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PPT(讲义学生)
民法总论ppt课件学生

孟德斯鸠:“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
民法以权利为本位,是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梅因:“一个国家文明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 就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 家,民法多而刑法少”。
(三)民法为实体法 (四)民法为任意法 (五)民法为国内法 (六)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如18条)
二、民法的任务 (一)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权
(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民法的渊源及效力
一、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
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 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之中。 (一)宪法 (二)民事法律 (三)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的损失为主要目的。 3、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 4、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
内协商
(三)民事责任的分类
1、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2、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 3、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 4、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5、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三)民事责任的形式与民事责任的 承担
(三)滥用权利的法律后果 1、剥夺权利滥用者的权利; 2、可以行使权利而不及时行使权利者,限制其权利的行
使。
五、公平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 (一)含义
指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平原则是 衡量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标准。
(二)主要体现 1、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2、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平衡 3、负担与风险的平衡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研究民法调整对象的含义
《民法通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总论》课件

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
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监护制度
在自然人下落不明或生死不明时,依法对其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的制度。
根据是否需要特定形式,要式行为必须采取书面、公证等形式,而不要式行为则没有形式要求。
根据是否涉及对价,有偿行为需要支付对价,而无偿行为则不需要。
根据是否需要实际履行,诺成性行为自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而实践性行为则需要实际履行才能成立。
总结词
2. 无效的法律行为
3.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4.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诉讼时效的中止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的延长
THANKS
感谢观看
1. 生效的法律行为
详细描述
阐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为以下几种
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自成立时起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不产生约束力。
总结词:构成要素
详细描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对象,如物、行为、智力成果等;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
民法总论 PPT课件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概念与特征 1,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关系。 2,当事人的意志往往起重要作用。 3,体现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并重。 4,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
二、构成要素 民事主体;民事客体;民事权利义务
判断: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c.甲应同事乙之邀请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四、行为 五、智力成果
(一)概念与特征 (二)种类 六、人身利益(人格与身份)
20
案例分析
28岁的李某是一名文学青年,致力于诗歌创作, 多年来一直为创作一步中国的史诗而神魂颠倒。 某日,李某购买笔记本电脑一台,以方便创作。 但该电脑技术上存在瑕疵,李某一个月内修理了3 次。李某愤而要求退货,多次交涉未果。遂找到 销售经理,盛怒之下,李某用该电脑拍了经理的 脑袋,随后将电脑扔进垃圾桶。不料经理当场死 亡。
9
第七节 民法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概念与体系 是指效力贯穿于整个民法制度之中的民法
根本规则,即对民法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 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平等原则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作为民事法 律关系主体的地位一律平等。 3,民事主体均受法律平等的保护。 三、自愿原则 1,民事主体享有自主决定权。
10
2,凡违背自愿所为的民事行为法律不予保护。 四、公平原则
1,民事主体享有同等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 2,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相对 应。 五、等价有偿原则 1,在双务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的权利和 义务具有相对性。 2,民事主体取得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在价 值上相当。
2024版《民法总论》ppt课件完整版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调 整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处理民刑交叉案件时,应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
民法的基本原则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 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 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 利和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归于消 灭。例如,合同的履行、双方协议解除合同等都可以导致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03
民事主体
自然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 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债权
债权的概念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 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
债权的种类
根据债的发生原因,债可以分为合同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 债等。
债权的保护
债权的保护方式包括请求履行、请求损害赔偿、请求支付违约金等。
《民法总论》ppt课件完整 版
contents
目录
• 民法概述 •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主体 • 民事权利 • 民事责任 • 诉讼时效与期间
01
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02
平等性
民法调整的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没有 隶属和服从关系。
《民法总论》PPT课件

