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布局形式

合集下载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实践。

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的形状、结构和布局特征,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分布以及交通网络等。

城市形态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

城市形态的紧凑性和连通性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其次,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

城市形态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如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活力。

城市形态的集聚性和多样性可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创新,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提高城市的社会活力和文化吸引力。

二、空间布局的重要性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城市各功能区域的集约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业区相分离,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居民的影响;将商业区与居住区相近,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生活便利性。

其次,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资源更好地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3张PPT)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3张PPT)
缺点: ❖ 易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集聚。
主要案例:北京、巴黎等
2、分散式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 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 生活的布局形式。
❖ 1) 分散式布局的优点 ❖ ⑴ 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
❖ ⑵ 环境优美,贴近自然;
❖ ⑶ 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 有序,疏而有致。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城市建设始于局部
整体>∑局部
•局部地区建设的集积构成城市整体
•整体对局部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导向作用
•局部的规划建设合理与否影响城市整体发展
2)、北京平安大街修建:
从保护城市文化的全局出发,有“面朝后市”的历史渊 源,地下还有唐代墓葬群、元大都城墙遗址、明代雨水 方沟等文物古迹,原规划70米的红线后改为28~33米, 做到“平安大街文物平安”。
“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价值上。如雨水排放、绿化、 公园、防灾 。 道路、地下管网、通讯、绿化、垃圾处理设施等
一个城市的规划,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应具有优美的景观。
进行方案比较不能单纯的从狭义的经济观点出发,应当首先考虑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4、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指城市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用地,对外界发展条 件的变化要有足够应变能力和相应措施。
有“弹性”----即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
界变化的应变能力。 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调整
城市空间布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 不同情况下相对比较合理

规划方案的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的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的城市空间布局,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考。

一、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决定了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的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它也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骑行等非机动交通方式的结合,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空间布局还关乎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空间,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二、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在城市空间布局中,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强度,减少土地浪费。

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农田和生态用地,确保城市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性。

2. 产业与居住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应该注重产业与居住的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规划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等,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也要合理规划住宅区和商业区,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3. 优化交通网络交通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便利。

因此,在城市空间布局中,需要优化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完善的道路网络。

可以通过规划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4. 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城市空间布局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1、城市格局合理,结构合理集中紧凑型:城市各项主要⽤地较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活服务设施和市政⼯程设施,⼜可节省建设投资,⼀般中、⼩城市⼤多采⽤这种布局形式。

分散疏松型:受河流、⼭川等⾃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道的分隔,形成若⼲分⽚、分组,就近⽣产组织⽣活的布局形式,彼此联系不太⽅便,市政⼯程设施的投资会⾼⼀些,通常是⼤城市和地形限制的城市。

集中与分散型:主城区与外围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团,主城与外围组团间布置绿化隔离带。

2、功能分区明确1⼯业⽤地⼯业区与居住区间有⽅便的联系,职⼯上、下班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避免⼯业区对居住区的⼲扰、污染。

如风向的上、下及绿化防护隔离带、排放污⽔设在河流的下游,且在居住区的⼀端。

⼯业区中对有⼤量劳动⼒的⼯业或妇⼥劳动⼒多的⼯业,应接近⽣活区。

电⼦、缝纫、⼿⼯分散在居住的独⽴地段,机械、纺织在城市边缘独⽴地段。

⼯业区与居住区具体布置中、应有利于职⼯步⾏上、下班,同时考虑便于开辟公交路线,使交通负荷均衡,但⼯业与居住区若即若离,避免单向交通,防⽌⼯业区包围城市。

⼯业区注重运输联系:耗能:年运量10万T以上的,并直接来⾃铁路的货物,应敷设铁路专⽤线,或设置⼯业编组站。

注意进线⽅向,避免进⼊⼯业区的主⼲道垂直直交。

铁路货物接近⼯业区,并按需要分设⼏处。

减少中转运输、减少城市道路的交通压⼒。

沿江靠河的⼯⼚:主要有造船⼚、造纸⼚、⽊材⼚、化肥⼚、印染⼚等。

注意岸线的合理利⽤。

对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可远些,以免占⽤岸线。

沿对外交通的⼯⼚:通常在城市边缘地段,合理组织⼯⼚出⼊⼝⼚外道路的交叉,避免过多⼲扰对外交通。

隔离⼯业远离城市的独⽴地段。

化⼯、冶⾦业⼯⼚与城市保持距离,设防护带500-800⽶以上。

有协作的⼯⼚就近集中布置,可减少⽣产过程中的转运、降低⽣产成本。

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压⼒,形成产业链。

旧城区的⼯⼚:分散⼏处的、要调整集中或创造条件迁址新建。

盆地、峡⾕地段:静风频率⾼,不宜摆放污染⼯业。

城市规划设计——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关系到民众居住的重要事项,努力创造新颖和灵活可变的住宅类型和多样化的住宅组团,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居住环境,并为住户参与创造有利的条件。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把安居小区建设成为舒适、方便、安全、卫生和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一)规划结构规划采用小区――组团――住宅组群三级结构。

