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部分一:简要陈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构成。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出果关系。一方面,从短期看,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另一方面,从长期看,市场绩效对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也有一定的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结构对行为、行为对绩效的影响是主要的;而绩效对行为、行为对结构的影响是相对次要的。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分析范围,不同学派的各种产业组织理论观点均是围绕结构、行为和绩效这三大市场要素展开的。
部分二: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汽车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有3个,即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1.市场集中度
按照国际公认的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汽车制造业应该属于极高寡占型,其CR4应大于75%,CR10应大于90%。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目前中国有110多家汽车整车厂,其中有绝大多数厂家的销量平均只有1万多辆,与国际汽车巨头1,000万左右的销量相去甚远;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前四大家的产销量只有37.5%,
而前十大汽车厂家的产销量只占全国汽车产销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他90多家汽车厂家一年汽车产量之和还不到两成。毫无疑问,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偏低,已成为中国难以称为汽车大国的一个要问题。因而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应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竞争优势。在份额较高的微型和小型车市场应提升质量、外观,增强品牌力;在紧凑型车的舒适性、动力性和操控性等方面应苦练内功;潜心研发弥补产品结构短板,逐步提升品牌形象,从而提高我国国内汽车的市场集中度。
2.进入壁垒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进入壁垒可以分为绝对成本壁垒、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别壁垒、法律、政策壁垒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作用的日益突出,绝对成本差异优势成为决定国外寡头厂商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成本竞争从而决定的价格竞争成为驱逐劣势厂商、阻碍新的厂商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建立在品牌优势基础上的产品差异优势,也抑制了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进入市场的重要障碍。另外,大型厂商拥有的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也在事实上成为小规模汽车厂商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
中国改革促进了市场进入主体多元化的形成,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合资建厂,“强强联手”使得预算约束与利润动机已经大大增强,市场进入壁垒失效的状况得到改善。加之中国加入WTO,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关税税率降低的使得关税壁垒逐步削弱,国外跨国公司能顺利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结构的跨国传导,中国的市场结构逐步与国际市场相接近,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有了提高。
3.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消减或停产期所从事的特定业务,从特定市场退出时的障碍。退出市场就意味着企业停止生产原来的产品,将资产转让或转为他用。因为投入资产的耐久性与专用性,退出活动的高成本、信息隔阂、管理层的抗拒、资产处理等问题,加之中国产政策的约束和社会的就业问题,这些构成了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过高的退出壁垒。中国汽车产业的退出壁垒主要还是由于汽车产业本身的特征导致的,既大量的沉没成本的投入和寻找接受企业过程中大量的寻找成本。二、市场行为
1.价格行为。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处在稳中有降的态势。汽车降价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的,主要因素:其一是汽车市场的供过于求。一方面,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库存上升,推动汽车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导致的消费需求减弱,汽车频繁降价所带来的消费者“持币待购”等共同导致的。其二是汽车生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主动降价成为汽车企业新老车型过渡和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营销策略。
2、产品竞争
我国汽车行业起步晚,国内汽车生产从国家控股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因而,同国外品牌相比竞争力稍弱。但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市场的产品竞争不断加剧,新的车型不断推出,
性价比不断提高,价格也呈总体下降趋势。
3、品牌效应
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且结构化不合理,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较信任国外知名品牌,导致国内品牌汽车需求量较小。近年来,国内汽车品牌在提高自身竞争力为目的,大力发展中低档车型,以适应国内中低收入人群消费,打出自身特有品牌,自主品牌表现良好,一方面,国家一系列政策将对小排量占主导的自主品牌发展带来动力,可使自主品牌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自主品牌将与外资品牌在小排量产品上冲突升级。出口受阻也将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市场绩效
1、在SCP分析框架中,对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率的关系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哈佛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
但是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基本属于垄断竞争,汽车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基本没有企业能够控制价格的情况,没有超额利润。2、产业的技术进步。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但与汽车制造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在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合资企业对外方的依
赖程度相当高,不少企业还停留在引进产品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上。尽管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与跨国公司还无法相比,但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劳动生产率出现转折,逐渐步入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