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动画版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0c8ecdaa00b52acfc7cac8.png)
染色体、 DNA、基 因的关系
(1).已知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 比值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B ) A.0.4和0.6 B.2.5和1.0 C.0.4和0.4 D.0.6和1.0
A T 0.4 G T C A 1.0 C G
分析:先绘DNA简图,并标 明四中碱基的比例.设分母 的值为1,则分子的值为 0.4. 1.0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 出另一条链的比值.
思考
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 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 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转化 因为: R型细菌 S型细菌 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S型加热 R混合
R型活菌
后代
S型活菌
S型活菌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
④构成RNA的核苷酸有几种? 4种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⑤构成核酸的碱基有哪几种? 5种:A、T、C、G 、U ⑥构成核酸的核苷酸有几种? 4种脱氧核苷酸 8种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RNA的合成——转录 以DNA的一条链(信息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核糖 核酸(单链)的过程。 转录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 (其次在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可转录)
0.4
A 0.4 G T
T 0.4 C A 1.0
A
0.4 T G 1.0 C
T
0.4 A C
1.0
C G
1.0
G
(3).一条双链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 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20% 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 碱基的百分比是( B ) A.28%和22% B.30%和24% C.26%和20% D.24%和3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a2b85f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7.png)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释放
吸附
注入
组装
合成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a.细菌病毒,仅能在大肠杆菌内繁殖 b.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 c.繁殖时,仅将遗传物质导入大肠杆
烟草花叶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 RNA
DNA 是 主 要 的 遗传物质
课堂小结
真核生物
细胞生物
(含DNA和RNA) 原核生物
非细胞生物 DNA病毒
(只含DNA或RNA) RNA病毒
遗传物质是DNA 除RNA病毒以 外,一切生物 的遗传物质都
遗传物质是RNA 是DNA
(如新冠病毒、HIV、SARS、烟草花叶病毒)
+
S型细 菌的细
有R型 细菌的 +
S型细 菌的细
物
培养液
胞提取 培养液
胞提取
混合
物
混合
物
混合
对照原则、
R型细菌 S型细菌 R型细菌 S型细菌 只长R型细菌
单一变量原则
第一组
第二至四组
第五组
实验过程归纳
科学方法“减法原理”
1.实验表明,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性
3、实验过程 ③、④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上清液的 说明T2噬菌体 放射性很高 的蛋白质没有
进入大肠杆菌。 沉淀物的
35S标记 35S标记的噬菌
放射性很低
的噬菌体 体与细菌混合 搅拌后离心 离心后 细菌裂解
噬菌体被 35S标记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7f049f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d.png)
相关拓展——科学方法(P46)
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
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源自实验构思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在S型细菌的提取物中,分别去除某种物质,观察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例1.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zzd>错误</zzd>的是( )。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 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型活细菌C.说明了 型活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D.说明了加热致死的 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使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特定物质被水解
蛋白质、RNA、酯均不是“转化因子”
DNA可能是“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很可能是DNA,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酶解法”,将物质(蛋白质、RNA等)一个个排除,通过观察剩余提取物的转化活性来寻找转化因子
遵循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X基因吸附在R型菌表面
X基因进入R型菌
重组
R型菌转化成S型菌
(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中)
注意:(1)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在80-100 ℃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失活,DNA双链解开;当温度恢复至室温后,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但蛋白质的活性无法恢复。
实验过程归纳
2.被转化的R型菌只是少量,在培养后既有R型细菌又有S型细菌的培养基中,R型菌的菌落占多数;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高一生物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高一生物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d94c5b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e.png)
基因的本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
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定义: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结构:头部和尾部成分: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实验材料——T2噬菌体
头部
尾部
DNA
蛋白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
8.习题训练
2.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C组只能分离出S型肺炎双球菌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烟草花叶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RNA
综上所述,除RNA病毒外,其它(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2)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和只含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得出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例3.如果用 、 、 、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 、 和 B.可在DNA中找到 、 和 C.可在外壳中找到 、 D.可在DNA中找到 、 、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课时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课件-高一下人教版(2019)必修2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课时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课件-高一下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eb192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f.png)
含有R
+
型细菌
的培养 基
混合
只长R型细菌
S型细 菌的细 胞提取 物
艾弗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细胞 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发现这些 特性都与DNA的极为相似,于是 得出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 传变化的物质。
课堂小结
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
项目 培养细菌
体内转化实验 在小鼠体内
体外转化实验 体外培养基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30年代
认识到DNA是由许 多脱氧核苷酸聚合 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但是
对DNA的结构没 有清晰的了解
主导地位
蛋白质是遗 传物质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种脱氧核苷酸都有特定的碱基。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观点:遗传物
质是蛋白质
美.艾弗里
英.格里菲思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R型细菌
+
S型细
菌的细
混合
胞提取 物
S型细菌
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 中的蛋白质,其他物质都有
②加蛋白酶后R型菌还是被转化 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
③同样加RNA酶、酯酶什么作用?