)
15
2.苏有朋可以依据《合同法》第135条的规定请求开心电器行交付 电脑,并移转电脑的所有权。
小结:
•
第一:民法的立法技术,是由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 但在处理具体的案件
时,应当反其道而行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以请求权基础为思考的出
发点。
16
•
第二:民法在体例上虽然分为五篇,但各篇并非孤立存在。各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分期付款买卖支付价款的迟延,适用《合同法》第167条。“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 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 或者解除合同。”
7
• (2)乙交付的奥迪车是“泡水车”。
• 对于乙交付的汽车具有瑕疵,或者说交付的标的物不 符合质量要求的。适用《合同法》第155条并联立适 用111条。
(1)苏有朋只有17岁,但其依靠自己的收入作为其主要 生活来源,因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通11-2)
(2)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赵薇时生效。(合同16-1)
2)开心电器行的承诺。
(1)赵薇是开心电器行的代理人。
(2)赵薇的代理行为对开心电器公司发生效力。(民法通则 第63条第2款)
3)苏有朋与开心电器行之间成立买卖合同。(合同法第130条
• 问题是:苏有朋可不可以要求开心电器行交付电脑?
13
(1)其所涉及的,是否为法律关系?
(2)如果涉及的是法律关系,那么是属于公 法关系还是私法关系?
(3)如果是私法关系,则要看是民法关系还 是民事特别法上的关系?
14
案件分析:
1.苏有朋对开心电器行的请求权基础:合同法第135条。
1)苏有朋向开心电器行购买惠普电脑的要约。
民法总论PPT课件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2、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主体依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民事活动
3、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以诚相待、恪守信用
4、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公序良俗)
权利不得滥用:主体应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 利益
三、民法学的基本内容
1、总论 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法律 行为、代理和时效 2、分论 人身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
四、民法学的学习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密切关注社会变化 3、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4、应了解“三个动态”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民法的词源和含义
问题:试用民法基本原则分析本案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法律关系中以财产关系的发生居多 3、民事法律关系的保护主要为补偿性措施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关系 3、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4、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以自己
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第三章 自然人
自然人的民事主体资格 监护 住所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民法学总论(PPT 40张)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2节 代理权与代理行为
七、复代理
制作人:吴一鸣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81条 委托代理人转 托他人代理的,比照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规定 的条件办理转托手续。因委托代理人转托不明, 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 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 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 过错的,应当负连带责任。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2节 代理权与代理行为
三、不适用代理的行为
制作人:吴一鸣
违法行为 法律要求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如结婚、 离婚、收养、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 等 依其性质不得适用代理的行为,如公司的 设立行为、捐助行为、继承的承认或抛弃 等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2节 代理权与代理行为
四、代理行为的成立要件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1节 概述
普通 代理 间接 代理 行纪
A A1
B B1
C C1
A2
B2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1节 概述
C2
制作人:吴一鸣
第二节 代理权与代理行为
《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 公民、法人
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
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
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功能:私法自治之扩张与补充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1节基础关系:委托合同、合伙合同、 承揽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组织关系 等。
授权行为:单方法律行为 基础关系与授权行为的关系:①仅有授权 行为;②仅有基础关系;③基础关系与授 权行为并存。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1节 概述
第7章 代理制度 第2节 代理权与代理行为
制作人:吴一鸣
七、复代理
民法总论第1讲ppt

• • • • • • • • • • •
2.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 A利益说(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B意思说(意志服从——意志自由) C主体说(国家——私人) 3.区分公法和私法的意义 A私法自治,减少国家干预 B尊重和保障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C明确民法的基本属性 4.民法是私法 A调整对象:平等主体 B调整方法:意思自治——民事责任
一、民法的概念
• (一)民法的词源:古罗马jus civile——英国civil law——日本“民法”(荷兰Buergerliches Recht ) • (二)民法的的定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系的法。 形式民法——民法典 实质民法——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 • (三)我国民法的概念:《民法通则》第2条“民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 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 • • •
(二)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2.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公司法优于民法通则) 3.新法优于旧法(注:指在同序位法向冲突时, 颁布在后的优于办不在前的) • 4.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 5.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
• • • • •
(三)民法的解释方法 1.文义解释:按照文字义 2.体系解释:法条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法意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立法解释 4.扩张解释:因文义过窄,不足以表示立法真意,根据 真意扩张 • 5.限缩解释:因文义过宽,不符合立法真意,根据真意 限制 • 6.当然解释:法无明文规定,但与立法目的,该事实的 情形更可适用某一规范,而进行适用 • 7.合宪性解释:依照宪法高位阶法解释低位阶法。
• (二)民法是权利法 • 1.从历史上看,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 认和保护 • 2.从体系上看,民法体系的构建是以权利为基本逻辑起 点 • 3.从规范类型上来看,民法是通过权利确认当事人的行 为规则 • 4.从权利救济角度来看,是权利回复或弥补为主,不以 惩罚为主
民法总论 PPT课件

二、意思自治原则
(一)含义 意思自治原则又称为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其在民事活 动中的意志自由(根据自己的意志设定权利和义 务),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民事主体的非法干预。 (二)基本内容 1。民事主体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 2。允许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 系。 3。当事人的意愿优于任意性规范。 4。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受国家权力与其他民事主体 的非法干预。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相互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民事关系。 1.民事关系的含义与特征 民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而形成的具有平等性的社 会关系。 民事关系经由民法调整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2.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三、公平原则
(一)含义 公平原则是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它要 求立法和司法都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二)基本内容 1。要求民事主体根据公平原则确定民事主体的权 利、义务。 2。要求平衡民事主体利益或损害的分配。 3。民事案件处理的结果,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 要求。 •如〈〈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 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 人分担民事责任。”
2.民事主体不得以自己的民事活动损害第 三人和社会的利益,必须在权利的法律范围 内以符合其社会经济目的的方式行使自己的 权利。
3。民事法律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当为维 护对方的利益,实施一定行为或不实施一定 行为。
4.法官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各方当 事人的权利,平衡当事人的利益。
民法总论 第1讲 “导论”(PPT)

