任何事物的诞生不会绝对的纯粹,其中有很大的概率会有与之相和或相悖的事物伴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科学的又附加出现了“神祇”,产生了信仰、宗教以及迷信。
科学与迷信,这二者之间互相对立,谁也不依附于谁。
科学与迷信就像人类社会产生的双胞胎,但是一个发育缓慢、一个状如井喷;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产生后,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等等,发展到现在,人们应该都有一定的共识,相对于强大的自然力量,渺小的人类显然不能用刚刚萌生的科学与之对抗,在“不能”的前提下只好顺从,顺从的手段即是神化各种且大量的“科学现象”。
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普遍存在于东西半球,从抽象到具象,再到系统,或多神或单神,“撒旦的归撒旦、阎王的归阎王”。
我相信在人类诞生之初,即使在鸿蒙时代也有智商的高低,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总会有高智商的人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了“萌芽科技(权且这样定义吧)”,并且人数不会很多,比率也应该类似于现代社会科学家与普通人类的比率。
伏羲八卦、仓颉造字等上古神话一样的故事,以及在诸多墓葬中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其蛇尾双螺旋结构无比巧合了DNA结构,这到底是惊人的巧合还是“萌芽科技”对于人力繁育的一种朴素认知尚无一个定论)也在一个侧面反映或验证了,在上古少数人掌握了科技的推断,不过后来被大众所神化了,或者是被高智商的人所利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科学与迷信
【三维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和多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不懂科学就会上当受骗,只有相信科学,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才能识别和反对迷信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多读科学书刊。
(2)树立从小抵制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
(3)积极宣传科学,反对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教学难点】:对迷信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蛮荒走向了文明,已不再受封建迷信的桎梏,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高科技的文明社会。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科学的方法讲讲《天狗吃月亮》的原因呢?
二、讲授新课:
(1)小组交流(收集资料):学生讲“天狗吃月亮”的根本原因。
(2)学生根据“天狗吃月亮”的原因谈感受。
教师提问:人们拿出铁器或锣敲打,能把“天狗”赶走么?为什么?
板书:迷信
师:迷信就是相信一些神、仙、鬼、妖等世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出示课件:(月食:月偏食、月全食)
[百度百科]:/view/5679.htm
[视频]:/show/C6_6VzjylbF2U8aO0ypdaw...html
[图片]:
/86/79/16300000678340126318795762402_950.gif /21/52/01300000184180121509522926438.jpg /71/55/01300000184180121509559773511.jpg http://www.hirahaku.jp/hakubutsukan_archive/tenmon/00000022/image/000 11540.jpg
(3)教师提问:读故事,想故事,伽利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小结:我们不能相信迷信,一定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哥白尼的学说不仅改变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板书:破除。
师:有人曾说:“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
”过去,由于人们无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迷信思想,认为打雷是雷公在发怒,下雨是龙王在兴云布雨,生病是鬼怪缠身。
现在你们相信不相信这些?为什么?小结:以前,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迷惑不解,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以为这些是上天的主宰,命运注定的。
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过去人们弄不清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能用科学原理去解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出示课件:(哥白尼与伽利略)
[百度百科]:/view/10537.htm
/view/4162.htm
(4)分析事例:下面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谈报纸上批评、生活中听到、学习中遇到的迷信现象。
板书:相信科学不迷信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国有些地方,有人生病了,不去医院治疗,却把巫婆、神仙请到家中,难道巫婆、神仙真的能治病吗?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治不好?怎么回事?
②要认清巫婆骗人的把戏,没有科学知识行吗?为什么?
小结:迷信活动是蒙骗人的把戏,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相信鬼神和违反科学的事情。
(5)联系实际,辨别是非:
①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因迷信而上当受骗的事例。
②学生讨论:听完事例后有什么感想?
假如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例应该怎样对待?
板书:努力学习不相信、不参加
(6)悟道理:(结合实验——磷的燃烧,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武器,做相信科学不迷信的一代新人。
[视频]:/v/b/24831987-72191890.html
(7)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回答问题:
①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
②你是怎样理解的?
(8)最后我们来听《河伯娶媳妇》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百度百科]:/view/865306.htm
三、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同学们,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迷信思想。
板书设计:
19、科学与迷信
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
相信科学不迷信
努力学习不相信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