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彩虹是太阳光的结果。
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颜色的光。
2.雨过天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把太阳光成多种颜色的光,形成了,这和三棱镜的实验相似。
3.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仪容镜、潜望镜都是利用了光在物体表面会折返的现象。
4.汽车后视镜利用了光的原理。
潜水艇上的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人们除了利用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着传播。
7.发光的物体叫。
镜子反射光的本领比白纸。
8.通常我们把那些的物体称为光源。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8小题)9.下列物体中,能被称为光源的是()A.点燃的蜡烛B.月球C.玻璃幕墙10.下面的图形与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相同的是()A.B.C.11.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队尾的学生只能看到前一位学生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站直了,这是因为()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很快C.光向四面八方传播12.“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描写的是光的()现象。
A.直射B.反射C.折射13.照明灯上装灯罩的原因是()A.减少反光B.增强反光C.增加亮度14.夏天的雨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形成的。
A.空气中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B.太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时发出的光C.云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的光15.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是因为棱镜对光起到了()的作用。
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16.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时,用到哪三种颜色的玻璃纸?()A.红、黄、蓝B.红、绿、蓝C.A和B均可三.判断题(共10小题)17.只有夜间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
()18.焰火是自然光源。
()19.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20.无论在水中还是在空气中,光都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A. 石头 B. 雾 C. 饭菜 D. 水果2.每天都会重复出现的变化有() A. 月亮的变化 B. 心跳的变化 C. 季节的变化 D. 植物的变化3.月亮的变化是由于()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亮自转 D. 月亮公转4.各种树木的根一般都长在地下,这是为了() A. 保持地球的平衡 B. 保护秧苗的光合作用 C. 吸收土壤里的营养D. 去除害虫和杂草5.下列水果中,能供给人体维生素C的是() A. 香蕉 B. 葡萄 C. 西瓜 D. 橙子6.换气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道屏障,下列哪项不是换气的方式() A. 喝水 B. 咳嗽 C. 打喷嚏 D. 空气对流7.下列哪个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A. 照镜子看自己 B. 看书需要用电灯照明 C. 看远处物体 D. 看水中的鱼8.鱼在水中游时,身体有一种力吸住头部的头盖骨,这是为了() A. 温度的调节 B. 保持平衡 C. 保护内脏器官D. 增强肌肉力量9.下列不属于常见的力的有() A. 重力 B. 水压力 C.电力 D. 磁力10.我国是一片多山的国土,下列山脉是我国的山脉是() A. 阿尔卑斯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安第斯山 D. 雪山山脉第二部分:填空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1.秋天的天气变冷,原因是由于(温度/阳光)减少,夜晚长于白天。
12.河流是由_____发源流向_____的。
13.月球绕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为_____天。
14.肺是呼吸器官之一,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_____次。
15.森林能够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原因是由于树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_____。
16.捕食者用尖的_____促使食物快速进入嘴里。
17.有的材料因为透明所以能够贴在窗户上,这样既能透光,又能____。
18.一百米赛跑的第一名比第二名快,是因为第一名的脚发出力的_____大。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发光的物体叫。
镜子反射光的本领比白纸。
2.通过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可以知道,光是沿传播的。
3.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现象。
4.潜望镜是利用实现从低处看到高处的。
5.当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千米。
6.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看到了水中的月亮是因为的反射现象。
7.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有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8.白光本身是由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下列不是光的直射产生的效果的是()A.影子B.小孔成像C.铅笔在水中变弯10.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A.垂直B.斜射C.前两项都对11.把一根铅笔垂直放入水中,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看,它()A.都是直的B.都是弯折的C.有时直,有时弯折12.关于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B.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C.反射光线不是直线13.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是()A.三棱镜下的七彩世界B.河面波光粼粼C.七月骄阳似火14.最先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15.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江佳怡用喷雾器(),能看到彩虹。
A.背向太阳喷雾B.面向太阳喷雾C.向任意方向喷雾16.雨过天晴,天边挂着一道漂亮的“彩虹”,这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中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
空气中的“水滴”相当于()的作用。
A.有孔纸板B.后视镜C.棱镜17.关于太阳光,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一种黄色的光B.太阳光是一种橙色的光C.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18.在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时,一般要在______的环境下,制作一个彩色轮的实验时,要在______的环境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科学探究实验题一: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完成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植物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植物的生长需求。
材料:种子、花盆、土壤、水、阳光实验步骤:1. 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2.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3. 将花盆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阳光充足的窗台、通风的室外等等。
4. 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5. 记录下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1. 在阳光充足、适度通风的环境下,观察到植物的茎、叶子生长茂盛,叶片绿色鲜艳。
2. 在缺乏阳光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变得细弱,叶片颜色变淡,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3. 在缺水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逐渐干枯,生长停滞。
4. 在适度通风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叶子生长正常,叶色鲜艳。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和发育。
2. 适度通风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缺水会导致植物叶片干枯,生长受限。
科学探究实验题二:物体的重量与重力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对物体有引力,这使得物体在地表附近落地。
本实验将通过探究物体重量与重力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材料:弹簧秤、不同重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好弹簧秤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2. 将物体一个一个地挂在弹簧秤上,并记录下物体的重量。
3. 观察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并分析数值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1. 不同重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秤的显示数值也不同。
