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 现有基础与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技术支持、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该专业已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35人,目前在校生269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院级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日照等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1.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双师素质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人。

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厅级、院级“优秀教师”、“师表奖”、“金牌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另外,在相关的企业中聘请10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具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21.7%。

2.建成了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的校内实训场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物流控制系统、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在内的16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1600余万元。

学生的实训按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使学生得到了准实战锻炼。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及时到位近年来,建立了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日照港通公司、东营盛泰集团、兖州太阳纸业、日照比特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

各实训基地技术力量雄厚,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具备常年接受学生实习任务的能力。

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根据产学结合协议,这些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一)课程体系当前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础课程,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课程。

然而,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二)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在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

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新技术、新应用的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最新的教学和实践需求。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生缺乏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就业面较广,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专业建设思路(一)优化课程体系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新兴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等。

2、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构建一个系统、连贯的课程体系。

3、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3、建立教师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1、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现代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逐渐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专业建设的基本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基本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其基本定位应当是服务于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

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既要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适应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优化和维护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能力,可以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方面工作。

三、课程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贴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增强实践项目的教学内容。

除了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程外,还要增设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四、教学团队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关键,需要保证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部分,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训课程、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1. 引言1.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划是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是提高专业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保持专业竞争力,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学校和相关部门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设置和专业特色培养方面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投入和规划,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能力建设。

规划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实力和影响力,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才能确保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受人们追捧的热门专业之一。

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也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都制约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规划,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行各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子信息工程项目,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本次电子信息工程实施的目标是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网络建设。

在电子信息工程实施方案中,网络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对企业现有的网络进行评估,确定网络升级的方向和重点,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建设和优化,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将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确定系统集成的方向和重点,包括ERP系统、CRM系统、OA系统等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

3.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电子信息工程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们将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4. 信息化人才培养。

在电子信息工程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针对企业现有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进行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信息化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项目启动。

确定项目组成员,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 系统评估。

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改造和升级的重点和方向。

3. 技术选型。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

4. 实施方案设计。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网络建设方案、系统集成方案、信息安全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5. 实施执行。

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6. 运行维护。

项目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本专业人才人才培养背景、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1、整体行业需求分析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沿海发达地区及我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可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

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

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方向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各地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

2、区内行业需求分析:广西是农业大省,一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其它几个沿海省份,但随着国家对北部湾经济的大力投资,过去那些沿海大型电子企业及相关企业纷纷向区内投资设厂,如富士康在北部湾投资30亿。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通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通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通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对接产业我国的2G、3G发展非常迅速,4G在中国移动LTE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也逐渐全面普及,工信部发布5G频谱规划,而5G标准逐渐将在2018年出台。

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融合、变革和转型的发展时期。

以下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正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紧密对接产业链,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下,紧跟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服务“宽带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工程建设,凝练出与地方支柱产业方向相对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移动通信方向,以此对接ICT产业发展,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通信)专业适应通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移动通信行业规范,掌握扎实的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精通的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具备过硬的移动通信工程施工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通信产品营销等专业技能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通信)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系列教材,完善移动通信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针对东北地区,特别是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以移动通信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通信行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移动通信规划勘测设计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网优工程师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并在东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东北三省移动通信行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成为同行有较大影响力的示范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现代信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具有极高的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

为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是一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范例,供参考:一、专业定位与目标1.1 专业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1)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进行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并融入多元化的工作环境;(4)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跟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二、课程设置2.1 前沿课程(1)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网络设计和管理的能力;(2)通信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通信系统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数字信号处理: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培养学生具备数字信号处理的能力;(4)嵌入式系统设计: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1)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2)物理学:包括力学、电磁学等,为学生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基本原理打下基础;(3)电路与电子基础:包括电路分析、电子器件、模拟电子技术等,培养学生电路分析和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3.1 师资配备(1)招聘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高层次人才;(2)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团队:项目负责人:自主填写项目组成员:自主填写二、建设背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为世界第一,其中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出货量均为全球第一。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总规模达到15.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IL2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约4.3万亿元。

同时,中国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异常活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己从单一制造业转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的模式。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一带一路,信息先行"己是业界的共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劳动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综合发展模式,走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集群融合化发展道路。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2015年5月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构成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里面也对电子信息产业提出了规划,要打造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输出的黄金通道,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化制造产业链,发展制造服务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驱动各行业创新发展,依托"智慧甘肃”建设的全面开展,推行智能化社会服务,积极落实《甘肃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和推动全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武威市政府也在《中国制造2025武威市实施方案》围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方向,精细作业、精准发力、力求实效。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085工程)路线图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085工程)路线图

