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一、小说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的概括:(1)形式:人+事(因+果)(2)步骤: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主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题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小说
决心、勇气和智慧
新高考Ⅱ 2020
新高考Ⅱ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用儿童 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大师》(节选)(双雪涛):下棋之道与做人之道
散文+ 小说 小说
特点: ①选文凸显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新高考文学性文本 阅读的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文质兼美,融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于一体。选文立足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以文 化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传承爱国精神。 ②形式多样。选文既有短篇作品,也有长篇节选;既有单一文本, 也有复合文本。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法突破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 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 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 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 炼组合,规范概括。
方法突破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针对高 考文学性文本的选文特点,我们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 内外阅读积累,尤其是要加强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及各自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代表性 的作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 的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知识梳理——以《祝福》为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
3、人物角度: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主题角度: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读者角度: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思考点:(三要素+主题)1、人物方面: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身份;对比、衬托、烘托其他人物,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情节方面: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的陡转;3、主题方面: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设问方式:小说中某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1、肖像、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动作描写。2、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3、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心理、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设问方式:这篇文章情节曲折,饶有波澜,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4、就结尾看:①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②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④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记忆后
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TIP2: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 是30分钟 第三 个记忆周期是 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 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学 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 就懂 一做 就错
看得懂,但不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1.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 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13
关于小说的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
超级记忆法-记忆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体法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2019版语文第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一 含答案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这类小说是江苏卷的首选。
因为它与散文太相似了(命题者多点明是小说体裁),但它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要按小说的阅读方法去读它(答题也是如此)。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主题归纳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主题归纳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题材类型和主题归纳一、官场类小说这部分,不要过于忌讳和回避,高考也是会涉及到官场的一些不良风气和问题的,我们已经是高三的准成年人了,直面社会问题本来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高考不可回避的一类小说阅读的形式。
1、揭示官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部分官员身上的不良风气,及时发现问题,引人深思:贪腐,走后门,官商勾结,以权谋私,官官相护等等2、但是对于年轻官员队伍的知错就改,正义公正的歌颂赞扬也是不可或缺的。
3、新时代,新农村,新社会,新青年,做好基层领导班子的排头兵,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力主扶贫工作,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4、另外,如果涉及到国外小说中的官员,可回想咱们人教版教材初中阶段学过的课文《钦差大臣》,主要涉及黑色幽默,讽刺挖苦为主,引人深思。
二、文化类小说这一类小说是每年高考的老客,年年复习,年年损兵折将,因为文章偏重于散文,主题相对深刻,很多学生根本无法读懂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遇到这类的文章,不要慌乱,常规答题,找准定位,分析题型,这部分可参考我之前发布的小说常见题型和答题方法文章,做题型方面的汇总学习。
1、文化的范围比较大,有古董类的文章,古城拆迁,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文化创新,中外交流等这几个方面的不同类型的细化文章,可以平时刻意去找一下不同类型的文章做细化的复习,对我们高三的阶段的复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古董类:要注意,精明的商业和奸诈的炒作背后,可能蕴含的人情味。
