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论述易经即中国人对爱因斯坦的误读

合集下载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记得1991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买过一本《白话易经》,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书,是两名台湾学者合著,由岳麓书社出版的。

当时买书的时候,也没有关注作者是谁,只是看到书本前面的《重印说明》上写着:此书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问世以来,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次印行,系据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台湾商务印书馆第六版,但改以简化汉字横排。

随后又看了作者的《叙言》,觉得这篇《叙言》不同于以往出版的《易经》书籍,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语言,又看了作者讲到此书的写作过程,于是就花了5.40元买来了这本《白话易经》。

按照以往看《易经》的习惯,总是先翻到《系辞》第二章:“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段文字,就是先要看看人家对这一段十二个盖取的解释。

非常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这一段十二盖取的解释,依然跟以往所有的书籍一样,都是一个盖取一种说法,根本就没有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

没过几年,台湾著名人士南怀瑾先生的书,在大陆卖得很火热,我们也有幸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本以为凭着南怀瑾先生的学识,一定能对《系辞》中的十二盖取,会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解说。

但是,南怀瑾先生也没有把十二盖取的原理说出来,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起。

后来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又翻到了那本《白话易经》,无意中看到作者,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怀瑾先生和他的学生徐芹庭先生。

关于这本《白话易经》的写作过程,南怀瑾先生在《中国文化泛言》一书中,有一篇《《周易今注今译》再较后记》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网友们可以翻阅一下。

至此,我们才开始怀疑,或者说我们才开始相信,这些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包括南怀瑾先生和徐芹庭先生,都没有办法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这一段十二盖取。

据我们所知,如果一个真懂得《易经》的人,是肯定能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若不能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则任凭他名气多大、头衔多高,对于他所讲述的《易经》,都是值得商榷的。

那些被误读的名言

那些被误读的名言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合乎理性的而像吸毒杀人抢劫等事件虽然是不好的但不好是一种价值判断与是否会合乎理性无关犯罪是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就个人来看犯罪是不合乎理性的行为但是就整体而言犯罪是合乎理性的如果世界上没有罪犯恐怕也是不行的
维普资讯
● 原 音 重现 ●
马涵坤
编者按 : 一直以来. 有很 多的名人名言都 因为各种原 因被我们或错误 解读 , 或断章取 义, 而这 些 已经被 曲解 的 “ 言” 名 却借 助 大众传媒 迅 速传播 , 为我们 心 中颠 扑不破 的真理 。 以下 成 便 是 比较 经 典 的几 句误 传 名 言。本 文采 取 “ 详解 ” “ 或 新解 ” 的方 式 。 图把 这 些 “ 言” 被误 力 名 里 读或断章取 义的部 分纠正和补足 , 让它们 完整 而真实地“ 原音重现 ” 以免进入一知半解和管 。 中窥 豹之 失 。
天 才就 是 1 %的灵 感加上 9 %的 汗水 9
— —
中国的教育一向是“ 学海无涯苦作舟” “ 、题海
爱 迪生
战术 ”这种教育本身 的 目的就是 制造 “ , 整齐 划一” 听话人才 ”它不需要天 才 , 的“ , 也不承

原话 :
天才就是 1 的灵感加上 9% % 9 的汗水 , 但 认灵感 。政治课本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人 的天
方 的科学家是否都是唯物 主义者 ,且不谈爱
因斯坦本人究竟信不信上帝 ,教材首先就把
我们是 在 一个 错误 的时 间 、 误 的地 点 、 错
爱 因斯坦的话完全颠倒 了,爱 因斯坦说 :上 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 的战争。我们过 “ 帝不掷色子”教材却说 :爱 因斯坦说 , , “ 不存 去知 道 的是美 帝 国主义 侵 略朝 鲜 ,而 中国人 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于是爱因斯坦的有神 民志 愿 军 则 是 一 举 打 败 了武 装 到 牙 齿 的 美 。

浅析《易经》与“二进制”

浅析《易经》与“二进制”

浅析《易经》与“二进制”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

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

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关”来表示0。

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因为数字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

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

19世纪爱尔兰逻辑学家乔治布尔对逻辑命题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对符号“0”.“1”的某种代数演算,二进制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

0、1是基本算符。

因为它只使用0、1两个数字符号,非常简单方便,易于用电子方式实现。

二进制与莱布尼茨1、莱布尼茨是“二进制”的主要发现者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线哲学家和数学家,与牛顿各自独立发明微积分,拓扑学的提出者,作为计算机基础的“二进制”的主要发现者,历史上少见的通才,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数学、哲学、逻辑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法律及神学等,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他从年轻时候起,他就通过广泛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是最早且最为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之一,且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赞颂。

首先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江湖传闻已久的莱布尼茨是受到《易经》启发才发明了二进制的说法,其实是假的。