8 名。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副教 目,4 名专任教师赴企业工作 6 个
授 5 名,其他高级职称 2 人,占比 月以上。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
26%;讲师及以上,占 74%。
达 9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
研究生学历结构比:硕士研究 学时比例达到 50%;
生教师及以上 19 人,占比 70%。 2.中英合作交流平台有效运行;2
设总目标: 教学团队,探索校企共赢的技术服务合作模式,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人才,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引领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国际商务专业。
建设 内容
专业 校内 实训 基地 建 设
师资 队伍 建 设
人才 培养 模式 改 革
技术 服务 (社 会服 务)
现状
十二五建设目标
具体建设项目
资金预算 (万元)
已有国际商务实训室、ERP实 1.校企共建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
合作实训项目开发。
效运行。
项目 1:校企共建国际商务综 合实训中心 项目 2:实训室管理与运行机 制 项目 3:实训室的扩建和新建 项目 4: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 目
项目 1:10 项目 2:10 项目 3:200 项目 4:80
共计:300 占 26.1%
专任教师 27 名,校外兼职教师 1.2 名专业带头人赴企业承接项
已有跟单员职业资格培训点和 考点。
已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员、电子 商务员、会计上岗证及单证员、人 力资源管理师等岗位技能培训。
虽然已具有一定职业培训经 验,但仍需扩大职业培训受益面; 经济和管理咨询方面的经验较少, 有待进一步提升。
1.校企共赢的技术服务合作模式 项目 1:服务行业企业、地方
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的校企共赢的技术 项目 1:5

电子信息工程系2024年度工作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系2024年度工作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系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日益壮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我系学生的专业素养,我们将秉持“立足现实、拓宽视野、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原则,制定2024年度工作计划,全面推动我系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1.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深化产学研合作,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4.提高学科竞赛成绩,提升我系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具体措施1.教育教学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2)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2)加大引进优秀人才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

3.产学研合作与校企合作(1)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宽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系部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4.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竞赛辅导,提升学生的竞赛水平和竞争力。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5.实验室建设与科研条件优化(1)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2)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度工作计划是我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文件,旨在推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产学研合作、学科竞赛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系将紧密围绕工作目标,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2-2015)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1.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本专业的招生规模,但毕业生就业渠道亦然畅通,薪资水平仍然具有较大优势,尤其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在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会改变.随着信息时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专业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2010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了65142亿人民币,增加值达2142亿人民币,占国家GDP收入的7。

5%。

2.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南省先导性支柱产业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我省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201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1亿元,比5年前的2006年增加了1100多亿元,成为全省规模工业第八个千亿产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设置背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信息技术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设置,旨在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既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技术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承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管理、设计、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的高层次、高技能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1)掌握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2)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3)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应用能力;(4)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6)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工程能力;(7)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专业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包括以下方向:(1)通信工程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从事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无线通信系统集成、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并学习计算机的应用设备及系统设计、制造与管理,培养学生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及网络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1. 引言1.1 引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学科特点、教学资源、科研实力等方面,通过明确建设目标、内容、措施,以及挑战与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将迎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为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是指根据当前社会和行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方案,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内容、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在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时,首先要对当前的专业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社会和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规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还应明确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室建设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提供学生实践培训的平台。

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保障教学质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主要学科基础,涉及电子信息的采集、分析、传输、处理、存储、显示、操作和控制等基本理论和技术。

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加强对核心知识体系的建设,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在学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对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培养质量的提高,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加强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学研究的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师资力量。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支持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水平。

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激励,鼓励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开拓创新,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基地,也是促进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先进设备和完善管理机制的实验室,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注重对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效益,促进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要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卫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实验室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校声誉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推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培养,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论电子信息教学重点建设项目总结

论电子信息教学重点建设项目总结

论电子信息教学重点建设项目总结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相互渗透、融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信息可以实现在远距离、大范围高速的传播,信息的处理、传播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信息的采集、处理、通信技术有了许多新发展,人类迈向信息社会,而旧的专业培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技术的新发展对电子信息人才的新要求,专业改革也就迫切地提出来了。

一、专业建设改革的背景1、原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广西大学原有的电子工程专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建设,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但是,过去该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电子电路设计为主,系统方面主要偏向广播、电视系统。

97年以前执行的教学计划一直是在80年代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微调,受学科发展滞后的影响,主要专业课的内容较陈旧,不能很好反映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新要求。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专业调整给专业赋予了新的内涵,专业改革势在必行构建信息社会所依托的技术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它们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形成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特色。

二、专业建设改革的内容、措施及效果1、专业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1)抓住重点,紧跟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加快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改革都可能改变整个教学体系的结构,必需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2)依照“重视基础,以工为主,理工交叉,强化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综合培养为主,分流培养为辅,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2、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

过去该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电子电路设计为主,强调的是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教育,没有包含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应建立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1. 引言1.1 背景概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领域,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

我国已经意识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制定一套科学的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划、电子信息工程师的职业前景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规划、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电子信息工程创新研究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背景概述】部分仅为一个开端,接下来的内容将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展开更为详细的讨论。

1.2 问题提出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人才供应却相对不足,导致人才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根据行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也需要不断加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师的职业前景规划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与行业深度对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以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为专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提供指导和支持。

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前景、课程设置和实验室建设情况,探讨如何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和发展的科技行业需求。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剖析报告2008年,学院被确定为“福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学院确定为示范性建设中五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自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根据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的部署,在学院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项目全体建设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按照《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工作,并根据学院关于后示范性建设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落实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专业建设概况在学院党政领导下,通过项目组全体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各项任务,实现了建设方案规定的建设目标并按照学院后示范性建设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落实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04年开设、招生,2010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专任教师10名、企业兼职教师12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名、讲师7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素质比例78.6%。