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小区级公共绿地、两处托幼均位于小区中心部位。

小学位于东部,小区由五个组团组成,每个组团由几个住宅组群组成,各组团间通过小区主次道路相联系,住宅组群间通过组团道路联系。

针对小区现状,适应房地产分期开发的需要,将小区规划为6个居住组团,东部三个居住组团作为第一期开发用地,西部三个组团作为第二期开发用地,开发程序由东向西形成滚动开发模式。

(二)道路系统根据人流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小区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结构。

小区对外设有六个出入口,其中小区的主入口开向历山路和南外环部,另外四个为次要出入口。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1)、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12米,建筑红线不少于16米。

(2)组团级:路面宽6米(3)宅前小路,路面宽3米,车辆可直接到达单元门前。

(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项目及规模根据小区内公建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的不同要求和分期建设开发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分三片布置。

小区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小区的出入口处沿街布置,这样既方便居民上下班顺路购买,又使商业建筑对外临街布置,提高经济效益。

小区配套的社会性福利设施,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布设在小区内部,这样既有较好的小区环境质量,又有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四)住宅单体设计与群体组合为满足“安居”和住宅商品化的需要,住宅设计采用两种类型,建筑面积分两个档次,分别为55M2/ 户─80M2/户和80M2/户─90M2/户。

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布局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整体目标,对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布局,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布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居住区布局。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其布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优化空间利用,并且与其他功能区相互配合。

合理的居住区布局可以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意居住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区的空间分离,以减少噪音、污染等不良影响。

二、交通网络布局。

交通是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纽带,交通网络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应考虑交通流量、道路容量、出口位置等因素,将道路、地铁、公交站等交通设施布置在重要的交通节点,形成多层次的交通网络。

三、产业区布局。

合理的产业区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要将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合理分类,并进行分区布局,以实现集聚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避免产业区造成的污染和对周边居民的不利影响。

四、公共设施布局。

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运动场所等。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要合理考虑不同功能区的公共设施需求,将其分布在相对合适的位置,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五、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城市规划布局还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城市发展中,要保留自然景观和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布局城市的水系、湿地等自然资源,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城市规划布局是对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布局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能够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而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二、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和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的过程。

它关注的是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配和利用,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互。

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目标、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环境保护等因素,以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划分和功能布局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首先需要对城市进行区域划分和功能布局。

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等,可以实现城市内部不同功能的分离和集聚,使城市的运行更加高效和有序。

同时,功能布局也需要考虑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通便利性,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2. 空间利用和土地开发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还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利用和土地开发。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用地的有限性,如何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内部的空地、闲置地和老旧工业区,可以实现城市的空间优化和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内部的绿地和公共空间的保护和增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形态的影响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内部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和排列方式。

城市形态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外观、交通流动、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1. 建筑设计和城市景观城市形态对城市的建筑设计和城市景观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城市形态会带来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

例如,传统的欧洲城市形态以密集的街区和建筑群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1. 简介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 城市用地分类根据城市功能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城市用地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居住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和住宅配套设施的土地,是城市中人们居住的主要地区。

•商业用地:用于建设商业建筑和商业设施的土地,包括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店等。

•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工厂、仓库和其他工业设施的土地,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用地:用于进行农业生产和农田保护的土地,保障城市的食品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公共设施用地:用于建设公共设施的土地,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等。

3. 城市用地规划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倡导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2 经济效益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注重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3.3 社会公平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强调社会公平,均衡城市各区域的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缩小城市内部发展差距。

3.4 文化保护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注重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通过合理规划文化用地和保护区域,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4.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方法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集约化用地布局集约化用地布局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率,实现用地的紧凑和集约。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减少土地的消耗,降低城市用地的开发压力,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一、引言城市规划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石,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中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深入探讨。

二、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合理布局。

一个好的城市布局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1 商业中心区商业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交通的枢纽。

商业中心区应当拥有现代化的商场、写字楼、大型展览中心等,吸引人们前来购物、游览、参展等,为城市带来活力和经济效益。

1.2 居住区居住区是城市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区,应当注重居住环境的品质和居住者的需求。

优质的居住区应当结合自然景观和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教育、医疗和商业服务等。

1.3 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应当合理规划工业用地,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工业区的布局应当与居住区相分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4 文化教育区文化教育区是培养人才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当规划良好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分区、分级、分层的规划。

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 保护耕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护好耕地资源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护农田资源,同时注重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益。

2.2 合理开发建设用地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减少土地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3 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节约用地,避免城市过密和土地浪费。