首先二进制并非莱布尼茨发明,在他之前就有哈利奥特和卡瓦利埃里提到过,莱布尼茨只是重新发现、系统阐释并最终发扬光大了它。

然后莱布尼茨是先开始思考二进制后,才看到了传教士带回的《易经》。

二进制记数法的历史常与莱布尼茨联系在一起。

但事实上,莱布尼茨并不是这种记数法的最早发现者。

爱因斯坦论述易经即中国人对爱因斯坦的误读

爱因斯坦论述易经即中国人对爱因斯坦的误读

中国人对爱因斯坦的误读好几次,清晰地回想起过去跟着宗白华老师在北大未名湖畔散步时,在塔影湖光之间,关于爱因斯坦和莱布尼兹的谈话。

近年来又看到了国内许多著述,特别是一些研究《老子》、《易经》、人体特异功能和中国古代科学哲理的著述中,往往引用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段名言。

殊不知,对于这段名言的误读,已经持续了20多年,并且直到现在还没有好好纠正!人们引用的这段话标题为《西方科学的基础和中国古代的发明》。

原引文如下——“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我(爱因斯坦)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段引文的出处是《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197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

引述者(包括许多知名的学问家)以此作为“中国古代已经做出了西方科学两个伟大的成就”的证据,无不沾沾自喜。

瞧,连爱因斯坦也说:“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这在引者心目中,就成了中国文明世界第一(至少是“领先”)的“铁证”!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经常跟着先师宗白华教授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散步,一面自由自在地观赏周围的景物,一面随心所欲地进行哲理的交谈。

当时我就向宗老师请教:一再被国人引用的这段爱因斯坦的名言,其真正含意究竟何在?宗老师坐在湖畔长椅上,凝视着绿水中的云天,提醒说:“明远,我跟你一样,对于这段引文也是有疑问的。

爱因斯坦自己果真是这个意思吗? 果真如引者认为的是颂扬了中国古代贤哲的伟大发现吗? 我看,先不必匆匆做什么结论。

你不妨直接到图书馆去查核原文,看看爱因斯坦的原话究竟是怎么说的?”不久,我在图书馆查到了原文,拿来跟宗老师一同阅读。

经过仔细参照,爱因斯坦原话的最后一段,实际上应该翻译为:“如果这些发现果然做了出来,那倒是令人惊奇的。

名人对易经的评价

名人对易经的评价

名人对易经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易经的评价:
1. 胡适(近现代作家、思想家、教育家):易经不是一个可以看懂或理解的书,而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智者,一位有感性智慧的指导者。

2. 周作人(中国学者、思想家):易经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的古老文化遗产,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琐事的哲学思考方式,引导人们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3. 汤显祖(明代文学家):易经是一本关于道德和修身的书,透过对阴阳、五行和八卦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生的真谛,并指导他们在人生中保持正道。

4. 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易经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解释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高度,同时也对后世的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叶圣陶(中国教育家、思想家):易经是一本独特的书,它教导人们如何去思考、去行动,并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来实现心灵的和谐,是一部可以指导人生的智慧之书。

易经与二进制

易经与二进制

易经与二进制1945年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数学基础是二进制理论,整个西方在探讨二进制的发明者的时候,发现了莱布尼茨述及到二进制与中国八卦图之间的关系,此时,英国一汉学家葛兰氏怀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60年代以后,著文否定了八卦图与二进制之间的关系,认为八卦图中的二进制关系纯属巧合;这一结论又被国内学者不加分析地接受并滥为引用,干扰了人们的视听;葛兰氏之所以这样制造谣言,在下窃以为他认为如果承认了二进制是中国人发明的话,那么对中国人的“愚昧落后”的论调,所谓“白种人如何如何”就抽了筋,这才是他的真正的意图,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讨论八卦与二进制的关系有振奋我们民族自信心的作用,特别是在现在。

这些符号: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顺序,流传了大概三千两百年,那么,在这些符号里,大家有没有看到一种“变化”呢?对,是一种“变来变去”的变,这样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微妙的关系,但近八十年的易学家没有发现这种关系,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想当然地用“用1表征阳爻,用0表征阴爻” ,然后发现伏羲六十四卦图呈现规律性的排布,而且是倒过来的二进制关系,所以有人就下结论,认为卦爻符中含有二进制的胚芽,但尚未形成二进制。

遗憾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书都用阳爻代替0。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原始的问题:为什么要用“1”和“0”来代替阳爻和阴爻?是因为我们大家对阿拉伯数字比较敏感,仅仅是用“0”和“1”代替它来说明问题。

