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

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震动。
实验17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重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本、水果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台天平。
2.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重量的物体。
3. 学生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观察并记录物体的重量。
4. 小组成员交换物体,再次测量重量并记录。
5. 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并能够使用天平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二:水的沸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点,探究加热对水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烧杯- 温度计- 水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烧杯和一支温度计。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3. 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水温并记录。
4.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水。
5.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6.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水的温度。
7. 关闭加热器,观察水的冷却过程,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并了解到加热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冷却能使水的温度降低。
实验三: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材料- 水培植物(如豆芽或小麦苗)- 透明塑料袋- 太阳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盆水培植物。
2. 将植物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
3. 使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完全包裹住,确保没有空气进入袋内。
4. 观察植物在袋内的变化并记录。
5.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并且能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四:磁力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力的作用和基本性质。
实验材料- 磁铁-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夹、塑料片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磁铁。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车、橡皮筋、尺子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实验现象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实验内容
22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用气球能驱动小车吗
实验器材
小车、气球、笔杆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实验内容
15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器材
岩石、塑料瓶、酒精灯、镊子、水
实验步骤
1、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水中
2、将集块岩时放入油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
3、观察豌豆在石膏糊中发芽后石膏的变化
实验现象
岩石破碎
实验结论
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岩石破碎、叫风化。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2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3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结论:土豆泥相当于岩层,番茄酱相当于岩浆。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木。
结果及解释: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筷子用力弯曲相当于挤压产生褶皱;当筷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三、卵石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五、观星箱的制作步骤1.准备1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六、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摆一些土豆泥,堆上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出个大洞。
2往洞里放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遮住。
3把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冷却,观测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了出来。
实验说明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地震的形成我的悖论: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方案:1拿一根竹片,慢慢用力弯曲,观察现象。
2换成筷子试一试我的辨认出:筷子、竹片慢慢伸展,然后脱落,手深感麻木。
实验表明地震的构成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毁坏促进作用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熄灭酒精灯,用镊子卡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冷却,然后放进冷水中。
2、再冷却,再放进冷水中,反反复复几次。
3观测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出现裂缝,破碎。
实验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声音的产生我的悖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1在鼓面上放几粒豆粒,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响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
我的辨认出: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存有波纹,水珠飞溅出。
实验表明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的猜想:气体能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熄灭两根蜡烛,放到锣的一侧,一根距鼓近,另一根离鼓离2奏响锣,观测蜡烛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改变生物环境)
两个相同的生态瓶、水草若干。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水草,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种在土壤中。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塑料盒2个、标签2张、纸巾2块、绿豆种子6粒、滴管1支
得不到水叫对照组;得到水的叫实验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2、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长方形盒子1个、蚯蚓10条、干土、湿土
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1、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上的书,书被照亮,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书对着手电筒立起来,不能被光射到,用一面小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书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3、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书对着手电筒立起来,不能被光射到,书的阴影里有一个玩具,用一面小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玩具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手电筒1个、同一个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最后一张纸屏,在记录纸上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
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好的塑料袋、两用气筒。
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
1、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
两个差不多的生态瓶
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和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叫做实验组另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叫做对照组。
1、将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和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叫做实验组
2、将另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叫做对照组。
3、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
4、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气温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做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大纸盒、泡沫塑料、小饮料瓶、锡箔纸、透明塑料纸等
1、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纸反光。
2、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
3、盒子可以改变角度,使得盒子时刻与太阳垂直。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1、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两粒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1、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把它放在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3、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位置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3、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
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温度计、记录表
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
将白色纸、粉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纸袋,再将5支温度计分别插入5个不同颜色的纸袋中,并将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显示,每2分钟记录一次。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光。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小虾等小动物
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在桶里种上几颗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等小植物。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小虾等小动物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动物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设计生态瓶
透明的大塑料瓶1个、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自然水域中的水、水草、浮萍等小植物、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
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
1、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
2、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吗?
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潮湿的土壤、塑料勺。
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1、准备两个种植盒,在一个盒内加一些土,并用塑料勺将土壤顶部弄平。另一盒内垫上纸巾。同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两颗绿豆种子。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生态瓶中的动植物将因此无法正常生活。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改变生物环境)
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小鱼若干、漏网。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小鱼,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
2、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最后一张纸屏,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
3、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
用手电筒从直管,弯管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得到合适温度的叫试验组;得不到合适温度的叫对照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1、把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得到合适的温度,叫实验组;
2、把另一组种子放到冰箱里,得不到合适的温度,叫对照组。