复习
• 民法专业的学习以什么为主? • 民法在现行法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 Pandekten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 请在脑中默想民法的体系图。 • 对应上述构造图,列举我国现有的民事立法。
谢谢各位!
(三)海量的司法解释
《中国民法典》
(一)1998年第八届全国人大 (二)学者草案 1、《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 2、《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 3、《绿色民法典草案》 (三)十八届四中全会 (四)重要争议点 1、‚法典化‛还是‚解法典化‛? 2、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 3、是否需要债法总论?
会主义组织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均由民法调整。经济法仅调整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并 认为经济法不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通则+单行法”时代
(一)《民法通则》 (二)单行法
1、《婚姻法》(1980)、《继承法》(1985) 2、《收养法》(1991/1998) 3、《担保法》(1995) 4、《合同法》(1999) 5、《物权法》(2007) 6、《侵权责任法》(2009)
近代以来的立法历程
(一)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 史称‚民律一草‛,财产法部分由志田钾太郎 和松冈义正起草。 (二)1926年“民律二草”。 (三)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 起草人包括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和 郑毓秀。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次民法典立法尝试
大经济法与大民法之争
二、民法的解释
二、民法的解释
法律的解释系法学的开端,并为法学 的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 艺术。
—— 萨维尼
二、民法的解释
(一)法律概念不明确
事例 X公司邀请明星王某演出, (1)Y1开车因过失撞伤了王某,导致王某无法 演出。 (2)Y2公司未能邀请王某,怀恨在心,雇人打 伤王某,导致其无法演出。 问:X公司可否向Y1和Y2请求损害赔偿?
民法总论-课件

民法总论第一讲民法导论一、民法的内涵(一)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概念的反思1、民法的功能是否仅限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所确立的权利难道仅仅在市民社会具有的意义吗?2、将民法的调整对象限于平等主体,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其不能解释国际法的公法属性。
如今,已经不再以主体之间是否平等作为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标准。
(三) 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注意:由于立法技术的安排,形式民法中有些内容可能不属于民法的范畴;而其他部门立法中也可能有实质民法的内容。
(四)民法内涵的演变:从市民法到市民社会的法1、罗马法上的民法的内涵民法在罗马法上是指罗马市民法,指适用于罗马市民的全部法律的总称,相对于万民法而言。
2、近现代民法的内涵受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划分思想的影响以及法律部门划分的影响,近现代民法不再具有罗马法上民法的含义,而是专指关于市民社会的法。
二、民法的性质:私法(一)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标准。
1、利益说(罗马法采用)2、主体说3、隶属说目前比较有力的理论是新主体说,即法律关系中至少有一方是以主权者的身份参与。
应该讲,随着时间的迁延,哪些法属于公法,哪些法属于私法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有了前见,而且这些前见往往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
注意:关于实际法律生活中的公法与私法区分,与其说是理论的问题,毋宁说是一个传统和习惯的问题,而这种传统和习惯的形成往往是多重标准作用的结果。
(二)法国与德国对私法的不同理解。
法国法采取的是罗马法利益说的标准,因此其私法不仅包括民法,还包括刑法、诉讼法等(该学说尚需考证)。
德国法采取的是主体说,因此,其私法仅指民法和商法。
(三)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意义。
在近现代,区分私法与公法的意义主要在技术方面而非价值方面。
在私法领域以私法自治为原则,法不禁止即许可。
在公法领域,对于公权力的行使以法定为原则,法不授权即禁止。
在价值方面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国家公权力的控制。
民法总论PPT(课件)阮志盛 3章