其实,八卦图中的阳爻和阴爻本身就是二进制的递进关系,它本身是不需要代替的。

为什么要代替呢?是因为我们对那个阳爻和阴爻不习惯的缘故,仅此而已!卦图符号系统本身就是二进制,遇阴爻则进位,遇阳爻不进位,阳爻遇阴爻和“0+1”是同一个道理,根本不需要用“0 + 1”来代替,你怕别人不习惯用“0”代替也可以,但不能莫名其妙的用“1”代替阳爻,却反过来说我们是反的。

什么是二进制,大家可以查计算机相关资料,二进制的先决条件,第一是有两个数“0”和“1”,我们也可以是阴和阳,第二是逢二进位,我们也可以逢阴进位;不能说二进制只能用0、1表示才是正确的吧,由此看来,我们的古人发明了二进制,莱布尼茨是自己发明了二进制还是受了我们古人的启发发明了二进制,已没有必要去搞清楚,但至少我们比他早了四千年,大家一定要坚信二进制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很了不起,中国人的智慧,在当时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被质疑了6500年的易经,却成就了外国科学家,5个获得了诺贝尔奖

被质疑了6500年的易经,却成就了外国科学家,5个获得了诺贝尔奖

被质疑了6500年的易经,却成就了外国科学家,5个获得了诺贝尔奖《易经》是中华文明的元典,有人认为它属于儒家,有人认为它属于道家,我却认为它是百家之源,否则便不足以囊括它的博大深邃。

正因为这样的地位,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也早就关注到了《易经》,且对其充满赞叹的不在少数。

而即使是西方最顶级的那些大师,也不乏《易经》的赞叹者。

点击加载图片比如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就曾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地球所有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紧密吻合”。

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也认为,《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二进制等思想,启发科学家们发明了计算机,现代知识经济革命也正受惠于此,并拥有西方人日常生活决策指南的巨大现代价值。

莱布尼茨对《易经》的赞叹:宇宙语言点击加载图片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西方第一个从《易经》中受到启示的是的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他是现代数学逻辑的创立者和制造计算机的先驱。

1697年—1702年,莱布尼茨与一名中国的传教士白晋接触,当时白晋对中国的《易经》很感兴趣,他认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如果以阳爻(—)代表一,以阴爻(- -)代表零的话,可解释为数字的另一种写法。

受白晋的启发,莱布尼茨悟出了二进制。

点击加载图片1701年,白晋将伏羲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寄给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惊讶地发现他用二进制所编的由0到63的数字表与六十四卦阴阳爻转换成零和一后排列的顺序完全相同。

在莱布尼茨的论文和书信中,经常提到伏羲氏和八卦,他曾明确表示:“创造中国帝国的伏羲氏在其推演的八卦中曾用二元算术(即二进制)。

”他尊称“伏羲为世界科学始祖。

”认为中国文化是文化成就和知识成就的真正典范,因为中国人创造知识并不像西方人那样要借助于上帝。

点击加载图片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与杨振宁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γ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θ-γ”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国家为什么禁止研究易经

国家为什么禁止研究易经

国家为什么禁止研究易经
易经属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禁止研究《易经》?易经为什么能预知未来?
国家为什么禁止研究易经
1.国家既不尊重易经,也不禁止任何人学习易经。

从古至今,并没有严格实用意义上的《周易》禁书这种名称,历代也从未完全禁止人们阅读《周易》。

但在古代,像《周易》这种主题鲜明的著作,被列为皇族贵族才能阅读的书籍,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2.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没有产生科学的原因是《易经》,所以应该禁止研究《易经》。

《易经》有很多概括,但是没有任何逻辑推理,从来没有得出一个独立的自然规律。

杨振宁认为这非常重要。

《易经》让中国文化失去了探索自然规律的根本动力。

易经怎么预测未来
易经变与不变。

世间万物都在变,但道不变。

世间万物都在按规律变化,这个规律就是道。

由于生必有一死,我们知道这个道,所以我们都可以预言每个人都会死。

我们知道四季变换,所以是时候了。

如果我们能知道所有的道,我们就能知道未来。

但是当人强大穷的时候,周易是我们认识世间一切道的一种方式,不管道是怎样的。

简而言之,他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世界万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

国外科学家对易经的评价

国外科学家对易经的评价

国外科学家对易经的评价
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易经是一种关于存在和时间的思考方式。

2.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占卜的著作,并在西方传播。

3. 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埃德尔曼认为易经可以作为一种非常规
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亚瑟·沙泽认为易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非常规的、不
同寻常的方法来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处理问题。

5. 日本科学家斋藤希认为易经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更加深刻的道理和思考方式。

总之,易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重视,对其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周易中的时空观

周易中的时空观

《易经》的时空观是中国古代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理解和观念,它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基础,将宇宙看作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在《易经》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

时间和空间在《易经》中被看作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同时,《易经》中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等概念,表达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二分”对应着空间的东、南、西、北,象征着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交替;“二至”则代表阳和阴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象征着生长和衰亡的过程。