4个校内实训基地,16家校外实训基地。

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6门。

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4部。

二、专业定位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信息产业的总产值连续八年居全省工业系统之首。

福建省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福建省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15年,销售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增加值48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5%;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6400亿元,年均增长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在宽广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实行模块教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模块使学生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电子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工程技能的训练。进入高年级后,专业课模块确保了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刻认识电子信息系统理论与实现技术。为实现分流培养,结合学院的技术特色和教学条件,设置了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自由选修模块,学生可根据个性和社会需要选读其中一个模块,体现灵活性和适用性,也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4) 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3、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以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本着“基础要牢、知识面要宽,加强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优化和重组专业课程”的专业建设思路,对原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重新规划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制定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我们认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体现了以下方面的特色。
(2)根据电子信息学科及信息社会发展趋势,重组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从拓宽专业口径, 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出发着手,结合现有师资水平和学科建设现状,按照专业的电路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科目和相关的知识单元来科学配置课程,力求进一步建设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学科发展,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体系。
(4)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验组织在一个教学计划当中。课程体系中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都设置有实验内容,学时数占该课程总学时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课程体系中还针对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有关模拟、数字电路方面的综合课程设计,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增加电路设计制作实用软件、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EAD)、计算机仿真内容,力求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电子系统设计技术;开设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课,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课题组[*]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原无线电技术、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1年无线电技术专业主要为广播电视系统培养人才,1994年将专业改名为电子工程专业,为广西各部门培养大量应用电子技术方面人才,1998年专业拓宽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进一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进一步,我们把专业的培养规格定位为:
(1) 较好的掌握电子信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及工程技能的基本训练。
(2) 初步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及核心概念。
(3) 掌握信息获取、处理、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通信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比较熟练地开展一般性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5) 逐步把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当中,通过成立学院电子科学协会,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围绕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专业建设改革的内容、措施及效果
1、专业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
(1)抓住重点,紧跟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加快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改革都可能改变整个教学体系的结构,必需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根据我校电子专业的办学实际,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电子信息社会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新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学计划的调整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其中又特别突出对实践环节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对课程体系的重组着重作了以下考虑:
(1) 调整和更新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电子电路、信息系统、通信网络三个专业模块的课程内容,并注意了三方面知识的合理搭配,较好地体现了人才的培养从单一性向复合性、开拓性转变。
(2)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努力使学生在电子电路、信息系统、通信网络三个主科目领域都达到相当的水平,注意广度和深度。
无线电技术专业自1971年恢复招生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一千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分布在广西通信、广播电视、无线电厂、各电子、通信及计算机公司,另还有文教、卫生、金融、公安等部门,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广西电子、信息技术的中坚力量。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技术领导。
然而,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相互渗透、融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信息可以实现在远距离、大范围高速的传播,信息的处理、传播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信息的采集、处理、通信技术有了许多新发展,人类迈向信息社会,而旧的专业培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技术的新发展对电子信息人才的新要求,专业改革也就迫切地提出来了。
(1)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树立全面素质观
过去的电子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与电子设备的开发、设计、维护等能力,忽视了学生对电子信息系统及计算机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很少涉及学生的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适应面狭窄、培养模式单一、素质不高等缺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把电子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21世纪对电子信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筹考虑,同时结合我院现有师资水平和学科建设现状,以求进一步建设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努力培养复合型、开拓型、应用型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比较认真地考虑了专业教育如何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在拓宽专业口径和业务基础上考虑,并重点突出了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知识结构上,我们从扩宽基础入手,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增强学习的适应性。例如,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定的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有关(如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以实验训练为主要目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培养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成立学生电子科学协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应变、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设计的环境,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2)依照“重视基础,以工为主,理工交叉,强化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综合培养为主,分流培养为辅,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2、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过去该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电子电路设计为主,强调的是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教育,没有包含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应建立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显然,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和其他技术领域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了国内外一些院校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在电子信息学科范围内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新型技术和研究工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会以及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重新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好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使专业的培养口径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
体现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其表现为学生专业适应面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强,了解的新理论、新技术不够丰富,限制了电子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适应信息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新要求。
3、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专业调整给专业赋予了新的内涵,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构建信息社会所依托的技术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它们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形成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特色。根据这一新形势,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公共安全图像技术等专业统一归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业务范围,充实扩大了专业内涵。这一调整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口径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为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按宽口径培养专业人才打下了基础,专业面的拓宽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更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因此,对原有专业进行改革,使其能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这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信息社会建设所急需的新型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在这样的形势下, 1997年,广西大学开始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学校对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大了投入与支持力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幸成为我校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从99年开始立项建设,得到学校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及对专业建设与改革给予的指导;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则在时间、人力和配套资金上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改革发展及实施有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根据电子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针对老电子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计划、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工作,在培养广西所急需的、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专业建设改革的背景
1、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信息社会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