2. 较重的物体会使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增加,而较轻的物体则使显示数值减少。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重量是一个科学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2019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2019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实验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现象: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实验结论: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实验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实验要求:给钢丝通电,仔细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材料: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
实验方法: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实验现象:细钢丝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注意点: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所以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触碰它。
两节电池最好放置在电池盒中。
实验结论:细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2.光的传播实验一: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实验材料: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
实验方法:①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②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实验现象: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
实验方法: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实验现象: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做人造雾实验时,应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放入点燃的线香,一段时间后,移走线香,用完全封住量筒口,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2.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个和组成的,他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3.空气中的小水滴位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位于高空叫,位于低空叫。
4.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
5.在水循环中,蒸发包括蒸发、蒸发和。
6.河流和湖泊属于,是水的集合体。
7.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变成升到空中。
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在高空遇冷就会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
8.当温度在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会在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会变成固态小颗粒附在物体上,这就是()A.露B.霜C.雪10.云是大气中的()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A.水蒸气B.杂质C.氧气11.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我们应该使用()效果最佳。
A.不冒热气的温水B.冷水C.100℃热水12.下列关于云和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云是固体,雾是液体B.云是固体,雾是气体C.云是固体或液体,雾是液体13.我们经常会看到天上白云朵朵,那么白云的成因主要是()A.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形成B.小冰晶融化而成C.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14.初冬的清晨,户外物体上常常会出现露水。
露水是()形成的。
A.地面下的水在夜晚时会沿着物体表面上升B.云中的小水滴在夜晚时会下落在物体表面C.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夜晚时受冷凝结在物体表面15.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存在于()A.冰川中B.河流里C.海洋里16.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于()A.大气层B.地表水的蒸发C.云17.水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排序正确的是()A.液态→气态→液态B.气态→液态→固态C.液态→气态→液态或固态18.露和霜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形态,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玻璃2. 水3.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木块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装满水。
2. 选取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而且浮起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浮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密度越小,浮得越高。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1. 一张白纸2. 一支手电筒3. 一面镜子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其正对着白纸发出光线。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
4. 将镜子放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当光线遇到镜子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直线表示。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传导路径和条件,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电池2. 一根导线3. 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灯泡的两端,形成一个电路。
2. 打开电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通路畅通时,灯泡会亮起;当电路中断时,灯泡会熄灭。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闭合的电路才能流动。
2. 电流的通路必须连通,不能中断。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与答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___到___。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到____,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2、太阳钟也叫________ 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________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来的,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_______是凌晨开放,_______是上午开放,_______花是下午开放,_______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___________,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_______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_______”。
二、选择题(16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A 一年 B 一个月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早晨B中午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上午B下午C夜晚三、问答题:(20)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答: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 2光的传播
课堂练习
一、判断对错
× 1、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做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时,可以只做一次实验。( ) × 2、在验证光的传播路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对着很亮的光源观察。( ) √ 3、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 B )。
拓展延伸
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 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摄影界也叫它“耶稣光”,一般出现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 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刚好太阳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一大 片,显得特别壮观。
丁达尔效应
光的传播
苏教版 五年级上
复习导入
1、你都知道哪些自然光源? 2、你都知道哪些人造光源? 3、为什么说月亮不是光源?