古城拆迁:痛定思痛,社会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时代大背景下的传统的守护,是我们新时代人们肩上肩负的沉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文章最后可能会给考生留下一个悬念和问题,引发思考,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个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守护:这个是一个大的类型,主要是守护,保护,传承,力主正能量就可以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这种文章中可能还有法律,制度,国内外的态度,和国际严峻的文化形式方面去考虑,我们面临的是年轻人文化断层,后继无人,老师傅去世可能导致一门手艺的消失,没有接班人,要试着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才能把主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挖掘的更深入,才能得到更多的分值。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一)小说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1.分析作品结构开端,发展,结局,高潮(1)分析小说线索人物,事物;单线,双线;主线,副线;明线,暗线(2)概括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概括作品主题蕴含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对情节,人物,环境的具体描绘及其叙述的语言风格故事发展的表现手法顺序,倒叙,插叙叙述人称的表现手法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小说特色的表现手法(营造环境,安排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描写方式1.衬托使主体鲜明突出,主题说明充分,思想表达更强烈2.悬念有设悬和释悬,先设置谜面,适时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3.抑扬可使文势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对比形成反差,达到表现人物,凸显事件,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5.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画龙点睛的作用6.细节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7.景物描写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1)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主旨(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传记类文本阅读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文本答题技巧1.理清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注意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练习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练习答案药砚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Iq8qjNd。
A1KmND2。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maUTH23。
g6YRzFp。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pFgdQC5。
5zt7EVm。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s2mDsXY。
e2XYtTW。
解析:选B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要结合原文分析)YTplVOy。
BTRMQOG。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WOvNBWR。
BptSDvp。
走正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客轿赵淑萍郑店王来了兴致,今天去姚城,打算特地去看一场戏。
天蒙蒙亮,他就出发了。
他穿了双半旧不新的草鞋,兜里塞了一双布鞋和两个馒头。
出门前,特意经过儿子的房门口,顺手一推,这小子睡觉居然又没闩门。
房里一股酒气,鼾声打得像响雷。
“真是前世作孽,出了这个败家子儿。
”郑店王长叹一声,步子沉沉地上了路。
“郑店王,出门办事?”路上的人半是招呼半是讨好。
郑店王说:“姚城今日有滩簧班子,我去看看。
”对方说:“你舍得跑那么远的路去看一场戏?”郑店王自顾自走去,脚步轻盈起来。
“死老抠,那么长的一溜店,还穿着破草鞋装穷。
”招呼的人冲着他走远了的背影咒上一句。
出了竹岙村,一轮残月隐在天空,东边云层一抹绯红,日头立马就要蹦出来。
郑店王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嘴里还哼起几句跑调的滩簧。
他似乎想见戏场子里敲锣打鼓,生旦们齐齐地等着他到场呢。
他没别的嘴好,就是恋着戏。
到了横河镇上,几顶客轿闲置在路边,轿夫们一见是他,生意也懒得兜。
“打咱做生意起,这土财主就没坐过轿子。
”一个长个子嚷嚷着。
“哼!哪一天他坐了,除非是他死老婆又娶亲了。
”一个矮胖子悻悻地说。
可人家郑店王正常着呢,您没看见,郑店王悠悠穿着草鞋走着呢!想着自己不坐轿,等于又多了一笔进账,他心里乐开了花。
郑店王穿了一身做客的马褂,他不想让城里人看不起他,似乎,看戏就得有相称的服装,他跑这么远去看戏,可他从来没在竹岙村大大方方地看过戏。
每年有草台班子在乡村巡回演出,每个地方的乡绅、财主、富农总归得出点钱,请村里人看几场戏。
这对于他,简直是割他的肉要他的命,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借故东藏西躲。
开戏了,锣鼓一响,他坐立不安,就像有无数条小虫在咬他的内脏,但他又不敢露面。
他知道,出了钱的族长太公、王财主等就坐在台前的一排好位置,抽着旱烟嗑着瓜子扬扬得意。
他也怕村里人看见他,讽刺他只进不出。
只有夜里戏演到后半场的时候,他才把那顶旧旧的绍兴毡帽往下一拉,鬼鬼祟祟地向戏台走去。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考情分析(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结构,突破情节线索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分析小说结构、情节线索题精准突破小说结构分析题一、三种常见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指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而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二、常见线索及作用1.小说常见的线索(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的。
(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感的变化。
2.线索的安排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
双线一股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暗线。
(1)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高三2011-06-02 10:1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雁阵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
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
“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
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
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
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
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
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
一阵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
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
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
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狗娃没回头。
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烘托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旨在表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一中心。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然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2)简要概括“驼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点说明。
(6分)(3)“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6分)(4)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你认为促使浪子回头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参考答案(1)BE(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C/D不得分)(2)(6分)驼爷是一位农村护林员形象。