现代数学中,空间被划分为四级:点线为一维、平面为二维、立体为三维,而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空间又增加了一维,即时间轴,这使得空间变成了四维。

《易经》中的时空观与此相似,它也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时间和空间也是相互转化的。

综上所述,《易经》的时空观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观念,它与现代数学中的时空观念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讲座文稿全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讲座文稿全

我读经典《易经与人生》曾仕强txt2007-07-04 12:03(开坛前的画外音)易经是一本人人皆知却又深奥莫测的古老经典。

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看懂了易经也就看懂了人生。

如何才能看懂易经呢?曾仕强教授又是怎样开始学习《易经》的呢?敬请关注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在我读经典系列节目中讲:《易经》与人生。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经典著作。

人们觉得它深奥难懂,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掌握它。

几千年过去了,在变化莫测的现代社会中,这本古老而神秘的经典竟成了某些人卜卦算命的工具。

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而“易”字就是变化的意思。

64卦只是表现一种现象,根本没有好卦坏卦之分。

而《易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

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那么《易经》是不是很难看懂?曾仕强教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易经》的呢?又是怎样通过学习《易经》而逐渐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呢?敬请关注台湾师范学院曾仕强教授在我读经典系列节目中讲:“《易经》与人生”。

(以下是曾夫子的演讲辞)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强。

可是我39岁的时候,我的身体非常的衰弱。

简直是一点都不强。

总觉得头重脚轻,两脚无力。

那个时候我的办公室在二楼。

可是上下楼梯都要小心翼翼地扶着楼梯走,生怕摔跤。

那我就很紧张啊!年纪轻轻搞到这种地步怎么办?所以我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到家里。

我就把我情形向我爸爸汇报。

我爸爸愣了一下,他说:早叫你读《易经》你为什么不读呢?我说读《易经》跟我这种生病有什么关系?他说:当然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说:我所知道的《易经》只是用来算命、用来看风水。

而我是学科学的,我根本不信这一套,所以我就不学。

我爸爸说:那是一般人错误的观念,就把这本书给害死了。

《易经》它是讲道理的,讲什么道理?讲未来变化的道理。

那天他跟我谈了半天,他说:我们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我们有一句话叫无三不成理。

周易在欧洲的传播

周易在欧洲的传播

周易在欧洲的传播
周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涵盖了哲学、道德、卜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历史上周易也曾经传播到欧洲。

1. 周易最早传播到欧洲是通过传教士的方式。

在16世纪至17
世纪的欧洲,一些基督宗教的传教士和学者开始对中国进行探索,并且带回了一些中国的文化与经典,其中包括了《易经》。

这些传教士和学者将《易经》翻译成了拉丁文,并且进行了解释和注解,使得欧洲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这一古代经典。

2. 简·道尔顿(John Daltons)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在19
世纪初将《易经》引入到科学领域。

他认为《易经》中的八卦图可以与其发现的元素周期表进行对应,认为八卦图蕴含了物质构成的基本规律。

这个理论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并且被一些科学家所借用和发展。

3. 在二十世纪初,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开始
研究《易经》。

他认为《易经》中的八卦代表了人类心理中的不同方面,和他自己的心理学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他将八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心理学分析方法,称之为“八卦心理学”。

尽管《易经》在欧洲的传播相对较少,但它在一些领域中还是有影响的,并且一些学者和研究者持续关注和研究《易经》。

李劼:潘子雨廷姬昌《周易》的终结

李劼:潘子雨廷姬昌《周易》的终结

李劼:潘子雨廷,姬昌《周易》的终结作者按语:此文已引起众多讨论。

除却籍此泄私愤者,各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文章对潘子有多批评,但对其肯定也是空前的。

相信以前没有人说过,以后的赞誉也不会超过本文的定位:纵向与姬昌、邵雍并肩,同时代与钱钟书各有千秋。

虽然曾经同处一个学府,却从未有过与易学大师潘雨廷先生谋面的机会。

有关潘先生的印象,全然得自亡友胡河清生前在私底下的描述和文章里的形容,不仅有罗汉相,而且还有“几分近似观世音的女相”。

胡河清神神秘秘地告诉我,德国易学家拜见潘先生,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当时听了被吓得不轻。