新知讲解 活动 一 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尝试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
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夜晚车灯、城市上空的霓虹灯或激光灯射出来的光线都 是一根根笔直的活动光束;从树林和云层中穿过的光束是直的。这些现象都说明光 的传播路线是一条直线,而不是弯曲着的。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 播实验
研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光的传播
光的传 播应用
排列队伍 小孔成像
新知讲解 活动 二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2、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实验现象:只有三张硬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可以在对面看到手电筒发 出的光。 实验分析:当三张硬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正对第一张硬卡纸上 的小孔把光射进去,光线能够到达最后,这说明手电筒射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13《云和雾》同步练习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13《云和雾》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表附近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
A.云B.雾C.雨2.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众多小水滴。
A.受热B.遇冷二、实验题3.小明在家为探究雾的形成,进行了如下人造雾实验,实验名称: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步骤:第一步:往量筒内倒入适量______,放入点燃的线香。
第二步: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第三步: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1)在量筒内倒温水的目的是产生更多的______。
(2)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______。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众多的小水滴,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______,接近地表就是______。
4.人造雾实验过程: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①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①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1)放入线香的目的:_________。
(2)在量筒中倒入温水的目的:_________。
(3)用冰袋的目的:_________。
三、判断题5.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
( )6.在人造雾过程中,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个低温环境。
( )7.云其实就是物体燃烧产生的烟。
( )8.自然界中的水蒸气遇冷在低空形成雾,在高空形成云。
( )9.根据云的情况可以预测天气。
( )10.雾是气体状态的水。
( )11.在近地面处形成的云叫做雾。
( )四、填空题12.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_________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中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____________。
13.云和雾都是______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的,只是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漂浮在高空的是_____,接近地表的是______。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1 / 1。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试题含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7分)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4.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5.由于蝴蝶是活动的,而蝙蝠是活动的,所以它们是不可能见面的。
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傍晚最长,最短。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8.一个月就是绕地球一周,一日就是自转一周的时间。
9.“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旋转,这样就形成了和。
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他认为不是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的结果。
10. 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_。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1.太阳的高度越高,影子越长。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影子最短的时候。
(√)3.日晷就是运用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的。
(√)4.当我国是白天时,美国却是黑夜。
(√)5.动植物有生物钟,人体没有生物钟。
(×)6.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7.牵牛花是在中午开放的。
(×)8.太阳的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9.月相的变化是指月球自身形状的变化。
(×)10.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11.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12.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位置没有关系。
(×)综合能力提升三、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______的形状有关。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题1.记录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中泡沫块的运动情况,分析并填写。
(1)泡沫块的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泡沫块运动的力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造雾实验过程: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1)放入线香的目的:_________。
(2)在量筒中倒入温水的目的:_________。
(3)用冰袋的目的:_________。
如图所示,将一根粗铁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的线圈,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点燃蜡烛,将铁丝线圈从火焰上方慢慢地罩下去。
当蜡烛的火苗正好被罩在铁圈里面时,空气并没有因为有了铁线圈而被隔绝,这时铁线圈里的火焰像是被吸收了一样,慢慢地熄灭了。
3.实验开始前,手在水平方向距离蜡烛8厘米时,会感觉到手逐渐热起来,主要是因为________。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4.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A.烛芯燃烧需要氧气,被铁线圈罩住后,阻碍了空气对流,氧气不足无法继续燃烧B.火焰热量大部分被铁线圈带走,使烛芯处温度逐渐低于着火点C.铁线圈将烛芯切断了,没有可燃物,火苗无法继续燃烧而熄灭5.火焰熄灭后,不小心用手触碰铁丝,会感觉烫手,这里热传递的方式________。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6.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小明和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大小是否有关,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记录如下:下降时间/秒伞面直径/厘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20 6.12 5.48 5.84 5.8140 7.25 7.55 7.43 7.41(1)此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题科学实验设计题实验一:水的蒸发速度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的差异。
材料水砂纸纸巾温度计手表步骤1.在一块平整的台面上将水倒入一个透明中,装满到的一半。
2.分别在的表面放置砂纸和纸巾,用手表计时。
3.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中水的蒸发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的差异。
可以注意到,当温度较高时,水的蒸发速度较快;而当有吸水材料(如纸巾)存在时,蒸发速度可能会减慢。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的蒸发速度受到温度和吸水材料的影响。
温度较高和没有吸水材料存在的情况下,水的蒸发速度会更快。
实验二:光的折射目的观察在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
材料一个透明(如玻璃杯)水指示针白纸步骤1.将透明中注入适量的水。
2.将透明底部放置在一张白纸上。
3.将指示针插入水中,并留意指示针的位置。
4.观察指示针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并观察指示针在水和空气交界处发生折射的角度变化。
5.移动指示针,观察折射现象的变化。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可以发现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即改变了传播方向。
折射角度的大小与入射角度及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度受到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以上是两个针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题的实验设计。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实验一:人造雾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制造方法: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实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实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
实验总结: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而不是热水,也不是冷水的原因是: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
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
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3.云是怎么形成的?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4.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5.云和雾的区别是:漂浮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
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
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
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
6.学生活动手册: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有线香燃烧的烟弥漫。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有雾产生。
用冷水代替温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冷水代替温水后,量筒里水蒸气很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
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
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