规划中应当合理划定各类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四、案例分析以上只是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中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些基本原则,下面以某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中小城市紧凑规划布局模式

中小城市紧凑规划布局模式
北京新中心的建设也属于跨越式增长的范 畴,只不过跨越的距离较小。石嘴山大武口 区也属于跨越式增长,但缺乏规模支律,采
凑发展
取这种方式并不科学。固原、锥庆的增长方 式可称之为外溢式增长,即建成区的连续扩 张, 城市用地紧凑,虽然也有副中心, 但 无论是城市用地还是中 心分布都在一个相对 集中的范围内。 跨越式增长的实质是对原有过度集聚中 心的一种反 应。由 于中 心区土地的有效供给 有限, 规模的 城市 持续增t 式扩张无助于增 加中心区 土地的有效供给,中 心区将会陷入 过度集聚,此是对城市任何增最式的投入都 是无效的,那么就必须另建中心以增加中心 区土地的有效供给, 形成新的集聚效益,从 而带动城市形态质 的提升. 毫无疑问,对中 心区过度集聚的中国 特大城市来说. 跨越式 增长是正确的选择。 而外溢式增长在一定阶段是有利于原有 中心发展的。城市边缘区地扩张会促使中心 区地价上升,功能集中,使用强度提高,因 为相同面积的中心区要服务于更大范围的城 区。这实际上是跨越式增长之前的阶段,即 中心区尚未达到过度集聚的程度。
但在掌握了跨越和外溢增长模式一般规
2 中 喊 市 决规 局的 J , 紧 划布 棋式
2. ,调盛与 控制一一 式 选择的理 异 不同类型城市紧凑布局模式实施 法有
律后, 必须结合中国国 悄, 在满足质的要求 的前提下,注意对t 的控制. 在发展中注意 对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保护环 境, 避免破坏生态是中国城市永恒的任务. 参考文献 对于外溢式增长. 应该是有明确引导的 【 段 ] 1 进.城市 空间发 展论.江苏科学技米出 版 增长,而不是全面的、均衡的扩散。必须 社.2004. 要将外溢式增长与蔓延式扩张区分开。对增 长的引导应该是沿阻力最小的路径发展,以 降低经济成本。对于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小 城市来说, 沿交通线的增长无疑成本最小, 因为工业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较高,便利的交 通有利于形成工业的集中. 2. 3 中 城市贤 小 决化布 局的t 点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达到资源有效利用、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

本文将就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总体概述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环境、经济、人口等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城市布局方案。

该方案包括城市的用地分配、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生态保护等重要内容,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用地分配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合理的用地分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中,需要明确指出城市的不同用途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合理的用地分配能够提高城市的功能性,使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得到有效发展。

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布局对于减轻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中,需要明确指出主干道、支线道路和次要道路的设置,同时兼顾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需求,提高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交通网络的承载能力。

四、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中,需要明确规划和布局学校、医院、公园、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同时,还需考虑公共设施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确保公共设施的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水系、森林等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需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规划和布局社区能够提高社区的居住品质和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中,应考虑社区的用地分配、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等方面,提供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和布局
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旳实态可概括下列主要形式 : 片块式布局、轴线式布局、向心式布局、围合 式布局、集约式布局、隐喻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 较多相同旳原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根 据建立起来旳紧密联络所构成旳群体,它 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构成团 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 开发地下空间,依托科技进步,使地上地 下空间垂直贯穿,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 ,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 空间流通旳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 式节地节能.在有限旳空间里可很好满足 当代城市居民旳多种要求,对某些旧城改 建和用地紧缺旳地域尤为合用。
从宏观上整体旳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 住区旳规划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 旳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作是室内外各 类空间环境旳综合体,并把多元旳居住区 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旳具有内涵 旳居住环境。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 区快安延伸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 ,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经过。用地9.4 h㎡ ,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以上各项分析内容为基本内容。针对不同 旳规划方案还可有其他分析内容,如景观 分析、建筑层数分析、规划设计构思分析 等。分析图可帮助对方案旳深人了解和审 阅与评价,是一种形象而简要旳有效措施 。其体现方式没有拟定旳模式,可有多种 形式,但必须主题明确,体现明晰、正确 。
1.试例举几种居住区规划布置旳基本形式 ,并简要简介其要点。
便于寻访、辨认旳街道命名。
在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建设 ,其规划设计必须遵照保护规划旳指导;居住区内旳各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旳建设控制地带内 旳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得影响环境风貌。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

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大力提昌节约、集约式布局:一、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如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

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

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

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

城市规划布局形态变化一般规律

城市规划布局形态变化一般规律

城市规划布局形态变化一般规律
城市规划布局形态的变化一般符合以下规律:
1. 演进与扩张:城市通常会从一个核心区域开始逐步扩张。

初期,城市可能会沿着主要交通线、河流或海岸线等地理要素进行发展。

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城市会逐渐蔓延至周边地区,并形成不同功能区域,如商业中心、住宅区、工业区等。