最让我听得大气不敢出的是,有一次胡河清在我那个九平米的宿舍里,非常认真地比划道,潘先生推演的是宇宙大运。

你知道么,宇宙运行,时空是回环的。

比如,你我现在这么相对而坐而谈,将来还会重复。

当然,那是个不知多少亿万年后的将来。

我被他说得眼睛发直,呆呆地坐着,胸口呯呯地乱跳一气。

心目中,不知不觉地,潘先生跟不知多少亿万年的时空融为一体。

将近二十年过后,当我发现易学其实是怎么回事时,突然想到,当初要是知道这些个奥妙,然后说服胡河清从其痴迷的易学当中摆脱出来,或许会使他昂扬一些。

正这么胡思乱想之际,恰好网友告知,有一本《潘雨廷先生谈话录》出版;又恰好有热心人特地寄来了电子版。

虽然相比成书,电子版只能算是个简易本,但也让人足以窥见全豹。

语辞的全息性,通常可以让一部著述的信息,见诸几页甚至几句话。

于是,终于大致上得知了潘雨廷其人其学;于是,也就有了这番评说。

一、仅止于窥探命运,不求探索未知长长的《潘雨廷先生谈话录》,劈面而来的是这么一段话:回向思想,出于佛教,将无始以来的习气全回向完,唯此中国尚无相等的概念。

《华严经》十信(信为道德源功德母)、十住、十行,积德甚多,于是十回向,全发挥掉。

这是说生命运动呢,还是宇宙运行?或说两者得兼?且慢归纳,继续。

人顺年龄展开,生理心理渐趋僵化,而孔子以学复返先天。

《周易》(国学权威经典)之名人评《易》

《周易》(国学权威经典)之名人评《易》
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说:“假如为了算命而算命,我不赞成。但我发现,中国算命卜卦的这套法则,里面包涵了很大的科学和哲学道理。当有人说算命卜卦是迷信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懂不懂,而他们却说不懂。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东西,随便加一个罪名,指其为迷信,骗人的,这是多么可怕的愚昧与武断。还不懂它,就人云亦云,说它是骗人的迷信,这才是真正的骗人和迷信!是迷信自己的狂妄与无知!可惜现在没有人重视它,没有大量的投资,没有充分的实验设备和场所证实它。否则的话,如果加以实验,可以发现这项法则会有很多科学的道理。”
中国政治家毛泽东说:“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
中国史学家郭沫若说:“《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科学家钱学森把《易经》称为“科学的经典”。
中国的杨振宁、李政道的论文《不对等定律》获得诺贝尔奖,他们自称这个发现得益于《易经》的启示。
黑格尔是德国大哲学家,在哲学领域有着非凡的贡献,也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他对《周易》的评价,也重点是从哲学角度来看,他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世界著名信息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森•威尔海姆谈到: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四大元典分别是中国的《易经》、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阿拉伯的《古兰经》。
那么,《易经》在国学经典里又处于何种地位呢?请看下集:《易》处何位。

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

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

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易经读懂的人都
疯了)
说易经难懂的人是没开悟,也沒能得到真传,从各种易经书中没找到真经,不会去伪存真而导致的学习易经首先要明白易经的易字代表什么意思。

提到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易经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另外,还有人想问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为什么有。

而做为占卦书本的周易也就变成让人望之望而却步的存有,因此大家觉得周易阅读文章越恐怖但这类念头是不正确的,学了周易会提。

易经是主要描述宇宙万物之间关系的古老经典,是辩证法哲学书,易经其实不是一本书,它是由连山归藏周易三本书合称为易经,前两本书基。

最佳答案玄学,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本来是道家道教哲学上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

周2113易是一部算卦书中国传统5261文化的核心是文史哲,“文学历4102史哲学”,而文1653史哲的核心是哲学,哲学的核心是“儒家,道家”,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

易经算卦太准了
易经这是一般占卜用的数,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算命,算命是很多人都是认同的,毕竟命是由上天决定的嘛易经为什么是禁书为什么阅读越可怕易经为。

易经它是一般占卦用的数,换为今日得话而言便是看命,看命是很多人全是认可的,终究命是由老天爷决策的嘛易经为什么是禁书为何阅读文章越恐怖易。

1。

周易是什么东西

周易是什么东西

周易是什么东西周易是什么东西《周易》这部特殊的经典,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

它本来是一本算命的书,再加上文字古奥,还有一些不是汉字的神秘符号,导致大家觉得很难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神秘的外衣并不稀奇。

今天读《周易》,就是要褪去这件神秘的外衣,把握它智慧的内核。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良师指导,自学的话弄得不好会“走火入魔”。

先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我比较倾向认为,《周易》是我们先民共同智慧的结晶,集很多智慧于一身。

世界著名图书馆的馆长曾投票选出十部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经典,其中就有《周易》。

我们古人认为,《周易》是谈大智慧的。

你要做大事,请你读《周易》;你要做宰相、将军,要读《周易》。

关于《周易》书名的争论很多。

比如“周”是什么意思,就有多种说法:一个是哲学命题,一个是周全、周纳,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周代的周。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讨论说这个“周”字应该是周代的意思,对此学界基本没异议。

可这个“易”字就麻烦了,争论颇多,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家都认为“易”有变化的意思。

