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刘仁丹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约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农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我校是一个农民工子女集聚最多的学校。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综合归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适应能力差。对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反差、个性与现实的差距等方面,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表现为孤僻、苦闷和忧郁。

2、学习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则多门课程不及格。表现为羞愧、焦虑等。

3、自我认识不准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有些则目光短浅,无远大志向。玩得开心,但对学习不感兴趣.

4、不善言辞、不善交往。有的大人、孩子看不起自己,别人有钱,自己没钱。别人是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表现为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等。

5、心理压力。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重,心理障碍增多。

6、缺乏生活磨练和挫折教育,意志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孤独倔强,郁郁不乐,情绪极不稳定。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较多,比较突出的是由于家庭的放任,父母为了生计奔波顾不上更好地管教孩子。

一、不愿学习

这类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机。主要存在于两种极端家庭中:一类是家庭经济过于富裕,孩子的物质生活比较优越,一切应有尽有,父母为他提供的物质享受,使他对学习的作用无法体验,没有学习兴趣。另一类学生则家境比较困难,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意志比较消沉,认为读书无用。并将这种观点影响到孩子身上。

二、爱讲粗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尤其是家长)形成的,由于一些农村家长不注重语言的文明,言行比较粗俗随便,没有形成正规的礼仪规范,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给孩子起到了不良的表率作用。农村的社会语言环境也比较粗野,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的脏话粗话比较多。遇到一些摩擦就破口大骂。

三、缺乏责任心

这些孩子的主要表现为无论在家还是在校,做事总不能认真做完,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尤其外面稍有动静,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去听、去看,过后也没有想到要继续完成应该做的事,真拿他没办法。日常生活玩具、故事书丢了,让父母帮找,自己却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家人的包办意识较浓,特别是爷爷奶奶一辈,为孩子打理一切生活起居,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做事认真负责的习惯。

四、自私

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的不成熟行为。自私是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

产生自私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其一为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有错误时便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只能封闭和回避他人的来往,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其二为过分宠爱,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

五、怯弱害羞

这种现象女孩子居多,性格大多内向胆小,表现为有什么事情总不敢跟老师说,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敢问,别人呵斥一声便会掉眼泪,连说理的勇气都没有,被欺负了也只好忍气吞声。平时,总因害羞不敢开口说话,不愿和同伴交往,内心深处往往充满着孤独的烦恼,寂寞的苦闷。这类孩子一般与外界接触较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生人、不合群,郁郁寡欢的性格,影响了身心健康。如果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尊重孩子个性,任何的埋怨,强行扭转都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会更自卑,完全失去自信。

除此之外,做事偏激,自我中心意识过重,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也屡屡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班级发展性心理辅导、进行个别与小团体咨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自我心理意识、人际心理关系等能得到有效的调节。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环境。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人,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式、道德价值观等无一不受到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家庭心理辅导,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引导家长逐步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对策的思考。

1、家长应正确教育引导。

由于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特别是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后,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强烈的反差让他们在心理上必然产生“不公平”的想法。虽然这样的心理产生不可避免,但家长正确的教育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首先家长在家的时候不要经常抱怨自己工作中的不满,会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要以自己勤奋的工作态度,勉励他们努力读书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

其次家长应培养孩子平等意识,农村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会觉得很孤单,在心理上很难真正融入。虽然有时会受到城市孩子的歧视或是欺负,但还是非常希望和城里孩子们交朋友。相反来说,作为城市孩子们的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大家是平等的。

2、学校的教育。

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矫正这些子女的一些不良行为,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解决这问题要从这几方面开始.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存在的问题,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针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在思品课上,我既讲述英雄、伟人的成长历程,也讲述父母长辈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敬父母,和同学和睦相处。从而使学生找到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前进动力。

(3)召开家长会。主动和家长们交流座谈,使学校、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注意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随时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平等对待他们,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和教育他们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仪式中,我们对每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爱劳动、学习上进、拾金不昧的学生进行鼓励。在持之以恒开展的“学雷锋”和“爱国主义基地教育”活动中,我在和学生们一起劳动和学习的过程中,启发他们切身感悟父辈的辛劳,感悟到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规范,都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丰富的知识、综合的能力,使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得以发扬光大。

(4)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5)学校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歌舞、书法、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了心理小课堂、心理小游戏、“心理热线”和“开心聊天室”等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自身潜在的创造力,而且还促使了他们的兴趣与天赋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求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练就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帮助他们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