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 中的RNA或脂肪等物质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蛋白酶(或RNA酶、酯酶)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5d572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1.png)
32P标记的噬菌体
思考: 用14C和18O等标记行吗?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①培养带标记的噬菌体
5、实验过程:
思考-如何让噬菌体带上标记呢? 能否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标记噬菌体
不可以,噬菌体是病毒,无法单独在培养基上存活,应用 含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含35S的细菌培养基 +
(√ )
五、生物的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感染烟草时,会 出现致病斑。
五、生物的遗传物质
1. 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在感染烟草时,会出现致病斑。 (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 蛋白质 和 RNA )、烟草。
(2)实验过程(如何设计)
RNA
不能得到病毒
T2噬菌体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 实验者: 赫尔希和蔡斯
选择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2. 实验材料: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①结构简单,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③繁殖时仅将遗传物质导入大肠杆菌,繁殖快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知识拓展
(1)本实验采用的对照方法是什么? 提示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2)实验过程中,两次涉及大肠杆菌,这两次涉及的大肠杆菌有什么区别? 提示 第一次是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次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能否用3H、14C标记噬菌体? 提示不能,因为C、H是DNA和蛋白质的共有元素,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 (4)尽管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 同之处,你能否具体指出关键之处? 提示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 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5ea49a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6.png)
实例 玉米、小麦、人 乳酸菌、蓝细菌
T2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你还能说出运用”减法原理“的实验吗?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格里菲斯的体 内转化实验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 含有转化因 子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第2课时)
本节重难点 1.理解遗传的物质性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 2.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 3.通过设计相关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
思维碰撞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更 好的方法能够将DNA和蛋白质 分开,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际上
实验误差分析: 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
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理论上
未来得 及侵染
上清液 沉淀物
若该大肠杆菌有 一个噬菌体侵入
实际上
部分释 放出来
释放
3、实验过程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结论
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 物质是DNA, 也就是说,子代噬菌体的各种 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给后代的,因此 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病毒含有 DNA病毒 DNA或RNA RNA病毒
遗传物质是 DNA
遗传物质是 RNA
绝大多数生物的 遗传物质是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生物类型
细胞结构 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病毒
DNA病毒 RNA病毒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生物课件(沪科版2020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生物课件(沪科版2020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4590b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3.png)
第一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认识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史学习,锻炼归纳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尝试自己设计实验的关键步骤
4、社会责任: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教学难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过程:。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5fda1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e.png)
35S标记的 噬菌体
搅拌后离心
35S标记的噬菌 体与细菌混合
离心后
被标记的物质具有放射性
如果被标记的物质是遗传物质, 便会进入大肠杆菌
进入了大肠杆菌,那么大肠杆 菌便具有 放射性
32P标记的 噬菌体
搅拌后离心
32P标记的噬菌 体与细菌混合
离心后
大肠杆菌存在于沉淀中,那么沉 淀便会具有 放射性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 记DNA和蛋白质,把二者 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 两者的作用
设法把DNA和蛋白质 二者分开,单独、直 接的观察两者的作用
实验结果
加入活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组小鼠不死亡;加入 活S型细菌、活R性细菌和加 热杀死的S细菌组小鼠死亡
只有加入DNA酶一组不能使 带有同位素32P标记DNA的
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典例4】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 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链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 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
是D×NA
格里菲思只发现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确定转化因子的成分
B.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
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
C.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4f5f97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4.png)
A.多肽 B.多糖 C.组氨酸 D.DNA
练习与应用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 A )
A.DNA是遗传物质 B.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C.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D.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的细胞 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 大量噬菌体却同原来的噬菌体一样具有蛋白质外壳。请分析子代噬 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来源。
知识梳理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也就是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针对的是全球所有生物)。
知识梳理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 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 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
3.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 实验设计?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
细菌培养技术 艾弗里: 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噬菌体培养技术 赫尔希: 同位素标记技术
物质提取和分离技术等。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 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思考讨论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2.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 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 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
思考讨论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5edb9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7.png)
不患病
分别侵染健康烟草植株
不能得到病毒
RNA
患病
得到全新病毒
结论: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_R__N__A___是遗传物质
结论
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别
核酸种类
举例
遗传物质
细胞 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非细胞生物 (以病毒为例)
DNA和RNA DNA和RNA
DNA RNA
变形虫、玉米、人
细菌、蓝藻 噬菌体、乙肝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 感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赫尔希 蔡斯
1、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小鼠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体
菌落 有无毒性
表面光滑 有
表面粗糙 无
S型菌落 R型菌落
1、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阅读P43)
小鼠不死亡 (第一组)
小鼠死亡 (第二组)
➢ 认识到 DNA是由许多脱氧核 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 对DNA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格
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提出挑战的科学家们:
里
菲
思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弗
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制作:Rosivy
回顾:科学家的足迹
1 1866年 孟德尔发现 遗传定律
12-13版高中生物多媒体同步授课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必修2)
![12-13版高中生物多媒体同步授课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bf18a076c85ec3a87c2c5ce.png)
的遗传物质。
17
1.格里菲思用肺炎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
验,此实验结果( D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推出杀死小鼠的S型球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
3
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球菌的类型 •菌落光滑 •菌体有荚膜 •有毒性
(1)S型球菌:
(2)R型球菌:
•菌落粗糙 •菌体无荚膜 •无毒性
4
2.实验过程
小鼠死亡
小鼠存活
5
小鼠存活
小鼠死亡
6
积极思维
3.分析与结论 在第四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除了发现无毒性的R型这能说明什么?