案例:
1.陈某夫妇与乡政府之间因超生而发生的 计划生育关系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以管 理与被管理为内容的法律关系,在性质 上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 系,不具备自治性。
2.乡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应当严格的依法 对吴某采取相应的计划生育措施,不能 与行政相对人讨价还价、进行交易。因 此,陈某与乡政府所订立的协议是无效 的。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关系行为的关系:民事行为是当事人 能够以自己的意思变动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但是民事行 为不一定都合法有效,合法有效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
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权利受到侵害,或者使受到侵害 的权利得到恢复。
1、公力救济(是保护民事权利的主要手段,指当权利人的权利受到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4、既得权与期待权
既得权,是指权利人已经取得且可以实现的权利,一般的民 事权利都是既得权。指具备全部权利要件,被当事人实际享 有的权利。如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
期待权,是指将来有取得与实现的可能性的权利。 期待权指 称的是发生并存续于取得特定权利过程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债权。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3、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 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 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 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 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法定代理人对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加以承认,这个 合同就从效力待定变为有效了,这叫追认权;合同有效成立 以后,由于出现法定情形一方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合 同关系即告消灭,这叫解除权。这些权利均属于形成权。
梁慧星民法总论 ppt课件

法学著作:《学说汇编》 法学教材:《优帝法学阶梯》 • 法学家:盖尤斯、帕比尼安、乌尔比安、保罗、 孟代斯梯安(又译为莫迪斯蒂努斯)
2020/4/11
• 古罗马帝国的版图
2020/4/11
• 四、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
2020/4/11
• 其三,私法自治 • 其四,自己责任。即行为人只有在有故意
、过失时,始承担民事责任。 • (三)现代民法模式 • 其一,具体的人格 • 其二,私的所有的社会制约 • 其三,受规制的竞争 • 其四,社会责任
2020/4/11
• 五、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
• 法国民法和德国民法脱胎于罗马法,各国效仿法 国民法和德国民法,构成大陆法系;
2020/4/11
• 六、民法的构造
• (一)民法上的法律关系模型 • 1、契约关系(债权债务关系) • 2、所有权关系(物权关系) • 3、侵权关系(对人√;对物√ ;对债权) • (二)民法上的内容模型:权利、义务 • (三)民法上的法典模型 • 1、以契约和所有权为基轴的体系化 • 《法国民法典》 • 2、以物权和债权为基轴的体系化 • 《德国民法典》
2020/4/11
•
建国以后,1956年的民法草案,是以苏俄民法典为
蓝本,表明中国此前继受德国民法,转而继受苏联民法
。但苏联民法仍是参考德国民法典而制定,因此这部民
法草案仍是和德国民法典想通。
•
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完成民法草案第四稿,参考
了苏联民法典、和匈牙利民法典,但是后来被搁置。
1986年制定《民法通则》,堪称为中国的人权宣言。90
民法总论PPT课件

二、法律行为之成立与生效
(1)成立要件 A、当事人、B、标的、C、意思表示 D、特别要件
(2)生效要件 A、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 B、法律行为标的须可能、确定、适法、妥当 C、意思表示须真实 D、特殊的生效要件:附条件或附期限;遗嘱
三、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
第七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变动
一、民事权利的变动 1、权利的发生 ——原始取得、继受取得 区分的意义: 物权法§108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
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 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2、权利的变更 (1)主体 (2)客体 (3)效力
3、权利的变更 (1)相对消灭 (2)绝对消灭
第三百六十七条 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 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五、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区分标准:是否给予对价。 区分意义: 无偿行为,义务人之义务较轻。
李杏英诉上海大润发超市存包案
2000年11月1日下午,原告李杏英在被告上海大润发超市购 物。欲将随身皮包存入超市设置的自助寄存柜,投入一元硬 币,硬币退出后取得编号1250719748的密码条一张。李杏 英购物后欲取皮包,发现寄存柜打不开,请工作人员协助打 开,发现箱内无任何物品。李杏英以大润发超市疏于管理为 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超市赔偿损失。
一致,而成立之法律行为。
3、共同行为 方向平行的两个以上意思表示达成一
致。如社团法人的设立行为。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财产行为:如债权行为、物权行为 身份行为:如结婚,离婚,收养 区分意义: (1)身份行为有意思能力即可,不需
要一定具备行为能力 (2)身份行为原则上不能代理。
民法总论课件ppt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 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多种分 类,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 分类方式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是否需要双方意思表示, 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和双方 行为;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涉 及对价,可以分为有偿行 为和无偿行为;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需 要特定形式,可以分为要 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需要进行清算、注销登记等程序。
05
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
01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组
织。
非法人组织的特征
02
非法人组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
动,但不具备法人资格。
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03
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可以作为当事人
债权的特征
债权具有相对性、请求性、期限性、 平等性和规范性。
债权的种类与内容
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债权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和不当得利之债等。
内容
债权的内容包括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具体包括请求履行、请求赔偿、代位权 和撤销权等。
债权的变动
债权的产生
债权的产生基于法律行为 或法律规定,如合同、侵 权行为等。
总结词
阐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
详细描述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立要件是 指民事法律行为具备的基本要素,而生效要件则是指民事法 律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条件。具体来说,成立要件包括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1.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