忠于职守;有勇气、不怕威胁;坦荡自信;关心他人;有爱心挽救失足青年。
(每点1分)(3)(6分)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主题、促成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③它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每点2分)(4)(8分)参考要点:促使浪子回头的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在社会环境的因素。
(2分)狗娃人性未泯,在特定背景下人性觉醒,重新审视生命价值是其内因。
(2分)父母亲人的牵挂、不放弃,(2分)身边的人不鄙视,对其有信心、有爱心是重要的外在因素。
(2分)冬季杨晓敏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
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
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
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
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出彩包的梦幻。
就像被哨卡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你懒洋洋地直起腰,被一阵阵吆喝声召唤出来。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
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雪,这只在”肖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
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
大伙头上笼罩一团哈气,喊叫着围拢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
“郎个搞起的,一挨它,手上的冻疮就消肿了。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
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臊狐狸,我怎么会闻到甜丝丝的味道?”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做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
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袁达出来——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
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和谐不现实甚至离题太远时,你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众人的目光倏地变得复杂起来。
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的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弯腰从雪窝里枢出那把刀。
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
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上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选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之至。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时间凝固了。
脸上裂花的新兵,扑通一下跪在雪地上,抱住你的腿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共,心里说,你也教育了我。
尔后大吼:“起来!”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巡起来,待大伙让开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榘过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了。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一段的“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一句,看似闲笔,但在作者心中,却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
B.“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一会儿”,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新兵”喜爱红艳艳的狐狸,为后文跪在雪地上求哨长不要杀掉狐狸做了铺垫。
C.小说对“你”放掉小狐狸做了层层铺垫,先是从感受上觉得它是个“美的精灵”,再从听觉上写受不了它哀鸣,最后又从士兵们的请求上写不得不放。
D.“脑海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表现“你”的内心里正在进行着一场保护或破坏一种美的事物的斗争。
E.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雪域高原的冬季,这样就使“雪域孤岛”上“毫无生气可言”的可怕的冬季与主人公“你”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始终形成鲜明对比。
(2)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6分)(3)小说写了一个士兵们在雪地里捕捉饥饿觅食的小狐狸的场面,这个场面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4)小说结尾说:“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巢过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了。
”有人认为这样一件捉放小狐狸的事就使“你”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未免过于简单,很不可信。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作品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参考答案(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A项,对这一句景物描写的分析欠妥,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太阳只是“难挨岁月的点缀”,体现不出“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的意思;C项,分析有不恰当处,最后两句都不能算作“放掉小狐狸”的层层铺垫。
小狐狸的哀鸣声主要感染了士兵们,这不是“你”放掉小狐狸的铺垫;“最后又从士兵们的请求上写不得不放”,不能做铺垫,理解上也欠妥。
E项说“与主人公‘你’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始终形成鲜明对比”,不妥,“你”一开始并没有体现出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来,是“自己的灵魂涅盘过后”才“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的。
)(2)①使用第二人称会给人一种“我”讲述自己熟悉的人“你”的故事的感觉,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表达讲述者的情感;②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主人公的距离,会产生一种使读者关切主人公、贴近主人公的艺术效果;③“你”是一位刚来哨卡不久的军官,缅怀军校的生活,思想混沌,矛盾重重,以第二人称来讲述人物的这种心理,更显得客观真实。
(一点2分)(3)①这个场面生动活泼,把士兵们的围捕红狐时兴高采烈的情绪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了;②反衬出了狐狸的弱小,“一头小兽”耐不住饥寒而落在了“偌大的雪野”这个“弱肉强食的场所”里;③也从侧面反衬出雪域哨所生活的单调、孤寂。
(一点2分)(4)观点一:通过这件事使“你”的思想发生根本转变是可信的。
①从思想基础上看,主人公“你”具备转换的条件,只是他在心里有一个“无法排遣的屏障”,一旦打通这一心理屏障,思想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②是士兵们的爱心感染了他。
战士们捉到了小狐狸,有人想杀掉它做围脖为站岗的战士取暖,当“你”要杀小狐狸时,战士们又哀求,战士们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促成“你”的根本变化。
③是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小狐狸这个“美的精灵”感染了他。
“你”喜爱这个小狐狸,把它看作“美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