用。 答案:(1)死亡 S 型球菌的DNA将R型球菌转化成活的 (2)B 有毒的S型球菌,使小鼠死亡
(3)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
们各自的作用
26
27
趁机浑水摸鱼的人才会挑起人事纷争。
28
(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球菌与活 的R型无毒球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 是 。 ,原因
24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 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 A.14C和18O C.14C和32P 是 B.35S和32P D.35S和18O 。 。
(3)分析图B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 解析:(1)此题考查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结论。分析图A 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球菌与活的R型无毒球菌 混合后,可转化为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小鼠将死亡。 (2)蛋白质含有S不含P元素,核酸含有P而不含S元素,因
19-20版: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步步高)
![19-20版: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步步高)](https://img.taocdn.com/s3/m/39e658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2.png)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项目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有无毒性有无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结论 ①R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 R 型细菌无毒性 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②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S 型细菌有毒性 ③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已失活,毒性消失⎭⎪⎬⎪⎫④R 型活细菌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且性状可以遗传——转化因子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 是遗传物质。
(1)S 型细菌的DNA 可使小鼠死亡( )(2)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3)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答案 (1)× (2)√ (3)√格里菲思将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S 型细菌,请分析: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 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 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高一生物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高一生物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31eea2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2.png)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
(含P)——用32P标记
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
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
——用35S标记 质构成的,头部含有
(含S)
DNA。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的组成元素: C、H、O、N、S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噬菌体结构模式图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能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两个经典实验比较
艾弗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处理方式
直接分离
同位素标记法
对照原则
S型细菌的分离物质分 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 养相互对照
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
实验结论 设计思路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P46思考讨论: 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于观察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 功能的变化;繁殖快,细菌20-30min就可以繁殖一代,病毒可在短 时间内大量繁殖。
2、巧妙运用减法原理,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 某种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等)。
3、艾弗里:细胞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法、物质的提取和分离等技 术。 启示: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 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只注入DNA 不注入蛋白质
②只注入蛋白质 不注入DNA
实用文档
③同时注入DNA和蛋白质
32P
标记
35S
实验设计
侵染
搅拌、离心
上清液 沉淀物
检测
实用文档
搅拌、离心
上清液 沉淀物
小组合作:3种假设下,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还是沉淀呢? 32P
上清液 沉淀物
35S
实用文档
上清液 沉淀物
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接下来你最 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实用文档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设法将蛋白质、DNA等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用文档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 (1944)
R型细菌 S型菌的DNA
R型细菌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实用文档
DNA进入到细菌细 胞中
有些病毒,只有两种成分:蛋白质和RNA,比如,烟 草花叶病毒和SARS病毒。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又是 什么呢?
实用文档
实验:
TMV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 RNA
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
实用文档
冥思清单
1、本节课科学家的实验选用了哪些实验材料? 2、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
第1节 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执教:吴苹
实用文档
基因是什么? DNA或蛋白质? 几多实验,几多论争。 是谁将谜底揭破?
实用文档
肺炎双球菌
菌落光滑(smoth) 菌落粗糙(rough)
S型细菌 R型细菌
实用文档
有多糖荚膜、有毒 无多糖荚膜、无毒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1928)
实用文档
抢答 1、第4组小鼠最终是因为什么细菌而死亡的?
R型活细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S型活细菌 2、S型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你觉得有哪些可能? 3、活的R型细菌会自发的转化为S型细菌吗?为什么?
实用文档
格里菲思推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 “转化因
子”,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实用文档
T2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寄生在大肠杆菌体 内的病毒
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两种物质
仅蛋白质中含有硫 磷几乎都存在于DNA 中
你有没有什么方法不用直接把DNA和蛋白质分离开,但 是又可以追踪到它的去向?
实用文档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得出结论
实 验 设 计
进行实验
实用文档
细菌
提出问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细菌细胞内的物质究 竟是DNA还是蛋白质?
结论
预测现象
第一组:噬菌体DNA含 第二组:噬菌体蛋白
32P标记
质含35S标记
只有DNA注入 放射性在 沉淀物 中 放射性在 上清液 中
细菌
出现
出现
只有蛋白质 放射性在 上清液 中 放射性在 沉淀物 中
注入细菌 出现
出现
DNA和蛋白质 放射性在 沉淀物 中 放射性在 沉淀物 中
都注入细 出现
出现
菌
实用文档
实验设计? 3、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
路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实用文档
感谢同学们的辛勤付出!
实用文档
S型菌
S型菌的 R型细菌 蛋白质或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
R型细菌
S型菌的 DNபைடு நூலகம்+DNA酶
实用文档
只长R型菌
艾弗里提出了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科学 家观点的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 生 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实用文档
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更好的方法能够将DNA和蛋白 质分开、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呢?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