人们经常听说:易经、易传、周易等不同的名字。

所谓易经,就是讲《周易》古经的原文,就是占卜用的话。

所谓传,是对经的注解,是两个不同的部分。

在经那个时代,《周易》基本是一部占卜的书,经过传之后,才升华为哲学经典。

从易经到易传是飞跃式发展,成为了一部哲学经典。

我们现在讲《周易》,一般把经和传放在一起讨论,已经不可分割了。

讲述阴阳变三个概念庄子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庄子评论古代的学问,说“《易》以道阴阳”。

《周易》整个就是讨论阴阳的。

怎么理解阴阳这个概念呢?我前面说过,自从易传注释经之后,这本书就变成了哲学书。

所以,阴阳的概念就是哲学的概念,属于哲学的命题。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

”古人说,天阳地阴,热阳冷阴,快阳慢阴,朝南是阳、朝北是阴,男的是阳、女的是阴,等等。

《易经》的第一原则是“正”字,投机必咎!

《易经》的第一原则是“正”字,投机必咎!

《易经》的第一原则是“正”字,投机必咎!昨天的文章谈到了《易经》,以前的文章也略有提及,有人就询问我如何读懂《易经》。

写《易经》是我明年才可能做的一件事情,现在略讲一点。

昨天的文章是写中国人赌性投机的劣根性,包括读书,中国人也总是想找捷径,不去追根求源。

比如西方学术讲西方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西方的第一部书是《荷马诗史》,西方学术和文化领先于世界,泰勒斯也就成了人类第一位思想家,《荷马诗史》也就成了人类现存第一部书。

中国的学术界和读书人却从不研究第一个思想家、第一部书的问题,中国的文化人没有时空概念。

如果有这么一个基本的时空概念,人类第一位思想家是中国的管仲,他比泰勒斯早了100多年,人类第一部书是中国的《管子》,比《荷马诗史》早了300多年。

第一位思想家和第一部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让你建立正确的学术体系和学术观念。

中国人现在是国学热,其实就是学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厚德载物”之类的,没有人去研究学术体系,没有人去研究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就是仁义道德。

中国人把孔子《论语》看作国学经典,因为《论语》只有几句警句,没有学术体系,不用动脑子。

《论语》之前,中国的《管子》、《老子》、《孙子兵法》、《晏子春秋》都有系统的学术体系,并且非常实用,就是讲治国治兵的,可中国人根本就不当回事,就是读《论语》之类心灵鸡汤。

这种读书方法和心态,就让中国人读不懂《易经》。

《易经》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哲学和政治学的模型,非常严密,六十四卦每一卦,也是一个模型。

想读懂《易经》没有捷径,只有一个办法,从头到尾读几遍,还要读懂每句爻辞,接下来从完整性上才难理解《易经》的论述方法和思想体系。

如果只是想学几句“朝乾夕惕”、“厚德载物”之类的名言装一下逼,你根本读不懂《易经》,你也读不下去。

太多人读完乾坤两卦就读不下去了。

《易经》第三卦为什么是“屯”卦?只有读懂了它的理论体系,才能理解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一系列的问题才能豁然开朗。

《易经》--中国文化的结晶

《易经》--中国文化的结晶

经》合称(倜易》。
删舢舢』W删M团
万 方数据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5期
文化论坛
二、《易经》的伟力——莫测的内涵
世界上万事万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都可以 抽象出阴阳。因此由阴阳爻组成的《易》就有高度的 抽象性。同时,《易》又把它反映的对象落实到特定的 时间、具体的条件、实在的事物上,就会产生无穷无 尽的生命力。《易经》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本独特的符号 书。正是因为这种表面无意而内涵莫测的符号,才引 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易经》解释的内容也在时间和空 间范围内,在一切物质世界中延伸。《易经》的影响遍 及全世界。“在3 2∞年前古希腊的出土陶器上就有河 图图案,在陶器底部还有用中国古文写的铭文‘连山 八卦图,中国的历数,在遥远的东方’。美国在亚利桑 那州出土的7 000年前的印第安人的彩钵上,发现有7 个表意符号,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复卦相符合,与中 国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上的符号完全一致。”(据 《/L卦探秘》张瑞文编著)。早在15世纪《周易》就被 译成法文、拉丁文,开始进入西方世界。而后出版了 英文译本和德文译本,随后又有俄文、荷兰文、南斯 拉夫文、丹麦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语种的《周 易》译文。 台湾学者周鼎珩先生说:“易在文学之先,即已揭 示人天大道之体系,故凡我国一切学术思想,不分儒 道墨法阴阳兵刑各家,胥肇于此。几千年来,垂为立
球上各种声音,还有脱氧核糖核酸、人体解剖、植物 花草、分娩等图象编码,其中里面有一个类似八卦的
图象一以此表示地球上人类已经掌握到这种文明。
李约瑟博士指出:莱布尼茨“关于代数语言或数 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易经》的 排列体系预示二进制一样”。 马丁・斯科诺伯杰在《生命的奥秘》一书中叙述了
经》是作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典籍,只有形式上的系 统,在内容上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如对卦爻象和卦爻 辞之间的安排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易传》则是将