2. 中心与辐射:城市规划布局常常以中心为核心,辐射出不同的功能区域。

中心区往往集中着政府机构、商业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

其他功能区域则根据需求和便利性分布在离中心区越远的地方,形成类似放射状的布局。

3. 分层与集约:在大型城市中,由于土地有限且昂贵,城市规划往往采取垂直分层和高密度开发的方式。

这意味着高楼大厦、多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应用增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4. 道路网络与交通流动:城市规划中道路网络的布局和设计对交通流动至关重要。

规划者通常考虑交通便捷性和拥堵减少,以确保顺畅的交通运输。

道路网会根据主要交通流量和城市功能需求进行规划,包括高速公路、城市环路、主干道和支路等。

5. 环境保护与绿地设置: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中通常会保留或增加绿地空间,如公园、广场和绿化带等,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计划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其中,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排列和分布方式。

它的目的是在保持城市整体结构和宏观格局稳定的前提下,优化不同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中心商业区中心商业区是城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通常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区域。

它集中了大量的商务办公、购物商场和高档酒店等商业设施。

通过合理设置中心商业区,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和商业活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居民居住的主要区域,它应具备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生活设施。

通常,住宅区应远离工业区和噪音源,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

此外,住宅区的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前往工作、学校和商业中心等地。

3.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重要的生产和制造基地。

为了防止工业区对周边住宅区和商业区产生不利影响,应将其规划在城市的次要地段,并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工业区的规划还应注重交通便利和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生产效率。

4.教育区教育区是城市中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

它通常包括学校、大学和研究机构等。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区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设施。

此外,教育区的规划还应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居住和生活需求,提供相应的住宿和配套设施。

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将城市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划分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城市的组织性和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行政区行政区是城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它通常包括市政府所在地和相关政府机构。

行政区的划分应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使各级政府机构能够高效运作,并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

2.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和金融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 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www.hzdi www.sys /dx/151230/475224 5.ht ml /dx/160126/476590 8.ht ml /dx/160128/476695 4.ht ml /dx/160130/476837 4.ht ml /dx/160130/476838 7.ht ml /dx/160201/476879 0.ht ml /dx/160202/476920 9.ht ml /dx/160202/476921 1.ht ml /dx/160203/476963 4.ht ml /dx/160219/477285 2.ht ml /dx/160226/477631 3.ht ml /dx/160227/477648 0.ht ml /dx/160227/477648 1.ht ml /dx/160227/477648 3.ht ml /dx/160227/477649 1.ht ml /dx/160228/477664 9.ht ml /dx/160228/477665 1.ht ml /dx/160228/477665 2.ht ml /dx/160228/477665 4.ht ml /dx/160229/477708 1.ht ml
城桥 新城
嘉定 新城
青浦 新城
松江 新城
宝山 新城
中心城
闵行 新城
南桥 新城
金山 新城
空港 新城
惠南 新城
海港 新城
哈罗新 城
米尔顿 凯恩斯
卢顿
雷丁
科尔切 斯特
大伦敦2004年总体规划
优点: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缺点: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
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的 影响。
城市规划布局形式
城市总体布局
•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条 件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反映, 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之后,在城市 用地适宜性评定购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 的特点与要求,对城市各组成用地进行统 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并为 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城市总体布局的合 理性,关系到城市经营的整体经济性,关 系到城市长远的社会效益
关键: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 。
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 定规模,创造一定的就地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减少不 必要的交通压力。 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状布局
形态: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 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 特点: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 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 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
城镇组群式(散点式)
是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中最为极端的类型, 常见于一些城市范围较大的中小型工矿城 市。 整个城市由若干工矿区和工矿镇组成,依 靠公路或铁路相联系,其中仍有一个起着 管理中心作用的中心镇。
淮南市规划
• 优点:有利于充分开发资源、减少运输成本和 建设费用。
• 缺点:若过于分散会产生很多问题。
• 关键问题:在分散发展的同时,强调相对集中 的建设,包括设置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区,以提 高整个城市和矿区的管理、协作、交流和服务 的水平。
换装
组团状
分散式布局
卫星状
城镇组群式 (散点式)
环状
环状布局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 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
新加坡2001年概念规划
优点:
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 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 态环境条件。
缺点:
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 扩展压力极大。
组团式
组团式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 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或 铁路站场、大片森林等分割。
乌鲁木齐市
优点:
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布置,比较好处理城市发 展的近、远期关系; 城市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
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较长,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的投资 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dx http://www.tuloutours.c om/
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与建设条件(地形,水系等等)
工程技术,建筑艺术
城市布局形式
网格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形放射状
集中式布局
星状
带状
布局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