《易经》与相对论简谈易律夫撰

《易经》与相对论简谈易律夫撰

《易经》与相对论简谈易律夫撰《易经》与相对论简谈易律夫撰《易经》古来被称为是“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大道之源”。

说它是“群经之首”,则是指其“《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说它是“三玄之冠”,则是指其“阴阳不测之谓神”“知鬼神之情状”。

说它是“大道之源”,则是指其“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

所以,人们又说“儒道佛三教源于《易》”。

不管是“群经之首”也好,“三玄之冠”也好,“大道之源”也好,说明《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它特殊存在的一面。

其特殊的地方,主要的是指它首开阴阳爻卦的变化之道。

虽是一阴一阳的爻卦变化,看似简单,但在上古,则是一道了不起的发现,是一大创举。

《易经》阴阳变化的出现,应用了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原理,较完全地推衍了自然社会、世界万物的变化情状,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方便,为人们适应与改造自然界提出了一条捷径,洞开了科学之门。

其排列组合原理的发现,使《易经》不愧为科学之祖。

无独有偶,作为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也是科学之最。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主要是时空弯曲变化,与《易经》的“《易》以道化”,有共通之处。

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如何看待它,如何应用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根本。

如果不懂得变化之道,就会在自然界面前束手无策,就会在社会生活中碰钉子。

《易经》的阴阳变化论,虽然主要是数学上的,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等,排除某些蛊惑迷信的歪曲偏见部分,与物理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等现代科学无疑地是相关涉的。

虽然《易经》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哲学悟理,多是就广大方面而言的。

但是,在广大的前提下,它也不是一味地广大或玄理,不少是具体而清楚的规则说明。

它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夫《易》,广矣大矣”,还有《帛书易经》中述及的几乎万能的“龙”概念,都是就广大方面而言的。

但《易经》,尤其是《易传》,也有不少是具体的“形而下”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对爱因斯坦的误读好几次,清晰地回想起过去跟着宗白华老师在北大未名湖畔散步时,在塔影湖光之间,关于爱因斯坦和莱布尼兹的谈话。

近年来又看到了国内许多著述,特别是一些研究《老子》、《易经》、人体特异功能和中国古代科学哲理的著述中,往往引用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段名言。

殊不知,对于这段名言的误读,已经持续了20多年,并且直到现在还没有好好纠正!人们引用的这段话标题为《西方科学的基础和中国古代的发明》。

原引文如下——“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我(爱因斯坦)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段引文的出处是《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197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

引述者(包括许多知名的学问家)以此作为“中国古代已经做出了西方科学两个伟大的成就”的证据,无不沾沾自喜。

瞧,连爱因斯坦也说:“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这在引者心目中,就成了中国文明世界第一(至少是“领先”)的“铁证”!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经常跟着先师宗白华教授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散步,一面自由自在地观赏周围的景物,一面随心所欲地进行哲理的交谈。

当时我就向宗老师请教:一再被国人引用的这段爱因斯坦的名言,其真正含意究竟何在?宗老师坐在湖畔长椅上,凝视着绿水中的云天,提醒说:“明远,我跟你一样,对于这段引文也是有疑问的。

爱因斯坦自己果真是这个意思吗? 果真如引者认为的是颂扬了中国古代贤哲的伟大发现吗? 我看,先不必匆匆做什么结论。

你不妨直接到图书馆去查核原文,看看爱因斯坦的原话究竟是怎么说的?”不久,我在图书馆查到了原文,拿来跟宗老师一同阅读。

经过仔细参照,爱因斯坦原话的最后一段,实际上应该翻译为:“如果这些发现果然做了出来,那倒是令人惊奇的。

”原文根本就没有“在中国”几个字!这都是译者看错了原意,自以为是地硬加上去的;用北京话来形容,叫做“蛮拧”!由此以讹传传讹,造成中国人对于爱因斯坦坦的误读,一直绵延到今天。

(关于这件事情,最近我还请教了《爱因斯坦文集》的编译者之一许良英教授、和天文物理学家邹振隆教授,得到他们的首肯。

)当年,宗老师一边在湖畔散步一边对我说:“中国学者历来有两种极其强烈的嗜好与习惯(或者可以说是本能),就是模糊笼统和牵强附会。

到了近代欧美学说输入中国,这种联想比附、随意发挥的习惯,更得到了用武之地。

昨天以《庄子》来比附达尔文进化论,今天以《墨子》来比附卢梭民约论,明天又以《老子》来比附爱因斯坦相对论。

似乎现代科学的许多成就,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生搬硬套、不可思议,自吹自擂、想入非非,实在令人又好笑又可气。

我自己在年轻时代,五四运动时期,也曾经用魏晋佛理来比附康德哲学。

现在回想起来,何尝不是中了这种模糊笼统、牵强附会的遗毒,沾染了一知半解、妄自尊大的恶习。

”在散步中,宗老师又说:“中国学者必须克服一种坏毛病,就是读书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没有弄清事实,就草率地做定义、下结论。

例如,很多学者人云亦云,津津乐道什么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数学来自八卦、电子计算机的原理来自《易经》……,这都是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的典型。

”关于“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数学来自八卦”,也是中国人对于德国数理哲学家莱布尼兹的误读。

我们知道,二进制数学不仅要具有“0”和“1”两个基本元素,还必须具有“进位制”和“运算法则”。

所谓八卦只不过是一阴一阳的三重排列表示,即没有从0到7这8个数字的顺序对应,又没有二进位的表达方式,更没有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还远远谈不上什么“二进制数学”。

至于把电子计算机原理归结到《易经》,那更是痴人说梦、莫名其妙、自欺欺人之谈了。

宗老师进一步指出:所有这些误读,有一个心理学上的原因。

就是不适当地把“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任意夸张为“集体虚荣心”和“夜郎自大症”。

爱听恭维话、硬撑门面、只图表面光彩、明知落后而又不甘承认落后、死要面子。

实际上,许多专家学者的灵魂深处,至今还活着一个精神胜利的“阿Q”。

多年以前跟着宗老师在北大未名湖畔散步,留下了隽永的回忆。

上面两段谈话,不过是随手拈起的例子。

宗老师老师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

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理论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

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叫做“散步学派”(按:又译为逍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一面散步一面谈话,于身心放松神游天外之际切磋琢磨,有可能在无意之间得到启发,增长学问……“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置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宗老师关于中国人误读爱因斯坦和莱布尼兹的这些谈话,直到今天还没有过时。

这是一种回念,也是一种悲哀。

人世间经历多少风云变幻,阴晴圆缺。

但是,跟着宗白华老师在未名湖畔的散步,是我回味中最美好的时光。

爱因斯坦:我愿意成为一名佛教徒(曾三次提到《易经》)科学是人类对佛学的验证“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

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82-183页。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为人和蔼友善,同时谦虚却又特立独行,从而受到广泛的尊敬。

他有时会讲讲笑话,并爱好航行和拉小提琴。

他还是个心不在焉的教授,经常丢三落四,专心于思考物理问题而忽视周围的世界。

他还是位素食主义者。

他曾说: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自极单纯的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对于人类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爱因斯坦相信一种宇宙宗教感觉(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对一个人格化的神。

他曾说: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对于未来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征: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更是基于对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体验而引发的宗教意识。

佛教正符合了这个描述。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

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爱因斯坦原文如下:“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与弗洛伊德的意念实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与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两位世人敬仰的大师。

爱因斯坦思维敏捷深邃,思路广泛无所不及,他曾研究过《大藏经》、《易经》,他知道科学是有局限的,在他的日记里曾三次提到《易经》,并写道:“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教。

”虽然佛经只是无边佛法的一部分,爱因斯坦已从佛经中看到了佛法超科学的端倪。

爱因斯坦与弗洛伊德对科学抱着真正求实的态度,而对神奇的超科学现象,并没有随意否认和排斥,而是颇有兴趣,进而去思考论证。

当时在欧洲有一位特异功能高手,善于通灵术与隐遁术的大师沃夫梅森,他生于华沙附近的小城可拉卡尼尔利亚的犹太人聚居地,能用意念指使他人。

1915年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与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对当时世界第一号神奇人物沃夫梅森在维也纳之郊的一间寓所,进行了一次轰动世界的实验。

弗洛伊德于心中发出无声的命令:要梅森在一分钟内,到隔壁卫生间取一把镊子,拔下爱因斯坦的三根胡须。

弗洛伊德默念一停,梅森立刻照办。

奇怪的是,爱因斯坦彷佛被梅森施了魔法,像木人一样,毫无反抗地让梅森顺顺当当地拔下三根胡须,时间恰好是一分钟,两位伟人在铁的事实面前,惊得目瞪口呆。

“我知道很多人,会无法接受,因为这方面的信息接触得太少了。

多接触一些现在最前卫的科学发现,你就会慢慢明白,人类对宇宙、对地球和对人体是多少的无知。

人体对现在的科学家来说,还是一个迷!永远的迷。

”“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爱因斯坦我愿成为佛教徒爱因斯坦所写自传的谈论中谈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